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瓷砖百特 > 导航 >

不去御苑争宠幸 愿入寻常百姓家

不去御苑争宠幸 愿入寻常百姓家

瓷砖百特 美家美瓷砖 家装瓷砖

2020-03-09

瓷砖百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样,看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窑也应如此,不可随意小觑。如湖北孝感马口窑,属地方民窑,长期以来不被人们所了解和重视,认为它的历史短,生产的是日用品陶器,价值不大,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其实自明清以来的民窑中,它是十分重要而且独树一帜的。它烧造的产品是相当有生命力和艺术魅力的。

马口窑地处长江流域中部地区,为湖北孝感市境内一座典型烧造陶器的民窑,据考,马口窑自明代隆庆元年(1567)延烧至1990年,历经四百多年不间断传承,生产了大量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日用艺术品,而且品种繁多,涉及乡村及城镇百姓方方面面的实用性器物,服务于广大的社会层面,因此,它是研究明清以来社会百姓生活方式的最佳素材,也是十分珍贵的原始资料,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在这里特介绍我县收藏协会副会长聂胜先生前些年所收藏的两件马口窑烧造的黄釉剔花人物图陶瓷坛,它以一种质朴的风格和独特剔花工艺,闻名遐迩。两件器物型制、釉色、大小基本相似,只是人物图案纹饰有别,特别是其中一件更加引人注目,通高36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5厘米,圆口,矮颈,圆鼓筒形腹,折肩,饼形,底微内凹,无釉,胎质坚硬,厚重,通体黄釉剔花工艺,简洁明快。肩部为如意纹,腹部周围有四个人物纹间以万字格纹,其人物形象似仙若神,富有浓厚佛教文化的韵味,形象栩栩如生。(上图)

至于这件坛上人物画意味着什么?以及为何说它是属于马口窑产品等问题,我们进行了初步考证;一、从四个人物形象上看,应为《封神演义》里的人物故事,指的是佛教中四位护法天神的四大天王,反映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的内涵。二、在剔花工艺上,它出现于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磁州窑,一直至明清乃至民国时期,湖北孝感马口窑又有了传承和创新,显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所谓剔花工艺是施化妆土,按图样用竹刀(或金属刀)在纹饰以外的部分剔去,再施釉烧制而成,富有一种浮雕式的立体感。三、由于马口窑陶瓷多采用当地特有的红黏土,土质细腻致密,产品敲击铿锵有声,而且有耐腐蚀性、渗漏性的特点,深受当时群众欢迎,多作为腌菜用具,故又叫“泡菜坛子”,被誉为“农家乐”。特别是马口窑剔花工艺,制陶艺人擅长信手挥刀,在坛面上飞快地刮剔出各种花卉,人物装饰图案,形象生动,其刀法老练,虚实相生,简洁大度,更是有其独到之处。前些年有一件“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马口窑黄釉剔花坛子,还在国际上得过金奖。2000年中央电视台《鉴宝走进孝感》节目,这件坛子还被评为地方国宝。

总之,马口窑烧制的这类黄釉剔花陶瓷器,富有一种质朴美、简洁美、工艺美、意蕴美,在陶瓷大家族中,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与世无争,服务大众,广受老百姓的喜爱和欢迎,真可谓:“不去殿堂争宠幸,愿入寻常百姓家。”因此说,难能可贵的是它既有特有的地方性,同时又有深厚的人民性,我看,这一点应是其他陶瓷器所望尘莫及的。

相关阅读

百花纹和耕织图纹


百花纹

又称“满花纹”、“万花纹”、“万花堆”,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多种花卉为题材绘满器身组成的图案,如百花堆聚。

百花纹始见于清乾隆景德镇瓷器,流行于乾隆、嘉庆时期。图案多以牡丹花为主(如:世博会瓷器富贵东方瓶),并绘菊花、茶花、月季花、荷花、百合花、牵牛花等。有黑地和白地两种,以黑地为贵。画面繁密细致,五彩缤纷。由于百花繁密不易见纹饰地色,俗称“百花不露地”,绘画极为工致秀丽,花之仰覆姿势、阴阳反侧,都各尽其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百花纹直颈瓶,百花争艳,娇美妩媚。

