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资讯 > 陆续造句 > 导航 >

陶瓷浅析:海外一批知名博物馆陆续开放

陶瓷浅析:海外一批知名博物馆陆续开放

陆续造句 陶瓷行业 陶瓷知识

2022-02-22

陆续造句。

海外一批知名博物馆陆续开放

记者 陈若茜 综合编译

原标题:梵·高博物馆、乌菲兹6月初重开,一批知名博物馆陆续开放

近日,在中日韩和德国一些博物馆率先恢复开放后,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在因新冠疫情长期关闭之后,宣布重开计划。

澎湃新闻获悉,罗马奎迪纳莱宫将于6月2重启因疫情被迫中断的拉斐尔大展,6月1日恢复开放的梵·高博物馆原定档于今年夏季举办的“梵·高书信精选”展将改为秋季举办,乌菲兹美术馆(Uffizi)将于6月3日开放。

此外,包括法国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Musée Marmottan Monet)、巴黎小皇宫(Petit Palais),意大利的庞贝考古公园(Archaeological Park of Pompeii ) 、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博物馆(Bilbao Fine Arts Museum ),奥地利的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以及美国的一批博物馆在内的世界知名博物馆都将于5月底6月初相继迎来开放。

重新开放后的梵·高博物馆将每日限流700人参观

多数计划重开的博物馆都采用了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例如要求或鼓励游客配戴口罩,采取预约制或限流措施,规定社交距离并设置洗手台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公布其重开计划,将有更多的博物馆加入开放列表。

法国的艺术机构如雅克马尔-安德烈博物馆(Musée Jacquemart-André)已于5月26日重新开放,巴黎莫奈博物馆将于6月2日重新开放;巴黎小皇宫计划于6月16日重新开放。

乌菲兹美术馆(Uffizi)将于6月3日重新开放

在意大利,庞贝考古公园已于5月26日重新开放,米兰皇家宫(Palazzo Reale)、佛罗伦萨皮蒂宫(Palazzo Pitti)、都灵马达马宫(Palazzo Madama)等将于5月28日重新开放;罗马多利亚潘菲利美术馆(Galleria Doria Pamphilj)将于5月30日开放;梵蒂冈博物馆与佛罗伦萨斯特罗齐宫(Palazzo Strozzi)计划于6月1日重新开放;威尼斯佩吉·古根海姆收藏馆(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罗马奎迪纳莱宫(Scuderie del Quirinale)计划于6月2日重新开放;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将于6月3日重新开放。恢复开放后的奎迪纳莱宫也将重启因疫情被迫中断的拉斐尔大展“拉斐尔:1520—1483”,并将展期将延长至8月30日。

罗马奎里纳莱博物馆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梵高博物馆,海牙毛里塔尼亚博物馆(Mauritshuis)、克勒勒-米勒博物馆(Kr?ller-Müller Museum)都将于6月1日重新开放。

根据《The Art newspaper》此前报道,重新开放后的梵高博物馆每天将限流700人,作为荷兰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梵·高博物馆正常7月份的客流量高达9000人每天。该博物馆原定于今年夏季举办的展览“梵·高书信精选”已将档期改为秋天举办,展期为10月9日至2021年1月10日。展览延期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原定的秋季档于10月到明年1月举办的克利姆特展览也将相应推迟。

1885年4月9日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写给他弟弟提奥(Theo)的信,其上绘了“吃土豆的人”草稿

西班牙马拉加毕加索博物馆(Museo Picasso)已于5月26日重新开放;毕尔巴鄂博物馆和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Guggenheim Bilbao)计划于6月1日重新开放。

维也纳美景宫(Belvedere)

在奥地利,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 and Albertina Modern)、利奥波德博物馆(Leopold Museum)将于5月27日重新对外开放;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将于5月30日重新开放;收藏有现今最完整的克利姆特作品的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上美景宫)(Upper Belvedere)将于7月1日重新开放。

克里姆特(Klimt)《吻》

芬兰国家美术馆的阿黛浓美术馆(Ateneum Art Museum)和奇亚斯玛现代艺术博物馆(Kiasma)都将于6月2日恢复开放。

芬兰阿黛浓美术馆

美国的一些艺术机构也已将开放提上日程。休斯敦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已于5月23日重新开放;德克萨斯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圣安东尼奥艺术博物馆(San Antonio Museum of Art )将于5月28日开放;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坦帕艺术博物馆(Tampa Museum of Art )、博卡拉顿艺术博物馆(Boca Raton Museum of Art )将分别于6月1日和6月3日重新开放;美国堪萨斯州最大的美术馆威奇托美术馆(Wichita Art Museum )将于6月23日开放,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Cleveland Museum of Art )预计于6月30日开放。

