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 导航 >

雍正乾隆官窑都有蔬菜入画

雍正乾隆官窑都有蔬菜入画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乾隆官窑瓷器印章鉴别 雍正瓷器鉴别

2020-10-10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馆长

蔬菜是人们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古时候的蔬菜跟现在差别很大,时间相隔越早差别越大。今天的蔬菜品种非常多,很多新的蔬菜我小时候都没吃过。 严格说起来,中国人的蔬菜口味是世界性的,越来越丰富,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蔬菜可能都叫不出名字。古时候人们为什么会把蔬菜放在器物之上,是因为它跟我们的 生活有关。

雍正乾隆官窑 都有蔬菜入画

这是两个清代的官窑盘子,一个是雍正官窑,另一个是乾隆官窑,上面画的纹饰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把蔬菜画到瓷器上,尤其在官窑上,实际上是一种皇 家提倡的做法,它从某种角度上讲是皇家关心民生的一个证据。一般像蔬菜很难入纹饰,首先解释起来比较麻烦,其次,它跟我们生活太近,距离产生美,蔬菜跟我 们的生活没有距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就不美。但是在康乾盛世的时候,在雍正、乾隆最富足的时期都能看到蔬菜画入官窑,在这一点上讲是对瓷器史的一个贡 献。正因为古代有这样的时期、有心计的统治者和能工巧匠把它画到瓷器上,我们今天才能看到这样一个面貌。

“菜篮子工程”说明大众越来越重视蔬菜

上面是雍正时期的胭脂紫釉粉彩莱菔纹小盘,它的背面是胭脂紫色,非常漂亮,署“大清雍正年制”款。正面画得非常淡雅,画了一个萝卜、一个小辣椒。下 面一件是乾隆粉彩瓜果纹小碟,上面的东西大家都很熟悉,有紫色的茄子,还有西红柿、黄瓜。背面是珊瑚红色,还带有一点描金,署“大清乾隆年制”。当时皇家 出于什么考虑做这样的瓷器呢?是出于关心民生。中国历史上凡是老百姓生活很好的时候,皇家都是提倡关注民生的。而社会发生动荡的时候就没有精力再去关心民 生的事情了。今天也是这样,就像“菜篮子工程”,过去没有提过,那今天为什么有菜篮子工程呢?是因为人口急剧地向城市聚集,城市对蔬菜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蔬菜就变成了一件大事。

这是一个北宋的瓷枕。一侧画的是一个卷起来的荷叶,还有荷花和慈姑。我们今天讲蔬菜,因为蔬菜跟我们百姓贴得最近,每个人几乎每天都要跟蔬菜打交 道。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一大国首先要解决吃的问题,除了粮食其次就要解决蔬菜的问题。在我们几千年的文明进程当中,蔬菜好像在我 们生活中占的地位不那么重要,但实际上它很重要,只是我们过去没有深入关心过它,也没有探讨过这些问题,除了专业的学者对中国蔬菜的发展史有过研究,一般 人很难知道什么蔬菜是在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我们从蔬菜文化中依然可以提炼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观复学堂

1

茄子有几种颜色?

马未都评:茄子是我们常吃的一种蔬菜,大江南北都有。茄子在生活中也有应用,比如照相的时候摄影师就会让大家喊“茄子”。茄子大家基本都见过,那么 究竟有几种颜色呢?紫茄子是我们常吃的品种,还有绿色、白色的茄子。紫茄子的花是紫的,茎是紫的,果实是紫的,这是最普通的茄子,难得在一个植物上看到这 个颜色。白茄子见得最少。我年轻的时候在农村插队,曾经生吃过茄子,我一开始不知道茄子能生吃,农民告诉我说生茄子是可以吃的。在那之前从城市走出去的我 一直认为茄子必须做熟了,生的多难吃。他说挑嫩的吃是很甜的,然后我们就到菜地里偷偷摘了一个嫩茄子,我坐在那儿一会儿就吃完了。我头一次生吃茄子觉得很 好吃,说很好吃是相比较而言,如果跟苹果相比那肯定是苹果好吃。特别嫩的茄子的涩劲没那么大,多少有一点点甜;茄子长得比较成熟的时候嚼着口感很不好,有 点弹性,跟棉花套似的,嚼不动,但特别嫩的茄子吃着口感还算可以。我们常说“紫气东来”,紫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一种很高贵的吉祥色,西方人也是这么认为 的,所以我们说皇帝待的地方叫紫禁城。

2

萝卜有哪些别称?

