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 导航 >

日本京都彩绘陶瓷:枯淡与华丽的交响

日本京都彩绘陶瓷:枯淡与华丽的交响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古代彩绘瓷器大会 陶瓷艺术

2021-04-26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图2色绘月梅图茶壶仁清17世纪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4色绘罂粟花图茶壶仁清17世纪出光美术馆藏

■图1色绘吉野山图茶壶仁清17世纪福冈美术馆藏

日本京都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她从公元794年建都平安京,直至明治天皇出走东京为止的1100多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天皇居住的城市,也一直是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作为“千年古都”的京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17处古迹以及与这些建筑物相伴的优美环境组成的“古都京都文化遗产”已于1994年被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而那些被游客青睐的京都特产——京果子、油纸伞、西阵织,也无不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集枯淡与华丽于一身的“京烧”——京都彩绘陶瓷更是如此。

京烧之始

仁清创制彩绘陶器先于中国

京都彩绘陶出现于江户时期,它的创始人是野野村仁清(约1596-1680年)。他青年时在京都、濑户学习制陶技术,宽永年间(1624-1644年)先后在清水、栗田口、清闲寺、岩仓等地开窑制陶。约在1646年,仁清入仁和寺宫制陶,所做陶器深受赏识,被赐予“仁”字,便自号“仁清”。1655年,仁清皈依佛门,潜心于制陶艺术,1656年(明历二年)创制了当时中国也没先例的彩绘陶器,是为京烧之始。仁清将当时京都贵族阶级所追求的华美灿烂的境界,毫无遗留地表现在彩绘陶器的造型与色彩之上,开创出初期京烧登峰造极的盛期。他兼收并蓄狩野派和土佐派绘画的精髓,从卷轴画、障壁画、扇面画中吸取金彩银彩的配色方法,运笔设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从之后的1660年代至1680年代,仁清作出了许多优雅而又华丽的彩绘陶器,那些遗留至今的仁清彩绘陶器已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的重量级藏品。TaOCi52.coM

仁清名品

四耳茶壶列为日本文化财产

仁清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他独创的四耳茶壶,是当时京都上流社会茶席上的名品,保存下来的珍品都已列为日本的重要文化财产。如日本福冈市美术馆收藏的“色绘吉野山图茶壶”,高35.7厘米,是仁清的成名作(图1)。这件造型精巧色彩华丽的壶完美展现了仁清炉火纯青的辘轳成型技术和釉上彩绘技艺。画面以金、银、绿、紫、赤等色彩绘出山丘起伏的奈良吉野山万物复苏的美丽风景,再以绚丽的红彩、金彩、银彩及少量的黑彩绘出漫山遍野盛开的樱花,与细腻淡雅的白色乳浊釉面形成色调的对比,形成意境深远而又配色和谐的装饰结构。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色绘月梅图茶壶”(图2)据说是仁清所作十二只色绘花卉图茶壶中最为成功的一件。高30厘米,造型准确,胎体轻薄,说明其辘轳拉坯技巧纯熟自如的程度。细腻的胎质覆盖上白色的乳浊釉,据说也是仁清亲自配制的。作者借鉴桃山时代盛行的漆绘工艺,在釉面上以黑彩、金银彩涂绘出老梅的枝干,并兼用绿、紫彩结合白釉晕染出树干苍老的质感,红彩梅花以金彩勾点花蕊,再以金银彩点绘出银色的月光洒在大地上的美丽夜景,如同一首古琴演奏的名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茶道之境

保持朴素造型体现孤寂之感

仁清的彩绘茶道器具既有适应大众化的实用功能,又能体现茶道的孤寂之境,其彩绘形式的适度性,升华了江户初期京都人的生活感情。如北村美术馆收藏的“色绘鳞波纹茶碗”,高8.8厘米,口径12.3厘米,底径5厘米。此器既保持了日本传统茶碗的朴素造型,又适度地施加以彩绘装饰,内壁局部施挂乳浊白、绿釉,外壁局部流挂绿釉,露胎部分彩绘鳞波纹,纹样与造型在艺术风格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仁清曾师从以茶风优美细腻著称的金森宗和制陶,此件茶碗颇有金氏茶器之意境。MOA美术馆收藏的一对“色绘金银菱茶碗”也是日本的重要文化财产。碗筒身,圈足,内壁通体黑釉,外壁施白釉,并在两只茶碗的上半部分别以金彩和银彩绘菱形色块,口沿施一道红彩,下半部分则以金、赤、绿彩绘出莲瓣纹,空白处填以黑彩地。此对茶碗装饰考究,色彩华丽,应是入得茶席的名贵茶碗。

