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宝岛台湾“陶瓷之乡”的喜乐哀愁

宝岛台湾“陶瓷之乡”的喜乐哀愁

陶瓷艺术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 陶瓷瓷砖

2021-05-07

陶瓷艺术。

莺歌,一个位于台北县的古朴小镇,因盛产陶瓷而享有“陶瓷之乡”的美称。日前一次偶然的莺歌夜游,让记者于不经意间体会到这里捏合煅烧在陶土和彩釉中的喜乐与哀愁。

莺歌的制陶业可谓由来已久。据当地史料记载,清代嘉庆年间,福建泉州吴姓家族渡海来台,取用当地的田土烧窑制陶,自此开启了莺歌人“点土成金”的历史,至今已有200余年。方圆仅18平方公里的莺歌小镇,在最繁盛时拥有近千家陶瓷工厂,陶瓷商店、博物馆、陶艺馆更是不计其数。当地居民从事的工作,也几乎全与陶瓷有关。

来到这个陶瓷的世界,首先体会到的是陶瓷带给人们的闲趣和快乐。在有着“陶瓷老街”之称的尖山埔路上,喜欢陶瓷的淘宝者们,多半不会空手而回。几百家风格各异的陶瓷商店和展厅,会充分满足你欣赏和选购的欲望。

在这里,陶瓷不再仅仅是一门艺术,而是已成为人们特别是孩子们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在陶艺家黄永全经营的“釉之华-活的陶瓷教育馆”,记者就看到了许多看似粗糙却充满了童趣、童心的陶瓷“作品”。

原来,为了推广陶艺文化,莺歌镇上设立了好几家陶艺教学馆,供喜欢亲手尝试制陶工艺的游客和孩子们尽情地创作和“玩泥巴”。现场会有专业人员指导,客人从定中心、开洞、拉高、成形一直玩到“修坪”阶段,之后的上釉、窑烧则交给店家来完成。

以莺歌为代表的台湾陶瓷业曾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创造出一段绚丽的辉煌。但近些年来,由于岛内经济不景气,台湾的陶瓷产业逐渐萎缩,莺歌的一些陶瓷业者开始被迫转行,部分有实力的陶瓷业者则赴大陆投资设厂,开辟新的天地。黄永全告诉记者,眼下莺歌陶瓷业的整体竞争力已大不如前,基本没有出口,只能依靠岛内市场及观光消费。莺歌的陶瓷业也逐渐由大规模陶瓷生产转向创意型陶艺。

原来,在表面的光鲜和琳琅背后,竟也隐藏着莺歌陶瓷几分“苦中作乐”的无奈。

“不过,我们还是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陶艺创作中的独特创意。”黄永全说,“而且,我们在创作中始终会坚持反映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体验和思考。”

这位年轻陶艺家的一件作品为此提供了最好的注解。这件名为“融合”的作品由一堆看似杂乱的芋头和地瓜组成。“一些政治人物总是喜欢在岛内挑起族群矛盾,把台湾民众硬分成所谓‘本省人’和‘外省人’,”黄永全说,“于是我用这两种东西分别代表‘本省人’和‘外省人’,把它们混杂在一起让人无法区分,借此表达人们希望团结、融合的心声。”

这一瞬间,记者的心中不禁感受到一阵强烈的共鸣。一堆没有生命的陶土,竟也能诉说出岛内民众乃至大陆同胞埋藏心底的共同渴求。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诚挚的诉说和不懈的追求,莺歌的陶瓷文化才能这样薪火相传,在困境中仍能坚守住快乐和希望。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台湾“陶瓷大王”为瓷都增添亮色


走进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精品展区,人们的目光顿时被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所吸引。这边,一只翩翩起舞的浅黄色蝴蝶,微微颤动着翅膀,栩栩如生地停驻在水仙的花瓣上。那边,粉红色娇艳欲滴的鲜花飘落在茶杯边,仿佛散发着香气……

这是在日前召开的2006年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的动人一幕。

台湾“陶瓷大王”为瓷都增添亮色

2006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的法蓝瓷

把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叫“法蓝瓷”的新品。这种将流线线条与东方典雅气质融为一体的艺术品,成为本届博览会上最大的亮点,并在本次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法蓝瓷的创始人是台湾“陶瓷大王”陈立恒。2004年2月,他创办的海畅法蓝瓷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落户千年瓷都的台湾陶瓷企业。

