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瓶 > 导航 >

唐代胡瓶

唐代胡瓶

古代瓷器瓶 唐代钧窑瓷器的鉴别 古代瓷器玉壶春瓶

2020-06-28

古代瓷器瓶。

唐代胡瓶见于金银器和陶瓷器,侈口,槽状流,细颈,溜肩,鼓腹,最大弧度在腹下部,喇叭形高足,口沿与肩安柄。胡瓶在波斯乃至整个中东地区都在使用,十六国时期传入中国。《前凉录》曰:“张轨时西胡致金胡瓶,皆佛菻作,奇状。”胡瓶是盛酒器。《通鉴释文辩误》卷九:“唐太宗赐李大高胡瓶。瓶,盖酒器也,非汲水器也。今北人酌酒以相劝酬者,以曰胡瓶,未识其规制与太宗之胡瓶合乎否也。”胡瓶在唐代的史书中多有提及,而且多为皇室贵族使用。如唐太宗把自用的胡瓶赏赐给大臣,《旧唐书》:“(大亮上表谏)太宗下之书曰:”……人称一言之重,侔于千金,卿之此言,深足贵矣。今赐卿胡瓶一枚,虽无千镒之重,是朕自用之物。”中宗皇帝赐突厥胡瓶。玄宗赐安禄山大银胡瓶、安禄山献金窑细胡瓶等。银质胡瓶在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内蒙古敖汉旗、河北宽城都有出土。唐代陶瓷器中也有大量的类似器物,见于世界较大博物馆藏品及出土物,1974年山西长治出土唐白瓷人头胡瓶,河南洛阳塔湾唐墓出土三彩凤首壶。1977年陕西富平县唐李凤墓出土白瓷胡瓶。1980年秋季,在河南新安县磁涧乡柴湾村唐墓出土1件凤首壶。1982年9月,在河北蔚县黄梅乡榆涧村唐墓发现了1件凤首壶。

一、分类

第一类,分三式。Ⅰ式:凤头顶为盘口,凤眼炯炯有神,威武挺拔,细颈,垂腹,高圈足外撇。柄弯曲,两端为喇叭状花口,紧贴于壶体。Ⅱ式:凤头扁长,细长颈,中间有两周弦纹,壶腹较丰满,圈足扁矮。Ⅲ式:凤头做盖,凤嘴做流,细颈,垂腹,扁圈足,曲柄。著名的青釉龙柄凤头壶,以凤头为盖,龙为柄,细颈,长圆腹,高圈足,壶腹装饰豪华,用弦纹分割成四个装饰带,自上而下分别为:莲瓣、忍冬纹、胡人乐舞、菩提叶等,颈与圈足分别饰串株和倒垂莲瓣纹。

