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发展 > 导航 >

火中花:发展速度快就有问题吗?

火中花:发展速度快就有问题吗?

古代瓷器发展 古代黑花瓷器 剔花瓷器鉴别

2021-05-15

古代瓷器发展。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和另外两家媒体联合主办的2004中国陶瓷行业年度新锐榜评选活动在年末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在一次调研中有企业家向笔者提了个建议:评奖无论你如何评最后总是有人有意见,你们能不能好好研究一下陶瓷企业的发展模式。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创见。正如这位企业家的进一步解释:企业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好坏,只有经营模式的区别。有些企业可能喜欢走规模经营之路,因此他表现出来的可能是生产线越开越多,越建越长,产品线越拉越长,产品定位为面向大众的中低端产品——而这些最终则体现为企业发展速度惊人;另一些则可能不是很注重企业的堆头和发展速度,而是注重企业的差异化经营,注重细分市场的开掘,注重团队的建设和品牌的建设。这类企业可能是一个中小型的企业,但却拥有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在比较上面两种发展模式的时候,会对后一种表示认可,而对前一种颇有微词。因为在他们看来:发展速度那么快,想必一定走了歪门邪道,或者发展速度难以为继。确实,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那些靠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一夜之间打造出来的“商业帝国”在顷刻之间坍塌,在今天已经不是什么重要经济新闻。而在实业界这类新闻近年来也不鲜见。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定速度致胜和规模致胜的企业发展模式。最近在佛陶集团举办的一次讲座中,美的集团一位高层说,美的人认为这些年在中国办企业增长速度达不到百分之二三十以上都是不正常的。美的人的这种自信显然是基于对中国经济运行特征的一种认知和把握。

“当市场机遇迅猛而至的时候,足够的速度是拉动一切的必要条件。”北京现代的老总徐和谊如是说。企业的发展快速,取决于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的速度。对制造企业来说,要实现高速发展,光靠产业资本显然不行,还必须调动产业资本以外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即使在产业资本这一块,还必须有能力调动与自己相关联的上下游的产业资本。而这一切确实都需要靠一定的速度来拉动。企业运行速度越快,其可调动的社会资本就越多,但这对企业自己的掌控能力又是一种考验。因此,对企业家来说,企业的速度还是需要控制的。一个健康的企业它的发展速度必须是在经营者的操控范围之内,否则就要小心行事。而如果是在可控范围之内,企业当然是发展速度越快越好。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火中花:重压之下谁在喊涨价


在能源危机步步紧逼之下,整个陶瓷行业今年的前景似乎已经被蒙上了一层阴影。持这种判断的人的想法是,原料、材料上涨,产品就必须跟着涨价。而由于谁单独率先涨价,谁就死得快——要成为“先烈”。基于这种状况,就必须要“谁来倡言涨价”,而有能力或有资格倡言涨价的,又似乎只有大企业或者行业协会、媒体之类,如果这个时候它们不出来“鼓与呼”,那整个行业的前途真的堪忧。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非常天真的想法。理由如下:首先,“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能源危机的重压之下,整个陶瓷行业价格之所以没有向下波动,自有其“合理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陶瓷企业目前的平均利润空间还有那么高,可以容得下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其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大企业、强势企业其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所谓“船小好调头”,“船大抗风浪”。正因为如此,当前的陶瓷行业才可能出现大企业、强势企业不但不涨价,甚至还有降价的想法。至于那些今年初以来一直在抱怨能源紧张,喊着大家一起涨价的企业,则恰恰是哪些弱势企业。从这个角度讲,行业协会、媒体为了所谓的“责任”,真的撮合或呼吁行业一起来涨价,则实际上就是在呼吁保护落后。显然,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再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涨价不涨价完全是自己的事,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企业不可能在经营上听命于行业协会、媒体这样的“第三方力量”,更不可能去做与竞争对手步调一致的傻事。而退一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三方力量”事实上也没有权利、没有义务去做整合行业价格政策这样的事——如果硬要去做,只能是自讨没趣吧。

