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 导航 >

明中期青花瓷收藏大有潜力 各代有什么特点

明中期青花瓷收藏大有潜力 各代有什么特点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古代青花瓷器代喜字的

2021-03-01

【www.taoci52.com -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明中期青花瓷收藏大有潜力各代有什么特点。

2005年9月,纽约“青风习习”。明青花瓷器在佳士得、苏富比秋拍中成绩斐然。正德青花阿拉伯文四方瓶,以前所未有的1374万元人民币(169.6万美元)成交价闯入拍卖千万阵营,昭示着明中期青花瓷市场“日照已炙”。

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青花瓷器,从颜色到器型较早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颜色由早期的浓烈转向淡雅。进口的苏麻离青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产于江西饶州的陂塘青,俗称“平等青”。发色淡雅,没有结晶黑斑,色泽平和均匀,使明中期的青花很长时间保持这一风格,至正德后期才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成化斗彩闻名于世,青花也备受收藏家青睐。皆因成化青花胎质细腻、釉面温润、绘工古拙。其中绘意之古拙在明青花中无人望其项背,老古玩行素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说。

由于成化青花在瓷质、色料、画工上的精益求精,从杯碗盘到罐缸,品相好、无瑕疵的,在国际市场上有百万人民币到数千万人民币的身价。2002年11月伦敦BONHAMS(博汉斯)拍卖行,拍过一件Cunliffe爵士旧藏的成化青花缠枝百合宫碗,成交价为904250英镑(约合1338万元人民币)。造型端庄圆润,发色淡雅。腹部与内壁绘的百合花朵硕大,双勾后淡平涂,叶子也如此,正是“花无阴面,叶无反侧”的写意画法。整体画面的花朵与叶子间大量留白,不去填充,是成化青花的典型特点。值得提出的,1947年Cunliffe爵士在伦敦以475英镑购得此碗,50余年价值上涨两千倍,令人咋舌。另外,这只底署“大明成化年制”两行楷书款的宫碗,同徐展堂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以400多万港币购得的那只为一对,同为成化皇帝御用宫碗。

弘治一朝,承袭成化青花的基本特点,分辨不易,因此有“成弘不分”之说。但胎质、釉面、绘工等略逊一筹。实际上,从弘治起,绘法即便平涂,也注意变化,从浅到深形成过渡,画面的布局比起成化时期,又开始逐渐增加内容,与成化疏淡的典型风格反而有些距离。弘治皇帝勤政恭俭,官窑曾经几度停烧,因此官窑青花传世品不多,比起成化更加稀少。在市场价格上,应不比成化低。其中黄釉青花创烧于明宣德,弘治时期最为精彩,为皇家用器。北京翰海1996年11月拍过一件弘治官窑黄釉青花花果盘。胎质细腻,内壁绘“三多”、栀子花纹饰,古拙不失艳丽,层次感强烈。当时成交价为286万元人民币。

正德皇帝荒于政事,明朝国力从此由盛转衰,青花瓷器也随之由顶峰转向下坡。青花料除用平等青、石子青外,后期开始使用“价倍黄金”的回青。正德瓷器的绘画手法非常精练,细描匀染,图案生动精致。2004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的一件正德青花穿花龙纹盘,直径19.5厘米,成交价118万港币。穿花龙纹的使用,在正德时期非常盛行。所绘龙纹穿行于缠枝花中,缠枝花纹勾边不留白,布局饱满。这种画法成为正德时期一种独特的纹饰风格。

正德皇帝崇尚伊斯兰教,凡有伊斯兰文字的明朝青花瓷器,基本都是该朝作品。此时造型也一反传统,出现了许多新颖奇巧的瓷器。纹饰多绘“回文”和“吉祥”图案,甚至还用“藏文”和“八思巴文”书写年款。

这些新颖奇巧、绘阿拉伯文的正德青花瓷,过去在拍场上一直处于低靡状态,成交价普遍走低。北京翰海1996年11月拍过一件阿拉伯文笔架山,成交价55万元人民币;1997年翰海拍过一件阿拉伯文多孔花瓶,当时仅以11万元人民币成交;香港佳士得2003年10月27日拍的一件阿拉伯文三足炉,成交价27.8万元人民币。可见数次拍卖从未超过百万元。而已被伦敦古董商Eskenzi收入囊中的这件阿拉伯文四方瓶,在国际拍场上难得一见,此次高价成交,致使明中期青花普遍受到关注。

历数明代青花的拍卖纪录,明中期青花除成化一朝,历来价位不高。主要是藏家收藏重点一直重在永宣,故明中期青花被长久忽视。今天看来,永宣的高价会令一般收藏者望尘莫及,而明中期青花收藏却大有潜力。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明中期青花瓷收藏价值如何


明中期青花瓷收藏价值如何?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青花瓷器,从颜色到器型较早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颜色由早期的浓烈转向淡雅,没有结晶黑斑,色泽平和均匀,使明中期的青花很长时间保持这一风格,至正德后期才开始发生显著变化。那么,明中期青花瓷收藏价值如何呢?