京都彩绘陶是一种具有个性美的艺术样式,每件作品都表现出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而他们的作品一般都有作者个人的款识印记,如以上介绍的仁清作品,其他器物的器底都有“仁清”印记。

风格赏读

正是优雅的个性,使陶艺家与

制陶人区分开来

仁清与乾山是日本制陶艺人中最早被社会各界公认的与狩野派、土佐派的御用画师地位相同的艺术家,他们的成功说明了“正是优雅的个性,使一个真正的陶艺家与一个仅仅是制陶器的人相区别。他必须能体验与分辨音乐、绘画、文学、哲学中优秀的东西,只有吸收了这些东西,他方能够将力量和个性贯通于他用黏土所制之物”(日本陶艺家藤元毛井语)。

仁清、乾山之后,高桥道八、清水六兵卫、奥田颖川、青木木米、仁阿弥道八及永乐保全等人都为继承和发展、革新京烧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奥田颖川(1753-1811年)烧出了京烧最早的瓷器。酷爱读书,自幼即习绘画、书法、篆刻的青木木米(1767-1833年)更是翻刻中国陶瓷史籍《陶说》,仿制中国彩绘,促进了当时京烧文人趣味和中国趣味的流行。这些京烧后期的大师们也都具有高度的文化修养,并与当时的艺术潮流紧密相连,他们所做的瓷器表现了文人情趣和都会洗练的审美情趣,达到了时代与个性的统一。正是他们的努力,京烧的传统才能延绵不绝,至今仍然兴盛不衰。

艺术特色

俨然是一幅立体的障屏壁画

如果说障屏壁画是平面展开画面,那么仁清的瓷壶彩绘则是立体展开画面,让人追思桃山时代的风韵。请看这件日本文化厅收藏的“色绘若松远山图茶壶”(图3),高26.3厘米。画面的大部分涂成漆黑地,再以金彩绘出起伏的山峦,这种鲜明的色彩对比显然是为了衬托“远山”;近景是淡绿色的若松,鲜红的椿花。这件彩绘作品可谓色调配合大胆,画面绚丽古雅,俨然是一幅立体的障屏壁画。

出光美术馆收藏的“色绘罂粟花图茶壶”(图4)也是一件将色彩运用到极致的成功作品,高42.4厘米。与图3不同的是,作为背景的黑地只占了画面下方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画面都以华丽的金银彩、红彩、淡绿彩等表现怒放的罂粟花,配之以乳白色的釉面,色彩搭配明快艳丽,运笔设色可同杰出的画师媲美。

其他代表

尾形乾山以富有艺术趣味著称

与仁清的精致及严谨各有千秋

京都彩绘陶的另一代表人物是尾形乾山(1663-1743年)。他出生于京都一个富有却又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乾山自幼即习汉文,致力于书法、绘画。他与陶瓷的结缘是在25岁时,当时他在仁和寺宫前的山庄闲居,对制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便拜二代仁清为师,学习制陶技术,37岁时在京都郊区鸣泷的家宅里开窑制陶,此后的半个世纪都与陶艺为伴,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如果说仁清的彩绘陶器是以华丽、精致及严谨而闻名于世,那么乾山的彩绘陶器则是以优雅和富有艺术趣味著称。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乾山作为京都彩绘的大师级人物,比之于仁清,他已完全脱离艺人的范围,进入一个艺术家的境界。乾山彩绘作品趣味高雅,造型多是异形器物,如方菱形的茶壶、轮花形的钵、紫阳花形的透雕纹钵、方形盘、扇面盘、筒形餐具、叶形餐具、笔筒等。彩绘形式也极为丰富,有黑釉鹿纹、吴须铁绘(青花和铁锈花)、绘高丽(朝鲜风格的铁锈花和铜红纹样)及黄绿釉器物。

taoci52.com扩展阅读

老瓷片的“华丽变身”


