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榨斗瓷器价格 > 导航 >

多姿多彩元龙泉斗式炉

多姿多彩元龙泉斗式炉

古代榨斗瓷器价格 古代龙泉窑瓷器 斗彩瓷器鉴别

2020-03-18

古代榨斗瓷器价格。

元龙泉窑斗式炉,器型均不算大,与南宋时期同类相比略显厚重,少了精巧,但继承了平淡、含蓄,增添了大气、质朴和简洁的修饰美,仍取其釉色美之长,明显的时代特征一目了然。笔者特选出专藏几例,与同好共赏析之。

弦纹炉:炉呈斗式,多层弦纹修饰,三兽足微悬空,壁底微内凹,见垫饼烧痕。釉色粉青、透明亮丽,釉层丰厚,呈冰裂开片纹,镜下可见微小气泡呈细沫状,呈现玻璃光泽。胎呈灰白色,米状,烧成温度较高。底和内底壁局部不施釉,露胎处见火石红,釉结合部见深褐色圈和淡黄色薄釉过渡圈带。该炉依稀可见南宋弦纹炉的影子,显然是距前朝并不久远之故。可不同的是其胎骨较厚,精细和釉色稍逊,但仍不失元代该类炉之精品。其胎特征应属元早期龙泉大窑之物。

双鱼纹炉:斗式腹,口、腹微敛,沿内折,三兽蹄足,腹之上下各饰一道凸弦纹,圆盘底,底见垫饼烧痕,腹正反各饰一堆贴鱼纹,形体较大。釉与乳浊釉并施,釉丰厚,釉色呈灰青,釉面不见气泡,多见未熔物结晶,呈现宝光特征。开片处可见胎内褐色物(铁质)析出,圈底、内底均不施釉并见火石红和深褐色圈。胎骨为灰白色,米状,其特征也应属龙泉大窑所出。

有趣的是该炉对称的双鱼,一只清瘦似公,另一只肥硕若母,这种装饰十分罕见,细微之处寓意多子多孙。有著述认为,该类型器应断代为南宋晚期,但也有人认为属元早期,综合判断,笔者更倾向于后者。

元代斗式炉还常见堆贴花图案,施釉烧成后出现“出筋”效果,更增添了质感,也凸显了釉色的美感。元代大窑应是御用兼民用的重要窑口,故其斗式炉也是高档消费品,存世量稀少。大窑在明代仍继续生产斗式炉,但产量不如前朝,但精品还颇多见并以朝贡为主。目前,市场上斗式炉已非常罕见,价格还在不断攀升。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三足奁式炉图片及收藏价值


在朱伯谦《龙泉窑青瓷》就有对于奁式炉的描述,南宋时期的如意足弦纹可以说是奁式炉中最为经典的样式,而元朝时期的奁式炉在造型以及工艺上都与之前制作的有着较大的区别,由于制作工艺的难度较大,所以在精品的奁式炉很少,其收藏价值以及价格都是非常高昂的。除了其造型独特之外,在其造型以及花纹的样式上都非常的独特,工艺,例如:牡丹纹、菊纹和荷花纹等等,缠枝折枝都有,形式较多,是难得的精品。

宋元时期贴花的奁式炉,在其瓶以及炉上贴花常见于南宋末年到元代时期的龙泉窑,在其花纹上以缠枝的单茎为主,除了贴饰的折枝牡丹之外,还有刻字的出现,有“福、寿”两字,并且在其器物的底部还有纪年款的出现。装饰除了基础的三道弦纹,增加的花纹样式较多,其整体效果上看,较为的简洁和谐统一,既有了端庄典雅之感,还有了生活有趣之风,可以说是集实用性以及美观性为一体的奁式炉。

以南宋时期的奁式炉为例,在其炉的腹壁上有着等距斜贴的三组折枝的桃花,不仅纹样较为少见,其斜贴的花卉更是别出心裁,保存完整的、纹饰花样较为生动且没有磨损、光泽度高的以及做工精细的奁式炉在现在的我国瓷器市场已经很少见到了,只有在博物馆以及一些大型的拍卖会上才会偶尔一见。其中由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明朝时期龙泉窑制作的青瓷荷叶形贴花三足炉与其纹饰以及工艺手法较为的相似,收藏价值较高。

