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五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五彩刀马人物罐

五彩刀马人物罐

五彩瓷器鉴别 古代五彩瓷器 宣德五彩瓷器鉴别

2020-06-28

五彩瓷器鉴别。

五彩是明清时期彩瓷中的重要品种,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和清代早期至中期是五彩瓷器的鼎盛时期。五彩是在宋、元时期在釉上红、绿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清代五彩瓷的纹饰常以当时名画家的画作为蓝本,将绘画风格完美地表现于瓷器装饰之中,清代五彩瓷器的绘画题材相当广泛,画面宏伟,通常绘有神话传说、人物故事、戏剧小说、花鸟画、山水画,追求一种在纸、绢上的绘画效果。在清代五彩瓷器中,有很多精美之作,五彩因其独特的绘画风格、浓郁的色彩深受人们的喜爱。

图中这只哥釉地五彩刀马人物罐,高14.5厘米,口径6.2厘米,最大腹径13厘米,足径7.5厘米,短颈,罐内外施哥釉,器型浑圆,器身绘《隋唐演义》中秦琼与尉迟恭大战美良川的故事。只见一人跨马横刀,还有引路扛旗的士兵摇旗呐喊和飞奔而过的山丘绿野,给人以兵刃相撞、铮铮有声的感觉。画面气氛紧张热烈,真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热闹场面。观此画面无不让人领略到古战场的气势宏伟。器底施哥釉,中间刻有“成化年制”楷书民窑款,圈足呈泥鳅背,露胎处可见胎质细腻,且包浆磨损熟旧自然。器肩及器身下端饰刻铁锈花花纹两圈,将五彩刀马人物画镶嵌其间,使画面更显突出。

综观整器,造型敦厚,哥釉肥厚莹润,釉下气泡密集,观之似猫眼儿一样晶莹透亮,有宝光内涵,五彩纹饰凝重而艳丽,画面构图爽朗大方,人物布局上下呼应,错落有致,刀马人物形像逼真、神态各异、生动传神、飘逸洒脱。画面奔马鲜活灵动、栩栩如生、古朴生动、富有情趣,充分体现出景德镇窑五彩瓷器烧造的工艺水平。此罐亦是一只清代中晚期民窑瓷器中的精细之作,历经几百年岁月流逝的苍桑变迁而保存尚好,实为难得。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康熙 青花刀马人物棒槌瓶


棒槌瓶为康熙时期创新器型,其瓶腹平缓甚适展示瓷画之美,故广为流行,所画题材丰富繁多,令人叹为观止。本品挺拔恢弘,体量之大,为所见最巨者,甚为罕见。

其造型规整,盘口直颈,平肩直腹,颈部凸起一道弦纹,平添动感,弦纹之上于三个开光内绘人物故事,口沿、颈部绘回纹、如意云纹等一周,肩部四组海棠形开光内绘花卉博古纹,周围衬以梅花纹及金钱纹,构图简约而清新。

此瓶青花浓淡相宜,层次分明,为康熙“蓝分五色”之典范。腹部绘“封神榜”中之“武王伐纣”故事;绘画景幕宽阔,场面磅礴,神态生动。因瓶型硕大,烧制难度极大,成品率极低,为难得之大型陈设器。

腹部通景绘刀马人物,画面中战况激烈,十数员武将激战正酣,或舞枪,或举剑,远处群山间一少帅手执令旗在军士护卫下下观战,神情沉着,与阵前紧张的情势形成鲜明对比,不远处有一长髯将军手举大旗,似在呐喊助威。整体描绘生动传神,观之如有阵阵喊杀声传来。

其间所绘古松参天,洞石层层,笔触皴染得宜,苍老中见秀润,浑厚中显劲峭,青花之色妍丽秀雅,分水技法炉火纯青,当为康窑青花“蓝分五色”之典型,配以精良细腻之胎釉相映衬,可谓独步有清一代,令后世摹古者望尘莫及。

康熙 青花刀马人物棒槌瓶 尺寸:

口径:16.2cm

高:60.5cm

足径:18.7cm

康熙青花五彩罐_陶瓷知识


据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证明,五彩瓷器始于明宣德年间,其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五彩为多彩之意,不仅指5种颜色,尚含有3色、4色,多的时候能达到7种颜色。施彩多寡,视整体装饰效果而定。

