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乔希儒:创新形成淄博艺术陶瓷特色

乔希儒:创新形成淄博艺术陶瓷特色

陶瓷艺术 淄博瓷砖 艺术瓷砖

2021-04-14

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的生命在于特色,在传承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创新,淄博艺术陶瓷才会走出自己的道路来。”陶瓷艺术大师乔希儒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乔希儒的名字是和“博陶”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原博山陶瓷厂科研所任职10余年的老所长,他在造型、装饰特别是淄博材质与彩绘的结合上有着独到的经验。博山陶瓷厂破产后,他又与改制重组后的山东博陶瓷业有限公司合作,继续探索淄博艺术陶瓷的创作特色。作为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获得者,乔希儒以淄博材质为基础创作的系列彩绘作品已经成为全国收藏界的热点。

乔希儒说:“刘慧晏书记提出把陶瓷琉璃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来发展,这就从行业属性上对陶瓷作了本质的把握。我的理解是,文化创意产业就要彰显文化创意特色,淄博陶瓷在全国如何做到首屈一指,除了材质创新,更重要的是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创新。”

乔希儒介绍说,淄博艺术陶瓷创作有着雄厚的基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以原博山陶瓷厂为代表,我市在艺术陶瓷上做出了很多成功的尝试。当时博陶研究所从业人员近300人,不仅广泛学习景德镇、湖南澧陵的工艺手法,而且在淄博创新材质诸如宝石瓷、滑石质瓷上做了许多尝试。从艺术瓷创作的综合技能看,当时淄博应该处于全国前列。

淄博艺术陶瓷如何形成特色?乔希儒的想法是,关键是在优秀传统基础上加以提炼创作。淄博陶瓷与景德镇、澧陵有差异,我们的最大优势是没有传统的约束,没有思想上的包袱。在艺术陶瓷创作上,我们既要借鉴中国传统工艺手法,但更要结合淄博的材质特点加以创新。如果一味借鉴甚至是完全模仿,淄博陶瓷就形不成自己的特色,在全国各大产区中很难形成竞争力。

在艺术陶瓷创新上乔希儒已经创出了鲜明的淄博特色。他和博陶瓷业合作,在淄博优秀材质上作画,取得了重要进展。骨瓷釉中彩就是典型的代表。乔希儒创作的骨瓷釉中彩系列作品,光滑温润,个性鲜明,画面层次感、立体感很强,一眼看去就有别于景德镇与澧陵的作品,完美表现了陶瓷与绘画各自的优点。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淄博陶瓷振兴在于不断创新


9月6日,第十二届陶博会暨第十一届新材料论坛的开幕式刚刚结束,一位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人进入展厅参观,每到一处,他都仔细地查看展出的展品,和陶瓷企业进行交流,他就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教授、中国陶瓷界的“泰斗”张守智。“感觉每年都有新的变化,这让我觉得很高兴。”作为淄博陶瓷界的老朋友,张守智对于淄博的陶瓷给予了很多的关注,而这次陶博会上,淄博陶瓷的一些新变化也让他感到欣喜。

陶瓷传统不可丢

在淄博一家陶瓷企业的展区,一些富有传统气息的陶瓷鱼盘再次被摆上了展台,吸引了张守智的注意。“发展陶瓷产业,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舍弃,鱼盘曾经是日用陶瓷的一个代表产品,但近几年来,对于这种优秀传统的作品,很多企业都不再重视。”张守智说。

张守智表示,淄博曾发现了8000年前的陶瓷遗迹,说明淄博这一产区制陶历史文化非常悠久。著名的山东地区黑陶,4000多年前龙山文化时期薄如壳、黑如漆的“蛋壳陶”,用手录入成型,纹制成型,瓷体像蛋壳一样薄,即便是现在也很难做到,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些说明了山东地区的陶瓷文明有着非常深厚的奠基。“这个产区基本作为民间窑口一直发展到今天,在这么长的历史过程中,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积累,使得陶瓷产业直到今天仍然保持兴盛局面。”张守智说,这些优秀的传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丢弃,必须要加以吸收利用,这次在陶博会上,再次看到像鱼盘这种传统的日用陶瓷作品,说明淄博的陶瓷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

