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蓝釉瓷器 > 导航 >

宣德洒蓝釉瓷器收藏价值及鉴定真伪

宣德洒蓝釉瓷器收藏价值及鉴定真伪

古代蓝釉瓷器 清蓝釉瓷器鉴别 清代霁蓝釉瓷器的鉴别

2020-11-06

古代蓝釉瓷器。

我国的瓷器发展拥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明朝宣德时期对中国的瓷器发展史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瓷器得到了当朝皇帝的大力支持,不仅青花瓷器在此阶段取得了重大突破,许多有名的瓷器也在此时开始创烧,经典与新品都各有千秋。被收藏界奉为珍宝的洒蓝釉瓷器就在此时出现。洒蓝釉瓷器究竟有多珍贵?收藏界将它称为“是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瓷器品种。”洒蓝釉瓷器这么珍贵,那它现在值多少钱呢?我们又该如何鉴定它的真伪?

我们可以从一系列洒蓝釉在拍卖市场中的价格表现来看一看它值多少钱,2011年秋天,三件雍正洒蓝釉瓷器分别以458万、602万、1634万港元的价格进行成交;2017年11月,一件明代洒蓝釉瓷器以495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2015年6月,一件明代洒蓝釉瓷器以495万港币的价格完成成交;2006年12月,一件明代洒蓝釉瓷器以3982万港币的超高价格成交;2017年11月,一件明代洒蓝釉瓷器以2464万港币的高价完成成交;2014年春季,一件雍正洒蓝釉瓷器估价为150万,最终以253万的价格成交。值得一提的是,此藏品2009年曾在香港以146万的价格成交,才过了四年,再次拍卖时已经升值了将近一倍。通过成交价可看出,明宣德的洒蓝釉瓷器与清朝的洒蓝釉瓷器比起来价格要高出去多,多数均以百万甚至千万的价格出现在拍卖市场中。

如何鉴定宣德洒蓝釉瓷器呢?已故的著名古陶学家冯先铭先生曾经说过,洒蓝工艺在宣德时期出现过之后,整个明代都不再制作这种瓷器,一直到了清康熙年间才渐渐恢复。清朝年间的洒蓝又叫做“吹青”,因为清朝年间的制作手法有了一些变化,清朝的洒蓝釉瓷器多有点花蓝、鱼籽蓝、雪花蓝等釉色出现。而宣德洒蓝釉瓷器因为采用的是从伊斯兰地区带回来的一种苏麻离青料,通过这种青料烧制的洒蓝釉瓷器看上去更为通透,蓝色深沉犹如大海,发着蓝宝石一般明艳的光泽。

宣德洒蓝釉瓷器因为在明朝之后消失过一段时间,在清朝时再度兴起时,后世难以再完全掌握明代的烧制技术,已经落后了一大截。因此这时期的洒蓝釉瓷器蓝釉色中有些偏灰,显得有些沉闷,虽然做工精细,但是与宣德洒蓝釉瓷器比较起来,气韵相差甚远。宣德洒蓝釉瓷器多采用单色釉,只有极少部分为暗刻花和蓝釉白花、鱼藻纹。真正的宣德洒蓝釉瓷器均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竖款。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洒蓝釉瓷器:成色稳定、做工精细


洒蓝釉又称为:“雪花蓝釉”,在明朝宣德时期开始烧造,清朝康熙年间迎来了其烧制成熟时期,这一工艺非常的繁杂,在烧成的白釉瓷器上,通过竹管蘸上蓝釉汁水,将其吹在其器物的表面,就会形成大小不一、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造型,由于烧制的工艺非常的复杂,加上其烧成率极低,所以在现在我国的瓷器收藏市场上非常的少见,洒蓝釉瓷器具有着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以及收藏价值。通常洒蓝釉瓷器釉面的光润度加高,色调深浅不一,在其外表会绘制不同的主题,具有着较高的独特性。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所烧制的洒蓝釉瓷器具有着成色稳定、做工精细的特点,大部分瓷器的外形装饰通过使用金彩来进行装饰,也有少量瓷器采用五彩和釉里红来进行装饰,由于烧制过程较长且对于原料、工艺的要求较高,洒蓝釉瓷器在当时仅供于皇宫使用,而清朝民间的窑厂也对洒蓝釉瓷器进行了大量的烧制,从其釉色上看,主要采用了吹釉法,釉面布满了均匀的蓝色斑点,在釉面中透露出了白釉斑片,形成了独有的美感。

从其器型上看,洒蓝釉瓷器官窑主要是以生活用具为主,例如:罐、笔、筒、壶、棒槌瓶等,民间窑厂烧制主要是以碗、盘、盆、笔筒为主,器物较小。而从洒蓝釉的工艺特色上看,胎体非常的厚重,但是却非常的坚硬结实,器物的口沿处常常会出现白色的釉,这一特征是洒蓝釉瓷器的整体更加的凝厚古朴,盘、碗之类的生活用具则胎体较薄,易损坏。

在2013年5月北京中汉拍卖出了一件清朝雍正年间洒蓝仿青金石釉胆瓶(一对),这件瓷器没有多余的外在装饰物,整体通过洒蓝釉作为装饰,色泽成色较好,光润度较高,在当时拍卖出了九百四十三万的价格,这样的价格在洒蓝釉瓷器中算是非常高的,足以可见洒蓝釉瓷器的收藏价值。

在2016年12月北京保利拍卖一件清朝雍正时期洒蓝地白模印花卉大盘,瓷器在当时拍卖出了八百九十七万元的价格,从其器物的装饰上看,通过白花作为装饰的物件,细节刻画的非常生动传神,有着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所以在当年的拍卖会上是许多收藏家争相分抢的一件物品。洒蓝釉瓷器在清朝雍正年间烧制出了大量收藏价值较高、工艺精湛的洒蓝釉瓷器,这样的瓷器是现代所仿制不来的,从原料的选材、烧造的温度以及窑内的变换都决定了它的价值。