火中花:景德镇走出低迷重树信心重要


进入年中,陶瓷行业变得热闹起来。“十八届”在广州召开之后的第二天,潮州市政府把博览会办到了北京,且捧场嘉宾规格之高为历年罕见。下半年陶瓷行业还有几个重要的展会,包括九月份的淄博陶博览、10月份的景德镇陶博会和11月份的夹江陶博会。毫无疑问,这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景德镇陶博会。为什么说景德镇陶博会值得期待?因为近年来瓷都景德镇的沉寂以及媒体不断的负面报道一直吸引着业内有识之士的关注。在众多有关瓷都的负面报道中,长篇报道《景德镇瓷业的千年脆弱》反响最大。也许凭记者“走马观花”式的采访,确实难以准确地描述瓷都的全貌,特别是它很可能遮蔽了瓷都深厚的陶瓷文化未来可能焕发出的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即便如此,这也并不能构成阻止我们反思景德镇陶业原因,尤其是当一些后发展产区都够胆堂而皇之地打出“中国瓷都”招牌的时候,景德镇更加应该反思——而在笔者看来,正在筹划的“千年庆典”正是景德镇反思自己的一个重要契机。那么,当前在反思中景德镇最该做的什么?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重树信心。要树立信心就必须要有发现自己长处的能力,有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优势的胆量——而在外界看来,下半年要举行的千年庆典和陶博会就是瓷都重新上路的一个起点。最近,一向低调的景德镇政府也似乎正在动起来,一个可资佐证的例子是:6月16日,在科达机电新厂房启用暨新产品推广招待酒会上,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一位领导向笔者引见了景德镇陶博会筹办办公室的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当面盛情邀请陶城报记者组队在千年庆典之前对瓷都进行深入采访报道,并表示还要在陶城报投放广告。作为行业内的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大报,陶城报收到这样的信息之后自然会欣然从命,全力以赴,因为毕竟“千年瓷都”市场意识的觉醒,是今年行业内的一件大事。但愿瓷都这一次的大动作不是在做秀。

窑变花釉的发展历程


窑变花釉的来历

在陶瓷釉料中,变化最多,色彩最丰富形态最复杂的,恐怕要算窑变花釉了。这种艺术釉有的象夕阳晚霞,有的象秋云春亿有的象大海怒持,有的象奔腾万马,有的象宝石,有的象大理石……真可以说是变幻无穷,琳琅满目。

这种窑变花釉最初的出现,完全是偶然的,人们按一定配方制成某些釉林施在制品表面放入窑中一烧产生了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颜色和形态。真想不到通过窑炉一瓶竟然变成了这么奇丽异常的独彩,在这种奇异的现象面前,当时的人们无法给以解汛甚至找不出一个恰当的名字来称呼这种变幻无穷的独彩。由于它是出乎人们意料外从窑炉烃挠中变化出来的,古人就干脆称它为“窑变”。

早在我国宋代,就已经出现了窑变花执《博物要览》(卷二)中谈到宋代的“官窑”、“哥窑”时,说道:“二窑烧出器皿,时有窑久……于本色汹(即釉字)外变色,或黄、或紫红、肖形可爱。”

特别是钩窑(河南禹县)的铜红釉,也就是所谓“钩红”,就是一种名闻中外的窑变花釉。钩红釉产品的特点是在通体天青色之中,实现出一些红色或紫红色的斑机变化万千引人遗想。古代诗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词句来赞美这种名釉。这种名贵的釉品在当时只供皇帝祭记时使用,故又称为“紫红”。

随着科学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窑变花釉的认识逐步加深,由完全盲目听任自然摆布的必然王国逐渐进到有意识地创造、制作窑变花釉的自由王国。到清代雍正(1723—1736).乾隆(1736—1796)车间,景德镇制瓷工人已经有意识地仿制古代的窑变花釉了。这就说明,当时的瓷业工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已经摸到了一些窑变花釉的规律。如果没有摸到一些规律,是不可能仿造的。当时督造陶瓷器的内务府员外朗庚英在他的《陶成纪事碑记》中说:“均釉仿内发旧器”’“新得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仿油绿釉,系内发窑变旧器,色如碧玉,光彩中斑驳古雅。”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瓷业战线捷报频传,不仅继承、仿制了许多古代名釉产品,而且还创造了许多新的窑变花釉,例如景德镇的乌金花釉、虎斑釉,唐山的大理石釉、河北邯郸仿磁州窑花釉、湖南湘潭的仿乌金釉等等。