美国休斯敦艺术博物馆

作为疫情期间纽约博物馆的风向标,原定于7月1日起重新开放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重新开馆时间推迟至8月中旬或更晚。位于得克萨斯州休斯顿的罗斯科教堂(Rothko Chapel )将一直关闭至9月13日。

德国是欧洲最早恢复博物馆开放的国家之一。德国第一家重新开放的博物馆是科特布斯的布兰登堡州现代艺术博物馆,该博物馆于5月1日重新开门,此外柏林德国现代艺术博物馆(Berlinische Galerie)等一批德国的博物馆已于5月初陆续恢复开放。

(本文编译自《The Art Newspaper》,部分内容参考澎湃新闻此前报道)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经典文章: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寻找文献中的历史


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寻找文献中的历史

走进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古镇,浓郁的客家气息袭来:歇山顶、攒尖顶等各色客家民居古老雅致,广东会馆、川北会馆等客家会馆错落在古镇屋宇间。不多时,一座三层小楼映入眼帘,白墙灰瓦,这便是由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创建的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一本本古籍文献知识图书、一张张古籍修复流程和修复前后的对比照片、一件件客家姓氏图腾等文创产品展示,为参观者提供了古籍文献保护、抢救、修复的知识图谱。在二楼核心展陈区,杜伟生、徐建华等九位中国当代古籍修复大师、高浮雕传拓大师的修复业绩及学术成果图高高悬挂,他们用过的修复物件整齐摆放,传递着大师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古籍修复师们则在三层聚精会神地操作。配纸染纸、配制浆糊、分解书籍、填补虫洞……古籍修复师们或坐或站、或贴或刻、或裁或粘,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将善本古籍、古字画、碑帖、档案、票据等还原本来模样。

“中文古籍是指书写于1912年以前的具有中国古典书籍装帧形制的书籍。”在古籍修复现场,工作了8年多的“80后”修复师施英涛已是一员修复干将。施英涛说,纸质文献有虫蛀、霉蚀、酸化、鼠啮等八种破碎原因,修复当中要经历18道工艺程序才能完成,“一般平均一个月能修复四五本古籍,而有的破损严重的古籍修复起来则需要好几个月。”

古籍修复是艺术,也是对耐力的极大考验。干了一辈子图书管理工作的彭德泉老人,是馆长彭克的父亲,也是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的创始人。“古籍修复必须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来。”老人话语间满是热爱。

这几年,文献中心和博物馆帮助修复了1.7万余件(册)古籍,其中就有清代李调元编印的160册《函海》、破损严重的《敦煌遗书》等。从精美拓片到古代川剧剧本,从李鸿章的条轴对联到朱拓的汉代瓦当,在修复师们的努力下,典籍得以重新与大家见面。

彭德泉最难忘的是《函海》的修复。几年前,一个偶然机会,彭德泉得知绵阳市安州区图书馆有159册馆藏古籍《函海》。当时,这套书闲置已久,破损严重,图书馆馆长拿出古籍时,彭德泉十分心疼。“这套书是包含医学、川菜、戏曲等诸多领域内容的巴蜀百科全书,可以说弥补了清代《四库全书》的不足。”怀着抢救巴蜀文化遗迹的心态,彭德泉组织队伍开始修复。

就在团队成员们忙着修复古籍之时,远在百里之外的雅安市又发现了《函海》中缺漏的一册书。这让彭德泉喜出望外。经过核对,博物馆的师傅们确认这一册书可与已有159册书共同组成160册的《函海》全集。“李调元是清代四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诗人,他编纂的这套书里还包括了许多川菜烹饪技艺和配料,是难得的古代文献。”施英涛说。

施英涛喜爱字画修复,陈亚工作非常专注……“30多位年轻修复师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彭克介绍,博物馆里的古籍文献修复师们平均年龄只有36岁左右。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专业背景各有不同,怀着对古籍文献修复的使命感和热爱参与到这份工作中。