洒蓝釉瓷器精品赏析及拍卖成交价格:

1:清雍正洒蓝仿青金石釉胆瓶(一对),尺寸:高19.4厘米,估价:RMB 6,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RMB 9,430,000 ,成交时间:2013.05.13,拍卖公司:北京中汉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蓝釉的烧造于雍正时期已得心应手,洒蓝釉、霁蓝釉、青金蓝釉皆莹润饱满,宁静雅致。拍品以洒蓝仿青金石釉,工艺难度增加,但依旧色如蓝宝石般沉静明快,浓艳匀净。

2:清雍正洒蓝地留白模印花卉大盘,尺寸:直径33.3厘米,估价:RMB 6,500,000 ~ 9,500,000,成交价: RMB 8,970,000 ,成交时间:2016.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盘体量颇大,敞口弧壁,底承矮圈足,盘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字迹规整,笔划有力。大盘内外壁均以洒蓝釉为底色,花卉以瓷堆白的手法,产生一种色彩的强烈对比。此类洒蓝釉堆白作品,制作工序复杂,先于素坯之上依图堆塑出缠枝花卉纹饰并覆上白釉,入窑素烧成为瓷胎,继而于素胎之处施上蓝釉二度入窑,方始成功。此盘纹饰制作细致,手法老到传神,所堆塑缠枝花卉与洒蓝釉面高底相间,富有层次和立体效果,极为养眼,而且蓝白相映,清新别致,深得雅趣风骨。洒蓝釉,又称“雪花蓝釉”、“洒蓝釉”。明宣德时景德镇所创,清康熙时烧制成熟。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所余白釉地彷佛是飘落的雪花,隐露于蓝釉之中。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洒蓝釉瓷器呈色稳定,做工精细,由于烧造时的工艺复杂,成功率比较低,因此洒蓝釉瓷器在当时也是比较珍稀的一个品种。清代后期,洒蓝釉瓷器的烧造水平有所下降,胎和釉等方面都无法与清早期的器物相比。因此,从收藏的角度讲,清代的洒蓝釉瓷器仍是以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制品为最佳。

此品上的蓝釉更是以覆盖细纱之竹筒吹洒上色,形成如此细致的洒蓝效果。雍正皇帝对烧制瓷器,一丝不苟,据载雍正曾多次亲自设计瓷器形制、规格等并命人依样烧造,由此可见雍正朝的器物堪称精品,此盘器物较大,烧造却十分精细,做工更是堪称绝妙,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珍品。

3:清雍正洒蓝釉白花花卉纹盘,尺寸:33.3厘米,估价:HKD 3,5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4,320,000 ,成交时间:2018.04.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以其蓝釉地留白,及中心绘饰一朵大型花卉的构图设计来看,此盘的模仿原型应是源自宣德时期。以施釉技法而言,雍正年间对早明设计的模仿可谓唯妙唯肖,正如一件刊于陆明华,《明代官窑瓷器》,上海,2007年,图版5-33,属上海博物馆所藏之雍正作例。与万历盘以一般钴蓝釉下青花作留白绘饰不同,宣德作例及上海博物馆的雍正盘,皆在白釉上施一层均厚深蓝色釉,其中的氧化钴已溶解。现拍品上的蓝釉更是以覆盖细纱之竹筒吹洒上色,形成如此细致的洒蓝效果。

4:清雍正官窑洒蓝釉广口梅瓶,尺寸:高17.5厘米,估价:RMB 1,200,000 ~ 1,800,000,成交价: RMB 2,472,500 ,成交时间:2017.06.25,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7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洒蓝釉为明代宣德时创烧的一种低温釉,因浅蓝色地上遍散深蓝色点,犹如雪花隐露于蓝釉之中,故又称为「雪花蓝」。 洒蓝釉在工艺上并不是简单的蘸釉,而是采用吹釉法,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再上一层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清代康雍干三朝对洒蓝釉器均有烧制,其中以雍正时期最为精妙,可奉为蓝釉中之上品。拍品广口,短颈,丰肩,鼓腹,长腰敛收,近底外撇,内圈足。通体尽施洒蓝釉,釉色素静养目,口沿留一线灯草口。底书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全器瓷质致密,器形娟秀,瓶上所施洒蓝釉,色泽浓郁,薄处露出白地,使釉面仿佛蒙上一层雪花,如梦似幻。若言瓷器来源于火的艺术,此瓶便是其最佳诠释。此种广口梅瓶体态秀美端庄,为雍正时期所独有。其造型来源于顺治、康熙早期的广口象腿瓶。较之原器,广口梅瓶线条更为柔和优雅,整体造型俊秀标志,官窑风范尽显,应是唐英为展现当时登峰造极的纯色釉所创作的新器形。自1966年以来,此瓶多次出现于海外拍卖之中,虽遍寻当今公私典藏,但仅此一例,暂未见与瓷瓶釉色、器形完全相同者,足证此器之弥足珍贵。