成化斗彩闻名于世,青花也备受收藏家青睐。皆因成化青花胎质细腻、釉面温润、绘工古拙。其中绘意之古拙在明青花中无人望其项背,老古玩行素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说。

由于成化青花在瓷质、色料、画工上的精益求精,从杯碗盘到罐缸,品相好、无瑕疵的,在国际市场上有百万人民币到数千万人民币的身价。2002年11月伦敦BONHAMS(博汉斯)拍卖行,拍过一件Cunliffe爵士旧藏的成化青花缠枝百合宫碗,成交价为904250英镑(约合1338万元人民币)。造型端庄圆润,发色淡雅。腹部与内壁绘的百合花朵硕大,双勾后淡平涂,叶子也如此,正是“花无阴面,叶无反侧”的写意画法。整体画面的花朵与叶子间大量留白,不去填充,是成化青花的典型特点。值得提出的,1947年Cunliffe爵士在伦敦以475英镑购得此碗,50余年价值上涨两千倍,令人咋舌。另外,这只底署“大明成化年制”两行楷书款的宫碗,同徐展堂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以400多万港币购得的那只为一对,同为成化皇帝御用宫碗。

弘治一朝,承袭成化青花的基本特点,分辨不易,因此有“成弘不分”之说。但胎质、釉面、绘工等略逊一筹。实际上,从弘治起,绘法即便平涂,也注意变化,从浅到深形成过渡,画面的布局比起成化时期,又开始逐渐增加内容,与成化疏淡的典型风格反而有些距离。弘治皇帝勤政恭俭,官窑曾经几度停烧,因此官窑青花传世品不多,比起成化更加稀少。在市场价格上,应不比成化低。其中黄釉青花创烧于明宣德,弘治时期最为精彩,为皇家用器。北京翰海1996年11月拍过一件弘治官窑黄釉青花花果盘。胎质细腻,内壁绘“三多”、栀子花纹饰,古拙不失艳丽,层次感强烈。当时成交价为286万元人民币。

正德皇帝荒于政事,明朝国力从此由盛转衰,青花瓷器也随之由顶峰转向下坡。青花料除用平等青、石子青外,后期开始使用“价倍黄金”的回青。正德瓷器的绘画手法非常精练,细描匀染,图案生动精致。2004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的一件正德青花穿花龙纹盘,直径19.5厘米,成交价118万港币。穿花龙纹的使用,在正德时期非常盛行。所绘龙纹穿行于缠枝花中,缠枝花纹勾边不留白,布局饱满。这种画法成为正德时期一种独特的纹饰风格。

正德皇帝崇尚伊斯兰教,凡有伊斯兰文字的明朝青花瓷器,基本都是该朝作品。此时造型也一反传统,出现了许多新颖奇巧的瓷器。纹饰多绘“回文”和“吉祥”图案,甚至还用“藏文”和“八思巴文”书写年款。

这些新颖奇巧、绘阿拉伯文的正德青花瓷,过去在拍场上一直处于低靡状态,成交价普遍走低。北京翰海1996年11月拍过一件阿拉伯文笔架山,成交价55万元人民币;1997年翰海拍过一件阿拉伯文多孔瓶,当时仅以11万元人民币成交;香港佳士得2003年10月27日拍的一件阿拉伯文三足炉,成交价27.8万元人民币。可见数次拍卖从未超过百万元。而已被伦敦古董商Eskenzi收入囊中的这件阿拉伯文四方瓶,在国际拍场上难得一见,此次高价成交,致使明中期青花普遍受到关注。

历数明代青花的拍卖纪录,明中期青花除成化一朝,历来价位不高。主要是藏家收藏重点一直重在永宣,故明中期青花被长久忽视。今天看来,永宣的高价会令一般收藏者望尘莫及,而明中期青花瓷收藏却大有潜力。

