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 导航 >

清雍正珐琅彩松竹梅图橄榄式瓶

清雍正珐琅彩松竹梅图橄榄式瓶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鉴别 珐琅彩瓷器鉴别

2020-04-17

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珐琅彩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成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雍容华贵的珐琅彩问世,虽与“康熙盛世”有关,但与雍正的关系更为重要。雍正登基后,对社会进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镇制瓷艺人的社会地位。而且雍正酷爱精美绝伦的瓷器,经常对宫廷瓷器加以评价,亲自过问,并派得力的官员去管理瓷业生产。康熙、雍正年制作珐琅彩时,先在景德镇官窑中选出最好的原料烧制成素胎送至宫廷,由宫廷画师加彩后,在宫中第二次入低温炉烘烤而成。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明丽,画工精致。

这件由中国文物学会全程监督制作的高仿品清雍正珐琅彩松竹梅橄榄式瓶,瓶器型呈橄榄状,故称橄榄式瓶。瓶直口,削肩,圆腹,腹下渐敛,圈足。里素白。外通体白釉地儿上以珐琅彩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颈部墨书“上林苑里春长在”七字,上下有胭脂彩“翔采”、“多古”、“香清”三印章。其器型秀美,制作精工,施削规整,胎体轻薄,达到半脱胎状。纹饰施彩细润,是雍正朝的杰出之作,也是雍正珐琅彩中惟一一件琢器及惟一一件青花款器。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清雍正青花五蝠九桃纹橄榄瓶


雍正青花瓶在工艺上成就极高,讲究精工细琢,露胎处洁白细润,没有窑红出现,后代普通仿制者很难制出与其媲美的青花瓷。因此只要仔细观察青花做工是否精细,就能辨别其真伪。在胎釉造型上,从雍正开始,青花瓷的胎体开始变薄,且厚薄均匀,胎质洁白莹润,胎釉结合很好,釉质滋润,光泽度好。

这件青花五蝠九桃纹橄榄瓶高39.9厘米。撇口、束颈、溜肩、弧腹渐收,足外撇,腹呈橄榄形。器身通景为青花绘桃树,上有九果,上下空间绘五只蝙蝠,地上有草石、灵芝、竹子,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瓶造型轻盈秀丽,灵巧俊雅,纹饰吉祥,具有很高的绘画技巧,以竹喻祝,以蝠喻福,寓意五福临门。以桃喻意长寿,而桃的数量为九,则是数字中的至高数,喻意使用者至高至尊的地位。以此祝贺福寿双全,寓意灵仙祝寿与五福捧寿。

橄榄瓶造型极为少见,惟其多见于雍正时期。品种有青花、粉彩、粉青、天蓝釉等。雍正时期还有尺寸较小的橄榄瓶,胎薄如蛋壳,小巧玲珑。清雍正皇帝在位仅13年(公元1723年-1735年),时间虽短,但瓷器制作上却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雍正皇帝十分喜爱瓷器,有些官窑瓷器的造型品种、纹饰都亲自审定御批。

中国国家博物馆历时三年之久,会同当地的制瓷大师,全程指导高仿品的每一个工艺流程,整个生产过程完全采用清代传统工艺和原料,包括采石、碎石、淘泥、洗泥、踩泥、揉泥、拉坯、修坯、吹釉、画坯、写款等几十道繁琐复杂的工序,无一例外都是采用古人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最终以柴窑烧制。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以求仿品的形神都达到原物古瓷的风貌。

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


1978年,鞍山市博物馆征集到一件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为世界仅存两件中的一件,十分罕见。

此罐高39.7厘米,口径15.3厘米,腹部八面绘有松、竹、梅及莲池水禽图,纹饰繁密,质地晶洁,绘画生动,气韵非凡。后经省、市及国家资深专家反复研究,确认此罐乃国内目前罕见的元青花瓷器珍品。据我国著名陶瓷鉴定专家考证,这件元青花八棱大罐目前全世界仅发现两件,除鞍山面世的这件以外,另一件为泰国古都素可太塔基下出土。