5:清雍正洒蓝釉菊瓣盘,尺寸:宽18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1,955,000 ,成交时间:2019.12.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呈菊瓣形,浅弧壁,圈足。盘壁花瓣大小分布均匀。胎体细致坚密,迎光能透,显示了雍正时期制器静雅纤丽的艺术风格以及极为高超的制胎水准。通体洒蓝釉,釉光鲜亮细润,使人深深陶醉。此盘拟取秋菊之形,造型隽美,配以匀净莹润的釉色,彰显出此器清新脱俗之艺术魅力。器底双圈「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青花楷书款。 菊瓣盘是清代雍正御窑名贵品种,也是雍正朝极具特色的艺术品。据《清档•雍正记事杂录》记载,雍正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家人郑天赐宋涛各色菊花式盘十二色,内每色一件。司库常保、首领太监萨木哈呈览。奉旨:着交与烧造磁器处,照此样每式烧造四十件。」足见雍正皇帝对于此种作品的喜爱之情。查阅公私资料收藏,此类洒蓝釉菊瓣盘留存极少,故宫博物院所藏一套雍正菊瓣盘其中一只,可作比对。 洒蓝釉,又称「雪花蓝釉」、「洒蓝釉」。明宣德时景德镇所创,清康熙时烧制成熟。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所余白釉地仿佛是飘落的雪花,隐露于蓝釉之中。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洒蓝釉瓷器呈色稳定,由于烧造时的工艺复杂,成功率比较低,实为珍稀品种。

6:清雍正官窑洒蓝釉广口梅瓶,尺寸:高17.3厘米,估价:RMB 800,000 ~ 900,000,成交价: RMB 1,092,500 ,成交时间:2013.11.16,拍卖公司: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瓶广口,短颈,丰肩,上腹鼓,长腰敛收,近底外撇。通体施洒蓝釉,口沿留一线灯草口。底书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此种广口梅瓶体态秀美端庄,为雍正时期所独有。其造型来源于顺治、康熙早期的广口象腿瓶。较之原器,广口梅瓶线条更为柔和优雅,整体造型俊秀标志,官窑风范尽显,应是唐英为展现当时登峰造极的纯色釉所创作的新器形。瓶上所施洒蓝釉属珍稀之品,色泽浓郁深沉,细观又见其釉层百转千回,如浩渺烟波,如梦似幻。若言瓷器来源于火的艺术,此瓶便是其最佳诠释。洒蓝釉始烧于明代宣德年间,清康熙时烧制成熟,尤以雍干时期美妙绝伦,可奉为蓝釉中上品。由于烧造时的工艺复杂,成功率较低,故而洒蓝釉为当时名贵之品,较之祭蓝,品味悬殊。

7:清雍正洒蓝釉长方倭角水仙盆,尺寸:长26厘米,估价:RMB 50,000 ~ 80,000,成交价: RMB 782,000 ,成交时间:2017.09.0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嘉德四季第49期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8:清康熙洒蓝地描金云凤纹长颈瓶,尺寸:41.9厘米,估价:HKD 300,000 ~ 400,000,成交价: HKD 525,000 ,成交时间:2017.04.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此瓶之洒蓝釉,或受宣德年间之雪花蓝釉启发,艺匠以竹管蘸蓝,吹于器表,深浅斑驳,白点彷如雪花飘落,隐于湛蓝之中。除纯罩洒蓝釉外,也常见有如此瓶所见加缀描金作饰者。

9:清康熙洒蓝釉描金山水诗文笔筒,尺寸:高15厘米,估价:RMB 220,000 ~ 250,000,成交价: RMB 287,500 ,成交时间:2015.11.28,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秋季拍卖会。

洒蓝釉瓷器的由来和发展


在中国制瓷史上,明代宣德时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时期。宣德皇帝痴迷于皇帝,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制瓷业的发展,青花瓷工艺水平大有提高,并且出现了不少珍贵的瓷器品种,其中便有独具风格的洒蓝釉瓷器。

作为明代宣德时期首创的瓷器品种,洒蓝釉一经问世备受追捧,之所以叫做“洒蓝釉”,是因为它的釉面像洒落的蓝色会滴一般。洒蓝釉又称“雪花蓝”,这是因为蓝釉里面分布着白釉底斑纹,看上去如学画飘落在蓝色水面上,又因透出的白釉底斑像雪花飘洒在蓝色的水面。

说起洒蓝釉的由来,就不得不提明代宣德皇帝。宣德皇帝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个皇帝,他自幼就灵敏好学,在一众皇室子弟中显得十分出色,故而后来继承了大统。朱瞻基在登基之后,十分重视农业发展,鼓励百姓垦荒耕耘,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对外实行安抚政策,全力主张和议,维持社会局势的安稳。历史上对朱瞻基评价甚高,他和前朝皇帝朱高炽所开创的时代被统称为“仁宣之治”。

一方面,朱瞻基比较注重文化修养,另一方面,他又很贪玩甚至可以是荒唐。朱瞻基平日里很喜欢斗蟋蟀,他玩的蟋蟀是每一年地方官员进贡的。除此之外,朱瞻基还很喜欢养各种各样的鸟儿,某次他和重臣游玩,他一时兴起给大家各自赏赐一笼鹦鹉。朱瞻基还很喜欢赌博,他命令官窑给他专门烧造一款用来掷骰子的瓷器,并且对釉色有一定的要求。官窑立马组织了国内最好的窑工,采用景德镇最好的瓷土。经过不断探索,洒蓝釉瓷器便问世了。

因为瓷器做工不一样,形成的效果也不一样。很多人想当然地觉得洒蓝釉工艺很简单,但是事实上它的工艺是十分繁复的。洒蓝釉并不是蘸釉,而是人们使用管子吹出来的。匠人们首先白釉瓷烧好,然后在用管子蘸上蓝釉汁水,然后吹在器物的表面,从而出现厚薄深浅不一的斑点,接着再上一道薄釉,最后在高温下烧成。由于要烧两次,故而洒蓝釉的烧造难度很大。而人工吹釉工艺对制瓷人的水平有很大的考验,这是因为功夫不到家的制瓷人很难掌握釉面质量。在后来有人改进了洒蓝釉工艺,先烧出白釉瓷,然后把剪纸贴在表面,接着吹釉,拿开纸片就有了留白,大大提高了洒蓝釉的生产效率。后来,聪明的工匠在工艺上进行改良,瓷器烧完白釉后,先用剪纸帖于器上,然后吹釉,吹完后将剪纸拿掉即成留白,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明代宣德洒蓝釉瓷器的器型以钵为主,朱瞻基刚好用这种器物玩掷骰子游戏。由于洒蓝釉从问世到衰亡的前后时间只有十年,现在明代洒蓝釉瓷器屈指可数。这是因为朱瞻基英年早逝,在位时间不长。在他去世之后,很少有人玩掷骰子。加上洒蓝釉瓷器的烧造成本太高,因此洒蓝釉瓷器生产量渐少直至停烧。

