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三代瓷器鉴别 > 导航 >

漫话三清茶碗

漫话三清茶碗

清三代瓷器鉴别 如何鉴别清三代官窑瓷器 清三代海捞瓷器怎么鉴别

2020-05-25

清三代瓷器鉴别。

所谓“三清茶”碗,就是以朝气蓬勃皇帝赞咏“三清茶”的诗文作装饰,又专门用来饮用“三清茶”的碗。它既是宫廷所创,又为宫内专用;既是实用之器,更是精美的工艺品,同时它还记录了一段君臣茶宴作诗联句的历史典故。

“三清茶”诗文碗由乾隆皇帝一人促成,是他的得意之作,因而曾命御用作坊反复制造。就目前所见的传世品有瓷器、玉器、漆器三大类。其中瓷器有青花、红彩之分,漆器有雕漆、描漆之分,加起来应该有五个工艺品种。“三清茶”碗无论什么材质的,其大小、造型、装饰图案以及款识等都基本一致。均作圆形体,斜壁呈缓慢的、优美的曲线,口沿微外侈,圈足,与永乐款青花瓷压手杯非常近似,但比之更规范,线条更流畅。多数碗有盖,形如覆盘,上有圈纽,可倒置,装饰与碗完全相同。碗壁上下环饰方向一致的如意云头纹各一周,腹部留有大面积的空地,上面饰乾隆皇帝赞咏“三清茶”的五言诗文:“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烹以折脚铛,沃之承筐雪。火候辨鱼蟹,鼎烟迭声灭。越瓯泼仙乳,毡庐适禅悦。五蕴净大半,可悟不可说。馥馥兜罗递,活活云浆澈。据佺遗可餐,林逋赏时别。懒举赵州案,颇笑玉川谲。寒宵听行漏,古月看悬玦,软饱趁几余,敲吟兴无竭。落款为“乾隆丙寅小春御题”,末尾钤“乾”、“隆”篆书圆、方连珠二小章。丙寅为乾隆11年(公元1746年)。

全诗22句,110个字,再加上款文和印章,共120个字。诗文在腹部作纵向排列,共29行,每行分别为5、3、2个字不等,长短相间,字的分布齐整均衡有很强的规律性,且富有节奏感。书体均为楷书,笔划一丝不苟,工整隽秀。内壁饰有与外壁对应相同的如意云头纹二周,底部圆形开光,内饰折枝的松、梅、佛手各一株,是构图疏朗,写实生动的小图案。它类似于松、竹、梅岁寒三友图。在这些茶碗中,有少数内壁作金里,也有的为光素,它们可能是后作之器。足底中心大都作“大清乾隆年制”三竖行6字篆书款,少数作“乾隆年制”双竖行4字款,个别的还不作款,这些估计为宫廷后仿。统观不同材质的“三清茶”碗,它们虽然诗文相同,造型与装饰风格一致,但因材质、颜色、工艺不同,各有自己的工艺特征和艺术特色,也同样赏心悦目。如玉质碗,用阴刻填金法,无论白玉的、还是青玉的,清新中透着金灿的诗文,温和而又富丽;瓷质碗,胎体质密坚实,地子釉色洁白,上面的红彩鲜明亮丽,青花淡雅纯正,有着清丽高雅之美;雕漆碗以墨绿回纹为地雕以红字,且有浮雕艺术效果。描漆碗以紫红色地来衬托黑漆的诗文,色彩搭配既沉稳又和谐,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这些“三清茶”碗,在用料和制作上均精致考究,体现出浓厚的宫廷色彩和皇家气派。

品茗饮茶,为中国人传统习俗,茶叶品种之多数不胜数。但这“三清茶”却与众不同,正如诗文中所说,它是以梅花、佛手、松籽三味组成,还要用雪水烹煮。它迥异于人们观念中的茶,富有浪漫色彩和文人的情趣,对此帝王将相津津乐道。

茶宴为清代宫廷文化活动之一。康、雍二朝均有此活动,但其间尚未形成制度,地点也不确定。以风雅自居的乾隆皇帝于乾隆八年(1743年)规定,每年正月从初二至初十之间择吉日在重华宫举行茶宴,并增加了作诗的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它的文化内涵。茶宴从来不赐酒肉饭食,而以“三清茶”、果品、布丁为席,最重要的内容是君臣要赋诗联句,最后皇帝还会将茶碗赏赐与宴诸臣,以誌纪念。正如乾隆皇帝规定的:“是宴也,例弗受觞,饬尚茶以松实、梅英、佛手三种,沃雪烹茶。曰三清茶,布果顶飣盒为席,诗成颂赏。”