窑变花釉的制造方氏一级是在燃烧后的形釉瓷胎或经过素烧的无釉压体上,先施以某种颜色的底釉,然后再用致种不同的颜色釉通过各种不同的办法(喷釉、涂釉、刷釉、轮釉、澜釉)施在底釉上,从而使各种团色釉相互交偌,在烧成过程中融混在一起,自然地形成各种美屈的色彩、纹样。窑变花釉的艺术效果决定于各种器皿的造型、色釉相互之间的关系、施袖方法、烧成条件等等。

评论:“丰城质量”决定“丰城速度”


6月25日是江西丰城经济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天,江西斯米克奠基、广东唯美投资丰城项目签约在这一天同时进行,而且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前一天下午代表省委、省政府过来道贺,副省长洪礼和接着又亲自出席奠基与签约仪式,足见丰城陶瓷对江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示范意义。

丰城的示范意义何在?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错位意识。今年上半年江西省发改委已经批复了景德镇、萍乡、高安三个陶瓷产业基地的规划,要求三个基地错位发展,分别搞日用艺术瓷、工业陶瓷和建筑陶瓷。丰城搞陶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继续跟进搞陶瓷,丰城的决策者仍然坚持错位发展的理念,确立了打造精品陶瓷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并一举成功。企业扎推发展有很多好处,但也有明显的坏处,就是圈内企业资质良莠不齐,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大而优的企业不堪小而劣的企业的恶性竞争,包括恶意抄袭、挖角等等。这样丰城精品陶瓷生产基地的定位基于资源总量和环境容量的考虑,只引6家行业一流的大企业,自然就会吸引那些资质相当的优秀企业聚集在一起,正所谓物以群分,人以类聚。丰城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引入3家行业一线品牌企业,总投资额达40亿,预期总产值达60亿,这种引资速度,足以称为行业的“丰城速度”。但是,事实上,“丰城速度”背后的支撑是“丰城质量”。正因为丰城不是招商引资,而是招商选资,才可能在超短的时间里,“神奇”地吸引几个特别重视产业环境和环境容量的大企业接踵而至,形成惊人的财富叠加效应。

随着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建设的迅速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势必要跟进,一批资质优良的中小企业想必也希望与先进来的大的精品企业做邻居,为此,丰城的决策者们又启动了“精品陶瓷产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继续为区内陶瓷产业发展设置门槛,避免走佛山大杂烩式发展的老路,这种做法显然是非常明智的。

当前,各地新规划的陶瓷园区如雨后春笋,来佛山的招商大军浩浩荡荡,但成功的概率却普遍不高,这是值得反思的。相信现在的“丰城速度”,以及背后支撑的“丰城质量”对我们会有所启迪。

观点:陶瓷产业发展重要的还是人才问题


从目前世界陶瓷业发展的趋势与高度看问题,目前国内陶业发展问题的主要症结,或者说面临着的最主要的问题,似乎仍然是人才的匮乏。由于我国人口资源非常丰富,现在国内陶瓷企业并不缺乏劳动力人才,甚至不缺乏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熟练技工。但是,如果从较高层面进行观察,高水平人才与高科技人才的匮乏,无疑将成为我国陶瓷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在档次与价格上总与发达国家有那么大差距?主要还是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与高新技术,归根到底是缺乏打造品牌的知识结构与人才。当前,在继续扩大产品出口的同时,应该把提高国内陶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积极吸纳与培养高科技人才应该放在企业经营第一位置。西方国家的陶瓷企业,一般都将培养与加强高素质人才吸纳,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而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现在,美国及欧盟国家许多企业,无论是经营人才还是科技人才,其着眼点是放在全世界范围内,直至不惜高薪,也要聘请到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人才,目的是为了保护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们看到在美国硅谷里与IT产业行业内,就有大量的中国人才在为那里的企业服务,即是最好的证明。当前的国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不惜工本大量引进高科技人才,这样做无疑是为了他们企业的长远的大利益。据说,过去一些国外企业的老板,为获得优秀技术专家,有时可以不惜重资地将该人才所在的整个企业买下来,其爱才求才,“爱屋及乌”精神,着实令人感动一番。因此,我们更应深思熟虑,考虑一下其中的奥妙。