耕织图纹

一种瓷器装饰纹样,描绘农家耕种与纺织的生产场面。乾隆以前瓷绘上有耕织题材的图案,称“田家乐”或“农家乐”图。

耕织图起源于南宋时期,刘松年曾作《耕织图》,同时代的作品农耕二十一图并纺织二十四图,有木刻流传。清康熙帝命内廷画家重绘《耕图》与《织图》各23幅。其中耕图内容有: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初秧、淤荫、拨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场、持穗、舂碓、簸、扬砻、入仓、祭神。织图内容有:浴蚕、二眠、三眠、大起、捉绩、分箔、采桑、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练丝、蚕娥、祀谢、纬、织、络丝、经、染色、攀华、剪帛、成衣。乾隆亦曾命冷枚、陈枚各绘《耕织图》。瓷器上出现的耕织图纹,始见于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五十一年以后广为流行,并成为康熙时期的独特题材,多用青花或五彩表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五彩耕织图纹棒锤瓶,瓶身相对两面分别绪“舂碓”和“分箔”画面,画面的左上方各题写五言诗。“舂碓”诗为:“娟娟月过墙,簌簌风吹叶。田家当此时,村舂响相答。行闻炊玉香,会见流匙滑。更须水轮抟,地碓劳蹴踏。”“分箔”诗为:“三眠三起余,饱叶蚕局促。众多抢分箔,早晚槌满屋。郊原过新雨,桑柘添浓绿。竹间快活吟,惭愧麦饱熟。”在瓷绘画风上,完全仿效原作中西相参的画法,精美非凡。

千姿百态——雕塑瓷


刘远长作品《媚态观音》

在刚刚圆满闭幕不久的“景德镇首届上海陶瓷成就展”上,一组色彩明丽,姿态各异、形象生动的“水浒108将”雕塑陶瓷大放异彩,引来各方瞩目,啧啧称赞之声响成一片。

雕塑瓷属于景德镇传统名瓷中的一种,是通过雕塑烧制而成的立体陶瓷艺术品,简称瓷雕。它的制作需经模印、锒嵌和镂、堆、塑、雕刻等多道手工工艺操作,再经高温烧炼后方才完成。而且由于操作的方法不同,雕塑瓷又可分为圆雕、堆雕、镂雕、浮雕、雕镶、雕刻等多种种类。从陈列美术品到日用生活器皿以及玩具等,雕塑瓷无处不在,散发着她千姿百态的艺术魅力。

景德镇的陶瓷雕塑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据史书记载,隋代就有狮、象大兽进献皇宫。两宋时期吸收陶、陶马、石刻、泥塑等雕塑艺术提高了技艺。明代出现许多精雕细刻的瓷佛像,颇负盛名。清代的镂空转心瓶,公道杯等都是著名的瓷雕产品。

新中国成立后,瓷雕的发展更加飞快,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日趋精湛,不仅工艺种类齐全、产品多样,而且造型优美、装饰丰富,艺术表现力极强。其中的“观音”、“关公”、“牡丹仙子”、“天女散花”、“八仙”、“三星”、“水浒一0八将”等都是广受欢迎的名品。早在八十年代,刘远长老师创作的雕塑瓷经典作品“哈哈罗汉”就已风靡国内外。现今,更多年轻的瓷艺家开始将这种古老的成型工艺和现代艺术造型手段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如赵坤在她的动物瓷雕创作中,将动物的躯干部分类形卷泥,通过折、拉、压、顶等手法一气呵成,大块的泥片构成如同中国画的大写意,而在眉目之间,小心勾勒,将泥巴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一堆神奇的瓷土,一双灵巧的双手,一道道精细的工艺,再配上那千年传烧不灭的窑火,千姿百态的雕塑瓷经千锤百炼,惊艳华彩。

追忆邵大亨百年经典茶壶


记得第一次见到邵大亨紫砂钟德壶是在1993年的春夏之交,那时笔者自日本回国,在家乡宜兴长住。虽北上京城已经势在必行,但阔别已久的故乡及亲友的确让人难舍难分,尤其是与亦师亦公(乡语爷爷之意)的顾景舟,我们整日天南地北地有说不完的话题。