茶宴最初定为12名,均由皇帝亲自拟订人选,多为大学士、内廷翰林等能诗善词、文学造诣深厚之人。后来人数逐渐增加至28人,这一数字与“周天二十八星宿”之吉数正相符合,并由此成为定制,人数不再增减。茶宴的程序是先由皇帝出示题目,并作出首句来定韵,然后群臣依次依韵恭和,均仿每句用韵的“柏梁体”,叫做“授简联赓”。“柏梁体”为七言诗体的一种。相传汉武帝在柏梁台上与群臣作诗联句,共赋七言诗,每人一句,每句用韵,一句一意,世称“柏梁体”。以“柏梁体”作诗联句难度较大,只有翰林、大学士等人方能以此当场联出诗句。后来随着与宴人数的增加,一些不会作诗的文武大臣也被吸纳进来,因此诗的体裁也就逐渐放宽至古今并用,不再硬性要求用“柏梁体”。加之预先出题,发给与宴大臣,那些不太会作诗的人,也能凑合应对出来,实在不会作的还可事先请词臣代劳,届时填上姓名呈上,也算完成任务。茶宴联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小到时令节气、大到国家兴亡,但总体皆为歌功颂德、盛赞太平之吉语。宴毕,君臣联句作成的诗文,均一一载入《御制诗集》,欲意流芳千古。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共举行过44次茶宴,集诗无数。当他授玺归政之时,将茶宴定为家法,命后世克守遵御,“万年长如今日”。可惜没能如乾隆皇帝所愿,仅嘉庆、道光举行过数次,咸丰时便荒废不继了。

茶宴联句的地点一直设在重华宫,它位于后三宫之西北隅,是乾隆当皇子时的旧居,其父雍正皇帝赐名“乐善堂”。乾隆即位后,潜邸升为宫。大学士张廷玉为乾隆拟“重华”二字为宫额。“重华”源于《书·舜典》:“曰重华,协于帝。”孔颖达疏“此舜能继尧,重其文德之光华,用此德合于帝尧,与尧具圣明也。”意思是把乾隆皇帝比喻成了尧舜,乾隆非常高兴,于是将“乐善堂”更名“重华宫”。随后重华宫修葺一新,成为乾隆皇帝处理日常事务、学习生活、侍奉母后宴饮、赏赐廷臣、茶宴赋诗联句的场所。

乾隆11年,弘历独出心裁,作咏“三清茶”诗,雅兴所致,令将诗句饰于瓷碗之上,使之成为日后茶宴上专用之器。据档案记载,乾隆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命唐英作瓷杯,“画枝叶,松、梅、佛手花,将诗文字摆匀。”十一月初七日呈样览。奉旨,“照样准烧”。这应是烧造最早的一批“三清茶”诗句碗。档案还显示乾隆时期至少还烧造过三次。其它工艺的“三清茶”碗,也是在乾隆皇帝的命令下陆续仿造的。而它们的制作时间,无疑应在第一批瓷碗之后。在“三清茶”碗问世后,受其影响,其它咏茶诗句碗也有烧造,并一直延续到嘉庆、道光时期,其作品也流传到了今天。

遥想当年,茶宴之上,君臣手捧“三清茶”碗,品尝着“三清茶”,作诗联句,其乐融融。在茶宴行将结束之时,皇帝再将臣子手中的“三清茶”碗相赐,君臣欢聚一堂,好不热闹。而这些官造的“三清茶”碗便以赏赐的形式,堂而皇之地走出皇宫,流传到了民间。近些年来,在国内外的拍卖会上屡见各种工艺的“三清茶”碗出现,分析它们应该是当年茶宴之上,被赏赐出宫的,这与历史正相吻合。

由“三清茶”碗不禁使我们联想起乾隆皇帝的另一项文化娱乐活动,他依据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流觞曲水”,在乾隆花园建造了流杯亭,并为此还专门制造了各种工艺的酒杯和承载酒杯的舟形杯托。“流觞曲水”是文人所创,茶宴作诗为帝王肇始,它们虽为异曲,但却同工,被世人传为佳话。尤其是上述精美的“三清茶”碗,则流传百世,成为乾隆皇帝风流儒雅的见证。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曜变天目茶碗


