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分析]房产调控是否波及建筑陶瓷业?

[分析]房产调控是否波及建筑陶瓷业?

陶瓷艺术 古代瓷器制造业 陶瓷瓷砖

2021-05-15

陶瓷艺术。

连日来,由于建设部等9部委制定的"房地产调控六点意见"(简称"国六条")及由此提出的15条操作性措施(简称"国十五条")相继出台,在社会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也波及了房地产产业链上的建筑陶瓷业。

"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对建陶业有着直接的影响。"福建华泰集团董事长吴国良认为,建陶产品的终端用户便是房地产,而房地产的紧缩毫无疑问会影响建陶业的发展,不过,这种影响不会是立竿见影的,到下半年才会表现得较为明显,因为楼盘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同时他又强调,房地产"新政"的出台,对华泰的冲击不会很大,虽然华泰陶瓷产品定位为中高端,城市楼盘的压缩会影响其销量,但华泰会把由此空出来的销售人员用到开辟新的销售网点上,另外华泰陶瓷出口所占的比重较大。

"房地产'新政'的出台,对陶瓷业的整体冲击较大,但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品牌的冲击力又各不相同。"华东某著名陶瓷品牌北京地区的总代理李越峰总经理认为,"国六条"和"国十五条"的相继出台,表明国家对房地产要动真格的了,而房地产的紧缩、在建楼盘建设的减缓、新建楼盘的减少,将直接导致建陶产品销量的降低,这自然会影响到整个建陶业的发展,尤其是那些生产中高端产品的陶企。他说,"国六条"明确规定90平方米以上房贷首付比例调高至三成,而他所经销的陶瓷产品定位为中高端,产品销售面对的是150平方米以上的豪宅,"新政"的出台,对豪宅的装修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首付比例的调高又直接影响了大面积楼房的交易量,目前和今后他的生意都将受影响,当然后面的陶企也无疑会受到冲击。李越峰分析道,"新政"对乡镇、农村基本没什么冲击力,因而面向农村市场,定位为中低端的陶瓷品牌也就不会受多大影响。

"不管是'国六条'还是'国十五条'对陶业都不会有多大影响,至少对我们没有影响。"佛山双喜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伦炳佳认为,从"新政"内容来看,国家要调控的是房地产业中那些不合理的东西,而作为陶瓷业来说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豪宅固然受到调控,但更多的小户型的房屋也要装修,那些旧房也要翻新,同样需要陶瓷产品。东鹏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新明也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暂时调整不会对建陶业形成冲击。"房地产消费是一个有序的市场,国家目前对房地产的调控目的是抑制过高的房价、打击炒楼,而不是打压房地产行业,只是鼓励房地产行业多建一些市民买得起的房子,所以房地产行业的开工率并没有下降。"

佛山市欧雅企业营销总经理和佛山市上元山河陶瓷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则明确表示,国家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对他们企业没有影响,也就谈不上冲击了。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分析]传统陶瓷业需要什么支持


本视点先给出结论:最需要矿物原料、能源、人才和政策的支持。

这个本很一般的课题拿出来议,一是对政府说的。很多地方政府说要支持搞陶瓷,但弄不到点子上,支持不到实处。二是对投资者说的。上述的四个条件没有的话,即缺乏办陶瓷业的基础和环境条件,事业自然很难办成。陶瓷生产是直接取材于大自然矿物作原料的产业,往往需用量很大,品位档次不一定最高最好但要稳定。采矿又会牵涉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问题。目前采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乱开采,有限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部分属枯竭、稀少的矿物(如黑粘土)被低价出口等等。政府想特扶陶瓷产业,管好矿物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能投入资金搞资源与环保的互补性课题研究就更好了。陶瓷生产最需要的能源是电力和燃料,能源影响着产品成本、环境、先进技术装备的采用等三大事项。特别是在能源紧缺又要发展陶瓷业的地区,如广东佛山、潮州市,政府的最大支持就是建立稳定的、低价的、干净高热值的能源供应站。如佛山产区,政府要是能解决液化气、天然气的供应,就会出现像欧洲一样的先进产区,大气污染等等当前最紧迫的问题随之会得到解决,产业流失的担忧自然不会出现。由于陶瓷产业的特殊情况,需要大量经培训的专业人才,包括手工艺艺人和高科技人才。中国各产区的差异、国内外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集中反映在人才素质与水平的差异。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陶瓷逐步成为一种必然的关系。产业政策是体现政府对产业的态度。企业最希望的是出台既科学又合情合理的产业政策,并通过产业政策实现规范化管理。

