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古代瓷器的特点 > 导航 >

明代瓷权的特点及作用

明代瓷权的特点及作用

古代瓷器的特点 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古代瓷器的艺术特点

2020-05-29

古代瓷器的特点。

笔者收藏到两件瓷权,图左为明嘉靖婴戏纹权,高6.2厘米,底径6.6厘米,变异葫芦形。上部为一圈蕉叶,中部以锦地纹相隔,主图案为12个儿童分6组习武,姿态各异,颇有情趣,底部双圈内青花书写“爱江制用”铭文。

明代瓷权造型多样,有葫芦形、鼓形、馒头形、钟形、元宝形、笠帽形、方形、六边形、八棱形、梯形、蔬果形、天圆地方形等,而以葫芦形、鼓形和馒头形多见。这些瓷权,多以手工制作,辅以工具挖削,器型古朴浑厚,拙中见巧,让人玩味。可以说,明代任何一种陶瓷器皿,在造型方面都不如瓷权丰富多样。

明代瓷权采用当时最崇尚的色釉来表现其特有的寓意。有青花、白釉、蓝釉、紫金釉、青花釉里红等,早中期青花釉多见。

明代早期纹饰少见,中后期趋向丰富多彩。多以青花绘描,有花鸟蜂蝶、水藻游鱼、落花流水、童子逗鸡、狮子舞球、岁寒三友、戏剧人物、朵梅、开光、几何纹、锦地纹、婴戏纹、螭龙纹、缠枝花、钱纹、山水纹等,明代民窑陶瓷器皿的纹饰,在瓷权上多有表现,可谓方寸之地,别有洞天。

明代早期瓷权未见款识,中期偶有,大都出现于晚期。已见的有帝王年号款,如底部墨书正德十年款、青花嘉靖二十三年款、大明万历四十三年款、万历四十二年款、崇祯十三年款、崇祯七年款,还有丙寅、己亥等干支纪年款,表达吉祥、祈求财富、施以教诲、追慕官运、晓之哲理、求得平安的款识,有天平正合、天秤正合、公平交易、公平交义、公平正直、加官进禄、童叟无欺、千斤秤砣、识轻知重等,以公平交易款为多。还有以户主姓氏如章、李、胡、陈平、爱江、万年古记等铭记瓷权上的。

古代瓷权究竟作何用?目前多数收藏者认为作秤砣,是实用衡器,亦有少数人对此怀疑,称其为厌胜物、信用物等。

编辑推荐

德化白瓷与景德镇白瓷的异同及特点


明代德化白瓷有其独特的风格,它不仅与唐、宋时代其他地区的白瓷不同,而且与景德镇同时期生产的白瓷也异样。它们之间不同点主要有:

(1)瓷胎致密,透光极其良好,为唐宋其他地区白瓷所不及。唐宋北方白瓷,是用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粘土烧制的,粘土内含助熔物质少,故器胎不够致密,透光度较差。而德化白瓷则用氧化钾,含量高达6%,烧成后玻璃质较多,因而它的瓷胎致密,透光度特别良好。

(2)从釉面上看,德化白釉为纯白釉,而北方唐宋时代的白瓷釉则泛淡黄色。元、明时代景德镇生产的白瓷却白里微微泛青,与德化白瓷有明显的区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不仅与原料的化学组成,特别是氧化铁、氧化钛的含量有关,也与烧成气氛的性质有关。北方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Tio、Aio含量比较高,烧成时采用氧化气氛,故瓷器呈现白中泛黄的色调;景德镇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Fe、Tio、Aio含量均较适中,烧成时采用还原气氛,故瓷器呈现白里泛青的色调;德化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的Feo含量特别高,烧成时采用中性气氛,所以德化白瓷就比唐宋北方白瓷和景德镇同期生产的白瓷釉色更纯净。从外观上看,明代德化白瓷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少女白”之称。流传欧洲后,外国人又称之为“鹅绒白”。直到现在,法国人还以“中国白”直呼德化窑白瓷。