还有一种最有特色的奁式炉就是由龙泉窑青瓷进行制作的仿古式香炉,由于其制作工艺较为的成熟,龙泉窑在进行制作上吸收借鉴了一些青铜器的造型,但是由于质料的不同,摆脱铜器的笨重之感,所以是以简洁柔和的曲线呈现出端庄、优雅之感,其釉色光润度较高,制作工艺较为的精湛。在其形状上与汉朝时期的桶形樽较为的相似,又称为“樽式炉”,由于流行的时间较长,所以从北宋的创烧开始历朝历代都有进行烧制。

而龙泉窑奁式炉的样式为内折沿口,呈现为筒形直腹向内折的形态,口部与其底部的直径一样大,下部分有三个如意形足或者以兽蹄形足为主,器物的底部呈现为凸形,而此时的奁式炉已经发展至其繁荣时期,炉身的腹部还有八卦纹的装饰,三足腾空、器底落地是元代时期龙泉窑特有的产品,缺少了秀丽飘逸之气。而大尺寸的奁式炉口径高达三十公分,存世量较少。

清仿龙泉窑三足炉


这件粉青双螭龙耳三足瓷炉通高30厘米,口径16.5厘米,胎厚质坚,敲打有“叮当”声,胎骨呈黄红色,釉色为粉青,光泽圆润,有半透明感,圆口沿,露胎,短颈,椭圆腹,腹部四周饰有八卦纹,腹上端有双螭龙形耳装饰,圆底,下有三蹄足,腿部有兽面纹瓷塑,造型别致,古朴典雅。

从炉的造型、胎质、釉色等方面看,笔者认为它应属清代仿效龙泉窑之器物。但尽管它属清仿品,却造型奇特,制作精细,故仍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众所周知,龙泉窑的烧造历史延续时间较长,而且又属著名窑口之一,五代以后越窑逐渐衰落,龙泉窑代之而起,至南宋时已发展至鼎盛时期,一直延续至明清,经久不衰。

元代龙泉窑烧造青瓷,仍甚兴盛。至明末,由于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摧残,龙泉窑的瓷器生产一度停滞,于是逐渐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有些淡了。后来到了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国家强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这时瓷器烧造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这时的瓷器无论是数量或质量上均达到了高峰,各地纷纷仿效。这件粉青双螭龙耳三足瓷炉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烧造出来的。

无论是南宋龙泉窑产品或元代龙泉窑产品,以至清仿烧龙泉窑的产品,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胎厚质坚,釉色多以粉青、淡青、梅子青等为主,而且釉色光泽、圆润透明,造型多为碗、盘、炉等实用器。但它们之间也有一些较明显的区别,如胎骨方面,南宋龙泉窑的器物胎骨多呈灰白色、紫金色以及白色,元代龙泉窑的胎骨多呈灰白色,而且胎骨较厚重。而清代仿品的胎骨也较厚重,而且坚硬,有时有紫骨铁足之特征;在釉质方面,南宋龙泉窑釉质较厚,有透明美玉感,元代龙泉窑釉虽厚,但较细嫩,而清代仿品釉质光滑圆润;在造型方面,南宋龙泉窑及元代龙泉窑所烧造的炉大多为圆锥形、圆柱形足,炉耳多为龙形、凤耳、贯耳等,而清代仿品则更为复杂多样,不仅有龙耳、凤耳、贯耳,而且还发展有变形的螭龙耳装饰,炉足有蹄形足等。

清代广彩艳丽多姿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又称“织金彩瓷”。广州彩瓷始于清康熙,成熟于清乾隆,300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外销瓷的主要品类之一。

19世纪初是广彩瓷旺盛时期,有专营出口欧美的瓷庄、洋行,规模较大的有德兴隆、五常、胜玉、义顺隆等,俗称金山庄;还有经营东南亚出口的裕成祥瓷庄等。当时,广彩瓷为手工作坊生产,产品多为瓶、碗、碟之类,由洋行集中包装运输出口。

清道光广彩开窗人物双鹤耳瓶,板沿口,长颈,双鹤耳描金,丰肩渐下收,圈足稍外撇。胎质厚重,形体高大。颈中绘折枝花带一周,分隔成两组人物纹饰,肩部堆贴描金蟠螭4条,瓶身设大小八开光,内各绘人物故事,外饰折枝花、蝶、杂宝纹作衬托。此瓶多幅开光,采用黑彩、蓝地描金绘画主题开光边框,使画面布局繁而不乱,主从清楚。