欧盟反倾销 佛山建筑陶瓷业影响不大


近日欧委会发布公告,宣布对中国出口至欧盟的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发起反倾销调查,同时,将对中国出口至欧盟的玛钢管件(玛钢是可锻铸铁的俗称,又称马铁)发起反倾销调查。就欧盟与我国的贸易交锋来看,这是欧盟去年对我国建筑陶瓷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后,又一次针对我国陶瓷业的反倾销事件,再加上碳税风波仍在激烈博弈中,我国和欧盟的贸易摩擦已经愈演愈烈。与此同时,这也是继印尼发起对我国陶瓷餐具的反倾销调查后,第二起针对我国陶瓷餐具发起的反倾销,再加上此前韩国、阿根廷、巴西等国设置贸易壁垒,市场人士预计,未来我国陶瓷业出口形势更加严峻。

出口欧盟金额超7亿美元

2011年遭遇多次反倾销的陶瓷行业,在今年恐怕要继续面对这样的贸易摩擦。昨日欧委会宣布对中国出口至欧的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发起反倾销调查;与此同时,欧委会发布公告宣布对中国出口至欧的玛钢管件发起反倾销调查。

据业内人士介绍,其实一个价格0.7美元的陶瓷口杯,出口到欧盟售价约为3.5美元,但国内企业仅获利0.1美元。其余大头被国外经销商拿走,他们除去运费等开支约1.5美元,实际获利超过1美元,是我国生产企业获利的10倍。就是这样的低毛利率行业却面临欧盟对我国的反倾销威胁,原因何在?

市场人士分析,我国是日用陶瓷第一大生产国,产量约占全世界的70%。由于陶瓷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欧盟企业缺乏劳动力成本优势,因此,目前欧盟从事陶瓷生产的企业已经很少,我国日用陶瓷在欧盟市场占有率目前已接近五成,是欧盟日用陶瓷的第一大进口国。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统计,去年我国出口欧盟厨餐具累计金额超过7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这还是欧盟去年对我国建筑陶瓷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后,又一次针对我国陶瓷业的反倾销事件。2011年,欧盟对华瓷砖实行反倾销后,大部分陶瓷企业被强制征收高达69.7%的关税,但是由于我国每年出口欧盟建筑陶瓷金额约为3亿美元,只占出口建筑陶瓷总金额的1%左右,因此影响并不算很大。

出口东盟又遇反倾销调查

不过自去年以后,很多陶瓷企业开始将东盟作为反倾销规避的新渠道,然而紧接而来的却又是来自亚洲地区的反倾销调查。据商务部消息,印尼反倾销委员会日前发布对中国陶瓷餐具产品反倾销调查终裁披露,拟对上述产品征收87%的反倾销税,这也是今年陶瓷行业遭遇的首个反倾销。业内担心,印尼反倾销会在东盟地区产生示范效应,或许对中国陶瓷业的影响更大。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日用陶瓷对海外市场的依赖较大,约占我国陶瓷出口总量的11%,因此此次受到的波及将很大。根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预计,或将有2000多家陶瓷企业受到波及,涉及的劳工数量更为庞大,或将有不少工人失去工作。

作为陶瓷重镇,在这一波波反倾销中,佛山受到的影响如何?据了解,由于佛山陶瓷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是建筑陶瓷,因此,此次欧盟和印尼反倾销对佛山陶瓷行业的影响并不如去年对建筑陶瓷加税那样大。

高安建筑陶瓷业的现状及对策


在以佛山为主的建陶业大迁徙所带动的资本浪潮的巨大冲击下,高安建筑陶瓷业发展浪潮迭起,短短一年时间,合同引进资金达110亿元,引进陶瓷及配套企业50家,拟建生产线153条,成为全省最大的建陶生产基地,可以看出以高安为中心的未来产业集群的核心价值所在。如此庞大的资本金冲击未来市场,必然会重整高安经济格局,促成各类要素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市场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走高。今年7月14日,高安产区荣升为国家级产业基地,意义非比寻常,高安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死"劫"。在这种局部激进式扩张和国际国内经济一度低迷的形势下,高安产区如何杀出乱局,冲出重围呢?笔者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粗略分析和探究。

