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导航 >

定窑白釉印牡丹花纹盘(宋)

定窑白釉印牡丹花纹盘(宋)

瓷器鉴别 瓷砖 陶瓷文化

2020-01-20

瓷器鉴别。

定窑白釉印牡丹花纹盘

现藏天津博物馆。

宋(960-1279),高5厘米、口径20.5厘米、足径13厘米。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和东、西燕川村,创烧于唐代,盛于宋、金时期,止于元代。因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称定窑。北宋时一度烧制宫廷和官府用的精致瓷器。烧制品种以白釉瓷器为主,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等。又称“黑定”、“绿定”、“紫定”。早期多是浮雕莲瓣纹,中期以后是划花、刻花和印花,尤以白釉印花瓷最为著名。其印花纹饰取材于定州缂丝,印模则受定州石刻技法的影响,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相关阅读:定窑窑址

这件定窑白釉印牡丹花纹盘,敞口,弧形壁,圈足略小。盘外壁有自然流淌的“泪痕”,是定窑积釉处的表现。定窑瓷器另一个特点就是口沿往往无釉,系采用覆烧工艺所致。起初定窑是一个匣钵内烧制一件器物,后来发展成一摞匣钵烧一组器物。采用覆烧法后,是垫圈组合式匣钵,可以烧十几件,甚至几十件的盘或碗,大大地节省了窑位,增加了产量;节省了燃料,降低了成本。这一烧造工艺在宋室南迁后,又传到了江西景德镇窑。因口部有芒,所以定窑盘、碗多镶以金、银、铜口,谓之“金扣、银扣、铜扣”,既掩盖了芒口的缺陷,又增加了美感,还是不同身份的人享受不同级别的瓷器的象征。这件大盘口缘镶铜口,通体牙白色釉,口沿内印有一周回纹装饰带,盘中印满折枝牡丹花纹,牡丹是富贵花,国色天香,寓意富贵满堂。此盘构图布局严谨,宛如定州缂丝的织锦图案,印花纹饰生动、自然,显示出制瓷工匠高超的制作盘模的雕刻技法,是宋代定窑白瓷的代表作。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哥窑盘(宋)


天津博物馆藏宋哥窑盘高3.2厘米、口径18.6厘米、足径5.6厘米。胎骨呈土黄色,米黄色釉,布满纵横交错、深浅不一的开片纹,“金丝铁线”纹路清晰。釉质纯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盘内外釉点明显,是气泡破裂所致,为传世哥窑的典型器物。

明代《宣德鼎彝谱》载:“宣德三年,内府收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由于柴窑被传为五代所烧,故后世只列五大名窑,即官、哥、汝、定、钧。 但哥窑至今窑址尚未发现。哥窑一直是考古学家、古陶瓷学家和收藏家重视、关注和研究的热门话题。哥窑瓷器非常珍贵,传世稀少,据统计全世界仅有百余件,比元青花数量还少。

如今发现的真正谈到哥窑最早的文献当推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文中明确了哥窑烧造于龙泉的琉田,琉田今名大窑,为龙泉窑的中心产区。

传世哥窑以仿三代铜器造型为主,常见的有胆式瓶、贯耳长颈瓶、弦纹瓶、八方贯耳瓶、葵花口盘、葵花口洗、双鱼耳炉、三足炉、菊瓣口盘和圆口碗、盘等。仅收藏在台北故宫、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等少数博物馆。传世哥窑胎体较厚,胎质细腻,胎呈黑、深灰、浅灰、土黄等色。釉色有灰青、月白、深灰、青黄和米黄。釉质肥润,有油酥光和缩釉小坑。釉面开裂有不规则的细碎纹片,纹片呈黑、黄二色,浅黄色的为“金丝”,深黑色的为“铁线”,俗称“金丝铁线”。天津博物馆藏宋哥窑盘上述特征明显,是传世哥窑的典型器物。

宋哥窑盘赏析


宋哥窑盘赏析(图)

明代《宣德鼎彝谱》载:“宣德三年,内府收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由于柴窑被传为五代所烧,故后世只列五大名窑,即汝、官、哥、钧、定。 但哥窑至今窑址尚未发现。哥窑一直是考古学家、古陶瓷学家和收藏家重视、关注和研究的热门话题。哥窑瓷器非常珍贵,传世稀少,据统计全世界仅有一百余件,比元青花数量还少。

天津博物馆藏宋哥窑盘高3.2厘米、口径18.6厘米、足径5.6厘米。胎骨呈土黄色,米黄色釉,布满纵横交错、深浅不一的开片纹,“金丝铁线”纹路清晰。釉质纯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盘内外釉点明显,是气泡破裂所致,为传世哥窑的典型器物。

如今发现的真正谈到哥窑最早的文献当推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文中明确了哥窑烧造于龙泉的琉田,琉田今名大窑,为龙泉窑的中心产区。