就目前我国陶瓷企业所拥有的人才状况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国内一些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都蓄积着大批的科技人才,有的单位还配备有完善的仪器设备,有的每年都有一批科技成果问世,可以扩散到陶瓷行业中来。但是由于体制的原因,它们与国内陶瓷企业联系很薄弱。在许多陶瓷企业实际需要时,却往往指望不上。因此,国内陶企将来必须加强企业与院校的联合。或者多采取一些企-校或企-院相结合的方式,在陶瓷新产品的开发与技术创新方面,联合搞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新项目与好项目,借以弥补陶瓷企业技术力量的不足。此前国内有些企业采用了此种方式,也收到许多效果,不过,仅此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国内陶瓷企业对于高等级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与增多,今后应该注重继续吸收这方面的人才。

此外,国内陶企的人才战略必须面向国际化寻找出路。中国陶瓷业推进人才战略,完全可以采用由国外引进陶瓷技术专家的方法。众所周知,我国体育战线成功地采用世界通行的PL制(即教练与球员聘用,采用国际化的方式)之后,比赛水平有了长进与提高,获得的金牌数量增加,即是明显事例。目前,世界经济朝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越发明显,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与人才选聘成为必然趋势,人才聘用国际化的趋势越发明朗。眼下国内有眼光的陶企应尽快采取动作,积极招聘国际人才为中国陶瓷企业的发展服务。这里所讲的人才不仅是技术人才,也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产品设计人才及销售人才等,均可采用PL制,从国外招聘。让更多的国际人才为中国人陶企服务,让中国陶企经营理念与管理方式尽快与国际化接轨。

我国的陶瓷企业还应该积极鼓励技术创造与技术发明,在企业内部应该经常组织科技发明、科技创造与工艺改良方案活动。鼓励人才献计献策,凡有成果者均应给与很厚的精神与物质奖金,在企业内部形成重视科技进步的氛围。在逐步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技术体系的同时,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储备库。当然我们更应该注意国外技术引进与技术嫁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与高速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正在进入我国各地,创办企业工厂,其中许多外资陶瓷企业早已经登陆中国,取得不凡的业绩。外资企业光临华夏大地,既可改善中国陶企的整体素质,也可以激活国内企业的经营活力,在国际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这对于国内企业的外向型发展极有好处。外资陶瓷企业同时带来许多新的产品设计与新的技术工艺,其中有的先进技术与适销产品类型比较适合国内企业生产,这样完全可以采用技术转让与购买的方法变成自己的东西。不过切记的是必须遵守国际游戏规则,该花钱的一定要花钱,避免造成技术侵权事件。至于已超出专利约束时间规定范围的技术内容,则可以大胆拿过来使用。

总之,国内陶瓷企业的持续与稳定的发展,仅仅依靠引进技术与管理方法仍显不够,重要的是管理人才及科技人才等各种人才的培养与蓄积。这一问题将成为高层次谋划首先考虑的问题。从技术结构来看,将来我国陶瓷人才组成结构,似以中外相结合的混合型技术为佳。这种多元型的技术结构,应该尽量避免过去那种纯碎单元型的国产技术。因为混合性的人才结构最稳定,在改善经营与提升新产品开发方面,能够更多承担各类风险。未来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会越来越多依赖人才的开发利用,并由此决定中国陶瓷的发展能量究竟有多大。自身的产品在国际市场获得的品牌蛋糕份额究竟能占多大比重,中国陶业究竟能做多强。