一、发展环境分析

从今年上半年的运行趋势看,喜忧参半。高安虽持有国内一系列知名品牌和王牌军,可以应对未来更为严峻的市场挑战和生存风险,但受全球经济形势低迷、油煤价格持续上涨、资源能源危机日益突出、房地产市场缩水等因素影响,生存空间萎缩,企业后续投资风险加大,发展不容乐观。

1.从大环境上看,国内陶瓷产业重型化的格局仍没有改变,加大用地审查,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力度,加大陶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性调控手段,将促成建陶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结构性过渡,国内陶瓷企业面临新的建仓调整期和“拐点”。事实上,国家政策性调控预期的出现已经给建筑陶瓷产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政策调整使得企业前期发展的弊端毫无保留地暴露。受宏观调控和节能减排的影响,大部分陶企面临选择性困境,市场策划出现动荡和不安,中小型企业面临破产倒闭。据民间调查,沿海广东等省市现平均每天有数十家陶瓷及相关企业关停并转,广东瓷及华东瓷更新洗牌大势所趋。在外贸出口渠道不顺畅,国内一级市场日趋饱和的前提下,二、三级市场将成为未来名企逐鹿的主战场。实际上,这次大范围的产业转移是国内建陶企业品牌升级、技术革新、资本重组、文化定性的绝佳时机,而背靠背的江西则是这次“候鸟迁徙”计划的首选“金巢”,精明的企业家已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有所作为。

今年上半年,由于面临煤电价格上涨、资源危机、人民币升值和政策调控压力,业内资本链运行速度放缓,行业市场出现持币观望和谨慎态度,新一轮发展面临空前压力,而外部压力的客观存在迫使企业间进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

2.从局部环境上看,高安产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有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后勤服务保障。新明珠、新中源、英皇卫浴等国内外名企抢滩进驻,引来候鸟纷至,群雄争霸,致使资本访问率、劳动力就业参与程度和中心辐射力大大提高,陶瓷配套化建设能力和市场吸纳力大幅上扬,超出预期想象。高安在区域化经济中举足轻重。

在能源涨价、成本上扬、市场萎缩、产品提价难的状况下,谁都不会轻言放弃,无情的竞争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规律最终迫使大批落后产能,缺乏先进管理经验的中小企业面临破产转产。所以,在前期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本土企业有暂时性的依托优势,但随着规模龙头外企资本金的不断注入和产品入市,这一优势会丧失殆尽,根本性的变革势在必行。

二、行业内部权衡

(一)比较分析

从外资企业的发展模式来看本土企业,差距之大,超乎想象。从内部构成看,大型企业注重品牌锤炼,营销策划,市场细分,文化推介和职工培训,调整迅速,反应灵敏,生存和带动力强;本土企业品牌意识弱,重视制造,忽视创造,营销思路不明晰或没有策划,交叉错位严重,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意识弱,生存能力差,一旦市场动荡,就茫然不知所措。这与前期积弊和融资能力差有关。加之不重视人才培训和企业文化内涵的构建,致使人才流动频繁,企业创新受挫。所以,本土企业如不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乘势调整,只有死路一条。

目前,高安产区已成相当规模,产业转型升级处于绝佳时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虽面临危机和压力,但只要调控管理适当,企业积极参与,仍可保大盘不失。从已入驻基地的50家企业来看,5亿元以上项目有8家,亿元以上有17家,占产区项目的34%;省外企业25家,省内企业25家;高安以外32家,本土企业18家;从资本构成上看,亿元以上项目占资本金总量的90.9%,亿元以下占9.1%;其中本土企业占15.7%。强弱并存,优劣不一,各有所长,是前期中国建筑陶瓷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微观显现,是梯队和团队创业的动机反映。

(二)发展预测

根据国内陶瓷产业布局走向,沿海高能耗产业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大规模“候鸟迁徙”行动仍将持续2~3年,之后进入稳定的创业期。在这次产业转移升级过程中,高安无疑是最大赢家,高安产区将成为对接广东佛山瓷海国际等国际外贸平台的重要基地之一。届时,时空的概念会在两地频繁的贸易互动往来中模糊消失。高附加值产业要素的聚集,创新型交易模式的建立将为高安未来走向世界舞台插上腾飞的翅膀。如何打造两地良性互动平台,破解产业布局、环保、物流、配套建设等高端策划难题,疏通发展瓶颈,是各级政府和企业共同面对的命题。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只有从体制内外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创新,高安经济才会有迅速崛起的可能。