字串8

景德镇传统名瓷 薄胎瓷的特点及发展


薄胎瓷亦称“脱胎瓷”、“蛋壳瓷”。是景德镇著名传统瓷器品种中久负盛名的特种工艺产品之一。特点是瓷胎薄如蛋壳、透光、胎质用纯釉制成。制作从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绘画、烧制,须经四十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分三次烧成。尤以利坯和艺术加工最为精细。利坯要经过粗修、细修、精修等反复百次的修琢,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胎体厚度大多在1毫米以内,人称之为:薄似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它轻巧、秀丽,做工精致,透光性好,是中国景德镇传统艺术名瓷之一。在薄胎上描绘有青花纹样(见青花瓷),称青花薄胎瓷;描绘有粉彩纹样(见粉彩瓷),称粉彩薄胎瓷。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景德镇制出薄胎瓷,成化年间已有较高成就,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生产的“卵幕杯”(薄如蛋壳的杯子)、流霞盏等精制品,清代正式生产。除景德镇外,湖南醴陵、广东枫溪、河北唐山、江苏江阴等地现在也能生产薄胎瓷。建国以后,薄胎瓷工艺得到继承与发展,许多产品的薄度、透光度、白度都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除景德镇外,湖南醴陵、广东枫溪、河北唐山、江苏江阴等地现在也能生产薄胎瓷。

薄胎瓷的品种有各式餐具、文具、茶具、酒具和工艺台灯等。1986年品种达百种,产量达20余万件,造型规格发展到能生产口径500毫米的碗和高度达500毫米的花瓶等大件产品。薄胎瓷的坯体薄、强度低,制作过程中极易破裂和变形。制作时,需具备高超熟练的操作技艺,执行严格的工艺规程。配料时,为了防止薄胎制品在烧成中产生变形,以及提高制品釉面的白度和透明度,需增大氧化铝(Al2O3)在坯料中和氧化镁(MgO)在釉料中的含量。修坯时,要通过粗修与精修操作,将较厚的粗坯修成各部位厚度小于1毫米的精坯。上釉前,将精坯在750~800℃温度中素烧。上釉时,内釉用淌釉法,外釉用喷釉法,釉层厚度约为0.1毫米。装匣采用特制的垫饼,使精坯平稳地装入匣钵内。烧成温度为1280~1320℃。

薄胎瓷的制作,难度很大,技术性极强。薄胎瓷的坯体薄、强度低,制作过程中极易破裂和变形。制作时,需具备高超熟练的操作技艺,执行严格的工艺规程。配料时,为了防止薄胎制品在烧成中产生变形,以及提高制品釉面的白度和透明度,需增大氧化铝(Al2O3)在坯料中和氧化镁(MgO)在釉料中的含量。修坯时,要通过粗修与精修操作,将较厚的粗坯修成各部位厚度小于1毫米的精坯。上釉前,将精坯在750~800℃温度中素烧。上釉时,内釉用淌釉法,外釉用喷釉法,釉层厚度约为0.1毫米。装匣采用特制的垫饼,使精坯平稳地装入匣钵内。烧成温度为1280~1320℃。

薄胎瓷的制作工艺从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绘画、烧制,须经四十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分三次烧成。尤以利坯和艺术加工最为精细。利坯要经过粗修、细修、精修等反复百次的修琢,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品种有碗、杯、盘、碟、盅、皮灯、花瓶、文具、酒具等。

景德镇薄胎瓷是在北宋影青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始于明永乐时,成化时已有较高成就,万历时有卵幕杯、流霞盏等著名产品。在明代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年),景德镇有个自号"壶隐老人",名叫昊十九的制瓷名家,其所制"卵幕杯""薄如蝉翼,轻若绸纱",一枚才四十八分之一旧市两重。

新中国建立以后,薄胎瓷工艺得到继承与发展,许多产品的薄度、透光度、白度都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除景德镇以外,湖南醴陵、广东枫溪、河北唐山、江苏江阴等地现在也能生产薄胎瓷。