画家入行是盛世表现

在本次陶博会上展出的作品的作者,不再是纯粹的陶艺家或工艺美术大师,一些在书画界享有名气的书画家也开始纷纷加入到陶瓷行业中来,为陶瓷行业发展增添了新的艺术元素。“陶瓷本身就是一项富有文化气息的产业,无论是艺术陶瓷的创造还是日用陶瓷的设计,都需要创造者自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张守智说,这次陶博会上,他看到淄博很多陶瓷企业的产品的创作、设计都有书画家参与进来,这是很好的一个现象。“这说明,陶瓷这个行业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只有产业发展的"盛世"才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张守智称,这几年来淄博越来越多的书画界人士加入到陶瓷行业中来,从一个侧面反映淄博陶瓷产业发展的兴盛程度。

张守智告诉记者,画家进入陶瓷行业,不仅展现了瓷器艺术品的魅力,在提升瓷器艺术品审美价值的同时,让淄博陶瓷产品融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使得其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其附加价值也在不断提高。他将淄博陶瓷推进中南海其实,这位中国陶瓷界的领军人物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与淄博陶瓷结缘,从那个时候起,张守智就一直关心、关注着淄博陶瓷的发展,他对淄博陶瓷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认知。同时,更对淄博陶瓷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他,将淄博陶瓷引入北京,引进北京饭店、中南海,让淄博陶瓷“当代国窑”之称当之无愧。

1978年,当时还是中央工艺美院老师的张守智,在淄博办山东省陶瓷培训班,教授关于陶瓷工艺方面的知识。当年,在他的推荐下,淄博的陶瓷被确定为北京饭店的餐厅所使用,大大提高了淄博陶瓷的知名度。

1984年,中央美院承担了中南海紫光阁的装饰工程,里面的瓷器仍然欠缺。张守智看了紫光阁的整体效果,借着北京饭店、外交部国礼瓷的经验以及对山东瓷器的印象,建议这次国家用瓷用山东的瓷器。张守智说,他给国务院的有关人员介绍山东这几年研制的新材质走在国家陶瓷行业的前列,并介绍了高石英瓷的优势。后来紫光阁用了淄博的高石英瓷,而会议室内部用了淄博的高长石瓷,两者都得到了好评。淄博陶瓷就这样走进中南海,其知名度和档次得到了极大提升。

张守智说,淄博陶瓷能够进入中南海,不是偶然,淄博在陶瓷新材质方面的研究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高石英瓷在国际生产工艺上都处于领先水平。

陶瓷新材料淄博大有可为

在张守智看来,目前高附加值的日用陶瓷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是他立足全球陶瓷产业发展前沿得出的结论。他说,“要站在提高生活质量、设计未来生活方式的高度,重新审视日用陶瓷的发展。中国陶瓷应走自主创新、品牌经济的路子。”

目前中国大部分陶瓷产品仍然是附加值低,贴牌产品充斥市场,远远落后于世界知名陶瓷品牌。张守智判断,全世界生活陶瓷市场早已供过于求,中国如果满足于目前出口廉价商品这样一个贴牌、加工的方向,已经没有出路,必须采用科技、环保的手段自主创新进行品牌化经营。

中国陶瓷振兴的出路在哪,张守智认为,拥有近万年陶瓷历史的淄博有所作为。“淄博陶瓷的优势在于在新材料研究上一直处于前列,这是其他陶瓷产区无法比拟的,从第二届陶博会以来,淄博又把新材料的内容加了进来,邀请国内外知名的院士、专家到淄博来,和企业进行合作,这些都促使淄博在陶瓷新材料上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张守智说。

张守智表示,作为中国陶瓷七大产区之一的淄博在陶瓷材质创新上作出了世界级的贡献。正是淄博陶瓷的历史和贡献引起了张守智的关注,加上这些年来对于淄博陶瓷的感情,他更是对淄博陶瓷的未来充满信心。2008年,他亲自担任造型设计,为淄博的陶瓷企业创造了“和谐五洲壶”,再次让淄博陶瓷引起了世界轰动。而60周年国庆,国宴国宾用瓷,也是他负责督造监制,这个重任也是由淄博的陶瓷企业完成。

