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有哪些 > 导航 >

乾隆彩瓷的艺术价值有哪些呢

乾隆彩瓷的艺术价值有哪些呢

瓷砖有哪些 古代的瓷器有哪些 古代瓷器有哪些

2020-10-27

瓷砖有哪些。

要说瓷器,必然要提到清朝的彩瓷,这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品种,也是市场价格极高的一种瓷器。彩瓷在乾隆朝的瓷器品种中所占比例非常大,而且价格非常高,尤其是珐琅彩、粉彩等,更是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巅峰期。那么,乾隆时期的彩瓷都有哪些呢?这些彩瓷的艺术价值有哪些呢?

乾隆彩瓷的种类有哪些?

1、珐琅彩

别名瓷胎画珐琅,为中国清朝时期非常有特色的皇室自用瓷器,这种瓷器融合了中西风采,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品味高端,成为皇室高贵与荣华的代表。乾隆珐琅彩是康雍乾三朝中最为精致的代表作,也是现代人追捧的珍品之一。

2、粉彩

清宫创烧的瓷器中,除了珐琅彩,还有一个粉彩。粉彩在康熙年间就有发明,但是因为当时的技艺水平不够,因此只是萌芽,并未得到大力发展。到了雍正时期,技术已经渐趋完善,风格也渐趋成熟,至乾隆朝时期,粉彩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时期,此时的粉彩不仅好看,而且价值非常高。粉彩的特点是秀雅,粉润柔和,它与洁白的瓷质密不可分,不仅互相衬托,且相映成趣,十分受欢迎。

3、斗彩

斗彩也被称为是逗彩,为汉族传统的瓷器制品,它的创烧时间是明成化年间,到清朝时期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4、素三彩、杂釉彩

除了上面三种比较知名的彩瓷之外,还有其他品种的彩瓷,比如绿地黄彩、红地黄彩、黄地绿彩、黄地红彩、金彩、绿彩、酱彩等等,这些瓷器都是乾隆彩瓷中的一种。

乾隆彩瓷的市场价格是多少?

2005年,清朝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以1.15亿港元价格成交;2006年11月,香港佳士得拍卖会,清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亿港元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是1.23亿元;2010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一件清乾隆时期的万寿连延葫芦瓶最终以2.5266亿港元成交,折合人民币是2.07亿元;11月,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成交价格是5.54亿元人民币。

2018年5月,清乾隆时期的斗彩瓷器天中八仙最终以16716800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币是106047200元;2018年1月,乾隆时期其他彩瓷成交价格是11730000元;黄地青花穿花龙纹天球瓶,成交价格是7058.65万元;清乾隆黄地洋彩花卉纹玉壶春瓶,成交价格是6800万元。

从这些成交记录可以看出,即使是乾隆时期的杂釉彩,市场价格也是很高的,几千万、上亿并不少见,而像珐琅彩、斗彩、粉彩这样的独彩瓷器,市场价格更高,往往都是以亿万元来计算的,可见,乾隆时期的彩瓷艺术价值是非常高的。

乾隆彩瓷拍卖成交价格参考:

1:清乾隆洋彩通景山水耕织图双蝠衔枝耳瓶,尺寸:高36厘米,估价:RMB 20,000,000 ~ 25,000,000,成交价: RMB 46,000,000 ,成交时间:2017.12.04,拍卖公司:北京大羿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瓶撇口,长颈,斜溜肩,腹部向下收敛,足外撇。口沿饰以如意云头纹,颈部、肩及足部皆粉彩绘缠枝花卉,正面红彩绘蝙蝠下饰金彩寿字,两侧饰红彩双蝠衔枝耳,腹部主题纹饰以洋彩绘通景山水耕织图,正面绘一农夫耙地,旁有一牛立于田埂上;背面绘一农夫用牛犁地,另一农夫在远处耕作,远山近树,骄阳流云犹如一幅民间风俗画。从绘画角度而言,图中所绘人物面目表情及衣褶生动,一种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劳动喜悦之情跃然而出。底部以松石绿釉为地,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2:清乾隆紫地粉彩龙纹夔耳瓶(一对),尺寸:高 30.5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HKD 43,550,000 ,成交时间:2013.05.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二)。

钤印款识:矾红六字篆书款。

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外壁紫釉为地。腹部饰四团龙纹,各团纹正中为宝相花,两侧一对龙纹,外衬蝙蝠花叶纹。肩上一周如意云纹。颈上饰戟挂如意磬、宝相花,两侧置绿彩夔龙耳。描金口,口沿外环饰如意云纹,近底处一周莲瓣纹,足墙饰卷草纹。瓶内、底部施松绿釉,底正中矾红彩写「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此对瓶上龙纹形象独特,接近凤纹,有龙凤合一的趋势,或称夔凤纹。其紫地配合双夔耳,加上各式吉祥图案,寓意「吉庆」、「福寿连绵」,单件已甚为难得,成对者更为珍罕。乾隆粉彩瓶盛行各种色地,包括黄地、绿地、蓝地、粉青地、紫地、霁蓝地等。至于瓶内及底部施松绿釉,这是乾隆晚期的特色。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一件体形较大的紫地轧道粉彩瓶,其腹部同样饰四团纹,由双夔凤、双蝙蝠拱莲组成,置鎏金夔龙耳,颈部饰葫芦纹。

