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的品种 > 导航 >

清代瓷器的品种

清代瓷器的品种

古代瓷器的品种 清代瓷器鉴别 清代雍正瓷器纹饰的鉴别

2020-07-01

古代瓷器的品种。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不仅明代的工艺和品种应有尽有,而且还有许多发明创造。青花瓷的色彩呈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净,别具风格;釉上五彩因发明釉上蓝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丰富多彩,纹样清新,着色鲜明;斗彩的品种也比明代的多。雍正时期的青釉烧制达到历史最成熟阶段。更为可贵的是创制成功了很多名贵的新品种。如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创制了以"玻璃白"为填料,使画面色彩柔和、富有立体感的粉彩;引进国外彩料,专作宫廷御器的彩;直接用黄金装饰瓷器的金彩;在单色釉中添加其他不同成份,使之在高温烧炼中流淌变幻,形成流光溢彩,色彩奇幻,斑烂绚丽的"窑变"花釉等等。其他如釉下三彩、墨彩、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胭脂红等等也都应运而生。此外,康熙期间,还恢复生产了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其中尤以郎窑红、缸豆红最为著名。

■唐窑和唐英

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在景德镇镇陶时所烧制的瓷器世称"唐窑"。唐窑瓷器非常精美,其制作水平和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的瓷器》一书中就说:"中国瓷器,到了唐窑,确实集过去所有制作之大成。这表现在瓷器装饰方法,造型设计以及制瓷技术方面"。瓷器装饰仅高、低温颜色釉就有57种;彩绘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写意之笔,青绿渲染之制,四时远近之景"无所不有,而且"规抚名家,各有原本";造型设计上,则从"古札器尊鼎卤爵之款制,到瓜瓠花果象生之作",应有尽有。

唐英在景德镇督陶时间长近30年,是景德镇御窑厂督陶时间最长,成绩最显著的督陶官。他悉心钻研陶务,身体力行,不仅经验丰富,而且还对景德镇瓷业生产技艺进行科学总结,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先后编写出《陶务叙略》、《陶冶图说》、《陶成纪事》、《瓷务事宜谕稿》等著作。

■近代的景瓷生产

花有荣枯,月有圆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后,景德镇瓷业生产就从巅峰走向下坡路,产量、器质、品种、造型等都呈现明显萎缩状态。特别是雅片战争之后,战乱很多、政局动荡、外资入侵、市场缩小,景瓷生产也受到严重推残。延续500多年的御器厂也随着清祚的倾圯而寿终正寝。民国时期,社会仍不安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日寇侵华期间,景德镇多次遭日寇飞机的轰炸,坯坊窑房大面积破坏,全镇瓷窑能烧的只有33座,处于奄奄一息境地,整个瓷业陷入低谷。一直到解放前夕仍无起色。不过,在这不景气的年代里,瓷业生产操作方面却有所进步,技术上有所革新,出现了脚踏辘轳车、手摇碎釉机、石膏模型铸坯、雾吹器施釉等。特别是清末宣统二年,江西瓷业公司在景德镇宣告成立,这标志着景德镇陶瓷业进入一个企业化时代,而且有不少创新,还进行一系列技术革新,试行机械生产、贴花纸彩瓷,煤代柴烧造等。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清代康熙铜红釉瓷器有哪些品种


铜红釉瓷器在中国瓷器收藏史上受欢迎度非常高,尤其是红釉瓷器的颜色与中国人的喜庆色一致,因此对铜红釉瓷器的喜爱度要远超其他品种的瓷器。而在清朝时期也有很多铜红釉瓷器,其中康熙朝最多,包括霁红釉、郎窑红以及豇豆红三种。

清代康熙铜红釉瓷器的品种

1、豇豆红瓷器

这是清朝康熙时期创烧的高温铜红釉瓷器,这种瓷器的颜色多变,但基本色调都是成熟的豇豆红色,有时候是深浅变化的浅粉色,有时候是掺杂绿斑点或者是色晕的红色,还有看起来像大红袍一样的色泽。这些不同深浅色泽的豇豆红瓷器也因此而获得不同的命名,比如不稳定的叫做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脸,最好的被称为是大红袍。豇豆红的烧制难度非常大,因此只有官窑少量烧制,供皇室使用,没有大件器物。最有名的就是文房用具八大码,其大小基本都在十几厘米之内。