一天先生和我谈起了历代紫砂制壶的名家高手,他将珍藏的大亨钟德取了出来。我清楚地看到先生取壶时凝重的神态,后来我才知道,邵大亨无论在制陶的态度上、技艺上还是人品上都是他最崇拜的一位。此壶的壶盖已经破裂,由几个搭钉很好地扣合着,壶高100毫米,口径99毫米,盖印大亨二字。此前我多次在书中见过,不想这邵大亨的光素代表之作竟是顾老自己所藏。他将壶轻轻地放在桌上,一语不发,只是微微地看着我笑,我仔细反复地拿在手中抚摩端详,生怕漏掉任何细节,过了良久,他才眯着眼笑盈盈地不无神秘地说“你看呢?”我将自己的观察心得一五一十地倒将出来。他频频点头……这情景一晃十三年了,顾老也仙逝十年,可现在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邵大亨,清嘉庆道光年人,出生于宜兴上袁村,与顾老的启蒙老师(他的祖母)同村同姓,说起来或许还有些亲脉。大亨出生于清代动荡时期,是继时大彬、陈鸣远之后紫砂艺术达到的又一个高峰,用毕智穷工来形容也毫不夸张。据《邵氏宗谱》记载,邵大亨性格孤傲,平日里“每游览竟日或卧逾时,意有所得便欣然成一器,否则终日无所作,或强为之不能也”。又有“雅善效古,每博览前人名作,辙心揣手摩,摩得者尊如供碧。其佳处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等等。从中可以看出,大亨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手工艺人,他的紫砂创作是真正的艺术创作。其一,他性情朴直,不为权贵所动,根据记载他曾不应县令的索取,被锁在工作的泥凳上强迫做壶,他也毫不屈服。其二,他博览名作,用心揣摩,善于对前人的作品进行学习和总结。就像书画之临摹。通过临摹总结最终创出自己的真正佳作。其三,是他创作的状态,他“竟日无事”或“卧逾时”并非真的无所事事,而是思考和酝酿的过程。之后他有了灵感才会“意有所得,欣然成一器”。由此不难看出,大亨不愧为一代艺术大师。是当之无愧的紫砂巅峰。

后人多以大亨作品为楷模临摹仿制,甚至伪作的大有人在,而邵大亨的真品,几经流落到现在已经为数不多,大多已经毁于瓦砾,现在市场混乱,假冒伪劣的紫砂也打有“邵大亨作”字样。望收藏者慎重,切忌贪欲。收藏和鉴赏者们应该对大亨的作品认真地观察体会,进行深刻的研究才能领悟其中的韵致,以辨别真伪。

再让我们来欣赏这件钟德壶,这是大亨的光素器造型的又一件代表作,首先是它的材质,经长年使用火气尽消,其表面已经紫中透红,泛出冷冷的玫瑰紫色,转折处发出幽然雅光;不仅色如紫檀,质地也细而不腻,均匀的紫砂颗粒,使得手感触摸时比紫檀更为滑爽。

做工上更是无可挑剔,行内常以“刀刮水洗”来形容工艺的到位和干净,也就是鬼斧神工,不似人力所能为之。口盖直而且紧,无落帽之忧。壶嘴壶把舒曲自然,宛若从壶体中天然生出一般。壶身直而且不瘪不鼓,恰如其分,紫砂工艺中直壶身之形,难就难在直中微鼓,以达到视觉上最佳的效果。翻开壶底,如玉碧天成,形之准,令在其上无法作加减。再看细部之壶嘴如一节玉笋,挺而润,壶嘴内堂如枪膛一般干净利落,其实用性可以想见。壶口之上下圆线,像双唇轻抿,平和端庄、神态自若,而盖上的一条细线作为装饰,真正神来之笔,其厚薄、宽窄、位置已经达到不可做任何改动的程度。对于整个壶来说如描眉一样,功能不大,之于美观则至关重要,若处理不好就会毁坏全局,前功尽弃。

这件大亨钟德壶可谓紫砂造型历史上的又一件佳器,总体来说,它端庄稳重、比例协调,技艺手法已经达到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壶身手感极佳,温润如玉,造型洗练朴实,不受世俗所染,一洗清代宫廷繁缛的风格。