张守智直言,淄博的日用陶瓷企业应顺应全球陶瓷产业发展趋势,通过“日用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生活化”给产品赋予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树立品牌抢占高端市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世界叫响品牌。

淄博陶瓷产业要走科技创新之路


1月7日,人大代表殷书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淄博陶瓷要想突出重围,获得长久的发展,就要走科技创新之路。

殷书建是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作为张店代表团的人大代表,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四次参加人代会,在谈到淄博陶瓷产业的发展道路时,殷书建表示,淄博陶瓷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

殷书建表示,陶瓷作为淄博的传统产业,有悠久的历史,也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今后对待传统陶瓷,不能固守传统,要使用艺术的手法使其获得更高的价值。让一件陶瓷产品既具有使用功能,又富有文化内涵。日用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多样化。转变设计理念,加强设计力量和设计手段,适当控制日用陶瓷和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总量,提高产品档次,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另一方面,要加强陶瓷产业的科技创新。在高科技陶瓷方面,淄博同美国、日本等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要加大功能陶瓷和结构陶瓷的研发力度,提高高技术陶瓷产业化的水平。

最后,殷书建还表示,这种创新必须是以最小的消耗为代价的,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陶瓷专家张守智参观淄博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展


9月5日上午,当代陶瓷艺术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顾问张守智,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彩华和山东陶瓷公司党委书记、经理韩克新等陪同下,来到位于山东淄博张店区金晶大道的淄博文化艺术城,参观了正在这里举办的2008“泰山瓷业杯”山东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第四届全国刻瓷艺术作品大赛作品展。他对淄博当代陶瓷的设计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陪同张守智一行参观的,还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明文、尹干等专家。

张守智(中)在有关方面的陪同下,兴高采烈地参观展览并侃侃而谈

张守智先生被称为中国的“陶瓷泰斗”,是中国日用陶瓷工业的权威,多次来淄博,对淄博陶瓷界相当熟悉。他一边兴致勃勃地参观,一边与大家侃侃而谈。他说,中国的陶瓷,自古除了几个官窑外,还有两个民窑,一是广东的石湾,再就是山东的淄博。淄博的陶瓷历史悠久水平很高。我认为,现在论陶瓷工艺的创新、材质的创新,应该数淄博。并且我和别人说,现在要看刻瓷和鼻烟壶艺术,就要到淄博看,不要到别处。

另外,2008“泰山瓷业杯”山东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第四届全国刻瓷艺术作品大赛评比结果昨晚已经揭晓,金银铜奖评比的总名单还待最后公布,但金奖作品已经评定。在这次堪称高水平的艺术作品评比中,山东硅苑科技、华光陶瓷等著名陶瓷企业组成的团队强势参评,收获颇丰,另外有些个人的作品也出类拔萃获得金奖。山东硅苑科技的高石英瓷“二月春风”餐具、华光陶瓷的华青质高级日用细瓷和“和谐五洲壶”等,均获得了金奖。

淄博日用陶瓷:从传统走向创新


盘点2012年淄博日用陶瓷行业,最热关键词就是“创新”和“品牌”。

今年以来,淄博日用陶瓷克服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以深化发展“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战略为核心,以产品创新为动力,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保持了全行业创新增添活力的良好态势,形成了淄博陶瓷行业发展的突出特色。

目前,淄博有近300家日用陶瓷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09家。2012年,我市日用陶瓷企业压缩低档产品,大力发展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

在淄博日用陶瓷行业中,国家机关用瓷、高级宾馆饭店用瓷、陈设艺术瓷、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发展迅猛,呈现出强项更强的良好局面。山东硅苑科技在连续供应第十五、十六、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用瓷器的基础上,靠技术创新和材质优势,再次赢得为第十八届政治局常委和委员提供专用瓷器荣耀,续写了“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的新篇章。

盘点2012年,我们还惊喜地看到,以淄博刻瓷、陶瓷雕塑、陶瓷彩绘和以高档艺术瓷为主的陶艺作品,生产比重不断增加,已占到日用陶瓷总量的20%,占全行业总产值30%,逐步形成陶瓷文化产业发展体系。高石英瓷、合成骨质瓷、镁质强化瓷、华青瓷、鲁青瓷、高韧性抗冲击镁玉强化瓷等高级日用细瓷产量,已突破日用陶瓷总量的40%。以炻器、白瓷为主的出口陶瓷年出口创汇能力达3亿美元以上。以氧化铝、氧化锆为主的高技术陶瓷,产品广泛用于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领域,强势发展,势头良好。