“法蓝瓷这个新兴的陶瓷品牌在古老的瓷都扎根,有一种回到母亲怀抱的感觉。”陈立恒说,“我之所以要在景德镇建立高价陶瓷的制造中心,是因为这里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丰富的陶瓷人才、完善的陶瓷产业链,劳动成本也低。”

“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非常知名。在景德镇设厂,法蓝瓷挂上的‘景德镇制’,无形中提高了品牌价值。”他说。

法蓝瓷传承彩绘陶瓷的精湛工艺,使用特制的釉下彩技术,可使色彩长久不变。海畅公司拥有的“倒角脱模工法”专利技术,用于制作融合浮雕与雕塑的精致立体造型,使得瓷器成品相当精美。在2002年纽约礼品展中,法蓝瓷“蝶舞”系列被评为该展年度最佳收藏品第一名。

目前,景德镇已成为法蓝瓷最大的生产基地。

陈立恒将法蓝瓷带到了景德镇,也引来更多的台湾陶瓷企业在瓷都创业。近两年,来景德镇投资的台湾陶瓷企业已涉及陶瓷原料、材料、包装及生产等各个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了聚集效应。

景德镇市瓷局局长黄康明介绍说:“台湾陶瓷企业进驻景德镇,为千年瓷都吸引世界更多的关注增添了新亮色。他们既给景德镇传统陶瓷产业带来了新的技术、管理及设计理念,也在这里打出了品牌。海畅公司就是成功的范例。”

高新技术给瓷都带来新活力

景德镇拥有全国惟一的国家级陶瓷研究所,并且拥有省市级研究机构5家,陶瓷研究人员2000多人,占全国陶瓷科研人员的半数以上。近年来,该市注重整合国家、省、市的各级有关科研资源,在传统产业中大量采用高新技术,千年瓷都由此焕发了新的活力。

景德镇近年重点建设的陶瓷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载体。其中,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研究中心,已研发出了包括彩瓷、陶瓷旅行杯、介质陶瓷、蜂窝陶瓷、超耐热陶瓷、泡沫陶瓷等一窝“金蛋”。

日前,由国家陶瓷工程中心自主研发的大规格超薄陶瓷釉面砖在景德镇问世。与普通瓷砖相比,这种新型釉面砖生产线一年可节约1600吨燃油,节约矿物资源2.4万吨,降低生产成本1000万元左右。同时产品还实现了不含铅、镉等有害元素。这一科技创新成果,使得中国的建筑陶瓷占据了世界领先位置,标志着中国建筑瓷砖即将进入“超薄”时代。

景德镇市市长虞国庆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和国家科技部联手建设国家级的陶瓷产业基地、研发基地、教育基地和交流基地,将在保持艺术陶瓷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新材料高技术陶瓷、艺术化薄板建筑陶瓷,不断扩大高档日用瓷规模,形成以优势产品为主导的大陶瓷产业格局。”

“在传统中找到好的东西,在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关键在于利用好‘景德镇’这3个字的优势。”虞国庆接着说,“当前,业的发展正处于开放的创新时期。通过推广高新技术,景德镇可以带动更多的中国陶瓷品牌走向国际,使中国再度成为世界瓷艺的焦点。”

陶瓷陶艺大师促产业不断创新

中外陶艺家在中华陶艺村现场交流

如今的景德镇,擅长绘画作诗的人多得很,民间的名人工作室、名人作坊、名人名作专卖店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充分发挥名人作用与效应,是当地近年来工艺美术陶瓷新品种、新器型、新花面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新都民营陶瓷园是一个集陶瓷生产、名人作坊、外贸出口、产品直销于一体的大型企业。这家企业以名家创作设计为龙头,2005年在园中设立了一座陶艺大师的艺术殿堂――中华陶艺村。这是我国第一个为中外陶艺家提供艺术创作、精品展示、学术交流的大型基地,如今已有数十位中外陶瓷艺术家以及几百户陶瓷业主相约入园,王锡良、张松茂、王隆夫、周国桢、李菊生、刘平等20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知名教授、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和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成为中华陶艺村的第一批村民。随着这些陶瓷陶艺大师前来进行艺术创作和学术交流,园区陶瓷产业也不断蓬勃发展。