蓝釉瓷器及图片


蓝釉瓷器历史上官窑烧造的比较少,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最早出现于元代,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瓷器。蓝釉瓷器分低温釉和高温釉,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

蓝釉颜色种类

1高温钴蓝釉瓷器

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新品种之一,它是明代霁蓝釉的前身。元代蓝釉器的造型有梅瓶、匜(yí 音仪)、爵、小杯、盘等。装饰方法有描金和用白泥堆贴龙、飞凤、海马纹等。饰有白龙纹的蓝釉器仅见于梅瓶和盘。

2.霁蓝釉

霁蓝釉又叫积蓝、祭蓝,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 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釉盛于明代宣德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时的产品以暗花为多。清康熙时的霁蓝亦颇有成就,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

3.孔雀蓝

孔雀蓝一般蓝釉是高温烧成,所以釉面不易脱落。孔雀蓝釉则常于制好的素坯上直接挂釉,或于白釉器上挂釉烧制,为低温釉。在素坯上直接挂釉的,釉层极易开片剥落。孔雀蓝釉器物中,多为不同规格的大盘类,小件器较少。另有类似弘治牺尊的双耳罐,为嘉靖官窑的祭器。器型较弘治是略矮,满施孔雀蓝釉,色呈艳丽,但欠匀净。

4.天蓝釉

天蓝是高温颜色釉。属于高温颜色釉,从天青釉演变而来,创烧于清康熙年间,色调似天空之蔚蓝色,故称“天蓝釉”。天蓝釉含钴量在1%以下,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对呈色均有影响,其呈色之稳定可与豇豆红媲美。釉色浅而发蓝,莹洁淡雅,象蔚蓝的天空,故名“天蓝”。其含钴量在2%以下, 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均起呈色剂的作用;呈色稳定,幽倩美观,可与豇豆红媲美。天蓝釉器物的种类,康熙时均属小件文房用具,至雍正、乾隆两朝才见瓶、罐等器型,大部分是官窑产品。

5.回青釉

回青釉是明代嘉靖时特有的一种以进口“回青”料配釉烧成的高温蓝釉,它是在元代以来景德镇窑烧成的高温钴蓝釉基础上所衍生出的新品种,其釉色与祭蓝釉相近,但略显浅淡。

故宫里的蓝釉瓷器

1.蓝釉白龙纹盘,元,高1.1cm,口径16cm,足径14cm。

盘折沿,浅壁,平底。通体内外施蓝釉,外底无釉。盘心坦平,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一条矫健的白龙。龙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

此盘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这种传世元代蓝釉白龙纹盘见诸发表的共有4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和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各收藏1件。

2.霁蓝釉梅瓶,高27.4cm,口径3.8cm,足径8.6cm。

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广至腹部内敛,圈足。通体施高温霁蓝釉,近底处由于积釉较厚呈紫黑色。足内无釉露胎。

此梅瓶造型端庄古朴,釉色浓重而匀净深沉,釉面莹润,是明嘉靖蓝釉瓷器的精品。

3.霁蓝釉小杯,清雍正,口径7.2cm,足径2.9cm,高3.7cm。

杯口外撇,弧壁,圈足。杯内施白釉,外施霁蓝釉。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4.回青釉爵杯,明嘉靖,高16.1cm,口径12.7cm×6.6cm,足距7cm。

杯造型和纹饰均模仿古代青铜器。椭圆形口,配一铜制珊瑚圆纽镂空盖。深腹,下承以三柱形足。通体施回青釉,釉色呈淡紫蓝色。腹部饰回纹、兽面纹和鼓钉纹各一周。釉面匀净润泽,釉薄处映出白色胎骨。杯底无釉露胎,署阴刻楷体“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此杯胎薄体轻,造型规整,釉色均匀润泽。此类霁蓝釉器物多在祭祀时使用,因此又被称为祭蓝釉。

5.孔雀绿釉碗,明正德,高6.6cm,口径15.9cm,足径6.4cm。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腹外施孔雀绿釉,近足处釉下刻划变形莲瓣纹。碗内和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碗造型俊秀,是典型的正德宫碗式样。

孔雀绿釉亦称“法翠”、“翡翠”或“吉翠”釉,它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中温颜色釉,其釉色明丽葱翠,颇似孔雀羽毛上的绿色。景德镇窑从元代开始烧造孔雀绿釉瓷器,这一色釉的出现是对我国传统的低温铅绿釉的继承与发展。清人佚名著《南窑笔记》曰:“法蓝、法翠二色,旧惟成窑有,翡翠最佳。”认为孔雀绿釉在明代始烧于成化年间,但从传世品和出土物看,宣德时已有烧造,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各朝均延续烧造。若论成色之佳,则首推正德时产品。

绿釉瓷器收藏价值及图片


绿釉瓷早在我国的汉朝时期就有了烧制,当时的工匠通过使用铜来做为着色剂,便可以烧制出铅绿釉的陶制品,发展到宋朝时期已经非常普遍了,样式以及花纹图案更加的丰富多彩,而明清两朝则是绿釉瓷器发色更为的明亮,出现了许多代表性的釉色,例如:郎窑绿、苹果绿等。宋代的磁州窑以及定窑都有着绿釉的大量烧制,定窑所烧制的绿釉被称之为“绿定”,较为的珍贵,存世量较少,其收藏空间较大。