第二类,壶,壶口叶形,有三彩、白釉、黑釉;颈细,长短不一;柄有绞绳形、龙头形、带状形等;圈足,有外撇,窄边、喇叭形等。

第三类,腹为梨形,有白釉,绿釉等;流为叶形,壶腹呈梨形,矮圈足,曲柄,柄的顶部有人头、猴头、龙首形装饰。

第四类,口为洗形,带状流,细长颈,溜肩,圆腹,浅圈足,曲形柄连于口肩之间,见于白瓷制品。

二、背景

为什么唐代出现了如此繁多的胡瓶呢?夏鼐先生称其有“萨珊式银执壶的特征。”唐代前期,同外部世界的联系极为密切,唐代的首都长安,广州和福建泉州为当时国际贸易中心。阿拉伯、波斯和中亚西亚的商人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来到这里,他们带来了很多金玉宝物,使异域的物产、文明源源进入中国。唐朝受波斯文化影响非常突出,波斯处在东西文化交汇处,由于当时的东亚处于中国文化圈之内,能与华夏抗衡且自具风貌的文明主要在西方(指西亚中东),故西方文明最受唐人关注。其中波斯的经济、文化、工艺的水平在中世纪非常高,波斯文化辉煌灿烂,波斯早在汉代就和中国有联系,萨珊王朝时期,波斯和北魏关系密切。到了唐朝,波斯和中国的往来更为密切,他们将中国的丝绸、药材、陶瓷等运往西亚,把西亚的物品织棉、金银器、玉石器、玻璃器等贵重的手工艺品大量运到中国。当时唐代称中国之外人,往往不辨其国籍,统称为“胡人”,商人曰“胡商”,所用之物一概冠以“胡”字。根据史籍所记,这些商人多数为波斯大食国人。人们慕胡俗、施胡妆、着胡服、用胡器、进胡食、好胡乐、喜胡舞、迷胡戏。胡风流行朝野,弥漫天下。唐代工艺美术创作中,像织绵、金银器、瓷器等深深地染上了波斯的色彩。唐代陶瓷器中有很多与西方文明联系颇多的造型,如中亚种的双峰驼、胡人俑、胡人双狮、西域风格的双耳扁壶、把杯、角杯、六叶形盘、立环形高足盘及胡瓶等。唐代陶工们广泛地吸收了波斯工艺品的造型和装饰特点,并把它们与中国传统陶瓷工艺术结合,唐代的凤头壶就是在波斯胡瓶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工匠们把胡瓶的口沿、流、盖作成凤首,柄上安龙首等中国人喜爱的纹样。

唐朝胡瓶独具特色,盛极一时,与当时社会盛行的饮酒风气密切相关,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唐代各阶层普遍饮酒,唐太宗、穆宗喜欢葡萄酒;皇帝对亲近的供奉官特别是早期的门下省和后期的翰林学士,都是要给酒或经常赐酒。有关文人、武人阶层嗜酒饮酒的确记载就更多了,有关将士们的饮酒记载主要是各种劳军、犒军、享军宴会。平民百姓饮酒应该也不少。这时期饮酒的场所除在公堂、家中或郊野外,还有许多在酒肆和酒店里,都城长安市上酒肆旗亭为数甚多,全城许多里坊中都有酒肆,规模大小不等,而东、西两市则最为集中有名,胡人在市内除做珠宝杂货生意外,经营酒肆也是其主要行业,“胡姬当垆”、“胡姬劝酒”已成为极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景观。以下出土的考古资料就是证明:唐永泰公主墓前室壁画北侧的《宫女图》上,出现了手持胡瓶的侍女;唐代墓里出土的胡商俑,也手持胡瓶;三彩骆驼的背上亦挂着胡瓶,在西安和洛阳的唐代墓葬里出土了三彩、白瓷胡瓶。作为酒器的胡瓶在唐代饮酒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结论

唐代文化,不论是对内、对外,都能兼收并蓄,其方式是把内在的和外来的都融会在传统的儒家思想的体系下,并使之发扬光大。唐陶瓷胡瓶的发展同样遵循着这一原则。

taoci52.com编辑推荐

胡武强烧出失传“鸡血红”


湖南民间有一位老艺人胡武强,因在一九五五年偶然发现一块有著鸡血般鲜艳颜色的唐代铜官窰陶瓷残片,让红色彩瓷起源于宋代钧窰的历史重新改写。

但也正是这块破瓷片改变了这位老艺人的一生,自此他痴迷妄想找寻失传已久的大唐窰器釉下红彩烧制技法,数十年遭人讥讽为「窰神经」。

一片痴心被讥「窰神经」

胡武强出身陶艺世家。在他那一代人当中,古铜官窰的技术已经不再运用,人们以生产生活日用陶瓷为主。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之后,被看做是「四旧」之一古铜官窰的技术基本失传。

年轻时的胡武强曾在一个陶瓷厂工作,但他却并没以此为主业,而是经常在单位上研究起古铜官窰的陶器,如痴如醉,引起单位领导不满而被迫辞职。但胡武强没有就此消沉,他无惧冷眼和嘲笑,历时三十余载,以一己之力,建古龙窰、采高黏土、烧乾木柴、用纯手工、施多彩釉,但面临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当地所有人均不能理解胡武强的做法,家人亦反对。一时间,「窰神经」的绰号越叫越远。

