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导航 >

磁器口古镇中浓厚的文化气息

磁器口古镇中浓厚的文化气息

陶瓷文化 古代瓷器窑口 怎样鉴别古瓷器的年代

2020-06-28

陶瓷文化。

磁器口是重庆的一个古镇,在重庆只有一个白天的时间,我却游览了两回。

第一次是在上午临近吃午餐时跟着导游去的,时间很短,但古镇的繁华却使我一直割舍不下。下午是自由时间。午饭后,我们几个人又再次来到磁器口,这回时间充裕,可以让我们好好享受着古镇浓厚的文化气息。

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的古镇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因明朝建文帝朱允文避难曾隐修于镇上宝轮寺,故又名龙隐镇。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美誉为“小重庆”。磁器口距繁华的重庆主城区仅3公里,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是人文荟萃、风景优美、独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地貌的旅游胜地,是交通便利、休闲娱乐、重温老重庆旧梦的好去处。

镇上建筑极具川东民居特色,石板路与沿街民居相依和谐,房屋结构多为竹木结构,穿斗夹壁或穿半木板墙。沿街铺面多为一进三间,长进深户型,铺面后房一般为四合院,为商贾大户居所。雕梁画栋,窗花户棂图案精美,做工精巧。“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一条平平仄仄的青石板路,弯弯曲曲地自然延伸,有如蛇形。千年来,一块块石板被爬坡上坎的路人磨得油光发亮,分辨不出纹理,却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古镇上,青瓦灰墙、木格花窗的建筑随处可见,大红的灯笼也挂满了石板路的两旁。灰白墙、枣红柱、翘角楼、麻布幌子、小青瓦……古香古色的格调似乎能重温明清时代老重庆的风貌。镇上的老人们则延续着旧有的习惯,喜欢坐在屋门口,摇着大蒲扇,摆开龙门阵,享受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古镇是沙磁文化发源之地,抗战时聚集了郭沫若、徐悲鸿、丰子恺、傅抱石、巴金、冰心等文化名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先生曾在镇上就读。《红岩》小说华子良原型从古镇码头险脱魔爪。现在,华子良塑像和华子良陈列室已经成为古镇的两大景点,供中外游客参观瞻仰。

现今磁器口古镇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建筑,沿街店铺有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在磁器口的茶馆里总会传出评书艺人的精彩段子,声声贯耳,满堂生辉。到磁器口泡茶馆也成了一种风尚,而茶馆里的评书人、惊堂木、盖碗茶、八仙桌,还有茶客凝神的表情,都成了磁器口流动的风景线。

沿着石板路一步一观望,视线全被路两旁密密麻麻的特色小店和风味小吃挡住了,风格迥异的店面、花招迭出的招牌、一路吆喝叫卖,真是“舟车蚁聚万商显身手”。任何人走在这条石板路上都会驻足下来,任何一家商铺都有可能激发购物的念头,因为这里的工艺品店不仅包容了重庆的特色产品,还装满了来自贵州、西藏、云南的民间工艺品。从以画人物写真、素描、速写钢笔画等为特色的“古镇画廊”到卖民间粗布衣、小挂件的“淑绣坊”,从经营彩陶、字画、古玩的“古绿轩”到以竹雕艺术品著称的“小李子竹雕”……

磁器口的小吃别有洞天,曾有一句诗吟道“忆三宝至今香盈肘”。诗中的“三宝”指的是椒盐花生、毛血旺和千张皮,这三种小吃被称为“古镇三宝”,在古镇人们的心中,吃的分量可见一斑。当然,古镇还有许多美食,豆瓣鱼、麻花鱼、毛凉粉、鸡杂……这些不仅仅是一道道精美爽口的小吃,更是一个个优美的传说。店铺最多的是“陈麻花”,最有趣的是有五家“陈麻花”连在一起,牌匾都差不多见,墙上也挂满了各种证书,但只有一家是顾客排了长队,想必这家才是正宗的吧。字串9

逛了3个小时,有点累、也有点饿了,我们顺着一条小巷,走进一家挂着“磁器口小吃”牌子的小餐馆。5个人点了排骨火锅、爆炒肥肠、毛血旺、香辣鱼、青菜、米饭、5瓶啤酒,总共只花了100元,实在是便宜。而我们进餐时,店主人一家就在一旁唠着家常,完全不避讳我们这些外人,或许他们以为我们听不懂,或许他们认为生活就是这样,无需做作和掩饰。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走进磁器口,耳目所及皆为特色与民俗,因商而兴的这座千年古镇如今成了重庆一景,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虽然为了旅游需要,磁器口增加了许多商业化的色彩,但在新潮的外表下,古镇的内涵仍伴着岁月流转熠熠生辉。

小编推荐

陶瓷文化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


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艺术,民俗文化,因此,它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表现出相当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地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我国人民有一个好传统,不管处于何种时代、何种处境,都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和谐、吉祥。因而,表现喜庆、幸福的祥瑞题材,自古及今,一直是陶瓷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和一个基本的文化特征。