清乾隆广彩 锦地开光人物纹敞口碗,深腹,圈足,胎白釉润。口沿内绘龟贝纹带和描金梅竹纹一周,碗心设三多纹,足部饰金彩花边纹。全外壁锦地纹开大小光,内绘人物、小景,一面主题纹饰是会友相聚图,另一面则是老人和小孩嬉戏图,其中一老人头戴清装帽,身披皮草,与一位头戴清装帽、手执拐杖、脚穿皮靴的小孩在相互取乐。此碗画面丰满,色彩多为麻色,画工精致,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亭台楼阁、山石、人物既有西方阴阳透视之法,又能结合中国传统皴染设色技艺,立体感较强,颇具乾隆早期广彩外销瓷的绘画风格。

广州彩瓷为了适应出口的需要,由清雅写实走向装饰性图案化;由单幅开光、连续开光,走向多幅开光的图案;由淡雅逐步走向金碧辉煌、色彩浓烈、构图谨密的艺术风格,这在中国陶瓷中,另辟了一条新径,有别于其他陶瓷。

上世纪80年代初,广彩迎来历史上又一个辉煌,达到鼎盛时期。然而广彩业自上世纪90年代初渐渐萎缩,如今只有一些广彩艺人在为艺术坚持着,他们正在尝试用现代的审美方式改良广彩,把本地的草根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绚丽多彩的中国彩瓷


——读叶佩兰的《中国彩瓷》

锺小燕/文

中国的彩瓷是中国古代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早在一千年前,唐代长沙窑的青釉釉下彩瓷器就已输出到海外,据考古学家调研,在国外大约有十三个国家出土了唐代长沙窑瓷器。最近有报导,在印尼爪哇附近,由德国公司组织打捞的一只中国唐代沉船上的唐代文物约六万件,九成以上为瓷器,以唐代长沙窑产最多。可见其时中国瓷业发展的盛况。

中国彩瓷的发展,自从东汉青釉、褐釉瓷器烧制成功以后,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成就。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瓷业迅速发展,在青瓷的基础上出现了青釉黑褐色彩斑瓷器、黄釉绿彩瓷器,改变了早期瓷器单一色的状态。隋代又将白瓷烧制成功。到了唐代,南北方的瓷业发展空前繁荣,瓷窑广泛兴起。特别是巩县窑的唐三彩、长沙窑的釉下彩以及郏县窑的黑釉蓝斑等许多品种都闻名中外,在瓷器装饰方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宋、辽、金时代更是名窑辈出、名瓷荟萃,装饰上也更丰富多彩。金代的釉上彩绘尤为突出。这些都为元、明、清的景德镇瓷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元代景德镇形成全国制瓷中心,中国制瓷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彩瓷阶段。最突出的就是青花瓷器的烧制技术完善成熟,并大量输出海外,同时还发明了釉里红、红釉、蓝釉、卵白釉等。明清两代是我国瓷业生产飞跃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御窑厂的设置,制瓷技术的革新和进步,使官窑瓷器产品精细入微,其中著名的品种如永乐、宣德的青花,成化的斗彩,万历的五彩,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粉彩等,驰名中外,经久不衰。十七、八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对中国瓷器非常热爱,他们常常用较珍贵的金属材料镶嵌在中国瓷器上,达到既保护瓷器又美观的目的。还有的博物馆将中国瓷器镶到建筑物上,作为很重要的装饰。如泰国王宫建筑的一些外墙用中国的粉彩花鸟瓷砖作为墙面,非常高雅,那些粉彩花鸟瓷砖就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生产的。中国古代彩瓷久远的艺术魅力,在人类文化交流史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不愧为中华文明史上的瑰宝

有关中国彩瓷的图录林林总总,然而全面、深入的著作却寥寥无几。著名的中国古陶瓷专家叶佩兰先生集几十年研究之经验,历时四年,著就这部《中国彩瓷》。洋洋二十余万言详尽地阐述了中国彩瓷发生、发展的渊源,完整清晰地勾勒了中国彩瓷的脉络;近九百幅精美的实物彩照更让读者直观地了解了中国彩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九百幅照片中多有北京故宫博物院从未展示、发表过的器物,为读者提供了新的彩瓷实例。

唐宋时期的茶器绚丽多姿


唐代花釉水注

唐代三彩执壶

唐代蓝釉杯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作为古老东方文明的一个象征,茶及其茶文化随着丝绸之路,不断地影响和推动着世界各国茶文化的兴起和 发展。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饮茶之风盛行,大大促进了陶瓷器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茶器。唐时,借助丝绸之路的繁 荣,中国的茶叶经回纥及西域各国向西亚和阿拉伯地区传播;公元6世纪下半叶,茶传到了朝鲜半岛;公元806年,日本僧人将茶和制茶工艺带到了日本;两宋时期,中国茶传入南亚诸国,并经由这里传往西方……