据交献者介绍,其婆家祖上乃清朝小吏,酷爱收藏,何时获此罐已不可考,世代传承至今。上个世纪60年代,其婆母去世,她将此罐从河北老家背回鞍山作为纪念,日常只是用来腌鸭蛋。

其实,20世纪40年代以前,大多数人还只知道有明、清青花,而不知有元代青花瓷器,经学术界近年的研究表明,尽管元朝统治阶级不热衷于瓷器,但远销世界各地的中国青花瓷为官府带来的巨大利益,驱使其着力督办瓷器生产,这就是国外的青花瓷藏品多于国内的主要原因。

1980年,鞍山浮出水面的这件元青花八棱大罐,在北京参加了全国流散文物精品展,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后来,由于鞍山市博物馆保管条件所限,这件元青花八棱罐被调拨到辽宁省博物馆,成为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件元青花八棱大罐究竟价值几何?“物以稀为贵”,独具魅力而珍稀的元青花瓷风靡世界。2005年7月,一件绘有“鬼谷下山”图案的元青花人物大罐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以1568.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成交,创下了迄今为止、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天价!那么,从鞍山浮出水面的这件稀世珍宝价值几何?您可想而知了吧。

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穿带橄榄瓶


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士大夫,仅仅沉湎于自我欣赏,而皇帝的个人喜好可以影响整个朝代艺术、审美发展倾向。雍正皇帝学养深醇,眼光极高,追求器物的至善至美,尤其对颜色釉情有独钟。

御窑厂把皇帝的喜好作为色釉调配的唯一标准,严格按照造办处提供的样品配釉烧制,生产出一批胎土细腻,体现宫廷艺术雅、秀、精、巧的高贵气质的颜色釉瓷器。

雍正年间造型胎釉和彩绘有了空前的发展,图案纹饰以花卉为主,特别是官窑产品绘画益臻精妙,可使数朵绮丽彩花婀娜多姿。其次所绘折枝花果、团花、花鸟、人物故事和山水画等也都栩栩如生,内容极为丰富。传世臻品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穿带橄榄瓶就是一件代表作品。

此橄榄瓶为直口,削肩,腹部呈橄榄形,胫部微敛,圈足。颈部以一双贯耳为饰;足边有两个长方形管状穿代孔。此种器形,只有珊瑚红地粉彩一个品种,而未见其它釉色。

通体为珊瑚红釉铺底,釉质细腻均匀,色彩浓艳而不失典雅。在珊瑚红地色上绘黄色、粉色,白色三朵怒放的牡丹花,花蕊密布其间,花瓣层迭绽放,枝干辗转婀娜,色泽明暗转换自然,笔触点染细腻。绿叶布局得当,明暗反转妩媚,色泽由绿渐黄,过渡自然。国色天香的牡丹称为国花,象征富贵与华丽,被世人争相赞颂。在百转千回间为我们留下了上千年的传奇故事和眼前的繁花似锦。

此瓶的牡丹花构图主题突出,布局疏密得宜,色彩浓重艳丽,层次丰富,为清代粉彩花卉瓷器花工之翘楚,极为难得,底部白釉蓝料双圈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书体出自徐国正之手,四平八稳跌宕有致。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青花款的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完全如出一辙。

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于2004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成交过一件清代道光年制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橄榄瓶,其成交价为人民币1205248元。与之相比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穿带橄榄瓶其珍贵程度与艺术水准还有些许差距,价值更无可估量。

雍正珐琅彩黄地兰石图碗


雍正天子文采风流,诗书双绝,按他的喜欢与品位计划的珐琅彩瓷器中诗、书、画、印四绝成为雍正年瓷器的一大亮点。 在纹样上,由于雍正天子提倡“内廷恭造式样”,并亲身提出“秀雅”“过细”的要求,指定唐岱、戴恒、贺金昆、汤振基及郎士宁等宫廷画家为画珐琅器制作样稿。无论是满饰人物、花鸟、山川纹样的器皿,照旧装饰有诗、书、画、印四种组合的器皿,无不竹苞松茂。