名称:曜变天目茶碗;产地:福建建阳窑;等级:顶级国宝;价值:传世孤品;年代:南宋;质地:陶瓷;流入日本时间:古代;收藏地:东京静嘉堂文库。

南宋建阳窑烧成的此类天目“曜变”茶碗,历来最被人们称道。其“曜变斑”堪称无形之形、无状之状。远看影影绰绰,近看飘忽不定。可谓“玄之又玄”,“神之又神”。有人与老子所描述的深层灵物的行踪相似,如:“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类曜变斑器物,最难烧成,几乎千百窑,难见一神品,无律可寻,无法可道。现代仿家纵使费尽心智,也难以仿就。莫说举世无双,就历年来考古工作者和私自挖窑的铲子,也未曾发现任何一个类似的,就是标本也很难见到类似的。可见“曜变斑”的窑变,全凭偶然造化,说它是“逆天文物艺术国宝”并不为过。

建阳窑,古称“建安窑”,又可称“乌泥窑”。窑址在福建建阳县水吉镇。唐代曾经烧青瓷,北宋和南宋以烧黑釉瓷和窑变兔毫茶盏闻名于世。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也有烧成“鹧鸪斑”和“银星斑”的,别致美观。但烧成“曜变斑”的器物少之又少,谓之“廖星辰”。釉下毫纹,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作装饰,因建窑瓷皆仰烧,釉水下垂,成品口缘釉色浅。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纤细毫纹,流速稍慢则粗,就成兔毫之状。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进”琖等字样,为北宋和南宋贡瓷。

此“曜变斑”茶碗是宋代斗茶用器,被东京静嘉堂文库单独陈列,陈放在旋转的底座上,在一片漆黑中,一个个幽蓝光圈闪耀着妖异的光芒,随着光线角度的不同,光环颜色变幻莫测,建阳窑古代工匠,发挥他们无比的智慧,从铁红晶花到曜变斑。斑纹的边界和形状从有确定性到不确定性,从有形到无形,从平面到三维立体,从单一到多样,从集中到分散,构成如此神奇无度的斑纹,仿佛宇宙星空深不可言,让近距离看到的人哑然闭息。感觉此物只有天上之有一般。

日本人形容这个碗,是用“碗中宇宙”这种词来赞叹。这种曜变天目碗据说原来有两只,流传到日本之后,立刻成了王公贵族争相追捧的宝物,其中一只被织田信长所得,毁于本能寺之变。剩下一只是德川家康传下来的秘宝,后来被三代将军家光赐给了春日局。春日局(1579年-1643年10月26日),本名斋藤福,父亲是明智光秀的家臣斋藤利三,母亲是稻叶通明之女。后来成为江户幕府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乳母,奉命前往皇宫觐见后水尾天皇,得到天皇赐号“春日局”。这个碗在明治年间被三菱总裁岩崎小弥太所得,视为“天物”,自言:“这是天下的名器,不是我配用的,所以一生都没用它喝过茶。”

在日本,曜变一般也称耀变,如静嘉堂藏曜变天目的旧时原内箱盖上墨书“耀变”,根津美术馆藏曜变天目的内、外箱盖上均书有“曜变”。当然也有持不同观点者,认为窑变即为曜变。1363年日本的《佛日庵公物目录》、《尺素往来》有“窑变”记录,《新札往来》、《桂川地藏记》有“容变”记载。曜变:最早出现这一名词的是日本应永年间(1394—1427年)《禅林小歌》一书的记载“胡兹盘以建盏居多,有油滴、曜变……”,日本著名古陶瓷学家小山富士夫教授说:“日本最早的‘曜变’记录见《能阿相传集》:‘曜变(建盏之名)天下稀有之物,釉色如豹皮,建盏中之上上品也’”。接着相阿弥的成书于永正八年(1511年)的《君台观左右帐记》记录足利将军与朋友们对其所收藏的唐物进行评鉴:“曜变,建盏之无上神品,乃世上罕见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围绕之玉白色晕,美如织锦,万匹之物也”。