中国薄胎瓷器享誉全球,特别是景德镇生产的薄胎瓷器,更是声名远扬,现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人把制作薄胎瓷器的技艺,称之为“神技”,把薄胎瓷器誉之为“天上才有的珍品”景德镇薄胎瓷器先后荣获国家银质奖和国际博览会金奖。

玲珑薄胎皮灯,它轻巧、秀丽,透光性好。对着光看去,象彩云追月,若隐若现,披光含雾;动中有静,美不胜收,令人陶醉。

薄胎皮灯是一种装饰性,实用性较强的艺术品。把灯插上电源,打开开关,瓷灯会慢慢旋转,实为家居装饰之佳品。

皮灯体高:24厘米

最大腹围:20厘米

连底坐高:42厘米

陶瓷文化:紫砂“秦权壶”寓意及来历


秦权壶的寓意:秦权,有王者风范,不怒自威,犹如六合在握,稳守金汤,实乃壶之王者;秦权,俗称秤砣,既实实在在,又有分量,承担着检测分量轻重的标准权。

将古代的秦权与紫砂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设计了充满霸气的秦权壶。《汉书》称:权者,株、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权,然后知轻重。又衍生出权衡、权利、权时、权威、权柄、权贵,甚至权术。而秦权,更比古往今来所有的权更有衡器之外的历史、文化内涵。

最早秦权壶采用的是环耳形把手。后来不知何人所为,改成了龙形把手。龙之于中华文化,有着数不尽的故事。《山海经海内经》中说,禹的父亲鲧,为了给百姓治水,私自窃取了上天的息壤,被天帝殛杀于羽山之野,终年不见天日,只有叫做烛龙的神龙,口衔蜡烛,带来一线光明。

秦一致六国后,一致度量衡,给当时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少的便当,衡器是其时的计量用具,又称权,后指称砣。秦权壶是以仿照秤砣的外型而构思的紫砂壶。

颈、肩、腹、足,顺势而下,似乎一个有诚笃而自傲的商人,安坐店肆之内,想像于千里之外。市人往来于贩子,南边的小舟,春茶,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它带给人的是富有诗意的遥想。嘴稍平代表买卖对等,把浑圆代表有刚强的经济后台,壶身老成持重代表为震四方。秦权壶即以此外型而得名。

以上就是关于秦权壶是什么寓意以及秦权壶的来历这两个方面的详细介绍,想必大家看完已经被秦权壶的魅力所折服。秦权为壶,气度泰然,刚正不阿,这便是如今秦权壶广受热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陶艺的特点、发展及前景


陶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的守猎、野蛮状态走向文明和定居的生活;陶瓷的发展史,是人类进化的文明史,它影响着整个人类科学、文化艺术的进程。

陶瓷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同时也伴随着人类审美水准的提高;科技中有艺术、艺术中有科技。

陶瓷的产生,首先考虑的是满足人类自身实用功能的需要,同时在实用的基础上,通过造型和装饰又寄托着原始的朴素美,继而脱离实用功能,从纯精神的情感的需要为出发点,另僻一条纯艺术的道路。

陶艺发展的开初,本属民间艺术,它根植民间的土壤,来自民间,用于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曾有着壮观的发展和规模,中国陶瓷曾征服了海内外的人心、民心,震憾了海内外的帝王将相。

中国皇帝在景德镇曾多次设立御窑厂,为陶瓷的发展、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越到后期,由于统治者审美水准的低下,又要附庸风雅的虚荣心态,形成了一条繁琐、堆砌、做作、空虚的宫庭艺术格式,因此就有官窑民窑之分。