马未都评:萝卜在古代有一个非常吉祥的名字叫“莱菔”,谐音“来福”。莱菔尊就是福气来,如果叫“萝卜尊”就很难听。典型的莱菔尊底下这一部分像萝 卜。萝卜还有别的名字,可以叫雹突、温菘、紫云菘,还叫土酥。对于我们古代文化来说,萝卜这样一个最大众的蔬菜至少有五六个比较通行的名字。有的萝卜既可 以生吃也可以熟吃,有的萝卜只能熟吃,生吃特别不好吃。比如北方有一种红色的萝卜叫卞萝卜,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这种萝卜只能熟吃,生吃特别不好吃,又艮又 辣,但熟吃就非常好吃,辣炒萝卜丝是一道非常好的菜。萝卜还有药用功能,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可以通气。冬天有时候身体不适,熬点儿萝卜汤喝下去会非常舒 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萝卜高产,对土地的要求又不高,它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要的蔬菜,可以说是家庭餐桌上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大众菜。萝卜还有一 个好处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就是它便于储藏。过去北方冬天的时候,白菜和萝卜是两种主打的蔬菜。挖一个地窖把萝卜搁在里头,一冬天甚至一年都没有问题。其他 的蔬菜在储存方面远不如萝卜,所以萝卜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3

田藕与塘藕有什么不同?

马未都评:蔬菜中除了陆生的还有水生的,水生的蔬菜中南北方最多的往往就是长在水下泥里的藕。藕可以熟吃也可以生吃。有人吃一辈子的藕,切藕的时候 从来没拿起来数过藕有几个孔。中国人认为藕是贯通的,藕节代表聪明。过去明清两代经常做成玉片,这个玉片就是藕,做成藕的断面表示人是聪明的,是通气的。 藕究竟有几个孔呢?一般情况下有7个或者9个孔。传说乾隆有一次吃饭时,上菜的时候有人给他一个藕节,乾隆就写了一句诗叫“一弯西施臂,七窍比干心”, “弯”是胳膊,“西施”是美女,“一弯西施臂”就是指这一个藕节,“七窍比干心”说得很清楚,就是藕有7个孔,说明乾隆的观察入微。藕有两种,一种叫田 藕,一种叫塘藕。田藕是专门在田地里种的藕,水很浅,塘藕是指深水塘里种的藕。一般的说法是“田九塘七”,就是田地里种的藕是9个孔,而池塘里的藕是7个 孔。会出现的一种大众菜。萝卜还有一个好处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就是它便于储藏。过去北方冬天的时候,白菜和萝卜是两种主打的蔬菜。挖一个地窖把萝卜搁在里 头,一冬天甚至一年都没有问题。其他的蔬菜在储存方面远不如萝卜,所以萝卜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清代雍正官窑瓷器


清三代的官窑瓷器是大清王朝瓷器发展的最鼎盛的时期,雍正朝瓷器不仅是承上启下的时期,而且是清代瓷器最严谨的时期。因为雍正皇帝对瓷器要求非常严格,对瓷器监管严格。雍正政务繁忙,平实最大的乐趣就是鉴赏瓷器,所以对瓷器烧造非常重视,这也是为什么清代瓷器以雍正朝的最好最贵的原因。

雍正粉彩博古图绣墩

雍正粉彩四妃十六子罐(一对)

雍正粉彩过枝“群芳祝寿”纹大盘

雍正粉彩福在眼前人物图盘

雍正斗彩开光折枝莲纹盖罐

雍正斗彩蝠云纹碗

雍正斗彩暗八仙纹碗

雍正瓷器青花福禄寿扁瓶

清雍正瓷器青花「穿花游龙」图大盘

乾隆官窑瓷器豆


豆是中国古代的盛食器,专备盛放腌菜、肉酱等和味品的器皿。青铜豆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也是青铜礼器中的一种重要器物,常以偶数出现,故有“鼎俎奇而笾豆偶”的说法。 后来各朝各代都有仿造青铜器豆的瓷器,比如越窑青瓷,清代青花瓷珐琅彩等。今天样子收藏介绍一下乾隆官窑龙豆瓷器。