2、霁红釉瓷器

这种铜红釉瓷器为康熙朝时期为了仿制明代时期的宣德红釉瓷器而创烧的一种瓷器。这种铜红釉瓷器以铜、紫英石为主要原材料,加入玛瑙、宝石、碎器等材料,以铜为着色剂,高温烧制,最终烧成霁红釉瓷器,胎体坚硬。不过,这种铜红釉瓷器有的釉面有细小橘皮纹,有的是呈垂流状,有的红色中泛黑,个别较为鲜亮,色泽均匀。

3、郎窑红釉瓷器

郎窑红釉瓷器也是仿前朝铜红釉瓷器,不过在前朝的基础上做了创新,为明代时期比较珍贵的瓷器品种之一。这种瓷器也是以铜为着色剂,在1300℃的高温之上进行烧制。无论是烧制温度还是环境要求都非常高,因此成功率也很低。

如何收藏铜红釉瓷器?

1、去拍卖会上拍卖,这种大多是精品,竞拍人数较多,最终的价格会比较贵一些。好处是能保证是正品。

2、私人转手,不过,这种比较少,一般都是熟人之间有意向转手才有可能。

3、去民间收藏,俗称捡漏。这种比较难,尤其是百姓都意识到古董价值之后,想要像过去那样捡漏已经不大可能了。

4、通过古玩交易平台购买,比如,因为渠道广,人脉多,所以,能够帮助买家获知铜红釉瓷器信息,让买家如意。

总的来说,铜红釉瓷器作为我国瓷器史上比较珍贵的品种之一,它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历史价值都是非常高的,也因此收藏价格不会太低。

康熙铜红釉瓷器鉴赏及价格参考:

1:清康熙红釉橄榄瓶,尺寸:17.9厘米,估价:HKD 500,000 ~ 700,000,成交价: HKD 680,000 ,成交时间:2012.10.09,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款。

瓶直口,宽颈,中腰鼓张,下腹渐敛,圈足。外壁施红釉,色呈紫红,明亮鲜艳,垂流于口而汇聚于足。底署青花六字双圈楷款。

2:清康熙红釉尊,尺寸:高19.6厘米,估价:RMB 250,000 ~ 350,000,成交价: RMB 425,500 ,成交时间:2017.09.0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嘉德四季第49期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款。 著录:著录:《佳趣雅集会员珍藏—瓷中佳趣》,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佳趣雅集,金立言主编,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5年,第82、83页,图18。

拍品直口微侈,溜肩鼓腹,下承圈足,线条流畅,仪态端庄。尊外壁通施红釉,釉质润泽,发色红艳,口沿釉汁略有流淌,红白交织,更富变化之美。尊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款识字体端正,为康熙晚期御窑款识之标准字体。本品造型取法于汉代铜壶而来。此造型在康雍干三代御窑颇受追捧,衍生出大小多种尺寸,或加饰双耳,或隐去圈足,成鸠耳尊等新样式,凸显了此造型颇受三代帝王的喜爱。康熙红釉为郎廷极仿制宣德红釉所创,并衍生出郎窑红、豇豆红等品种,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本品红釉发色稳定,釉面平整光洁,联系所书康熙晚期御窑款识,可知其应为康熙晚期红釉烧造技术已完全成熟的集大成之作。查阅各大博物馆及拍卖市场资料,未见有与本尊完全相同的作品,颇为珍稀。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青釉隐圈足小尊,书豇豆红类器物常用的六字三行楷书款,与本品造型类似,二者应存在传承关系。

3:清康熙红釉碗,尺寸:直径20厘米,估价:RMB 320,000 ~ 350,000,成交价: RMB 402,500 ,成交时间:2012.05.11,拍卖公司: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康熙年制。

高温铜红釉烧制工艺难度很大,《景德镇陶歌》有载:“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祭红釉盛行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其釉色深沉,釉面光润,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此碗内壁施白釉,外壁施红釉,釉面肥腴滋润,色泽均匀浓艳,深沉自然。外底篆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

4:清康熙红釉大碗,尺寸:直径22.7厘米,估价:RMB 160,000 ~ 180,000,成交价: RMB 322,000 ,成交时间:2017.06.08,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款。

碗敞口,深弧腹,圈足。内壁施白釉,外壁施红釉,釉面肥腴滋润,色泽均匀浓艳,深沉自然。外底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高温铜红釉烧制工艺难度很大,宣德朝是明代红釉器制作最辉煌的时期,宣德之后,红釉一度衰落,直到清康熙时才恢复。祭红釉盛行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其釉色深沉,釉面光润,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景德镇陶歌》有载:“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