三、对策

(一)把握宏观经济走向,制定积极稳健的应对策略。

高安产区融合了多元发展元素,体现了国内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诉求。高端研发、中低并存的产业市场正处在结构性转型的重大关口,中国制造正逐步向中国创造过渡。夸大危机和盲目乐观均不是思维定性的导向,关键是要以一颗平常心面对,全面客观分析,做出正确决策。为此,政府应加强宏观导向运作,企业应积极主动介入市场,摸清家底,找准战略投资方向,企业间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探求新一轮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和完善政府宏观发展计划和行业内部策划,创新创建行业协会,深度促进专家、高管、协会、媒体对话机制,强化团队意识,积极应对风险。

从市场角度看,城市一级市场角逐激烈,大型品牌企业研发能力和竞争力强,持有较大份额的市场占有度;中等品牌和小型企业相对较弱,无法和大型企业硬拼,未来只能起到填充和市场辅助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大型企业可以在维持国内市场份额的前提下,继续走高中端路线,同时关注国内市场动荡和宏观经济走势,为各级政府施政提供决策参考。

农村市场悄然隆升,是现今及未来中小企业和本土企业关注的重点,由于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必将更大地刺激农村消费市场,释放出广泛的发展空间。因此,强调性价比的低附加值产品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适合农村胃口。侧重挖掘农村市场,走中低路线,避开发展暗礁,在房地产市场整体缩水和经济形势低迷的今天,这一对策无疑是生存突围的绝佳良策。尤其是本土企业,要利用风土优势,借鉴身边典型,扩大思维视野,尽快换脑换胎,实现原始积累型向科技创新型、依托型向自主型的转变过渡。

(二)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寻求国际生存的更大空间。

我国建筑陶瓷产品的出口80%集中在亚洲地区,国际市场占有率不到6%,欧洲、中东极低,美国几乎为零,总出口量不到其产量的10%,这一业绩与迅速崛起的中国经济很不相称。其中虽有产品质量和消费习惯等多方因素在内,但主要与中国入世后遭遇欧美等发达国家刻意制造贸易磨擦,提高关贸壁垒是分不开的。中国向前的步伐已经给发达国家的发展形成压力,“国际妒忌”现象已给中国陶瓷制造的走向提出挑战,冲破茧缚,放马狂奔,是中国陶瓷企业和外贸流通领域的重大责任,是国内陶瓷产业扩张欲望的必然。

在贸易“通关”这一块,大型品牌企业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民族产业逐步走向世界的必然。要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延伸品牌魅力的基础上,提高国际市场的调查分析能力和捕捉国际风云变化的信息的能力,策划和构建跨国营销网点,为进军国际目标市场打好铺垫。企业内部、行业协会应介入智囊策划、法律咨询、传媒中介等服务系统,优化网络升级,完善整体运营机制,构建团队精神,创建行业文化,为后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国内流通领域、行业协会和国家外经贸部门应加强沟通协作,积极应对挑战,提出对策,理顺产业链发展脉络,疏通国际贸易瓶颈,打开国际贸易大门,使国内日趋饱和的扩张潜能高效释放。高安产区虽处于国际贸易仓储后端,但依托大型企业品牌带动力和广东沿海等地创建的国际贸易舞台,进军国际市场指日可待。

(三)进行服务观念的大解放,积极引导社会自由元素的最优化整合。

10多年的工业体制改革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力量崛起的主流,在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工业体制改革的政策驱动下,政府直接掌控营销领域的策略几乎没有可能。这就决定了高效、绩优、和谐的服务市场构建将成为政府辅佐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调控和执行重点应放在企业内部掘能、科技创新、文化延伸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建设上来。一是加强宏观调控的引导,帮助企业提高应对政策性风险和市场变化能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加大“框架”工程的构建力度,做优产区规划布局、信息传媒、仓储物流、基础配套等工程,渗透环保理念,引进评价机制,介入专家论证,力促可持续发展;三是建立大培训大转换机制,促进人才高效有序流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家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先进的管理水平,依靠的是人才和技术。要通过建立实训基地、企业用工信息、商务信息网络发布平台,促进信息和文化交流,促进国内尖端人才向产区的高度聚集,促进区域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就业水平提升和企业运营能力的提高;四是加快部门专业服务领域的反应速度。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掌握企业发展动态,积极主动介入国际国内专业领域,摸清行业标准和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疏通外贸渠道,为企业主动迎接挑战提供前沿参考。