美化建筑、装点家居、制成精美饰品……

老瓷片的“华丽变身”

人们收藏瓷器,大多追求完整器,老瓷片一般作为标本来学习和研究。不过,记者走访发现,近些年来老瓷片也不甘寂寞,化身为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具艺术气息。

当老瓷片遇上建筑

当人们走进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的大门,首先便会被整整一面墙的老瓷片所吸引。据馆长何飞介绍,这些都是唐代鲁山段店窑的瓷片,“镶嵌在墙上,既有装饰作用,打造博物馆的独特风格,又能体现河南的陶瓷文化,是一种文化推广和展示。”

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会员敬勤俭先生的“商都魂古陶瓷标本收藏馆”,也把老瓷片的装饰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小院的墙壁上,镶着各个年代、不同窑口的瓷片,让这个坐落在老胡同里的收藏馆更添一丝古朴的韵味。

敬勤俭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博物馆、会所等,都喜欢把老瓷片融入建筑设计中。普通的老瓷片价格不高,却比很多昂贵的现代材料更有装饰性,也更具文化底蕴。”

红木嵌钧瓷屏风

残缺美,也入画

在大象陶瓷博物馆,记者还注意到茶室里两幅古色古香的“画”。凑近一看,精美的实木画框里,原来是两个大瓷盘的盘底,上面绘有人物故事,画工精细,颇具美感。何飞介绍道:“这两个磁州窑系人物盘,一个元代,一个明初,是我多年前收来的,因为残缺,价格较低。后来我看盘底的图案很不错,就给它们加了框,挂在墙上就像挂了老画似的,效果挺好。”

这个妙招并不算何飞的“独创”,记者在国香茶城的“鲲鹏茶器”,也看到了几幅加了画框的盘底、罐盖等。店主李鲲鹏告诉记者:“我们在景德镇收老瓷片,有时候会发现一些面积较大、图案较好的盘底,它们不像完整器那样可以配个架子摆在桌上欣赏和收藏,有人就想到这个办法,把它们放入画框做成‘瓷画’,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除了这些“瓷画”,记者还曾在中州古玩城见过一件嵌着数十片宋代钧瓷片的红木屏风,十分独特。据了解,2005年北京华辰拍卖会上,也出现过一套嵌有宋代钧瓷碎片的楠木四条屏,估价为12万至22万元。

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张保庆介绍,“把钧瓷老瓷片镶嵌在木质屏风上收藏,从明清时期就有,现在也有人做,这是钧瓷的一个特色。主要是因为宋代钧瓷完整器鲜有,连瓷片都不多,素有‘钧瓷一片值千金’的说法,人们十分珍视,便有了把钧瓷片做成屏风的传统。其他种类的瓷片,倒是很少做成屏风。”

瓷片饰品的人文之美

除了装饰家居环境,老瓷片也能做成项链、胸针、戒指、耳坠等饰品,给佩戴者增添一份古典美。记者曾在北京南锣鼓巷的多家银器店见过包银的瓷片吊坠、戒面,前几日,记者走访郑州市场时,也发现了这样的饰品。

这些老瓷片饰品价位从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店家介绍,“价位主要是根据年代、画工、完整度、内容题材、官窑或民窑等来决定。瓷片饰品以景德镇的为主,因为画工、题材比较好;也有河南的钧瓷、汝瓷、绞胎瓷等,钧瓷变幻莫测的釉色很漂亮,汝瓷则清雅如玉,很受人们欢迎。”

店内顾客李小姐告诉记者:“我一直很喜欢老瓷片饰品,感觉它比黄金、珠宝饰品更有内涵。5年前,我就在外地买过一个青花瓷片项链坠,当时郑州还没几家卖老瓷片饰品,现在已经越来越多了。”