乾隆官窑青花海水龙豆

清乾隆 高18.2cm 口径23.1cm 底径17.7cm

胎体厚重,器形挺拔。直壁浅腹,下承高足,足内中空,外撇。盘内外施白釉,釉质润泽。

画珐琅勾莲开光西洋人物双耳盖豆

画珐琅勾莲开光西洋人物双耳盖豆,清,口径10cm,底径9.5cm,高21cm。

乾隆官窑多孔瓷器鉴赏


乾隆官窑多孔瓷器

清代乾隆时期,虽然瓷业鼎盛,品种亦多不胜数,但中期以后,趋向华丽和花纹繁缛;后期愈显庸俗,艺术感不强,可说工巧规整有余,却欠高雅隽美。

乾隆初期至中期,青花、珐琅彩、粉彩与釉里红等官窑瓷器精品,素来受收藏家及艺术品投资人士注目;其实那时有些创新性的色釉及独特造型官瓷,也值得玩赏。例如上图,为乾官窑烧造的霁青描金花卉七孔瓷花插。其造型与别不同,可以每孔插不同种类花卉。纵使不用作插花,也可当作陈设品欣赏,甚富趣味性。

乾隆时创烧了各种多口瓷瓶。笔者曾见过一件渐变釉金银彩花卉六莲瓷瓶,六个瓶身互相毗连,分别烧六口,口型与附图七孔者大同小异,十分瞩目。乾隆时,甚喜在瓷器上描金或作金银彩,极尽妍丽炫目之能事。

此外,亦曾见乾隆官瓷珐琅彩绘西洋人物双孔合欢瓶,开光外饰胭脂红番莲纹,画工精细如西洋油画;但色彩娇艳,与康熙时珐琅彩最早出现胭脂红之“黄金红”(进口红色料)迥异,康熙时较高贵细润。另有三孔葫芦形霁红瓷瓶,亦为乾隆官窑较独特者。那时期霁红与上述霁青(蓝)相类似,釉面如橘皮;后者属含钴之失透釉。

乾隆官窑青花盘赏析


乾隆官窑青花盘

乾隆官窑青花盘

文\本刊特约撰稿 何 翔 李有骨

在南海出水的海瓷中,绝大部分是历代民窑生产的外销瓷,这件清乾隆官窑缠枝菊花纹淡描青花折沿盘的神秘出水,曾引起人们的好奇和热议。

在南海出水的海瓷中,绝大部分是历代民窑生产的外销瓷,真正能够确定为官窑器的,极其稀少。海南藏家的这件出水清乾隆官窑缠枝菊花纹淡描青花折沿盘,曾引起人们的好奇和热议:

有人认为,官窑瓷只限宫廷使用,除皇帝赏赐外,即使皇亲国戚也不能直接从御窑厂中得到,私自流出御窑厂者,都有杀头之罪,古代沉船中不可能有官窑瓷器。

也有人认为,无论从工艺、绘画还是款识,这只青花盘都应是乾隆官窑之物,但从海里出水却让人费解。

还有人认为,该盘可能是景德镇落选官窑,被人偷出御窑厂,然后卖到国外,在外商回国途中,轮船失事,沉入海底。种种疑惑,诸多猜想,不一而足。

为弄清这件出水乾隆官窑的历史渊源,有专家查阅大量资料,试图梳理出它的传承脉络。

官窑瓷器,特征典型

何为官窑器?著名央视鉴宝专家蔡国声老师在《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收藏与鉴赏》中指出:“所谓官窑器就是专指明清两代,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精美无瑕的专供皇室享用的,或者供皇室来赏赐,或者馈赠的一种精美的瓷器,我们称之为官窑器。”

可见官窑器分两类,一类是皇宫陈设和皇室生活用瓷,称为御用器;一类是皇帝赏赐给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以及外国使团的,称为赏赉器。

中国的封建朝廷,往往把方国送来的物品称为“进贡”,而把自己回赠的物品称作“赏赉”,在用词遣名上也表现出“天朝上国”的思想。

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十三年,督陶官唐英在向皇宫上交1.9万余件上等瓷器的同时,还有7万多件落选的次等瓷器也一起送往京师“以备赏用”。乾隆时期管理内务府的庄亲王允禄曾有奏折说,次色瓷器虽有瑕疵,但在民间也算是上好的美器。这些记载,进一步佐证了皇帝赏赐给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以及外国使团的“赏赉器”,同样也是官窑器,只不过“赏赉器”是落选的次等官窑罢了。所以,外国使团得到赏赉官窑瓷器并搭乘贸易商船回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其次,乾隆一朝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号称太平盛世。瓷器生产空前繁荣,官窑瓷器普遍精美,一是因为乾隆本人提倡,二是因为督陶官唐英的督造。唐英以内务府员外郎职到景德镇督办官窑30年,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他督造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