窰器釉下红彩俗称「鸡血红」,雅称「女儿红」。懂得陶瓷的收藏家称:这一红色踏破铁鞋而无觅处,见之则三生有幸。现今的红色釉料一遇高温便开始分解。千百年来,没有人能够自如地掌控高温下的「鸡血红」出现。

但谁也想不到的是,胡武强经过无数次的分析和统计,竟终于在高温下烧制出传说中唐代的「鸡血红」窰器,并已熟练掌握此项技术,其作品《火凤凰》一经面世,就备受陶瓷界注目,并在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评选中夺得金奖。

揭露烧「鸡血红」秘方

现在,人们把胡武强的外号「窰神经」最后一字去掉,尊其为「窰神」,誉为长沙古铜官窰最后传人。

胡武强曾在年少时读过旧时《大公报》。颇让记者感意外的是,胡武强得悉《大公报》已有一百零五年历史后竟对本报慷慨透露了「鸡血红」的秘密:要烧出「鸡血红」除了讲究瓷器器型、料土、釉料的着色比例之外,还与烧窰的条件息息相关。烧窰时必须使窰膛在一段时间里形成一个闷闭的、充塞浓烟的空间,在这种闷闭的燻烟环境里氧气供应不足,铜红釉就会在瓷器上呈现出鸡血般红彤彤的色彩。这就是产生鸡血红的真正原因。

甘于清贫守古铜官窰

据悉,在众多彩色瓷器中,至今仍最被海内外收藏引为珍宝之一的就是红彩。目前胡武强的数件获奖鸡血红作品,已被国内知名拍卖公司高价邀拍,起卖价逾三十万元人民币。但胡老坚持为非卖品。

胡武强说,铜官窰已被这个社会「亏待」了,「文化大革命」曾遭遗弃,现在当地陆续新建起的铜官窰厂弃手工用机械批量生产带来巨大冲击,铜官窰遗址亦频遭破坏。因此,自己要继续保留这些作品,并打算建铜官窰博物馆展示给世人看,而不是被个人收藏。

如今,在湖南长沙市铜官镇上,只有胡武强完全保持古铜官窰的传统制作方式。窰品全部采用手工制作,烧制全部采用土窰烧制。尽管又出现了新的困境,如家人难以再忍受贫穷,但胡武强很坚定地认为自己会做古铜官窰的最后守望者。

唐代白瓷


唐代白瓷窑口多集中于北方,主要有河北的邢窑、定窑,河南的巩县窑、密县窑,山西的浑源窑、平定窑,陕西的黄堡镇窑。五代时期,江西景德镇也开始烧造白瓷。

邢窑白瓷按其胎、釉的质地,可以分为粗、细两大类。粗白瓷的胎质又有粗、细之分,粗胎的一类胎色灰白,胎质粗糙;细胎的一类胎体致密,胎色较淡,但仍不够白,往往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粗白瓷的釉质较细,有些还有细碎的纹片,釉色为灰白或乳白色,还有黄白色。细白瓷的胎色纯白,个别的白中闪黄釉质很细,釉层中有微细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满釉,釉色纯白或白中微泛青色。邢窑白瓷多是素面无装饰,唐代中期以后特别是晚唐五代,邢窑常常采用雕塑、堆贴、印花、刻花、压边、起棱、花口等装饰方法。

唐初定窑瓷器胎质较粗,胎色为青灰色,淘洗欠精者呈褐色,瓷胎均己烧结;白釉器物内璧施满釉,外施半釉,釉面光润,积釉处呈灰色。唐代中期,胎土经过仔细淘洗,胎质坚硬,胎色纯白,釉直接施于瓷胎上,无化妆上,釉色乳白,个别积釉处呈灰绿色或浅青白色,釉质细洁失透。晚唐至五代时期胎土质地此前期更细,胎壁薄而轻巧,釉质细洁,呈乳白色,器物除底足等接触面外,均施满釉。