截止到目前,淄博陶瓷全行业完成产值和销售收入双双超过了2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实现利润和利税33.6亿元,同比提高20%左右。预计,2012年淄博日用陶瓷行业全年完成产值240亿元、收入235亿元、利税36亿元、利润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以上。

“陶瓷文化与工艺创新”助推淄博陶瓷发展


7月8日,记者从淄博市文化部门获悉,该市“陶瓷文化与工艺创新——水晶骨瓷工艺文化创新”项目,作为山东省唯一项目,成功入选文化部2011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该项目由文化部与淄博市政府共建,文化部将拨付专门款项,省文化厅与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管理,淄博市泰山瓷业有限公司承担,淄博硅酸盐研究院协助完成。

据了解,该项目落户淄博将成为“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的有力支撑。国家文化创新工程今年首次设立部地共建项目,重点培育涉及文化发展和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当地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创新工程项目中陶瓷工艺创新类仅设立四项。“水晶骨瓷工艺文化创新”项目在材质、生产工艺、装饰方法、陶瓷文化内容和陶瓷文化传播机制上进行创新,其实施和推广可以有效促进同行业相关产品的品牌提升,增强陶瓷产品实用性和观赏性,提升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提高陶瓷产品的附加值,推动陶瓷传统产业向现代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挥淄博市陶瓷文化创新在全国的示范作用,带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淄博陶瓷砖方式调结构形成新态势


2011年,淄博市陶瓷行业协会以打造“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引领行业全局,面对原材、燃料、人工等成本因素大幅上涨的影响,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全行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形成了突出的行业特点:

调结构,转方式,内涵发展推动行业效益不断提高

一是优化产品结构。在压缩普通陶瓷产品的同时,扩大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石英瓷、镁质强化瓷、骨质瓷和艺术瓷等高档瓷产量,全年日用陶瓷生产总量完成16亿件,比上年只增长7%,但高档瓷产量明显加大达4亿件,比上年增长16%,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均比上年有大幅度的提高。二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淄博华光瓷业、淄博工陶、淄博泰山瓷业、淄博华洋陶瓷、淄博金马瓷业、淄博华浩陶瓷、淄博中强陶瓷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增加压力注浆、两次烧成等技术工艺,产品的规整度、强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产品保持了良好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了行业发展后劲。全年产值预计完成200亿元,同比增长23%;产品销售率98.64%;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25%;利税总额25亿元,同比提高30%,其中利润18亿元,同比提高35%;出口创汇3.2亿美元,同比增长15%。

从陶瓷制造业向文化产业转移,陶瓷创作和市场双向繁荣

日用陶瓷增加文化艺术含量,将大量的文化元素溶入陶瓷艺术创作当中,高水平的陶艺新作品不断涌现,山东硅苑科技的高石英瓷,淄博华光瓷业的华青瓷工笔彩绘、山东福泰陶瓷的高温釉下国画瓷、博陶高档瓷公司的釉中彩、釉下彩手绘作品等工艺礼品瓷产量大增,产品售价大幅上升,供不应求。以功夫茶具为例,三年前每套销售价格仅200元左右,2011年,每套产品的价格达600至800元,价格翻了三倍以上。以华青瓷、鲁青瓷为代表的高档瓷艺术品成为市场的新宠。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艺术作品成为市场抢手收藏品,张明文、李梓源的大件精品都突破50万元,吕泉、乔希儒、孙兆宝、董善习、闫先公、王一君及李秋峰、刘永强、信德圣等大师的作品单件也达20几万元。其它陶瓷艺术大师的作品价格也增加了3-5倍。

加强国际交流,开拓国际市场,引起世人关注

一是组织赴英举办“淄博陶瓷文化展”。10月14日,“中国淄博陶瓷文化展览会”在英国萨里郡蓝特宝展览馆隆重开幕。英国肯特公爵率领女王办公室特使一行亲临现场观看展览,市政府向肯特公爵赠送了淄博陶瓷华青瓷。展览期间,举行了“中英商贸洽谈会”、“中国日”、“艺术品交易会”等活动,整个展览会高潮迭起,反响远超预期。