2009年,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成立。为推动展示古籍修复技艺,激励更多人投身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中,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四川省文物局、成都龙泉驿区等支持下,由文献修复中心投资建设的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因此诞生。自2019年12月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许多高校古籍文献研究团队和中小学生也来此学习实践。记者 王永战

■小贴士

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古镇,共1100平方米,藏(展)品500余件,属民办博物馆。每周开放五天(周一、二闭馆休息),每天开放8小时。游客可自驾沿成洛大道前往,或搭乘成都地铁4号线西河站转乘公交219路直达。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11日 05 版)

陶瓷浅析:艺术品投资:温州资本下一个着陆点


艺术品投资:温州资本下一个着陆点

刚结束的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上,温州人抱团投资艺术品备受关注。在中国当代玉雕大师作品专场中,投资团一并将6件作品收入囊中,其中《青史香尘》的白玉摆件更是创下了中国玉雕大师作品单件成交历史最高纪录——1035万元。据了解,投资团成员们正在筹备艺术品投资私募基金,一期为1亿元,还将组建艺术品投资专家顾问团队,“温商”作为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再次备受瞩目。

日前,温州首个复合型当代艺术机构——7号艺术中心——联合温州温商商机俱乐部、北京邦文当代艺术品投资有限公司举办了一场关于艺术品投资的酒会。除了北京邦文当代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陈波、学术研究部总监赵孝萱外,还有温州投资团成员之一的锦阳珠宝董事长金向阳、欧派特画廊负责人陈锡国、上海宝钱投资担保公司顾问金钱龙、温州达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晓杰、艺术品收藏爱好者黄国胜等50位艺术品投资爱好者参加,主要就艺术品投资的方法渠道以及艺术基金、艺术金融等问题进行交流。

7号艺术中心运营总监张梦婷告诉记者,他们除了一直在关注艺术与金融的动态以外,还在努力寻找一条适合温州艺术投资模式的道路。赵孝萱在交流中指出艺术品投资需要考虑的因素:“要考虑合理的价格,要看后续是否有继续接捧的买家,只要买得起就买最好的作品,要分析艺术家的学术性,还要考虑作品市场的流通性。”

一方面,这场艺术品投资酒会的举行试图为艺术品基金即将着陆温州做好铺垫,另一方面,8月21日,温州最大规模玉器拍卖会落槌。由中都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华盛堂藏品温州专场拍卖会”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以古代玉器为主的500余件拍品成交近半,现场成交额约1000万元。其中清代的“玉雕灵芝瑞兽纹摆件”160万元成为当场最高成交价。

在当前国内艺术市场正值风生水起之时,温州资本的介入或许是他们早已尝过甜头。趋于逐利的温商在丰富的炒房、炒矿经验之上,这种合伙制投资的方式是否能在艺术市场上共通,我们拭目以待。

【精】全新安徒生博物馆今夏开幕 隈研吾团队打造


全新安徒生博物馆今夏开幕 隈研吾团队打造

据悉,在安徒生故乡欧登塞,全新的安徒生博物馆将于2021年夏季开幕。博物馆由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及其团队打造。

博物馆希望将安徒生文学世界的体验空间化,让游客走进安徒生笔墨描绘的文学世界,身临其境地感受由建筑、花园和展览组成的艺术空间,与安徒生的童话世界建立个人的情感联结,碰撞出新的火花。

博物馆设计方隈研吾团队擅用自然材料并将其融合,运用木材、泥砖、竹子、石板、纸或玻璃等天然材料,结合水、光线与空气,创造出独特风格建筑,著名作品有根津美术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邓迪分馆和浅草文化观光中心等,同时也是东京新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幕后设计团队。

安徒生的出生地欧登塞 安徒生博物馆 图

设计师从安徒生童话《打火匣》中寻找创作灵感,在这个童话中,一棵树揭示了一个地下世界,它神奇地在观者面前展现出新的视角。

安徒生因其美妙的童话故事享誉世界,作品经久不衰。“我们首先要深入到童话故事中,因为他们是被世人所熟知的。这样做不是为了复述这些故事,而是通过作品激发大家对艺术作品的深度解读,”欧登塞市博物馆馆长托尔本·格伦加德·杰普森表示。