3:清乾隆胭脂红地轧道锦纹粉彩缠枝花卉纹梅瓶,尺寸:37.5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41,502,400 ,成交时间:2004.10.31,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4:清乾隆黄地轧道锦纹粉彩开光式「婴戏龙舟」图螭龙耳扁壶(一对),尺寸:26.4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31,687,500 ,成交时间:2008.04.11,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5:清乾隆青花矾红彩云龙戏珠纹长颈瓶,尺寸:25厘米,估价:HKD 20,000,000 ~ 25,000,000,成交价: HKD 28,200,000 ,成交时间:2016.10.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件器物为乾隆御瓷之妙品,海内外似未见有相同者着录,或为御窖孤例。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乾隆款天球瓶,与本品极有关联,以青花绘纒枝番莲,矾红彩绘龙纹五条穿插其间,见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展《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位》,台北,2013年,图版‖-3.46。天球瓶造型源自伊斯兰世界的西亚金属器,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即有生产青花龙纹天球瓶,雍正乾隆年间皆有仿制◊本件瓷瓶器型与天球瓶相似,但尺寸小许多,颈部也较长,上手把玩及观赏都很得宜◊龙纹为双角五爪,属帝王专用纹饰,永乐宣德以及雍正乾隆朝的天球瓶中,凡以青花或者釉里红描绘一条龙纹者,龙首几乎都向左,而本件小天球瓶龙首向右,更显别致。其青花发色幽蓝,沉静典雅,矾红彩亮丽纯正,色彩对比和谐悦目。画艺高超,将祥云间腾跃的巨龙描绘得极为威武生动,很好地体现了飞龙在天的皇家威仪。陶瓷以青花配矾红,似肇始明宣德一朝。此工艺于晚明复现,但在清代御瓷中并不多见,其原因之一,或许是高温烧好釉下青花瓷后,还须在釉上用矾红彩绘,再重新入窖二次低温烧成,工艺较为复杂,也增加了制作成本和风险。

矾红彩龙纹也见于雍干两朝其它器形,也甚为少见。

6:清乾隆珐琅彩花卉轧道描金梅瓶(一对),尺寸:高度19.7厘米;上口4.3厘米;下口7.5厘米,估价:RMB 6,600,000 ~ 12,800,000,成交价: RMB 24,416,000 ,成交时间:2013.09.01,拍卖公司:香港嘉德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首届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7:清乾隆粉彩仿法花连池水禽纹盖罐(一对),尺寸:高21.6厘米,估价:HKD 10,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HKD 24,200,000 ,成交时间:2005.05.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篆书印款。

这对盖罐制作精致,设计独特,是清代景德镇法花技术登峰造极之作。景德镇御厂以法花装饰瓷器,应该始自明代宣德年间(1426-1435)。此技法似乎是山西地区烧造瓷砖的窑场于元代或明初所创,在器身上以泥条推出图案的轮廓,用来分隔各种色泽料,此装饰技法称为“法花”,多以与钴蓝彩或孔雀绿作地色。

8:清乾隆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祥莲瑞蝠纹开光御题诗壁瓶,尺寸:高18.2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RMB 23,575,000 ,成交时间:2018.12.12,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洋彩是十八世纪清宫与西洋文化交流互动而产生的艺术珍品,它是雍乾时期清宫对运用西洋绘画技法描绘的彩瓷的正式名称,乾隆朝《活计档》、《陈设档》多作“磁胎洋彩”,原配木匣上也皆刻上“洋彩”品名。“洋彩”名称最早出现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之《陶务述略碑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法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微。”凭此表明清宫洋彩至少在雍正晚期已被珠山御窑厂成功烧制。其代表性用彩如胭脂红彩,又称“西洋紫色”,欧洲传教士Cassius于十七世纪中期发明,以黄金为呈色剂烧制而成,用料名贵,色泽醇厚华艳。一组胭脂红地洋彩瓷器为乾隆六年至八年期间,唐英督陶洋彩瓷的至精之作。此“清乾隆 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莲花蝠纹开光御题诗壁瓶”即为一代表。璧瓶腹部由四只展翅蝙蝠构成长方开光,蝙蝠施彩立体,橙、黄、蓝、粉交错,具有珐琅彩料绘制风格。蝠翅绵延宽广,前所未见,象征福泽深厚。内施白釉,其上墨彩篆书御制诗,“一瓣名香静里焚,篆烟缕缕白如云。幽情未许旁人㑹,手自翻书到夕曛。” 并“乾”、“隆”二字方章。此篆文形如柳叶,但更为准确地讲,应是以小篆字形,结合《说文》中古籀的用笔。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钧瓷的艺术价值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青蓝错杂,红紫掩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五彩渗化,交相辉映。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钧窑瓷器不但釉色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蟹爪痕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加之其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达到了类翠似玉赛玛瑙的美丽程度,形成了钧釉无可比拟的独有特色,确有巧夺天工之美,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宋代钧瓷的釉料配方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青瓷那种单纯的以铁的氧化物作呈色剂的传统,采用了以铜、铁、磷、锡等多种元素,分别配釉,分层挂釉,加上独特的窑变工艺,即火的艺术,使钧瓷的釉层结构变得复杂。经过用光学仪器观察的结果显示,钧红釉系多层结构,大约分为四层:靠近胎体的一二层与天青釉的结构相同,天蓝釉的上部界面出现起伏很大的波浪形,并有许多气泡;第三层则是不连接交错的紫红层;第四层为表面层,是比较整齐均匀的铜氧化层,即淡蓝色层。这样的釉面结构,对各种光波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反射,使釉层含蕴光莹,犹如宝石。釉层里的气泡对光线的搅动作用,使釉中的流纹变幻无穷,形如流云,灿若晚霞,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由于铜在高温下的挥发作用,工艺上较难控制,烧制出色泽质量好的制品更为不易,所以以铜为着色剂的钧窑瓷器历来都被视为珍品。相传民国时上海大收藏家潘子良曾有葵花式花盆残片标本,有人出过高价买去当作宝石镶嵌戒指。近来也曾在古玩市场见到有民国时期制作的挂屏和座屏,中间镶有宋、元时期的钧瓷残片,一般为天蓝釉带紫红斑,国内的收购价一般为单件数千元,但遇到的机会已不多见。这种以带有紫红窑变斑的钧瓷残片做装饰物的出现,更为直接地说明了钧瓷窑变釉的烧制不易及其弥足珍贵。