每个时期都有着绿釉的烧制,但其特征以及特色都有着较大的差别。从其烧制的特色上看,在我国的金代以及元代都有着绿釉釉下彩褐彩的制作,发展至元朝时期的景德镇则是在优质的瓷胎上烧制成了孔雀绿釉釉下青花的新品种,受到广泛的传播,而明代时期的绿釉则是以孔雀绿色釉为主的,之间在色泽以及工艺制作的特色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以明代成化年间的孔雀绿翡翠绿釉为例,在其釉色上主要分为两种,深色的釉色较为的鲜艳亮丽,色调以葱绿为主,使用酱白为底,瓷器的釉内会存在着细碎的片纹,还在彩绘中有着大量的使用,例如:青花等瓷器上会加入孔雀绿,青花的色调会变黑;浅色的色泽稍浅,色调主要是以浅绿为主,色泽的鲜明感较为的强烈。

明代的成化时期以孔雀绿釉最为典型,从其烧制的工艺上看,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在素胎上直接进行了挂釉的烧制,这样的釉面容易产生开片脱落,另一种就是在白釉的瓷器上罩上了一层釉烧制而成,这样的烧制过程使其瓷器稳固效果更佳,釉面的脱落较少。

从其工艺特色上看,主要突破了宋元时期以来的绿釉色调以及深暗的原始色调,在孔雀尾上翡翠羽毛,绿釉与黑蓝色的鱼藻纹进行相互映衬,别具一番特色,这是正德时期的独特之处。

而在嘉靖时期,则是在瓷器的胚胎上加入含有铜釉的料,经过高温氧化分为烧制呈翠绿色的釉,色泽较为的鲜艳且光润度较高。从其烧制的工艺上看,在早期的孔雀绿釉瓷器大多都是直接在其胚胎上施加孔雀绿釉一次性低温烧成,这样的色泽偏蓝,而元代后期则是在其高温烧制其胚胎之后在上面施加孔雀绿釉,然后进行低温烧制,这样的耐受程度较高,色泽光润度也就更高。

绿釉瓷器在色泽以及制作的工艺上都是瓷器史上重要的一页,它的加入使其制作的工艺以及样式、色泽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如何鉴别蓝釉瓷器的真伪


鉴别蓝釉瓷器的真假方法现分别介绍如下:

以钴为呈色剂的蓝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三彩陶器。高温钴蓝釉瓷器则是元代景德镇发明的。钴是青花的呈色剂,融在釉中,即可烧成钴蓝釉,呈色十分稳定。但是色彩鲜艳的蓝釉,除釉色纯净外,尚须有洁白的胎质映衬,方能显现出蓝如宝石的理想釉色。景德镇陶工在元代发明高温钴蓝釉后,又于明清时发明了回青、洒蓝和天蓝等釉色,绚烂多彩,耐人寻味。

1、元代蓝釉

元代蓝釉产品传世完整者十分稀少,全世界仅存12件左右。故宫博物院藏蓝釉白龙盘一件,为清宫旧藏之物,盘中心贴塑三爪白龙一条,龙纹矫健,刚劲有力,动态盎然,为典型的元龙风格。同样的白龙盘早年流散国外两件,一件存日本出光美术馆,另一件现存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另有蓝釉白龙梅瓶一种,也是贴塑三爪白龙一条,原有3件,一为扬州博物馆收藏,一件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另一件为宫中旧藏,原存颐和园,可惜后被打碎。还有蓝釉白龙罐一种,是残器,为镇江地区本世纪90年代出土。解放后杭州出土元代蓝釉爵杯一种,保定市出土元代蓝釉金彩、蓝釉金彩杯和盘各一种,其呈色蓝如宝石,金彩画法娴熟,灿烂的金光与蓝宝石似的釉色呼应成趣,给人以富丽华贵之感,是代表元代蓝釉烧造水平的杰出之作。此外,西亚地区尚藏有元代蓝釉白龙和白花、飞鸟及海马纹的大盘,直径多在45厘米左右,分别存于伊朗巴士顿博物馆、阿特别尔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博物馆。这几件蓝釉瓷器当是元代与青花一起生产的外销瓷。

元代蓝釉瓷器传世稀少,且均藏于国家博物馆中,仿制者很难拿到手中,只能比照图录仿制。现代仿品主要出于景德镇,有用煤气窑烧的,也有用柴窑烧的。鉴定时只要把握元代造型胎釉特征,自可识别真伪。如盘底元代真品虽看去粗糙,但用手摸时,却感到平滑,新仿者或过于细洁,或过于粗糙,均未仿到真品原有的神韵。元代蓝釉真品釉色深沉,后仿者多偏蓝色,过于轻浮。

2、霁蓝釉

明、清蓝釉习称“霁蓝”,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的首推宜德一朝。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把它与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宣德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划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官窑款有青花和暗款两种。均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宣德霁蓝釉鉴定要点如下:

(1)里外满施蓝釉和里白釉外蓝釉者并存。

(2)碗、盘口沿“灯草边”整齐者少,多数线条弯曲,不规整。

(3)圈足施釉到底,平视不足圈足露胎。

(4)凡四字款者,均为后仿。

(5)浅刻花纹多为龙纹,白花者龙纹少见,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制作,为凸起的立体花纹,但观望时,似无立体感。

(6)造型碗、盘常见,瓶、壶传世品中少见。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霁蓝釉瓷器传世不多,尤其是成化时期,至今未见一件传世完整器,但景德镇御厂遗址出土过书有成化款的蓝釉碎片,说明其生产从未间断。弘治、正德蓝釉瓷器带官款的极少,鉴定时主要是把握两朝瓷器的胎釉及造型特征。