祥瑞题材,主要围绕着“福、禄、寿、喜、和合、吉祥如意”等内容而展开。因此,在选择题材表现寓意时,经常选用如下一些事物:珍禽类,经常选用凤凰(百鸟之王,象征大富大贵、大吉大利,凤凰相偕喻爱情),白鹤(有清高、纯洁、长寿之喻),白头翁,喜鹊,鸳鸯,雄鹰;名花类,经常选用牡丹(百花之王,象征富贵繁荣)、芙蓉(象征雍容华贵),莲花,梅花,菊花;在芳草类中,经常选用兰草(有香祖之喻、兰孙贵子),灵芝(象征延年益寿)竹木类中,松(象征长寿、气节),竹(竹与祝同音,寓意百岁志喜、百寿安康),天竹(喻天祝,寓意天祝平安、天祝升平);在瑞果类中,常用桃子(常称寿桃,象征寿)、石榴(象征福,有榴开百子之说);在异兽类中,常选用、龙(王、权威、吉祥的象征)、狮(狮与师、诗同音,象征权势和诗书传家)、鹿(鹿禄同音);在鱼藻类中,喜用鲤鱼(鲤与礼同音,鱼与裕谐音,寓意腾达、富裕)、鳜鱼(鳜与贵音),另外,这种祥瑞题材在约定俗成中,形成了一整套特有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纹样体系。如莲生贵(婴儿抱莲花)、福寿双全(蝙蝠寿字)、竹报平安(小儿放爆竹)、吉祥如意(小儿骑白象执如意)、喜上眉梢(梅花喜鹊)、福在眼前(蝙蝠、喜鹊)、六合同春(鹿鹤、梅花)、麒麟送子(小儿骑麒麟)、连年有余(莲花、鱼)、五子登科(五小儿)、天官赐福(天宫、蝙蝠)、五福捧寿(五蝙蝠围寿字)、多福多寿(一群蝙蝠、堆桃)、福、寿(老人骑鹿持桃)、麻姑献寿(麻姑担桃篮)、鱼跳龙门、丹凤朝阳(凤凰、太阳)、龙凤呈祥(龙、凤)。

一条石板路 千年磁器口


磁器口是重庆的一个古镇,在重庆只有一个白天的时间,我却游览了两回。

第一次是在上午临近吃午餐时跟着导游去的,时间很短,但古镇的繁华却使我一直割舍不下。下午是自由时间。午饭后,我们几个人又再次来到磁器口,这回时间充裕,可以让我们好好享受着古镇浓厚的文化气息。

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的古镇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因明朝建文帝朱允文避难曾隐修于镇上宝轮寺,故又名龙隐镇。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美誉为“小重庆”。磁器口距繁华的重庆主城区仅3公里,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是人文荟萃、风景优美、独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地貌的旅游胜地,是交通便利、休闲娱乐、重温老重庆旧梦的好去处。

镇上建筑极具川东民居特色,石板路与沿街民居相依和谐,房屋结构多为竹木结构,穿斗夹壁或穿半木板墙。沿街铺面多为一进三间,长进深户型,铺面后房一般为四合院,为商贾大户居所。雕梁画栋,窗花户棂图案精美,做工精巧。“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一条平平仄仄的青石板路,弯弯曲曲地自然延伸,有如蛇形。千年来,一块块石板被爬坡上坎的路人磨得油光发亮,分辨不出纹理,却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古镇上,青瓦灰墙、木格花窗的建筑随处可见,大红的灯笼也挂满了石板路的两旁。灰白墙、枣红柱、翘角楼、麻布幌子、小青瓦……古香古色的格调似乎能重温明清时代老重庆的风貌。镇上的老人们则延续着旧有的习惯,喜欢坐在屋门口,摇着大蒲扇,摆开龙门阵,享受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古镇是沙磁文化发源之地,抗战时聚集了郭沫若、徐悲鸿、丰子恺、傅抱石、巴金、冰心等文化名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先生曾在镇上就读。《红岩》小说华子良原型从古镇码头险脱魔爪。现在,华子良塑像和华子良陈列室已经成为古镇的两大景点,供中外游客参观瞻仰。

现今磁器口古镇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建筑,沿街店铺有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在磁器口的茶馆里总会传出评书艺人的精彩段子,声声贯耳,满堂生辉。到磁器口泡茶馆也成了一种风尚,而茶馆里的评书人、惊堂木、盖碗茶、八仙桌,还有茶客凝神的表情,都成了磁器口流动的风景线。

沿着石板路一步一观望,视线全被路两旁密密麻麻的特色小店和风味小吃挡住了,风格迥异的店面、花招迭出的招牌、一路吆喝叫卖,真是“舟车蚁聚万商显身手”。任何人走在这条石板路上都会驻足下来,任何一家商铺都有可能激发购物的念头,因为这里的工艺品店不仅包容了重庆的特色产品,还装满了来自贵州、西藏、云南的民间工艺品。从以画人物写真、素描、速写钢笔画等为特色的“古镇画廊”到卖民间粗布衣、小挂件的“淑绣坊”,从经营彩陶、字画、古玩的“古绿轩”到以竹雕艺术品著称的“小李子竹雕”……