陶瓷业是否也该限制原材料出口量


日前,美国和欧盟联合向WTO提起诉讼,指控中国对铝土矿、萤石、煤、锰、碳化硅、锌等9种工业原材料实行限制出口措施,称此举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大家清楚,美国的石油资源很丰富,但其国内却限制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美国的森林资源很丰富,但其明确规定大多数木材不准砍伐出口,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有类似的的作法。

其实,根据加入世贸组织协议,我国有权对近百种原材料等产品实施出口限制。对于原材料出口,一直非议纷纷,陶瓷业更是微词颇多,莫衷一是。我国幅员辽阔,矿产资源曾极其丰富。80年代的中小学课本中,对于祖国的介绍,少不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这样的字眼。但进入新世纪以来,这样的字眼在淡化,为什么?一则改革开放的发展势必消耗一定的资源和能源,二则大量宝贵原材料的无限制开采和出口也是原因之一,其中不乏众多不可再生资源。

众所周知,原材料是发展陶瓷业最基础的物质条件,有“原料是基础,烧成是关键”的名谚。从而催生了许多陶瓷原料生产厂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宝贵的资源当作商品出售。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准世界陶瓷生产制造中心,这得益于有充足的矿产资源、有丰富的原材料作基础。但现在,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减少已经严重影响到陶瓷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我国知名的陶瓷产区——广东佛山、河北唐山,当地资源已消耗殆尽,不得不转向周边省份,采购半径持续加大,生产成本持续高涨。重要的是,矿产资源在一点点减少,而出口原材料仍在无休止地赚取着不断缩水的外币。陶瓷业应防危杜渐,树立危机意识,特别是一些国内外相当紧缺的矿产资源,如长石、黑粘土矿等,也应列入限制出口名单,甚至干脆禁止出口。

有专家指出,随着陶瓷生产技术装备、色釉料、配套条件的日益成熟,我国作为世界上生产能力最强的陶瓷生产国,自己加工产品出口的综合效益,要比出口原矿好。即使出口经过加工的原材料,因产品实物质量不稳定,也影响到陶瓷原料的出口价格和效益。目前我国陶瓷产品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对国外精细原料,如釉料、色料、坯料、各种辅助材料的进口需求也不断增加。而我国陶瓷原料的加工和利用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必须采取现代化精细加工,标准化、系列化的发展措施,把陶瓷原料的加工生产当作一种国际化的产品来看待,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尽量减少国外进口,扩大国内市场分额。减少原材料出口,对原材料生产制造企业更是大有收益。如果对陶瓷原料和矿产的出口加以控制,国内陶瓷业需求的增长,我国高品质陶瓷原材料的出口或将减少,价格会相应上升,效益自然会水涨船高。

另外,有关人士称,矿产开采必须直接改变或破坏自然环境,鉴于相当一部分矿山企业对环境恢复工作认识不足,投入不够,将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低价出口,无异于变相把环境出卖了。此类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陶瓷业,更是面临这样的指责。

国家开始对原材料实行限制出口,是一个可喜的久违信息,以原材料作为主要消耗对象的陶瓷业,应该警醒,更应深思。

景德镇瓷器的悲哀给建筑陶瓷业的启示


但凡建筑陶瓷业人士,谁都知道价格战在短期内对拉动销量的作用。总部一声令下,全线降价,这对提升市场占有率,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得不说是最为直接有效的举措。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价格战也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平时要花8万元才能买到的建筑陶瓷产品,只要能抓住促销契机,也许花5万元就能圆梦。

然而,对众多建筑陶瓷品牌商家来讲,这种短暂的惊喜,就像一剂“强心针”。虽可能一时抢占市场,但过后却让自己和竞争对手元气大伤。今天你打5折,明天我可以打4折,你要再低,我就舍命。拼到最后实在不能再拼了,就像景德镇的陶瓷商贩一样,摔了听个响。

近年来,摔了听个响的事情在千年瓷都景德镇也不鲜见,众多商贩肉搏死撑的局面也经常出现。貌似数千元的工艺花瓶,用过年打发一个孩子的压岁钱就可以买到,而且还可以狠狠杀价。有教授再三计算泥料、工价及燃气费,怎么也弄不懂他们是如何赚钱的。建筑陶瓷行业的竞争如果长此这样下去,离景德镇的悲哀还远吗?建筑陶瓷行业的“生态链”恐怕就要面临麻烦了。