台湾的景德镇:莺歌陶瓷老街


莺歌陶瓷老街艺术化

 莺歌陶瓷老街简介

莺歌陶瓷老街位于文化路以及尖山埔路上一带,为莺歌陶业最早聚集地,早期窑厂林立,陶瓷工艺到目前已有200年的历史,早期生产技艺皆是由大陆师傅所流传,使用的而坯土皆采自於尖山附近,使得尖山埔地区成为名闻全国的陶瓷重镇,也让莺歌冠上“台湾景德镇”之美称。

莺歌陶瓷老街最著名的是在这有一根约有30年到40年的老烟囱叫“四角窑”,还有另一种美称“隧道窑”,但随著时代之变迁已逐渐消失殆尽,目前莺歌陶瓷老街所赋予人之第一印象,是传统及现代建物的相互交错。

莺歌陶瓷老街艺术化

莺歌陶瓷老街於民国89年在市府的重新规划下,入口有一座仿文化路成发居的闽南式红砖建筑,还有一只铁制的艺术莺歌鸟;从前弯曲的尖山埔路经截弯取直并铺上岩石改变成330之徒步区;道路旁原本老旧的陶瓷厂房也重新规划整修,改成营业用的商店,莺歌陶瓷老街共有一百多家陶瓷商店,宛如一座生活陶瓷博物馆,有各具特色的精致艺术中心、大宗餐具专卖店,还有经营好几代的老莺歌陶瓷世家,及工厂直营商店,另外陶艺家工作室,随处可以与艺术相对话。

莺歌陶瓷老街也为了整齐统一路灯、咖啡色遮雨棚,各商店的门柱并加以红砖柱妆点、绿色植物错落其间并结合当地产业的素材如陶瓷座椅、陶制垃圾桶等等。由於莺歌陶瓷老街整体效果不错,也提升当地整体休闲及环境品质;莺歌的陶瓷主要可分为五类:艺术陶瓷、建筑瓷、卫生瓷、日用瓷与工业用陶瓷等,莺歌陶瓷老街陶瓷艺品林立的商店,陈列的作品如:仿古瓷、结晶釉、文趾陶、茶具组、陶瓷餐具……等等,但各种琳琅满目的陶瓷产品不一定是莺歌出产的,为因应市场昀需求及环境的因素,所以商店所贩售的产品大多是外来的,有自大陆、马来西亚、日本退流行的餐具等等。

莺歌陶瓷老街乐趣多莺歌陶瓷老街在假日时还会不定期举办活动表演,在平常中午12点至下午5点及周六、日全天是人行徒步区,禁止车子通行。另外也有陶瓷新品展售,飘著茶香、咖啡香,莺歌陶瓷老街是购物休闲多功能街区,莺歌当地饭店为因应莺歌旅游观光潮流,莺歌饭店、莺歌旅馆、莺歌民宿、莺歌汽车旅馆业者们的服务也越来越优质,为了就是让莺歌旅游、莺歌观光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莺歌旅游,还有许多旅馆饭店与民宿业者使用饭店线上即时订房系统,透过安全的线上交易,即可预先指定莺歌饭店、莺歌旅馆享受莺歌陶艺之美。

德化陶瓷坯上的台湾创意釉


春节期间 陶瓷备受关注

春节的到来,在德化陶瓷街上可以看见游客、消费者们还是会对这些陶瓷店铺还是停下来赏析一番。

日用陶瓷在精致化的同时,讲求题材、器型、风格的创新;传统神像雕塑融入新观念,对材质、釉色、烧制技艺等均以现代科技加以改良;历史人物题材的变革最为突出,无论是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还是三国里的桃园三兄弟,都被以当代视角重新观照,于夸张变形中寄寓文化情怀,令观者耳目一新。流连陶瓷街、陶瓷工厂和艺术家作坊,能强烈感受到这座戴云山下的小城,正涌动着文化创新的思潮。

此情此景,让人联想到台湾陶瓷重镇莺歌。

德化和莺歌都是以产瓷闻名,二者隔海相望,不仅气质相似,关系上也情同手足。德化是三大古瓷都之一,“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润如玉、声如磬”的德化瓷,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往海外,扬名于世。莺歌陶瓷发端于清嘉庆年间,将陶瓷技术传入其间的正是泉州一吴姓人家,他们渡海来到蕴藏大量陶土的莺歌,在当地开铺授徒,开始“点土成金”的生涯。