钧窑瓷器丰富多彩的铜红窑变釉的成功烧制,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一览无余的单色格局,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内容,并为以后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中国青瓷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受钧窑瓷器铜红釉制作工艺的影响和启发,南方地区的许多名窑在元、明、清时期相继生产出了高质量的名贵铜红釉,如元代的釉里红,明清时期著名的宝石红、霁红(祭红)、郎窑红、美人醉等新品种。虽然其色调和风格因胎釉成份,烧成温度和气氛以及施釉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不能就此否认钧窑铜红釉的成功运用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和积极作用。

汉代漆器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汉代漆器制作精美,图案非常的精致,形体精美,汉代的漆器拥有多种的样式种类,但主要是以食具为主,下面小编将和大家具体的介绍下漆器的特点和艺术价值,让我们一起来认真的了解下。

一、漆器的特点

汉代漆器的种类是很多的,包括各种的鼎、 壶、钫、樽、盂等等,在这些种类和品种中,食用漆器是汉代最流行的漆器。此外,漆器还增加了大型物品,如漆壶等,出现了铜器的替代品。同时在汉墓中才出现了各种其他类型的漆器,包括漆棺、漆盒等等,以及用作食具的漆碗、漆盘、漆杯等类型。它们都是木胎,大部分是红色和黑色的,还有不少的漆器会在黑色漆面的外面再机上一层红色的图案,在花纹上更加的精美。

漆器以其精美的制作和精美的纹样,特别是其食用漆器,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古代《盐铁论散不足》提到一杯漆器用百人之力,一个屏风就是万人之功,这就很好的体现了汉代漆器的功能。据漆板铭文记载,当时长乐宫光是使用漆板这一种类型就可达到数千个。漆器作为饮食用具,比青铜用具更具优势,是汉代统治阶级的最爱,生产工艺非常精细。

二、漆器的艺术价值

漆器技术是我们劳动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可以说,漆器是我国所独创的一种文化财富,它以其轻巧、方便、富丽堂皇深受人们喜爱,在汉代贵族家庭生活用具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贵族为了更好的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所以不遗余力地为漆器工艺投入财力和人力,在装饰上更加的精美豪华。

说了这么多汉代漆器的相关内容,接下来让我们谈一谈更实际一点,总所周知,在长沙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漆器,这主要是因为在战国、秦汉以来,长沙就一直是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化城镇,所以楚汉墓的出现是很自然的,至今已经是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制作精美的漆器。尤其是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大量漆器,是汉代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

在西汉马王堆一号墓中,至今为止已经出土了184件的漆器,这个是在全国范围内同一时间中出土漆器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批,为我国研究汉代漆器工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乾隆广彩瓷器特点有哪些


谈起广彩瓷器,对瓷器稍有研究的人都非常的熟悉,因为它是来料加工专门高级定制出口到欧洲的瓷器。由于它样式多样,绘画技术高,深深受到国外人士的喜爱。

据悉,广彩瓷器开始出现在清朝康雍年间,此时的广彩瓷器上不单单具有传统的绘画形式,同时也满足了来样加工的特点,一套广彩瓷器呈现中西融合的特征。在经历了康雍两朝的励精图治,在乾隆时期,广彩瓷器发展成熟,并且达到了巅峰时期。此时,广彩瓷器上的西洋人物变得丰富,同时还增添了不少的西方田园风光画。其众多广彩瓷器出口到欧洲上流社会,并成为了当时上流社会的一种荣耀。那么,作为能够风靡整个欧洲的乾隆广彩瓷器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对此,我们就来了解一番吧。

一、在瓷器的用彩方面

对广彩瓷器有研究的古玩爱好者相信都了解,广彩瓷器在材料的选用上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在材料的层次上也是非常的细腻,例如,红颜料分为干大红,西红,粉红等,绿颜料不单单有水绿,湖水绿还有其他的绿。同时,匠人们还通过调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色料调制出复色,从而让瓷器上的绘画色彩更加具有层次感。

二、在绘画技巧方面

在传统的瓷器绘画技巧上,大多数的瓷器绘画以中国画的工笔和没骨画法为主,但在乾隆广彩瓷器上的绘画则在中国画的基础上结合了西方绘画的透视技法,同时配以浓彩厚涂的特质,令瓷器上的画面拥有了新的特质。

三、在瓷器纹饰的题材上

广彩瓷器上的纹饰比普通瓷器的纹饰更加丰富,它不仅包含了人物纹,花鸟纹,风景纹,同时还融入了徽章纹。在注重纹饰题材的多样化的同时,广彩瓷器还重视边饰的运用,例如缠枝花卉饰纹,花蝶饰纹,织锦饰纹等等,这些饰纹和题材的多样化令瓷器增色不少。

四、在各类绘画图的构图上

乾隆广彩瓷器非常重视作品的构图与元素间的统一,例如线条规划和颜色选用间的统一,器型与图案设计上的统一等等。纵观目前古玩市场令人称赞的广彩瓷器无不是颜色令人舒适,构图和谐的经典之作。

乾隆广彩瓷器是我国古代陶瓷历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它的艺术多变,它的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让人类文化与审美得到了升华。

乾隆广彩瓷器精品鉴赏及价格:

1:清乾隆广彩开光人物花卉纹大碗,尺寸:直径41.7厘米,估价:RMB 280,000 ~ 350,000,成交价: RMB 313,600 ,成交时间:2007.12.17,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秋季拍卖会。

2:清乾隆广彩通景人物图大海碗,尺寸:直径38厘米,估价:RMB 250,000 ~ 300,000,成交价: RMB 287,500 ,成交时间:2014.12.09,拍卖公司: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