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乾隆官窑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特别是淡描青花,因笔触非常少,对画工要求非常高。所以,淡描青花在乾隆朝数量不多,流传下来的就更少。

再次,该盘为标准的八寸盘,盘折沿口,浅弧腹,矮圈足,通体纹样以淡描青花绘就,其发色青翠艳丽,浓淡有致。盘内外壁通绘缠枝菊花纹,折沿面绘6组牵牛花,其花朵或含苞,或绽放,风姿各异,气质清新。盘心绘以菊花纹样,委婉多姿、鲜活逼真、富有动感。足内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款识规范工整、横平竖直、章法严谨、字体稳重,乾隆官窑款特征明显。

此盘造型秀雅,制作规整,胎体细腻,厚薄匀称,从尚存的一点釉可以看出白釉莹润,青花发色浓淡相间,浓则鲜艳,淡而素雅。修胎讲究,足根圆润,为清代足际最规整的“泥鳅背”,充分体现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巅峰水准。

国礼尚瓷,自古就有

礼品是忠信、义理的象征,是“礼貌”的物质具体化。《礼记》中说:“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所谓地财,是指本国土地的出产物,如稻粟谷黍、桑蚕柳植,甚至是掘山攻玉,抟土冶陶。因为在封建社会里,最高统治者莫不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地财的丰富,足已炫耀其领土的广阔、物质的丰裕、国力的强盛。

早在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就提出了“物扬海外”的外事主张,其用意就是要凭借物扬海外的主张,力图实现万国来朝的政治目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设于地财”理念基础。瓷器,便就成了历代王朝物扬海外的首选品,并得到历代天家贵胄的共识,由此延伸,就形成了“国礼尚瓷”的传统观念。清朝康熙皇帝在接见罗刹国大使时就说过:“泱泱中华,物产王土,万国来朝,仅一瓷一布,足以令其为之膛目,惊羡不已。”表现出强烈的优越感和自信心。

明代以前,宫廷用瓷和赏赉往往从民间征御。皇帝征御的瓷器,大致用于三个方面:一是供皇帝宫廷的“御用”,包括赏赐给功臣勋爵:二是作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回赠礼品;三是用于对外贸易的商品交换。

到明代设立了御窑厂制度后,宫廷用瓷和赏赉都由御窑厂专门烧制,不再从民间征御瓷器。

到清代,景德镇烧造的国家礼品瓷更是“形式奇巧妙,岁无定样”,而且是“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储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各务极其胜”。如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诏令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大量御用瓷中,有不少是用来赠送给觐朝贺喜的外国使团的,这也是为什么南亚和中亚很多国家皇室收藏不少“清三代”官窑瓷的一个重要原因。

回赐瓷器,乾隆朝最多

朝贡制度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处理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之一,甚至在明清两朝厉行海禁时期成为中外交往的惟一模式。在朝贡制度中,与朝贡国“奉表纳贡”相对应的,是中国朝廷对朝贡国国王的册封和赏赐。

朝贡贸易是朝贡制度的物质基础。从经济角度看,贡、赐之间,即是一种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关系。除此之外,朝贡贸易还包括朝贡制度下的互市在内,这才是朝贡贸易的主体部分。

清初秉承明朝前期的朝贡贸易政策,有贡才有市,非入贡不许互市。所以,朝贡国之所以朝贡,主要还是为了贸易,清廷对朝贡国的“赏赐”一直秉承“薄来厚往”的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雍正和乾隆两朝,清廷对朝贡国的赏赐逐渐增加,并通过加赐、特赐这两种方式,使“薄来厚往”的这一对外交往传统原则得以体现。这是雍正、乾隆年间朝贡国数量及朝贡次数有所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钦定大清会典》记载,清代雍正以前未看到赏赉瓷器的记录。从乾隆朝开始,瓷器为主要回赐物,而又以乾隆朝为盛,嘉庆朝则大减,以后回赐物中就鲜有瓷器了。这与乾隆皇帝的自信与爱瓷,以及清代官窑瓷自乾隆之后逐步走向衰落有关。因此在古代沉船中出现乾隆官窑瓷器的概率是最大的。