近年来,随着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莺歌陶瓷通过开发文创,成功地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如今,莺歌聚集着近800家陶瓷工厂和风格陶艺店,许多店家结合商品展示与陶艺教室,做出富有创意的店面设计,使整个莺歌宛如一座陶瓷艺术博物馆,让人随时可以走入并进行艺术对话。

莺歌是台湾陶瓷发展的缩影,而德化陶瓷与台湾陶瓷的新一轮对话近年来尤为频繁。2006年,海峡两岸提出德化瓷瓶装金门高粱酒的合作构想,次年,德化县在金门成功举办陶瓷展售会,两地商会签下了德化陶瓷制品代销协议书。2008年,德化白瓷鉴赏巡回展在台北举行,这是德化白瓷第一次到台湾本岛展出,苏清河、杨剑民等28位德化当代陶瓷艺术家的400余件作品引起轰动。随后,德化陶瓷业界就“什么样的产品在台湾更受欢迎”的议题展开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2010年,德化县陆续与台湾陶瓷业界签订合作协议,希望借助台湾先进的文化创意理念,参考莺歌陶瓷文化镇的成功案例,对德化区域内的陶瓷产业与创意文化、观光旅游产业进行整合,推动整个产区从“制造”到“创造”、从“工业瓷都”到“文化瓷都”的转变。

与此同时,德化与台湾的民间交流日益频繁密切,一些台商纷纷到德化兴业。邱文星的陶瓷酒瓶开发、赖智忠的陶艺工作室等在当地都享有盛名,台湾著名陶艺大师黄政道等在德化举办了壶艺双联展,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

植根德化陶瓷传统优势,借鉴台湾文创理念和转型经验,当地确定了“传统瓷雕商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艺术化”的发展思路。从2011年起,组建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大多数陶瓷企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鼓励企业生产精细化,当地政府资助企业增加新设备,高中档酒瓶、首饰陶瓷、光波陶瓷等高科技陶瓷产品不断涌现,注入文化创意的产品大大提高了含金量。

此外,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德化已兴建了陶瓷学院等专业院校。与此同时,当地的陶瓷艺人也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之道,在宗教雕塑中追求思想内涵的连紫华、以现代手法营造人文意境的苏献忠、创办“月记窑”当代陶艺中心以汇聚国际新思潮的吴金填等,都是其中代表。民间涌动的创造力渐渐汇成创意大潮。