碗敝口深腹,圈足,胎体较薄,外壁通景满工绘人物故事图,画面人物众多,画面清晰,色彩红绿相应,金碧辉煌。碗形之大,叹为观止,为典型的广彩风格大作。

17世纪以来欧洲人重华瓷,而清廷规定我国与欧洲贾舶的通商仅在广州互市,为了方便按洋人的要求彩绘图案,国内商人乃将景德镇烧造的白瓷运至广州,另雇工匠,仿照西洋或中国的传统图案彩绘,于珠江南岸开炉烘烧制成彩瓷,“广彩”之名由此而来。其大量产品外销,图案装饰性强,尤其突出红彩与绿彩,这种浓重鲜丽的装饰风格颇具特色。此碗是清中期的代表作品,为外销陈设重器。英国人喜欢用这种碗来调制鸡尾酒,鸡尾酒原先是专供狩猎者饮用的,当时狩猎在英国是最流行的运动项目。是当时专门为适应欧洲市场对中国瓷器需要而特制的外销瓷。其所需白瓷胎是在景德镇烧造的,彩绘和烧彩则是在广州完成的,是早期广彩的代表作。从中可以看到广彩逐渐摆脱传统彩瓷,开始形成自己风格的端倪。

3:清乾隆广彩锦地人物故事纹碗(一对),尺寸:直径29.2厘米,估价:RMB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RMB 253,000 ,成交时间:2017.12.20,拍卖公司:中古陶(北京)拍卖行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此对大碗圆口深腹,圈足,足内白釉无款。胎体较薄。通体施白釉,釉面平整。整体以广彩为饰,内壁口沿绘一周菱锦纹,之下为金彩卷草纹一周,内绘四扇开光花鸟图,内心绘“合家欢”图,周围有金彩锦地开光,内绘花鸟,外壁绘锦地纹,间有开光,内绘花鸟与聚会图景,这也是广彩器中常见的纹饰,整体绘画生动大气,图案复杂,纹饰精美,是一对观赏性极强的器物。广彩作为出口器,画画风格多模仿欧式画法,用彩浓艳丰富,但是题材仍以中国本土图画为主,多为庭院聚会,或草木虫鱼,画面中人物男性多穿满装,女性仍穿前明服饰,这也是当时人物衣着的一大特点,满族入关后,勒令汉地民众一律剃发易装,但女性、孩童、差役、优伶唱戏的戏装仍可着前明服饰,这在广彩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故这些瓷器也是研究清代社会生活、衣饰、风俗习惯的一面镜子。

4:清乾隆广彩开光人物瓶,尺寸:高39厘米,估价:RMB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RMB 230,000 ,成交时间:2019.07.14,拍卖公司: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本品造型为玉壶春瓶,颈部与腹部分别开光画人物故事图,其余部位以繁乱的花卉纹装饰。通体粉彩描金,采用西洋绘画技法表现人物和远近景,绘工精美,笔触细腻,工艺繁复,红绿相映,金碧辉煌,为典型的广彩风格,内外满工,尺寸硕大,画工精美,殊为难得。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亦称“广东彩”、“广州织金彩瓷”。指广州烧制的织金彩瓷及其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在各种白瓷器皿上彩绘而烧制而成的特色传统工艺品。广彩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始于明代的广州三彩,到清代发展为五彩,并在乾隆年间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广彩的生产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时广州工匠借西方传入的“金胎烧珐琅”技法,用进口材料,创制出“铜胎烧珐琅”,后又把这种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为著名的珐琅彩,这是广州彩瓷的萌芽。

5:清乾隆广彩洋人归航图大碗,尺寸:直径29.5厘米,估价:RMB 190,000 ~ 230,000,成交价: RMB 224,000 ,成交时间:2010.12.08,拍卖公司: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冬季拍卖会。

这是一个被欧洲人取名为“归航图” 的广彩瓷大碗。欧洲人曾订烧许多口径大小不一的广彩瓷碗,多用作居室及藏室的陈设。碗上装饰题材主要有广州十三行商馆、珠江舟楫及黄埔港码头景色、欧洲贵族狩猎场景和更多的中国满汉人物家庭生活和各种冶乐活动。但描画着欧洲人从中国(广东·广州)贸易满载而归情景的广彩瓷碗,在国内实为罕见。

此碗一面描画着繁忙的港口码头—已经搬运上岸的大批货物,大都没有拆包,有人还在歇息,而交易已经开始,在显然是广式家具的圆桌旁围坐着三个人,桌上摆着新到的货物,有细心验看的、有捏着钱袋准备购买的、那悠然自得的当然就是货主了。这边是热闹的讨价还价,远处又出现一支船队,焦急的人们已爬上屋顶眺望……

碗的另一面却充满着家庭欢乐和温情—返家的船员用力拉走一头牛,无疑是要屠宰做牛扒,用以狂欢庆祝胜利归来。从西方到中国的海路遥远而危机四伏、艰难险阻无以名状。这一去一来动辄数年,能平安返家真是上帝护佑!船员固然要庆幸,家人悬着的心也落了地,妻子欣喜、儿子奔向很可能还是第一次见面的父亲……

这个碗使我们对18世纪中国(广州)西方繁荣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了更为具象的了解,其本身自然就是珍罕的历史文物了。

6:清乾隆广彩狩猎图大碗,尺寸:直径41厘米,估价:RMB 150,000 ~ 200,000,成交价: RMB 201,140 ,成交时间:2018.09.20,拍卖公司:广东省拍卖行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7:清乾隆广彩描金通景人物纹大花浇,尺寸:,估价:RMB 120,000 ~ 150,000,成交价: RMB 149,500 ,成交时间:2012.06.10,拍卖公司: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夏季拍卖会。

通景用珐琅彩料描绘满洲贵族游园图,场景壮阔,人物表情生动,姿态优雅。笔触细腻写实,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色彩浓而不艳。此器的造型和装饰纹样表现出强烈的中西结合的文化风格,极为难得的反映了广彩瓷在世纪文明进步史上的特殊地位。

8:清乾隆广彩青花开光人物图盖瓶,尺寸:高52厘米,估价:RMB 120,000 ~ 150,000,成交价: RMB 126,500 ,成交时间:2013.12.21,拍卖公司: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冬季拍卖会。

瓶器形硕大,唇口,短颈,溜肩,圆腹渐收。此瓶雕塑一描金瑞兽立于盖顶,盖身开光,内绘山水纹。瓶身开光,以青花锦地纹为饰,间饰金彩铺空白。开光内满绘庭院人物图,人物表情生动,姿态优雅。笔触细腻写实,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器型硕大而胎体细薄,非一般工匠所能企及,为广彩精品。

乾隆珐琅彩瓷器有哪些特点?