民间陶艺,尽管经历着各朝的风风雨雨,它仍显示了不平凡的生命力,如今在现代审美趣味的趋使下,在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世界性潮流中,更倍受重视的顽强的发展起来。一、民间陶艺的特征:民间陶艺就地取材、就地制作、土生土长、地方特性、地方习俗很浓的一种群众性创造。民间陶艺有结合实用的,也有纯欣赏性的。民间陶艺从造型到装饰,既没有重大的历史题材,也没有现实中的重大内容,它往往反映着人们淳朴的、善良的、理想的、吉祥的愿望,流露着纯真的乡土感情和对人生、大自然的深刻涓涓思念;形式大方、朴素、不加修饰、不求形似、只求意到;用笔弄刀,运用自如,活泼、粗犷、洒脱、自然天成;形象处理,高度简炼、概括、夸张、稚拙之美、妙趣横生、耐人寻味;要说现代抽象艺术的发源地在哪里?我看就数民间陶艺了,因为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彩陶纹样就是抽象的典型。民间陶艺的选材,往往不求高品格,只求价廉物美,因材施艺,化腐朽为神奇。对于艺术创造来说,材质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加工细致,纯度很高的材质,固然有它用武之地,而粗加工,纯度较底的材质,更能体现粗犷,朴素,原始的材质本身的美,因为这种材质一经火焰烧成后,化学反映复杂表面肌里效果丰富。从而使纯真的感情,自由的艺术风格,得到更好的体现。景德镇的民间青花坯胎,就是采用含铁质较高的下脚料,使用单纯一种青料彩绘,有料有笔,层次分明,在单纯中见真情,从素雅中见含蓄。再加上使用白里泛青的石灰石釉,一次高温烧成,画面呈现青白相映,晶莹透彻,“娇翠欲滴”,互为渗透,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手艺是民间陶艺的重要特征,只有纯熟的手工技术,手感、才更具人情味,才更能随机应变的体现心灵的感受,才能产生千变万化的笔迹刀痕的艺术效果,才能更加直接的显示人的智慧和创造性。火焰是陶艺最具特征,最受制约的一关,所以陶艺也可说是火的艺术,任何不经火的考验,就谈不上是陶艺了。火是可怕的,但人为的控制它,又能造福于人类,造就着千变万化,神奇莫测的釉彩。钧瓷无双,靠的便是火焰的变化和气氛的控制。制约看起来是坏事,也是好事。人们不可能超越制约的一面,但只要能在制约的范围内去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这才是陶艺的真正语汇。民间陶艺便是最能适应的体现火焰的作用了。