在著名的“黑石号”沉船上,考古学家打捞出了大量的唐代瓷器,其中不乏工艺精美的茶器;在“南海一号”沉船上,考古学家也发现了大量的精美茶器。唐代和宋代陶瓷茶器大量向海外输送,也进一步证明了丝绸之路其实也是茶叶和陶瓷之路。同 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外域文化,也给中国传统茶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唐宋茶器更加丰富绚丽。

吸收了外来风格的唐宋茶器,体现出高度发达的唐宋社会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博大胸襟。陶瓷匠人们在不断的借鉴和模仿中,逐渐将富于变化的优美形态变成适合中国人审美观赏的新形制。(“唐宋茶具特展”至10月底结束)

什么是炉钧釉,炉钧釉瓷器鉴赏


炉钧釉是清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新创的一种仿钧低温釉,釉有施于瓷胎上者,也有施于宜兴紫砂胎上者,烧成后釉中紫红、蓝、绿、月白等色熔融一体,斑璨淋漓。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雍正朝炉钧釉瓷器上那种红中泛紫、似成熟的高梁穗颜色,被称之为“高梁红”。清代此后历朝均有烧造,盛行于雍正、乾隆时期。

雍正款炉钧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清雍正,高7cm,口径23.7cm,足距10cm。

花盆托呈六瓣菱花式,折沿,浅弧腹,里心平坦,内壁出筋12道,底下承以三足,外底暗刻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通体施炉钧釉,釉色以蓝色为主,其间密布星星点点的红、青色斑点,具有变化万千的自然之美。

璀璨多姿的颜色釉古陶瓷


五颜六色、璀璨多姿的颜色釉陶瓷,凝聚着中国古代陶瓷工匠的聪明才智。漫长的历史岁月沧桑积淀于缤纷的色彩之中,唐代多彩;宋代理性;元代辉煌;明清华丽。像大树的年轮一样,述说着历史上发生过的一切,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尤其是元、明、清颜色釉陶瓷,不但色彩斑斓,而且成为中国陶瓷的主流品种之一。

宗教观念浓厚

明代洪武二年,朱元璋就下令:今后“凡祭器皆用瓷”,自此,陶瓷祭器就成为明清两代官窑的主要品种,烧造数量巨大,作工十分精细。明清皇家祭祀十分频繁,土地、宗庙、社稷、山川为天子亲祀,其余遣官祭告。各种祭祀活动及不同的位置中,需配用不同的颜色釉陶瓷。如天坛正位用青色;地坛正位用黄色;朝日坛用红色;夕月坛用月白色;先农坛、天神坛、太岁坛正位用白色等。

许多颜色釉的名称,也与祭祀相关。如有名的“霁红”,其本意应为“祭红”,清蓝浦《景德镇陶录》论述颇详:“霁红也,肆考纪明厂窑作祭红,沈阳唐公记今厂器作霁红,而陶俗皆做济红,其实祭红为是。盖宣窑造此,初为祭效日坛用也,唐窑纪霁红,由宣窑霁青推写耳。”由此可知,霁红原为祭红,是唐英将其改写为“霁红”的。“霁”与“祭”同音,只是前者更能显示文采而已。“霁蓝”、“霁青”等名,在纷杂的文献中也常称“祭蓝”、“祭青”,均与宗教祭祀相关。

等级制度森严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严格的等级制度,也决定着颜色釉陶瓷的生产和使用。明清两代官窑生产的颜色釉瓷器,民窑不许生产,如果违犯此规,严重者杀头。严酷的法律,保证了皇家对颜色釉瓷器的垄断,提高了官窑颜色釉瓷器的身价,也限制了民窑颜色釉瓷器的发展。

在皇宫中,颜色釉瓷器的使用,也有严格的等级之分。清《国朝宫史》卷十七记载: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贵妃用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底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绿地红龙器。由此可知颜色釉的使用,在等级上是多么森严。官窑严格控制着颜色釉瓷器的生产,为防治技术外传,甚至连残次品都送往京城处理。残次品押运京城,虽然在经济上有些浪费,但却保证了皇家对黄釉器的垄断。

以上可以看出森严的等级制度对颜色釉瓷器的影响,一方面是限制了它向民间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皇帝的严格要求,促使颜色釉瓷器经过精工细作,使产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制瓷工艺精湛

