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评论:文化及其影响力

评论:文化及其影响力

陶瓷文化 中国古代瓷器文化 大理石瓷砖

2021-04-23

陶瓷文化。

所谓文化,是某种生存方式的综合体现。景德镇自古以来,以瓷为业,积蓄了丰厚的陶瓷文化底蕴,被世人称为瓷都。千年窑火,犹如凤凰涅槃,催生出文化的灿烂,实为中国陶瓷史上的明珠。细论陶瓷文化,其包括制瓷历史、制瓷技艺、创作理念、陶瓷产品、人文景观、习俗风情等各项内容共生共进的文化,是凝聚在陶瓷发展中一切思想行为和物质创造的文明结晶。景德镇人在创造陶瓷文化的过程中,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同时陶瓷文化叉以其特有的人文力推动瓷都不断向前发展,唐末以来逐渐频繁使用,并称之为“陶瓷之路”的海上贸易路线:《景德镇陶录》中“昌江之南……延袤十三里许,烟火逾十万家,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五方籍陶以利者甚众”的记载,充分说明自古以来陶瓷文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并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当今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令人震撼,而文化本身具有的影响力、经济力也现实地成为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日益明显而重要。尤其像我们这样一个具有陶瓷特色的地域城市,继承和弘扬陶瓷文化,充分挖掘和发挥其作用,促进瓷都经济发展,仍应成为瓷都人的共识和孜孜不倦的努力方向。

而今,景德镇正致力于振兴陶瓷,建经济重镇和旅游都市,全面弘扬陶瓷文化无疑是重中之举。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有悠久的制瓷历史、珍贵的文物古迹、传统的制瓷技术、大批的陶瓷名家、丰富的陶瓷产品、独有的陶瓷习俗等等,因此,弘扬陶瓷文化,发展瓷都经济的思路与途径也应是多样化和全方位的。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发掘陶瓷文物古迹、传统制瓷技术以及陶瓷风俗的文化、旅游价值来发展旅游经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景德镇悠久制瓷历史、丰富的陶瓷产品以及“景德镇”金字招牌的作用,建设与瓷都地位相称、具有规模与特色的陶瓷大市场,集各地名瓷之大成,搞活内外贸易,促进招商引资: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大批陶瓷名家的名人效应,打造陶瓷精品,发展名牌经济,总之,弘扬陶瓷文化、发展经济,应充分发挥陶瓷文化要素相互联系的作用,努力形成相互补充配套的文化产业链,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瓷都经济的发展。

与时俱进、变革创新是弘扬陶瓷文化的灵魂和精髓,陶瓷产品及相关的各项工艺技术、设备、建筑等都是陶瓷文化的物化成果,自古以来,景德镇之所以称为瓷都,是由于历朝历代都有其创新的陶瓷文化,如宋代的影青,元、明的青花,清康、雍、乾的“鼎盛”,尤其是而今的品种丰富,技艺精湛,人才济济,精品迭出,正因为变革创新,才使得陶瓷文化生生不息。

与时俱进是个永恒的主题,必须紧紧围绕发展经济的目标,首先要观念创新,破除小作坊、小生产的影响,走工业化发展之路,上规模、上档次,把陶瓷工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发展瓷都经济的骨干:其次要加强技术创新,大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生产工艺,加速陶瓷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经济效益:三要加强产品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创品牌、上档次、增效益为中心,加大新产品、新瓷种的开发力度,努力形成瓷种多元化品种多样化,日用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达到传统特色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东方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相融合,从而不断地丰富发展陶瓷文化,推动瓷都经济的振兴,以达到建成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经济重镇之目标。

taoci52.com扩展阅读

耀州窑的印花工艺对现代陶瓷的影响力


耀州窑的发展背景

陶瓷的历史在宋代的时候进入了高潮,宋代陶瓷工艺相当成熟,尤其是在装饰的风格以及绘画的艺术上更是推陈出新,独具特色,因此目前市场上很多收藏价值高的陶瓷,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宋朝!而在北宋时期,这个最有名气的陶瓷就是耀州窑,这个陶瓷最大的独特地方是在印花工艺上有一定的风格和独特的工艺技术,它的印花手法比较独特,而且制作出来的花色经过煅烧之后显得更有力,而且不容易脱色!

耀州窑的出现是以时代背景发展起来的,当时在陶瓷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由于风格多,花样齐全,在制作的工艺上也是不断的创新,因此对于一些印花的图案种类以及构图的方式等等,都存在不同的特点及优势。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代的陶瓷艺术品当中,一些新的陶瓷品虽然在历史渊源上无法与古陶瓷相媲美,但是在艺术以及风格上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毕竟大部分有鉴赏价值的陶瓷产品都是以宋朝的特殊工艺为基础设计出来的,无论是风格还是印花技术,在釉面制作上相当的突出,更重要的是设计大胆,与传统的工艺相比,还更具有超越的风范!

耀州窑的出现目前是市场上对于现代陶瓷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它不仅在时代背景以及陶瓷的工艺制作上给现代陶瓷新的提升,同样在目前剧烈的陶瓷市场竞争当中,也提示了一个转型的主要方向,如果能够把握好新的印花工艺,那么在陶瓷的转型过程当中也会成为一个有力的转折点!