宝石蕴含的是天地精华,瓷片体现的是人文之美。每件瓷片都是凝聚了古人智慧、独一无二的手工作品,它们带给人的,不只是装饰和点缀,更是修养和灵气。

陶瓷小碗竟是日本瓷器


□文/图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李娟

品鉴专家:杨润先(国家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文化部评估委员会委员)

委托人:李先生

我是晚报收藏专刊的一名忠实读者,因为喜欢收藏却又不是专业藏家,所以每一期的收藏周刊我都会关注。从中不仅可以读到精彩的收藏故事,还可以学习到收藏知识。这次我带了自己家中收藏的一只瓷碗来参加活动,瓷碗的大小适中,表面施彩釉,颜色为灰色和墨绿色相结合,较暗淡。我想让专家看看这只由老人们传下来的瓷碗是什么年代的,是否具有收藏价值。

专家鉴评:

李先生收藏的这件瓷器,无论是釉面的色彩,还是绘画的技艺都与中国传统瓷器有很大的不同,据此可以判断这件瓷器不是出产自中国,而是来自海外。瓷碗的工艺和胎质与日本瓷相近,距今约有一百年左右,应为民国时期出产的。日本瓷器的发展自应永年到昭和共经历了500多年的历史,烧瓷行业在不断地发展,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有的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瓷器收藏过程中,许多藏友都会感觉日本瓷与中国瓷器非常相似。这是因为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制瓷业也不例外,有些造型与中国瓷器相仿相近,但也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日本瓷器的种类十分繁多,如碗、盘、瓷瓶、茶壶等等。日本瓷的釉色有青釉、白釉、大红釉、蓝釉、金色釉、珊瑚釉等,釉料在加工的过程中比较纯净,釉面和胎体结合得比较紧密,施釉薄而均匀,有光亮感,胎质坚硬细密。李先生收藏的这件瓷碗保存完整,图案考究、做工精美,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康熙五彩彩绘材料的构成与用法——瓷器收藏


2010年两件清代瓷器分别以2.5亿和5.5亿刷新了中国瓷器的全球拍卖价格,清时期瓷器目前已成为瓷器收藏市场最热的收藏品。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康熙五彩彩绘材料的构成与用法。

五彩是传统的釉上装饰技法之一,又名硬彩、古彩。它是在瓷胎上用生料,矾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在800~C--900~C之间烧成,色.彩鲜明透彻。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是以红、绿、黄三种颜色为主,纯粹的釉上五彩则较为少见。釉上五彩取代了青花五彩,改变了过去釉上五彩和釉下青花相结合的方法,烧制便捷、效果良好。

清康熙五彩瓷器

康熙时使用明代留下的旧彩料,色彩保持了明代特征。五彩装饰多应用于陈设瓷,色彩种类不多,故色调变化不够多,彩绘材料主要由颜料和调色剂组成,颜料的色相和用法如下:

矾红:为不透明的大红色粉末颜料,用胶水调和使用,故又称胶水红,用来洗染各种大红花朵和人物衣服、鸟类羽毛等,有厚度感,也常用来填地皮和作淡红用,但不能和其他颜色相混合,否则矾红因熔融而消失。矾红用乳香油调和时则用于画线和画线箍。

古大绿:透明的深绿色,水调和颜料,用于填花叶正面、人物衣服及石头、树叶、图案等,烧成前为铁灰色。使用方法是先加水擂拌调匀盛入碟碗器具中,操作时用笔拌水调和成稀薄糊状(俗语称为作“标水”)填于胎瓷装饰部位。因颜料在碟碗中使用久了易集结,用时会流动这一物性,故颜料隔二、三天需用擂锤重新擂拌一次方好使用。