釉上五彩是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绘画,复经700℃至800℃炉火烧制而成。青花五彩是用青花钴料在瓷胎上勾出纹饰的局部轮廓线,罩上透明釉烧成后,再在其上加填各种色彩,复烧制成。至清雍正年间,官窑停烧五彩瓷,转而生产粉彩瓷。而民窑对五彩瓷的烧造直至民国时期也没间断过。一般认为青花五彩多属官窑,民窑多为釉上彩。但仍有例外,如图所示,为清康熙民窑青花五彩牡丹纹盖罐。

此罐加盖通高21厘米,足径12厘米,口径10厘米。短颈,丰肩,肩部曲线修饰柔美,平底、圈足、釉色白中微闪黄,润如膏脂,遍体开有极细密的纹片,纹线呈酱褐色。腹绘牡丹花,其枝干和叶筋为釉下青花,釉上以蓝彩和绿彩涂叶,采用的是洗染技法,能分出浓淡。

该罐画工出手不俗,其所绘枝叶疏密繁简,转侧顾盼,各尽其态,颇有画意。两朵红花,呈伞盖状,每层花瓣皆用红料一笔勾勒而出,局部用同种颜色涂抹,以显其层次和厚重感,大胆率意,富有情趣。

此罐红绿彩穿插映衬,气氛热烈,具有民间浓郁的艺术特色。为民窑五彩上乘之作。

成化五彩双龙戏珠罐


成化五彩双龙戏珠罐高9.8厘米,口径4.7厘米,底径6.1厘米,直口,短颈,丰肩,腹略收,圈足,无盖,通体白釉,釉色白中闪青,罐身绘五彩龙纹及火珠纹,边饰自上而下分别为蕉叶纹、回纹、如意纹、变体莲瓣纹。

初次看到此罐,第一个印象就是“好东西”,并判断为嘉靖万历时期的彩器。但作者每次细细端详、欣赏之余,总觉得和嘉靖万历时期的五彩有出入,主要是纹饰、画法和彩料与嘉万时期的五彩有很大不同,于是经过反复考察、论证,认为应是成化五彩。

造型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到罐的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具有艺术上的线条美。成化时期官窑多为小件,显然因宪宗皇帝及皇室内廷的喜好而为之。民窑自然也深受影响,制作精细,且多模仿官窑制品。

图案纹饰:罐身的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均用彩料直接绘制,只分浓淡而不分阴阳,更无渲染,其手法与斗彩的制作相同。图案绘五爪龙,龙口紧闭,只露出一颗利齿,双目圆睁似戴了副眼镜,故称之为“眼镜龙”;上颚双须左右对称,伸展有力,形如鱼叉;下颚一绺须略粗,红龙用绿色,绿龙用红色,色彩对比强烈,交相辉映;鬃发向上飘,形如火炬;鹿形角,身体较为粗壮,尾巴略细,呈火焰状,网格状鳞纹,背部有锯齿纹,身出一二飘带,腿部强壮有力,关节处有几根飘逸的肘毛;爪为五趾,形如风车,趾间距离较近,第一趾和第二趾相对成蟹钳状,此种龙纹样式成化官窑器较多见。双龙一立一游,中间绘火珠纹,四周为云角纹。龙纹是陶瓷器上传统的装饰纹样,自宋代开始龙的样式基本固定下来,龙体作蛇形,S形尾渐细,爪有三、四、五趾的,到明清景德镇御窑厂的建立,龙纹成为官窑瓷器最具代表性的纹样。

胎釉彩料:胎质细腻纯净,胎体轻薄,符合成化瓷小巧玲珑、制作精良的特征。嘉万时期胎质不如前期,总体厚重古拙多于轻盈秀丽。民窑则更是如此。彩料设色淡雅,以红、绿、黄及姹紫为主,红彩鲜艳夺目,尤如新滴鸡血;绿彩透明闪亮,恰似玻璃种翡翠;黄彩娇嫩透亮,如鸡油般柔和,最典型的是绿龙龙身用姹紫点缀,其色如赤线,表面干涩无光泽,此特征为所有后仿者所不见,此色足以论定该罐为成化瓷。

成化彩瓷除名噪一时的斗彩外,也继承宣德的单纯釉上五彩瓷,但极为罕见,彩色以红、绿、姹紫为主。此罐为民窑制品,不仅是五彩瓷,更以龙纹为样,其精细程度与官窑无出一二。

