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墙面 > 导航 >

扑朔迷离宋香瓷

扑朔迷离宋香瓷

瓷砖墙面 宋定窑瓷器鉴别 全瓷瓷砖

2020-06-28

瓷砖墙面。

宋朝的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如苏轼就有“定州花瓷琢红玉”、杨万里也有“松风鸣雪兔毫霜”的句子等等。特别是古人的一句“夕阳紫翠忽成岚”句,让历代收藏者把钧窑瓷器视为珍宝。

宋瓷之所以能风云收藏界上千年,还有让人不解的谜,即精美的宋瓷中还有能发出香味的瓷器。这在清代与清末民初的瓷器专著上也有记载。但清朝的《陶雅》一文进行了否定:“或谓宋瓷有以香质入料,久则异香喷发,且香气随年代而改变,嗅而知为某代之物。其说非也,盖瓷胎净细,阅岁浸久,自发古香,书籍亦然,非别有香料也。”而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一书却肯定宋瓷能发出香味:“香瓷能于座间发出香气,恽南田有瓯香馆,即指此也,盖宋瓷制胚胎往往杂以香料,历年既久异香喷溢,最为珍罕之品有土胎香者、有浆胎香者、有瓷胎香者。浆胎香者较多,瓷胎较少,更有藏香胎、沈香胎等等……香瓷之香乃在胎骨,宋制器皿釉不到底,稍露胎骨于外故能发香,若釉汁满挂,纵香料入胎亦不能喷溢芬馥矣,是以香胎间于古瓷中有之,后代则甚罕也。”以上两书对宋瓷之中有香瓷说法各持己见。而笔者赞同宋瓷之中一定会有香瓷,这种香瓷绝不会是任何一种宋瓷都具有,只不过是官中精品之瓷器也。

笔者本人耳闻民间收藏爱好者就珍藏有发香味的瓷器,乃写出拙文,盼收藏家、鉴赏家及爱好者解此疑。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宋宫廷为何弃定窑白瓷?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曲阳涧磁村及东西燕州村,古代属定州而名。宋定窑白瓷因进贡宫廷,“白定”扬名陶瓷史,淹没了唐、五代定窑器及宋“紫定”、“黑定”、“绿定”的工艺成就。在此,有必要追溯一下唐定窑史,以还定窑真实面目。

定窑白瓷源于唐邢窑白瓷,唐代“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使得唐邢窑白瓷名噪天下。但唐邢窑“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几乎均属于日用瓷,后远销海外,成为唐代产量最多的出口瓷。

河北唐邢窑衰落之后,河北唐定窑继而代之。进入宋代,定窑兼烧酱釉、黑釉和绿釉,即著名的“紫定”、“黑定”和“绿定”。其实宋定窑中的“紫定”、“黑定”和“绿定”,是中国陶瓷史上除青釉之外最具历史文化收藏价值及美学评判价值的高古颜色釉瓷,先说“绿定”,文献上无记载,仅见一件窑址标本“绿定刻龙纹花纹器”,龙纹刻法犹如“白定”。绿釉始见汉绿釉陶,而宋“绿定”却是陶瓷史上最早的绿釉瓷。次说“黑定”,黑釉始见于东汉的德清窑黑釉瓷,德清窑以黑釉瓷壶闻名,其黑釉本身枯涩,其名声在于器型。宋建窑黑釉茶盏美在于黑釉之窑变纹、窑变斑。而宋“黑定”美在于胎体洁白,黑釉晶亮莹润。再说“紫定”,“紫定”是宋以前高古瓷中唯一可以与景德镇元明清颜色釉瓷媲美的一种颜色釉,源于仿酱色漆器。古玩市场上,民窑“紫定”器要比民窑“白定”器贵十倍以上。苏富比1997年香港拍卖会上,一件类似宋定窑“紫定”器的宋耀州窑酱色釉梅瓶,拍卖估价已达220万至280万港元,如真品宋“紫定”器,估价还应更高。