即便如此,尽管乾隆朝赏赐给朝贡国不少官窑瓷器,但相对于数量庞大的外销瓷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尤其是一艘载有几十万件瓷器的古代沉船上,也不过几十件官窑器,经碰撞、挤压和长期的海水腐蚀,能完整出水的更是少之又少。据此,可以推断这件出水青花盘的珍稀程度了。

聊城一藏友恋上官窑瓷器 藏品涵盖康熙雍正乾隆等时期


张克收藏的官窑瓷器。记者岳耀军摄

(记者岳耀军) “这是清代雍正年间的,名字叫‘雍正红底五彩花鸟纹赏瓶’。”聊城市民张克向记者介绍说。

这个宝贝的名字很长,不仅体现了其烧制年代,还有包括了其基本特征。这个赏瓶个头不大,但来头不小,是清代雍正时期烧制的,且是官窑。

所为官窑,是指专供皇宫,或供应王宫大臣。

记者看到,这个赏瓶瓶底有蓝字落款:“雍正年製”。

张克爱上收藏已经18年,尤喜官窑瓷器,其中,他收藏的官窑瓷器,涵盖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等时期。

藏之幸:集市上淘得雍正官窑瓷器

8年前,张克在集市上,看到一对红底瓷瓶。他顿时敏锐地发现,这是好东西。从主人手中,小心翼翼地拿过来一看,他惊喜万分。“好东西!”这正是他目前收藏的这对“雍正红底五彩花鸟纹赏瓶”。

记者看到,这对赏瓶大小基本相同,底纹、图案等也非常一致,高度均为22cm。

经专家鉴定,这是官窑中的精品,由御窑厂烧制。“从雍正时期烧制至今,已有几百年时间,保存得如此完好无损,非常难得。”张克说,这对赏瓶最初的主人,应该较为尊贵,为皇亲国戚,或王公贵族,甚至是专供皇宫的,但在历史的变迁中,它流落至民间。

藏之雅:瓷器在古代是讲究身份的

采访当日,张克还向记者展示了一对清代乾隆时期的官窑瓷器。

这对官窑瓷器一模一样,较为高大,高约60cm。张克说,这对瓷器的名字是“山水人物花鸟四面开光象鼻尊”,瓶底落款为:“乾隆年製”。

在当时,尊这种瓷器,只为达官贵人王爷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所有。与尊类似,民间作为嫁妆使用的,也有一种瓷器,叫嫁妆瓶,是档次较低的。

比嫁妆瓶高档一些的这种瓷器,叫赏瓶,一般见于较为富裕的人家。而尊的档次,比赏瓶要高很多。

张克收藏的这对象鼻尊,有一个明显特征,即瓶颈部有一对对称的象鼻造型。这对象鼻尊上的图案,可堪称精致。山水图案,层层叠叠,看上去,远近景错落有致;人物图案,栩栩如生,有谈事的,有聆听的,有说有笑,神态各异而安详;花鸟图案,层次感较强,动态十足。

藏之乐:把玩藏品是和古人交流

同样是大约8年前,张克还在集市上淘得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的官窑茶杯。

杯内底是童子与兰花的图案,杯外底有“康熙年製”的落款。

张克说,这个落款很有讲究。康熙皇帝在位早期,所有官窑瓷器的落款,大都写为前朝。瓷器是易碎品,寓意前朝江山破碎。而到康熙中晚期,清朝的江山大局已稳,文武百官信心大增,这才敢在官窑瓷器上落款为“康熙年製”。

18年的收藏经历,让张克成为一名瓷器专家。最主要的是,收藏给他带来无尽的愉悦。“你看着这些藏品,它们也在看你,这是一种交流,是和古人交流。”张克说。(聊城新闻网)