博物馆策展人亨里克·吕克说:“安徒生的艺术世界太奇妙了,它颠覆了你自以为知道的对于世界的想象,却没有添加太多其他的东西。他的童话故事并不是指向一个普遍的真理,而是更加开放地指向世界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全新的安徒生博物馆保留了安徒生作品中追求想象和困惑的文学魅力,用童话世界的好奇与天真看待真实的世界,以新视角看待环境、社会与自我,才是博物馆的精神所在。”

建造中的安徒生博物馆 安徒生博物馆 图设计效果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图

隈研吾表示:“安徒生传达给我们的是:哪怕在平庸的日常生活里,我们也能寻梦并实现梦想。博物馆试图通过它微不足道的规模,展示安徒生所说的那种梦想——从小世界看到更大的宇宙”。

设计效果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图

全新的安徒生博物馆占地5600平方米,包含儿童之家和一座与周围的魔法花园交织的地下博物馆。此外,博物馆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布景互动技术,都将为安徒生的魔法世界带来生动的体验。这也是丹麦近年来最大的博物馆项目之一。

位于Hans Jensens大街45号的安徒生出生地,也在此前被辟为博物馆。

据了解,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之前有包括安徒生出生地、童年住所等在内的博物馆群,它们和即将开幕的新安徒生博物馆一起均由欧登塞城市博物馆(Odense City Museums)管理。

半坡博物馆时隔6000年 重新点燃窑火开始制陶


半坡博物馆时隔6000年 重新点燃窑火开始制陶

尖底瓶、人面鱼纹盆、陶埙……这些陶器都是西安半坡博物馆的典型代表,半坡先民6000年前已经能烧制、使用陶器。昨日,半坡博物馆时隔6000年后,再一次点燃窑火,重新开始制陶,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第一次借助火的威力,使一种物质通过化学变化,从而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另一种新物质,这是人类的一次伟大创造。半坡博物馆的代表器物尖底瓶,是仰韶文化最典型的器物之一,也是半坡人最常用的一种水器。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以陶器为主,陶器在当时渗透到了半坡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日用品。

半坡博物馆馆藏的两枚陶埙,是当年在半坡遗址出土的遗物,一枚只有吹孔;一枚有一个吹孔,一个音孔。转换角度吹奏,可发出4种音调。这两枚陶埙,现在依然能够吹响,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这次半坡博物馆为重燃窑火准备了很长时间,此前在博物馆参加过“埙陶渐染”体验式教育活动的市民大都已经体验了半坡人制陶的整个过程,但因为博物馆一直没有陶窑,这些制成的陶胚也无法最终烧制成陶器,让很多参与市民觉得遗憾。

西安半坡博物馆馆长助力李阳说:“半坡人6000年前就开始在此制陶,仰韶文化在这些陶器上被记录流转至今,这次博物馆再燃窑火,就是希望通过这种互动参与的形式让更多普通市民对半坡遗址、对仰韶文化能进一步深入认识,这也是博物馆公众教育功能的一次拓展和延伸。”

目前,半坡博物馆的陶窑已经试烧成功,博物馆的陶艺师李健依照半坡遗址出土的器皿已经烧制出了有典型半坡文化元素的陶器。他说:“在半坡烧陶就好像是在向人类的陶艺童年致敬,我们希望将来大家不仅可以在这里烧制半坡元素的陶器,也可以通过这些陶器了解更多璀璨的历史。”

如果您也想在半坡博物馆体验半坡先民的制陶工艺,可以通过博物馆的官方微信咨询和报名。

经典文章:宁波博物馆昨起展出106件清代外销青花瓷精品


宁波博物馆昨起展出106件清代外销青花瓷精品

行走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青花瓷

中国宁波网讯 从昨天起,宁波博物馆推出了“芙蓉出水——清代康雍时期外销青花瓷精品展”。此展106件展品都是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引进,展期为一个月。外销青花瓷曾经通过始发于宁波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其中包含着中外合璧的艺术。

中国的英文名字是“China”,这个名字正是来源于瓷器的英文名“china”,瓷器就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名片之一。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史上,瓷器充当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大使”角色。此次展出的外销瓷,就是那些在中国生产、专门销往国外的瓷器。考古资料表明,自唐代开始,中国瓷器便代代有外销贸易。

在历史上出口的瓷器中,以明清两朝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为最大宗。当时,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和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瑞典、英国等许多国家都是中国青花瓷的主要市场。