话题回到顾老,他自幼视我如自己孙儿,同吃同睡、关爱眷顾。当我留学回来时,正值顾老暮年,他对我的垂爱一如既往,而期盼却增加许多。回想起来,他与我整日海阔天空地聊,正是他试探我是否已被西化,是否对紫砂、对传统文化有足够坚定的认识和热情。用他毕生最珍爱、最崇拜的邵大亨的作品给我上课,其中之意让我终生难忘。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日本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硕士,当代陶艺家,认为“器皿因为有‘用’而活着,‘用’是器皿的灵魂”,著有《器皿之心——高振宇徐徐陶瓷艺术》。

南通博物苑百年藏瓷录


南通博物苑虽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却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她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公共博物馆,由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开创了中国人创办博物馆的先河,正是这样的创举,引导着现在的南通打造出南通的“环濠河博物馆群”,进而南通被冠以“博物馆之城”的美名。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用言语。南通博物苑创建之初,张謇先生就特别重视文物的征集,“纵之千载,远之异国者”是他征集文物的良好愿望,但他是一位注重实际、脚踏实地的人,为博物苑手书的匾额“中国金石至博,私人财力式微,搜采准的务其大者,不能及全国也,以江苏为断,不能得原物也,以拓本为断。”表明了张謇收集金石的主张,以及其实事求是的文物征集的方针。在征集途径上,张謇最推崇社会捐赠,为倡导这一举措,张謇率先垂范,正如张謇据说:“謇家所有,具已纳入”。此举也带动了社会方方面面对此的捐赠,使得博物苑的藏品渐渐丰富起来。宣统二年(1910)年末,博物苑建设初显规模,张謇掩不住内心的欣喜,写了一首被后人取名为《营博物苑》的七律,在此首诗的最后两句这样写道:但得诸生勤讨论,征收莫惜老夫频。流露出征集文物的辛苦与奔波,体现了张謇先生为收集物品的目的,这个目的正反映着他创办博物苑的初衷。

时至今日,博物苑人传承着张謇征搜文物的理念,广开征集渠道,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通过接受社会人士以及社会团体的捐赠、考古出土、民间收购等方式,现有各类收藏品近五万件之多,且品种繁多,包罗万象。就陶瓷收藏品而言,虽不及书画藏品之重,但从不缺乏精品,其中的许多藏品成为历次重要展示的首选,博物苑的“镇馆之宝”也罗列其间。

在苑藏的陶瓷品类藏品中,有着久经辗转,幸存之今的博物苑的早期旧藏,这批陶瓷藏品为数不多,其中一部分现陈列于博物苑南馆的《南通博物苑苑史展》之中,这些陶瓷器大都有残损,并经旧法修补。所谓旧法修补,旧称为“焗碗”。就是用特制的手动钻孔器,在残破的瓷器裂缝边,等距离的成对的钻半孔,然后安装上自制的铁质或铜质的扒钉,最后在拼接的缝隙与扒钉周边反复擦抹上防渗漏的粉沫。“焗碗”是旧社会的一种生计行当,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手工活,俗话就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当下,“焗碗”业早已成为过去,想若寻一只完好的“焗碗”收藏也绝非易事了。

西夏磁州窑系黑釉剔花缠枝牡丹纹罐南通博物苑藏

在展品的说明牌中,特别注明展品的来源,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博物苑的早期藏品许多来源于社会的捐赠。在南馆二楼的旧藏瓷器中,有一件口沿残损的宋龙泉窑鬲式炉,其颈沿刻有“光绪癸卯因建学校濬城濠得之泥淖中三百年前殉葬物”铭纹,特别引人注目。通过铭纹可以清晰知道此件宋龙泉窑鬲式炉来历,是1903年(光绪二十九)在疏浚濠河时在河泥中发现,并转至张謇收藏。宋代龙泉窑青瓷,是极副盛名的宋代名瓷,此器虽残,然张謇却给予足够的珍视,专门在此上题写,还特别在底部镌刻“张氏啬庵永用”。建博物苑时,张謇将它捐出,此后其历经变迁、辗转,最终再度回归博物苑珍藏。在南馆细心的观众一定会发现,此件瓷器外,其它个别瓷器上也有张謇手书字迹的铭刻,这些有损瓷器的做法现在看来实属不妥,但它体现着张謇征集藏品的参与度,这批藏品虽然残损,但其拥有的双重文物特性,备受南通博物苑的重视。