嘉靖蓝釉瓷器较为盛行,一是造型品种丰富多彩,二是釉色品种有新发展。造型除传统的宫廷祭器、陈设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见蓝釉产品。釉色除霁蓝外,又新创一种“回青”釉。嘉靖霁蓝釉色蓝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开细小纹片,个别的有棕色斑点,接近底足的聚釉处则发黑色。回青釉则呈淡蓝色,没有刺眼的浮光,有些器物的口沿及圈足处施一层酱色釉。嘉靖回青釉多刻暗款,均为六字楷书款,造型有罐、洗、碗、盘、杯、渣斗、香铲等。有些尚浅刻龙凤、云龙及缠枝花纹。这些器物主要藏于台北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均是宫中旧藏。

清代霁蓝釉瓷器生产历代未断,均有精品传世。有刻暗花纹的,也有描金彩的,常见造型仍是宫廷祭器和陈设用瓷。官窑霁蓝釉瓷多有官款,且做工十分精细,民窑也有霁蓝釉瓷多是庙堂所用祭器,以炉、瓶最多,均无官款,但有年纪年款的。

3、洒蓝

洒蓝也是以钴为着色剂的一种蓝釉,制作工艺与蓝釉不同,却与青花有共同之处,只是青花以钴料作画,洒蓝则是将钴料吹于坯上,其装饰效果,取决于钴料吹于坯上的形状。如果是星星点点地吹于坯上,则形成洒蓝的装饰效果。洒蓝釉成熟于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厂遗址曾出土宣德洒蓝釉碎片,观其釉色,似为实验器,说明宣德时开始创新这种釉色。星星点点的钴料融于透明釉中,极类釉中包裹着朵朵雪花,故也被称为“雪花蓝”、“鱼子蓝”。明代宣德洒蓝釉完整传世器物仅见一种钵形碗,高为12.5厘米左右,口径26厘米左右,现知传世有4件,国内首都博物馆存1件,其余3件流散国外,均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青花楷款,当是宫中流出之物。

清康熙时,洒蓝釉又恢复了生产,《南窑笔记》称其为“吹青”,并认为是清初新制,实制上当为仿宣德的产品。康熙洒蓝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多辅以金彩装饰,也有少量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的。康熙以后历代均有洒蓝釉瓷器生产,仿康熙洒蓝的也不少。鉴定时要注意各时代的造型胎釉产,仿康熙洒蓝金彩容易脱落,常有后世金彩脱落后描金复烧的,一定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后描金的痕迹。现代仿品金彩是用金水烧的,呈色比康熙金彩艳丽,要注意二者的区别。

4、天蓝釉

霁蓝、回青和洒蓝的钴含量均在百分之二左右,如果降低钴含量在百分之一以下,则可烧成天蓝色的高温颜色釉。此种釉色为康熙时始创,雍正乾隆时继续生产,色泽幽雅,传世数量不多,精品均为官窑生产,其造型有瓶、觚、洗、碗等类,基本未见大件瓷物。故宫博物院雍正天蓝釉呈红葡萄纹碗一件,把天蓝釉与釉里红融于一体,清新淡雅,耐人寻味,是代表雍正天蓝釉最高水平的精绝作品。康熙天蓝釉呈色浅淡,雍正略深,乾隆时积釉处微泛淡黄绿色。后仿天蓝釉的胎、釉均与真物有较大差距,注意把握真物的时代特征,鉴定真伪比较容易。现代新仿烧制天蓝釉并非难事,要注意当代高仿作品的出现。

以上是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如何鉴别蓝釉瓷器的真伪的问题,更多的收藏知识请关注我们。

怎么鉴别蓝釉瓷器的真伪?


怎么鉴别蓝釉瓷器的真伪?以钴为呈色剂的蓝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三彩陶器。高温钴蓝釉瓷器则是元代景德镇发明的。钴是青花的呈色剂,融在釉中,即可烧成钴蓝釉,呈色十分稳定。但是色彩鲜艳的蓝釉,除釉色纯净外,尚须有洁白的胎质映衬,方能显现出蓝如宝石的理想釉色。景德镇陶工在元代发明高温钴蓝釉后,又于明清时发明了回青、洒蓝和天蓝等釉色,绚烂多彩,耐人寻味,现分别介绍如下:

1、洒蓝

洒蓝也是以钴为着色剂的一种蓝釉,制作工艺与蓝釉不同,却与青花有共同之处,只是青花以钴料作画,洒蓝则是将钴料吹于坯上,其装饰效果,取决于钴料吹于坯上的形状。如果是星星点点地吹于坯上,则形成洒蓝的装饰效果。洒蓝釉成熟于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厂遗址曾出土宣德洒蓝釉碎片,观其釉色,似为实验器,说明宣德时开始创新这种釉色。星星点点的钴料融于透明釉中,极类釉中包裹着朵朵雪花,故也被称为“雪花蓝”、“鱼子蓝”。明代宣德洒蓝釉完整传世器物仅见一种钵形碗,高为12.5厘米左右,口径26厘米左右,现知传世有4件,国内首都博物馆存1件,其余3件流散国外,均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青花楷款,当是宫中流出之物。

清康熙时,洒蓝釉又恢复了生产,《南窑笔记》称其为“吹青”,并认为是清初新制,实制上当为仿宣德的产品。康熙洒蓝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多辅以金彩装饰,也有少量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的。康熙以后历代均有洒蓝釉瓷器生产,仿康熙洒蓝的也不少。鉴定时要注意各时代的造型胎釉产,仿康熙洒蓝金彩容易脱落,常有后世金彩脱落后描金复烧的,一定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后描金的痕迹。现代仿品金彩是用金水烧的,呈色比康熙金彩艳丽,要注意二者的区别。