回到宋定窑白瓷。白瓷是宋定窑的主流产品,也是代表性的产品。北宋早期定窑白瓷多为盘、碗、碟、杯、盒子、瓶等日用器。装饰有模印、贴花、浮雕、划花和刻花四种。纹饰以浮雕莲瓣纹居多,莲花瓣肥,器底刻划“官”或“新官”字铭的多为晚唐、五代的产品。

北宋中期定窑白瓷出土器不多,浮雕莲花瓣纹明显减少,葵瓣口碗也少见。“紫定”器多为北宋中期,此时耀州窑也出现酱色釉器物。

北宋晚期,定窑白瓷佳品多,刻花装饰线条有的粗犷有力,也有的纤细流畅。多以印花装饰为主,构图严谨,层次分明。有牡丹、莲花、凤凰、孔雀、鹭鸶、鸳鸯、水鸭、鹦鹉、游鱼等,其纹饰模本采用定代缂丝纹样粉本刻模,因此工艺成熟。北宋晚期定窑为官府定烧宫廷用瓷,典型器为宋定窑牡丹纹大盘,印花云龙云凤大盘。

宋定窑白瓷鉴定:胎质坚实,釉面有泪痕釉,釉中有竹丝刷纹,为鉴定要点,釉色白中微闪黄色为典型特征。当代新仿品,胎质过于细腻,釉面可见泪痕及竹丝刷纹,釉色多闪青白,刻划纹呆板,凹凸生硬。没做旧之器有贼光,做旧釉面呆涩,刻有“官”字铭器,多太精细,无古朴之气。古玩市场宋定窑白瓷碎片较多,可藏几件作为鉴定标本。

可惜,北宋汝窑瓷进宫廷后,原宋宫廷“宠器”定窑白瓷被弃,原因定窑白瓷器口有芒,汝窑天青釉更完美。

宋宫廷为何弃定窑白瓷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曲阳涧磁村及东西燕州村,古代属定州而名。宋定窑白瓷因进贡宫廷,“白定”扬名陶瓷史,淹没了唐、五代定窑器及宋“紫定”、“黑定”、“绿定”的工艺成就。在此,有必要追溯一下唐定窑史,以还定窑真实面目。

定窑白瓷源于唐邢窑白瓷,唐代“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使得唐邢窑白瓷名噪天下。但唐邢窑“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几乎均属于日用瓷,后远销海外,成为唐代产量最多的出口瓷。

河北唐邢窑衰落之后,河北唐定窑继而代之。进入宋代,定窑兼烧酱釉、黑釉和绿釉,即著名的“紫定”、“黑定”和“绿定”。其实宋定窑中的“紫定”、“黑定”和“绿定”,是中国陶瓷史上除青釉之外最具历史文化收藏价值及美学评判价值的高古颜色釉瓷,先说“绿定”,文献上无记载,仅见一件窑址标本“绿定刻龙纹花纹器”,龙纹刻法犹如“白定”。绿釉始见汉绿釉陶,而宋“绿定”却是陶瓷史上最早的绿釉瓷。次说“黑定”,黑釉始见于东汉的德清窑黑釉瓷,德清窑以黑釉瓷壶闻名,其黑釉本身枯涩,其名声在于器型。宋建窑黑釉茶盏美在于黑釉之窑变纹、窑变斑。而宋“黑定”美在于胎体洁白,黑釉晶亮莹润。再说“紫定”,“紫定”是宋以前高古瓷中唯一可以与景德镇元明清颜色釉瓷媲美的一种颜色釉,源于仿酱色漆器。古玩市场上,民窑“紫定”器要比民窑“白定”器贵十倍以上。苏富比1997年香港拍卖会上,一件类似宋定窑“紫定”器的宋耀州窑酱色釉梅瓶,拍卖估价已达220万至280万港元,如真品宋“紫定”器,估价还应更高。

回到宋定窑白瓷。白瓷是宋定窑的主流产品,也是代表性的产品。北宋早期定窑白瓷多为盘、碗、碟、杯、盒子、瓶等日用器。装饰有模印、贴花、浮雕、划花和刻花四种。纹饰以浮雕莲瓣纹居多,莲花瓣肥,器底刻划“官”或“新官”字铭的多为晚唐、五代的产品。