民间陶艺,从立意、选料、造型、制作、装饰、火焰的运用,都是有机的完整的结合,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处理得当,才能产生和谐的,自然天成之美。二、景德镇民间陶艺的现状a、现代工业的冲击自从五十年代初期,将无数个体的,作坊的生产方式,改造成全民的大规模的、号称十大瓷厂(最大的五千人左右)之后,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工艺流程,也不遗余力随之改造,曾显赫几个世纪,为中华民族为之夺魁的几十座传统柴窑被倒焰煤窑所代替(至今仅保留二座柴窑“,随后手工淘泥,手工拉坯,修坯,手工绘制民间日用瓷,都用机械精制原料,机械压坯修坯,用花纸贴花,用橡皮印花所代替,几乎凡是用手工的工序,都进行了改造,因为手工被认为是“落后的”;同时将景德镇传统的多品种单件艺术瓷、小配套的日用瓷、釉色以白里泛青为主体的产品结构改造成以高白泥釉、大配套的日用瓷为主体的产品结构。于是产量扩大了,数量提高了,然而原料单纯了,温度一致了,装饰规范化了,质量降低了,原有的手工淘泥、拉坯、修坯,民间青花几乎都不见了;更可怕的是这种技艺被淘汰了。景德镇的优势和固有特色几乎被消亡了。B、宫廷艺术的冲击景德镇自从有了御窑厂的建立,宫廷艺术就开始产生。这些专为皇宫营造的瓷器,民间不得使用。宫廷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不惜工本,从原料的选择、加工、造型、制作之精工,画工之细微,烧炼之讲究,都是优选最佳;另一方面,画工由原来的自由选择题材内容,自成画风,到完全听从督陶官的指挥、宫廷意趣和画风所左右,于是由自由、泼辣的画风转到工整、呆板,以致到繁琐、堆砌的宫廷艺术画风;同时们误认为,宫廷主张的、喜欢的东西一定是好的。于是这种画风一直延续至今,越来越繁琐,越来越刻板。更令人痛心的是,如今的许多海外华人却误认为这是中国传统陶艺的代表;外贸人员也以画工的多少和画面的繁简来定价格了。C,文人艺术的冲击民间陶艺与文人艺术,有它共同的东西,也有它不同的东西,民间陶艺讲究直观、单纯、明快、夸张、趣味;文人艺术更讲究意境、含蓄、诗画、金石相配。在装饰方法上,民间陶艺,当它装饰一个主体的器皿时,它往往考虑的是全局,是面面可观,是与器皿的高度结合;诗书画不同时装饰在一个可视画面上,图章或年号是写在器皿的底款上。这样更能使人感到它们是一个完美的立体的整体。文人画则不是这样,而是将一个立体的器皿当成平面来装饰,诗书画、印章,同时在一个可视画面呈现,其它的几个面也许就毫无价值。这样的画面往往呈孤立的,有强加于器皿之感。至于民间陶艺那种,自由、洗染、奔放的潇洒风格更是没有。但是文人画的社会基础雄厚,格调高雅,书卷气浓,一旦将其搬到陶瓷装饰上来,也就很快占有了重要的席位。纵观这些因素,都对民间陶艺的生存、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的冲击。现在我们要呼吁、要用现代观念来保护和发展手工民间陶艺,要适当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其更具现代人审美心理的现代民间陶艺。三、现代陶艺现代陶艺是现代文人用现代的审美观念,采用可塑性很强的土质,直接手工成型或用一定的科学手段辅助成型,经火焰烧成后形成一种硬性的、永不变质的一种陶艺。陶艺有原作陶艺,有产业陶艺。产业陶艺是指通过模具或机械的手段能大量或批量生产同一造型或画面的陶艺产品。目前这类产品在国内有所发展,有一定的市场,因为可以价廉物美。原作陶艺系指直接用陶土、瓷土手工成型、加工、烧成或烧成后再行加工多次烧成的单件作品。现代原作陶艺,既不是宫廷艺术、文人艺术,也不是现代工业设计。

它是用现代艺术观念来表现一种纯精神和情感的、个性化很强的纯手工原作陶艺;它可以说是民间陶艺的延续的发展,是现代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综合体现;它重新恢复自由、奔放、纯朴、天趣的艺术风格;它重新肯定手工的价值;它放宽了对材质的运用范围和对泥土本质的探求;它不拘一格的追求更多的表现手法;更重视火焰的神秘作用和偶发性的肌理效果。它是民间陶艺之光,是回归意识的反映,是二十世纪现代审美的体现。也可说是寻找失落了的民间陶艺的质朴情感和语言以补充、丰富和刺激现代陶艺的新语汇。现代陶艺的出现,是国际性的普遍现象;是工业化、机械化产品大量泛滥后,失去人情味,而追求回归自然,日常生活归真的情感需要。这说明科学上的规范化,代替不了艺术上的多样化,复制品代替不了原作,机械也永远代替不了手艺。现代陶艺是交叉的综合性的学科,科学中有技艺,技艺中有科技,科技需要艺术,艺术需要科技,科技为陶艺的发展开僻了前景,陶艺的发展又体现了科技。陶艺的构思、构想、设计必须通过科技得以实现。对现代陶艺的创造,适当的采用科技成果是可取的,滥用科技成果是可悲的。陶艺的制作和装饰过程,不能立即看到最终效果,往往处于朦胧状态,只有通过火焰,才能最后显现真面目,因此要求陶艺家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既要有科学的头脑,又要有艺术的细胞;既要能熟练的驾驶材质、制作过程、烧成温度的选择的控制,又要有现代的造型能力,只有在基本上掌握这二方面的知识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发挥材质、工艺流程、烧成的特殊作用,现代陶艺这一特殊的个性语言才能得到发挥。四、中国现代陶艺家的处境中国的陶艺家基本上都是在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的工厂、研究机关、学术里进行创作,其主要创作任务是为生产服务;其主要考虑的是适应市场,适应生产规程,适应大量的推广,要陶低成本。他们不可能用过多的主观意识强加于生产,强加于市场,当然这是主要的,但长此以往,陶艺家也就很难发挥自我的创作性和个性。中国现代的原作陶艺,还处在萌芽状态,还难于很快扩展。其主要原因是国内没有市场,没有市场的主要原因:一是作品尚欠成熟,还不够对路;二是经济水平还远不到能购买原作的程度;三是多数文化层次未能达到能接受的水准。目前有些陶瓷产区的原作陶艺有所发展,主要是销往国外,那些没有打开国外渠道的就难于扩展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陶艺家几乎都没有自己的起码制作、烧成设备,只好求助于大型工厂的大型设备。这些工厂一般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多属大批量,有自己特定的规范化的工艺程序,它不可能适应不同陶艺的追求。其结果是陶艺家的追求,只适应现成的工艺流程,而不是工艺流程适应原作陶艺的需要。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的陶艺家,多数懂得造型的,不懂得工艺、泥料、制作,烧成是怎么一回事大都不知道;懂得工艺的又不懂得造型艺术,甚至连一点美感修养、美与丑、高雅与庸俗都分不清。当然这里牵涉到一个如何培养陶艺家的问题,是科学和艺术的分家,还是科学和艺术溶为一体?综上所述,无疑都影响着民间陶艺、现代原作陶艺的提高与扩展。