评论:大型陶企进入卫浴行业影响几何?


在国内陶瓷企业正遭受“寒冬”之际,国内卫浴企业却受到较小影响,特别是品牌企业,08年销售整体还呈上涨趋势。作为之前把卫浴产品只作为配套的陶瓷企业,在今年市场环境影响下,都似乎把进入卫浴行业作为过冬的“保暖衣”,纷纷进入卫浴行业,希望以此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建立卫浴销售渠道、强化卫浴品牌推广、快速建设终端转卖店建设等一系列动作在年底都有条不紊的开展。行业专家就陶瓷企业的这些动作表示,这种现象对多国内卫浴行业的发展将有积极的作用。

新明珠、新中源、马可波罗重点推广卫浴产品系列

“我们最近的户外广告牌都已经换成了卫浴的招商广告,公司关于卫浴方面的准备工作都在紧张的进行当中。”新中源负责卫浴事业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卫浴的销售渠道与瓷砖的肯定不同,要单独建立卫浴销售渠道,到时在终端市场上出现的是新中源卫浴专卖店。卫浴产品不会象以前只作为陶瓷的配套,会把新中源卫浴打造成集团下新的利润增长点。”作为新中源集团旗下的另一个卫浴品牌派拉索卫浴,最近也推出了具有专利技术的节水马桶,并加强了宣传,推广活动不断。

12月9日,国内最大陶瓷企业之一的新明珠集团召开媒体见面会,其集团下的冠珠卫浴和萨米特卫浴正式向市场推出智能马桶新产品。据了解,冠珠卫浴和萨米特卫浴此次推出的智能马桶具有很高的智能性能,产品完全由新明珠下属企业生产。在销售渠道建设上,冠珠卫浴和萨米特卫浴都要求在终端陶瓷专卖店设立专门的卫浴专卖区,或者建立卫浴销售渠道。另外,冠珠卫浴还将在明年参加上海卫浴展,以此推广冠珠卫浴品牌和最新产品。

记者致电马可波罗陶瓷采访了解到,该公司也已经成立了专门负责卫浴的卫浴事业部,并且已经在西北、海南等地区建立了马可波罗卫浴专卖店,这些卫浴产品销售的渠道与瓷砖完全不同。据马可波罗负责卫浴事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年,马可波罗卫浴主要还是做基础工作,如销售网络建设、产品开发等。这位负责人还透露,马可波罗明年将在工厂建设一个卫浴展厅,展示最新卫浴产品。

据记者了解,上述几家陶瓷企业都设立了专门负责卫浴事务的卫浴事业部,并且都有卫浴产品生产工厂,具有一定的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在2009年,卫浴品牌推广力度都将加大。

行业专家:陶瓷企业进入卫浴行业产生的影响将是正面的

“这些有实力的陶瓷企业进入卫浴行业对国内的卫浴行业会产生影响,但我相信这是正面的,也是一件好事情。国内卫浴市场会随着这样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将提高国内卫浴行业的竞争力,国内市场随着他们的开发力度也会越做越大。”佛山市卫浴专业委员会朱云峰会长表示。

一位卫浴行业资深人士对陶瓷企业进入卫浴行业这一新动向也作了分析,他介绍说,陶瓷企业之前都有涉及到卫浴产品,但这仅限于做陶瓷的配套,在今年陶瓷行业出现大的下滑情况下,他们已经不甘心只把卫浴产品作为配角来使用,他们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他还介绍说,国内陶瓷产量已经过剩,而卫浴市场却很大,并且卫浴产品的利润也相对较高,再加上卫浴产品在功能使用上与陶瓷有很密切的关联,陶瓷企业利用现有资源进入卫浴行业也属正常。对于陶瓷企业进入卫浴行业将对国内卫浴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位人士表示,如果陶瓷企业象操作抛光砖的手法一样来操作卫浴产品,那卫浴产品的利润肯定会下降,因为现在卫浴企业的规模都不大,产量也较低,一旦批量的卫浴产品进入市场后,卫浴产品的利润空间肯定会下降。

评论:看兰州陶瓷价格上涨 浅析“人荒”影响


今天早上一看新闻,赫然发现瓷砖价格已然上涨了,而且涨幅还不小,据兰州市记者在西固陶瓷市场调查时发现,瓷砖价格上涨幅度在10%左右、陶瓷制品涨幅约为6%。市场相关人士分析认为,原材料、运费等各项成本费用的持续上涨是导致陶瓷制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早在春节前,就不断传来瓷砖价格节后会出现上涨的消息,而洁具用品价格在受到拉闸限电、油价上涨以及运输价格等成本压力时在节前就已悄然上涨了,而如今,陶瓷企业也终究抗不住纷纷开始上扬价格了。