北宋中期定窑白瓷出土器不多,浮雕莲花瓣纹明显减少,葵瓣口碗也少见。“紫定”器多为北宋中期,此时耀州窑也出现酱色釉器物。

北宋晚期,定窑白瓷佳品多,刻花装饰线条有的粗犷有力,也有的纤细流畅。多以印花装饰为主,构图严谨,层次分明。有牡丹、莲花、凤凰、孔雀、鹭鸶、鸳鸯、水鸭、鹦鹉、游鱼等,其纹饰模本采用定代缂丝纹样粉本刻模,因此工艺成熟。北宋晚期定窑为官府定烧宫廷用瓷,典型器为宋定窑牡丹纹大盘,印花云龙云凤大盘。

宋定窑白瓷鉴定:胎质坚实,釉面有泪痕釉,釉中有竹丝刷纹,为鉴定要点,釉色白中微闪黄色为典型特征。当代新仿品,胎质过于细腻,釉面可见泪痕及竹丝刷纹,釉色多闪青白,刻划纹呆板,凹凸生硬。没做旧之器有贼光,做旧釉面呆涩,刻有“官”字铭器,多太精细,无古朴之气。古玩市场宋定窑白瓷碎片较多,可藏几件作为鉴定标本。

可惜,北宋汝窑瓷进宫廷后,原宋宫廷“宠器”定窑白瓷被弃,原因定窑白瓷器口有芒,汝窑天青釉更完美。

明代瓷器国外“香”


明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在瓷器的烧制技术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但釉质比以往更为紧密、精细,还出现了黄釉、绿釉、彩釉、孔雀绿釉等。但令人不解的是,明代瓷器在国内却不受藏家的喜爱,反而在国外备受藏家的追捧。与其相反,造型考究、制作精美的清代瓷器在国内备受欢迎的同时却在国外收藏家那里遭遇寒流。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明代瓷器在中国备受冷落却在国外走俏的局面呢?为此,笔者走访了有着30年瓷器收藏经验的董胜利先生。

董胜利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时候,由于当时中国经济还比较落后,古玩市场主要是在国外。国外的收藏家对于历史悠久的艺术品有着特殊的偏爱,特别是当他们得知一件瓷器比他们本国历史还要久远的时候,他们脸上总是带着惊喜和不可思议的表情。除此之外,清代瓷器上的纹饰和造型往往由皇帝决定,然后由造办处根据皇帝旨意确定图案和大小,导致清代瓷器在造型和构图上都比较拘谨、死板,而整个明代在瓷器的造型、构图上的规定不太严谨,因此大多数瓷器的造型设计都比较自由、随意,这就恰好与西方人的审美特征相吻合,这也正是明代瓷器在国外比在国内更受欢迎的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国家对古玩收藏界政策的放松,中国的古玩市场也渐渐显示出了活力,活跃在古玩收藏界的也不再是国外的一些收藏家,取而代之的是国内的古玩收藏爱好者们。此时,清代瓷器转眼之间身价百倍,而明代瓷器却是门庭冷落。董胜利说,明代传世的瓷器少,完整性又差,因此行内流传着“破大明”的称号。中国人非常讲究制作的精美,而明代的瓷器不论是在制作上还是在工艺上都远不如清代的细致,比如明代制作的瓶、壶、罐一类的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显的接口痕迹,而清代以后的制品由于旋削细致,接口痕迹并不明显,特别是在康熙晚期到乾隆早期,瓷器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不仅在器形和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而且制作工艺水平极其精巧,为制瓷史上所罕见。可是这种精美秀丽的造型却并不讨外国藏家们的喜爱,在他们看来,过于讲究造型的精巧那是对自然美的一种破坏,加上清代瓷器不如明代瓷器久远,这就造成了明代瓷器在国内的前景不如在国外了。