中国出现曜变名词是明万历间(1573 1619年)谢肇淛的《五杂俎》载“传闻初开窑时必用童男女一人,活取其血祭之,故精气所结,疑为怪耳。近来不用人故无复曜变”。”“曜”在我国虽较早出现,如“七曜”(日月与五星之合称)等,但不见用于陶瓷命名。日本文献《能阿相传集》、《君台观左右帐记》的“曜变”记载早于我国。曜变盏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仅见数例,均藏日本公私机构,尤以东京静嘉堂文库所藏曜变天目茶碗最为称道。

日本其余类似藏品分别收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曜变天目(稻叶天目)、日本龙光院藏曜变天目、日本藤田美术馆藏曜变天目、日本野尻清彦旧藏曜变天目、日本松平直国藏曜变天目(油滴天目)、日本根津美术馆藏曜变天目(油滴天目)、日本德川美术馆藏曜变天目(油滴天目)。但这些,除了两件可以成为类“静嘉堂文库曜变”而外,其余所藏已经不甚堪比了。我国公私藏馆和私人藏家均未所藏。仅见一、二小片也并不完全相同的类曜变标本。

漫话伦敦中国古玩市场


漫话伦敦中国古玩市场

欧洲人收藏中国古玩已经有大几百年历史了,尤以中国瓷器为主。据查从九世纪起就有少量的中国瓷器传入欧洲,欧洲上层社会对瓷器异常珍爱,拥有中国高档瓷器多少,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受各国宫廷的委托,商人们纷纷到中国订购瓷器。公元1602-1682年,荷兰东 印度公司进口景德镇瓷器为主的中国瓷器1200万件。

因为狂热的经商与拓张殖民政策,欧洲各国从世界各地掠夺收藏了大量精美的文物。伦敦作为大英帝国的首都更称为世界收藏之都,古玩收藏与交易市场之多之好也是欧洲之最。英国众多的博物馆、行宫、大贵族宅邸,都拥有大量精美的中国古玩;而最闻名于世的是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万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2007年起在中国馆楼上又有大卫基金会捐赠的大量中国瓷器,元青花、洪武釉里红、永宣青花让人目不暇给。相对于热闹喧哗的大英博物馆,我更喜欢去安谧净逸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那儿也有数不清的中国古玩,瓷器玉器漆器到青铜器丝织品,极致精美的藏品绝对让人流连忘返。伦敦周边的数个行宫、贵族宅邸、大庄园几乎每间都有精美的中国瓷器木器刺绣;可惜这些都是可望不可及的,要上手还是到伦敦的古玩市场逛逛吧。

伦敦的三个著名古玩市场之一 波特拜罗路市场

这儿一周就只有周六有集市,店家往往要在5点就到摊位,大约下午3-4点结束。在这儿,好热闹的国人一定感觉很亲切,因为这儿和城隍庙夫子庙几乎一模一样,拥挤喧哗,国人的面孔随处可见,中文随处可听,这儿,恐怕是除了唐人街,可见到最多国人的地方了。几乎各个国家的古玩都可以见到,不过不要有捡漏心理,因为这些店家多是经营古玩几十年甚至是数辈经营的了,你根本无漏可捡;好在这些店家虽有一点点商人的狡猾,大多都很坦诚实在,只要你放平心态,细细赏来,还是能找到不少好玩的东东的。

伦敦第二大古玩市场叫坎姆敦过道市场

看到这个名字大家就知道,这个地方有多大了,这边有很多特色小店,卖首饰工艺品装饰品古玩之类的,只有两家经营中国瓷器。第三个市场博蒙兹市场,也就在每周五早上开一次,20来个摊位;这儿,如果能早起,5点到,偶尔能见到一两件好东西。

伦敦的周边也有几个大的古玩集市,如每月两次的坎普顿公园集市,每周一次的桑顿公园集市,然后就是数不清的跳蚤市场(Car Boot Sale),这些都被大家视作淘宝捡漏的好去处。坎普顿公园集市有室内室外几百个摊位,说是7点开始,但是很多摊主4,5点就到了,而买家多在6点起就聚集在门外了;英国纬度高,冬天天得很晚,呵呵,几乎人手一个手电筒,6点半开门的时候,大家蜂拥而入,直奔自己常去的摊位,这个时候腿长动作快的,总能比别人先扫到东东。一时间室外到处电筒光晃悠,细节品相基本都依靠卖家诚实描述,等到真正天亮,很多人都早已经找到宝贝打道回府啦。桑顿公园要好一点,11点开门,不过也是,一个摊位前往往很多人挤着,老板一件一件慢慢拆包,基本是拆一件就有人拿走了,个子矮的要早早等在里面,否则,看的份都没有。