元中期的青花瓷有何特点


元代发展到延估时期,青花生产也进入中期阶段,数量和规模上都有大的进展。青花瓷的生产已经较多。出土物表示当时的青花瓷已趋於成熟。

① 精品中小器皿开始多起来。有高足杯、 玉壶春瓶 、执壶 、梨壶、碗、盘、小罐等多种类型。比如内蒙集宁路延佑遗址出土的碗、盘、高足杯等都已属精品。

② 胎骨 仍较轻薄,开始使用麻仓土、胎色较白,微带青灰,有偏狭气孔,放大镜下,胎质颗粒状明显。胎体淘炼稍差,修胎不精,有时表面有粒状突起,易形成泡状。

③ 元中期的青花器采用的釉料已经趋於多样化。

首先影青釉还在继续使用,占一定的数量;

其次景德镇新发明了专烧青花的一种白釉,这种釉提高釉果的比例,降低釉灰的成分,光亮透明,整体白度高,微微含青,积釉处明显泛青色。

其三,枢府釉青花,枢府白釉曾是元代枢窑院定烧瓷器的指定用釉。用这种釉烧青花瓷较少,有时也用在层次较高的产品上。以釉里红居 多,青花次之。使用枢府釉的青花或釉里红品级要高一些。枢府釉又称卵白釉,其特点是白中含青,光润泽,象鸭蛋皮的青白色。早年的卵白釉含铁量较多,釉色闪 青较重,晚期的卵白釉减少铁的含量,釉色白而纯正,润泽滑腻。

其四, 元代也烧制红釉青花瓷、兰釉青花瓷、铁釉青花瓷等色釉地的青花器。有的是以色釉饰外,以青花绘内 ,如碗、盘、高足杯等。有的是色釉饰地,开光绘青花,如瓶、罐、壶等。

④ 元中期的绘画风格是以铁绘描为主,以平涂为辅,与元晚期至正型的平涂画风有明显的区别。这类铁线描的画风具有线条流畅犀利,挥洒自然的特点,能看出绘画者高超的绘画功力。

⑤ 元中期的青花器,所用青料是多样的。国产料、苏青料、混合料均有使用。因此元中期延佑时期青花的发色也是不同的。既有发色艳丽凝聚黑斑的,也有发色灰暗不 聚黑斑的。内蒙集宁路考古出土延估型青花器,所使用的是苏青料,据同时出土的各色瓷器有不少墨书“药”、“王宅药铺”等字来看,这些当时是供当地的大商家 所使用。由此可看出,元青花的产生适应了中国社会的需要,国内贸易的发展又推动了元青花向更高精尖层次发展。这个时候的产品仍然为满足民需所用,但已经进 入了元代社会的中上层。进一步的发展必将引起元代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征用。促进发展并由统治者征用元青花精品大器已是必然趋势。

明景泰青花瓷纹饰有什么特点?


明景泰青花瓷纹饰有什么特点?明景泰青花瓷景泰青花的主要纹饰有:缠枝花卉纹、折枝花卉纹、菊纹、兰草纹、灵芝纹、卷草纹、福字纹、回纹、锦纹、人物纹、鸳鸯戏荷纹、狮子滚绣球纹、金刚杵纹等缠枝牡丹纹花叶常绘成三种式样,最多的是“老虎脚爪”,另一种呈三角枫叶状“鹅掌形”,也有绘

景泰青花的主要纹饰有:缠枝花卉纹、折枝花卉纹、菊纹、兰草纹、灵芝纹、卷草纹、福字纹、回纹、锦纹、人物纹、鸳鸯戏荷纹、狮子滚绣球纹、金刚杵纹等

缠枝牡丹纹花叶常绘成三种式样,最多的是“老虎脚爪”,另一种呈三角枫叶状“鹅掌形”,也有绘成菊花叶形的。

缠枝菊纹一般绘在盘、碗里壁,常和绘在外壁的缠枝牡丹纹相互斗艳,花心部绘成细方格纹,格内点细点。

卷草纹常以四方连续的形式绘制,也作边饰花纹,以二方连续的形式绘制。尖端有一船形状叶。

人物纹是景泰朝最突出的装饰图案,常用大片卷云作背景,有历史故事、高人逸士、侍女婴戏等,线条清晰,形象生动。人物画中有左右飘拂的链条或弹簧状卷云。历史人物故事图中的垂柳用连续“人字纹”表示。高士图常伴以礼帽状花草。神仙佛像头后有光轮一环。婴戏图的婴儿面容健壮,五官攒聚脸心,头顶有翘起的发辫,斜向额前。

狮子滚绣球纹常绘于盘心作主体纹饰,狮子头部的鬃毛绘成几束,向上飞扬,狮身健壮,面部凶猛。

另外,景泰青花的纹饰中竹叶作浦葵叶状;竹竿实心;梅花小朵;松针球椭圆,也有一端尖一端圆的;地皮景为简单折线加圆弧,再用钴蓝渲染,上有壮茂的蒲草丛、太湖石;二叠龟背锦;如意云云脚向右。

清代各时期青花瓷风格有什么不同?