清代仿过宋定窑白瓷吗


清代雍正至乾隆年间,社会时局比较平稳,社会经济发展良好,中国瓷器烧造也在这个时候达到了历史巅峰,后世难以企及。当时景德镇窑以仿制各种瓷器为荣,尤其是雍正一朝,甚至仿制了历史上出现的所有名瓷,所以说定窑瓷器当然也不例外。

在清代雍正十三年的时候,唐英曾经编著过一本关于瓷器的书籍,叫作《陶成纪事碑》。书里面记载了五十七个瓷器品种,其中有不少都和白釉相关,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提到了自己用清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仿制了宋代的定窑瓷器。宋代定窑瓷器是带有大量刻工的,以下这两件瓷器——清康熙白釉团螭纹太白尊和清雍正白釉双鱼瓶就是带有刻工的,都存在仿定窑工艺的感觉。

p1清康熙白釉团螭纹太白尊

p2清雍正 白釉双耳长方瓶

在十八世纪雍正乾隆时期,清国的国力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在当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最强国,在世界上所占的CDP比重超过了今天美国在全世界占的比重。正因为有经济强国这样的基础垫底,所以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在整体上都达到了一个最高峰,不仅仅表现在生产数量上,还表现在品种样式上。每一个瓷器品种,雍正和乾隆时期都做过尝试,都能够非常准确地将其仿制出来,以至于今天各种博物馆里面很多藏品,都有可能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仿造的。当时的仿造条件,要比今天更为接近一些。

清朝仿制名瓷并不是一种偷懒,而是一种对技术的挑战以及对前人文化的一种尊重。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清代的工匠们想要显示自己的力量,前人制瓷能够达到的高度,他们都在不断追求和超越。宋代定窑白瓷在清朝几乎没有任何创新,所有表达都基于小朝代的表达。比如说,康熙时期的白瓷比较亮和硬,符合康熙一朝强硬的政治态度,因为有康熙皇帝在政治上的强硬,才有后来清朝的繁荣昌盛;清代雍正时期的白瓷比较细腻,和明代永乐甜白瓷比起来,甜味儿有点过了,让人感到有点腻;清代乾隆时期的白瓷比较薄,由于这个时期制瓷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工匠们对白瓷的内在追求就降低了不少,所以说乾隆白瓷的工艺是非常出色的,但是韵味不足。

辽白瓷和宋定窑白瓷的区别在哪


辽白瓷和宋定窑白瓷都是人们眼中的精品,对于刚步入瓷器收藏队伍或者说没有接触过白瓷收藏的朋友来说,二者并不太好区分。

1.从瓷器的胎体来看

北宋定窑白瓷的胎体比较细薄光洁,需要很高的温度才能够烧制成功,瓷化的程度比较好,用手指轻轻叩击北宋定窑白瓷,就会发出清亮悦耳的声音。大部分辽白瓷的胎体常常会出现干裂的情况,摸起来比较粗糙,有一种颗粒感,釉色白中泛青或者泛灰,辽白瓷的烧造温度要比北宋定窑白瓷低一些,糅合十分不好,辽白瓷的底部总是会出现干裂的情况,辽白瓷的瓷化程度也远远不及北宋定窑白瓷。辽白瓷中的精品少之又少,这种辽白瓷的胎体比较坚硬而细腻。

2.从瓷器上釉方面来看,北宋定窑白瓷上釉相对细薄,往往施以满釉,瓷器右侧洁白纯粹,也有一些釉色白中泛青或者是白中泛黄的北宋定窑瓷器,存在流釉合积的情况,积釉的地方微微泛青或者泛绿,釉面坚硬而细滑;辽白瓷上釉相对较厚,具体可以区分为透明玻璃釉和白色乳浊釉,辽白瓷中的精品的釉色是粉白色和乳白色,基本上泛青或者是泛黄,施釉非常均匀,一般都不会出现积釉和流釉的情况。

3.从瓷器工艺来看,北宋定窑白瓷的胎质原本就足够洁白细腻,所以不需要再在胎体表面上一层化妆土;辽白瓷大多胎质都比较粗糙,因此制瓷工匠们往往会在胎体表面施加化妆土。

