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古代酒器瓷器 > 导航 >

晚来天欲雪——盛酒器

晚来天欲雪——盛酒器

古代酒器瓷器 大唐合盛瓷砖 古代瓷器烫酒器

2020-10-27

古代酒器瓷器。

宋代温碗、注子

“红泥小火炉”当称得上千古名句,在色彩与气味,陶土与火焰之中奇趣天成、浑若一体,它所描绘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温酒器了。古人饮酒喜欢温热后再饮,温酒不伤脾胃,同时,温热的酒更加绵甜可口,可以让人体会到“温酒浇枯肠,戢戢生小诗”的意境。因为常常要温酒,便有了专门用来温酒的温酒器。关于温酒器的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汉代,已有温酒樽这种酒器,配以勺,便于取酒。汉代温酒器一般呈圆筒形,两侧有辅首衔环,上不沿饰,宽带,其间浮雕有峰峦、龙、凤、虎、鹿、牛、羊、蛇、狐、兔、禽等。《三国演义》中多次写到“煮酒”、“热酒”,而“青梅煮酒”一词更成为英雄相惜、高端探讨的代名词。晋代文人左思在《魏都赋》中就有“冻体流澌,温酎跃波”的词句,明确说到温酒。唐代开始出现大量的金银材质的温酒器具,造型华丽端庄,制作精细。不过,以白居易当时的身份背景,显然是无法享用金质温酒器的,所以诗中提到了更加原生态的“红泥”,即陶瓷,这与宋代温酒器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宋代,使用成套温酒器来温酒的习俗颇为流行,一般是注子与温碗。所以南方瓷窑多有烧造,除安徽外,在江苏、江西、浙江等地的宋墓中多有出土,北方如河南禹县白沙宋墓壁画、洛宁乐重进石棺画像中均绘有形制与之相近的成套酒器;内蒙古、辽宁等地辽墓中亦有出土,就连传世的南唐古画《韩

熙载夜宴图》中也有与之相同的温碗、注子。给酒加热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将酒瓶放置炭火之上加热,如河南巩义市出土的宋代厨娘温酒图;二是用温碗、注子给酒加

热。按宋代的饮酒习俗,是将盛满酒的注子放入温碗之中,碗内加注热水,用以温酒,然后斟入台盏或杯中饮用。由于碗内的热水可随时更换,因此使用这套酒器可以达到时刻保温的目的。

编辑推荐

古代酒器香犹存


凡收藏现代陶艺酒瓶的藏友们都知道,现在各个时期的酒瓶与古代酒器均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据文字记载,新石器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形状类似后世酒器的陶器、牛角器以及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如:2003年6月20日,考古人员在陕西省西安市一座古墓中出土的西汉早期凤首铜锤时,发现其中盛放着10余个青绿色米酒器,香味依然扑鼻,专家认为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汉美酒是目前所保存最好、存量最多的古代青铜器酒。东汉前后的瓷制酒器与陶器相比,不管是酿酒工具还是盛酒工具,瓷器的性价比都远远超于陶器。后来出土的元、明、清时代的梅瓶就是当时盛酒瓷器中的一种,出土时有的还装着酒,依然香气犹存。

酒器收藏家魏乐进现已收藏各个时期的酒坛、酒缸、酒罐、酒壶等300余件。有长沙窖、石湾窖、北方窖,还有湖北地区的马口窖。它们都各具特色,上面书写着“酒”、“喜酒”、“状元红”、“大曲酒”、“陈年谷酒”等,绘有福、禄、寿、喜、八仙过海、花鸟动物和名词诗句等,如:“颤子花枝照酒色,酒色中有好花枝”,还有类似广告语的“闻香千转摘于中国酒业新闻网里须下马,知味百步且停车”等等。

诗画浑然一体,别具风格,古拙可爱,好像一坛美酒放在在眼前。有最大的可装50斤的酒坛,最小可盛半斤的小酒壶。还有些更具特色,它们有着明显北方窖口风味的元代“八思纹”酒坛,每一个高矮大小差不多,但纹饰都不相同。有的饰有吉祥如意的兰花、牡丹花、白鹤、天鹅、喜鹊等,还有的四面开光、画着四只蝙蝠,它们都明显寓意着来自四方的客人都是福。这些酒器古色古香,仿佛酒香味遗留至今,使人爱不释手。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步改变以酒缸、酒坛等器皿器具存放各类名酒,开始使用玻璃器具。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以山西省为代表生产出大量的“玉堂春”、“杏花村”系列陶瓷酒瓶,并带动各酒厂均以陶瓷、瓦罐、紫砂等作为酒瓶,但它们大都离不开古代各时期的器形,且更富有想象力,这就是现代酒瓶与古代酒器的渊源所在。