均匀纯正釉色的烧成,除釉料配方和烧成等因素外,施釉工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根据不同的造型和釉色品种,元代以后景德镇陶工发明了多种施釉方法,如一般的碗、盘用蘸釉法,大件器物用浇釉法,方器则用笔榻法。为保证釉色均匀,一般颜色釉多用吹釉法,宣德及康熙的洒蓝、嘉靖的回青、康熙的豇豆红等,其特殊的装饰效果,均与吹釉法相关。

古代陶工用的吹管,是当代喷枪的前身。二者的作用完全相同,能保证釉料均匀地附于器物外壁之上,烧成匀净的釉色。各种施釉工艺均有特殊功能,它们是颜色釉的工艺基础,也是精湛的制瓷工艺的具体表现之一。

颜色釉有高温、中温和低温之分,色釉品种至雍正时,已达数十种之多。但决定颜色釉的呈色剂却只有铜、铁、钴、锰、钛、锑、金等几种金属氧化物,尤其是前三种,是中国传统釉色的主要呈色剂。同一种金属氧化物,利用温度和焰性改变其分子结构,可烧出不同的色釉品种。如氧化铜在氧化焰中可烧成绿色,如果在还原焰中可烧成红色。而铁的氧化物,在还原焰中可烧成青绿色,在氧化焰中可烧成黄色或酱色。如果提高氧化铁的含量,再配上钴、锰等金属氧化物,更可烧成黑色。这其中的奥妙,取决于釉料配方的调整和烧成技术的纯熟程度。古代勤劳智慧的陶工,在实践中准确地掌握了各种釉料的变化,得心应手地调制出各种釉料配方,纯熟自如地驾驭了烧成技术,创造出数十种色彩缤纷的颜色釉。这种精湛的制瓷工艺,至今仍令世人叹为观止。

富于观赏的审美情趣

颜色釉瓷器色彩缤纷,五颜六色的色彩变化能使人从中品味出深沉的文化内涵,后人一向推重宋瓷,而宋瓷的主流就是单一的颜色釉瓷,五大名窑均以釉色取胜。元、明、清颜色釉瓷更显示出高雅的审美情趣。

一方面是巧妙地利用缺陷,反丑为美。釉面的裂纹、斑点等,本都是烧成的缺陷,但经陶工之手,反丑为美,均能成为极富装饰性的特殊颜色釉品种。如哥窑的大小开片,本是因釉的收缩率大于胎的收缩率而出现的一种严重缺陷,但陶工巧妙地应用这种缺陷,使之形成各种有规律的大小纹片,妙趣横生,耐人寻味。明清仿哥窑产品很多,直接继承了这种传统。

另一方面是均匀中的变化。均匀纯正是颜色釉的基本要求,但中国传统颜色釉追求的却是均匀纯正中的变化,以自然的工艺变化,增添颜色釉的韵律和节奏感。如宣德红釉棱形洗,外壁施均匀纯正的红釉,但口沿及棱角处却露出胎体本色的洁白色,十分整齐规整,俗称为“灯草口”、“出筋”,红白分明,对比强烈,使均匀纯正的釉色给人一种富有韵律的美感。

不同的釉色,配用相适应的造型,方能充分体现釉色本身的美感。元、明、清颜色釉产品十分重视釉色与造型的统一。如高温铜红釉有霁红、郎窑红和豇豆红之分,其特征分别为沉稳、奔放、素雅。传世品中沉稳的霁红釉多与大小适中的瓶、壶、炉、洗等结合;浓艳奔放的郎窑红则多与大件的瓶、罐等相结合;素雅柔润的豇豆红则与小巧的瓶、洗、盒、水丞等文具相结合。色彩丰富的颜色釉,与相适应的造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颜色釉的天然丽质,体现出中国传统颜色釉高雅的审美情趣。

颜色釉斑斓的色彩中,极富观赏情趣,使人引发高雅的审美体验,领悟到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就是颜色釉陶瓷受人喜爱的根本原因,也是它能成为中国陶瓷主流产品之一的关键所在。

冲落式与虹吸式洁具产品性能分析


在建材市场中,存在着林林总总的座便器,面对众多的品牌、悬殊的价格、万千的样式以及纷繁复杂的缺乏专业知识的消费者感到迷惑,花了大价钱却买来遗憾。

座便器按照冲水方式,一般分为两大类别:冲落式和虹吸式。选购冲落式或虹吸式座便器就像一个向左走或向右走的选择,这两类座便器在功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选购的时候能够明确重点,便能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座便器产品。