从瓷器的款识来看,辽白瓷的款识比较单调,仅仅有两种款识,分别为“官”和“新官”,只不过字体多有变化,相比之下,北宋定窑白瓷的款识就非常多样化了。

4.从瓷器的纹饰来看,北宋定窑瓷器的纹饰技法丰富多样,有雕花、印花等等,线条流畅,刀法精湛;而辽白瓷的纹饰技法并不多,除了碗盘上满有划花纹饰之外,基本上都是素面,也有较少一部分辽白瓷仿磁州窑的一些纹饰。

今天给大家带了一件辽白瓷和一件北宋定窑白瓷,方便大家进行对比,下面请一起来看看吧!

p1

这件北宋定窑白瓷名为:宋定窑白釉盏托。瓷器的尺寸为:高6.5厘米,口径8.6厘米,足径8.2厘米。目前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p2

这件辽白瓷名为:龙泉务窑白釉刻菊莲纹葫芦式执壶,瓷器的尺寸不详,出土于北京丰台辽墓。

宋、元、明、清古瓷的“气泡鉴定法”


不论古代瓷还是现代瓷,在瓷的釉下隐藏着许多极小的气泡。圆圆的、密密的布满釉下,非常好看。但是,不是所有的釉下都有相同的气泡,有的气泡多,有的气泡少,有的没有气泡。这是为什么?可否利用气泡的形态与分布来区别古瓷与现代瓷的不同,为古瓷断代辨真伪?

笔者抱着这个目的研究了许多各朝各代的真假器物,进行了仔细的比较,从中得出相关的差别,为鉴定古瓷探索出一条新路——“气泡鉴定法”。 

一、气泡的成因 

气泡,顾名思义是釉中的水分子变来的。

在烧制瓷器时,高温会使釉层中的结晶水或液态水都变成气体,当釉层厚时,气态水分子被釉膜包住,释放不出来故而形成釉下的气泡。当釉层薄时,气泡冲破了釉层膜,则在釉表面形成不少坑凹——叫麻点。釉中水分子多则气泡亦多,釉中水分子少则气泡亦少。如果釉中不含水分,则釉下可能没有气泡。 

由于各朝各窑口因釉的配方和工艺不同,故各朝代各窑口的器物釉下气泡情况各异。这一点的不同也正好为鉴定古瓷提供了一种(人工无法仿制的)有利条件。 

二、釉的分类和工艺特点 

陶瓷生产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釉的制作技术。中国古陶瓷技术十分成熟,且有很长的历史,施釉有很多配方和不同的工艺方法。 

依照釉的熔融性和烧成温度,可分为易熔釉(又叫软釉)、中熔釉(又叫珐琅釉)和难熔釉(又叫硬釉)。

按制造方法可分为生釉、熔块釉和挥发釉。 

按上釉方法可分为浸釉法(将坯浸入釉液中)、浇釉法(将釉往坯上浇)、喷釉法、振滴法(用毛刷浸满釉再滴在坯上)、涂刷法、挥发法和撒布法等。有这些工艺特点,所以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方法。同时也与釉料的配方和粘度有关。

在古代常用釉粉撒布法,这是一种干法施釉,其中不含或很少含水分子。还有一种盐法施釉,是利用食盐加热后产生氯化钠蒸汽,挥发在制品上而成一种盐釉。

到明朝开始,这些干法施釉不采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用釉浆施于器物上,再置于窑中烧成。 

这一工艺的改变过程就可以证明釉下气泡的形成是对不同朝代有不同表现。尤其在现代仿制技术上基本是沿用清朝的工艺——湿式调釉法,必然会出现釉下气泡过多的现象。这一特点为鉴定古瓷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三、对宋元两朝古瓷的鉴定 