乾隆珐琅彩瓷器有哪些特点?乾隆前期珐琅彩瓷

乾隆前期的珐琅彩瓷由于比较接近雍正后期珐琅彩瓷的风格,即在纯洁的填白釉瓷胎上绘制山水、花鸟等工笔绘画。虽然乾隆前期较雍正后期增加了人物、楼阁等图案,但依然是诗、书、画、篆印、珐琅、制瓷等的完美结合体。(见图1)从雍乾两朝传承时间角度着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刻、雍正帝崩逝于圆明园。同时,《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中又有乾隆元年正月初七日的珐琅彩瓷制作资料。雍正驾崩不足五月,弘历就已经开始着手珐琅彩瓷的新款式设计与制作,可想而知,在短短的五个月之内,“养心殿珐琅作”与“圆明园珐琅作”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难有明显发展变革。因此,乾隆前期制品除造型新颖、图案丰富多样外,许多制作风格保留雍正后期的时代特征,两者具备很多共同点。

1、色彩

瓷胎画珐琅的色彩特征用语言很难描绘,因此笔者在这里仅一略而过。鉴定瓷器、尤其是彩瓷时,从器物的色彩来着眼鉴别真伪相当普遍。未曾上手,乍一看瓷器发色便可准确判断真伪,令不少外行感觉诧异。说穿缘由完全与鉴定者对瓷器色彩的认识、习惯深刻程度有关。对习惯真品发色并认识深刻的鉴定者来说,区别色彩差异显著的赝品无异于分清皂白,谈不上“以此自矜”,“无他,但手熟尔”。正是这个道理,如何成功仿制珐琅彩瓷色彩调料,混淆鉴定者的视线感觉令古今仿者极为重视,同样,深刻认识该时期彩料发色也是一个鉴定者所必须掌握的。

2、绘画

现在景德镇仿古瓷制作者在仿制珐琅彩瓷上遇到的最大难关可能要数绘画。科学技术逐渐发达,瓷器的胎土、釉水、色彩都可能根据材料科学分析获得的各种元素含量进行科学配方,达到满意结果。但绘画与科学技术关系并不密切,完全是绘画者水准的体现,当工笔绘画精细程度要求越高,其差距越能体现出来。雍正后期与乾隆前期的画珐琅工笔绘画质量、精妙程度在整个珐琅彩瓷制作史上尤为突出,因此仅绘画方面足以使仿者望而却步(见图2-1、图2-2)。

3、落款

填白釉珐琅彩瓷的落款很有特点,由于图案主题多由绘画和书写题词(包括篆印)两部分组成,因此书写者必将落款方向与二者之间的某一图案方向吻合,决不偏差,这样落款的好处是使人感觉落款规整有序,特别是拿在手中把玩时,欣赏款与绘画最多,两者方向一致,令人惬意(见图2-3)。需要指出,仿者在仿制珐琅彩瓷时基本都注意到这一点,因此仿者几乎不存在落款方向失误的低级错误。

4、题词

乾隆前期珐琅彩瓷中,题词应该是次于绘画的另一个仿制难点。根据历史档资料:

“雍正九年十月二十日:司库常保奉上谕:将珐琅葫芦做九个,画斑点烧葫芦色、盖子镀金,葫芦上字照朕御笔、着戴临写。”

根据此条资料分析:所涉及的珐琅彩瓷诗词题字者为雍正亲自指定,摹本为雍正御笔,可见雍正朝瓷胎画珐琅的书写题词也一丝不苟。乾隆一朝是否如此暂不可考,但严谨程度不应变化太大,必是非宫内书法好手难以胜任。后世景德镇匠人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书写水准,自然无法相提并论,因此现在仿品题词书写模仿造作、笔画拘谨,笔者暂未曾见过可以在书写方面达到伯仲难分程度的仿品(见图2-4及图3)。

5、色地与“锦上添花”装饰

康末雍前由于瓷胎画珐琅制作工艺不成熟,难以实现在玻璃釉面上理想绘制釉料,不得已使用无釉瓷胎,并为弥补其釉面素胎缺陷才在露胎处大量上涂其它釉料。于是形成康熙时期与雍正前期的珐琅彩瓷几乎皆为色地彩瓷。这类制品的主要特征是色地下素胎、无釉;雍正中期之后开始使用填白釉瓷胎,偶尔制作色地珐琅彩瓷,色地运用的主要目的是装饰,并非掩盖技术不足。

“锦上添花(又称轧道)”是基于色地装饰上的进一步发展,在色地上用针等锐利器具进行雕刻、描画装饰。根据现有《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资料记载,珐琅彩瓷使用“锦上添花”装饰纹在乾隆四年十二月已经开始:

“乾隆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太监李深、张喜来说太监张明交磁胎画珐琅……磁胎红地锦上添花珐琅碗一对、磁胎绿地锦上添花珐琅六寸盘一对、磁胎黄地锦上添花珐琅五寸盘一对、磁胎白地锦上添花珐琅酒圆一对、磁胎月白地锦上添花珐琅酒圆一对、磁胎白地锦上添花珐琅小酒圆一对。传旨:著配匣入乾清宫珐琅器皿内。钦此。”(《乾清宫》)以原始资料看,当时锦上添花色地包括红、绿、黄、白、月白等颜色。