鉴定清代雍正乾隆墨彩瓷浅谈


“墨彩专指画笔而言,黑彩则兼及质地矣。”这是陈浏先生的《陶雅》对墨彩和黑彩的精辟结论。另据唐英《陶成纪事碑》中所举仿古采今57个品种,有“一新制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仿笔墨浓淡之意”的记载,这是一种仿水墨画作装饰纹样的瓷器,后人称为墨彩,是雍正时创烧的一种釉上彩绘瓷器。它与黑彩不同,器表纹饰仿佛水墨画。制作时将珠明料在已烧好的白釉瓷上面用笔画纹饰或题诗,然后放入800度左右的炉中烘烤。墨彩纹饰的色调,一种为浓黑,光泽油润,并微微泛点紫,再加点淡淡的赭红使画面显得高雅稳重,这类作品多属上等之作或官窑制品。另一种墨彩纹饰色调泛灰无光泽,同时兼用矾红点缀画面,这类作品多属民窑产品。

仿木纹釉墨彩山水人物笔筒 清雍正款

雍正时期的墨彩

墨彩最早是运用在明代的五彩瓷器上,主要用来勾绘纹饰轮廓线,到清代雍正时期创烧成墨彩瓷画。雍正墨彩颇负盛名,最常见的造型是笔筒,其次有盖碗、套杯、尊、盘等。纹饰方面以山水人物为主,画面犹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上海博物馆藏的墨彩山水图笔筒(图一),为清代雍正的典型器。器身墨彩画的是和谐宁静、舒适安闲的山村景色,此图构思巧妙,墨彩有浓有淡,景致有近有远,画面清新秀润。类似这样的墨彩瓷器国内外都有收藏。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藏一件以木纹釉为地开光墨彩山水人物笔筒(图二),器内及外壁上下边缘施以木纹理的彩釉,外壁中部通绘墨彩绘画,为一幅张果老骑驴的神话故事图。其画面以墨彩为主,缀点天蓝、浅粉、淡绿、浅黄等色,非常精美,是件难得的佳作。器底有雍正年制款,属官窑制品。

原清宫旧藏中有墨彩与粉彩组合装饰的长方笔筒,非常精美。笔筒从前后两面分别绘墨彩山间会友及墨彩人物骑驴进山图,两幅墨彩画重峦叠嶂,树木成林,人物形象生动,表现出作画者有很深的绘画功力,以墨彩为主,白、蓝、赭作点缀,画面清淡优雅。此笔筒无款识,但不失雍正官窑的品味。另有墨彩乡村景色盖碗,碗盖及碗身均绘山间的小村,有山有树及人物和茅草屋,碗盖顶及底均用红彩绘一蝙蝠。这两件墨彩瓷器,色彩浓淡有序,绘画技巧水平较高,结合造型与胎釉应是雍正时期官搭民烧的好作品。

民窑墨彩洗口大尊为雍正典型器,在民间及博物馆中均有收藏。如上海文物商店的墨彩人物洗口尊,此尊上下布满墨彩人物纹饰,有老者有幼童,是表现福禄寿的人物画,画面以黑色为主,人物的面部、手部及衣褶用淡淡的矾红勾勒及晕染,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图中的博古有香炉、花瓶作陪衬。此器从造型、用彩及绘画均属雍正时代的艺术风格。沙底无釉,有旋纹,无款识,为典型民窑产品。

墨彩山水图笔筒 清雍正

乾隆时期的墨彩

此期墨彩的独立品很少,墨彩主要用来勾勒粉彩、五彩器物的纹饰线,或绘器物的局部纹饰,或墨书诗句。值得提出的是乾隆时期督陶官唐英自书、自画、自制的一些小型墨彩文具,如仿官釉墨彩行书诗句水丞、仿官汝墨彩行书诗句笔筒(图三)、白地墨彩行书笔筒、白地墨彩四体书笔筒、白地墨彩篆书寿字笔筒(图四)等。更精巧的是石纹釉为地连方开光墨彩山水人物诗句小笔筒,器形特殊,由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笔筒相套在一起,小笔筒跨在大笔筒的一侧,器外边角绘墨彩石纹花釉,共有四个开光,两个开光内墨书诗句,另两个开光为墨彩竹石图及山水人物。据诗文瓷器为乾隆八年唐英亲笔写画的。

墨彩篆书寿字笔筒 清唐英

香港暂得楼捐赠香港中文大学一件“蜗寄唐英”款墨彩云龙诗句小笔筒,笔筒外壁一条墨龙,仿佛从云海中跃出,墨彩浓重,又渲染一点淡淡的赭色,在笔墨上表现得酣畅淋漓。以上几件唐英自制的墨彩文具都用红彩署有唐英的别号,如“榷陶使者唐英制”、“陶铸”、“甄陶”、“蜗寄居士”、“俊公氏”。除这些款识外,可考的唐英别号还有“隽公”、“叔子”、“蜗寄老人”、“沐斋居士”、“陶成堂”、“陶人”、“古泉堂”、“古柏堂”等,都是唐英使用过的款识,对研究唐英的作品有重要参考价值。