清代各时期青花瓷风格有什么不同?在我国青花瓷素有“国瓷”之美誉,历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青花瓷始于唐宋年间,成熟完善于元代,并在明清得到更大发挥。中国清代的青花瓷器主要采用浙江产的钴料,大量烧造。由于各朝鉴赏艺术的风尚、所用青花钴料以及工艺与技术水平等的变化,形成了各时期青花瓷的不同风格特征。

顺治时期

此期署官窑年款的青花器很少,其造型风格敦厚古朴,胎体厚重,釉面呈卵青色,多以酱黄釉涂口边,所绘浙料青花纹饰的色调,既有青翠的正蓝色,也有深沉、晕散的墨蓝色,宛如其后康熙朝前期的作品。这时署干支纪年款的民窑青花器颇为丰富。造型以香炉、筒瓶、花觚、净水碗等佛前供器为主。纹饰内容多绘斑片云龙、麒麟芭蕉、瑞兽、竹林僧人、罗汉、进爵图等,并常题写“梧桐一叶生,天下尽皆春”等诗文,时代特征十分鲜明。此时传世的“官搭民烧”的青花瓷器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顺治十五年题款的青花人物大盘,其青花人物与景致沿器口旋转而绘,满饰盘心,不留空边,堪称顺治青花的代表作。

康熙时期

与明代青花迥然不同,别具时代风格。其青花钴料的来源,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但景德镇工匠中有着康熙青花用云南珠明料的说法。这时的制瓷工匠不仅掌握了制作青花器的精湛技术,还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晕染法运用到瓷画中,使青花器清新明快,晶莹透澈,如采用中国水墨画的“分水法”,可使同一青花呈现浓中有浓、淡中有淡的多种色阶,使瓷画中的山川景致富有层次,花鸟树木栩栩如生,具有丰满的立体感,被艺术家们誉为“青花五彩”。这一时期中,有官窑年款者少于无款器,前者造型、纹饰均呈规格化,后者造型丰富,绘工豪放,画意洒脱,青花色调艳丽,皴染得富有层次,意境深邃。图案纹饰除传统的龙凤纹外,取材十分广泛。

如小说、戏剧类有封神演义、列国故事、三国志、水浒、西厢记、西游记等;祈福求祥的有八仙庆寿、海屋添筹、洪福齐天、万寿无疆、松鹤、鹤鹿同春、四美十六子等;反映文人士大夫风尚的有兰亭流觞、竹林七贤、饮中八仙、黄山九老、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等;表达民俗的有耕织图、渔家乐等;树木花草类则以双猗牡丹、荷叶莲花、月影玉兰、冰裂梅、博古插花、竹兰梅菊四君子等为多见。此时,新兴并盛行的装饰是以行草或隶楷在瓷器上书写长篇诗词歌赋,内容有圣主得贤臣颂、出师表、临怀素帖、秋声赋、四景读书乐等。

这一时期创新与流行的主要器形有棒槌瓶、油槌瓶、荸荠扁瓶、观音尊、凤尾尊、琵琶尊、将军罐及鱼缸等大小器皿。造型质朴凝重,淘炼精细,质白缜密的胎骨与细润平静的釉面浑然一体,宛如玉石一般。康熙青花器釉面分为坚白釉、粉白釉与亮青釉等数种,以其衬托着青翠明艳的青花,显示出绚丽多姿的不同艺术效果。此时还有刻意追摹明成化薄胎青花器淡雅色调的品种,虽终不及成化青花润泽,却也显得深沉而无漂浮感。由康熙青花瓷派生繁衍的品种还有豆青釉青花、天蓝釉青花、洒蓝釉青花、黄釉青花、绿釉青花、浆胎青花、青花矾红彩和青花五彩等,虽色釉地各异,但青花纹饰均青翠明快。

康熙青花官窑器中,盘、碗、杯、碟、壶、琢器瓶、尊、罐、缸、盆及文房四宝洗、砚、笔架、笔搁等,通常都不署年款,而大量使用花押、图记,或仿写明代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年款,其中以宣德、成化二朝仿款最多,少数署“大清康熙年制”的官窑器,多为楷体,篆书极为罕见。