本次展出的外销瓷,都是清康熙到雍正时期的作品,能品相完整地保留至今,十分难得。它们主要由瓷都景德镇生产,也有部分是福建一带的产品。

仔细观赏后不难发现,除了我国传统特色的品种之外,还有许多是根据国外消费者的需要定制的,以符合当地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在中国元素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外国风格,这些瓷器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

有些个体的装饰纹样完全是中国题材的,比如位于器物开光中的传统山水画、花鸟图,但这些纹样一旦以单元的方式被重复排列组合于各个开光之中就有了西洋图案的味道;而一些中国的景物或人物故事又完全被置于西式的器物造型之中,显示出中西合璧的艺术魅力。

当然,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无论从功能、造型、纹饰来看,都是纯西方样板的器物,是欧洲商人利用中国的制瓷技术,为满足其特殊消费群体而特向中国制瓷商定制的。

东南商报记者 李臻 通讯员 任楠楠

陶瓷知识分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售501件瓷器 中国古董热已消退?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售501件瓷器 中国古董热已消退?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者马继东于9月13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大都会艺博馆为何出售中国瓷器?》的评论文章。

马继东称,“9月15日,501件具有双重历史烙印的中国瓷器,将以拍卖标的的身份,亮相纽约佳士得举行的‘美藏于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珍藏中国瓷器’专场”,并表示“尽管此次委托拍卖的瓷器,精品比例很少,但消息一经传出,仍然在中国古董收藏圈引发强烈震动。”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

以下为《大都会艺博馆为何出售中国瓷器?》全文:

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二楼,亚洲艺术馆入口,并不宽敞的大厅回廊里,挤满了供游客小憩的红色咖啡桌椅,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在象牙白和杏黄色相交的拱门高墙下,背景橱窗里展示着数百件历代中国瓷器,横跨近两千年,几十个窑口品种,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古陶瓷史,轻描淡写地浸入回廊四周。

几年前,我第一次参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这个特殊的回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百余年来,二楼大厅四周的这些中国瓷器,摆放方式从未改变,至多伴随藏品增加在展柜和库房之间流转:

1879年,成立仅9年的大都会从古董商艾凡礼(Samuel Avery)手中购入1300多件陶瓷;

20世纪初,企业家本杰明·奥特曼(Benjamin Altman)捐出400多件精美陶瓷;

1960年,慈善家小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去世后遗赠大都会的藏品中,包括金融巨头J. P. 摩根旧藏中国瓷器——早期大藏家的捐赠,多以明清瓷器为主,尤其是彩瓷与单色釉瓷,也映射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主流收藏圈开始盛行的东方审美情趣,并延续了大半个世纪。

而今,这些有着双重历史烙印的中国瓷器,它们中的501件,却将以拍卖标的的身份,亮相纽约佳士得9月15日举行的“美藏于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珍藏中国瓷器”专场——尽管大都会此次委托拍卖的瓷器,多为博物馆库房内重复藏品,或有瑕疵的残品,精品比例很少,但作为其建馆146年来首度出售瓷器,且数量如此巨大,消息一经传出,旋即在中国古董收藏圈引发强烈震动。

类似的场景,在去年另一场中国古董拍卖会前也曾出现过——2015年3月,美国著名收藏家安思远(Robert Ellsworth)珍藏专场,同样是品质的参差不齐,同样是收藏的流传有序,同样是名人的光环效应,以致尚未开拍就获得极高的关注度。当然,那场拍卖同样是由佳士得纽约公司操刀,最终,为期5天,6个专场,一共斩获1.3亿美元的成交金额,远远高出拍卖前的估价。

据佳士得纽约瓷器及工艺品部的资深专家玛格丽特(Margaret Gristina)透露,这批源自大都会的瓷器拍品,从今年5月在香港进行小范围预展时,就已经收到多位国际古董藏家的浓厚兴趣。在她看来,影响一场拍卖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标的品相、质量只是其中之一。

首先,大都会此番委托的瓷器范围跨度很大,从18世纪普通的小杯小碟,到高水准的清代宫廷御制瓷器,可以满足不同层级藏家的需求;

其次,具有吸引力的估价,从无底价在线拍卖,到5000美元左右的现场起拍单价,低估价将促成更多买家入场;