传世哥窑以仿三代铜器造型为主,常见的有胆式瓶、贯耳长颈瓶、弦纹瓶、八方贯耳瓶、葵花口盘、葵花口洗、双鱼耳炉、三足炉、菊瓣口盘和圆口碗、盘等。仅收藏在台北故宫、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等少数博物馆。传世哥窑胎体较厚,胎质细腻,胎呈黑、深灰、浅灰、土黄等色。釉色有灰青、月白、深灰、青黄和米黄。釉质肥润,有油酥光和缩釉小坑。釉面开裂有不规则的细碎纹片,纹片呈黑、黄二色,浅黄色的为“金丝”,深黑色的为“铁线”,俗称“金丝铁线”。天津博物馆藏宋哥窑盘上述特征明显,是传世哥窑的典型器物。

(作者系天津博物馆器物研究部研究馆员)

宋汝窑天青釉盘赏析


宋汝窑天青釉盘

汝窑为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据考证烧造时间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二十年间,因烧造时间短,数量少,在南宋时就有“近尤难得”之说。汝窑瓷器如此珍贵,在博物馆界和收藏界无不以收藏到汝瓷为至高荣誉。汝瓷现今传世不足百件,天津博物馆却珍藏着两件汝窑盘,故十分珍贵。盘高2.8厘米,口径17.2厘米,底径9.2厘米。口外撇,曲壁,圈足外卷裹釉。通体天青色釉,釉汁肥厚莹润,釉面上布满了细碎的冰裂纹,如冰似玉,清雅高洁。盘底满釉,一只盘底有三个细小的支钉痕,而另外一只盘底有五个支钉痕。

汝瓷胎质细腻,像燃烧过的香灰的颜色,俗称“香灰胎”。汝瓷独特之处在于其釉色呈“雨过天晴云破处”的美妙色彩,并且釉面莹润如玉,有玉石般的质感。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由于汝瓷贡器以玛瑙为釉,形成特殊色泽,将器物迎着阳光看,隐约可见肉红色。器表开片密布细小,形成鱼鳞状,更加独特别致。釉内气泡周边之玛瑙结晶体,形成星光闪现,寥若晨星,具有宝光内润而又高雅素净的风采。汝瓷的烧造方法也很独特,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细小而规整,因而有“芝麻挣钉釉满足”之说。长期以来,考古界与收藏界的专家权威们都对汝窑瓷器的主要特征用一句话概括,即“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晨星稀,芝麻挣钉釉满足”。汝窑瓷这些胎釉特征既有文献记载,又为出土物所证实,是鉴定汝瓷的要领。

宋青白釉皈依瓶鉴定


瓶通高48㎝,盖高8㎝,口径7.5㎝ ,浅圈足径8㎝ 。瓶身之半处肩部环瓶贴塑12人立像。整瓶线条流畅,釉色莹润。虽近足部稍有数处爆釉现象,但整个瓶保存完好。根据形制,釉色,堆塑风格,土沁以及胎骨情况,可以确认此瓶为出土之北宋青白釉皈依瓶真品。

宋代皈依瓶也称魂瓶、堆塑瓶、龙虎瓶,因其形状有如一炮弹,故又俗称炮筒。属青白瓷类,多出土于闽、赣一带。

这种皈依瓶均为民窑烧制之冥(明)器,无形制之约束,所以大小不一,纹饰多样,但离不开宗教及习俗信仰内容。其胎釉不尽相同,但还是具有普通之特征,釉色多为淡青、青白,白中泛灰,均属青白釉类。因久埋土里,釉层有细小开片,有土沁,又因胎釉粘结不紧,釉层薄,上釉不透底。多有脱釉现象,特别是腹下脱釉现象较多。

从总体看,宋代皈依瓶的釉色不及唐越窑釉色之莹润,没有其“如冰似玉”之感。但也看到这种皈依瓶中有釉色晶莹温润者,不失为瓷中之珍品。一般这种瓶都是胎质疏松,多是灰白色、灰褐色,瓶底矮圈足外撇,有明显的跳刀痕。

皈依瓶是我国陶瓷发展史和宗教信仰习俗的重要见证物,且有美术雕塑方面的研究价值,所以此瓶在经济和收藏研究价值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收藏机构: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高4.1cm,口径15.9cm,足径5.3cm

生产时代:元代陶瓷

生产窑口或产地:景德镇窑

品种:白瓷

陶瓷造型:盘

说明:元

盘直口,浅弧壁,圈足。胎体坚致洁白,里外施白釉。盘心及内壁模印云龙纹。

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地区创烧的一种白釉品种的统称。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色泽,故又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龙纹、芦雁纹或缠枝花纹。因这些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往往模印“枢府”两字,故称“枢府釉白瓷”。枢府是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密院的简称。在元代白瓷上模印“枢府”字样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景德镇为“枢密院”烧制的专用瓷器。除“枢府”字样外,在元代这类白瓷上还见有“太禧”、“东卫”等字。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五代,高6.6cm,口径17cm,足径6cm。