伦敦跳蚤市场

跳蚤市场就更是有趣了,都是各家开着私家车,停到一个大停车厂,校园,或是公园,规模大小不等,小的10多辆车子,大的有时有上千辆车子;有些是大早就开始的,有些是中午开始的。有些偶尔来的卖家,东西就放在地上自铺的毯子上,有些人把东东放在自备的架子上,也有专门做生意的,他们的展示设备很齐全,在那儿出售的物品五花八门,衣服鞋帽到各式工艺品装饰品家具锅碗瓢盆,几乎都能见到。东西也极其便宜,基本价格一两镑(合10-20元人民币)。很多人把去跳蚤市场当作是一种乐趣,不过一不小心也有可能买一堆自己用不着,放在家里太难受又要去跳蚤市场卖掉的东东。在这样的地方你常常可以看到晚清的东西,罐啊,瓶啊,盘子啊什么的。切斯克,温布尔顿都是比较有名的跳蚤市场。

肯辛顿教堂街和邦德街附近

中高档中国古玩为主的伦敦的古玩店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地方,其中S. Marchant & Son 的明清官窑器更是扬名海内外美不胜收。英国有无数的古玩拍卖行,而伦敦就拥有世界顶级的三大拍卖公司:佳士得,苏富比,宝龙。每年的春秋两季拍卖会更是吸引了世界上大量实力雄厚的藏家前来伦敦,当然国人的面孔越来越多。伦敦联络处一直致力于为国内有实力的藏家代购明清瓷器与玉器。

阅读延伸: 清康雍乾官窑瓷器精品展

景德镇传统瓷窑保护 任重道远

瓷器现红孩儿、哪吒?

英国著名陶瓷制品珍藏展在北京亮相

陶瓷美术学院教授为御窑遗址博物馆“唐英广场”创作群雕

中国官窑瓷器之曲阳定瓷

北宋青瓷刻花茶碗


宋青瓷刻花茶碗,为临汝窑产品,胎体灰白,釉色青中泛黄绿,釉层较厚。装饰采用刻花,刀法粗细相间,刀味流畅活泼。碗的造型是口沿微内撇,底小腹直或斗笠形,仪态适度。

临汝窑因窑场建在河南省临汝县而得名。瓷釉风格分为几种,有耀州窑风格和均窑风格等。这件茶碗釉色发色接近于耀州窑瓷釉风格。宋代著名瓷窑汝窑的窑址在河南省宝丰县,与临汝窑的所在地,宋代都属汝州连地。汝窑的传世器极少,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之叹,而临汝窑的器具,虽不是近尤难得,但刻花纹饰、釉色如此件茶碗者,也较少见。

临汝窑窑址在临汝县严和店一带,是著名的民间青瓷窑场。临汝窑始烧于北宋中期,盛于北宋后期,金代衰落。临汝窑的青瓷产品,除刻花装饰外,还有光素没有任何装饰和印花的产品。临汝窑的刻花瓷器除这件碗上的牡丹花纹外,还有菊花纹等著名纹饰。刻花纹时,花叶较小,布局排列左右对称,花叶交叉。临汝窑特殊风格的纹样有海水纹,海水的布局常为圆圈组成多层波浪,中心有花或田螺纹。临汝窑瓷器一般胎体较厚,斗笠碗的重比同时期的定窑或其它一些名窑的产品要重。这件宋刻花茶碗,就是临汝窑的代表之作,实为难得。

鸡年漫话鸡纹瓷


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远在3000多年前,我国甲骨文中就出现了“鸡”字。《韩诗外传》卷二中讲道,“首戴冠者,文也;足附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的德行和英姿,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赏识。 

人们对鸡既然喜爱有加,鸡的形象自然也就很早地出现在陶瓷作品中,鸡腿瓶、鸡首壶、鸡心碗等器皿在汉代就开始大量制造。但是,鸡作为纹饰出现在瓷器上不会早于元代。 

蒙古人统一中原后,以彩绘青花瓷与釉里红为代表的釉下彩瓷成了新贵御用的上品,而瓷器绘画装饰也变为主流。起源于汉代的花鸟草虫纹饰瓷器,在这以后就进入了一个创新的时代,各个窑口创造出许多新式花鸟纹饰,其中就有鸡纹饰。元代的鸡纹饰器物数量虽然不多,缺陷也是明显的,在细节描绘上就不够细腻。但是在图画上,它却有构图繁缛、笔法生动、流畅的特点。 