龙泉青瓷装饰的演变及特点


瓷器装饰在其使用价值、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不同时代、时朝、地区的科学技术、美学艺术、人文伦理的集中体现。龙泉青瓷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在我国陶瓷艺术史上独树一帜,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龙泉青瓷装饰的载体主要是胎与釉。龙泉青瓷装饰艺术的演变趋势是由釉装饰到胎装饰,再由胎装饰到釉装饰,最终由釉装饰回到胎装饰。胎装饰是指在瓷器胎体上刻划、模印、镂雕、堆塑各种纹饰、图案、文字和装饰物并施釉后表现一定装饰效果的装饰方法。胎装饰自瓷器发明以来广为采用,是比较直观、简便的装饰方法。只要条件允许,制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瓷胎上进行艺术创作,不必过多地受釉质、釉色和烧制工艺的限制,创作空间很大。釉装饰则不同,它是通过美丽的釉质釉色或者釉上釉下的彩绘来展现艺术品味的装饰方法。釉装饰分为单一釉装饰和釉与彩绘相结合两种方式,单一釉装饰就是我们熟知的单色釉装饰。即只用美丽纯净的釉进行装饰,不加任何其他纹饰雕琢和绘画。釉与彩绘相结合装饰通常是施用釉下彩或者釉上彩进行装饰。龙泉青瓷主要以釉装饰为美,同时也采用胎装饰,所以现在习惯上还将龙泉青瓷纳入单色釉的范畴。龙泉青瓷釉装饰艺术的成就在我国古代青瓷中是最高的。龙泉青瓷发展的每个时朝,都展现出承先启后又各自独立的装饰艺术,走过了由初级到高级、由高级到衰落的演变历程。初创时期、成长时期的龙泉青瓷以胎装饰为主,成熟时期以釉装饰为主兼有胎装饰,衰落时期又以胎装饰为主。一、初创时期的装饰风格及其特点从龙泉窑创烧到北宋早期,龙泉地区基本处于自然经济状态。青瓷产量不大,以民用为主。当时施用石灰釉,釉质透明,易于显现胎骨上的纹饰,所以多用模印、堆塑等胎装饰方法,艺术风格原始、朴拙,但求形似不求逼真。如早期的青瓷罐上,就用事先制作的模范在胎体上拍印出绳纹、席纹、太阳纹,制作简单。北宋早期的碗、盘上增加刻划花卉、水波纹饰,都是当时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二、成长时期的装饰风格及其特点北宋中期至南宋早期,龙泉青瓷开始进入商品生产阶段,受景德镇等窑的影响,对产品的胎装饰比较注重,装饰水平有所提高。当时的装饰工具进一步改进,随着竹制的刻划工具的推广,到划纹饰成为装饰的主流,纹饰形式更多,装饰风格也趋向复杂多样。这一时朝大量出现凹刻蓖划的莲花、鱼、鸭。水波纹饰,构图简约,刀法简练酣畅,线条动感很强,大量使用蓖纹填划细部线条,富有生活情趣。三、成熟时朔的装饰风格及其特点