台湾正在研制低温共烧陶瓷


低温共烧陶瓷(Low-TemperatureCofiredCeramics;LTCC)是以陶瓷作为电路基板材料,内外电极可分别使用银、铜、金等金属,在约摄氏900多度的烧结炉中,将被动组件(如低容值电容、电阻、滤波器、阻抗转换器、耦合器等组件埋入多层陶瓷基板中)以平行式印刷涂布制程烧结形成整合式陶瓷组件。LTCC为近年来相当受人瞩目整合组件技术,因为陶瓷与硅的材质极接近,因此适合与IC芯片连接,且具有省空间、降低成本的优点,并且所制造的模块具有IC封装、埋入式被动组件及三度空间高密度电路连接的功能。另外,LTCC整合型组件包括各种基板承载或内埋各式主动或被动组件的产品,整合型组件产品项目包含零组件(Components)、基板(Substrates)与模块(Modules)。由于LTCC是以陶瓷为介电材料,具有高Q值与高频的特性,因而非常适用于高频通讯模块中,LTCC主要用于手机通讯、蓝芽(Bluetooth)、无线网络(WLAN)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产品中。目前通讯产品中运用LTCC技术制作的整合型组件有功率放大器、天线、滤波器等。低温陶瓷共烧发展机会与威胁WLAN与蓝芽模块整合程度日益提高,我国台湾掌握全球WLAN硬件出货量80%以上的市场,以及台湾自有品牌与ODM出货量逐年提高,手机、WLAN与蓝芽模块电路的设计自主性提高,且近几年我国台湾业界已出现IC设计业者与LTCC基板业者合作的迹象,未来采策略联盟方式进军LTCC市场将更具竞争力。但台湾LTCC厂商均以制造LTCC组件制品为主,但未来LTCC制品市场中运用LTCC制作的组件数目逐渐减少,逐渐被LTCC模块与基版所取代,且陶瓷基板原材料配方掌握于欧日厂商,使得我国台湾在发展LTCC时成本不易掌控,为台湾发展LTCC的隐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零组件厂商持续看好LTCC产品未来的应用市场潜力,挟其原材料与技术优势,开发各式相关产品,对台湾业者构成很大的威胁,尤其台湾的LTCC技术多半来自与日系厂商的交流合作,重要的专利多掌握在村田制作所、太阳诱电、与京瓷等大厂的手中,台湾业者面对的智能财产权问题并不严重,但手机LTCC制品的认证期较长,相对造成台湾手机上游零组件业者的阻力,且由于台湾业者普遍在射频组件的量测技术掌握较为薄弱,因此,目前市场多仍掌握在日系厂商的手中为主;而日系业者在射频组件的开发上,多已从单颗组件往系统方向布局,因此短期内日系业者的技术优势,仍难被打破,且韩国业者近几年来也积极投入LTCC基板技术,台湾业者亦不容忽视。低温陶瓷共烧技术发展之瓶颈目前我国台湾业者在RF领域缺乏领导、或规模较大的厂商,且对规格标准无任何主导权,因此,在经营上相对辛苦,以手机的PA来说,尽管目前台湾已有源通、加达士、台达电等多家业者投入,然由于PA在RF应用领域相当重要,手机厂对产品的可靠度、信赖度等,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尽管台湾业者陆续有产品出炉,但碍于手机厂欲更换台制PA应用不易,相对也增加PA业者欲从中获利的时间,RF收发器在应用上,同样面临相关问题,除开发较为困难外,业者须掌握软件及系统应用的观念与技术,才可能在产品的推广上有较好的接受度,因此,也增加我国台湾业者进入的困难与门槛。然值得庆幸的是,除功率放大器及RF收发器外,在其它相关RF组件的发展,则可看到台湾业者已有较好的成绩,如投入SAWFilter生产的台湾嘉硕与晶技等,其在业务的开拓上,陆续有不错的成绩,其中嘉硕已取得与台湾数家手机业者合作的机会;在LTCC制程及相关应用的产品,如双工器、耦合器等的发展上,包括?德、达方、台塑讯科、美磊等业者,陆续在不同领域的产品开发上,也有成果显现。在手机RF发展方面,建议国内LTCC业者,应朝整合性模块方向前进,如何更加掌握系统观念、快速提升产品可靠性与市场主导性,企图进而增加产品的多元化及附加价值,仍成业者能否在市场胜出的主要关键。在蓝牙产品方面,已使用LTCC模块的比例很高,而LTCC在WLAN市场也是相当有潜力的,由于LTCC基板具有体积小、高频特性佳、及整合度高的优点,在LTCC产品中主要应用于WLAN天线模块、WLANPA模块、及WLANRF模块等,以目前我国台湾无线局域网络(WLAN),及手机市场相较,由于WLAN的进入障碍较低,且台湾WLAN的产品生产已拿下全球近8成的占有率,已是全球WLAN的主要制造地区,因此,导入台湾产零组件的意愿较高,台湾LTCC基板厂商更应致力积极切入。因此LTCC是我国台湾厂商应积极投入的整合型组件技术。

台湾龙舟瓶


最近,台胞易先生来到大陆探亲,给我捎来了龙舟酒瓶。易先生年已古稀,走路要拄拐杖,跨洋过海。千里迢迢,把精美的酒瓶从台湾带到株洲,送到我的手中,当我捧着易先生送来的龙舟瓶时,我的感激之情无从表达。

欣赏龙舟瓶,感觉到它有着与众不同的韵味。酒瓶的整个瓶体就是一艘龙舟,龙头向上,龙尾曲卷,龙舟上有一叶风帆鼓满了风,使足了劲似在行走。瓶上有两行楷书:“龙行大运,一帆风顺”。瓶上绘有一条腾飞的龙。酒瓶瓷质,质白如雪,勾以金色的线条。红色的图案,黑色的字体,烧制在白色的瓷质上,显得色彩分明,华丽雅致。瓶底落款:“端午酒,金门酒厂出品”。

台湾地区和祖国大陆一样,有饮端午酒的习俗。端午酒是什么酒?南宋一位诗人曾写有:“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的诗句。原来端午酒指的菖蒲酒,它是以菖蒲为药料,以白酒或黄酒为原酒而制成的一种药酒。古俗认为有辟邪祛毒的作用。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痺,通血脉,治骨瘘,久服耳目聪明。”金门的端午酒,就是用金门酒厂的白酒为原酒,利用台湾地区的药材为药料配制而成的药酒。酒液金黄,醇香扑鼻,闻一闻也醉人。