进入明代,鸡的形象便大量出现在瓷器纹饰中,成为这一时期瓷器的主要纹饰之一。明永乐、宣德之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彩料和彩绘技术大大提高,以及白瓷质量的提高,昂贵的彩绘瓷更加流行。最具代表性的为成化斗彩,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成化时代,斗彩器的颜色品种多、且能根据画面内容需要自如配色。这些因素致使羽毛色彩繁多的鸡能够被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了。以最负盛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为例,器表绘有子母鸡五只,轮廓线由青花勾勒,内填红、黄、绿、墨等色,特别是鸡冠的红色,几乎与真鸡冠一致。整个纹饰构图新颖,描绘精湛,色彩逼真。 

清代饰有鸡纹的器物以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四朝较为常见。前代鸡纹与明代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风格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雍正官窑的艺术成就极高,构图的层次分明,图画内容若小品,清新写意,色彩淡雅明丽,线条细腻流畅,画工精湛,生动活泼。 

鸡年收藏鸡纹瓷器又成收藏时尚。

漫话隋唐彩釉陶


彩釉陶塑是我国古陶苑中的一枝奇葩,其制作的高峰便是色彩浪漫、釉色富丽、千姿百态的“唐三彩”。也许,人们很难想象,这样精美的艺术品,在产生时却是用作随葬的冥器。“唐三彩”兴起在盛唐,唐以后很少见到其踪影。探索其发展的足迹,人们的眼光自然移到了隋代。

事实上,汉代就有上黄、绿釉的陶器,甚至还有二色相间的陶奁,但敷彩极为拘谨,釉质也不纯。到南北朝,出现了在乳白色或淡黄釉里飘动着嫩绿色的彩带、釉质光泽晶莹的陶俑。隋炀帝曾令河北诸郡工艺户3000余家迁居洛阳,显然,隋代应是多彩釉陶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隋代很短,加之随葬之风不如“王公百官竟为厚葬”的唐代之盛,隋彩釉陶俑极为少见,上海博物馆的藏品隋彩釉骆驼就是这样一件难得的珍品。乍一看,它似乎是“唐三彩”,然而它又与一般“唐三彩”不同,其胎质灰中泛黄,略松于灰白的“唐三彩”,釉色不够丰润,少层次,然釉质清纯,透明度极高,具有隋代工艺大师何稠所创优质绿釉琉璃的特征,明显地受胎色的映衬而泛青褐色,而“唐三彩”前期釉质稀浊,略有层次,盛期肥润,色彩凝重,层次丰富,釉色基本不受胎色影响。

隋唐彩釉陶塑虽同具造型浑厚丰满、生动逼真、线条有力的特点,但相对而言,隋代陶塑作风写实,讲求形态比例准确,在传神上较为质朴,而在其简洁的釉彩运用中包含着对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无疑为“唐三彩”的先声。“唐三彩”似并不强调细致入微的雕造形体,而是在刻画中突出对动作、姿态的夸张,以马或骆驼为代表,它们或含颌,或翘首,或嘶鸣,哪怕是细小动作的强化描绘,都使形体在平衡中蕴含着动势和气韵,伴随着仿佛是随意涂敷的釉彩自然流渗,使力和美在浪漫的色彩中舒展,使人明显地感到一种内在的神骏与冲动。

隋唐彩釉陶塑和这一时期的石刻一样,是我国造型艺术的黄金时代,既是在秦汉高度发达基础上的理想主义的飞跃,也是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一面镜子,在造型和色彩都显得苍白的中世纪前期,它是划破宗教黑暗的一颗明星。隋唐彩釉陶塑并不滥用绘画手段,其色彩运用所造成的那种斑驳陆离、参差纷繁,间或平淡素雅的丰采,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如今,仿“唐三彩”生产颇盛,不过,要深得其风韵,实在也是不大容易的。

漫话元代青花瓷


说到“瓷都”景德镇对中国陶瓷的贡献,首先得从元代景德镇烧制的青花说起。因为元代青花瓷产地,虽然另有浙江江山、云南建水及玉溪等地,但无论产量、质量和艺术价值,都无法与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相媲美。青花瓷是一种以天然钴土矿为呈色剂,在白釉坯胎上用毛笔描绘图案花纹,罩透明釉后,入窑一次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瓷。它创烧于唐代河南巩县窑,宋代亦有烧制,到元代臻于成熟。从元代开始,历经明、清,无论官窑与民窑,一直盛烧不衰,成为最具民族文化风格的重要彩瓷品种,深受海内外世人的青睐。