雍正时期

此时青花原料有多种来源,青花瓷也是多色并存。早期的青花色泽淡而深沉,略有晕散,与康熙五十年(1711)前后的色泽大抵相同。此外还有灰蓝与深蓝色。中期以后,出现了最富时代特色的仿宣德青花瓷,典型器有梅瓶、玉壶春瓶、宝月瓶、鸡心碗及大盘等,造型、胎釉、青花乃至纹饰均以原件为规范。色泽清新幽菁,发色晕散外溢,纹饰用笔纤细。为追摹明永乐、宣德青花苏尼勃青料的自然晕散斑点,特意由工匠于纹饰线条中用笔刻意点染,但这些大大小小的点痕却不能象苏尼勃青自然晕散斑那样渗入胎骨,意趣天然,留下了人为修饰的痕迹。

雍正青花器除仿宣德青花外,还有仿明代各朝不同风格的品种。其中,仿成化的青花,色调灰青淡雅,釉面乳白莹润。如青花八宝高足杯,除部分署“大清雍正年制”款外,其款识、器型乃至纹饰均与成化器一样,庶几乱真。而仿嘉靖、万历时的青花瓷则风格又迥然不同,为追摹其时的回青色而使青花呈色浓深泛紫。

雍正青花器的装饰技法有:淡描、双勾轮廓线填色、重染等,同时有些还进一步加施黄、绿彩釉或金、银彩釉为地衬托,显得雍容华贵。其青花与釉里红并用构图者,青、红两色均艳丽非凡。纹饰内容以龙凤为主,并多用碧桃、牵牛花、团菊、菊花、束莲、天竺、灵芝水仙、缠枝莲、宝相花、松竹梅、葫芦、三果、石榴、福山寿海、人物故事、梵文、八宝等图案。其画面布局疏朗,笔触纤细,加上明丽的青色,堪为典雅的艺术佳品。青花瓷的造型有大量的创新之作,如橄榄瓶、莲蓬口瓶、瓜棱瓶、海棠式瓶、四方倭角瓶、双陆尊、如意尊、觯及各式新颖的花浇、盘、碗、杯、碟等,器型隽秀,线条优美。一些仿青铜器的大器,如罍、投壶、双螭尊、蒜头尊等,器身高大却不拙笨,给人雍容典雅之感。

乾隆时期

由于社会安定,国力增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当时政府又荟萃了一代制瓷名师高手,使景德镇的陶瓷业得到了空前发展,达到历史高峰。器物造型制作精美,色彩缤纷,图案装饰追求新颖,华缛多姿,令人感到新奇。除传统的青花继续烧制外,大量的各种颜色釉新品种不断出现,如青釉、青白釉、粉青釉、黄釉、红釉、蓝釉、霁蓝釉、炉钧釉、孔雀绿釉、茶叶末釉,此外,还有仿官窑、仿汝窑、仿哥窑、仿木纹、仿柳条纹、仿漆剔红、仿象牙色、仿玉器、仿竹器,如此等等,无所不仿。

由于色彩上的百花斗艳,而青花已不是主流,所烧青花虽然仍很精致,但青花上的层次还不如雍正,最多1—3层,乾隆青花缠枝花双耳瓶就属这种情况,所仿制的明宣德”苏麻离青”青花,其效果大体与雍正相同,但又差于雍正。总之雍正、乾隆两朝青花没有新的突破,正如《陶雅》上卷所言“雍正、乾隆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熙,然则青花一类,康熙不及明青花之浓艳者,亦可独步本朝矣”。

乾隆以后直至清末

由于政治腐败,战争不断,财力逐渐衰竭,景德镇的制瓷业也越加不景气。虽然嘉庆、道光时开始流行一种堆粉青花,这种青花工艺特点与传统青花不同,是先在胎体上用白粉画出图纹轮廓,再于白粉上用钴料画出图纹的全部,上罩一层豆青色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使釉下青花与釉上的豆青色对比,显得格外醒目,有较好的立体感。这种青花虽然在釉色上与其它青花不同,但由于烧制工艺上粗糙而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各个时期的青花瓷有什么特点?