二是陶瓷出口量增加,效益提高。面对欧债危机影响和输美炻器吸水率门槛提高等困难,出口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克服不利因素,适应国际市场,千方百计保持和增加订单,提高效益。今年1-10月,全市经淄博检验检疫局检验出口的日用陶瓷达1.84亿美元,同比增长13.8%。

打造国窑品牌,创新活动载体,增强行业活力

一是认真组织2011年“华光”杯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第五届全国刻瓷艺术作品大赛。来自河北、天津、北京、山东等省市,清华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工艺美院、山东理工大学等院校,40多家企业,200多个工作室,360多位艺术家的367套(件)、3000余件作品参评,共评出金奖23个,银奖34个,铜奖53个。二是做好“创意淄博”2011年工业设计大赛“硅元杯”日用陶瓷设计分赛。组织、征集作品296件(套),在陶博会上进行了展示。三是在陶博会上组织“当代国窑”展。展区面积近5000平方米,分“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授权企业精品展、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作品展、山东陶瓷创新评比获奖作品展、全国刻瓷艺术大赛获奖作品展、“创意淄博”设计大赛陶瓷作品展和陶瓷艺术工作者现场表演六个展区。琳琅满目的陶瓷精品成为陶博会会展中心的最大亮点。四是组织第四批“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授权仪式,淄博金马瓷器、淄博鲁玉陶瓷、淄博华浩陶瓷三家企业通过评审达标,“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管理小组授权“淄博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使用权,山东硅苑科技、淄博华光瓷业经复审合格,使用权续延。五是组织淄博陶瓷珍玩拍卖(展示)会。拍卖会在淄博荣宝斋大厦举行,共征集陶瓷琉璃艺术品2000余件,精选了367件进行拍卖、展示,经过拍卖、竞买,现场成交额达1282.9万元,成交率86.92%。六是推荐评选陶瓷艺术大师。自6月份开始,淄博陶协就层层发动,有74人审报淄博市陶瓷艺术大师,其中有23人被评为淄博陶瓷艺术大师。11月9日,市政府召开颁证大会,对荣获淄博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的大师颁发证书。9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颁证大会上,淄博市推荐的何岩、吕泉、孙兆宝、闫先公、董善习、罗晓东、乔希儒、王一君被授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并颁发证书。到目前为止,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在山东有14人,全部落在淄博市,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有82名,占全省陶瓷艺术大师数量的90%。

强化地域品牌管理,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强化地域品牌及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协会同市工商局、质检局对重点骨干企业的地域品牌使用、产品质量、技术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先后对9家重点企业进行产品抽检,其各项技术指标全部合格。其中淄博金马瓷器、淄博鲁玉陶瓷、淄博华浩陶瓷通过抽检评审达标,获得“淄博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使用权。二是成立山东日用陶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成立大会于11月16日举行,会议通过了联盟协议书,选举产生了联盟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成立了技术委员会,部署了联盟的首要工作任务。三是举办行业技术培训班,聘请清华大学教授和山东工艺美院教授,专题讲授陶瓷生产设计技术,推动了全行业设计水平的提升。

抓好产业集群项目,打造品牌企业、名牌产品

淄博陶瓷行业协会积极申报“山东省地方特色产业企业发展资金项目”,目前已有7家企业得到1000万元无偿资金的支持。淄博华光瓷业、山东硅苑科技作为淄博陶瓷产业集群的龙头品牌企业,在结构调整、上新创新、品牌运营等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淄博华洋陶瓷、淄博泰山瓷业、山东昆仑陶瓷、山东福泰陶瓷、淄博金马陶瓷、山东国华瓷器、淄博华浩陶瓷等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在产品质量档次、生产技术水平、规模效益等方面也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目前,淄博陶瓷全行业有中国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免检产品7个,中国陶瓷行业名牌6个,山东省名牌10个,山东省著名商标6个,山东省陶瓷行业名牌15个,国家级、省级、行业名牌数量在全国陶瓷产区中名列前茅。