2、天蓝釉

霁蓝、回青和洒蓝的钴含量均在百分之二左右,如果降低钴含量在百分之一以下,则可烧成天蓝色的高温颜色釉。此种釉色为康熙时始创,雍正乾隆时继续生产,色泽幽雅,传世数量不多,精品均为官窑生产,其造型有瓶、觚、洗、碗等类,基本未见大件瓷物。故宫博物院雍正天蓝釉呈红葡萄纹碗一件,把天蓝釉与釉里红融于一体,清新淡雅,耐人寻味,是代表雍正天蓝釉最高水平的精绝作品。康熙天蓝釉呈色浅淡,雍正略深,乾隆时积釉处微泛淡黄绿色。后仿天蓝釉的胎、釉均与真物有较大差距,注意把握真物的时代特征,鉴定真伪比较容易。现代新仿烧制天蓝釉并非难事,要注意当代高仿作品的出现。

3、元代蓝釉

元代蓝釉产品传世完整者十分稀少,全世界仅存12件左右。故宫博物院藏蓝釉白龙盘一件,为清宫旧藏之物,盘中心贴塑三爪白龙一条,龙纹矫健,刚劲有力,动态盎然,为典型的元龙风格。同样的白龙盘早年流散国外两件,一件存日本出光美术馆,另一件现存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另有蓝釉白龙梅瓶一件,也是贴塑三爪白龙一条,原有3件,一为扬州博物馆收藏,一件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另一件为宫中旧藏,原存颐和园,可惜后被打碎。还有蓝釉白龙罐一件,是残器,为镇江地区本世纪90年代出土。解放后杭州出土元代蓝釉爵杯一件,保定市出土元代蓝釉金彩、蓝釉金彩杯和盘各一件,其呈色蓝如宝石,金彩画法娴熟,灿烂的金光与蓝宝石似的釉色呼应成趣,给人以富丽华贵之感,是代表元代蓝釉烧造水平的杰出之作。此外,西亚地区尚藏有元代蓝釉白龙和白花、飞鸟及海马纹的大盘,直径多在45厘米左右,分别存于伊朗巴士顿博物馆、阿特别尔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博物馆。这几件蓝釉瓷器当是元代与青花一起生产的外销瓷。

元代蓝釉瓷器传世稀少,且均藏于国家博物馆中,仿制者很难拿到手中,只能比照图录仿制。现代仿品主要出于景德镇,有用煤气窑烧的,也有用柴窑烧的。鉴定时只要把握元代造型胎釉特征,自可识别真伪。如盘底元代真品虽看去粗糙,但用手摸时,却感到平滑,新仿者或过于细洁,或过于粗糙,均未仿到真品原有的神韵。元代蓝釉真品釉色深沉,后仿者多偏蓝色,过于轻浮。

4、霁蓝釉

明、清蓝釉习称“霁蓝”,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的首推宣德一朝。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把它与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宣德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划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官窑款有青花和暗款两种。均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宣德霁蓝釉鉴定要点如下:

(1)里外满施蓝釉和里白釉外蓝釉者并存。

(2)碗、盘口沿“灯草边”整齐者少,多数线条弯曲,不规整。

(3)圈足施釉到底,平视不足圈足露胎。

(4)凡四字款者,均为后仿。

(5)浅刻花纹多为龙纹,白花者龙纹少见,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制作,为凸起的立体花纹,但观望时,似无立体感。

(6)造型碗、盘常见,瓶、壶传世品中少见。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霁蓝釉瓷器传世不多,尤其是成化时期,至今未见一件传世完整器,但景德镇御厂遗址出土过书有成化款的蓝釉碎片,说明其生产从未间断。弘治、正德蓝釉瓷器带官款的极少,鉴定时主要是把握两朝瓷器的胎釉及造型特征。

嘉靖蓝釉瓷器较为盛行,一是造型品种丰富多彩,二是釉色品种有新发展。造型除传统的宫廷祭器、陈设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见蓝釉产品。釉色除霁蓝外,又新创一种“回青”釉。嘉靖霁蓝釉色蓝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开细小纹片,个别的有棕色斑点,接近底足的聚釉处则发黑色。回青釉则呈淡蓝色,没有刺眼的浮光,有些器物的口沿及圈足处施一层酱色釉。嘉靖回青釉多刻暗款,均为六字楷书款,造型有罐、洗、碗、盘、杯、渣斗、香铲等。有些尚浅刻龙凤、云龙及缠枝花纹。这些器物主要藏于台北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均是宫中旧藏。

清代霁蓝釉瓷器生产历代未断,均有精品传世。有刻暗花纹的,也有描金彩的,常见造型仍是宫廷祭器和陈设用瓷。官窑霁蓝釉瓷多有官款,且做工十分精细,民窑也有霁蓝釉瓷多是庙堂所用祭器,以炉、瓶最多,均无官款,但有年纪年款的。

民国瓷器收藏价值及鉴定方法


想要了解“民国瓷器”我们首先要先要了解我国的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是指1911年至1949年这一段时间。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瓷器业处于萧条衰落的黑暗时期。虽然民国在我国历史上只有短暂的四十余年,但是以景德镇为首的瓷器生产却是遍布全国各地,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制瓷人烧造了大量不同风格的瓷器。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在这四十多年里,我国也同样是烧制出不少精美的瓷器。在这些精美瓷器中有传承工艺,有烧瓷者以时代为背景的创新,也同样有着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使得我国的制瓷技术有了新的生命与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辨别“民国瓷器”的真伪呢?我们在鉴别民国瓷器的时候应该从瓷器的胎、釉、彩料和老气等方面去进行鉴别真伪。首先民国时期瓷器的胎质有两种状态,在早期时,瓷器的胎质普遍粗狂松软,胎釉的衔接处大多数会泛黄色。但是也存在着部分的瓷器胎质是精巧细致的。但是现代仿制瓷器的胎质做得坚硬、质地密集且生硬,分量也不统一。现代仿品的瓷器光感过高,没有柔和美。