宋龙泉窑鬲式炉南通博物苑藏

考古发掘是博物馆获得藏品的重要途经,南通博物苑也不例外从中受益。虽然出土的数量很少,没能让博物苑获得太多的收藏。然而,偶尔的几次出土,却让博物苑获得至尊之宝。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973年2月20日在南通电影院前防空工程工地出土的越窑青釉皮囊式壶,后经专家论证,确认为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越窑“秘色瓷”。

越窑是我国瓷业史上著名的瓷窑,它的窑场主要分布在浙江余姚、上虞、绍兴、宁波等地。这些地方在唐代属于越州,越窑瓷的得名就是因此而来的。它的前身,还可以追溯到东汉时的青瓷。唐代时,越窑烧制的青瓷器达到很高的水平,而“秘色”瓷,更是青瓷的极品。“秘色”瓷在法门寺地宫未开启之前的今人眼里,一直是个谜。人们只是从记载中知道它是皇家专用之物,由“越窑”特别烧制,从配方、制坯、上釉到烧造整个工艺都是秘不外传的,其色彩只能从唐代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描写中去想象。

南通出土的皮囊壶,釉质晶透,色泽纯正,正与“千峰翠色”相符,在越窑青瓷器中尤觉精致。是否即是秘色瓷,因苦无传世器物比照,只能存疑。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秘色瓷的成批出土,秘色瓷的面貌才被认识,而皮囊壶为秘色瓷的猜测才得以确认。

皮囊壶的出土,引起瓷业史专学的高度重视。根据它自身的精美和举世无双,它被确定为国家一级藏品,并被认为是一级藏品中少有的国宝。因而,它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南通博物苑的“镇馆之宝”。

博物苑藏瓷的另一起重要地下出土文物为:1966年南通市如皋县丁埝出土的元代卵白釉“五供”,它包含四足熏炉一件、暗花双耳扁瓶一对及梅瓶一对。“卵白釉”于元代创烧,釉呈失透状,色白微青,好似鹅卵色泽,故名。又因是元中央机构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在印花花卉间印有对称的“枢府”二字款,故又称之为“枢府釉”瓷。卵白釉瓷延烧到明初。

元代“枢府”瓷制作规整,品质优良,多有印花装饰,纹饰题材以云龙和缠枝花卉纹为常见。“枢府”瓷是至今所知元代官用之器的名品。长期以来,因“枢府”瓷传世品极少,此“五供”的器形完美,不仅填补了我苑陶瓷收藏的空白,也为学术界研究元“枢府”瓷的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因此深受国内外陶瓷界的关注。

清乾隆青花双耳绶带葫芦式扁瓶南通博物苑藏

苑藏陶瓷中有一批神秘的皇室之器,这就是几经周转,现存博物苑的“热河行宫”之器。“热河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这批瓷器中包含清康熙米黄釉碗、清乾隆黄地绿彩团龙纹盘、清乾隆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清乾隆仿木纹釉金里碗、清乾隆青花双耳绶带葫芦式扁瓶等,这批瓷器在收藏界有一专业用语称之谓“库出”。所谓“库出”,专指古代做的一些瓷器,做好之后即包装封存起来,经历许久之后,被人们挖掘或通过别的渠道发现了,再度面世,这个就叫它是“库出”了。清朝皇室用瓷相当巨大,习惯于用当朝之瓷,前朝多余之器就被积存下来,久而久之,就有了这些令收藏界向往的神秘之器。这些瓷器有着共同特点,由于长期封存,未经空气氧化,器身光洁“火气”犹存,又未经使用,器表极为纯净明亮,无一丝丝划痕,因此,在历次的展示过程中,常被藏家误认为是“新货”。

清陈鸣远款黄砂碗南通博物苑藏

在博物苑的陶瓷收藏结构中,收购是最重要的来源,其中最具价值的当属原南通市文物商店向博物苑转让的一批瓷器,且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主要得益于国家相关的文物政策,也是当时各地文物商店的首要任务。这批文物包含:明永乐甜白釉暗花云龙纹盘、明宣德青花一束莲纹大盘、明代德化白釉观音坐像、明万历青花人物花鸟纹果盘、明末清初陈鸣远碗(一套五件)、清康熙雪花蓝地描金花卉提梁壶、清雍正白地粉彩云蝠纹碗、清乾隆青花折枝花纹六方尊等等。在多次专题展览中这些瓷器深受观众的喜欢,也多次发表于各类专业书刊和专著之中。这些陶瓷入藏博物苑,丰富和提升了博物苑陶瓷收藏水准,可以讲原南通文物商店功不可没。