煤改工程让中国“工业陶瓷之乡”减污增效


中国工业陶瓷最大的生产基地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通过实施陶瓷行业的煤改气、煤改电、煤改油工程,全面削减了排污总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湘东是闻名全国的“工业陶瓷之乡”,产品占全国六成以上市场份额。同时它又是萍乡市工业最密集地区,属典型的“烟囱经济”区域,曾一度被列为全国重点污染控制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近两年,湘东加大了对倒焰窑的改造力度,全面向烟囱经济挑战。迄今为止湘东区投入近1亿元,对全区111家陶瓷企业、164座倒焰窑、180根烟囱进行“三改”(煤改气、煤改电、煤改油),目前已完成近百家企业近120座倒焰窑的改造,拆毁烟囱170根。

记者6月22日在工业用瓷生产大户萍乡市金源陶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无烟无味无污染的煤气梭式窑已经代替了过去烧煤的倒焰窑。公司全瓷填料、拉西环、中铝球等工业用瓷产品从2005年起开始采用煤气梭式窑来锻造,改变了过去大烟囱往外排黑烟,附近居民怨声载道的情况。

据了解,与倒焰窑相比,采用煤气烧制的陶瓷产品,成品率更高,质量更稳定,而且生产的周期也缩短了,每吨比过去可节约生产成本300元。全区年产120万顿工业用瓷产品,如果全部采用煤气燃料,将会给企业节约成本3.6亿元。目前全区陶瓷行业的80%已经实现清洁能源生产。

金源陶瓷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曾琦说,2006年公司以煤气为燃料生产的2万吨工业用瓷产品,与以往以煤为燃料相比,减少成本600万元。

同时,通过煤改工程,湘东区的环境质量有了明显好转。未治理前的2005年,全区水泥行业粉尘排放量为11936吨,治理后的年排放量为1447.24吨。治理改造后,陶瓷行业削减的煤耗量、烟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1.96万吨、654.08吨、20.69万吨。

创新成台湾陶瓷茶具发展主动力


“没有上釉而完全靠裸烧制作出来的陶器,为何能呈现出瓷器一样流光溢彩的金银光泽?”在今春举行的深圳文博会、广州茶博会上,一批来自台湾的茶器作品引发内地陶瓷爱好者现场驻足惊叹。其中,“新柴烧”技术革新运动的领军人、台湾著名陶艺家吴金维的柴烧作品尤为令人惊艳。

最近五六年,台湾陶瓷茶器作为新的区域品种在国内掀起一股玩赏和收藏的热潮。在北京马连道、上海天山、广州芳村、长春青怡坊、成都大西南等各大茶城,不管是台湾名家的精品创作,还是刚刚出道的陶艺工作者的创新器具,都能在收藏者中间引来大批拥趸。其交易的热度甚至一度超过国内一些著名瓷都的名家作品。与内地陶瓷茶具相比,台湾茶器具有哪些专业优势?为什么专业玩家对此评价如此之高?

不上釉也流光溢彩的新柴烧

吴金维1968年生于台湾宜兰县,1988年台湾复兴商工美工科毕业,迄今已经在陶瓷茶器的烧制方面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近年来,他引领的“新柴烧”在业内引发高度关注,其柴烧作品亦频繁到港澳和内地一二线城市展览。

创烧于五代后周时期的柴窑,由于至今尚未发现实物及遗址,在国内的陶瓷界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柴烧与柴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深圳文博会上,吴金维的胞兄、紫金橙文化团队负责人吴重毅先生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新柴烧即采取无釉药的裸烧,讲究的是“一土、二火、三窑技”。简单来说,新柴烧主要有三大诉求:一是木柴为温度来源(木生火);二是不上釉(火生土);三是裸烧,直接接受火的洗煉而生成金银彩等(土生金)。金银彩的二架铁及碳素所释放的远红外线改变了水质,去芜存菁。燃烧中的水蒸气助降甘霖,有利于大地草木的生长,五行的相生因应而生。