此碗撇口、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黄釉地上绘洞石兰花图,雍正时期的花鸟比康熙时的花鸟有过之而无不及,雍正的花鸟体现力丰富精致,花鸟之间彰显灵动,且活龙活现,相得益彰。

画面临侧以墨彩题写:“云深琼岛开仙径,春暖芝兰花自香”,此诗出自明代墨客、大学者叶子奇之《塘上闻兰香》诗句。上落款“美人”篆印,着落“金成”“旭映”二篆印,共三枚均为胭脂红彩,诗句笔墨浓淡、笔画轻重,天然流通,字体娟秀灵动,与器物的绘画相得益彰。足内施白釉,底书“雍正年制”四字双行楷体,双框蓝料款。

纵观整图,雍正时虽相沿了康熙时在色地上绘画之特性,但一改康熙时之花草为主的风格,增加了山石、兰草等图案,并有花鸟题材的作品出现,再配以诗文,印章等图案,彰显出高雅的审美意见意义。此碗与现今故宫博物馆馆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官瓷是同类藏品。

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4年前,在苏富比的香港拍卖会上,一只雍正官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的惊人价格拍出,创下当时清代瓷器拍卖的世界记录。后来,它的新主人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永珍女士,将此瓶慷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供世人欣赏。此事轰动一时,至今仍为藏界津津乐道。

据说,这只宝瓶在登上拍坛之前,一直在美国一位前国会议员家里,被改制成台灯的灯座,而且肚里装满从遛狗的后花园挖来的泥沙。直到这家人打算把祖父及父亲一批古董出售时,拍卖行的专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沾满尘埃的稀世珍宝。

现在,此瓶存放于上海博物馆陶瓷陈列室,设专柜长期展出,成为最著名的展品之一。人们可以在博物馆所设的商店里找到价格数千元的复制品,也可以在特制的丝绸围巾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领带上,看到宝瓶身上的美丽桃纹。

此粉彩蝠桃纹橄榄瓶出产于雍正景德镇官窑,代表了整个清代粉彩的制作水平。粉彩也称“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摸起来有种粗糙感,看上去也呈现一种哑光的感觉,但图案更为立体。官窑匠师在康熙五彩瓷的基础上,发明了粉彩。据说雍正皇帝对粉彩情有独钟,因此当时的工匠对粉彩瓷的造型、色彩、线条的制作都非常讲究,从而成就了“雍正粉彩”的辉煌。宝瓶的瓶体高约38厘米,绘制了粉彩八桃两蝠,桃子象征“长寿”,蝠是“福”的谐音,寓意福寿双全。据考证,这种瓷器乃帝王后妃做寿之用。中国瓷器协会会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评价,如此瓷瓶全球存世的只有这件,堪称绝世。

清代橄榄瓶高清大图欣赏


宋朝时期,橄榄瓶在河南登封窑问世,直至清朝时期,我国还在烧制橄榄瓶,不过器型在以往的基础上稍微有所变化,瓶颈加长了一些,釉色看上去均匀隽秀。

橄榄瓶之所以名为橄榄瓶,是因为它的瓶身形状像一颗橄榄。橄榄瓶的瓶腹非常丰满,瓶口和瓶足均往内收,瓶底部为平底或者圈足。橄榄瓶在清朝时期非常盛行,尤其是在雍正、乾隆年间。一般可分为:素身橄榄瓶和瓜棱式橄榄瓶。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件清代橄榄瓶精品,下面请各位藏友一起来细细品味吧!