以变相降价促销为实质内容的价格战,难道只是建筑陶瓷企业唯一的救命仙丹吗?竞争,如果仅仅局限于价格低空轰炸的层面,就表明企业和商家已经山穷水尽,再无高招了。

如若没有亲临一线的惨烈竞争,没有站在经营者万般无奈的角度思考,恐怕谁也无权判定价格战是错误的决定。然而,这种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势必将以破坏建筑陶瓷行业的“生态链”为代价。

竞争,可以使行业进入良性发展,也可以把行业带入恶行循环。在中国这个特有的市场熔炉中,陷入不良竞争局面的行业不在少数。建筑陶瓷品牌的竞争,就像正在被破坏的生态循环链,太过频繁的价格战,将行业间的竞争一个又一个地引入死胡同。细数当今国内众多建筑陶瓷业巨头,谁又能真正称得上是有着“百年基业”资质的品牌呢?

建筑陶瓷企业的出路在哪里?只有苦练专业修为,才应该是每一个品牌孜孜以求的目标。虽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唯一出路。只有持之以恒地精耕于品牌内在价值所包涵的诸多层面,才能立于不败。致力于品牌价值的提升,是整个建筑陶瓷行业亟待倡导的精神,这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成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实现,从价格之战转移到价值之战,才能树立品牌形象,才能将建筑陶瓷行业的竞争逐渐扶正到良性循环的轨道。

理论不是一切,但却是一切成功必须遵循的导向和根基。在品牌建设的日积月累中,我们当初在品牌精神层面上的建设,如果没有缺失和偏移,如果整个行业都从未松懈,就不会出现今天整个建筑陶瓷市场的不良竞争格局。

降价,是策略,而不应是建筑陶瓷行业滥用一气的手段。即使一时令销量猛增,也只是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渐坍塌的前兆;即使市场占有率一度提升,也是以破坏建筑陶瓷行业“生态链”为代价的;即使为品牌打下了江山,也可能因疏于品牌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再失江山,千百年陶瓷文化遗留下来的老本也绝非一劳永逸的免死金牌。因此,建筑陶瓷品牌诸多层面的日常建设和不断夯实,才是发展历程中的重中之重。

今天的建筑陶瓷市场低迷是因整个大环境所致,包括大多数行业在内,都处于休整状态。我们与其急功近利地争取昙花一现,不如苦练内功,待世局转暖再重拾河山。建筑陶瓷行业应从疯狂竞争回归到理性竞争。从品牌方方面面做起,扎扎实实从择优原材料、追求创新工艺、严格把关品质、优化和规范终端形象、不断挖掘品牌内涵文化、创新开发体验与应用、不断提升服务素质等,才是我们应脚踏实地,一一做起的对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长远出发,以不懈地维护和平衡整个建筑陶瓷行业的“生态链”为己任,才是每一位建筑陶瓷业人士的使命。

建筑卫生陶瓷业前三季扭亏为盈


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今年前9个月,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总体上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据发改委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共累计生产陶瓷砖2056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1%。产量居前3位的省份是山东、广东、福建,同比增幅分别为19.7%、34.9%、36.8%。累计生产卫生陶瓷4419万件,同比增长58.1%。产量居前3位的省份是河南、河北、广东,同比增幅分别为251.6%、28.5%、52%。建筑卫生陶瓷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719.1亿元,同比增长33.9%。

在生产高速增长的同时,市场销售也出现了旺盛的局面。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完成销售产值619亿元,同比增长33.4%,实现销售收入659.7亿元,同比增长36.2%,平均产销率达97.6%,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领域出现了量增价升的良好局面。

据统计,今年1至9月,累计出口陶瓷砖305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7%;出口卫生陶瓷2757万件,同比增长41.4%。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商品金额12.03亿美元,同比增长47.6%。同时,出口价格同比也有所提高,陶瓷砖和卫生陶瓷同比分别提高0.22美元/平方米和0.56美元/件。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面对今年建材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出现滑坡的情况,前三季度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却在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2.2亿元,同比增长了13.4%。

尽管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利润在今年前9个月有所上升,但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其利润增长幅度仍然低于产销增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燃油短缺、停气、限电给行业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很大影响,而燃料、生产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和运输成本提高,直接给行业生产成本控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运输超载整治、出口壁垒增加、人民币汇率变化等相关因素也对利润增幅产生了影响。