后期制品特征

笔者暂未见其他文章涉及“乾隆后期珐琅彩瓷”,无人提及的很大原因是对该类瓷的认识不足而没有合理定位。例如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所编《清康雍乾名瓷》,P148,器122,乾隆窑描金粉彩开光花卉蒜头瓶(原文命名)应该是一件比较典型的乾隆后期珐琅彩瓷(图4),遗憾的是该书仅称其为“粉彩”。该器底部为松绿釉、落蓝料篆款,理论上推断其为乾隆二十三年之后粤海关制品可能性很大。另外,北京故宫出版的《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一书中也有数处将粉彩与珐琅彩混淆,可以此推断,两故宫中的类似传世品极可能被误为粉彩瓷。

从时间角度看,“乾隆后期珐琅彩瓷”是“乾隆前期珐琅彩瓷”制作的一个延续,虽然它继承前者的制作传统,但在器型、绘画图案等方面也呈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即较前期制品更加复杂多样。与以往珐琅彩瓷制品相比,后期制品除增加了更为复杂的制胎造型外,表面普遍使用色地、锦上添花,甚至在口部和底部镀金,另外,在器底足、内部使用松绿釉也是该时期制品的一大特征。乾隆后期珐琅彩瓷的这些变化与当时的粉彩变化特征极其相似,无疑表明装饰由简练渐趋繁缛,符合该朝彩瓷特点与器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注:乾隆珐琅彩瓷的前后期分水岭具体时间因笔者手中资料不详而暂时难以划分,待考。)

1、松绿釉装饰

进入“乾隆后期珐琅彩瓷”时期,珐琅彩瓷风格也逐渐发生了很大变化。乾隆后期随着色地、锦上添花的大量使用,词、书、篆、画等一体的雍后乾前风格开始逐步消退,转变成造型独特、装饰繁缛的珐琅彩瓷(见图5-1)。

2、镀金装饰

镀金装饰(包括描金)虽然在其它时期也有出现,但大量应用于珐琅彩瓷上却始于乾隆后期珐琅彩瓷,该时期镀金装饰极为广泛,几乎所有的珐琅彩瓷制品口、底部都有镀金。镀金装饰虽然繁琐,但结果无疑增添了器物的豪华感(见图5-2及图6)。

3、绘画

此时期制品虽然繁缛绚丽,但在书法绘画造诣方面逊色于雍后乾前时期制品,虽然器物造型豪华有余、匠心独具,但缺乏深远意境与文人气,可谓该时期制品的遗憾处。

五、总结

乾隆后期珐琅彩瓷的落款以及其它问题本期暂不涉及,待日后介绍粤海关珐琅彩瓷时与之比较介绍。总而言之,“乾隆后期珐琅彩瓷”与“乾隆前期珐琅彩瓷”的制作装饰差别比较明显,色地、“锦上添花”、松绿釉、镀金四者并用拉大了与乾隆前期珐琅彩瓷制品的风格差异,乾隆后期珐琅彩瓷装饰发展变化使人有种全新的感觉。繁缛的装饰以及造办处精细严谨的制作态度,使该类彩瓷的绘画、装饰、制作水准胜于乾朝同时期御厂粉彩瓷,代表着乾隆后期彩瓷制作技术的最高峰。

乾隆珐琅彩特点

有大的器物造型,绝大多数是盘、碗、杯、瓶、盒、壶,瓷胎画珐琅,其中碗、盘最多,只是每一品种都有不同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个品种是宜兴紫砂陶胎外绘珐琅料彩,这也是难得一见的。珐琅彩瓷器在胎质的制作方面是非常讲究的。胎壁极薄,均匀规整,结合紧密。在如此的胎质上又施釉极细,釉色极白,釉表光泽没有桔皮釉、浪荡釉,更没有棕眼的现象,确可用“白璧无瑕”来赞誉。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制作珐琅彩瓷极度费工,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康熙的珐琅彩瓷大多作规矩写生的西番莲和缠枝牡丹,有花无鸟,显得单调。而雍正以花卉图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当时尤为突出的是画面上配以相呼应的题诗。雍正时这些题诗的书法极佳,并于题诗的引首、句后配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其印面文字又往往与画面及题诗内容相配合,如画竹的用“彬然”、“君子”章;画山水的用“山高”、“水长”章;画梅花的用“先春章等。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其优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画工也不是一般的窑工,而是皇宫里面顶尖的专业画师,所以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最高的工艺水准。

乾隆一朝早期的珐琅彩瓷制作精美,与雍正时期制品难分高下,但后期制品略粗,晚期造办处基本停烧。当时宫廷内的“启祥宫”、“如意馆”以及颐和园、怡亲王府都烧制珐琅彩瓷。与雍正时的典雅隽秀相比,乾隆珐琅彩瓷富丽华美,纹饰丰富,流行色地开光风格,动物、山水、人物纹饰较前两朝数量大增。

元青花云龙纹罐的艺术价值


元青花瓷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艺术性在人类文明史上享有盛誉。自上个世纪50年代,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和鉴赏家的瞩目。今年9月16日,在纽约一场拍卖会中,一件元青花龙纹扁瓶以5,83l,500美元的惊人高价,创造了中国瓷器公开成交的新记录,将世人的目光再度聚焦在元青花这一世界级珍品之上。