5:清康熙红地绿彩龙纹碗,尺寸:直径19.7厘米,估价:RMB 80,000 ~ 120,000,成交价: RMB 313,600 ,成交时间:2010.11.2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敞口微撇,深腹,圈足,造型敦厚。胎质细腻,内施白釉,外壁主体纹饰为二龙赶珠纹,近足处为莲瓣纹。应先于瓷胎上刻划出外壁纹饰,剔刻精细流畅,且极富层次感,纹饰处饰以绿彩,留白处全部施矾红彩。整器色泽浓艳,红、绿色彩对比强烈。底落“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红地绿彩器,常见于明嘉靖时期,此器应为沿袭旧制烧造。康熙时期常见品种有绿彩龙纹碗、盘等,而以色地装饰纹样的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康熙款黄地红龙纹碗,可为参考。此品种较为稀少,流传至今更为难得,更为可贵的是此件藏品曾为著名香港实业家徐展堂先生旧藏,并著录出版。如今有幸出现于拍卖场上,以思故人。

6:清康熙红釉梅瓶,尺寸:高25.7厘米,估价:RMB 40,000 ~ 60,000,成交价: RMB 276,000 ,成交时间:2016.06.08,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卖会。

7:清康熙红釉暗刻龙纹碗,尺寸:直径20.3厘米,估价:RMB 150,000 ~ 200,000,成交价: RMB 253,000 ,成交时间:2007.06.02,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碗敞口,深腹,红釉滋润柔和,口沿因高温釉熔融垂流而自然映现胎骨,形成圆润白边。碗内壁施白釉,暗刻二龙赶珠纹。龙形矫健凶猛,为富于动态之康熙典型龙纹。此红釉加暗刻龙纹品种少见,竹月堂藏有外蓝釉内暗刻龙纹碗(参阅《五色琼霞 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 图56),红釉暗刻碗则未见发表。又底款书写工整,横画收笔处有宋椠体笔意,近似雍正朝年款,故应为康熙晚期之御窑制品。康熙霁红釉仿自宣德,色彩浓厚,釉面光洁莹润,釉里有小桔皮棕眼。应与康熙朝晚期郎廷极督办御窑厂(1705-1712)的特殊红釉制品有关。

8:清康熙红釉盘,尺寸:直径16厘米,估价:RMB 120,000 ~ 180,000,成交价: RMB 253,000 ,成交时间:2017.12.18,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款。

敞口,弧壁,圈足。造型规整,盘形周正,胎体坚硬细密,形制优美。器内外壁皆施祭红釉,口沿留有一线「灯草口」,釉色深沈匀净,红釉泛黑红,釉质光亮,釉面莹润。器底施白釉,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青花楷书双圈款。古代配制祭红釉料时往往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珍贵之物碾成粉末掺入其中,不惜工本。由于祭红釉的生产气氛不易控制,成品率也相对很低,因此更为名贵。明中晚期祭红釉器曾一度失传,至清代才恢复烧造。有如本品则为摹古之作。明朝嘉靖年,高温红釉的烧制技术已失传,即使朝廷督命再三「拘获高匠、重悬赏格」亦烧造未成,只得「改造矾红」。清朝《景德镇陶歌》中曰:「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观本品款识,亦不同于它者书写,康熙六字款楷体书写洒脱,不同于康熙中晚期之近雍正楷书款的规整,故此件似为康熙早期仿永宣之物,康熙十九年前后最早一批制品。据史书记载,康熙年间掌管官窑的著名官吏有臧应选、郎廷极和刘源,其中以刘源成就最大。刘源为康熙时期工部侍郎,其人多才多艺,在康熙十九年重开御窑之后,承命主持设计各式御瓷,擅长烧制五彩、斗彩制品,成就斐然。《清史稿》对此评曰:「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储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既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今日所见康熙早期御瓷,类本品者,应皆出刘源之手。

9:清康熙红釉炉,尺寸:直径14厘米,估价:RMB 50,000 ~ 80,000,成交价: RMB 149,500 ,成交时间:2012.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戊辰年制」款。