磁器口的小吃别有洞天,曾有一句诗吟道“忆三宝至今香盈肘”。诗中的“三宝”指的是椒盐花生、毛血旺和千张皮,这三种小吃被称为“古镇三宝”,在古镇人们的心中,吃的分量可见一斑。当然,古镇还有许多美食,豆瓣鱼、麻花鱼、毛凉粉、鸡杂……这些不仅仅是一道道精美爽口的小吃,更是一个个优美的传说。店铺最多的是“陈麻花”,最有趣的是有五家“陈麻花”连在一起,牌匾都差不多见,墙上也挂满了各种证书,但只有一家是顾客排了长队,想必这家才是正宗的吧。

逛了3个小时,有点累、也有点饿了,我们顺着一条小巷,走进一家挂着“磁器口小吃”牌子的小餐馆。5个人点了排骨火锅、爆炒肥肠、毛血旺、香辣鱼、青菜、米饭、5瓶啤酒,总共只花了100元,实在是便宜。而我们进餐时,店主人一家就在一旁唠着家常,完全不避讳我们这些外人,或许他们以为我们听不懂,或许他们认为生活就是这样,无需做作和掩饰。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走进磁器口,耳目所及皆为特色与民俗,因商而兴的这座千年古镇如今成了重庆一景,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虽然为了旅游需要,磁器口增加了许多商业化的色彩,但在新潮的外表下,古镇的内涵仍伴着岁月流转熠熠生辉。

陶瓷文化:南北瓷器窑口


山西省

平定窑:在今山西平定县,故名。始烧于唐而终于金,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

介休窑:在今山西介休县,故名。创烧于宋初,历金、元、明、清四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白釉黑花及黄褐釉印花瓷等。

霍窑:在今山西霍县,故名。又称彭窑。创烧于金而盛于元,结束于清代,以烧白瓷为主。

大同窑:在今山西大同市,故名。始烧于元代。以烧黑瓷为主,兼有少量茶叶末釉瓷。

浑源窑:在今山西浑源县,故名。始烧于唐,终于元代,产品主要有白瓷和黑瓷两种。

怀仁窑:在今山西怀仁县,故名。始烧于金代,历经元明两代,以烧黑瓷为主。

阳城窑:在山西阳城县,故名。文献少有记载,窑址于1980年在阳城东关外的窑畔间发现。以烧制白瓷为主,多为盘、碗等日用器皿,其中折腰盘,显系仿定窑作品;定窑生产的大盖缸等,在该窑址中也有发现。胎色较灰,为增加白度,均施白化妆土。

盂县窑:地在山西盂县而名。文献最早记载见于《元一统志》:“石甘有窑十处在盂州。”《永乐大典》:“盂县磁窑一座,在县东南三十里。”1977年在山西盂县磁窑坡发现了窑址。产品以白瓷为主。有印花、刻花等装饰也有的以镂空装饰器足。

蒲州窑:在山西省永济,因旧属蒲州,故名,系元代北方着名瓷窑。

交城窑:在今山西交城,故名。始烧于唐,以白釉产量最大,有盘、碗、壶等器物

榆次窑:在今山西太原孟家井,孟家井明代数属榆次县,故名。

陕西省:

耀州窑:在今陕西铜川市,宋属耀州,故名。始烧于唐代,北宋中期以后达鼎盛,终于元代。

旬邑窑:在今陕西旬邑县,故名。烧瓷于金、元,以青瓷为主

山东省:

淄博窑:在今山东淄博市,故名。根据考古发现,窑址一处在寨里,烧造瓷瓷,年代为北齐,是目前已发现的南北朝时期北方唯一的青瓷窑址。

河北省:

邢窑:在今河北内丘县,唐属邢州。故名。以烧白瓷为主,是唐代最负盛名的白瓷窑,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县,宋属定州,故名。始烧于唐而终于元,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酱色釉瓷和绿釉瓷等品种,宋代取得很高的成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磁州窑:在今河北磁县,宋属磁州,故名。始烧于宋代,终于明代。产品以烧白瓷、黑瓷为主,品种繁多,有白釉黑花、白釉酱彩、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珍珠地划花、绿釉黑彩、红绿彩等等,以白釉黑花为主要特征,是宋代北方民窑的代表。

曲阳窑:因在河北省曲阳县境涧磁村,故名。这是我国宋代着名的定窑白瓷产地。

贾壁村窑:窑址在河北省磁县贾壁村,故名。是一处在北方有代表性的隋代青瓷窑场。

辽宁省:

江官屯窑:在辽宁辽阳市江窑屯,因名。为辽金时期民窑。创烧于辽晚期,盛于金。以烧白釉粗瓷为主,兼烧白釉黑花器、黑釉器、三彩等。白釉色白而微黄,黑釉色纯黑。所烧器物,以碟、碗、杯、盘、瓶等生活器皿为多。均旋化妆土,黑釉产品多粗糙大器。

辽阳窑:在今辽宁辽阳或三十公里江官屯,故名。烧瓷以白釉粗瓷为主,也有少量白地黑花、黑瓷及三彩陶器;白瓷及白地黑花胎体较粗,均挂化妆土。白瓷烧杯、碗、盘、瓶、罐等器,黑釉则烧大器,此外,还烧黑釉、白釉、小俑、狗、马、骆驼等小玩具。

内蒙古:

辽上京窑:在内蒙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林东镇的辽上京临潢府故城的皇城内,故名。为辽代晚期的官窑。窑场规模不大,但烧制瓷器较精。

林东窑:在辽宁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林东镇,故名“林东窑”。为辽代民窑,窑场规模大,专烧茶叶末绿釉和黑釉大型粗瓷器。胎质粗黄厚重,硬度高而坚致。茶叶末绿釉器以鸡腿瓶为最多;黑釉器则多瓷、罐,其中以双耳小罐为多。

赤峰窑:也称“缸瓦窑”。在今内蒙昭乌盟赤峰西南六十公里的缸瓦窑屯,故名。窑址出土有带“官”字铭文的窑具,证明为辽代官窑。所烧器物有白瓷、白地黑花、三彩及色陶器。以白瓷为主,器皿有杯、碗、盘、碟、壶和罐;三彩陶器以印花盘为多,黄釉有鸡冠壶和凤首瓶。赤峰辽应历九年(959)驸马墓出土的白瓷带“官”字铭文盘碗,就地理方位及胎釉特征看,是缸瓦窑产品。

甘肃省:

安口窑:在甘肃省的平凉,华亭的安口,因名。旧有“陇上窑”之称。始烧于唐代,宋元时期以烧制黑瓷&xqypic铁锈花&xqypic和青瓷。至明清烧制黑陶与白陶,以粗缸等日用器为主。

兰州窑:在今甘肃兰州,故名。最早见于《元一统志》兰州土特产,简略提到产瓷器,有窑一所,距州四十五里。

湖南省:

长沙窑:在今湖南长沙市铜官镇,又名铜官窑。以烧制青瓷为主,兼烧少量的白釉、褐釉、酱釉、绿釉和蓝釉等,是唐代南方的重要青瓷窑。

岳州窑:在今湖南湘阴县,唐属岳州,故名,烧瓷于隋唐五代,是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色灰白,胎较薄、较轻,胎体不太致密。

湘阴窑:在今湖南湘阴,故名。为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共发现三处,以县城内遗址为最早,出土遗物都具隋代作风,器身多有印纹装饰,仅高足盘心纹饰即达三十种以上,为同时期其他瓷窑所少见。铁罐嘴遗址标本有唇口及玉璧底碗,属典型唐代式样,为唐代岳州窑的一部分。乌龙嘴遗址多印花鱼纹碗,碗心饰团菊一朵,有宋代特征。

安徽省:

寿州窑:在今安徽省淮南市,唐属寿州,故名。共发现隋唐窑址六处,是唐代着名的黄釉瓷产地之一。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隋代产品1隋代烧青瓷,胎质坚硬,胎体较厚,胎色青灰;断面较粗,有大小不等的气孔和铁质斑点。

萧窑:在今安徽萧县白土镇,故名。创烧于唐代,而终于金。唐代烧黄、白、黑釉瓷器,入宋以后主要烧白瓷。

繁昌窑:在今安徽繁昌县,故名。烧瓷于宋代,专烧青白瓷。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较薄,胎色白中闪青,釉面光润。(2)碗盘类器物施釉一般近底部,外壁旋削痕明显,底足可分三类;1平底内凹。2圈足平切。圈足壁斜切。(3)产品中以注子和注碗配套的温酒器最富特色。(4)器物大多无纹饰,碗内心饰团花纹较多见。(5)采用垫饼垫烧,器物足内无釉。

淮南窑:因在安徽省淮南市而称名。是一处隋代的青瓷窑场。

泗州窑:在泗州境内(今安徽泗县),故名。始烧于宋代。以烧白瓷着名。最早见于南宋周辉《清波杂志》,渭泗州窑在泗县附近,所烧瓷器也属定窑系。窑址迄今尚未发现。

江苏省:

均山窑:在江苏宜兴丁蜀镇之均山,故名。是东吴后期至唐代的青瓷窑场。常见青瓷品种有钵、碗、盏、洗、壶、罐等。青釉常作豆绿色,微微泛黄,器黑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装饰花纹有弦纹、水波纹、斜方格网纹、联珠纹和铺首,耳面常印有人字纹。

四川省:

邛崃窑:窑址在今四川省邛崃县,故名。创烧于南朝,是隋唐时期四川的一处重要青瓷窑场。

彭县窑:在今四川彭县,故名。烧造年代为宋代,专烧白瓷,是目前在四川省发现的唯一白瓷窑址。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体致密,胎色白中闪黄。釉面光亮,釉色白中带黄,但有一部分呈灰白色。

青羊宫窑:在今四川成都市青羊宫,故名。始烧于南朝,结束于唐末、五代,以烧制青瓷为主。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色有灰白、紫、淡红色三种,紫色和淡红色胎体较粗糙、疏松,瓷化程度较低。

广元窑:在今四川广元县,故名。始烧于唐代,停烧于南宋末年。烧瓷品种较多,以烧黑瓷为主,兼烧酱釉、绿釉、黄釉瓷等。

大邑窑:在今四川大邑,故名。为唐代四川大邑,故名。为唐代四川地区白瓷产地。

云南省:

玉溪窑:在今云南省玉溪市,故名。创烧于宋元,而止于明,烧制青瓷和青花瓷器,

广东省:

西村窑:在今广州西村,故名。烧瓷于宋代,品种有青白瓷、青瓷及黑瓷三种,以青白瓷为主,所产瓷器大多外销。

广窑:地在广东肇庆阳江。宋南渡后所建,胎质粗而色褐。器多天蓝色,不甚匀称,釉厚处或作靛蓝色,釉薄处或作灰蓝色,无釉处呈黄酱色。

惠阳窑:在惠州境内(今广东惠阳),故名。共发现窑址两处:一在窑头山,创烧于宋代,以青白瓷为主,釉色不稳定,有青白、偏黄、淡黄与浅灰各色,装饰有印花、刻花两种,纹饰题材内容丰富,造型多种多样;一在白马山,创烧于明中期,专烧青瓷,碗外刻菊瓣纹,里印福寿字,这类青瓷浙江龙泉窑大量生产,白马山窑应属龙泉窑系。

广西省:

永福窑:在今广西永福县,故名.烧瓷于宋代,以烧青瓷为主.

藤县窑:在今广西藤县,故名。烧瓷于晚唐五代至宋,晚唐五代烧青瓷及酱褐釉瓷,宋代烧青白瓷。

容县窑:在容州境内(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故名,建于宋代,发现两处窑址,一在县西,烧青白瓷,遗物以碗最多,此外尚有杯、盏、盘、壶、钵等器;一在县东,主要烧绿釉,绿的色调与低温铅釉者不同,遗物有印花缠枝菊纹小碗,纹饰布局一如北方耀州窑系风格,唯胎白而薄,釉色翠绿艳美。

兴安窑: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严关附近,故名。始烧于宋代,地面遗物以青瓷占主要比重,尚有黑釉及玳瑁釉标本;装饰多为印花,印纹陶范也有发现,印花碗有荷花流水纹及福海寿山字铭

江西省:

景德镇:在今江西景德镇,故名.据文献记载始烧于唐玄德年间,但目前考古发现瓷窑遗址,最早为五代,烧青瓷和白瓷。宋代烧制青白瓷。元代青白瓷继续烧制,并创烧青花、釉里红及卵白釉瓷。明代一跃成为全国瓷器生产中心,明清两代烧制青花、彩瓷及单色釉瓷,成就卓着,名闻暇耳。

洪州窑:在今江西丰城县,唐代属洪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

陶瓷文化:窑口窑名的命名方法


我们这里所说的窑口是一种广义、细分的概念,它一般包括:窑名、型制和各种工艺特色。

窑名的命名法一般有五种:

一是按地名来分的,这是一种最普通的命名法,瓷窑以其所属州县命名,如浙江余姚上林湖的瓷窑因它地属越州而称越窑,内丘瓷窑因它地属邢州而称为邢窑,其他如定窑、龙泉窑、哥窑等也是如此。

二是以朝代来分,如唐窑、明窑、清窑等等。

三是以经营性质命名的,如五代余姚上林湖越窑烧制一种“臣庶不得用”的秘色瓷器,就称秘色窑,北宋汴梁、南宋杭州瓷窑烧制宫廷专用瓷器,就称官司窑,明初景德镇设御窑厂专烧宫廷御用瓷器,就称御窑,民问烧的就称民窑。

四是以方位来命名的,如北宋汴梁东西各有窑厂,当时官府设立东西二窑务,陈留县瓷窑因位于汴京之东而称东窑。

五是以姓氏来命名的,如五代郑州的柴窑、宋代吉州永和镇的舒公窑、元代山西彭均宝主烧的彭窑、明代景德镇的崔公窑(崔国懋)和周窑(周丹泉)、江苏宜兴的欧窑(欧子明),以及清代以监烧官姓氏命名的臧窑(臧应选)、郎窑(郎廷极)、年窑(年希尧)和唐窑(唐英)等等。

解放后,各地发现了不少窑址,现在对于许多新发现的古代瓷窑所定的名称,都取名于窑址所在地,上面再冠以所属县名。像浙江萧山上董窑、广州西村窑、福建连江埔口窑、四川华阳琉璃厂窑、河南汤阴鹤壁集窑、山西介休洪山镇窑等等,这种命名方法已基本上趋于一致。这样命名,既具体又符合实际情况。历史上沿袭下来的窑口有窑址和名称不一致的,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于这种叫法,也就不再改了,如定窑实际上不在定县而在曲阳县灵山镇涧磁村,耀州窑实际上不在耀县而在铜川县黄堡镇等等。

按窑口的形制分有四大类:

一是馒头窑,其因火膛和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的空间而称馒头窑。因其形与南方的龙窑窑身长相比较圆滑且小巧,又名圆窑。通常所说的馒头窑是指半倒焰、倒焰式的窑炉。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由窑门、火膛、窑室、烟囱等部分组成。其优点是保温性能好,适于焙烧胎体较厚、高温下釉的粘度较大的瓷器。缺点是升温慢、降温也慢,烧成时间相对较长,窑内温度分布不够均匀,易出次品。