对于新柴烧在台湾产生的背景,吴金维在南方日报记者面前,则给予了更为准确地解释。据其介绍,新柴烧是台湾陶艺工作者在参考了龙窑、蛇窑、凤凰窑等各种窑体的燃烧效果,综合研制后所创出的新窑体。这种创新烧制方法,融合泥土中微量金属元素的特性,使作品触感温润、色泽多变,展现出深邃的意境。

记者在现场近距离观赏吴金维的作品,发现不管是茶壶、茶罐、茶托和茶杯,尽管没有上釉,但件件都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一般在瓷器身上才可能出现的流光溢彩的美学特征,除了独家的金、银之外,还有红色、橘色,有些茶器身上,还能看到细腻的蓝、紫、黝黑渐层,所有作品都能够明显看到高温变化的火痕,而器皿表面的肌理则千变万化,有鱼鳞纹,也有蜘蛛细纹,还有亮丽的闪光,器皿胚体迎火面上所聚积生成的落灰、结晶花。

“这些都是柴烧陶器独特的美学现象。”吴金维一脸自豪地说,柴烧是完全不上釉的,不上釉怎么会有这样的表面效果呢?其实是因为在土里面含有大量的铁质。器物表面的火痕,都是火烧出来的痕迹,在装窑的时候,排列方式会做所谓的挡、火和两个物件之间连接式的关联。在烧窑的时候,可以把火焰分为五色火,明亮、明黄、红、橘红、暗红。它是陶土里面的铁离子,在不一样的火焰环境下发出的不同颜色。在低温的时间,明亮火的时候,大概要烧制30多个小时,那时候的铁离子还没有活动;到800多度的时候,火焰变成红色,就是说窑内缺氧,当中烧出来的一些铁离子开始游离,到了坯体的表面;温度上升到1000多度,火焰呈橘红,就是我们讲的重还原,重还原的环境下铁本身要燃烧,所以铁离子会更快的跑到表面来,也就形成很多随机的面,汇聚在一起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的柴烧效果。

据吴金维介绍,他在台湾建有4座柴窑,其中2座系与高校合作设置,最近6年已成功烧出300余窑。

台湾茶器享誉业界

吴重毅认为,柴烧所呈现的美学现象,在各地区的烧制理念及表现也大有差异:日本柴烧表现的是哲学思想和生活文化结合的美学表现。落灰、流釉,偶然的火焗效果也可增加它的禅味意境及感受作者的手感和意念。中国大陆的柴烧则是以古朴的意境,粗矿的质感和大多数龙窑百年来的岁月堆叠(如窑汗)及作者的情怀来掳获使用者的青睐,而台湾柴烧工艺师则以落灰、火痕、各种金银彩度,可低调奢华的色彩(金、银、红、橙、黄、绿、蓝、紫……)表现再加上作者个人用土的质感及个性造型进入国内市场,正所谓各领风骚。

在台湾,新柴烧已经吸引了李仁媚等一大批陶艺家的积极参与,并已烧制出许多令业界惊艳的作品。柴烧茶器通过火与土表现出来的多元缤纷的艺术效果,正是当前台湾陶瓷茶器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台湾拥有全球最负盛名的包种茶、乌龙茶、高山茶和东方美人茶。不过,据台湾茶艺家、文化学者吴德亮先生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台湾茶人所使用的茶器,却大多数来自江苏宜兴。每当慕名而来的国际友人,在各大茶区品饮着清香独具的台湾名茶,往往会为当地茶商和茶农引以为傲的宜兴紫砂壶收藏感到错愕。

这一尴尬的现实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了转变。吴德亮在其给记者签名的《台湾茶器》一书中回忆道,当时,台北市立美术馆、福华沙龙、春之艺廊等地陆续展出一些台湾陶艺家创作的现代茶壶作品。直到1997年,坪林茶业博物馆展出陈景亮、刘镇洲、李幸龙、黄政道等陶艺名家的手工茶壶与茶器,开始得到业界高度肯定,而北投“晓芳窑”掌门人蔡晓芳大师的瓷釉与仿汝茶器也受到台湾和内地许多陶瓷发烧友的青睐,声名日隆;陈秋吉、连宝猜夫妇“陶源精舍”的夫妻杯一度引领风骚;邵椋扬、江有庭、江玗、刘钦莹等人更成功将北宋“黑釉建盏”复活,作品深受两岸与日、韩等地区收藏家的喜爱;后来,吴金维的新柴烧革命,将陶器烧出了令人惊艳的黄金璀璨与贵气,而邓丁寿颠覆传统的出水方式的“古逸壶”,更成功登陆中国内地与东北亚,并与古川子联手,将“九二二”大地震留下的落石碾磨入陶,还原为令人赞叹的台湾岩矿茶器,让以冻顶茶名满天下的鹿谷茶区,从此有了引以为傲的名壶。