其次民国瓷在绘彩时已经逐步不取用矿物质颜料而开始采用化工颜料,这就使得瓷器色彩颜色纯度变高,极少有杂质。而现代仿品瓷器的色彩古板、颜色艳丽、没有生命的活力。我们在辨别识民国瓷器时还要从其老气入手。从民国时期至今,至少六七十年以上,传世的瓷器作品上应该有包浆,但凡在瓷器的釉面上没有光泽的,大多数是都是为了去浮光而选择用酸作假过的的瓷器。

第三我们从民国瓷器的釉料来看,民国时期的釉料绝大部分都是经过机械处理,釉面明净细润,但是光亮柔和却不刺眼,这是因为时间在里面起作用。民国期所用青花料,一种是沿用的清代料,因为里面存在着许多杂质,所以多数呈色发灰,没有像前朝瓷器那样的颜色光泽。

最后民国时期的瓷器绝大部分都是传世佳品,所以在瓷器的表面应该会有人们的擦痕及其使用过的痕迹。但是我们在收藏其瓷器的时候也要注意一旦发现瓷器瓶身上有人为的方向一致的细小而紧凑的擦痕,这就是高仿瓷器的作者为了去除瓷器表面的浮光而留下的痕迹而不是人们的使用痕迹,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的是这件作品可以断为新品。

清代霁蓝釉瓷器的收藏价值有多大


高温蓝釉瓷是以氧化钴做着色剂的釉色瓷,它的真正发展是在元代,但其成熟当属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康雍乾三代,蓝釉瓷的生命活力是非常旺盛的。在众多蓝釉瓷器品类中,霁蓝釉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种。元代最先出现的高温蓝釉瓷就是霁蓝釉的前身。可以说,在整个蓝釉瓷体系中,霁蓝釉蓝如深海,是色调最纯正的。霁蓝釉是一种惯称,此前的称谓有“积蓝”、“祭蓝”等,后取“霁蓝”二字文采,故改称。霁蓝釉瓷器烧造最为后人所称道的是明代宣德年间,这个时期烧制出来的霁蓝釉因为色调十分深纯、艳丽,比之柔艳的蓝宝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被美誉为“宝石蓝”。清代霁蓝釉烧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就是仿烧宣德时期的“宝石蓝”,另一种就是具有清朝时代特色的霁蓝釉瓷器。

什么叫具有清朝时代特色的霁蓝釉瓷器呢?小编举几个拍卖案例或许能够较为清晰地表达这句话的含义。早在2007年,北京翰海就拍出了一件通高65cm的清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这件大瓶的颈部及圈足采用霁蓝釉描金装饰,瓶身腹部的六瓣瓜棱上则采用粉彩色绘,是一件霁蓝釉加描金并结合粉彩工艺的极品。在钱还很值钱的2007年,这件花卉大瓶就已经拍出了2408万元的天价。2009年,中贸圣佳国际又拍出一件高33cm的清乾隆-霁蓝描金-折枝花卉双牺耳尊,霁蓝色如宝石,金彩富丽堂皇,最终获价896万元。2018年8月,雷纳德国际拍出了一件价值1320万元的清代-霁蓝釉-珐琅彩瓷瓶,此瓶高52cm,口径10.5cm,以霁蓝釉为地,上施珐琅彩绘,柔艳中又带华丽。

也就是说,清代有很多霁蓝釉瓷器并不是单纯的霁蓝单色釉瓷,而是加入了清代瓷器工艺中一些独特的装饰技法,其中以描金、珐琅彩彩绘、粉彩彩绘为主。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常说这些霁蓝釉瓷器是具有典型清代特色的。而在目前的收藏市场上,出自清代御窑厂的这一类霁蓝釉瓷器的价格普遍比较不错,并且升值潜力也比较强劲。同时,一些流散到国外的民窑霁蓝釉精品也很受到藏家欢迎,这类瓷器因为不是官窑出产,所以往往初始价格不太高,再加上民窑霁蓝釉精品存世量本身不太多,因此很适合投资,其后期的价值增长幅度在正常情况下是比较快的。

当然,除了这种与其他装饰技法结合运用的霁蓝釉瓷器,清代纯正的单色霁蓝釉瓷也有很多价值不凡的,一般是御窑厂烧造,供宫廷贵府使用、陈设的。2011年,香港蘇富比就曾拍出过一件40.8cm的清雍正-霁蓝釉橄榄瓶,获价1634万元。2018年,中正拍卖有限公司又拍出一件清-霁蓝釉四方倭角花盆,此花盆长17.5cm,宽17.5cm,高21.5cm,最终以812.9万元成交。如果这只花盆有人的意识,可能终其一生都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值近千万。清代瓷器仿古之风很盛,蓝釉瓷也不例外。2018年,香港蘇富比拍出了一件高32.5cm的清乾隆-霁蓝釉鹦鹉耳扁壶,其依循汉代古青铜器及陶器风格,典雅简朴,最终获价792万元。相比于清三代瓷器,清晚期稍显逊色,但也不是没有精品。如2014年,翰风国际拍出了一件高29.5cm的清嘉庆-霁蓝双象耳琮式瓶,其为道光本朝官窑瓷器,成交价也是达到近50万元。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宣德洒蓝釉瓷器收藏价值及鉴定真伪》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宣德洒蓝釉瓷器收藏价值及鉴定真伪》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蓝釉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