据西固市场一区内的金巴利陶瓷店老板介绍,自进入3月份以来,经营户从广州运到兰州的陶瓷制品价格普遍上涨。他说,目前一块800毫米×800毫米的渗花砖要比以前上涨1.20元左右,其他小型瓷砖普遍上涨0.8元左右。市场三区内一瓷砖销售店老板告诉说,3月份本来是陶瓷制品销售的淡季,但由于厂家对产品价格上调,经营户也就不得不将零售价提高,估计此次瓷砖价格上涨的幅度已在10%左右,而其他陶瓷制品(如浴缸、马桶、面盆等)的零售价格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涨幅大约为6%。

此次瓷砖价格的上涨,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消费者,据购买瓷砖装修新房的张女士算的一笔账,以一块800毫米×800毫米瓷砖上涨1.2元计算,60平方米的房子仅地砖就比涨价前要多花120元,加上浴缸、马桶、面盆等价格的上涨,超支更大。她说,如果陶瓷制品继续这样涨下去的话,原材料成本的提高就大半“转嫁”给了消费者。对此情况更多的消费者都表现出了莫大的担忧。那么除了受到成本压力而导致价格上涨外,笔者以为节后频频传出的陶瓷行业的“人荒”现象也是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节后佛山陶瓷企业接连不断地参加大型招聘会,却但鲜见问津者,一线员工更是难招,据陶瓷行业协会专家的分析,节后正是开窑前夕(年前窑炉熄火检修),需要大批一线工人。但原来的工作人员或辞职、或跳槽,而人员补充后劲相对不足,所以企业普遍缺少一线生产工和销售人员。据预测,企业所缺工人,少的在1/10左右,多者则达到1/3。据业内人士分析,一线技术工人如磨边工、抛光工、刮平工、炉工、检砖工、选料工、包装工等,虽然技术难度要求不高,但强度大,工作时间较长,收入不高,而且外地工人占多数,因此这类工人的流动性较大。而本地陶企业目前还以粗放型经营模式为主,需要大批这样的工人。如果窑炉点火后仍没有足够的技术工人,企业的生产将受到严重打击。那在此基础上,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产品数量的急剧紧缺,如此一来,陶瓷价格上涨便也是情理之中了,正如西固陶瓷市场三区管理办公室的陈主任而言,“原油价格拉动运输费上涨;劳力费上涨则是导致陶瓷制品发货价格走高的主要原因。”

宋元陶瓷谷仓罐及其文化


在江西省境内近些年出土的宋元陶瓷器物中,有不少各式器型的谷仓罐。谷仓罐是一种普通陪葬器物,是一般人家对死者亡灵安慰的寄托。宋元时期,道教盛行,民间的宗教信仰也反映到葬俗上。江西是道教发祥地,道教文化在江西大地尤为浓厚。江西境内出土的北宋以前的墓碑、墓志不多,自北宋末始,即便是普通百姓墓,也多有墓志或地券出土,且多带地方道教文化色彩。一个时期的地方宗教文化色彩在民间形成一种定式,其影响就是几百年。谷仓罐作为对死者亡灵的寄托,至少在宋元时期的二百年间成为安慰死者之器物。宗教文化一旦被民间广为利用,寄托物的制作就会五花八门,有的甚至是粗制滥造。江西是陶瓷的故乡,宋代景德镇陶瓷业繁荣,带动江西境内诸多窑口生产的积极性,几乎全省窑口都有过生产谷仓罐的历史。谷仓罐作为祭祀葬器使用时间长,生产窑口多,因此极具变化。以下介绍几种典型器物。

旋纹钮式谷仓罐,与一北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的墓志共同出土。罐翻口束颈溜肩深腹平底,从上颈部及下胫部有五道凹进旋纹,旋纹中间以四个钮扣式装饰成竖四排,褐红色瓷胎内外未施釉。北宋重文轻武,文化崇尚素雅,色彩装饰都较简练。北宋谷仓罐多硬陶或瓷胎石施釉,装饰或简单捏塑,或钮式排列,或素面无纹。此类谷仓罐高不过30厘米。

顶盖罐式谷仓罐,高40厘米,外檐径32厘米,在谷仓罐中属较大者。此罐分顶盖与仓罐两节。顶盖两层,上层呈“人”字形陡坡檐,前后各6条筋;下层呈圆圈形,用15条筋作檐。仓罐肩部飘檐环绕23条筋。所有出筋上翘,体现宋代建筑形式。肩与胫部各有一条环筋,环筋上部,四处以“屮”作装饰。仓腹部一面划五格梯状,由下而上分别书写一、二、三、四、五,以示谷仓层数。梯形层次两边,又划书“仓库常满 典库常开 子孙富贵 大吉大利 嘉定十五年二月 日造”。文字刻画随意流畅,有太平气象。平底施青黄釉。此罐有绝对纪年,非常有史料价值。