如果将古今中外的酒器,精选陈列起来,应当是一条永远观赏不尽的艺术长廊。

遇见李雪


艺术大刘劲松作品:釉下五彩瓷屏风艺术大易龙华作品:绿彩山水瓷文具釉下五彩与BIO止物技术结合的艺术陶瓷净水器整墙的艺术瓷酒瓶这种能装一百斤白酒的釉下五彩艺术瓷

酒瓶极受个人藏酒者欢迎

封锐摄本刊记者郭佳封锐

在醴陵新世纪艺术馆体验釉下五彩并淘选瓷器,有幸遇到艺术馆的创始人—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湖南省陶瓷酒瓶行业管理委员会主任、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雪。

新世纪艺术馆是座私人陶瓷艺术馆,同时也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作为主人的李雪经常出现在这里。他的陶瓷公司将醴陵釉下五彩瓷与国际前沿科技相结合,艺术馆里展示着新世纪陶瓷历年来为全国各地知名酒厂生产的上万款陶瓷酒瓶及各种陶瓷餐具、酒具、茶具、保温杯、净水器、烟嘴烟斗、陶瓷饰品等,既具强烈的现代感,又透着浓浓的艺术氛围,这就是艺术融于生活的现代瓷艺。

陶瓷酒瓶

美得有些不一样

要问全国哪里生产的陶瓷酒瓶花样种类最丰富,醴陵当属翘楚。这和醴陵发达的陶瓷产业基础分不开,但也源于十几年前的一个偶然决定。

上世纪90年代,传统酒瓶和日用瓷样式简单、附加值低,整个瓷城醴陵几乎没有企业愿意生产陶瓷酒瓶。别人不做的,新世纪陶瓷却开了这个头;本来普通的产品,新世纪陶瓷却做得不一样。从一开始,就有一种开拓的勇气和创新精神。

“1982年,我十几岁时,父亲开办了一家作坊式的工厂,我们五兄弟帮忙打理,起初主要生产配套陶瓷产业的耐火材料、窑具等产品。”李雪忘不了,1995年底,贵州老伙记酒厂经人介绍来醴陵找到他们,一拍即合,“干!”二哥李林、四哥李锋等技术人员一星期内夜以继日高质量地完成设计并制出样品,从12万个的订单,到24万个,再到240万个……几年后,湖南新世纪陶瓷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陶瓷酒瓶专业定制企业,来自全国各大酒厂的订单络绎不绝,在行业内信誉卓著。“远在东北的一家企业,几年内从不过来(检查),仅通过远程付货款、收货。”

订单越接越多,产品花样也日益繁多。李雪接任新世纪陶瓷总经理后,2005年,考虑将醴陵独有的釉下五彩瓷技艺应用至陶瓷酒瓶的生产,引入先进设备,加强技术研发,请来一批大师级艺术家合作,推出艺术精品酒瓶,为酒文化注入国画艺术和瓷韵气息。

陶瓷酒瓶的文化艺术价值直线上升,“从几元、十几元一个的普通瓶,到几百元一个,几千元一个,甚至上万元一个的艺术瓶,新世纪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档次和产品附加值。”李雪一直以对行业的贡献而自豪。

海量藏品

艺术馆顺势而建

精美的艺术瓷酒瓶在逐渐增多,“新世纪”的知名度也不断提高,慕名而来的客人超出了公司的接待能力。“一万多种不同款式的酒瓶,已经不得不专门腾出一处地方来安放。有时一天同时来六、七家客户要参观产品,接待不过来。”

醴陵釉下五彩瓷在世界享有崇高声誉,何不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艺术,甚至亲自体验一把陶瓷的制作乐趣?2009年,具有创新精神的李雪,经公司董事会讨论决策后投资6000余万元,兴建了占地面积12000平米的新世纪艺术馆。中国首家瓷酒文化主题艺术馆就此诞生,并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开创了中国陶瓷文化旅游的先河。