冲落式是座便器冲水方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是利用水流的冲力来将污物排出。其特征是座便器池壁都设计得较陡,且池水水封面积较小,存水较低。虹吸式座便器则利用了虹吸原理,利用座便器底部的水封高度与回水弯道的高度差形成虹吸作用,靠真空的吸力将污物呈旋涡状从座便器吸出。其特征是座便器池壁坡度较缓,水封面积较大,存大较高。

节水能力冲落式、虹吸式

冲落式座便器依靠水的冲力将污物冲出排污管道,它的管道路径短、管径粗,一般直径在90∽100mm,利用水的重力加速就可以轻松地把秽物冲干净,故一次性用水量不大。

相比之下,虹吸现象只有在管径越小,管道越长时才越明显,抽水力才越大,故虹吸式座便器的冲水管道走得很高,又长有细。如此一来,不可避免地对水量的要求就大了。虹吸式座便器在冲水时先要向座便器内注水至很高的水面,然后污物才随着水面下降并从底部排走,它的设计结构决定了必须要具备一定水量形成高度差才可。

静音效果冲落式<虹吸式

从冲水方式看,由于冲落式座便器冲力大,水流集中,且存水面积小,瞬间动能强大的水流冲击管壁会产生较大的响声,特别是在夜间响声尤为明显。

而虹吸式座便器的水流从盆壁缓缓流下,基本上消除了水在供水管道内冲击空气以及落差拍击存水面而产生的响声,水位抬高以形成漩涡水流洗刷座便器内壁,而后凭借虹吸作用将座便器中的水和污物吸出排污管,因而具有较强的静音效果。

在静音效果方面,虹吸式座便器具有先天优势,对于追求卫浴间静音或家中老人的家庭老说,虹吸式座便器应该是首先。

防溅效果冲落式<虹吸式

前面我们提到了冲落式座便器水封小,存水较低;而虹吸式座便器的水封面积大,存水较深。不少用户也许会认为虹吸式座便器的水封离使用者的臀部距离更近,更容易发生溅水现象,其实不然。虹吸式座便器水封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较近,不容易溅起水花,而冲落式座便器的水封距离使用者臀部较远,反而更易发生溅水现象。

隔臭效果冲落式<虹吸式

座便器根据冲水方式的不同,具有不一样的隔臭效果。冲落式座便器的内壁普遍设计得较陡,且存水面积都很小,通常不能够完全掩盖污物,使得隔臭效果大折扣。

而虹吸式座便器为了加大虹吸效果,内壁坡度较缓,水封面积较大,更大的水深和增大的水封面积,基本上可以完全遮盖污物,能够有效地隔绝臭气。

在隔臭效果上,虹吸式座便器明显更胜出一筹。

抗堵塞能力冲落式>虹吸式

从冲落式座便器和虹吸式座便器的结构特征来看,座便器堵塞这一问题的答案可以说是十分明了。

冲落式座便器的主管道直径在90∽100mm,且又短又直,这样的构造固然不容易发生堵塞。而虹吸式座便器的管径一般在55mm左右,如果折算成过水面积,要比冲落式座便器管道直径差三倍左右,且为了增长管道长度,增加虹吸效果,虹吸式座便器的排水管都是被设计得又弯又长,这样一来,如果冲水时有较大污物存在,便非常容易堵塞。

采用虹吸式座便器的家庭可以在卫浴间中置一个垃圾筒,减少堵塞机会。

冲洗能力冲落式=虹吸式

购座便器很多消费者最看重的就是它的冲洗能力。试想每次冲水之后座便器内壁上残留下污物,是一件多么煞风景的事。座便器的冲洗能力和它的冲水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虹吸式座便器在排污的时候水会形成漩涡,很容易冲掉黏附在座便器表面的脏物;而直冲式座便器冲水力度较大,容易冲走体积较大的脏物。这两类座便器在冲水效果上各有利弊,先购时应该综合考虑。

综述:

冲落式座便器在节水和抗堵塞能力上表现得较为突出,而虹吸式座便器则在静音、防溅水和隔臭效果尚有很大优势。两种类别的座便器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选择的关键应该在于消费者自己的偏重,满足自己需求的座便器,永远都是最好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多姿多彩元龙泉斗式炉》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多姿多彩元龙泉斗式炉》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榨斗瓷器价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