各个时期的青花瓷有什么特点?青花瓷是我国瓷器艺术品中的皎皎者。特别是流行小天王的一曲‘青花瓷’让更多的外行人喜欢,并开始关注青花瓷这一美丽的艺术品。所以特意介绍一下各时期青花瓷的特点。大家一起来看看。

(一)唐青花唐代的青花瓷器比较少见。目前较统一的说法是,唐青花主要是由唐三彩的蓝彩釉转变而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

1,白瓷。

2,釉下有点钴蓝。

3,它的烧成温度在摄氏1300度以下。

(二)宋青花青花经过唐朝的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所以现代社会中的宋青花也不多见。但宋青花的学者对各种遗迹的发掘确定了宋青花的几个特点:

1。宋青花的胎质一般较粗,多为灰白色胎。也有部分宋青花胎质细腻,胎色洁白。

2。宋青花的青花发色为蓝黑色或者蓝灰色。青花呈色不鲜艳,有的甚至会带着黑。

3。宋青花的纹饰主要有菊花、牡丹、花草纹、树木、圆圈纹、波浪纹和文字等,纹饰简单,仅在少数器物上有比较复杂的纹饰。

4.宋青花多为实用器物。

(三)元青花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元青花的几个特点:

1.胎体较厚重、胎质坚硬。

2.元青花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有的会呈现出带透明的玻璃质感。

3.元青花的钴料有两种,一种是进口的苏麻离青,这种料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另一种是国产的青料,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发色没有苏麻离青料那么鲜亮。

(四)明清青花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

首先在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这时的艺术品以制作精美著称;到了清康熙时更以著名的“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并且大量出口到外国;而到了清乾隆以后因为当时的皇帝更重视粉彩瓷的发展,所以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但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但总的说来,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制作精美,烧造技术成熟,制作广泛,造型极为丰富。瓷胎质量很高,胎体坚白细润,釉面质量完美,釉质莹润细腻、透亮光洁,青料墨分五色、七色、九色之多,画工生动细腻,写实性强。其制作水平代表了中国古代青花瓷制造的巅峰。

现在您了解各时期青花瓷的特点了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唐朝的初现,到宋朝的平静,再到元代的爆发,直至明清的高潮与结束。这一系列的变故带给了青花瓷无与伦比的魅力,是收藏礼品界的大热。

明青花收藏行情如何 升值潜力多大


青花瓷,是我国瓷器中很有代表意义的一类作品,也是长久以来瓷器作品的主流之一。青花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但其真正意义上成熟的作品是在元代才经由景德镇窑口生产而大批出现的。此后的明、清两朝,青花瓷经历了走向鼎峰、降下神坛、二次融合、再衰落等波折的过程。其中,明朝的青花瓷作品可以说是青花作品的典范和技艺高地,尤其是永乐、宣德两朝的作品,尤为世人瞩目。

明青花的收藏,其实一直是收藏市场上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它的市场价格走势良好,未来的升值空间也比较可观。这两点在近几年明青花的拍卖记录上都多少有所体现。在20104年的秋拍会上,一只明代的青花缠枝莲纹高足碗,其尺寸为高11.5cm,口径16cm,最后成交价437万元。而在今年6月的2018台湾中正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也有一只明代青花龙纹高足碗,其高11cm,口径为16.5cm,最后成交价高达3311万元。当然,这个例子并不是用来表明明青花的涨幅有多大,毕竟这两件藏品除了形制均为高足碗以外,在纹饰、年款、工艺等方面还是有较大差异。这种价格的变化只能说明明青花的市场价值是比较好的,也不太会出现短短几年,一件相似度很高的藏品就会发生贬值的情况。

至于明青花的市场价格走势好这一点,更是毋庸置疑。这一两年的各拍卖会上,仅五百万级别及以上的明代青花瓷就拍出近百件之多,更不提还有大批几十万到百万级别的藏品。今年6月,荣盛国际的春拍会上,拍出了一件价值914.4万元的明代青花缠枝花卉纹罐,这只花卉纹罐的直径为10.3cm,高度为22cm,底径为11.5cm。三个月后,荣盛国际又拍出一只青花大罐,直径为14.4cm,高度为21.4cm,属于大明宣德年作品,最终以94.08万元的价格成交。

当然了,今年明青花的行情可观,也并非突如其来之事,而是早几年这种价格势头就有所显形,甚至在六七年前就已经天价藏品频出。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2012年春拍会上,一件从国外归来的明初期-九龙纹大缸引起了所有收藏者的注目。这只大缸高为36cm,直径87cm,底径59cm,本是明朝宫廷器物,且见证了明朝三代帝王更替,属于精品中的精品。最后的拍卖价格也是这些年来一直未被超越的记录,成交价达到了11.04亿元。同年年底,一件高58cm的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龙耳瓶也是拍出了7.82亿元的非凡成绩,令人称羡。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了,这些器物基本都是官窑作品,并且多来自皇庭,因此价格不菲,民窑作品还能有这么值钱吗?答案显而易见,民窑作品当然不会有官窑或宫廷作品值钱,但是收藏价值一样是很不错的。像笔者朋友就收藏了一件典型的明代青花花卉纹盖罐,此罐造型古朴典雅,胎质细腻,胎釉结合非常紧密,釉色晶莹艳丽,青花发色纯正,所绘纹饰多姿多彩,足见其制作精巧。这种罐从定义上来讲是清代将军罐的前身,是典型烧柴的方法烧制出来的,品相好,老中见新,保存完整,保守的拍卖标准价格为45万元。相对于百万级别的,这个价格算比较少的,但是它作为民窑作品,这个价格也已经很合理了;况且明朝瓷器传世的比较少,以后的升值空间不会有太多的藏品来瓜分,也就是说升值情况还是很可观的。