二是龙窑,又称长窑。多依山坡或土堆倾斜建筑,窑长30—80米,形似长龙,故而得名。龙窑建筑方便,装烧量大,产量高。并由于其本身有一定的高度差,具有一种自然的抽力,升、降温快,生产周期短,产量大,成本低,容易维持还原气氛,适合于焙烧胎体较薄、高温下粘度较小的石灰釉瓷器。龙窑出现于商代,既烧印纹硬陶,又烧原始青瓷,就是通常所说的“陶瓷同窑合烧”。此后龙窑的窑身逐渐增长,倾斜度和结构也不断地改进。至东汉中晚期出现了专烧瓷器的龙泉窑,窑室结构也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三是阶级窑,又称阶梯窑,其出现于明代福建德化窑,由宋元时期的分室龙窑发展而成。就整体而言,它是一个倾斜度较大的龙窑,就每个室而言,又是一个半倒焰式的馒头窑,所以它既具有龙窑装烧量大、产量高的长处,又有馒头窑容易控制降温速度等优点,并可以充分利用前一室的余热来节省燃料。适合于烧制含氧化钾成分较高、釉在高温下粘度较大的瓷器,如德化窑白釉瓷器。

四是葫芦形窑。清《南窑笔记》载:葫芦形窑“窑如卧地葫芦”。窑因其形状而得名。葫芦形窑是由龙窑发展而来的,但对龙窑进行了较大的改造,适合于烧造氧化钾含量较高、釉在高温下粘度较大的瓷器。五是蛋形窑。其出现于明末清初江西景德镇,是由元明时期的葫芦形窑发展演变而成的。以砖等材料砌筑,由窑门、火膛、窑室、护墙和烟囱等部分组成。窑床前低后渐高,倾斜度为3度左右。窑室前部高而宽,后渐低、窄,略呈扁长圆形,似平卧在地上的半个蛋,故名蛋形窑。蛋形窑以柴作燃料,单位耗柴量低,砌筑材料施工方便,使得造价低廉;结构合理,设计科学,使得烧成时间短、装烧量大、产品质量好。蛋形窑适合于一窑多类瓷种的同时烧成,对清代景德镇瓷器手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按窑火的走向分有四种:

一是升焰窑,又名直焰窑,是中国古代陶窑的早期形制,流行于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时期。西周后期,逐渐被半倒焰式的馒头窑所取代。烧窑时,火焰由火膛进入火道,然后经火眼进入窑室,从室底往上升,流经坯件,烟由窑室顶部的排烟孔排出窑外。这种火焰流动方式的窑炉称为“升焰窑”。升焰窑易升温,但不易控制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燃料利用率较低,装烧量小。

二是平焰窑,这是一种火焰在窑内与窑身平行流行的窑炉,它升温快,烧成时间短,可提高产量。

三是半倒焰窑,这是馒头窑的型制之一,火焰由火膛斜直喷向窑室顶部,然后由于设在后壁下部的排烟孔和烟囱的吸引而倒向窑室后半部,烟则由排烟孔进人烟囱,排出窑外。其约出现于西周晚期,此后逐渐流行。

四是倒焰窑,又称“全倒焰窑”,也是馒头窑型制之一。其是从半倒焰窑发展演变而来,但形制结构上与半倒焰窑有明显的不同。烧焰时,火焰从火膛斜直喷至窑室顶部,然后全部倒向窑底,流经坯件,由吸火孔进人烟道,借助烟囱的抽力,将烟从排烟孔排出窑外。倒焰窑出现于明代,沿用至今。其主要用于烧制瓷器,也可用来烧制琉璃瓦和琉璃建筑构件。倒焰窑与半倒焰窑相比,能够缩小窑室内各部位尤其是上下、前后的温差,充分利用能量。

陶瓷文化:宋代紫定葵口碗


中国陶瓷史源远流长,陶瓷文化灿烂辉煌。古代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藏。定窑是宋代名窑之一,以产白瓷驰名中外,兼烧酱釉、黑釉,器物(即紫定、黑定)并有粗细之分,精者胎体洁白,粗者胎体呈灰色,此外还发现有“绿定”器。宋代是定窑大发展时期,产量、质量及制作工艺比五代时有明显提高。早期定窑均用匣钵装烧,碗无芒口,可见尚未采用复烧法。从出土资料看白瓷较多酱釉,黑、绿釉很少,是符合文献记载的。宋代中期以后与早期遗物相比浮雕及莲瓣纹逐渐减少,葵口多见,划花及萱草纹开始出现。早年江苏镇江章岷墓曾出土酱釉瓶一对,这种酱釉可能是《格古要论》中所说之紫定。不过在宋代同时期有不少窑口兼烧酱釉瓷,如陕西耀州窑、山西介休窑、福建德化窑等,在形制上与定器相比还存在一定差异,尤其胎骨没有定器细腻纯白,釉色不纯不匀,无法与定器媲美。当时酱釉的普遍出现,可能是仿酱色漆器质感所烧制。

笔者藏有宋代紫定葵口碗一件,高8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5.5厘米,足内壁向下斜削,起到支撑的力度;底心凸突,露胎,细腻洁白,碗壁厚薄适中,内外施酱釉,釉面均匀柔和,光素无纹饰无芒口(见图)。此器应属宋代定窑中期产品。