战国时就有高档青瓷器?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青瓷的成熟烧制年代在东汉”的观点或将改变。昨天,早报记者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对德清县亭子桥原始瓷窑址的考古中,出土了大量瓷碗、瓷杯、瓷盆等日常器皿,还有仿造青铜礼器、乐器等的高档瓷器,其烧造技术之高超出许多后期瓷窑。据悉,明年4月,故宫博物院、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将组织专家学者,在德清县召开“瓷之源”学术研讨会,重新探究中国青瓷的起源、烧制技术成熟年代和发展历程。同时,生产仿青铜礼器、乐器窑址的首次发现,也可能为“无锡鸿山墓”等越国贵族大墓中出土的原始瓷礼乐器找到“出生地”。

成熟青瓷起源可能前推600多年

在600多平方米的发掘现场,几条焦黑的窑床遗迹和其间布满的碎瓷片与周边的黄土形成鲜明的对比。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郑建明介绍,经考古鉴定,亭子桥窑址是战国早期遗留下来的,“窑床特别宽,对研究当时的窑炉构造有很大价值。”更重要的是,从发掘的原始瓷残次品、碎片看,烧造技术之高非常罕见,“从胎的致密程度、釉色看,已超出许多后期的青瓷产品。”

“如果亭子桥烧造的原始瓷被认定为成熟青瓷,那成熟青瓷起源将往前推600多年。”郑建明告诉早报记者,成熟青瓷的起源一直是古陶瓷学界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对瓷器标准、出现时间,学界颇多争议。过去普遍认为青瓷烧制技术成熟的年代是在东汉,烧制处是在目前浙江上虞市的小仙坛窑,东汉前的瓷器被称为“原始瓷”。

或为原始瓷礼乐器烧造地

1980年代以来,特别是本世纪初,在江浙一带越文化分布区内先后发掘出一批贵族墓葬,出土了大批仿青铜礼器、乐器的高质量原始瓷器。2005年在“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大墓”出土的成组(套)原始瓷礼、乐器更震动考古界、古陶瓷学界,并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瓷器是流动的,而窑床是固定的,只有找到窑床才能证明瓷器出生地。在古陶瓷考古中,发现窑床比发现瓷器更有意义。”郑建明表示,鸿山等越国贵族墓葬出土的大部分原始瓷礼乐器,如作为礼器的鼎、豆、提梁壶、罐、瓿、盆和作为乐器的甬钟、錞于、勾鑃、铃、鼓座等均在亭子桥窑找到相应标本,且该窑址出土器物的纹路、造型比“鸿山墓”更精美。

考古界一直在寻找生产“鸿山墓”等原始瓷礼器、乐器的窑址,亭子桥窑址有助于解开这一谜团。“不同产地的瓷器,其泥土成分不同。因为在亭子桥出土的原始瓷残次品、碎片的取土成分与‘鸿山墓’原始瓷礼、乐器的基本一致,能初步确定德清原始瓷窑群是这类产品的集中产地。”郑建明说。

中国传统陶瓷产业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


当代中国陶瓷产业发展,实践远远跑在理论的前头。然而没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产业实践,又常常会使发展陷于迷茫、迷途和不明方向。一个好端端的佛山陶瓷产区(当然不是没有问题),自新一届政府以来对陶瓷业的所作所为引发国内建陶业的“震动”,谁都可以说一通道理。但依我看来,就是长官意志多,拿不出有说服力的道理,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此也可算作国内陶瓷产业变动的典型范例。

一、传统产业产业族群(集族)发展问题,是好是坏?是对是错?自万年至4000年前的石器时代有陶器算起,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陶瓷产区。就在二十年前,中国陶瓷还是主要集中在七大产区。即在那些年代,中国陶瓷是集群化、游牧式发展的。到了近几年只要有钱有人,全国都能办陶瓷了,产业集族化发展的模式打破了。不搞陶瓷集群化发展是不是就可以算新的、好的发展模式?