失之交臂的元青花

景德镇虽然在元代已成功烧制青花瓷,但由于史籍缺载和缺乏有明确纪年的实物佐证,人们对它的认识与了解有数百年的历史空白。在半个世纪以前,中国到底有无元代青花瓷?如果有,它又有哪些艺术特征?可以说谁也难以说清楚。正因为如此,人们在揭示这一历史之谜时,颇有些曲折与传奇。

事情首先得从流失到英国的一件带元朝纪年题记的青花瓷器说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人霍布逊从英国达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中国青花瓷器中,率先披露了一对形制完全相同的中国青花龙凤纹象耳瓶,瓶高63.6厘米,瓶身绘缠枝菊、蕉叶、缠枝莲、飞凤、海水云龙、缠枝牡丹、杂宝及变形莲瓣等多层图案,瓶颈上用青花书:“信州路玉山县顺成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拱”的长篇题记。至正十一年(1351年),为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的年号之一。在元代以前,中国瓷器还没有形成书写纪年款识的惯例,发现这件青花瓷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第一次向世人宣称,这是中国元代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器。这件供奉者在景德镇订烧的瓷器,怎么会流失到英国呢?据知名陶瓷鉴定家耿宝昌先生讲,这对青花瓶原为北京智化寺的案前供器,1929年被闽籍旅英华侨吴赉熙贩运英国后,被英国伦敦达维德基金会收藏。北京琉璃厂学徒出身、后为陶瓷鉴定专家的孙会元先生生前回忆,这对带款元青花瓷,当年曾在琉璃厂文物市场上流传过,因当时不敢相信元代有青花瓷,谁也不认,后来才流失他邦。

霍布逊的报道过于简单,还缺乏更有说服力的佐证,在当时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波普博士以这件带款青花瓷为标准器,对照伊朗及土耳其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其它青花瓷器进行了类比研究,把与此青花瓷风格特征相似的青花瓷器定为“至正型”青花瓷。随着标准器的确定和考古的新发现,中国元代青花瓷才逐渐为人所识。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内,国内外的研究学者,进一步以“平正型”瓷风格特征为标准器,通过对比研究,又确认出一批具有“至正型”风格的元代青花瓷器。

漫话“文革”瓷塑的收藏


目前,"文革"瓷器的收藏越来越热。一般说来,"文革"雕塑瓷具有如下特性。

1.历史时期的特殊性。"文化大革命"时期极端的狂热冲击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人性、人格、人的思想意识被严重扭曲,人们追求着一种极端的也是惟一的政治快感。雕塑瓷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带着深刻历史印迹的怪胎,是见证"文革"、警示后人的重要符号之一。

从雕塑组成上说,"文革"瓷塑一般有个塑、群塑和系列塑。

个塑是指以一个人或一件物为主体的单个雕塑。"文革"瓷塑中,以毛泽东小型素白瓷塑为最多。在全国,人们可以在任何角落里见到他的影子,小者不盈2寸,大者可达2米,景德镇、唐山、德化、邯郸等瓷厂竞相烧制。

群塑是指两个以上人物或物体的雕塑。"文革"群塑以彩塑为主,时代气息浓郁,如《毛主席与人民群众在一起》《齐心移山》《永远紧跟毛主席干革命》《庆丰收》等。群塑主要是景德镇烧制,其他厂家少见且质量也较逊色。

系列塑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内容而设计创作的整套雕塑。系列雕塑在"文革"瓷塑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围绕忆苦思甜、批判牛鬼蛇神、歌颂领袖、紧跟文艺旗手等主题精心创作的。但由于创作周期较长、技术水准要求高、烧制难度较大,产品数量相当少,有的并未发行,最后大都封在了仓库里“文革”系列雕塑瓷之精品当数《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人民在一起》《收租院》和样板戏系列。

2. 题材层面的狭隘性。"文革"是一场残酷的政治运动,艺术家们受极左思想的禁锢,绝不敢越雷池半步, 雕塑作品的题材也只能被定格在政治标准之内,色彩单调,千篇一律。"文革"后期,邓小平同志出山主持工作,狠抓生产建设,个别陶瓷厂烧制了一部分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人物雕塑,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但数量有限。由于年限较短,又无特别的政治特征,因此很难确认,大都被视为新产品而被冷落。