在江西地区的皈依瓶,也称魂瓶。“魂瓶”即为招魂。生者告慰死者亡灵,表示寄托哀思,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尽管我们的先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一定懂得物质与精神的辩证法,但不管他们的物质生活如何艰难,在孝道与道教文化的驱使下,他们还是要为死者在另一个世界准备一些粮食或酒,因此魂瓶实际上就成为给死者盛存粮食的谷仓罐。江西地区出土的此类魂瓶中不少盛有谷物及酒。魂瓶高度多在30—80厘米之间,大多胎质粗疏,歪头斜足,然制作繁杂,上部堆塑龙及中部十几个人俑都生动传神。该瓶随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墓志出土,高71厘米,规矩周正,堆塑上好,影青釉较光润,属同类器物中的佼佼者,出土时内盛稻谷。

斗笠盖式谷仓罐是谷仓罐中的典型器,一般高10厘米左右,13厘米高的即为较大。此类谷仓罐,斗笠盖及仓身以条状装饰,醒目得让人一见即知它是存贮粮食的器物。谷仓正门几条简单的细横线,表示谷仓的插板;“×”线型意即稳固插板。罐身座上几粒圆珠状物是一种装饰,也起防潮的作用,科学与艺术结合,就是智慧的结晶。

谷仓罐,是典型的景德镇窑器物,江西其它窑口也有生产,从南宋至元,延续时间最长,出土数量多,尤其以抚州市的临川、东乡、南城、金溪、南斗,宜春市的丰城,南昌市的进贤、鹰潭及上饶市所辖县为最多。若不伴有墓志或地券,很难具体分辨出哪是南宋哪是元。说到这两类出土最多的谷仓罐,令人想起了江西地区与众不同的葬俗。如南昌市及郊区南昌县,出土陪葬物多为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这两类谷仓罐反而出土不多,与周围丰城、进贤、新建、安义、余干有大量谷仓罐出土形成鲜明对照。南昌市附近的葬俗为什么能冲出周边县的包围不得而知。

此外,谷仓罐还有屋式、塔式等,不一而论。谷仓罐繁多的器型及绵长的文化,值得细究。

辽代陶瓷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契丹族建立的辽王朝(公元916年~1125年)曾雄踞中国北方二百余年,其风格独特的陶瓷产品,一直为古陶瓷鉴赏者们所称道。整体来看,为满足自身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辽代陶瓷产品无疑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其陶瓷生产又显然受到了中原先进制瓷工艺的深刻影响,带有明显的中原陶瓷文化因素,因此辽代陶瓷可称是中原与契丹两种文化互为借鉴融合的产物。

目前考古调查发现或发掘过的辽代瓷窑遗址以主要分布在辽王朝的五京地区,如上京内蒙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尔台窑,中京赤峰缸瓦窑,南京北京龙泉务窑,西京山西浑源界庄窑和东京辽阳冮官屯窑。这些瓷窑烧造的辽瓷品种主要有白釉、黄釉、绿釉、酱釉、黑釉和辽三彩等,其中黄釉、绿釉和辽三彩等颇有时代特征,以辽三彩最负盛名。辽三彩是在借鉴唐三彩制作和装饰工艺基础上烧造的一种低温彩釉陶器,传世辽三彩,以圆形、三角形、方形、海棠形等造型的各式盘、碟最为多见,施釉多为黄、绿、白三色彩釉,色彩斑斓而颇富美感,装饰上常使用契丹族喜见的牡丹、芍药花等作纹饰题材。

辽代陶瓷造型一般可分为中原形式和契丹形式两大类:其中中原形式的陶瓷器,主要有杯、碗、盘、碟、盂、盒、盆、罐、壶、瓶、瓮、缸以及棋子、香炉、陶砚、建筑砖瓦等,大都照中原固有的样式烧造;契丹形式的,多是仿照契丹族日常使用的皮制、木制容器而成,如鸡冠壶,又称“马镫壶”或“皮囊壶”,其造型不仅模仿皮囊的形制,甚至把皮件缝线、皮扣、皮条、绳环等物件也都逼真地仿制出来。这种壶式大体可分五种,即扁身单孔式、扁身双孔式、扁身环梁式、圆身环梁式、矮身横梁式。其年代早晚,通常多以壶身所保留的皮囊形式多少来区分。又如鸡腿瓶,小口平底,腹上宽下窄,瓶身细高状如鸡腿而得名,它是契丹族专用的一种储藏器,在辽墓中常有发现。此外盘口长颈瓶、盘口长颈凤首瓶等也有着强烈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装饰上,辽代陶瓷较多地受到中原地区一些著名瓷窑,如定窑、磁州窑等窑场的影响,也以印花、刻划花、剔刻花等装饰技法为主。纹样题材常见有莲花纹、莲瓣纹、牡丹纹、蕉叶纹、菊花纹、卷草纹、葡萄纹、龙纹、人物纹、鱼纹、卷云纹等。

日本陶瓷文化之路——中朝陶瓷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细数日本陶瓷发展之路

陶瓷是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之一,是人们征服水、火、土的艺术结晶。千万年来,勤劳智慧的各族先民抟土成金,造就出风采各异、精美绝伦的无数陶瓷佳作,它们集实用与审美于一身,永不腐朽,历久弥新,犹如一部厚重的人类文明史诗,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远古到现代的人文精神与自然情怀。