通体高温铜红釉的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而成,在明永乐、宣德时期技术达到顶峰,烧出鲜艳夺目的红釉瓷器,受世人宝爱,被冠以鲜红、宝石红、祭红、霁红等名,有“永器鲜红最贵”之说。后世虽多有仿制,但因用料、窑温、技术等之囿故不得其法,而至康熙时才使铜红釉得以恢复,如豇豆红、郎窑红即是这一时期的成功之作,而此炉发色纯正,亦是当时窑工成熟掌握稳定的铜红釉烧成技术之代表作。其造型敦实沈稳,直口垂腹,胎体厚重,线条古朴,内壁白釉清透滋润,微泛青色,外壁所施红釉色泽深沈,纯净无瑕,亮丽匀净,釉面肥腴滋润,不流不裂,深具永宣宝石红釉意趣。外底施白釉,正中青花书“戊辰年制”四字两行楷书青花款识,书法工整,法度严谨。关于此炉的断代,亦颇可考究,以其胎釉特点判断,必是十八世纪早期所出,则“戊辰”可能为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或乾隆十三年(1748年),但其款字书法则更接近康熙,特别是“制”字“衣”无点,是为典型康熙中晚期写法。并且铜红釉之烧造成本高昂,民窑无力承担,以此炉呈色之成熟稳定推断,必是官窑所出,故此炉也可作为康熙官窑红釉断代之标准器,颇为难得。

三彩瓷器——极具特色的瓷器品种


三彩陶器在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唐朝时期迎来了属于它的兴盛时期,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等多种类型,还有釉下三彩组成的,由青花、釉里红额豆青釉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的,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的品种。三彩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唐三彩、宋三彩以及辽三彩、清三彩等类型,种类较为的丰富且风格差异较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继唐代之后,宋朝时期生产的三彩瓷器数量较多,大部分都是以生活用具为主,有洗、盆、盘以及佛塔,还有一些玩具,样式较多。但是宋三彩最为突出的就是胎质较为的疏松、杂质较多,有些瓷器较为的细密坚硬,胎色白中泛灰或呈现为浅红色,表面上还有一层化妆的土。色彩上主要是以绿、褐、黄三色为主,还有艳红、乌黑等,色彩虽不如唐三彩时期的灿烂但是瓷器却呈现出了浑厚、凝重、大气之感,具有着强烈的特色。

宋三彩中最为常见的器型就是枕头,有陶制以及瓷制两种,造型上有腰圆、长方形以及如意头形等多种类型,主要用途是寝具,同时也有着辟邪、随葬等用途,画面上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釉面的莹润感较强。

辽三彩瓷器的发展受到唐三彩的影响较大,具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胎质较为的细软且呈现为淡红色,少数的胎质呈现为淡黄色,胎质工艺较为的粗糙。辽三彩有单彩、双彩以及多彩的器物,釉色上主要是以黄、绿、白为主,没有黄色的出现,但是由于白釉和绿釉的结合会微微的闪现出黄色,施釉较薄,釉层上的色彩容易脱落且底足没有进行施釉,只有少数烧制工艺精湛的才会在其底足上施加上釉色,且釉色较为的浓重,色泽较为的鲜艳。

在烧制的类型上较为的丰富,虽然大部分仍是日常的生活用具,但是有了各种各样的花纹出现,有穿带壶、兔形壶、鸡冠壶、印花暖盘等多种器型都充斥了浓浓的契丹民族的风格,装饰方式也较为的丰富有划花、印花和贴花等,纹饰上大部分是以牡丹花为主。

而清三彩则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因为这三色色调较为的淡雅素净,所以有浓浓的高贵淡雅之感,色彩进行交织犹如自然天成般,受到了世人的喜爱,但是由于烧制工艺以及发展的重点缺失,导致其流传至今的清三彩精品瓷器较为的少,市面上也很少出现,但是收藏价值以及价格都是非常高昂的,足以可见它的独特。

明清官窑瓷器的品种


明、清官窑瓷器,品种繁多,精彩纷呈。成熟于元代的青花瓷,各期皆有杰作,并以瓷入画,有水墨青花的美誉;釉里红瓷更得明初皇家喜爱;五彩瓷乘宋、元红、绿彩之序,出现了釉上蓝彩的新工艺;斗彩之花于明宣德朝初绽,在明成化朝、清雍正朝两度怒放;当人们还在欣赏五彩瓷的古韵时,珐琅彩已携着大西洋彼岸的异国风情,款款而来;粉彩瓷则并五彩瓷与珐琅彩瓷之美,于康、雍、乾盛世涉入瓷海,其后一领瓷业风骚二百余年......彩瓷令人目不遐接,颜色釉瓷亦琳琅满目,以雅致简约亮丽匀静的风姿闲步于瓷坛。