再者,杰出的来源出处,有趣的出版展览记录,都必然增加任何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基于过往的从业经验,玛格丽特对该专场的拍卖结果持乐观态度,她相信,收藏家会因为藏品拥有大都会的收藏记录和捐赠者的收藏历史而兴奋,整体高于估价成交也在意料之中。

大都会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藏品

事实上,大都会也并非佳士得拍卖行合作的第一家博物馆,包括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托莱多艺术博物馆、斯普林菲尔德艺术博物馆和沃兹沃思学会等文博机构在内,都曾因购藏资金短缺的现实,将馆内重复的或不再适合该馆收藏体系的藏品委托佳士得进行拍卖——依据美国博物馆协会的规定,只要博物馆确保所售馆藏资金用于购买新的艺术品,类似的委托拍卖行为就在允许范围内——

过去5年中,佳士得曾经代表博物馆及其他非营利机构拍卖过257件中国工艺品,高达98%的成交率,或许也是大都会选择其作为合作伙伴的重要理由。

只是, 5年间多家博物馆委托257件,与一家博物馆一次性委托501件,对照之下,大都会这次大规模地出让中国瓷器,不免让人担忧“中国古董热”正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流收藏圈迅速降温;同时,考虑到中国藏家过往对西方名人效应不加甄别地追捧,亦存有盲目接盘的隐患。

对此,伦敦资深亚洲艺术专家纳达尔(Nader Rasti)持有不同的看法。

他以为,多数情况下,博物馆并不愿意告诉公众他们正在出售藏品,比如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几年前就曾低调出售了一些藏品。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样处理,其实是一次积极举动,意味着他们希望扩充收藏并继续展出。

对应的,中国古董在西方主流收藏圈的地位并未发生改变,以英国大英博物馆目前正在装修何鸿卿爵士展厅(The Joseph E Hotung Gallery)为例,这一定位中国文物收藏的展厅将于2017年重新对外开放。

对于正在从西方藏家手中接过交接棒的中国古董藏家,拥有30年古董从业经验的纳达尔表示,中国现在有一些好的藏家,但应该涌现更多,才会真正促进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循环。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主要还是太多中国藏家都抱有投资的心态,而真正的藏家不会考虑藏品几年后会不会涨价而购买。

“国外的好藏家都是出于真正喜爱一件藏品而收藏,他们知道哪怕现在多付出一点,将来也会有回报。”

精品文章:北京各大博物馆开展清明节线上文化活动


北京各大博物馆开展清明节线上文化活动

清明假期,北京市文物局以“忆满京城 情思华夏”为主题,指导北京地区博物馆因地制宜开展线上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共推出清明节线上主题文化活动22项,开展线上教育与公益活动46次。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官网上,“缅怀抗战英烈 致敬抗疫英雄”的清明节专题页面,展示了抗战英烈名录、英烈故事、英烈家书、抗疫英雄视频、抗疫诗歌及抗战馆清明节相关活动。不少市民通过“云献花”、网上留言等方式参与“云祭扫”。截至7日9时,专题页面浏览量、献花人数分别达到5.6万人次、5.4万人次。

“从古之蓟城到金之中都,从元之大都到明清帝京——3000余年建城史,北京这座古城积淀下无数历史景观和淳厚的文化神韵。”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张宝秀在北京博物馆学会6日推出的首场“云讲堂”中,讲述了北京城的前世今生,让观众体味到古都在历史中不断凝结的巨大文化魅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大博物馆采取多种形式吸引观众进行观展:全景导览、语音导览、虚拟展厅、线上课程、App游戏等。清明小长假期间,北京鲁迅博物馆联手淘宝网举办“清明时节怀鲁迅”线上直播活动,直播观看量约17万人次;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推出“思时之敬,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云忆先贤直播活动,直播中运用5G+MR技术,直播累计观看量达到10万人次;中国美术馆在微信平台推出“中国美术馆的春天”主题展示,分享中国美术馆园区内的鸟语花香以及馆藏中与春天有关的绘画、雕塑作品。

北京市文物局近期还推出“博物馆与你在一起”直播活动27期,邀请各博物馆值守期间利用现有条件,以“一个人、一台手机”的形式开展直播,还开设微信专题“博物馆看宝 趣逛博物馆”24期,以图文、声音、视频等直观形式,带领公众“云欣赏”博物馆里的馆藏珍品,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