博物苑的每一件陶瓷藏品,其背后都蕰藏一个诱人的故事,社会收购也好,考古出土也罢,最令博物苑感谢的是铭镌着你我他的捐赠品,博物苑将珍惜每一件收藏品,让这些记忆代代相传。(作者:沈倩)

水晶扮家 如水晶莹


新品水晶瓷铺在脚下的奢华

“水晶”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赋予很多美好的寓意。如果家中的装饰也能如水晶般晶莹剔透,无论是传达出纯美精致的质感还是富丽堂皇的奢华感受,相信都是许多人的追求。

日前,记者在市场中了解到,今年一些瓷砖品牌也推出了与水晶相似的瓷砖新品,其具有玻化砖的气质、仿古砖的纹理、瓷片的亮洁质感,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今年瓷砖创新势头迅猛

我国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截至目前,我国陶瓷的生产量已占到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出口额占全球总额近20%,日用、艺术陶瓷更是占到全球出口额的40%。随着国内瓷砖厂家规模增大、实力增强,同时瓷砖作为为数不多的“国标高于欧标”的建材产品之一,不少知名品牌瓷砖的设计更是与国际接轨。

今年,不同品牌瓷砖新品推出势头迅猛,不亚于各色时装,很多消费者在春季到来时便尝了一把“鲜”。今年瓷砖设计要么时尚前卫、洒脱不羁,要么怀旧复古,个性鲜明、抢眼。而“水晶瓷”系列瓷砖,凭借其通体质地均匀,水晶加陶瓷的设计,将水晶的晶莹剔透、光亮奢华的特点完美融入到瓷砖当中,成为今年瓷砖上市新品中的佼佼者。

新品“水晶瓷”耐磨系数、致密度都更高

广东东鹏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总工程师陈克俭介绍,“‘水晶瓷’瓷砖是从水晶的抛光、磨砂两种工艺汲取灵感,并尝试结合瓷砖的生产环节设置流程,将水晶陶瓷完美融合。既承接了高端陶瓷的优良性能,又汲取了天然水晶的光彩。另外‘水晶瓷’从原材料上也做到了根本突破,微晶釉料中加入不同色彩的水晶微粒熔块,通过晶层光影折射增强瓷砖的立体通透,将瓷砖丰富纹理完全烘托了出来”。

正因为如此,新品“水晶瓷”与之前出现的水晶类瓷砖产品不同,它破解了传统水晶类瓷砖产品耐磨系数不够,只能用于墙面不能铺贴地面的缺点。新品“水晶瓷”耐磨系数、致密度都更高,既有高端陶瓷的优良性能,又有天然水晶的光彩。不仅仅可以在墙面使用,地面装饰中也可以使用。从此,就可以在家体会“水晶”铺在脚下的奢华感觉。

主打高端奢华市场不用打蜡更好保洁

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水晶瓷”系列瓷砖从外观看上去就与普通瓷砖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个产品看上去晶莹剔透,拥有比肩天然石材的光泽感,比普通抛光砖还要更光亮,给人一种强烈的奢华、富贵、浪漫的感觉。非常适合欧式风格及传统中式风格的装修空间。当然价格也比普通砖更贵,据记者了解该砖的市场价格根据尺寸、产品材质不同,价格在300元~1000元/每块。

据业内人士介绍:新品“水晶瓷”由于耐磨系数、致密度非常高,具有不渗水不透气的特点。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好保养,不用打蜡,比自身吸水率很高的天然石材在后期保洁中要更加容易。

水晶家饰流光溢彩

流光溢彩,是人们对艳丽的水晶艺术品的最恰当形容。不论是戴在身上,还是置于家中,水晶的漂亮质地,水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线下折射着不同的光芒,都让人迷恋不已。而精致的水晶艺术品则凭借其中所蕴涵着的奇思妙想和复杂的手工工艺,受到众多喜爱艺术的人的钟爱。

水晶灯璀璨夺目

“灯饰公主”、“灯饰贵妇”这样的称号一出,大家就知道说的是水晶灯。不用修饰就显露威严与高雅,就是灯饰中的王者。随着光纤和二极管技术的发展,一贯雍容华贵的水晶灯现今正变得越来越娇小可人,体形更加迷你、轻巧,而依然不失晶莹剔透和冰清玉洁,更加适合现代家居风格的装饰需求。