中国的青花瓷器成熟于元代晚期。自公元十世纪以后,中近东地区一直就是生产和使用青花陶瓷的主要地区,但因工艺技术等因素,当地所制成的器物品质较粗。元代以后,中国景德镇制瓷业经过数百年来的演进,不断成熟,烧成的瓷器胎质坚实,釉色莹润,变形率低,为新品种瓷器的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并且通过试验,发现以中近东出产的进口钻料绘制瓷器,发色特别鲜艳,加之,该地区的民族又擅于经商贸易,这就为钴料进口与成品外销,创造了必要条件。于是,当十四世纪之际,在市场、技术、原料三项要素共趋成熟的背景下,中国瓷器史上占有极重要位置的元青花瓷器,迈出了辉煌的一步。

作为一种为迎合不同国度、不同文化需要而生产的瓷器新品种,元代青花有着独特的艺术性和变化性。在传世的元青花瓷器中,瑞兽珍禽、花木鱼虫、戏曲故事,无一不可入画,其题材和艺术技法的丰富程度,大大超过了此前的单色釉瓷和以后明清两朝官窑的纹饰格局。此外,元青花绘画虽然以多层次的带状纹饰为主要结构,但也经常可见画工因器制宜、不拘泥于成法的变化,往往令人充满意外之喜。这些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于世界工艺史上,都属少见,因而至今被世界各地的收藏家、鉴赏家格外珍视。

在一次华辰秋季拍卖会上拍的一件元青花云龙纹罐,源自1997年佳士得公司香港拍卖会参见佳士得香港拍卖会图录,1997年4月27、28日,编号686 ,该罐造型线条刚劲,力度感极强。所施青白釉白中泛青,温润肥厚。青花呈色浓艳,铁斑凝聚,深入胎骨。

全罐构图主题明确,仅以颈部的锦纹搭配罐身海天云龙图,一反元代瓷器繁密的带状装饰特点,使其所表现的云龙纹绝对突出,风格独具。经查海内外公私收藏的元青花罐记录中,仅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参见《特别展中国之陶瓷》,东京国立博物馆1994年,页158,图228 和苏富比香港1997年拍卖会中的一件拍品参见苏富比香港拍卖会图录,1997年9月4—5日,编号1357 ,装饰风格与此件最为类似。

此罐颈部装饰的六角锦纹,系金钱纹与菱形锦纹相结合的一种变体,在所知的元青花辅助纹饰中,从未发现过相同者。而罐体所绘的云龙双眼怒瞪、须毛戟张,与通常所说的“怒发冲冠”之怒态极为类似,云龙表现性格猛烈,艺术的夸张表现力跃然罐上。

通常所见元青花罐以单龙装饰者,多为高28至30公分的大罐,而此罐则于较小的罐身上,绘出怒态鲜明、具有强烈动感的海天云龙图,极为罕见,且纹饰中龙角、龙爪、毛发、锦纹等画法与常见者不同,不仅为研究元青花画意提供了更多资料,也进一步印证元青花不受拘束的艺术创造力,确属中国瓷器史上的珍宝。

从现代陶瓷收藏看艺术价值


提高陶瓷艺术的层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收藏界对于陶瓷艺术的要求也在发展着一定的变化,尤其是针对一些体现艺术风格的陶瓷饰品,收藏的角度对于艺术价值也有更高的要求,毕竟人们的眼光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提高,因此在未来的陶瓷发展过程当中,在收藏领域陶瓷艺术还需要有一个层面的提高,才可以迎合更高的市场要求!

当代陶瓷的艺术气息是有着一定的收藏价值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越来越的收藏爱好者将眼光转向陶瓷行业的最大原因,不过从目前日趋饱和的市场状态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影响陶瓷艺术收藏价值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以及艺术风格,最直接的就是陶瓷艺术品在釉面表层的处理是比较有技术需求的,无论是对色泽还有涂料的要求都是越来越严格,从艺术的外形,到陶瓷的技术化生产,只要是高端稀少的陶瓷新品种,那么收藏的价值是比较高的,不过在目前的市场当中,一些偏高具有收藏和高鉴赏能力的艺术品并不是很多,这也意味着高端的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在技术还有风格方面还没有真正的得到突破,这也是未来陶瓷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当然目前的陶瓷行业发展在艺术领域也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尤其是在价格方面,不少的商家开始了价格之争,不过无论是价格还有真正的艺术价值,只要真正的价值具有竞争力,那么价格自然而然就会攀升上去!

瓷器收藏:乾隆朝瓷器中的彩瓷有哪些


瓷器收藏:乾隆朝瓷器中的彩瓷有哪些?说起清朝的瓷器,不得不提的自然是康雍乾三代。不同于康熙朝瓷器的端庄,也与雍正朝瓷器的淡雅有异,乾隆朝瓷器则呈现出繁缛的面貌。在乾隆朝瓷器中,彩瓷占有极高的比例,珐琅彩、粉彩等瓷器,都达到了艺术上的新高度。那么,乾隆朝瓷器中的彩瓷有哪些呢?

1.珐琅彩

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珐琅彩集中西风韵于一身,尽显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乾隆珐琅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巅峰之作。

2.粉彩

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3.斗彩

斗彩又称逗彩,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明•沈德符《敝帚轩剩语》中说:“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

4.杂釉彩、素三彩

彩瓷除斗彩、五彩瓷器以外,尚有金彩、矾红彩、绿彩、酱彩、黄地绿彩、绿地黄彩、黄地紫彩、红地黄彩、黄地红彩瓷器等,习称杂釉彩瓷。在杂釉彩瓷的基础上,还出现一类在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三种以上釉彩装饰但不含红彩的瓷器,习称素三彩。杂釉彩和素三彩均属于低温釉彩。

马家窑彩陶瓷器的艺术价值及特征


马家窑

我国的制陶历史十分悠久。据考古发现,大约10000—13000年前,河北、江西等地的先民们已经烧出了红陶。自有文字以来,古典文献上便有了诸多关于“陶”的记载,如“神农耕而作陶”、“舜陶于河滨”、祭祀天地神灵“器用陶匏”等等,充分证明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和熟练运用大自然赋予的金、木、水、火、土,有意识地进行制陶的手工劳动,并不断增加其文化内涵和艺术情趣。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数以千计,正式命名有典型意义的文化遗址也有数百之多,马家窑文化便是其中著名的文化遗址。