以上瓷器名为松石绿地粉彩缠枝勾莲纹橄榄瓶,烧制于清朝康熙年间,高:二十七厘米,口径:六点五厘米,足径:八点二厘米。这件瓷器的外壁施以松石绿釉作为底色,给人清新素雅之感,釉面有刻瓷工艺,运用金彩来勾勒缠枝莲纹的轮廓,闻纹饰中添上丰富的粉彩,色调华美妍丽,洋溢着浓浓的富贵气息。此件橄榄瓶的图饰丰富,器身却非常小,很适合雅逸之士拿在手中赏玩。上面的纹饰线条和同时代生产的其他松石绿地粉彩瓷器相比要细致不少,是乾隆时期官窑生产出来的精品。

以上瓷器名为仿官釉橄榄瓶,烧制于清朝雍正年间,是雍正景德镇官窑所烧制的仿官釉精品,收藏价值非常高。在清朝雍正年间,制瓷产业十分发达。雍正皇帝总共在位13年,其中的8年时间里。景德镇官窑生产的仿古品种以及新创制的釉色品种就多达57个,其中,艺术价值最高的品种莫过于珐琅彩、粉彩、颜色釉以及仿古瓷器。这个时期的陶瓷风格以优雅细腻见长,颜色釉瓷器的品种丰富多样,制作工艺十分精湛,而仿造宋朝五大名窑的颜色釉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以上瓷器名为黄地绿彩云龙珠橄榄瓶,烧制于清代康熙年间,这件瓷器高二十五点五厘米,器型隽秀轻柔,釉色华美妍丽,瓶腹呈橄榄形状,口沿外撇,瓶颈修长,瓶腹下半部分渐收,瓶足外撇。黄地绿彩云龙珠橄榄瓶以黄釉色为底,外壁上勾勒了一条腾飞的龙,它穿梭在云海间,追逐前方的灵珠,纹饰中填上绿釉。底部施以白釉,并在青花双圈里面用楷书题款:大清康熙年。

雍正粉彩折枝花鸟纹橄榄瓶


橄榄瓶为清代流行器形,雍正、乾隆时期最为常见。其造型丰满秀挺,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轻巧灵动而又不失稳重,因瓶体似橄榄而故名。橄榄瓶兼具梅瓶、玉壶春的特征于一身,匀称秀美。

雍正朝社会安定祥和,制瓷工艺突飞猛进,御窑厂在继承康熙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和提高。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康熙官瓷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

粉彩折枝花鸟纹橄榄瓶就是在此时期烧制,造型线条简洁流畅,比例协调,端庄秀美,具有雍容典雅的时代风貌。绘画以牡丹月季花鸟小品为风韵,清幽雅致,工笔细啄,设色浅淡柔和,清新亮丽,属雍正粉彩瓷中的典型之作。

瓶体绘牡丹月季喜鹊图,画面数只喜鹊攀栖于枝头之上,或振翅,或昂首,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树枝蜿蜒苍劲,颇有气势。整瓶造型优雅端庄,疏密有致,气韵灵动,透染盎然生机。

此瓶釉色肥厚,胎体坚实,通体滋润光泽,呈玉石莹润之感,洁白而细腻。瓶底书双圈蓝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纵观此器,画面生机盎然,生趣无限,色彩浓淡相宜,柔和典雅,明丽而不流俗,富贵亦不失雅致,为雍正官窑瓷中之富贵大器。

清雍正斗彩龙凤纹盘


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成化斗彩除个别的大碗外,多数造型小巧别致,至清康、雍、乾官窑中才烧制出较大的器形。斗彩的特点是: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中国文物学会精选出这件清雍正斗彩龙凤纹盘乃属流传于世,保存于故宫博物院较为完好的大器形斗彩国宝。此盘高9.5厘米,口径44.5厘米,足径25.5厘米。盘折沿,弧腹,圈足。盘心绘飞龙、飞凤戏珠纹,内壁绘八对一红、一绿相间排列的缠枝并蒂莲,莲朵中心有一篆书团“寿”字。折沿上满绘祥云纹。盘外壁绘海水、山石、灵芝、蝙蝠纹。底书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唯有此盘虽尺寸较大,但形体规整,盘心所绘龙凤戏珠纹寓意“龙凤呈祥”,外壁纹饰寓意“寿山福海”还存有成彩遗风,极具艺术审美价值。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雍正珐琅彩松竹梅图橄榄式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雍正珐琅彩松竹梅图橄榄式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清雍正瓷器鉴别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