水晶器皿晶莹剔透

当你看到这些晶莹剔透、宛如珍宝的器皿时,你是否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全部运用起来呢?看着它们晶莹剔透的身体,听着它们彼此之间不经意碰撞出的清脆的声音,想象着触摸它们时细腻而清凉的感觉,还有它们盛满快要溢出的美食,是什么味道……这让我们还有了另外一种感觉,那就是心的感觉——是这些美丽的水晶精灵带给我们的美好心情。

■恋她要读懂她

三招教你清洗水晶器皿

1.建议用温水清洗水晶器皿,清洗时要用温和的液皂一件一件洗,切不可用热水洗。

2.不要将细致的水晶制品尤其是有金属镶边的水晶放在洗碗机里清洗,因为洗碗机里的高温和强烈去污剂会使得水晶失去光泽。

3.水晶制品在遇到极冷或极热时会裂开甚至破掉,因此刚从冰箱拿出来的水晶容器不能立刻清洗,要等它回温,太烫的东西放进水晶容器前,容器要先用热水预热。

四招教你选择水晶灯

1.选择水晶灯不能一味地追求气派和华贵的效果,盲目地认为“大个”的水晶灯就是最好的。水晶灯的直径要与房屋的面积以及空间比例相协调。

2.客厅面积在20平方米到30平方米之间,那么不宜安装直径大于1米的水晶灯。

3.通常情况下,水晶灯安装好之后,底部的垂直高度能够和地面保持2.5米的距离最好。

4.一般可以将水晶灯安装在客厅茶几的正上方,这样在绕过茶几的同时也就避开了头上的水晶灯,使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五招教你保养水晶灯

1.水晶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光线的折射,而灰尘、烟尘等外界因素的干扰会让折射率降低,让水晶灯的璀璨气势削弱。

2.可以选择专业的清洁剂来清洗水晶灯,只用朝其轻轻喷洒适量的清洁剂,水晶棱面上的浮尘就会随着液体的挥发而被带走。

3.也可以将水晶珠子浸泡在煤油中,用牙刷轻轻将表面擦拭干净,将污垢慢慢软化,用干毛巾做最后的清洁就能有效避免留下难看的指纹印。

4.擦拭水晶珠时,一定要用软布蘸上洗洁精稀释的水,轻轻地在水晶珠的正面同时擦拭(擦拭时不能捏住珠向下拉,以免扯断珠串)。

5.擦拭水晶灯时应保持灯体平衡,大型灯具要注意拆珠。

六招教你鉴别真假水晶

1.眼看:选料精良的水晶制品,看不到星点状、云雾状和絮状分布的气体包体。质地以纯净、光润、晶莹为好,如果发现有深浅长短不一的断裂纹、斑点,则属于次品。

2.舌舔:即使在炎热夏季的三伏天,用舌头舔天然水晶表面,也有冷而凉爽的感觉。假的水晶,则无凉爽的感觉。

3.光照:天然水晶竖放在太阳光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能放出美丽的光彩。

4.硬度:天然水晶硬度大,用碎石在水晶上轻轻划一下,不会留痕迹;若留有条痕,则是假水晶。

5.用放大镜检查:用十倍放大镜在透射光下检查,能找到气泡的基本上可以定为假水晶。

6.用头发丝检查:将水晶放在一根头发丝上,人眼透过水晶能看到头发丝双影的,则为天然水晶,主要是因为水晶具有双折射的效果。

陶瓷记款百科之干支款来历


干支的起源和最早出现于何时?至今已经无法考证。干支在古代历法中用以记年月日,“十干”也称为“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也称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同“十二支”按固定顺序循环相配纪年,从甲子到癸亥,六十年一循环,周而复始,组成了干支纪法,也称六十花甲子。

天干地支的含义,在《史记》和《汉书》中均有记载,含义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卯是茂,言万物茂也、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巳是起,指阳气之盛;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以干支年号作为瓷器的底款,始见于明代弘治时期,在清早期和清晚至民国期间较为流行,清早期的干支款以康熙朝数量多见。晚清和民国的干支款识运用普遍,多见于彩瓷画的题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