马家窑文化彩陶器创烧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5000年之遥。5000年前,正是华夏5000年文明的肇始时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陇西平原为中心形成的马家窑文化,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已经大量使用精美的陶器。当然,这些绝大多数是红陶、泥质陶和夹砂陶,这与其他许多地方的陶器并无太大区别,而最能代表马家窑文化特色的是它的彩陶器。考古发掘统计,在马家窑陶器中约有百分之五十是彩陶,而作为陪葬品的陶器中,彩陶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这在其他文化遗址中是罕见的。

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虽然前承中原的仰韶文化,烧造工艺上并没有多少区别,但在彩绘和纹饰上二者却有明显不同。所以,有的学者将马家窑文化称作“甘肃的仰韶文化”。从制作工艺上看,马家窑文化彩陶较之其他地区同时代的彩陶修胎和表面打磨更精细,焙烧出的成品质量似乎更胜一筹。固然,这反映了在当时的氏族经济中,制陶手工业已经相当发达,而我以为,马家窑彩陶最突出的价值和贡献,还在于它的艺术性。

首先,马家窑彩陶的艺术性表现在器型的多样性和造型艺术的美感上。器物有碗、钵、盆、盘、瓶、壶、罐、缸、瓮等食具和储器,还有甑、锅等炊具。许多器型线条圆润而饱满,特别是壶、罐、瓶,小口细颈,双耳在腹,秀美端庄,美不胜收。这些器型为后代的陶瓷器乃至青铜器的制作所吸取。

其次,马家窑彩陶的艺术性表现在胎与彩绘的色彩的搭配上。在烧成的器物上,不论陶胎是橘红色还是砖红色,上面彩绘的纹饰多为黑色。“红与黑”色彩的搭配,对比强烈,色调明快,色彩鲜艳,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这种“红与黑”的对比色,为秦汉时代的漆器的色彩调配所借鉴,说明了人们的审美观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第三,马家窑彩陶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绘画艺术上。马家窑彩陶上的纹饰图案可谓纷繁复杂,多姿多彩。各种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均在描绘之中。写实、抽象、变形,多种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综合运用,这说明了古人在绘制陶器的过程中,对大自然观察的深刻与细致。他们通过陶器这个载体,真实反映了自己氏族部落的劳动和生活。

彩绘中应用最多的是同心圆圈、水波纹、漩涡纹图案。那些彩陶器上富有动态的纹饰,流畅自然的线条,仿佛是正在流动的节奏和妙不可言的韵律,让人感受到风平浪静的春水的涟漪,东风吹拂着的一池碧波,那风浪激荡着的漩涡,在眼前周而复始地旋转。这些不正是先民们对自己生活地域的黄河、洮河、大夏河等河流水文长期观察,提炼概括出来的生动线条吗?

在彩陶上,网格纹也比较多。因为,编织也是当时人们的一项重要劳动。网纹有的细密,有的疏朗。网纹细密者,用于撒网捕鱼虾;网纹粗阔者,则用来张网捕鸟兽。故在马家窑彩陶上以鱼蛙、鸟雀、走兽等为题材的绘画也就比较多。这些绘画内容恰恰反映了当时的人们依然将渔猎作为一项主要的生产劳动,获取生存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第四,马家窑彩陶的艺术性还表现在通过绘画所展现的音乐舞蹈艺术上。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是现实生活的生动反映。如果说前三者与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还有某些共性的话,那么,在彩陶纹饰中描绘氏族社会人们的音乐舞蹈,则是马家窑文化独一无二的成就。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收藏有一件著名的马家窑文化的浅腹彩陶盆。这只器物内外皆有纹饰,内壁的一周用黑彩绘了十五个跳舞的小人儿,舞者五人一组,双手相拉,排列齐整,十分精彩生动。以人物造型、舞蹈动作入画,这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其艺术价值之高,也是无与伦比的。它向我们提供了5000年前的这样一个可靠的信息,那就是远古的人类,在劳动之余有着丰富的艺术活动。它再现了中国古代西北地区氏族社会真实的艺术生活场景。

看着这只彩陶盆,伤佛使我们看到这样一幅活生生的场面:夕阳西下,渔猎的男人们扛着鱼网,提着鱼篓或抬着猎物从水边或山林中归来了;妇女们背着采集的农作物从田野里回来了;小孩子们赶着放牧的牛羊从山坡上下来了,制陶的工匠们也收工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返回住地。大家动手在空旷的场地上燃起篝火,架好了猎物,顿时空气中迷漫起淡淡的松枝的芳香,氤氲着浓郁的烧烤的肉香。这时,老人们呜呜地吹起始于半坡文化的陶塤,小伙子们有节奏地敲击着被后世称为“缶”的瓦罐乐器,姑娘们则手拉手,肩并肩,围着篝火欢快地唱起歌,翩翩地跳起舞来,她们的发辫和衣襟被晚风吹摆着,显得潇洒而狂放。当然,她们当时唱的是什么歌?我们今天是听不到了,但她们的舞姿的剪影却生动地拷贝在了历史博物馆的这只彩陶盆上。 5000年后,我们有幸看到了这一艺术的画图,真是一幅震人心扉的场面,感人至深的风景。这只马家窑彩陶盆经历数千年历史,流传至今,其上的绘画艺术超越时空,感动着后人。我们真得感谢这位没有留下姓氏的制陶人,用生动的笔触为我们记录下了这一场欢乐的篝火晚会。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乾隆彩瓷的艺术价值有哪些呢》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乾隆彩瓷的艺术价值有哪些呢》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有哪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