宋金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兴盛时期。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的瓷窑特别多,品种以秘色瓷和青白瓷为主。诸多的瓷窑中以官、哥、汝、均、定五大名窑为首,相继有龙泉、耀州、磁州、登封诸窑。大多为朝廷服务,烧制官器,进贡朝廷。釉色极美、玉质感强、瓷品很高、为世人所珍。后仿制者大有人在,费尽全力、欲求逼真、但至今无人仿造成功。

陶瓷知识:青花瓷的演变史——宋青花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国内发现的宋青花非常稀少,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宋青花瓷的特征如下:

1、宋青花瓷一般胎质较粗,胎色呈灰白色,少数为胎质细腻的白色瓷胎。釉面呈现纯白色的较少,多为白中闪青、黄、影青等色。

2、宋青花瓷颜色为灰蓝色或灰黑色,也有直接呈现黑色的。装饰技法上,宋青花瓷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

3、纹饰上,宋青花瓷菊花、花草纹、树木、圆圈纹、波浪纹、文字等,到了宋代晚期,纹饰发展的更加复杂。

4、器形上个,宋青花瓷趋于实用器物,如碗、盘、罐、瓶、枕等,器形大小不一。

大宋官窑以古法制瓷:工艺有传承


大宋官窑以古法制瓷,不仅是在工艺上做到了传承,而且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时代特点、文化特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1.坚持技艺传承、艺术创新,大量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创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2.质量严格把关,限量,诚信,价格统一,具有较大的增值空间。

3.许多作品被选为重要外交活动的国礼,收藏价值非同一般。

4.有的作品需要提前定制,能够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例如,钧瓷《千钧印》,可以篆刻、烧制上收藏者的姓名,具有唯一性和特殊的纪念意义。

无古不成今,无今不成古。古代艺术品和当代艺术品的时间概念都是相对的。今日的古代名瓷,在其制作的时候也是“当代名瓷”,只是经过社会的筛选、历史的沉淀流传下去,成为经典,成为传统。这是一切艺术品历史价值、收藏价值形成的规律。

每个时代的艺术品都有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如果类比书画艺术品,人们会发现,当代书画家的名作受到美术界、收藏界的一致认同,其作品广受欢迎,在艺术品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为什么当代瓷器艺术名家的名作却不被重视?何况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具有更先进的工艺技术手段和更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继承和创新的条件更优越。因此,决不可厚古薄今,陷入“当代无名窑无名瓷”的认识误区,人为造成历史名窑百年断代的消极局面。

中国民间古陶瓷收藏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大收藏家不胜枚举,研究著述十分丰富。当代中国民间古陶瓷收藏活动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收藏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10多年来,中国民间古陶瓷收藏热持续升温,爱好者越来越多,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瓷器拍卖专场中清代官窑瓷器精品仍占主流,每年不断推出新拍品,不断刷新成交纪录。但是,收藏者所能收藏到的精品、珍品越来越少,甚至到了宋代名窑瓷器、元青花、明清官窑瓷器难觅的境地。究其原因,一是珍品资源稀缺,二是赝品泛滥。

中国的古陶瓷藏品犹如一座金字塔,尖部是宋代名窑、元青花,中部是明清官窑瓷器、外销瓷器,底部则是历代民窑瓷器、当代名瓷。不幸的是,赝品的泛滥使这座金字塔从尖部到底部都被蒙上了层层迷雾,被人为搞得面目全非。这是当今古陶瓷收藏面临的最大难题。

近些年,许多陶瓷收藏者已不再奢望求购官窑名瓷,将收藏重点转向历代民窑瓷器或当代著名瓷器。有人说景德镇生产的瓷器现代不如古代,但专家认为,现代的制瓷工艺有些已超过了古代,超过了前人。

中国古陶瓷专家和民间古陶瓷收藏家应当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站在实现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梦这一文化高度去看问题,发掘当代优秀的瓷器艺术品,引导收藏界关注、研究和收藏优秀的当代瓷器原创艺术作品。对“当代名窑”瓷器的挖掘和收藏,是陶瓷收藏界的一种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是一种新的挑战、新的突破。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扑朔迷离宋香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扑朔迷离宋香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墙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