统计结果还显示,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建筑卫生陶瓷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效益大幅度扩张产能,预计今年建筑陶瓷产能超过35亿平方米,严重供大于求。而这种产能的过度膨胀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企业产品销售压力增大、产品压库严重,纷纷挤向国外市场,竞相低价出口,贸易摩擦增加。

另外,行业集中度低,低端产品比重大也成为阻碍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未来发展的一大障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较低,统计规模的1128家建筑陶瓷企业中产能前10位仅约占15%左右。

另外,产品同质化、低值化现象严重,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缺少自主创新的知名品牌,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目前,建筑卫生陶瓷已经成为建材工业领域一个重要行业。近年来,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发展较快,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国和消费国,产能约占全世界的30%,出口额居全球第3位。

高安市建筑陶瓷业着力打造三大优势促发展


一是打造基地优势。依托现有22家企业,33条生产线,一方面切实加快技改、扩建步伐,继去年新瑞景、金刚石、美康、金盛等瓷厂8条生产线技改扩建后,今年又有新中英、新红梅、新高峰等5家企业实施技改扩建,技改资金达2亿余元;另一方面引进增量,着力抓好陶瓷招商引资,推进全市陶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去年以来,先后引进东方、瑞阳、美乐康、奥丽斯、金盛、金环、飞腾等10家陶瓷企业,今年又签订了陶瓷项目6个。二是打造科技优势。吉尼斯、新红梅等陶瓷企业高薪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领衔企业产品开发,先后有10余位台湾专家在吉尼斯、新红梅等公司安家,省内有100多名瓷业专家受聘于高安各陶瓷企业。吉尼斯、新红梅等先后共开发出200多个花色品种,企业效益不断攀升。与此同时,该市还着力培育本地企业永久化人才,据统计,目前高安陶瓷企业要培训大中专毕业生达300多人。三是打造品牌优势。吉尼斯公司生产的“吉尼斯”品牌产品,经国家陶瓷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产品达到国家质量标准,优等品率在90%以上。新瑞景集团产品在全省同行中第一个通过ISO国际标准化质量认证,并享有自营出口权,取得了国际销售通行证。

建筑陶瓷业要特别关注四个产品的研发


在今年的一年一度的新锐榜的评选中我为什么要特别支持中国陶瓷业研发大压机,以喷墨技术为前导的新装饰手段、新型节能窑炉、建筑卫生陶瓷新产品等四大项目的研制开发?这是依据我对中国建筑陶瓷业当前以及长远利益的判断而想到的,中国陶瓷业应该在节约资源、环保、新产品方面有新进展。

压力机是当代建筑陶瓷生产线的关键装备,五千吨压力以上的大压机可以为生产板材产品、新型产品、环保产品提供条件,可以为未来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提供条件。中国是建筑陶瓷生产的超级大国,如果压力成形机不能国产化自主供给,从过去的经验说明,其他什么都是空谈。

搞新的装饰工艺与方法有二大突出的必要和好处,一是使产品更漂亮和多样化,二是为陶瓷业与环保业实行互补、低品位料、红坯料、废弃物等的使用提供条件。将数字化喷墨技术列为新装饰方法的前导,是其装饰效果好。目前购置喷墨设备存在的价格与须进口关键配件等问题,将随着国产化程度的提高而得到解决,事实也正是如此。然而其他的装饰手段和技术并不是要被放弃。

自古以来窑炉和烧成是陶瓷业的核心是无可争辩的。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建筑陶瓷辊道窑炉愈做愈长愈宽,一窑日产量大了,但是否节能是否环保却缺乏监管,缺乏论证。一些企业买了外企做的炉认为比国产的有优势,也说明国产产品还需有提高改进的地方。窑炉的研究开发提高应该作为行业一项长期的事,实现节能环保最有效的事。

今年参加一年一度新锐榜的评选,建筑陶瓷产品类选了十个优秀产品,总的印象是产品做得漂亮了,但创新的、体现新技术新工艺做出来的、在节能降耗减排有明显成果的(除瓷板一项外)基本看不到。

概言之,中国的建筑陶瓷业只要抓好压机、窑炉、装饰、产品四大产品就能长久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能坚持可持续发展。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分析]房产调控是否波及建筑陶瓷业?》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分析]房产调控是否波及建筑陶瓷业?》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