宋代定窑被列入五大名窑之一,一度为宫廷烧制用瓷,基于这种特殊需要,不论在选用匠师、选料、用料,以及加工工序上都有严格要求,所以产品质量精湛。笔者所藏之紫定葵口碗,规整庄重,可见定器之精美。当前想觅一件精品“紫定”残片,是难上加难,何况如此精美完整之紫定器!它乃瓷中之宝,亦为奇珍之品,当弥足珍贵,故介绍给同道鉴赏。

陶瓷文化:中国瓷器各大窑口略述


耀州窑

耀州窑在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宋代称耀州,故名为耀州窑。耀州窑规模庞大,当时沿黄堡镇漆河十里都建有窑场。

耀州窑始建于唐、以烧黑瓷为主。极盛于北宋。宋神宗至宋徽宗时期,曾烧造贡瓷。金、元时期,耀州窑走向衰落,烧制时间七百年左右。

耀州窑的突出特点是刻花技术冠绝一时,并发明镂空技术,多施之于底座。花纹图案,丰富多彩,有各种各样植物、动物、人物图饰。耀州窑瓷器多种多样,有碗、杯、瓶、盘、罐、盆、盏托等,以碗最为典型,碗口呈喇叭型,外形作莲瓣状。

耀州窑产量高,名声大,影响广泛。河南的临汝窑、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窑、禹县的钧台窑、广州西村窑和广西永福窑皆受其影响,仿造耀州青瓷,从而形成耀州窑系。

龙泉窑

龙泉窑约建于北宋中期,至南宋空前发展,形成独特的风格,从而达到青釉史上的高峰。元代继续发展,并大量销往海外。至清代消亡。约有七八百年的烧造历史。在今天的浙江省龙泉至今已发现三百余处龙泉窑古窑址,以大窑、金村局多。

南宋时器物造型丰富多样,有瓶、炉、碟、碗、文具、人物及仿古铜器等,纹饰以刻花为主,有云纹、水波纹及各种动、植物变形图案。釉色精美、粉青釉滋润如青玉、梅子青釉可与翡翠相媲美,标志青瓷烧制技术的高度成熟。

元代龙泉窑多大件,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器虽大而形不变,器形上创造出许多新样式,如高足杯、双鱼洗等等,并书有吉语、铭文与八思巴文。龙泉窑瓷器远销海外仅次于景德镇窑。

景德镇窑景德镇窑原名昌南镇,唐代即以制瓷闻名于世。宋真宗景德年间,因制瓷名扬天下改为景德镇。景德镇窑宋元时以烧制青白瓷著称。就青白瓷而论,景德镇堪称天下第一窑,流通区域极为广泛。青白瓷又称影青、映青、隐青、印青,釉色介于青白之间,因青中泛白,白中闪青而得名。青白瓷质薄,透明度高,釉色晶莹,色泽如玉,扣之声音清脆,故又有“假玉”之称。青白瓷创始于五代,至北宋中期烧制技术成熟,南宋中期之后走向衰落。元代青白瓷中期便青,晚期向白瓷过度,烧制时间前后达三百余年。青白瓷器形种类繁富,举凡生活用品应有尽有。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等。图案构思精巧,丰富多彩。江西南丰窑、吉州窑、广东的潮州窑、福建的德化窑、南安窑、安徽的繁昌窑、广西的藤号、兴安窑等等,构成了庞大的景德镇窑系。

磁州窑

磁州窑址在河北邯郸观台镇,其典型代表为白地黑花的釉下彩瓷器。磁州窑的重大创新是一改用刀在刻划为用笔图绘,因此图饰色泽鲜明生动,永不褪色。磁州窑产量大,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独立成为宋代北方民窑体系。起于宋神宗时期,终于元代。建窑

建窑窑址在福建阳县水吉镇。适应宋代“斗茶”风气需要以烧制碗、盏为主,兔毫盏为其代表作。吉州窑

吉州窑址在江西吉安永和镇。是宋代南方一大民窑,时有北有磁州,南有吉州之说。吉州窑不仅生产青瓷、白瓷、黑瓷,而且生产绿瓷。吉州窑发明木叶,剪纸贴花及洒釉工艺。

吉州窑属景德镇窑系。

越窑

越窑为青瓷发祥地,窑址在浙江余姚上林湖,慈溪上乔湖、白洋湖一带。越窑始创于唐,北宋后期被龙泉窑取代。

走进现代工艺国际工作站 领略现代陶艺文化气息


中国是陶瓷古国,说起陶瓷,外国人就想到中国,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外的陶瓷工艺蓬勃发展,我国的陶艺也朝着国际化、多元化、现代化的方向延伸出来。

国际陶艺作品邀请展盛况空前

在已经落幕的第三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国际陶艺作品邀请展上,应邀参加的十余个国家的陶瓷艺术家在此次盛会上纷纷展出自己现场创作的精彩作品,国内外陶艺工作者在一起交流心得,营造出了长春陶艺领域上史无前例的盛况。

王胜利:灵感源自国画

应邀参加展览的陶艺作品琳琅满目,吉林省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王胜利老师对国际陶艺邀请展上的作品做了简要介绍,其中王胜利老师的11件作品被展出,其作品灵感多源自中国画,山水系列、湖石系列是他的创作主题,日前,正在创作的山海经系列作品之一已经完成,并已在展会上展出,王老师说:“《山海经》里记载了550座山,我将把这些山一一创作完成。”