晚唐五代直到宋初,定窑还有一种带有"官"或"新官"款字的精白瓷,其基本特征是:胎薄轻巧,质地细洁,呈纯白色;釉面滋润,釉为乳白色或白中泛青色,除底足外,均施满釉。一般讲,"官"、"新官"款宇刻在胎薄细腻、制作精巧,釉色纯白或白中闪青器物上的,属于唐、五代时期;刻在釉色白或白中泛黄或部分微微闪青,有时带有刻划花装饰器物上的,属于北宋早期;刻在用覆烧法烧成,口沿无釉并带有刻划花装饰的器物上的,则属于北宋后期。

邢窑白釉碗 唐 直径14·3厘米 估价:RMB8000 口外卷贴壁成唇,斜弧壁,浅宽足似璧,全器光素无纹。胎体坚致,釉色雪白,有"类雪类银"的说法。

白釉双龙耳瓶 唐 60.8*12X15.5厘米 此瓶盘口,弦纹长颈,长圆鼓形腹,平底。两只龙柄连接于盘口与瓶肩之上,龙口紧紧衔住盘口,形成了此瓶最突出的部分,给人以匀称稳重之感,同时亦便于提拿,集装饰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瓶身通施白釉。此类器物形成于隋代,盛行于唐代。

邢窑白瓷执壶 唐 高33·2厘米 估 价:RMBl560000一1950000 成交价:RMB2344600 邢窑白瓷在唐代与越窑产的青瓷同时著称于世,代表了唐代瓷器生产的两大主流。此壶线条流畅,造型优美,胎质坚硬,釉色洁白莹透,通体素净,有 "美银类雪"的美誉。

白釉广腹盖瓶 唐 高 14.6厘米 估价:RMB96000一120000 成交价:RMB148995

胡振鹏一行来景考察


景德镇日报讯2月25日,副省长胡振鹏率省科技厅厅长李国强等一行7人来我市调研。调研期间,胡振鹏一行到各研究所、院校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便拿出陶瓷资源整合的最佳方案,建立起代表国家水平的陶瓷科技研发基地,使千年瓷都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在景期间,胡振鹏认真听取了关于我市陶瓷科技资源整合工作的汇报。在市委书记姚亚平、副市长谢茹等陪同下,先后来到市特种陶瓷研究所、省陶研所、市陶研所、省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考察。在省所海泰窑炉开发中心和新型陶瓷材料工艺研究室,胡振鹏指出,要加快市场化,大胆吸引投资者,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尽快出产品,尽快把成果推向市场。参观考察结束后,在陶院三楼会议室召开了由四所、二院、市科技局领导参加的座谈会。会上,大家畅谈了各自的看法,并结合前段时间在陕西杨凌高新技术开发区考察的思考提出了四所两院整合的模式。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胡振鹏指出,科技部对瓷都科技资源整合,建立陶瓷科技创新开发基地的设想很支持,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此也十分关注,这对瓷都是个很好的机遇。如何利用这个机遇,把陶瓷的优势集中起来,发挥作用,搭建起一个既有利于发挥优势,又符合瓷都特点的创新平台,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任务。下一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搭建班子,要摸清情况,把工作做细,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把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办好。在座谈会上,姚亚平希望搞好陶瓷科技资源的整合,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他说,瓷都科技创新潜力很大,把资源优势发挥出来,盘活存量,激活增量,瓷都振兴大有希望。

唐代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越窑

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邢窑

邢窑所产的白瓷,土质细润,器壁坚而薄,器型稳厚、线条流畅。

唐三彩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

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至於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著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

唐代花釉瓷器


唐代交通发达、商业繁荣,都为陶瓷制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考古发现,唐瓷窑址之多是空前的,此时北方瓷窑的增加超过了长江以南各地。特别是黑釉瓷器,虽比南方晚了几百年,但北方居多,其中尤以河南为最。