淄博高温釉中彩陶瓷技法重大创新


在8月下旬山东省陶瓷新产品评比中,山东硅元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两位年轻工艺美术师的作品荣获金奖,两件作品以鲜明自然的特色风格征服了所有评委,同时标志着一种带有鲜明淄博特色的彩绘技法已经成熟,淄博陶瓷在向更高层次发展上有了新的依托。这就是堪称中国艺术陶瓷彩绘技法重大创新的淄博高温釉中彩。

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淄博陶瓷琉璃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来发展后,硅元新材组织研发和创作团队,重点突破高温釉中彩技术的关键细节,使之更加完善。董事长殷书建说:“淄博陶瓷的生命和空间在于特色,过去是这样,将来更是这样,淄博釉中彩的发展和完善是当代国窑品牌战略推动的结果。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中华龙’国宴用瓷,温家宝总理2009年6月来硅元考察时看到的手绘梅瓶,以及我们近年创作的大量作品,所用技法全是淄博高温釉中彩。”

陶瓷技法是艺术陶瓷创作最重要的工艺基础。在中国传统技法中,釉上粉彩、釉下五彩、釉下青花等都以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艺术效果著称于世,在不同时代创作形成了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淄博陶瓷产业界有一个共识,要提升淄博陶瓷的发展层次和艺术含量,实现当代陶瓷对传统陶瓷的超越,必须在工艺技法上创新形成独特成熟的淄博技法。为此,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以硅元新材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在材质、颜料、窑炉、烧成等关键环节上开始了创新研发,逐渐探索形成了一些淄博陶瓷技法的做法和特点,各种特点和优势集中用于艺术陶瓷,就形成了堪称中国创新技法的釉中彩。

高温釉中彩技法的创新价值在于,它是由新颜料、新材质、新窑炉、新烧成工艺等系列技术构成。颜料为硅元新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明的高温颜料,这一技术曾获原轻工业部科技进步奖,耐高温达到1000多度以上,可以自然沉入釉面,与釉面浑然一体,达到光润自然的效果。高温釉中彩的坯体是硅元新材发明的合成骨质瓷和高石英瓷,两种材质都获得过国家科技发明奖,高石英瓷更是中国近代以来发明的性能超越欧美骨瓷的原创瓷种。两种材质的特点是透光度高,釉面温润细腻,艺术表现力强。相对于传统技法,高温釉中彩还克服了釉上彩画面附着在陶瓷表面,不耐磨、易含铅的缺陷,同时相比釉下彩,颜色及表现技法更加丰富自然。

今年以来,硅元新材把釉中彩技术作为当代国瓷突破创新的关键点来抓,重新调整规划艺术陶瓷发展战略,建立全国领先的创意设计中心,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合作创作,一大批具有鲜明淄博特色的高温釉中彩作品产生,受到收藏界和陶瓷业界的关注和好评。

多元创新陶瓷艺术的传承


期的陶艺专题“冷门不冷,陶瓷艺术的复苏”中,从事陶艺教育的艺术工作者与我们分享了手工业的潜力,以及要培养审美、格调、动手能力并存的优秀陶艺人才。

随着陶艺市场近两年的开放和发展,越来越多各个领域的社会人士开始关注陶瓷这门艺术学科,其中不乏传统、当代艺术家及各行业设计师选择陶瓷这种材料作为创作语言,创造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这期,本报记者采访了在陶艺创作中颇有建树的工艺美术家尹根有、设计师潘剑锋及水墨画家叶建新,让大家了解不同的艺术形态和陶瓷艺术相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尹根有是陶瓷文化品牌“古婺窑火”的设计者,他以“艺术生活化”的理念开发各种陶瓷产品,尹根有认为目前的陶艺市场比较混乱,缺乏原创力及品牌概念。潘剑锋是视觉设计师及跨界艺术家,多年致力于中国前沿的本土当代艺术研究和设计实践,在他的作品中多次选用陶瓷工艺进行创作、策展,对陶瓷艺术有着独到的理解。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叶建新将中国画的水墨笔韵和陶瓷的工艺美感相结合,用水墨和陶瓷两条腿走路,取长补短、互相扶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乔希儒:创新形成淄博艺术陶瓷特色》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乔希儒:创新形成淄博艺术陶瓷特色》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