3.蕴含深刻的文化性。一是把普通老百姓作为作品的主人翁搬上雕塑舞台,歌颂他们翻身当家作主的新生活,彻底动摇了千百年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佛道人物等独占雕塑舞台的局面;是人物服饰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quot;文革"创造的工农兵瓷塑作品,人物身着红、黄、蓝色服装,或折袖,或挽腿,或开胸昂首,一个个红光满面,英姿飒爽。对领袖人物从青年到晚年,无一形象不是神采飞扬,光艳照人,用瓷塑为一个人创作如此丰富的造像实为世所罕见。三是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在政治高压下的日常生活状态,从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到机关海岛、边防车间,人们无不在学习政治,阶级斗争。

4. 升值空间的广阔性。"文革"雕塑瓷因其历史时间短暂,数量少,质量优,政治文化背景特殊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升值空间。这一点最早引起了海外收藏家的重视。6年前,新加坡一位藏家从国内花15万元重金买了一套《收租院》瓷塑,如今一般应在20万-25万元以上,且不易再买到。现在"文革"瓷之精品已形成商者抢、智音藏的市场氛围。5年前,一件20厘米高的唐山产毛主席素白瓷塑只有10来块钱,如今己翻至百元以上,个别造型特殊的价格还要高些。100厘米左右的毛主席站立素白瓷塑,5年前只有2000元左右,而今市场已喊到1.5万到2万元, 5年长了10倍。一件20厘米左右高的"文革"彩色个雕,5年前不过几十元,而今品相好的一般都在千元左右。25厘米左右高,两三个人物的彩色群雕,工艺水平较高的,如今均已在3000元以上,个别尺码大的更为珍贵。一般40-50厘米的彩色群塑都在2.5-3.5万元之间, 至于系列雕塑价格就更是不菲了,不是一般工薪阶层能收藏得起的。即使是这样,"文革"彩塑瓷的增值空间仍然很大。

茶碗的收藏价值大吗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从汉唐时期起人们开始饮茶,到了宋代饮茶已经成了非常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日益丰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茶具。譬如说茶碗、茶盏等等瓷器,都是古人喝茶常常使用的茶具。所谓茶碗,就是用来喝茶的碗。在所有茶具里面,茶碗可以说是最多种类、最有价值、最受欢迎的一种。

我们知道茶碗是陶土制作而成的,小小的一只茶碗蕴含了深厚的中国生传统制陶文化。最为出名的茶碗莫过于出产自"乐窑"、"织部窑"、"志野窑"的茶碗,这些极品和物茶碗均出自于名家之手,具有很好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就是在名茶人的直接指导下,由能工巧匠生产出来的。除了这些碗之外,还有两个地方生产的茶碗也非常有名,那就是我国的天目山建安窑和高丽国。

天目山建安窑又被人们称之为"天目茶碗",我们都知道茶道文化由来已久,而天目茶碗是最早使用于茶道的茶碗,因此非常珍稀。后来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把茶道逐渐变得简朴起来,天目茶碗慢慢不再流行,但是它的价值却不断增长。所谓高丽茶碗,就是古代高丽老百姓使用的饭碗,非常简单朴素,阴差阳错间体现出了茶道的本质,和这一时期日本茶人的审美观念相符,所有渐渐地流行起来,最为出名的高丽茶碗是井户茶碗。

从流传下来的诗词来看,在唐宋时期,茶碗流行于民间。和茶盏相比,茶碗要稍微大一些,但是却和咱们现在吃饭的碗有很大的差别。唐宋两代的文人骚客偏爱一种豪放之风,因此喜欢使用大碗来喝茶。

现如今,国内收藏市场越来越火热,不少人看好时机加入这个行业,但是想要在这个行业分得一杯羹,就必须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学习收藏知识,不然一不小心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很多刚进入收藏行业的朋友都会从收藏茶碗开始收藏之路,首先是因为茶碗相对来说比较便宜,是大多数藏家都能买得起的品种。 其次是因为茶文化在我国的历史悠久,一套精品古代茶碗,具有可玩性、实用性以及历史性等等。因此,对于新手来说茶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漫话三清茶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漫话三清茶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三代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