王志春:猪与狼演绎超现实

从漫画作者转型至陶艺创作者的王志春先生也有作品参展,其作品“狼的说辞”表现了一只“迷你猪”趴在狼的头上,据王志春先生介绍,“这是超现实的东西,反映着当今社会。本应是狼欺负猪,但我的作品里猪欺负狼,猪一得势,狼就得挨欺负。”

随后,王胜利老师、王志春先生与记者一同来到了吉林省艺术学院CAC现代工艺国际工作站,领略了工作站内浓郁的陶艺文化气息,在吉林省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金巍老师、吉林省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王胜利老师与记者做了深入交流,二者就中国陶艺现代化、国际化等方面问题发表了个人观点。

金巍:陶艺如何特色化成最大困惑

金巍老师的创作主题以“未来”为主,在此次国际陶艺邀请展上展出、以及此前创作的“原子弹”系列作品灵感皆来自于对未来的思考,金巍老师称,自己的儿子年龄尚小,考虑到周边环境恶化、日本核辐射等影响,他对未来有种深沉的思考,因此他的创作也围绕着这个主题。然而,在陶艺创作过程中,金巍老师也有很大困惑,他认为,因我国古代陶瓷艺术发展迅猛,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因此陶艺在中国人的印象里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做出突破,自2007年CAC现代工艺国际工作站成立至今,在金巍老师制陶经历中最为困惑的也就是陶艺如何特色化这一艰巨问题。CAC工作室最大的使命就是突破中国古代陶艺框架的束缚,奠定东北陶艺发展的基石,逐步迈向国际化、现代化;王胜利老师也补充说,他们要自成一派、独立创新。

金巍老师组织并主持的CAC工作站在成立初期并没有优越的条件,烧制陶艺条件十分艰苦,随着国际陶艺作品邀请展的规模逐年壮大,王胜利老师、王志春先生等骨干力量的加入,CAC工作室的规模也与日俱增,据王胜利老师介绍,日前,应邀参加的十余个国家的陶艺大师就是在这里进行“现场创作”的,也就是说,我们在雕塑公园里看到的陶艺是从这里出炉,CAC不仅支持这样盛会的前期工作,还领国内外陶艺大师赞叹不已。

对学习陶瓷艺术的同学们的建议

受邀大师除了现场制陶之外,还要带一个中国学生作为他们的助手,在工作之余,也在CAC现代工艺国际工作站开展了多次交流会,使这里的同学们受益匪浅。

然而,金巍老师却有苛刻要求,他认为,现在的学生缺少一份执着;王胜利老师也建议学习陶瓷艺术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这种艺术,只有热爱,才能坚持。

更多精彩内容请参看新闻视频,如果您对陶瓷艺术感兴趣,或对CAC现代工艺国际工作室有任何建议,请登录新文化网论坛进行讨论。

陶瓷文化:隋代青瓷窑口及胎釉特征


隋代北方青瓷窑口有河北贾壁村窑,河南安阳窑、巩县窑、安徽淮南窑等,它们的胎釉特点是胎骨厚重,胎土经过淘洗,胎色多为灰白色,其中淮南窑瓷胎较粗;釉的玻璃质较强,透光度好,釉面常有纹片,外壁多施半釉,有流釉现象,釉色青绿或微闪黄。其中以贾壁村窑最具代表性。

当时北方所烧青瓷瓷质可分两类:一类胎质细腻,瓷化良好,颜色灰白,胎面施透明青绿色釉,流釉现象不甚显著;另一类胎色青灰,颗粒较粗,有黑色斑点,瓷化较差,胎面施透明青褐色釉,常有流釉现象。品种以碗、高足盘、钵为多。特征为胎体厚重,件大而不变形,瓷器内施全釉,外部施釉不到底。由于叠烧,器内均有三个支钉痕,装饰除钵划有花瓣纹和波浪纹之外,其他均以光素问纹饰为主。南方生产青瓷瓷器的窑口除浙江窑厂外,还有湖南湘阴窑和四川邛崃窑等。湘阴窑的釉也是玻璃质很强,除青釉外,还有黄釉、褐釉、酱釉等不同颜色,有些积釉处还出现翠蓝色或紫色窑变。四川邛崃窑产品地方特色明显,胎土色重,多为紫红色常在瓷胎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釉层较薄,透明度不好。

隋青瓷锯齿纹盖罐:罐平口,有盖,圆肩,鼓腹,腹下渐收,圈足外撇。盖面稍鼓,凸起弦纹数道,盖顶为石榴、莲蓬果实纽。壶内无釉,外施青釉,釉不及底。肩、鼓凸雕锯齿纹两周。罐体造型规整秀巧。

隋青釉龙柄四系环状壶:此器盘形口,长颈,圆形管状壶身,肩部直立龙形柄与盘口相连,另侧肩部有一假流,已残失,两肩上还有对称双系,下为喇叭形实足,颈、腹、足均饰数道弦纹,形态厚重,胎质灰白,通体施青釉,微泛黄色,遍布开片纹,下部有垂釉现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