康熙五彩


康熙五彩

康熙时期,五彩较明代有了更大的发展,表现在色彩的更加丰富,釉上蓝彩代替了嘉万五彩中的青花并发明了黑彩等。《饮流斋说瓷》认为清代的“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致”。康熙五彩不但官窑器工细,民窑器也不逊色。《陶雅》说:“康熙彩画手精妙,官窑人物以耕织图为最佳,其余龙风番莲之属,规矩准绳,必恭敬止,或反不如客货之奇诡者。盖客货所画多系怪兽老树,用笔散地恣肆。”(“客货”即出卖的民窑器)康熙五彩常用彩料有红、黄、绿、蓝、黑、紫等。各色均有时代特征。红彩,色调鲜亮红润,并闪现出五光十色的光晕,这种红彩,有别于明代的枣红色。黄彩,为深浅不一的蜜蜡黄。紫彩,多见葡萄紫,也见茄皮色者。绿彩,有墨绿、黑绿、苦绿、瓜绿、大绿、水绿等多种色调,其特点是色浓泛黑,有别明代绿中闪黄现象。黑彩,漆黑光亮,浓重沉着,多用于勾勒轮廓和点染局部,为新创色调。蓝彩,艳丽醒目,多绘山石,使陡壁生辉,代替明代的青花色调。总之,康熙五彩一改明代以青花相配色的青花五彩风格而改由白瓷为地直接为五彩为主的五彩风格并创造了多种品种。康熙五彩见有白地五彩、青花五彩、豆青地五彩、米地五彩、红地五彩、蓝地五彩、墨地五彩、雪花蓝地五彩、哥釉五彩等,器类十分丰富。

刀马人物图瓷器的工艺特征与收藏价值


清瓷中刀马人物图瓷器是一个另类,因为它的出现预示着瓷器开始有了“语言”。所以刀马人物图相较于其他的瓷器纹饰,从生动性上说略胜一筹,并且刀马人物图瓷器作为清瓷中的彩绘瓷,不仅色泽流丽多变,画面本身也是十分充实、饱满、鲜艳的,那么刀马人物图瓷器究竟是如何发展的呢?

首先,因为刀马人物图瓷器非常注重画面的故事性,所以画面相较于其他种类的瓷器更为复杂。但也正因为如此同时,对技艺的要求也更高。清康熙之后的刀马人物图,是粉彩瓷器中的常见题材,画面层次分明、人物精细逼真,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感染力。

这一时期刀马人物图瓷器呈现出的惊人光彩固然有市井生活丰富而带来多样化题材的因素,也有康熙时期众窑口技艺精进的原因。以景德镇窑为例,此窑所出刀马人物图瓷器流釉均匀、光泽明丽,画面气韵酣畅、动作漂亮,是难得的精品,究其原因,正是此时期烧制方式的改良与釉料使用的进步,才让原本画面复杂的刀马人物图瓷器显得繁而不乱、层次分明。

而从内容上来说,刀马人物图瓷器的主角往往是武将,背景与布局则以战争场景为主。比如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五霸之战、夷陵之战,甚至包括铜雀台上曹操宴宾客的场景等等,这些都是刀马人物图瓷器的纹饰主题,但主要还是以战争场面为主。画面一般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是单独的一组故事,中间用几何纹隔开,保证画面的完整性与故事的细致性,宛如瓷器正在通过刀马人物图表达自己的语言,可见清刀马人物图瓷器的进步性。

而从器型上来说,刀马人物图瓷器多采用圆器型,器型多修长雅致,其上所绘制的刀马图也是极尽精细之能事,均匀分布于瓷器各面。特别是在乾隆朝前后,刀马人物图瓷器发展到了小高峰,品控佳、画面美:人物图生动形象,或怒目视之或爽朗大笑,人物个性分明、衣饰描绘细致入微,将清瓷的优点都展现了出来。

总而言之,刀马人物图瓷器开始只是简单的场景性纹饰,随着技艺的精进、素材的丰富,逐渐开始有了针对性,对人物和布景的绘制也更加精细,在乾隆朝时期出现了许多珍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德化也有五彩


五彩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再在炉中二次烧造而成的一种古彩。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又被称作“硬彩”。这是一件清代福建德化窑云龙纹五彩盘,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德化窑瓷在制作、彩绘等方面的工艺水平。

这件五彩云龙纹盘高2.8厘米、口径25.1厘米,小折沿,口稍外撇,沿稍外凸,平底,施白釉稍泛青色,底无釉,有麻粒纹痕,胎白如糯米白状,内外墙均无纹饰,内底外边以彩料绘一圆圈,盘心画云龙纹图案。可见龙呈蛇形,身躯肥壮,炯炯有神的双目及双鬓、双角鬓发齐全;龙舌随下颚伸出,舌尖上卷,上下颚间的龙须分成两束,上颚鼻翼两侧分别是长而卷曲的触须,向前舞动。龙体上披布鱼鳞状的甲片,龙爪为四趾,拇指与食指张开,显得锋利,大有捕捉攫擎之势,一副张牙舞爪、雄猛威武相。可见龙作旋状在云海中翻腾转侧,一身三现,在飘浮的云朵及升腾的火焰衬托下,整个画面呈现出飘舞腾飞的动感。