釉下彩瓷

釉下彩瓷是直接在瓷坯上绘画,然后入窑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的彩瓷。

青花瓷

青花瓷是以钴为着色剂,直接在胎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经约1300°C的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相间的彩瓷,其主要产地在江西景德镇。景德镇在元代就生产出成熟的元青花,当时是外销瓷。明代永乐、宣德二朝的官窑青花瓷,以深沉的发色为特征,是继元青花后的青花瓷的第二个高潮期。明成化朝青花瓷以如脂如玉的白釉配淡雅的青花发色,相得益彰,是其第三个高潮期。清康熙青花瓷,以亮丽的色彩,浓淡分层的水墨效果,将戏曲传说的美丽、唐诗宋词的意境再现于瓷画,是青花瓷的第四个高潮期,也是最高成就期。青花瓷还繁衍出数十个小品种,如青花金彩、青花五彩、黄地青花等。

釉里红瓷

釉里红瓷是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釉下彩瓷,始见于元代。它与元青花是釉下彩瓷中的姐妹花。明洪武时期,釉里红瓷、青花瓷与白釉瓷平分官窑瓷秋色,釉里红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明正统朝以后,数朝都未烧制出成功的釉里红瓷。直至明末,釉里红的烧制技术得以恢复,并在清代康熙朝、雍正朝官窑二度重放异彩。

青花釉里红瓷

青花与釉里红共烧的瓷器称青花釉里红瓷,元代始见。青花用钴绘画,而釉里红则用铜作着色剂,都要烧出好的色泽来,十分不易。但清代雍正朝完全可以做到绿叶配红花,且两者呈色皆佳。

釉下三色瓷

釉下三色瓷又称釉下三彩瓷、釉里三色瓷。它是清康熙时期创制的新品种,数量较少。三色为釉里红、青花、豆青釉或米黄釉。前二者以绘画形式表现,豆青釉色极淡,近于白色,往往做辅助纹饰,似印章上的薄意雕。造型多见花觚、天球瓶、笔筒。

釉上釉下结合彩瓷

釉上釉下结合彩瓷的制作需先烧好青花瓷,再于上彩绘,最后经1000℃左右的中温、800℃左右的低温烘烤而成。

斗彩

嘉庆瓷器的品种与款识


故宫博物院延禧宫正在展出的嘉庆粉彩御窑厂图大瓶

进入清代中晚期,在经历了瓷器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康雍乾盛世之后,随着国力的减弱,瓷器的生产有所变化,虽然有些瓷器还保持有前朝的遗风,但瓷器生产的总体数量减少了。从故宫收藏的情况来看,造型以日用瓷数量为多,陈设瓷明显减少,创新造型不多,器物胎体比较厚重,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紧密,波浪釉、菊皮釉明显;釉面白度变灰,坚硬性减小。康雍乾时期很多名贵品种消失,黄地、黄地粉彩器物增多。一些青花的颜色由青翠变为灰暗,仿、钧、官、哥等五大名窑的釉色虽仍烧造,但质量大不如前,烧造数量与规模也不能与前世相提并论;在装饰方面,吉祥图案增加,其他纹饰题材减少,烧瓷技艺减退,款识趋于简单。

嘉庆一朝的瓷器,正处于从乾隆制瓷高峰逐渐走向衰微的时期。早期延续乾隆时期风格,有些粉彩瓷器上甚至仍书写乾隆御题诗句,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中,记载嘉庆时期烧制的瓷器还有的落乾隆款,有的落本朝款;嘉庆晚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器形显得笨拙。但瓷器的数量和器形、品种、纹饰题材等方面都有所减少,烧造工艺总体上也明显不如乾隆时期精细,瓷器走向衰退的迹象逐渐明显。嘉庆时期瓷器品种多延续乾隆时期的,主要由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青釉、红釉、天蓝釉、霁兰釉、茶叶末釉、窑变釉、哥釉等单色釉以及黄釉、黄地绿、黄地紫、绿地紫等传统品种。

嘉庆时期瓷器造型主要以生活器皿为主,乾隆时期盛行一时的观赏瓷已比较少见,传世器物造型较乾隆时期为少。器形大都与乾隆时期相似,有各式瓶、罐、尊、茶壶、碗、盘、杯等,仍喜饰不同式样的双耳,有些创新造型,如帽筒,官窑烧制的帽筒,一改前朝的圆球形带座冠架,为直筒形,有的还有镂空,此形制一直延续到晚清民国时期。香插、鼻烟壶的烧造也有一定数量,祭、法、供器仍有制作,外销瓷中的汤盆、温盘、盖盒比雍、乾时期为多。嘉庆时期瓷器的胎釉早期还保持乾隆时期特征,制作比较精细,而后略为粗糙,粉彩瓷器还延续乾隆时挂绿里的做法。