古绿:透明的黄绿色,水调和颜料,用于填花叶的反面、嫩叶、技干,也常用于填人物衣服、石头、树叶和图案等,烧成前为红灰色,用法与古大绿同。

水绿:透明的淡水绿色,水调和颜料,用于填地皮、浅色花朵、衣服、山石、水色等,烧成前为灰白色,用法同上。

古紫:透明紫色,根据装饰部位色彩的需要,可调配多种同类色调,如红紫、蓝紫、鲜茄紫色,烧成前为灰红色,用于填树干、树枝、花朵、衣服、石头、配景等,用法同上。

古翠:透明淡蓝色,水调和颜料,用于填花朵、花苞、衣服、石头、配景等,烧成前为淡蓝色,用法同上。

古黄:透明淡黄色,水调和颜料,用于填花朵、花蕊、配景、地色、老人衣服等,烧成前为红黄色。

雪白:无色透明玻璃状,水调和颜料。

 华丽的康熙五彩花瓶

清代康熙朝,瓷艺家们还发明了釉上蓝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这种蓝彩比釉下彩的青花更为浓艳,黑彩则黑亮如漆,显得器物更加富丽堂皇,美不胜收,成为彩瓷的主流。由于发明了釉上蓝色色料,“古翠”代替了青古蓝色,它取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鱼……处处可作为描绘对象。所表现的内容多反映元明以来的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西厢记》及唐宋诗意的花鸟、山水和民间吉庆寓意的题材,深受民间绘画影响。

康熙五彩有白地和色地两种。收藏时要注意一点,即釉面上均有闪幻变化的“蛤蜊光”,釉彩之外的白地上有彩虹似的光晕。纹饰造型注意准确与传神,与明代五彩只注意色彩、不讲究造型的风格有别,在施釉上大部分较明代匀薄。在传世的康熙五彩中,官窑出品仅有碗和盘之类的小件器物,色彩艳丽的大件器物一般为民窑产品。图案画面生动活泼,题材丰富多样,除一般的花卉、山水外,大量题材采用的是戏曲、小说为人物故事画。器物底足内题“大明成化年制”或画秋叶、钟鼎的,大多数是康熙中后期的产品。

日本的高档瓷器欣赏


日本高档瓷器之日光(Nikko)品牌创立于1908年,是日本陶瓷中最显赫的名字之一。200年前,英国首次将源自东方的白瓷技术掺混动物骨粉于瓷焙烧,划时代地创制了骨瓷(BOHINA)之后,NIKKO将骨瓷中的骨粉含量提高到50%,研制出最高素质的骨瓷产品,上釉焙烧温度达850℃至1120℃,令瓷质更洁白,更有晶莹通透的效果。

NIKKO的骨瓷碟不仅质地优良,设计上更体现着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精致韵味,柔和光泽的釉彩,优雅大方的图案,单是端在手上欣赏就已经是一件人生乐事,如果再盛上一杯溢满香气的,一切的一切将无限接近完美。

NARUMI品牌1938年创始于日本鸣海,是世界顶尖的骨瓷品牌之一。其产品的风格既具欧式餐具的华丽典雅又秉承日式餐具的细腻精致,并以其严谨的制作体系,成熟的工艺和优良的造型深受高品位人士及全球众多五星级酒店的青睐。NARUMI的骨瓷产品都是采用高达47%牛骨粉作为原料,通过特殊工艺制作成形,配合精湛的印刷技术,使得花色更精致,层次感更强。其产品上的金色部分全部是用24K纯金勾勒,所以每一件产品都是精工细作的杰出作品,不但实用,更具有收藏价值。

前身NIDDON TOKI GOMEI KAISHA公司创立于1904年,迄今已成为日本最重要的高档瓷器制造商之一,产品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销售。其产品多走高级路线,造型及花色采传统及典雅的设计,与NARUMI在风格上有些不同。

盛世的华丽——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阶段,重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隋唐时期,政府仍掌握着主要的手工业部门,管理机构更加完备。官营手工业在规模、组织、分工、工艺水平等方面占主导地位,许多产品通过贡赐、贸易销往国外,并通过专卖形式在国内销售。隋代手工业主要由工部下设的太府寺掌管。唐代政府管理手工业的机构更加庞大,例如少府监掌管百工技巧,总管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分工也更细,例如将作监掌管土木建筑,军器监掌管铸造甲弩。不同工种的工匠还要接受九个月至四年不等的技术训练和学习,如金工学习四年,乐器车辂工学习三年,竹木漆工学习一年。