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有什么特点


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有什么特点。

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除了题材丰富以外,还有两大特点,一是此时开始大量出现带有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的内容。如画面中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放有官帽的托盘献给主人,意寓加官,有的绘两人分别捧一官帽、爵杯献与主人,意寓加冠进爵。

1、擅长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是崇祯青花瓷器装饰的最大特点

崇祯以前虽然也有不少青花瓷器以人物作装饰,但题材大多局限于八仙、仕女、婴戏、高士等,而崇祯青花瓷器的人物故事题材较前更为广泛,所见题材有十八罗汉、苏武牧羊、水淹七军、仙人乘槎、刘海戏金蟾、对弈图、兄弟联芳、仕女伎乐、庭院仕女婴戏、梦境图、加冠进爵图、进戟图、钟馗出猎图、东方朔偷桃、浴象图、携琴访友图、月宫图等。

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除了题材丰富以外,还有两大特点,一是此时开始大量出现带有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的内容。如画面中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放有官帽的托盘献给主人,意寓加官,有的绘两人分别捧一官帽、爵杯献与主人,意寓加冠进爵。也有的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插有三戟的花瓶献给主人,意寓平生三级。还有的绘浴象图,绘一人物捧一花瓶(意寓平安)献给骑在象(意寓吉祥)背上的主人,意寓平安吉祥。其次,受晚明高度发达的版画业的影响,出现大量取材于版画和小说插图的有关历史、戏剧故事的题材,如故宫博物院藏崇祯十年青花山水人物笔筒即取材于战国时期须贾向张禄赠绨袍的故事。此外,扬州文物商店藏青花人物故事莲子罐则是取材于三国演义中水淹七军的故事。

2、简单旋纹状的暗刻花纹

在笔筒、莲子罐、筒瓶等琢器的近口沿或肩部一周和近足际一周装饰釉下暗刻花纹,有的仅为简单的旋纹,系崇祯青花瓷器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3、人物故事的背景都绘有太阳或月亮

画面中的主人往往手指太阳,意寓指日高升。这种画法一直影响到清代顺治、康熙,我们在康熙十年辛亥中和堂制青花釉里红盆中仍能看到这种画法。

4、装饰倒垂的蕉叶纹

筒瓶、莲子罐等器物的口沿一周多装饰倒垂的蕉叶纹或倒垂的花枝,也有的为倒垂的城垛纹。筒觚等器物则多于中腹以下绘一周倒垂的蕉叶纹。倒垂的蕉纹最早见于万历年间,万历的倒垂蕉叶纹比较写实,见于筒瓶的口部。崇祯的倒垂蕉叶比较简洁,多为大小相间的形式,大蕉叶中间留白,为崇祯辅助纹饰中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手法。

5、萱草和合欢树

此类器物的画面中几乎无一例外地画有萱草和合欢树。为什么此时人们喜用萱草和合欢树作为装饰呢?我们从嵇康所著《养生论》一书中找到缘由。康书日:“合欢蠲(免除)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崇祯、顺治年间社会动荡,人们以合欢、萱草为饰、籍此来免除他们心中因战乱、天灾而来的烦闷和忧虑。所绘萱草为鱼鳞状,合欢树的叶很小很密,由细小的叶子左右对称组成一小枝,再由若干小枝以放射状组成圆形,颇具特色。

6、左右回绕盘旋的云纹

在笔筒、筒瓶、莲子罐、净水碗、香炉等琢器的器身所绘画面中,往往绘有左右回绕盘旋的云纹,有的在器身一周留出一段绘以左右飘荡的括号状云,极富时代特征,这种括号状云一直延续至顺治,从上海博物馆藏顺治十四年青花人物净水碗中仍能看到这一特点。