求新求变是赢得市场主因

实际上,台湾的陶瓷茶器能够走出宝岛,与一个叫莺歌的小镇有着重要关系。

莺歌陶瓷工艺有200余年历史,据介绍,清朝嘉庆年间数位吴姓匠师来到当地并发现邻近的尖山地区盛产黏土,遂于此设窑制陶。莺歌很快就成为台湾最大的陶瓷艺品输出地,如今镇内陶瓷相关产业工厂及店家超过1000家、大小商店近2300家。“正是在莺歌的影响下,台湾其它地区的陶艺家也加入陶瓷产业,使得台湾陶艺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一位台湾茶商告诉记者。

在台湾中华陶艺协会荣誉理事长、陶艺名家苏正立看来,台湾制陶也有着六七千年的历史:制瓷技术是由中原传入闽粤地区,明清时期又由客家人传到岛上的。他认为,现在的台湾陶瓷除了融入更多的内地文化元素,在题材上再创新、个性,台湾特色也十分明显。如两岸陶瓷作品在造型、釉色、工艺上根据理念虽有所不同,但陶艺文化是相融相通的,在内涵上是一致的。这也是台湾茶器能够迅速占领内地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茶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对茶器的讲究更是不言而喻。在吴德亮看来,经过数千年喝茶方式的不断演变,茶具可说代有风骚,如唐朝主要为瓷壶与瓷碗以及金银为多,还有茶圣陆羽所推崇的越窑青瓷碗;至宋朝除了“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的景德镇瓷茶器外,更因斗茶的风行而有建窑的油滴天目茶碗。明代则有宣德所产的白釉小盏,以及正德年间以后显赫一时的江苏宜兴“五色陶土紫砂壶”等。吴德亮非常看好台湾茶器的未来,他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台湾茶品也将以多元缤纷的创作壶,在历史上的席位中一较长短。其风靡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变化万千的造型釉色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意。

相比之下,内地的陶瓷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冲洗,表现出来的流弊则相对明显。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当代艺术家杨国辛教授认为,大陆的陶瓷文化博大精深,艺术体系非常庞杂,这几年之所以在局部板块能够隐约感觉到有被日韩等地区的陶艺家赶超的苗头,主要是因为内地陶瓷行业,艺术家的参与度远远不如日韩这些地区,很多国内的陶艺家目光比较短视,为了眼前经济利益,不惜粗制滥造,把艺术品位、格调和艺术创新完全放在了一边。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在这一点上,日韩陶艺家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的。

“中国青花瓷之乡”大埔上半年陶瓷出口喜人


记者从梅州大埔县有关部门获悉,2014年1-6月份,大埔外贸出口11123.8万美元,比增33.9%;其中陶瓷企业出口9731.5万美元,同比增长39.8%。

据记者了解,大埔是中国的“青花瓷之乡”,拥有800多年陶瓷生产史,陶瓷是大埔传统的出口产业。近年来,大埔县有效整合资源“抱团结盟”,积极引导陶瓷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节能降耗上下功夫,大力发展高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陶瓷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在大埔县陶瓷生产大镇光德的梅州峰联陶瓷有限公司车间记者看到,一个个架子上整齐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花盆、花瓶等工艺品,一些工人正对半成品进行描绘勾画。“这种纯手工的青花,更具传统特色,立体感更强,在欧美市场更受客人的喜欢,价格也更高”,公司负责人介绍到。今日酒店商城记者了解到,仅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出口额达到544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6%。

为推动陶瓷企业走出去,该县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精心组织陶瓷企业参加广交会和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抢抓出口订单。在第115届广交会上组织了37家陶瓷企业展位93个,签约成交9820万美元,同比增长18.24%。与此同时,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支持建立企业网站,应用互联网开展网上洽谈、交易,拓宽陶瓷销售渠道。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宝岛台湾“陶瓷之乡”的喜乐哀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宝岛台湾“陶瓷之乡”的喜乐哀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