不到新世纪艺术馆,永远体会不到那种震撼。当这些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找到一个集中安放的家园,醴陵釉下五彩的魅力顿时令人叫绝。“我们一般都鼓励客户来走一走,很多客人来了一看,当场签下订单。”

“这是个人藏酒者最喜欢的产品之一。”在一个水墨风格釉下五彩的巨大瓷酒瓶面前,李雪爱不释手地抚摸把玩,仿佛抚摸自己的孩子。行走在庞大的艺术馆内,他对每一件作品都很熟悉。“有的酒厂、个人藏酒者、艺术收藏家甚至以"我的酒瓶是新世纪做的"而自夸。”

现在的新世纪艺术馆,融入瓷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及各种现代瓷艺精品,陶瓷工艺体验区、游客中心、购物中心、精致客房、餐厅等旅游设施完善,自开馆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艺术馆成为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闲、艺术交流、科研创新、教育教学等为一体的陶瓷文化基地,按待过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日本、阿塞拜疆、尼泊尔等国的外籍游客,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客人,为醴陵陶瓷的推广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现代瓷艺

融入健康生活

“看到(陶瓷)产品出来的过程,是一种享受。”李雪微微眯眼,随手拿起茶几上一个漂亮的釉下五彩瓷烟灰缸。这是一款烟灰不会被空调和电风扇风吹出来,而且不会磨损高档家具,能实用的艺术品,充分体现了李总的人性化设计。

来参观的游客为陶瓷艺术痴迷,对精美的生活用瓷产生向往。“我们正在做这样一件事情,把艺术陶瓷实用化,满足中产阶级对家居艺术陶瓷的需求,并形成一个强势品牌。”李雪强调,“中国陶瓷,向来只有产地的地域观念,缺少国际化品牌,这是和国外产瓷区最大的差距。我们要复兴民族陶瓷工业,就一定要形成自已的品牌推向世界。”

2011年艺术馆建立前后,新世纪开始大规模研制各类艺术生活瓷。将陶瓷制作与科技、艺术相结合,与醴陵釉下五彩工艺结合,引进韩国专利技术开发系列BIO艺术陶瓷,净水器、烟斗、烟嘴、茶具、酒具、餐具、办公用具等健康陶瓷,兼具生活便利和艺术美感,很好地诠释了李雪“生活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生活化”的理念。

“釉下五彩不像釉上彩那样需要采用含铅镉的熔剂来帮助发色和降低焙烧温度,而且釉层的保护还能抵抗自然酸碱的侵蚀,所以既环保又耐看。生活用瓷五彩缤纷,艳而不俗,淡而有神,色彩变化丰富,平滑光亮,晶莹润泽,清雅明快,具有饱满的玉质感,亮晶晶、水灵灵,给人一种视觉享受。”因为这些特性,艺术生活用瓷不仅能为高品质生活和办公带来健康和安全,而且还能带来审美的愉悦感,彰显生活品质。

把现代瓷器的健康和审美带进家庭生活,新世纪已申请注册了60余项实用新型、外观及发明专利,并率先在同行业中取得美国FDA认证。发布了数字化陶瓷酒瓶、高温色釉陶瓷酒瓶、经典大酒坛、防伪结构酒瓶等系列新产品。第三代高档酒瓶防伪技术重点在酒瓶本身上做文章,酒瓶一开即无法复原,让假冒产品原形毕露。多功能陶瓷酒瓶使用后还能作为水杯或茶叶罐继续使用,低碳环保而具观赏价值。

从艺术陶瓷酒瓶的研制,到推动现代瓷艺发展;从醴陵釉下五彩工艺,到BIO生化陶瓷技术;从提升整个行业的产品附加值,到振兴民族陶瓷工业。李雪表示,陶瓷本身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密不可分,未来的瓷艺一定建立在生活实用的基础上。

艺术融于生活,釉下五彩等传统制瓷工艺将进一步发扬光大。“过去,中华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今天,我们有梦想,把中国的陶瓷家居用品与陶瓷艺术品等中国元素,传播到全世界!”这是李雪的梦想,也是新世纪陶瓷人的梦想。

琴瑟和鸣吟天曲


矗立在陶都东南一角的中国陶都陶瓷城有一家陶坊,格外引人注目。宁静的陶坊里时不时传来锤泥条的声响,啪、啪、啪,啪、啪、啪。青年陶艺家潘明星、沈书良伉俪正用心的在这寸名曰“品壶居”陶坊的土地上冶陶。