7、画面中常以洞石芭蕉、洞石花卉作衬景

也有的以麒麟芭蕉、花鸟、博石花卉作为主题图案。传说麒麟有角不用,故被人视为仁兽并以之象征祥瑞。崇祯、顺治之际,社会动荡,百姓苦于战乱天灾,故此时瓷器常以麒麟为装饰,籍此企求吉祥平安。有的则于一件器物上同时描绘麒麟和大象(大象寓意吉祥),借以表达祈求吉祥平安的愿望,如《金明集瓷选录》中的青花麒麟芭蕉笔筒和《翰海95秋季拍卖会中国古董珍玩》中的青花大象麒麟缸。

8、画面空白处以隶书题写干支纪年、作者字号和摹绘的印记等

受绘画的影响,此类青瓷器往往于画面空白处以隶书题写干支纪年、作者字号和摹绘的印记,个别还题写诗句,开创了瓷器装饰艺术中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先河。如上海博物馆藏崇祯十六年青花罗汉图笔筒画面空白处青花隶书题写“飞鸟遗址”蝉退亡壳。垂露成帷,张宵成幄。沆瀣当餐,九阳代烛。至心能变,违士拔俗。癸未夏日述古律,书为尔济词文轻政”并于款识末端摹绘圆形“竹”字、方形“景”字图章各一方。

9、人物衣饰上的特殊花纹

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的衣饰上大多绘有“*”形花纹,这种“*”的衣饰,广泛见于明代绘画、版画等其他艺术领域,具鲜明的时代特征。

嘉庆青花瓷器有什么特点?


嘉庆青花瓷器有什么特点?嘉庆瓷器的釉质逐渐变粗,釉面泛青,光润不足,瓷器的釉面上普遍出现轻微的波浪釉和似荞麦粉的针点,俗称“荞麦地”。

嘉庆青花瓷器上的耳系一般非常工整、方正,见棱见角的牌形耳好似古代的玉牌一样,器物足根圆而粗,修胎不精,厚薄不匀,尤其是民窑器。

双狮耳发展到嘉庆时,上头大下面小,模印清晰。一般讲,器物上的耳饰越清晰其年代越早。

另外,嘉庆时出现的帽筒,形体比较高大,有的器身还有镂空装饰,其镂空规矩,棱角分明。

嘉庆青花瓷器仍使用国产料,嘉庆初期瓷器的青花颜色还有一些干隆青花蓝中略闪紫的特点,基本上是比较纯正的蓝色,大多数还是闪灰。总的特点是具飘浮感,底釉薄,出现浑蓝,呈色飘浮刺目。

另外,在嘉道时期,还有一种豆青釉堆粉青花,烧制是先在胎骨上按花纹图案的大致形状施一层白粉。再在白粉上绘以花纹图案,然后施以豆青釉入窑烧制而成,青花下面的白粉起到衬托青花的作用,使青花色料与豆青釉面色调对比明显,同时堆粉青花的花纹凸起,增强了花纹的立体感。这种堆粉青花最早始见于康熙朝,雍正,干隆时期继续烧制,到了嘉庆、道光时更加盛行,烧制得更为成功。嘉庆时的堆粉青花施粉比较厚,比较白,立体感强。

嘉庆青花瓷器所绘图案层次很少,一般仅二三层,因此整体感较平淡,立体感亦较差。另外,在雍正、干隆时期盛行的用点染、渲染方法仿制宣德器物的方法在这时比较少见,主要还是沿袭干隆时期工笔与写意并用的做法,大多数纹饰属于图案式规矩的花纹。

在盘、碗、碟类器物上,饰以山川名胜天然景致为主,如“西湖十景”等,但咸丰以后少见。

勾莲纹一般多采用青花淡描,好似双勾的轮廓线,有少量勾莲常和双喜字同时装饰在一个器物上,嘉庆时的勾莲纹比较精细工整,笔道比较窄,莲比较大。

嘉庆器物上人物多画单眼皮。

这一时期,瓷器纪年款、格式、种类都较前期规矩、单纯,且后代的仿制品很少。嘉庆初年仍使用干隆时的红彩写款,直至“太上皇”升驾,典型的嘉庆官窑年款的“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个别的也有“嘉庆年制”四字图章款,嘉庆时年款楷、篆并用,但绝大多数用的是篆书款。

嘉庆时民窑器物多数没有款识,偶尔见有“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和“嘉庆年制”四字楷书款。这时的民窑款识,有一些潦草的篆书款,一般者缺笔少划,甚至有的达到不可辨识的程度,图记款也较流行,在器物的底部常画“蝠”的图案。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中期青花瓷收藏大有潜力 各代有什么特点》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中期青花瓷收藏大有潜力 各代有什么特点》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