碗敞口,斜壁,圈足。胎体轻薄。碗里外及圈足内均施白釉,釉色纯正。足中心刻划“官”字。

此碗是五代时期河北曲阳定窑产品,属同一时代白釉瓷器中的精品。

据考证,晚唐至北宋定窑瓷器铭款中以刻划“官”和“新官”者居多,仅1985年陕西西安北郊火烧壁出土晚唐定窑“官”字款白瓷就达33件之多。1969年河北定县静志寺真身舍利塔基和净众院舍利塔基也曾出土17件北宋定窑刻划“官”和“新官”款的瓷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数件“官”字款定窑瓷器收藏,主要是盘、碗、水丞、罐等器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所见国内外收藏的署“官”字款的定窑瓷器大约有80件左右。过去曾有学者认为这些署“官”字款的瓷器中有一部分是辽代官窑的产品,但是,自从河北定县两座塔基出土大批“官”字款瓷器后,学术界基本统一了观点,即认为“官”字款白瓷均为定窑产品。当年定窑部分作坊被皇室或官府征用后,为防止与民用器物相混淆,特刻划”官”字,以示区别。与同时期不署款定窑瓷器相比较,这些“官”字款器制作工艺都相当精细,属于精品,已达到宫廷用瓷的标准。

岳母的嫁妆竟是宋白釉瓷枕


宋白釉瓷枕

宋白釉瓷枕

那天在电视上,看到《鉴宝》节目中有一个情景:一位女子抱着一个瓷枕走上台请专家鉴定。当专家鉴定为真品,并报出价值在八万元上下时,妻子突然激动起来,因为,在我家的收藏柜中,就摆有一个瓷枕。

这个瓷枕,是我的岳母送给我们的。妻子告诉我,瓷枕是她的姥姥留给她母亲的,当年她母亲出嫁,家里不富裕,拿不出什么东西,她姥姥便把家里祖上传下来的这个瓷枕,送给了她母亲。后来,岳母家又辗转搬了几次家,但这个瓷枕却一直带在身边。

我跟妻子结婚后,有一部分用在了收藏上,并为此专门打造了一个收藏木柜。当得知我爱好收藏时,岳母说要把那个瓷枕当作礼物送给我们。面对岳母的好意,我只好收下。

该瓷枕长约30厘米,宽约25厘米,高接近13厘米,呈腰圆状,枕芯微微凹陷,枕沿略朝外撇。瓷枕通体施白釉,但釉未到底。枕面上绘的是一株盛开的牡丹,瓷枕的腰部也装饰牡丹纹,花团锦簇,煞是好看。

我查找资料了解到,瓷枕在隋唐时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到了宋代,生产数量和工艺水平才进入到了全盛时期。后来一位瓷器专家帮助鉴定后告诉我:这个瓷枕是“宋白釉牡丹纹剔花枕”,只是釉色不够纯正,有些泛黄,枕沿有些磨损,其价值也打了折扣。

尽管这样,我还是格外高兴,因为我收藏到了一件宋白釉瓷枕的真品。价值几何,并不重要,在收藏中品味一件件古物的历史气息和文化价值,并从中得到快乐,便足够了。更何况,这件“宋白釉牡丹纹剔花枕”是个传家宝,饱含了长辈对晚辈的片片深情,因而,我们视若珍宝。

精美绝伦之青花缠枝牡丹花卉纹小罐


古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制瓷业发达,青花瓷烧制工艺趋于成熟,产销兴旺,元人蒋祁著《陶计略》中记述:“窑火既歇,商争取售,而上者择焉,谓之捡窑。交易之际,牙侩主之……,运器入河,肩夫执券,次第件具,以凭商筹,谓之非子。《景德镇陶录》评价:“诸料悉精,青花最贵。”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的绮丽风格,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中国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上海君道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四海珍瓷展厅展出了一尊高17cm,口径10.5cm的青花小罐;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最大径在肩部,腹斜收,平底内凹。器身内壁施白釉,肩腹满饰牡丹缠枝花卉纹,彰显富丽堂皇,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装饰画面疏朗,活泼自然,视觉效果极好,用线条快速描绘图案,可谓别具一格。此青花牡丹缠枝花卉纹小罐,烧制工艺精湛,极为难得。

 

青花瓷为中国瓷器的典型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其他各种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

 

自从著名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以2.3亿高额成交后,近几年的青花收藏市场可谓是风声水起,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从各大拍卖公司每年的成交情况来看,青花瓷在市场的欢迎度一直非常不错。目前全世界能够发现的青花瓷器真品也不超过500件,所以收藏家手里如果能够有一件到代的、青花真品,可以说是非常难得和值得骄傲的。正因为如此,青花瓷器才会在艺术品市场有如此多的买家群体愿意花费大笔金额去购买。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此罐器形典雅,釉质肥润,罐形周正,通体以青花装饰,自上而下分绘纹饰,层次丰富清晰,青花色泽浓艳,绘画流畅,为难得的青花陈设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而此青花缠枝牡丹花卉纹小罐作品更是精美绝伦、鹤立鸡群,用简单的色彩和线条表现了最丰富的内涵,必将引起收藏爱好者的追捧,成就较高的市场地位,审美独步天下,价值雄冠古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