二、陶瓷总部经济能不能走?总部经济是不是佛山陶瓷的阳关道?在许多论坛、报刊文章中多有议论,但未见有系统的深层次的研究文章发表。但观点还是鲜明的:一方说是死路一条,另一方说是佛山陶瓷发展的新模式,是赶走污染的好办法。

三、中国陶瓷这个传统产业的去、留、发展模式问题,以及曾看到媒体有关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有一个表示,“宁舍一点GDP,也要挽回青山绿水”,“佛山工业产业有好几千个亿,干掉污染企业,少个几十上百亿有什么问题?”听说此话令许多人噤若寒蝉,我的反应是这位书记面对着一个当代世界级的建陶生产基地提出了两个问题:①传统产业的去留是不是一个纯经济问题?②一个政府是采取什么态度对待传统产业?最近又看到广东省委、省政府有个广东产业发展决定,明确提及广东陶瓷这个传统产业要用新技术进行改造提升,没有提干掉的问题。

概言之,中国传统陶瓷产业走到今天这一步,很需要加强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课题很多,仅举三例。

认清制约陶瓷发展三大问题 避免战略雷区


在日常生活中,打开电视机便看到了宣传品牌的广告铺天盖地,走在城市里也是被品牌宣传资料所包围。由此,笔者联想到了我国的陶瓷行业。目前,各级政府培育品牌、大小企业争创品牌、不同消费者购买品牌,报刊杂志宣传品牌,理论家研究品牌,似乎“品牌热”已在中国陶瓷行业兴起。其实不然,当前在我国陶企中存在着点高面低、有牌无名、重硬轻软等问题,这些是制约陶企创品牌的关键。

一提起“品牌”这两个字眼,很多人甚至很多陶瓷企业老板认为,创品牌都是消费类产品(企业)的事情,非要是大的支柱产业、大的企业,非得是海尔、联想,冰箱、空调、洗衣机这样的企业才能创名牌。小企业、原材料产品、半成品类企业创不创建品牌都无关紧要的,持这一观点的,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尤盛。其实如果把中国陶瓷市场上的企业做一个金字塔式的品牌比喻,那么我国陶瓷行业的品牌工作存在四个方面的层次:第一,金字塔的塔尖只占百分之十左右,这是进入中国市场上的顶尖级的国际品牌和一部分中国名牌;第二,大概有百分之二十的品牌,在市场上非常活跃,非常地被消费者看好的,这就是即将崛起的新品牌,这类新品牌的概念是:创业时间短、成长速度快、产品创新多、市场覆盖广、竞争意识强、宣传力度大、企业文化新、管理团队精、经营战略准、发展前景好;其次有百分之三十有一定品牌意识,但只能称作合格产品;最底层的百分之四十包括三部分:缺陷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

如何做好陶瓷产品的品牌工作呢?其实,企业实施名牌战略要有科学正确的方法,要制定合理的品牌策略,同时更要做好品牌的延伸工作。品牌的策略工作必须提供从品牌诞生到成长壮大的系统指导,它包括:品牌的定位与命名、设计与发布、推广与传播、管理与延伸、评估与提升等多个层面。品牌的延伸,既要注意产品市场定位,又要遵循一定规律。他们之间不仅有着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密切关系,而且是每个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目前我国陶瓷行业品牌战略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以广告代创牌,重知名度轻美誉度;质量基础不牢,好大喜功;名牌产品与品牌的认识存在偏差;品牌理念相对滞后,只注重喊口号,而采取实际行动的少;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跑马圈地,盲目扩张;社会乱评奖,滥推荐;品牌的理论体系不够健全;品牌的管理不规范;一些企业创品牌意识淡薄等等。另外,纵观我国陶瓷企业,发现很多企业在打造品牌方面存在着点高面低、有牌无名、重硬轻软、厂大市小等现象,这些现象都将会严重制约企业创造品牌。其实,名牌战略有三大功能,它是聚宝盆、指南针、试金石,而我们很多企业家是在培育名牌产品而不是品牌。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火中花:发展速度快就有问题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火中花:发展速度快就有问题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