雍正官窑粉彩瓷器特点


雍正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素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颜色具有鲜而雅,粉而柔的特点。雍正粉彩可以说是清代粉彩瓷器工艺最好的品种,粉彩做为中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它在色料中掺以铅粉并加施玻璃白,有意减弱色彩的浓艳程度,用分水淡洗法涂饰花纹的层次,在彩绘上改变了五彩那种单线平涂的生硬色调,充分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运用各种丰富的彩料,使画面风格近于写实。是唯一可以跟青花瓷媲美的瓷器釉色。到了雍正时期粉彩在烧制、胎釉、彩绘方面得以空前发展,成为釉上彩的主流。

清雍正 粉彩花鸟盘

高2.8 口14.8 底 9.5厘米

尖唇、敞口、浅腹、大径矮圈足。胎质细白,器型规整,施白釉为地,釉色微泛青。外壁施黄釉,釉质晶莹,内底粉彩洞石、花鸟、蜜蜂等图案,纹饰讲究细部处理,精美华丽,艳而不俗。底落青花 “大清雍正年制” 楷书官窑款。

清雍正 粉彩花卉大碗

高7.9 口18.7 底8.7厘米

尖唇、敞口、深腹、圈足。胎薄质坚、胎质细白。施白釉,釉质晶莹透明。腹部绘粉彩折枝牡丹、梅花、菊花图案。内底绘一折枝牡丹花。底青花双圈楷书“大清雍正年制”款。

粉彩团蝶纹碗

粉彩团蝶纹碗,高6.8cm,口径13.5cm,足径4.7cm。

碗敞口,深腹,圈足。内白釉无纹,外壁绘粉彩团蝶纹5组,每组团蝶纹由2只相异的蝴蝶与四季花卉纹构成。足底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此碗造型轻盈秀巧,胎质洁白细腻,釉面细润纯净,纹饰色彩丰富艳丽,画面生动逼真,体现了雍正瓷器淡雅柔丽的时代风格,是雍正粉彩瓷中的绝美瓷器。

雍正官窑斗彩瓷器鉴赏


清代雍正《档案》中多次记载了雍正官窑为成化斗彩盖嫩补配峭盖的事情,这些补配的罐盖与原器无论是色彩还是形状都十分接近。雍正斗彩仿成化斗彩鸡缸杯、天字罐、洞石花蝶罐等有些几乎可以乱真。这是对雍正官窑斗彩瓷器最高的评价,也是对清代瓷器的评价。带你鉴赏一下雍正斗彩官窑瓷器。

1.清代雍正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在瓷器上尤其是。雍正王朝的斗彩瓷器不惜工本、竭尽全力地模仿、仿制成化的斗彩瓷器。这些仿古瓷器在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除个别品种外,都能与院藏的成化斗彩瓷器相对证。

2.在雍正时期,斗彩瓷器址突出的成就是将青花与粉彩合绘千一身。使彩瓷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制瓷工艺和绘画技巧,造型与装饰也有了许多新的开拓和创新,使斗彩瓷器更加繁荣兴旺。

3.雍正斗彩的另一个贡献,是把粉彩运用到斗彩的装饰之中。此种填彩摒弃了传统五彩的填彩工艺,采用康熙晚期出的釉L新彩—粉彩。粉彩是一种含有“玻璃白”的彩料。它是在进口珐琅彩料的墓础上,由清宫造办处研制而成。“玻璃 白”是一种乳浊剂,与其他着色剂配合使用。可以使各色彩料呈现出一种深浅不一、层次分明的多种色阶,给人以温文尔雅的装饰效果。

4.雍正斗彩瓷器无论从造型设计还是瓷器纹饰布局、色彩搭配以及填彩工艺,均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此时的斗彩继续沿 用了填彩的装饰方法,与从前的装饰所不同的是,青花线内所峨彩料,填彩准确,工整细腻,不越边线,亦无端填,在有限的青花框内,将彩料进行渲染和烘托,改变了明代双线平涂的局限,使纹饰更加清逸秀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