日本最早的土器绳纹,出现于公元前四五千年,由原始部落的妇女徒手捏制,露天烧成,它堪称世界上较早的陶瓷艺术品。日本原始狩猎生活时代持续了一万年之久,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文化发展远远落后于亚洲的其他国家,陶瓷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与中国、越南和朝鲜相距甚远。然而,明治维新后,日本陶瓷产业飞速发展,仅经历百余年时间,便一跃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陶瓷王国”,创造出有田烧、锅岛烧、美浓烧、唐津烧和乐烧等享誉世界的名品,无论陶瓷质量还是单个价值,均凌驾于越南和朝鲜之上,与中国瓷器媲美。纵观全球,日本民众日用瓷质量之高、种类之丰富、陶艺家之众多、技术之精湛、国外贸易出口量之大、市场成熟度之高,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显见的,究其原因,除了历史的垂青,更源自日本民族对陶瓷艺术的执著与热爱。

一、汲取邻国陶瓷文化营养

世界陶瓷艺术有两大源流,一是中国,二是西亚。陶瓷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自公元前7000年产生以来,创造出众多令世人惊叹的艺术瑰宝。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灿烂星光,不仅光耀中华大地,也照亮了周边诸国,辐射到隔海相望的日本。日本陶瓷的起源和发展,其每一步历史进程都深受中国和朝鲜的影响,所以有人把朝鲜比做日本陶瓷之母,中国则是日本陶瓷之父。

1. 中国陶瓷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陶器釉药的使用比中国晚二千多年,瓷器的起源也比中国晚一千年以上,然而日本是世界公认的“好学生”,日本陶瓷亦是在华夏文化沃土之上成长起来的。公元五世纪,中国辘轳成型和高温烧成技术,经朝鲜传入日本,促使其成功地烧制出了须惠器,日本就此从土器时代跨入了陶器时代;公元八世纪,中国陶瓷史上诞生了著名的唐三彩,这颗璀璨的明珠让全世界为之震撼,生产工艺也通过各种途径传到了海外西亚的波斯烧出了“波斯三彩”,朝鲜半岛烧出了“新罗三彩”,在中国陶工的参与下,日本的奈良宫廷烧制出了“奈良三彩”。虽然不如唐三彩工艺精湛,但日本第一次生产出了人工釉料,结束了陶瓷色泽灰暗的历史;公元十二世纪,在中国宋代白瓷、青瓷以及铁釉陶器的影响下,濑户窑烧制出了独具特色的古濑户;公元十七世纪,有田陶工酒井田柿右卫门,以中国明末清初的釉上红彩为范本,始创日本彩绘瓷器。毫不夸张地说,在十九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日本陶瓷文化完全是在中国的“传授”下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中国,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进度要晚几千年;如果没有中国,日本更毫无传统工艺美术可言。

中国制陶技术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流向日本。因连年的战乱和灾荒而逃亡到日本列岛的中国移民,其中一些便是以制陶为生的陶工,他们是中国制陶技术最早的传播者。隋唐以后,日本向中国不断派遣学习先进技术的使臣,陶瓷技艺便连同军事、医学、绘画、书法、印刷等文化一同传入日本。奈良时代的学者吉备真备,曾作为遣唐使两次来到中国,并将中国陶工带回日本传授技艺,为日本陶瓷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南宋和明末,加藤四郎和伊藤五良太甫先后到中国学习,学成归国后,为“濑户天目”和“祥瑞手”两种日本著名陶瓷的创烧,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2. 朝鲜陶瓷文化对日本的贡献

如果说用泥土制陶是人类的远古创造,那么瓷器却无可争辩是中国人独有的发明。日本是东亚地区瓷器产生最晚的国家,朝鲜半岛的瓷文化,促进了日本瓷器时代的到来。由于历史上中国对朝鲜半岛的统治关系,汉文化呈占领性输入,所以早在公元918年,朝鲜还处于高丽时代就学会了中国的制瓷技术。经过朝鲜人民的艰辛探索,形成了朝鲜半岛独特的制瓷风格,如“象嵌”手法,就是在中国陶瓷技艺的基础上,做了装饰上的创新。1592年至1598年,日本丰臣秀吉发动了两次侵略朝鲜的战争,史称为“文禄·庆长之役”,因为战争中日本从朝鲜掠夺了大批陶工,因此这次战争也被称为“陶瓷战争”。仅以岛津义弘出征朝鲜回国时为例,被掳回的朝鲜陶工就有22姓80余人,这些被当做“战利品”的陶工纷纷在日本定居下来,并开窑延续制陶技能。其中被锅岛藩主带回的李参平,于1616年在有田泉山发现了瓷土,并成功地烧制出白瓷和青瓷,开启了日本的瓷器时代。