由于跟随不同的师父学艺,两个人的制壶手法都有显著的个人特色。为了能合制紫砂壶,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他们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直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人共同探讨紫砂的艺术魅力,一起研究紫砂的辉煌历史,以求创作能够突破传统的束缚,开创特色的艺术,追求紫砂作品的形神气三者合一的艺术境界。

“秦风壶”是潘明星的紫砂创新之作,她将紫砂壶的语言形体展现《诗经》的魅力。六方形的壶身,大气稳重,其间多条交错的纵线装饰,线条利落刚强,有一股劲霸之气,就像强大时的秦人霸气外露。壶把和壶嘴同是六方形,于壶身相连,对比之下显得更加细致。四方形的壶钮立于壶顶,仿佛君主巡视天下,唯吾独尊。整个壶的风格古朴脱俗,正符合此壶取材古文化的内涵。

托物言志,寄情于物是中国的文人雅客们自古就有的习惯,那是含蓄的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被誉为“岁寒三友”的梅竹松,历来是人们称颂的对象。这对夫妻也延续了这一传统,创作了一组“岁寒三友壶”。这组紫砂套壶,壶形相似,规格相仿,不同的细节和装饰却给人完全异样的感受。以梅桩为把流钮的“梅壶”,梅桩上的疤痕给人以沧桑之感,点点梅花则形象雅致;“竹壶”突出了以竹节镶成的配件,高洁虚心,贴在壶身的竹叶雕刻细腻、灵动;绿色的松叶在“松壶”上显得鲜亮活泼,与松枝构成的壶把、壶嘴、壶钮相比,更是活力无限生机勃勃。人们皆以岁寒三友比喻忠贞的友谊,而他们却用这表达自己永恒不变的爱意,但愿情深不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对挚爱紫砂手艺的贤伉俪,是生活的知己,是创作的伙伴。“心有灵犀一点通”,心灵的契合甚至无需语言的沟通,他们两人就像是紫砂壶与茶,相伴而生,相得益彰。

邛彩盛美酒 李白曾记否


唐代邛窑彩绘四系罐

北有唐三彩,南有邛三彩,应该是对邛窑系陶瓷的最高评价。虽然在一千多年的烧制史上,邛窑并没有赢得如同唐三彩一般的传世盛名,但沉睡地下千年的漫漶时光,终究会出现在后世的赞叹之中。

四川多美酒,邛崃是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故乡,她与司马相如“凤求凰”、“当垆卖酒”的故事传唱至今。斯人老去,独留美酒,到了盛唐时期,正是邛窑彩绘的黄金时代,邛窑彩绘陶瓷便是最佳的盛酒美器。可以想象,当邛崃美酒与邛窑彩绘陶瓷碰撞在一起时,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会给那个时代的伟大诗人多么汪洋恣肆的富丽想象。

邛彩盛美酒,李白曾记否。我们已经无法追溯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绝世天才,但透过凝注陶瓷文化与酒文化的邛窑陶瓷器,似乎可以嗅到一个时代的荣光。邛窑历史悠久,在陶瓷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自南朝至两宋,共经历了八个多世纪,是目前已知的四川古陶瓷窑址中,烧造时间最长、产品最丰富、造型纹饰最美的名窑。在南朝即广泛使用化妆土美化陶瓷;在隋代就独树一帜地创造了釉下彩绘;唐至五代以其釉下彩绘著称于世,达到了它的历史高峰。邛窑陶瓷彩绘装饰十分普遍,邛窑陶瓷有单色釉,如青釉、棕黄色釉、褐黑色釉、灰白色釉。由于泥料较粗,普遍含有细沙粒,胎面普遍施化妆土,用当地原料配出浅黄、深黄、棕黄、老绿、翠绿、孔雀蓝、藏蓝、紫黄、黑色等色彩在瓷器上作画,大多数是釉下彩。由于邛窑瓷器釉层稀薄,釉下彩或釉上彩不易分辨,但大多数是釉下彩。以大片圆形彩斑、联珠、多层菱形、圆圈构成的图案,有些和刻花、划花、粘贴、捏塑、模印等共同组成装饰面。最突出的是彩画。这些釉下彩绘,由于工匠有深厚的文化根底和书画艺术的功力,以没骨画的技法,率然落笔,粗悍展开,画出的花纹潇洒豪放,韵味无穷。