花釉瓷器是在黑瓷的基础上又一新的创造。它是在黑釉、黄釉、黄褐釉、天蓝釉或茶叶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斑点,斑点有的有规则的排列,有的任意加上几点,有的像波浪。由于大多装饰在深色釉上,以衬托出浅色彩斑,显得格外醒目。花釉瓷大多集中在禹州及其周边地区,如郏县、鲁山、登封等地,然而仅禹州境内就发现有钧台窑、长庄柏村窑、神垕白峪窑三处窑址,为以后钧瓷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夏在钧台窑附近出土了数件唐代器物,其中有一件唐花瓷双系罐堪称花釉瓷中的上品。此罐口径8.5厘米、高14厘米,唇口外翻,丰肩圆腹,平底无足,肩部饰双系,线条流畅,饱满圆润。整体施黑釉,从口部、双系点白斑至肩,白釉流动自然,白中见蓝,挥洒淋漓。黑釉深浅极富变化,深处浑厚如漆,浅处黑中泛黄,在白斑的衬托之下,明快亮丽、富丽堂皇,充满浪漫气息。

花釉瓷凝重豪放,别具一格,那光怪陆离、气韵天成的蓝、白斑饰,具有北方人粗犷的气派,突破了单色釉的局限,发展为多样化的装饰,利用釉的流动,展现窑变一样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淋漓酣畅,似有意、似无意,似有形、似无形,妙趣横生,变幻莫测,为后来的钧窑彩斑开启了先声,因此被后世称为“黑唐钧”。

唐代玉器装饰特点


唐代玉料以和田玉为主,其它玉料少见。在唐代礼器和陪葬玉数量很少质量也很差。但是实用物、随身饰物等都很精美。器皿玉器到唐代非常兴盛。唐代的摆饰玉器以人物、动物居多,既有中原人物、西域人、西域物。唐代宫廷用玉都是装饰玉,只在宫廷使用,主要有玉带板和玉首饰两大类。

唐玉器在装饰材料上,金玉并用,绚丽多彩。在玉器上出现黄金饰件,始见於战国至汉代,当时的黄金饰件主要起垂勾作用,如金链串玉佩金玉带钩等。唐代用黄金饰玉,也有垂勾作用,但这个时候主要还是起装饰作用了。

唐代玉器在装饰图案纹样上,广泛采用花卉纹,花卉图案非常完整,花蕾、花叶、花茎一应俱全。唐代玉器装饰样的花卉形,有造型与装饰两种形式。与花卉纹同时流行的还有如意云纹,常饰於人体、花、鸟旁。

唐以前的玉器装饰,主要通过线条来展示纹样,表达艺术主题。而唐代玉器在装饰手法上,主要采用细密阴线与网状细阴线,表现图案的方法。

唐代玉器在装饰图案纹样上的衣纹、发丝、花叶、羽翎均用平行细阴线。花蕾、动物鳞衣,均用网状细阴线绘就。所有线纹均用铊琢出,落脚深,中间粗直,收笔细尖,线纹走向非常明显。常见的人纹、花纹图像外缘,都有一条粗弦纹边框,框内地子内凹,在内凹的地子上用浮突及阴线描绘的手法,琢出人纹、花纹、禽鸟纹等图案。

唐代其他釉色瓷


唐代生产黄瓷的窑口主要是安徽准南寿州窑、萧县白土窑,此外河北内邱窑、曲阳窑,河南密县窑、郏县窑,陕西铜川玉华宫窑,山西浑源窑也兼烧一些黄瓷。寿州窑黄瓷可以作为唐代黄瓷的代表,它的基本特征是:胎体厚重、坚硬粗糙,胎色为白中泛黄或黄红色,为了掩饰胎质粗恶,往往在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器物底足多做成平足或底心微凹形状;釉的玻璃质较强,流动性大,为防止流釉粘连,多是器内施满釉,器外施半釉;釉色以黄为主,有归蜡黄、鳝鱼黄、黄绿等色;釉与化妆土结合不好,有时有剥落现象;常见的器型有碗、盏、杯、钵、注子、瓶、盘、罐以及玩具等,造型特点与唐代其他窑相似。