正是中国和朝鲜对日本“主动”或“被动”的影响与贡献,才使得日本进入了瓷器的大发展时代,陶瓷产业也迎来了空前的繁盛期。

二、根植民族传统文化土壤

任何艺术都是以文化为母体,又是以文化为依归的。文化生态是陶瓷艺术生长发育的土壤,也是陶瓷艺术生命的根基。日本陶瓷文化的发展之路,不可避免地携带着中国和朝鲜的深刻烙印,但古代的“汉风”和近代的“欧化”思潮,都不能完全取代日本民族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本土思想仍然是日本文化的精髓。从古至今,日本陶艺家们在深度汲取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又坚定地保持着本土固有的文化传统,根据本民族的审美格调和艺术品味,进行借鉴、融合、转化和创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陶瓷文化体系,形成了区别于世界任何其他民族的列岛风格与个性。

1. 崇尚自然的禅宗意境

日本文化艺术的核心是禅宗。禅,原本为佛家的一个修炼法门,从中国传入日本后,经过代代承传沿袭,已完全融入了日本人的思想和生活之中,被信奉为艺术与智慧的最高境界人们在倒茶时有禅,插花时有禅,读书时有禅,制陶时也有禅。在禅宗美学理念的影响下,日本陶瓷与精美有致的中国陶瓷和找不到一丝缺憾的英国陶瓷相比,更具有自然天成、简约粗犷的美感。粗糙、歪扭的茶具,无釉、无花纹的盘子和形状不规则的碗,拙朴至极,看似信手拈来,却凝固了禅宗的空寂与豁达、淡泊与无心。如果说日本的青花和彩瓷是受中国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那么这种崇尚自然的质朴之风,则是日本列岛的原始产物。同时,朴实无华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倾向,无不与日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日本是个岛国,四季分明,景色秀美,一片树叶、一株花草、一尾小鱼都可以成为陶艺家们灵感的源泉,他们将自己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嵌入泥土之中。坯胎之韵味、肌理之唯美、烟火之强弱,都在器物上产生偶然又必然的妙趣。温润淡雅,古朴闲然之感仿佛是自然的造化,又好似缔造者不经意间心境的渗入与流露,千百年后,观赏者依然能从一罐一碟中感受到“静、虚、空灵”的禅宗境界。

2. 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

纵观中国的陶瓷历史,为封建统治阶级制造完美无瑕艺术品的官窑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虽然有些民窑也生产精品,但它们从未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主流。在官窑的高雅艺术绝技逐渐失传的今天,民用陶瓷也仅能满足百姓吃饭喝水的基本需求,探求陶瓷独有的审美价值只有依靠古董陶瓷了。而日本却是世界上将陶瓷艺术融入生活最为出色的民族,其陶瓷文化致力于追求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高度和谐统一。日用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实用化,精致和民用互不矛盾,功能与美感融为一体。亲切柔和,颇具人间烟火的艺术气息,不会让人产生高不可攀的距离与隔阂,所以品质优良的茶碗、水罐、花器等实用器皿在日本均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

在现代陶瓷的创作设计中,西方陶艺已经发展为纯粹的造型艺术,而日本依然坚持功能效用和艺术表现力相结合的道路,在汲取和借鉴西方陶瓷文化精华的同时,坚定地继承了传统陶瓷艺术的创作理念。

3. 三大文化形式的展示传承

茶道、花道、日本料理是日本三大独特的文化形式,对日本陶瓷文化的演绎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三大文化中,以茶道的影响最为深远。公元八世纪,茶文化从中国传入日本,随着时代的更迭,日趋兴盛,并逐步从日常生活中的饮茶习俗上升到了宗教、政治和美学的高度,完全渗透到日本民族的血液和社会的各个阶层。十六世纪后期,茶道大师千利休创立了“佗茶”, 为茶道文化融入了“佗”与“寂”的深刻内涵,倡导人们从世俗名利中解脱出来,悠然闲适、淡泊从容地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孤寂。茶碗是茶道精神的核心载体,在茶道具中占有最高的地位,而且必须具备简练恬静、高雅庄重的崇高品格,方能担当起陶冶性情、洁净灵魂的崇高使命。当代日本著名茶会所使用的茶碗价值,普遍都在数百万日元以上,但在日本的陶瓷史上,名茶碗就像古董一样极其稀少。日本人常说:“一乐,二萩,三唐津”,指的就是与茶道密切相关的三大茶具品牌:乐烧、萩烧和唐津烧。最为著名的乐烧,始创于桃山时代(1573—1603),柔和温馨,略带伤感之美,每一件都是作者心绪的反映,在经历了400余年的洗礼后,仍然深受国内外茶人们的喜爱。

日本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时期的佛堂供花,通过植物的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而日本的料理即“和食”,起源于日本列岛,注重“色、香、味、器”四者的和谐统一,所使用的陶瓷器皿亦十分精致和考究,往往超过食物本身带给人的惊喜,中国古人讲的“美食不如美器”,在日本料理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正是由于茶道、花道和日本料理需要数目庞大的陶瓷用品,所以这三大文化形式对日本陶瓷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4. 精益求精的工艺追求

日本有一种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资源,那就是极具奉献精神和视质量为生命的劳动者。无论是陶器还是瓷器,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日本人在工艺技术方面从不含糊,所坚持的高标准,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对一切产品的任何细节,都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许多欧美国家流行的质量“宽容度”,在日本根本行不通。协同作业的团队意识、严格遵守的操作流程、精益求精的工艺追求,深植于每一位陶艺家的思想,并带到每一件作品的创作中,从而铸就了日本陶瓷在设计和工艺上的超高水准。