由于邛窑多生产民用品,所以创作十分贴近生活,四川自古以来尚酒,以陶瓷盛酒、酿酒由来已久,笔者曾见到一件唐代邛窑彩绘四系罐,从形制和规格来看,应该是实用盛酒器。诗酒相依。古往今来,无数雅诗妙词,华文彩赋,在歌咏文君相如情事时,总是会联系到邛崃的酒,也会联系到邛崃的盛酒器。邛崃是历史上著名的盛产美酒的地方,唐代时,邛酒酿造已发展到高峰,酒肆遍布,酒香弥漫。“落魄西川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诗人此处在邛崃吟诵的“泥酒杯”,便是大名鼎鼎的邛窑系陶瓷。从彩绘四系罐的彩绘图案看,几笔浓淡涂抹,自成趣味,给人无尽想象,不知道如此精美的陶瓷盛酒器,诗仙李白是否还记得?

深情的中国龙泉青瓷“雪拉同”


明 龙泉窑橄榄瓶

青瓷,色本自然,夺千峰翠色,有天地之大美;温润纯朴,有诗的优雅,词的韵味,若平湖之水,存宁静致远之意。青瓷高贵温润敦厚的品格,却诞生于人间烟火,如“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莲,釉色里传递自然最奇妙,单纯的情感。 怎样的一块土地,能孕育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罄的青瓷?浙江西南的龙泉,一个原本僻静的山城,清澈如秋空,宁静似深海。自古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宋人还于此烧出闻名天下的“哥窑”和“龙泉窑”。

明 龙泉窑凤纹大盘

明 龙泉窑花卉菱口大盘

龙泉窑双鱼盘口瓶

从古至今,青瓷默默陪伴在人们的身边,大自然是最神秘的设计师,自然用最为普遍存在的铁元素给了她美丽而不妖娆的样貌,她也用全身心来回报,或作碗,或作瓶,一路深情跟随。 她灵动、素雅、沉静、莹润,自然界中最为悦目深情的色彩,性格温润,淡泊,她不与青花争春,不和彩瓷夺色,默默一袭清雅衣衫,演绎着生命的顽强。

明 龙泉窑大碗

明 龙泉窑花卉罐

明 龙泉窑高足碗两只

如此深情美丽的青瓷如何让人不爱,她在国际上有一个很拉风,很浪漫的名字叫做“雪拉同”,早在16世界她翠色欲滴的釉色就已俘获法国人的心。

宋—元 龙泉窑钵

明 龙泉窑花卉瓶

英文单词“celadon”专门指中国青瓷,其词源来自于法语“雪拉同”,是著名舞剧《牧羊女亚司泰来》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听说背后还有一个真实而美丽的故事,法国人的浪漫情怀也在中国青瓷的身上得到尽情展现。

明 龙泉窑刻花炉

明 龙泉窑炉

明 龙泉窑香炉

且看中国青瓷在法国巴黎的浪漫之行,十六世纪晚期,法国巴黎盛行罗可可艺术,非常讲究新艺术的别致精美风格。这时,一位阿拉伯商人带着一批青瓷来到了巴黎,正好参加巴黎市长女儿的婚礼,在这场盛大的婚礼上,他为新郎和新娘准备了一件来自东方的特别礼物——龙泉青瓷。

明 龙泉窑器座

明 龙泉窑双耳炉

明 龙泉窑瓶

达官贵族,名流淑媛见到这件青瓷时都赞叹不已,瓷器通体流青滴翠,玲珑剔透,幽雅静穆。市长眉色飞扬,啧啧称奇:“美极了!美极了!美得无与伦比!”新娘十分喜爱,问道:“尊敬的先生,这么漂亮的宝贝叫什么名字?”阿拉伯商人兴奋的神情瞬间凝固了,因为他忘记了宝贝的名字。

清 青瓷香炉

清 青瓷香炉

明 龙泉窑砚屏

大家为此感到十分惋惜,并下决心要给这件漂亮的宝贝起一个美丽的名字,正在这时舞台上优美的音乐响起,台上演着舞剧《牧羊女亚司泰来》,男主人公雪拉同正同他的情人牧羊女边歌边舞,雪拉同身上那件碧青华丽的衣裳,飘忽到市长面前,异常美丽,与青瓷美丽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市长灵机一动,把青瓷高高举起,大声嚷道:“雪拉同,中国的雪拉同!”