南宋中朝发明石灰碱釉以后,肥厚乳浊釉层的透明度降低,刻划纹饰很难显现,追求釉装饰成为当时的主流。入元以后釉层减薄,胎装饰再度兴起,发扬光大。一是追求釉质的玉质感。在釉层、釉色、质地上下功夫,以梅子青釉、粉青釉的青翠浑厚、温润华滋为美。二是始创浮雕工艺。虽然釉厚难以刻划,但是可以通过釉表面的层次变化进行装饰。南宋晚期到元代早期,龙泉窑在碗、盘、盏、瓶、罐的外壁上浮雕刻莲花瓣纹、菊花瓣纹,在鬲式炉外壁上雕刻筋线,在樽式炉上装饰弦纹,以此打破了釉,面的单调,通过线条增加了器物的立体感。三是采用镂雕捏塑装饰。如镂雕熏炉、鼓凳,捏塑龙虎狗乌等动物和人物造像等,形神毕肖,栩栩如生。四是堆贴并用。将鲤鱼、梅花、乌龟、人物等堆贴在器物表面,制作精细入微。元代发明的露胎贴花工艺,为堆贴工艺锦上添花。五是刻印兼施。成熟时期的刻划和模印工艺力求逼真写实,纹饰线条更加细腻,纹路复杂,图案多样。各种刻印的文字、吉语、八思巴文图案也各具特色。六是镶嵌盛行。在各种瓶、罐上镶嵌各种装饰物,如贯耳、凤耳、兽耳、环耳等。总之,成熟时期龙泉青瓷装饰的特点是突出釉装饰、兼用胎装饰,胎釉并用装饰等多种方法的完美结合,装饰工艺炉火纯青,装饰效果美伦美奂。

四、衰落时期的装饰风格及其特点

明灭元后,景德镇窑迅速崛起并逐渐取代了龙泉窑的地位。由于釉层变薄、质地变透、釉色变黄,釉质美不复存在,明清时期的龙泉青瓷器物基本不做贡品,不堪官用。在这种条件下,龙泉窑产品质量每况愈下,装饰工艺日渐粗糙,最终只能再回到胎装饰为主的老路上去。衰落时朋龙泉青瓷装饰虽有少量精美制作,但总体特点是粗糙流俗,艺术格调不高。一是装饰方法单调,主要采用刻划和模印。二是装饰题材以民间流行纹饰为主,“全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语流行,反映民风民俗,媚俗倾向明显,缺少高雅制作。三是刻意写真,失去了宋元时期青瓷装饰深遂高雅的情趣和意境。

五、装饰方式与胎、釉的关系

根据何种胎质、釉质采用何种装饰技法,两者具有一定的关联。装饰方式必须与青瓷胎、釉的特点相适应,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如北宋以前龙泉青瓷的胎质比较疏松,石灰釉釉质薄透,这就适合在胎上刻划纹饰,能够透过釉层清晰地表现出来。南宋中晚期至元代早朝,乳浊失透的粉青厚釉就不适合表现刻划纹饰,所以龙泉窑就采用浮雕、镂雕、堆塑、露胎贴花等技法进行装饰,开创了装饰艺术的一代新风。元代中晚期至明清由于釉层变薄,釉质变透,适合在胎上进行刻划,继而胎装饰之风再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