唐代舞马衔杯纹银壶,陕西省博物馆藏。

唐代铜镜,镜背褐色漆地上以螺钿镶嵌一龙

飞腾盘绕在云气纹中,制作精致,形态栩栩如生。

隋唐时期,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和行会组织的产生进一步促进了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民间手工业。除了农民家庭手工业和官僚地主庄园手工业,民间手工业逐渐向城市集中,城市中的手工业作坊(又称“铺”或“作铺”)有显著发展,种类涉及染织、瓷器、漆木器、金银器、玉器、冶铸、车船、造纸印刷、粮食加工等。唐代还出现了行会性质的会社组织,协调内部关系,规定产销条例,并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行会组织对社会经济影响很大,普遍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标志了中国手工业发展的新阶段。

唐代玉云形杯。 

隋代工艺中,陶瓷、染织和制船业比较突出。到了唐代,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国家政策的开明、中外之间的频繁交流,工艺进一步繁荣,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木器等全面发展。此时的装饰风格脱离了商、周、汉、六朝以来的古朴特征,开始具有了近代装饰的风貌。装饰题材不同于以前的几何风格和现实或想象的动物纹样,而大量采用了植物纹样,面向自然与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总体风格趋于博大清新、富丽丰满。装饰技法、工艺手段丰富多彩,例如:陶瓷工艺出现了多种釉色并运用洒釉、流釉、绞胎、绞釉等施釉方法;染织工艺亦有蜡缬、绞缬、夹缬、碱印、拓印等多种印染手法;漆器则有金银平脱、螺钿、描金、夹、雕漆等工艺。

日本的馆藏中国文物


流失到日本的中国文物数量最大,其中甲骨片日本收藏最多。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馆几乎都收藏有中国文物,数量大概在数十万件。在这些博物馆中,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收藏最为丰富。资料显示,战后日本归还了一部分战时掠夺的文物,有158000多车,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较珍贵的,但这只是很少的部分。

珍贵的中国雕塑

东京博物馆的东洋馆共分三层。第一层陈列着包括木乃伊在内的埃及珍贵文物,印度、犍陀罗(今印度、巴基斯坦地区)早期佛教文物,东南亚与西亚的考古出土遗物,等等。笔者最感兴趣的是一号展厅名为“中国雕刻”的特别展览,26件南北朝与唐代的文物,大部分是来自中国陕西省西安宝庆寺、中国山西省长子县、山西省云冈石窟、河北省响堂山石窟等地的石佛造像,比如唐代宝庆寺如来三尊佛龛、天龙山石窟第21窟如来像,也有少量隋代金铜造像如势至菩萨立像。其中,6件公元703年至704年间的宝庆寺石佛造像甚至可考人名,比如德感造十一面观音龛、姚元景造如来三尊佛龛、高延贵造阿弥陀三尊佛龛、李承嗣造阿弥陀三尊佛龛、萧元造弥勒三尊佛龛、韦均造如来三尊佛龛等,具有极高的史料研究价值。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111件文物珍品

东京博物馆东洋馆的第二层可以说就是“中国专馆”,一共五个陈列室,其中四个为“中国考古”,剩下的一个是“中国绘画书法”。“中国考古”的第一陈列室是从新石器时代到汉代出土的早期文物,一共111件展品,涵盖了骨器、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品种。陶器部分,有中国甘肃省、青海省出土的齐家文化红陶双耳壶、褐陶水差形土器,也有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商代白陶豆,西周时代的灰陶鬲,中国河北省易州出土的战国时代黑陶磨光纹小壶、夹砂红陶鬲,中国安徽省寿县出土的战国时代彩釉壶,等等。玉器部分,既有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玉斧、玉璧、玉环、玉饰,二里头文化的玉刀,也有商周时期的饕餮纹佩玉、龙纹佩玉等。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礼乐、祭祀用青铜器。