明早期 龙泉花卉菱口大盘

明清 龙泉窑三足炉

元 龙泉窑龙纹大盘

宋 龙泉窑双鱼洗

此后,龙泉青瓷——“雪拉同”的名字在欧洲一炮而红。欧洲人以“雪拉同”作为最珍贵的礼品赠送朋友,表示相互的深情厚意,如同雪拉同与牧羊女那样的纯洁高尚的爱情。 而今天青山绿水间的龙泉,依然平静延续着“雪拉同”的血脉,青色的胎骨间流露着深情的语言。

白琬胜霜雪 盛茶有佳色


茶具之中,虽然极爱青瓷,但是每次见了上品的白瓷,顿时如大观园中的宝二爷一般,“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一时心里眼里只有白瓷了。这种审美上的用情不专真是不可救药。

这也怨不得我。白瓷真是美,清水芙蓉,清纯天然,而且那种美不需要任何历史、文化的铺垫,不需要任何旁人的阐释、解说、演绎,就是一望而知,心生欢喜,而且耐得住细看,把心里起初的一点欢喜直看得满心都是。

唐代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和他的几位朋友,在一个月夜相聚饮茶,留下了《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最后是以“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以此收结了全诗。这一句常常被误为颜真卿所作,其实不是,是他的朋友陆士修。这真是咏茶佳句!寥寥十个字,写出了品茶的器具、时间、环境、动作、氛围,还传达出品茶者的心态和品位,暗含了品茶者的身分和友情,更以清雅幽静的意味直通茶道“和清敬寂”的大境。素瓷,当是白瓷了。除了洁白的瓷器,还有什么更能和夜晚的安静、幽微的香气、心态的闲适相衬托相和谐?

杜甫好像也偏爱白瓷,他的《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整首诗都在赞美白瓷:“大邑烧磁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琬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写四川大邑白瓷胎质薄且坚硬(“轻且坚”),釉质非常洁白细腻(“胜霜雪”),胎体烧结很好,可以敲击出美妙声音(“扣如哀玉”),因此风靡蜀中(“锦城传”)。白居易也喜欢白瓷,他深知白瓷茶具的妙处:“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气。”白琬胜霜雪,盛茶有佳色,道出了白瓷茶具的两大优点。何况白瓷比青瓷更具包容性,不论什么茶,它都能很好地映衬茶汤色泽之美,不像青瓷,只能把绿茶衬托得出色,和红茶、白茶、乌龙茶就不相宜。

想知道唐人“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河北邢窑白瓷茶具,可以看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邢州窑白瓷碗,那是唐代北方白瓷的代表作——胎骨、釉色都很洁白,碗浅而敞口,茶汤注入后可以览尽茶色,碗底是使碗放置平稳的“玉璧形”,胚体轮旋规整,肌理细腻均匀,釉面平匀明润而少浮光,欣赏它,会很自然地明白,何以白瓷有“假玉器”的美称。而始于唐代终于元代的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酱色釉瓷和绿釉瓷等,宋代时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北宋时江西景德镇烧制的白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而最为著名,元代起远销国外。此外,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等地的白瓷茶具也都各具特色。宋末元初,福建泉州德化开始建窑,也产白瓷,到了明代臻于完美,胎骨致密,透光性好,光泽明亮,洁白如脂,釉面在光照下透牙黄色,故称“猪油白”“象牙白”,外国人则称为“鹅绒白”“中国白”。

由于斗茶式微,散茶兴起,明代茶具从黑(黑釉盏)转向了白(白瓷为主,青花为辅),普遍认为“其在今日,纯白为佳”(许次纾《茶疏》),白瓷在明代成了茶具的主流。明代的白瓷称为“甜白”,又以永乐“甜白”最出名,是可以让人看得满心欢喜的茶具。流传至今的明代白瓷茶具有永乐甜白釉僧帽壶、永乐暗花莲卉纹碗等。

白瓷茶具是中国茶具的精华。如雪似玉的洁白,匀净明润的釉色,在五彩缤纷之中别具一种天然本色的风韵,告诉人们什么叫以少胜多,素朴中的风雅,单纯中的深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