唐代黑瓷的一般特点是:胎体厚重,器物多为平底,制作较青瓷、白瓷略为粗糙;釉色有的色黑如漆,也有些因火候把握不好而烧成褐色或茶叶末色。花瓷是唐代一个新出现的瓷器品种,它是在黑釉或黄釉、黄褐釉、天蓝釉、茶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一般深色釉饰以浅色斑点,浅色釉则饰以深色斑点,深浅相间,对比强烈,釉斑排列无论是有序或任意,都很工整,这种花斑釉器物在唐代文献中被称为"花瓷"。花瓷采用点斑手法,浓处如堆脂[重点特征]。花瓷的造型不多,主要有罐、瓶、碗、壶、腰鼓等。唐代生产花瓷的窑口主要是鲁山段店窑、郏县黄道窑[黑花瓷腰鼓是段店窑的代表作]等,近年来有些假的花瓷行世,这些质品多数制作粗糙,而且彩斑混杂,与唐代花瓷相比有明显的不同。

唐代还有一个新的陶瓷品种,即绞胎瓷器。绞胎瓷器外壁有的施白釉,有的施青釉,还有的施绿釉。它的造型不多,主要有碗、盘、枕等。由考古资料知,唐代的越窑、巩县窑及耀州窑均生产绞胎瓷,唐代晚期开始出现专门生产绞胎枕的作坊,唐代修武当阳峪窑的绞胎瓷器富有盛名。

黄釉执壶 唐 高20·5厘米

直颈,筒状直腹,短流,上饰有4道弦纹,前后饰U字形系,器身施黄釉,滚印席纹。

黄釉绞胎陶枕 唐

生活用品,此枕长方腰圆形体,直身平底,枕面微内凹。胎面贴塑黄、褐两色纹样,这种工艺名为绞胎,是以黄、褐两种胎泥绞合在一起,形成花纹,贴于器物表面,施透明釉,烧成后即为绞胎器。绞胎工艺始于唐代河南地区,盛于宋。所制成品有枕、盘、碗等,多为小件器。

视频:走遍中国之发现者胡光震


胡光震,字德宝,别名方正,尤之,男,1945年7月生,安徽绩溪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1963年毕业于学院美术系,曾任景德镇瓷用化工厂新产品研究所所长、副总设计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评委;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陶瓷釉上装饰,兼写意青花。“连年有余”、“缠枝牡丹”作品获全国陶瓷美术展评二等奖,“孙悟空漫游长城瓷板画”等分别获全国科普展优秀奖和美术评比多项奖,部分作品被馆收藏,《》杂志曾发表其作品和论文,传略载入《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辞典》和《中国当代美术家辞典》等书典。

《醉》的作品创作有点神来之笔,也在情理之中——他偶然发现这件烧坏的瓷瓶白胎,本来是要报废的,但他忽生灵感,在它上面绘出了“李白醉酒”的画面,特殊器型与传神画面浑然一体,成为可遇不可求,也不可再复制的半天然半人为的陶瓷艺术绝品。但是,这件作品的诞生也是他潜心陶瓷艺术40多年,有着长期探寻摸索因而也有了深厚的艺术积累,因而,才能把握机遇、心有灵犀一点通,孕育出了《醉》这件佳作。

胡光震1963年毕业于瓷苑“黄埔军校”学院,曾师从于著名的美术家、教育家胡献雅先生。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高级工艺美术师评委、省美协会员。他擅长陶瓷釉上装饰,兼工写意花鸟。其作品《连年有余》、《缠枝牡丹》、《孙悟空漫游长城》等十余件陶瓷作品,先后在国内各项重大评比中获奖,并有部分作品被各大博物馆收藏。其传略入载《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辞典》和《中国当代美术家辞典》等。功成名就的胡光震仍在陶瓷艺术道路上不懈追求,近年又探索新的瓷绘技法,推出了“釉上清雅粉彩”艺术瓷系列新作品,对传统粉彩技法注入现代美学理念,强调中国画式的笔墨韵味和意境情趣的营造,使古老的粉彩技艺焕发了新的魅力,在市场一路走红。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唐代胡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唐代胡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