三、浓郁的社会文化氛围

日本能够在陶瓷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决非偶然。浓郁的社会文化氛围,让陶瓷之美深入人心。人们制作陶瓷、使用陶瓷、推销陶瓷,在赢得全世界的赞誉之后,又激发人们更加热爱本民族的陶瓷艺术,进而购买更多的陶瓷用品。日本的陶瓷文化最终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促进陶瓷产业的高速发展。

1. 广泛的民众基础

世界上只有日本人还在使用四百年前的茶碗。日本民众对陶瓷的热爱和痴迷,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拟。陶瓷艺术不仅造就了众多艺术家,更陶冶和提升了整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在日本,瓷土和釉料可以很方便地买到,除专业人士外,很多陶瓷爱好者在家里也备置电窑,亲手烧制陶瓷作品。一个家庭拥有瓷器的多少,还体现着主人的审美情趣、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日本虽然承袭的是东方文化,但在饮食器皿上的礼数比西方国家有过之无不及,每个家庭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调整陶瓷餐具的样式和品种。

日本是一个团体意识极强的国家,由民间自发组织的陶瓷社团百花齐放,为专业陶艺家和非专业陶瓷爱好者,提供了共同交流信息、切磋技艺的平台。同时,日本不仅在大专院校开设陶瓷课程,而且各类陶瓷培训机构也遍布国内外,他们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们的实际操作经验。

2. 陶艺家的乐园

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以靠卖作品维持生计的陶艺家寥寥无几,但日本却为陶艺家们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日本的陶瓷流派繁多,到了近现代,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常被认定为“人间国宝”,其作品价值自然不菲;而普通陶艺家的作品,因为广阔的市场需求,也很抢手。因为日本陶艺家们在实现艺术梦想的同时,还能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和广泛的社会尊重,所以日本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技艺最为精湛的陶艺从业者。例如,日本第79任首相细川护熙在离开政坛之后,便做起了陶艺师,可见这个行业的社会地位非同一般。

3. 政府的大力支持

1616年,朝鲜陶工李参平在有田烧制瓷器成功后,藩政府就意识到,这一新兴产业将会带来巨大的利润,便对所属藩窑实行保护和奖励政策,投入巨资,精选原料,选拔优秀工人和画师烧制,同时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残次品率,对陶工更是爱护有加,让他们生活安定富足。一系列的扶植举措,造就了锅岛烧成为日本最精美的瓷器,并作为藩属官窑延续了长达250年的繁盛。

十九世纪末期,日本政府开始踊跃参加欧美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使日本的陶瓷艺术在西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873年,日本参加了奥地利维也纳万国博览会,精心选拔具有各种技能的24名研修生,其中包括有田和京都的3名陶工;1876年,又参加了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日本政府极力鼓励私人参展,并给予优惠政策,承担所有参展商的交通费和展品的运输费。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方媒体好评如潮,萨摩烧、有田烧等众多作品荣获奖项。博览会效应,不仅提升了日本陶瓷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誉,而且西方的新思想、新技术也为日本陶瓷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机械化生产成为现实。日本陶瓷的出口额,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扩大了一千多万倍。

4. 立法及保护制度

日本是世界上最先对无形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国家。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也是受到了日本“无形文化财”这一概念的影响。195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对有形文化财和无形文化财提出了保护,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在国家立法中纳入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大法。从1954年开始,日本每年举办一次“日本传统工艺展”,该展览代表全国传统工艺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又确立了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的认定制度,俗称“人间国宝”。这项最高荣誉的设立,不仅推动了日本民族工艺水平的全面发展,更体现了日本政府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与尊重。

陶瓷的诞生,源自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千万年来,人类是陶瓷艺术长河中永不疲倦的跋涉者,艰辛寻求的不仅仅是水、火、土凝结成器后的实用和观赏价值,更多的是享受在创造过程中融入的情感、智慧和企盼的欢愉。人类在大自然中不断追求精神与技艺的自我完善,也许就是陶瓷文化绵延万年、经久不衰的真正魅力所在。日本民族在发展陶瓷文化的道路上,兼容并蓄地学习外来文化的能力,坚定不移地维护自身文化永续发展的精神,以及锲而不舍地挑战世界巅峰的决心和勇气,对世界各国陶瓷文化的发展都是一种深刻的借鉴和启迪。

评论:谈谈建筑卫生陶瓷文化的提升


卖马桶的职业经理人也进入到电视剧的主要角色了,瓷砖已经高贵地投入到美女的怀抱之中,可见,近两年来,经过泥与火一番更深入的对话、产品与市场的一场角力后,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业的文化在提升。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已从行业化全面走向了社会化。