绚烂多彩的历代陶瓷

“中国考古”的瓷器陈列室,一共有33件从三国时期到唐代的加釉彩陶器及43件宋代到清代的瓷器。早期瓷器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古越州窑产的青瓷神亭壶、青瓷双耳壶、青瓷狮子、青瓷天鹅壶、青瓷莲纹盘,唐代长沙窑产的黄釉褐彩碗、黄釉绿褐彩鸟纹碗、绿釉枕、绿釉奁,以及大量的唐代三彩随葬器,如三彩骆驼、三彩马、三彩天王俑、三彩镇墓兽,等等。东洋馆的宋代瓷器有:定窑的白瓷盘口瓶、白瓷莲花纹钵、白瓷印花花卉纹轮花钵,耀州窑的青瓷唐草纹水注、青瓷凤凰唐草纹轮花钵,钧窑的靛青釉轮花钵,官窑的青瓷轮花钵,越州窑的青瓷花纹水注等。

东洋馆的元、明、清瓷器陈列,涵盖各个时期的精品,几乎就是一部发展史。

中国绘画成日本国宝

东京国立博物馆拥有的众多珍贵文物中,首推日本政府所指定的87件国宝和610件重要文化财产,而这些顶级文物中有一批是来自于中国宋元明时代的绘画与书法。在“中国绘画书法”陈列室中,仅南宋李生《潇湘卧游图卷》、南宋李迪《红白芙蓉图》、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和元代因陀罗《禅机图断简寒山拾得图》4幅作品就获得了“日本国宝”的称号。其余珍贵绘画还包括南宋马远的《洞山渡水图》,明代朱端的《寒江独钓图》,清代赵之谦的《花卉图》等。而书法作品则囊括了黄庭坚、朱熹、赵孟頫、八大山人(落款)、郑燮等名家。东洋馆第三层陈列则以朝鲜文物为主,也可间接观察中国传统文化对半岛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清康熙淡描青花官窑瓷器


清康熙官窑瓷器淡描青花轻描淡绘,格外清雅,是另一种艺术美,淡描属青花绘制工艺之一。以较淡雅的表料勾勒线条,不分水,不渲染,近似国画中的白描,具有淡雅轻柔的装饰效果。

清康熙 青花淡描花卉长颈瓶

清康熙 青花淡描花卉长颈瓶高36.9 口8 底12.2 厘米 ,瓷瓶圆唇、长直颈、溜肩、圆腹、圈足、足脊浑圆;胎地细白厚重;施亮青白釉,绘多层青花纹饰,口沿下和颈肩部绘有织席纹、菱形纹、回形纹等;腹部主题纹饰为大如意头轮廓线内描满莲花纹、牡丹纹等奇花异卉;图案布局疏密有致

清康熙 青花缠枝莲纹盏托

高8.1 口11.7 底8.1厘米

盏托两件,大小一致,只是纹饰稍有变化;均尖唇、张口、折浅腹、大圈足;盘中有一小圆圈凸起,使之与放置其上的茶杯(或盏)等正好套合;胎体细腻洁白、精致轻薄;施白釉;盘内中心绘变体莲花纹,紧依凸起圆圈的外侧施繁缛细致的缠枝莲纹,纹饰规矩,略显呆滞;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款,是康熙官窑瓷器。

彩绘陶武士俑


收藏机构: 首都博物馆

大小尺寸: 左:高23厘米,右:高21.5厘米

生产时代: 南北朝陶瓷

生产窑口或产地: 其它窑口

品种: 灰陶

陶瓷造型: 雕塑

说 明: 北朝(386-534)

首都博物馆藏。左:高23厘米。泥质灰陶。上有白陶衣,有红彩。明器。头戴武冠,敛下颌,上身内穿紧身宽袖衫(褶衣),外披裲裆铠,铠上有鱼鳞形甲片、上施朱红色彩。铠甲内衬厚实的裲裆衫。腰束带。下着裤管宽松博大的缚裤。身背箭壶,内盛数枝长箭。裲裆铠是南北朝时将士的主要装备,士兵与军官皆用。因其曾经被指定为武官甲制,结合起所戴之冠分析,此俑表现的应是一军官形象。右:高21.5厘米。泥质灰陶。上有白陶衣,陶衣上原有红彩已脱落。明器。站姿。头戴小冠,挺胸昂首,上身内穿圆领折襟左衽及膝褶衣,外着对襟窄袖套衣,腰束带,下着缚裤,双手垂于体侧,右手执物已失,左手持盾。盾为圭形,四周有凸起的边廓,中间有一条纵向凸棱,起加固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