据资料,德化窑五彩瓷的颜料大部分是用本县贺兰山(即现在城关的驾云亭)的石英质矿石及绿矾、铜绿等调配的,这些颜料以铜、铁、锰、钴等氧化物为着色剂,与铅粉、石英粉配制而成,颜色有红、绿、青、黄、紫等,这件五彩云龙纹盘构图饱满,画风朴实,料重色浓,具有明净鲜丽的色彩效果。云龙纹盘画面色彩谐调、柔和,富丽而不淫艳,堂皇而不奢华,可谓清朗不浑,艳而不俗,鲜丽而不火气,是德化窑瓷彩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品味青花五彩


瓷绘五彩始自元代,至明代嘉靖、万历时已相当完备,尤其是和釉下青花合绘于一器的青花五彩品种,在当时居主流地位。

到康熙一朝时,五彩器一扫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只重色彩而不细究形貌的粗率画风,绘画精工细腻,生动传神。青花五彩,就是仅把高温釉下彩的青花作为五彩纹饰中的一种彩料来表现局部纹饰,而不用来勾勒五彩轮廓线的一个瓷器品种,青花多用粗犷线条描绘,也有加绘釉里红的。

这件青花五彩人物故事梅瓶高19.5厘米,熏口径6厘米,熏底径7.8厘米。瓶直口外撇,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敛,砂底,足底心处有釉脐,有旋削跳刀痕,砂底与釉的衔接处有一线火石红露出。梅瓶整体形态丰满,显得稳重敦厚。此件青花五彩人物梅瓶画的是一幅传统人物故事“林和靖爱鹤”图,熏是明末清初瓷器上最常见的装饰图案之一。画面上3个人物,熏身着绿袍头戴冠帽?熏伴鹤而行者为林和靖,熏一仆童抱琴,熏一仆童双手捧盘,熏亦步亦趋。人物造型生动,熏神形兼备。整个画面采用平涂法绘制山石,熏 青花发色深蓝,五彩用红、绿、黄、紫色绘制。

该梅瓶无论从器物的造型特征、绘画纹饰还是胎釉特点看,都具有清康熙时期的典型特征,是古瓷藏品中的佳品。

清代五彩器与明代五彩相比,无论在瓷质、色彩种类还是绘画技法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而最能体现清代五彩瓷器水平的首推康熙五彩。

斗彩与青花五彩


“斗彩”之名出现甚晚,直到清中期才有一本《南窑笔记》对斗彩作论述。此书将明代彩瓷概括为斗彩、五彩和填彩三个品种,值得借鉴。据《南窑笔记》所述,“凑其全体”即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显然这是根据瓷器的装饰方法而定名的,对后世影响较大。许多陶瓷书籍中有关斗彩的文章,一般都讲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组成优美的画面,于是凡以此方法绘制出来的彩瓷皆称为斗彩。这只能是一种笼统的讲法。因为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产物很多,如青花与金彩、青花与红彩、青花与绿彩、青花与五彩等众多彩瓷,究竟哪一类为斗彩呢?应该说这些都是一个系列的产品,其中成化斗彩最名贵。成化斗彩的彩绘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的轮廓线,罩上透明釉,烧成淡描青花瓷器,再在釉面上青花双钩线内填以所需色彩,由一种到多种不等,而后再入炉烘烧制成。这是借鉴“景泰蓝”工艺中掐丝填料的技法。这类彩瓷的器表纹饰绝大多数为二方连续图案,或由伸展多变的不同形式的图案组成。这种画法符合《南窑笔记》中的“填彩”说法。成化斗彩瓷器绝大多数是用此种方法绘制的,因此填彩应是成化斗彩中的一种主要施彩方法。例如成化斗彩卷枝纹瓶、成化斗彩莲花纹盖罐、成化斗彩葡萄纹杯等都是用填彩技法绘制的斗彩珍品。