在日前上演的电视连续剧《结婚进行曲》里,由著名演员徐峥主演的男主角姚翔是一位在我国首都北京卖马桶的职业经理人,从他的职业生涯里反映出了马桶这一产品在社会文化上的提升。马桶,在城市里,从从前不能登大雅之堂,需要从闺阁中拎出去冲刷的红色木桶(即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依然盛行着),到现在可以固定在家中的高档设备,只短短的近20年时间里,在家居历史上抒写出了划时代的一笔。马桶,从阴暗羞涩走向冠冕堂皇,从粗俗进入高雅。这不能不说是卫生陶瓷行业进入社会舞台的一大升级版,而现在又被编剧者搬上银幕,更体现出了卫生陶瓷在家居文化上被广泛接纳的社会效果。

再着眼建筑陶瓷,广东地区的“瓷模”又在近一年以来风起云涌,并几乎在行业圈里走向盛行,兴起了一派瓷砖业的新风貌。将瓷砖导入时尚领域,上升了文化的层次,激活了企业生存的细胞。(当然,以佛山为主体的广东陶瓷文化的兴起,佛山集群媒体的作用也功不可没。)

为产品找模特做点缀,以前也只有服装业因为时装上市的必要才有。其后是跑车(汽车、摩托车),为了点缀,形成一种鲜亮的对比与呼应。如今潮流所涌,进入到建筑陶瓷行业,催生了一个时代性的新名词--“瓷模”。给消费者以美的享受,也达到“惊艳”的吸引眼球效果。在难免被视为是一种有待辩证的“做秀”的同时,也不失为一种文化提升的现象反映。

时装模特表现的是设计师的匠心与潮流的趋向。车模可形成一道风景,美女与跑车互补,速度与美度的融合。砖是硬的,刚与柔的结合,家居之美的气息的营造,都具有新世纪里物质文明的象征意义。

然而,对于“瓷模”,文化讲究的是雅,应用模特,重要还在于如何把握在一定程度上的得体的表现。如何从单一的做秀中跳出,营造概念,成就一个产品的文化宣传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上升产品的文化层次,是“瓷模”价值的所在。而一旦超过了一定的应用尺度就会变得俗———那种带有色彩性的、为宣传而纯做“美女秀”的俗气。

通过“瓷模”现象,折射出的另一个概念是行业中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更应该注重的还是自身内在的文化打造,是否具备“大灶”的熔炉(每次用智能打字打“打造”两字时,前面总是会同时出现“大灶”来),能够煅烧出更坚硬品质的产品与企业精神来。也许我们的企业更应该深省的是:如何去建立自己强健的企业团队,美好的企业形象,而不仅仅是为了维护一种外在的形式之美———靠“惊艳”来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那种“秀”。

从中也揭示了一个概念: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业正从基本的经营模式进入到产品与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模式的演变阶段。有关企业如果缺少应有的企业文化(包括产品文化),就很有可能被行业进化历史的发展所淘汰。

东鹏陶瓷借力民族文化 打造强势品牌形象


500年历史的石湾陶瓷文化将在现代陶瓷企业中得到传承与弘扬,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构建强势品牌的“亮剑07、腾飞08”战略目前全面启动,东方文化成为其中最重要的元素。

吸取东方文化精髓

按照东鹏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何新明的构想,未来东鹏将计划用5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吸取石湾陶瓷文化、东方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产品与东方文化深度结合,打造一个具有新东方文化特征的强势品牌形象。

这从目前已进入装修收尾阶段的“东鹏陶瓷生活体验馆”中已经可以初窥端倪。生活馆位于东鹏总部办公楼1至4层,整个生活馆从装饰细节到设计理念,都明显体现出对东方文化、石湾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借鉴。

进入生活馆,迎面可见楼梯旁边7条用瓦煲叠起来的高柱,瓦煲层层高升,直抵5楼天花板,寓意“步步(煲煲)高升”,全部瓦煲都是由南风古灶烧制,生活馆四楼的“风、调、雨、顺”四大天王的浮雕陶艺壁挂,同样出自南风古灶,此外,生活馆还通过实物、装饰图案等等展示了石湾陶文化发展的历史源流。

在四楼的东鹏梦之家空间,这种“东方”、“传统”气息更为明显。在以家庭的餐厅、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多个实景空间中,羊皮砖、金属釉等产品融入意大利、西班牙等实用、时尚元素,体现了一种在满足现代人生活舒适生活的前提下,对东方文化的继承和提升。

借力民族文化特色

“东鹏陶瓷生活体验馆”的新东方风格只是东鹏的这种努力的一个开端。东鹏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未来,东鹏在产品、设计等因素中,都将注重于注入东方元素。

这种继承,更直接的是体现在对石湾陶文化的继承上。

不久之前,何新明还专门带领员工到南风古灶去“寻根”,何新明提出,东鹏根在石湾,石湾现代建筑陶瓷与南风古灶一脉相承,让南风古灶火种继续传承,发展、弘扬石湾的陶瓷文化,是企业应有的责任。

“今后,企业必须要花大力气去讨论、理解、挖掘石湾陶瓷文化的精华,与东鹏现有现代制陶企业相结合,以充实东鹏强势品牌的内涵,打造一个海内外认可综合强势品牌。”何新明说。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评论:文化及其影响力》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评论:文化及其影响力》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