第二种,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轮廓线的全体或主体,同时还加上青花渲染的局部纹饰,罩上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青花瓷器,再在瓷面上根据纹饰设色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施多种彩,再经炉火烘烧而成。这种画法的器表纹饰展开后宛如一幅绘制精巧、色彩宜人的图画。例如成化斗彩花蝶纹杯、成化斗彩人物杯、成化斗彩鸡缸杯等。

青花红彩、青花红绿彩、青花金彩、青花五彩等多种青花加彩器,其青花纹饰与斗彩画法不同,它们没有用青花勾纹饰轮廓线,而用青花作平涂或渲染。例如明宣德青花红彩海水龙纹碗、明万历青花红绿彩葫芦瓶的纹饰,都没有用青花勾绘纹饰的轮廓线,而是用青花平涂、描绘的方法绘制,与成化斗彩的填绘技法明显不同,故这两件青花加彩器不应称为斗彩。纵观陶瓷发展史,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已经出现了青花金彩、青花红彩及青花五彩等,因此成化斗彩应是在青花加彩工艺的基础上逐渐繁衍出来的一种新的装饰方法,这也是陶瓷装饰工艺从简单到繁复的客观历史规律。

总之,斗彩应是淡描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组成的画面,釉下青花与釉上彩争奇斗艳,使斗彩堪称瓷器中的绝妙精品。清代斗彩瓷器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瓷画的绘制技艺上又有了新的提高,但每件清代斗彩瓷器仍有青花描绘纹饰的轮廓线。因此这种青花纹饰轮廓线就成了判断斗彩的关键。

五彩是有别于斗彩的另一种彩绘瓷器。可分为两大类,即“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釉上五彩的彩色纹饰均在釉上,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绘画,经700—800℃炉火烧制而成。一般以红、黄、绿、紫、蓝五种色彩描绘。但每件器物根据纹饰设色的要求,不一定五彩皆备,有的只用红、绿、黄三色,也有用五种以上颜色的,只要色彩搭配得当,亦同样精美。如明嘉靖五彩云龙纹方罐,通体纹饰仅用三种彩,以红、绿彩为主,黄彩作点缀,富有时代特色。清康熙五彩瓷器有的一件使用了红、绿、黄、蓝、赭、黑、金等七种色彩绘画纹饰。由此可见五彩既有多彩又有靓美的含意,“五”字在这里不是数词而泛指多种。釉上五彩与斗彩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釉上五彩器没有青花轮廓线及青花纹饰。

青花五彩的定名应是80年代以来的研究新成果。过去传世品中五彩瓷器的装饰无论是否有青花都称“五彩”,但从未见过一件明宣德时期的五彩器,可是明清文献确有有关烧造的记载,如前文所述“白地青花间装五色……宣品最贵”,“宣窑五彩深厚堆垛”,因此明宣德是否制造过五彩瓷器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学术问题。1985年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寺发现明宣德五彩鸳鸯莲池龙纹碗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证明了明代文献记载的可靠性。明宣德时期确实制造了五彩瓷器,包括“青花五彩”。1988年景德镇御窑厂旧址又出土了与萨迦寺碗主题纹饰相同、装饰方法相同的瓷盘,这又是一例青花五彩的出现,自此以后现代陶瓷学者将五彩瓷器分为“釉上五彩”、“青花五彩”两大类。

青花五彩一般以红、黄、绿、紫及青花为五种主要颜色,其装饰方法与斗彩相同,都是由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而形成的瓷画,因此青花五彩与斗彩在划分实物时极易混淆。但它们之间仍有区别,首先是运用青花表现纹饰的形式不同,斗彩运用青花勾绘全部纹饰的轮廓线,而青花五彩的纹饰没有青花轮廓线,只是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将需用青花表现的部位先画出来。另一方面是釉上彩绘的区别,斗彩是在淡描青花瓷器上根据纹饰设色的安排进行彩绘,彩绘时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施彩方法(如填彩、点彩、复彩);而青花五彩是在纹饰不完整的青花瓷器上面的空白处进行彩绘,把画面补齐,正如《南窑笔记》中所谓“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如嘉靖青花五彩婴戏纹方斗杯,里口缠枝灵芝纹点缀几朵青花灵芝,杯外部分花朵及婴儿头部用青花绘制,其余纹饰则用多种釉上彩表现。此外,青花五彩瓷器的纹饰中有的青花很少,仅仅作适度点缀,也有的青花纹饰很突出,都是根据画稿的具体要求。

以上是“斗彩”与“青花五彩”的区别,符合传世品的实际情况,但有个别器物不符合以上所述,具体情况则需作具体分析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五彩刀马人物罐》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五彩刀马人物罐》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五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