纹饰方面直接继承乾隆时期风格,纹饰繁琐,色地粉彩流行,吉祥图案使用较多,开始出现反应窑事内容的题材,传世有斗彩烧窑图折腰碗、粉彩烧窑图四方盆、六方盆及瓶等。乾隆时期常见的各种色地轧道工艺、白花不落地技法以及瓶罐、尊类颈部加饰双耳的做法嘉庆仍然盛行、官窑传统的龙凤碗、十二月花卉杯仍烧制。

清代瓷器的风格


清代瓷器的风格

顺治时期,是明末清初政权更迭的过渡时期,瓷器造型也充分体现出这一过渡时期的风貌。顺治瓷器在造型方面有些沿袭了明末天启、崇祯时期瓷器的遗风,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型品种,如筒花觚、洗口兽耳瓶等。民窑器多造型古朴稚拙,胎体厚重,器足宽厚,多为砂底。釉质青白,多白中闪青,如鸭蛋壳色。顺治民窑器多不署年款,但有的署干支纪年款,故对顺治瓷器的鉴别起到了标准器的作用。顺治时期民窑瓷器器形有筒瓶、橄榄瓶、蒜头瓶、洗口兽耳瓶、筒花觚、花觚、观音尊、将军罐、莲子罐、香炉、筒式香炉、笔筒、净水碗、碗、盘、碟、杯等。

筒瓶,也称为“象腿瓶”,是明末清初的典型器。口微撇,短颈,溜肩,腹为长筒形。此器形万历时期出现,天启、崇祯时期也有烧制,顺治时期,将筒瓶寓意为“大清天下一统”,一直沿续到康熙时期,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器物之一。顺治时期的筒瓶,较明末和康熙时期腹部更为细高。品种有青花、五彩器等。青花多绘花鸟、山石芭蕉和博古图、人物故事图案。五彩器则多绘人物纹及花卉纹。橄榄瓶,洗口,细长颈,鼓腹,撇足。胎体厚重。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对顺治青花云龙纹橄榄瓶,高54厘米,酱釉口,腹部绘火珠云龙纹,有“大清顺治庚子年”干支纪年款。

蒜头瓶,口为蒜头形,长颈,扁圆腹,圈足。多为青花器,绘麒麟、芭蕉、人物纹等。洗口兽耳瓶,为佛前供器,造型别致新颖,为顺治时期所特有的器形。口部呈洗状、长颈,颈上部有对称双兽耳,颈下部渐宽,长腹,下腹至足部外撇,沙底。品种有青花和五彩,青花多绘云龙纹、山水纹等。

筒花觚,撇口,器身修长,腰部渐收,平底无釉。口部多施酱釉,多见青花品种,绘麒麟纹、枯树花鸟纹、山石芭蕉纹及龙纹等,无款器较多,少数署干支款。较大的筒花觚,高大约在50厘米左右。

花觚,多为直筒状,口与足稍向外撇,腹部稍有外凸,砂底。此器型明崇祯时期出现,是由筒花觚演变而来,到康熙时期,腹部逐渐突起,有的成为鼓腹状。青花品种较多,也有少量五彩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顺治青花花鸟纹觚,高20厘米,口施酱釉,腹部绘青花枯树花鸟纹和莲荷花草及芭蕉太阳纹。青花花觚多绘火珠云龙纹、麒麟、芭蕉、博古图、雉鸡牡丹、人物故事纹等。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顺治青花牡丹纹花觚,高52.8厘米。撇口,筒式腹,腹部略凸起一周,撇足,平底内凹,无釉露胎。口沿施酱釉,青花纹饰,分三层,上层绘双犄牡丹、枯树、枝叶、鸟纹和太阳纹,中层绘洞石,牵牛花卉纹,下层绘下垂蕉叶纹。青花色泽浓重鲜艳。顺治青花蕉叶纹觚,腹上下绘蕉叶纹。铭有“顺治十三年”款识。造型古朴,是顺治青花的典型标准器。

将军罐,多带宝珠纽盖,器形高大,高为40-100cm左右、直口、短颈、鼓腹、腹下渐敛、平沙底。此器形始于明嘉靖时期,到清康熙时期,十分兴盛,品种有青花和五彩,多胎体厚重,器形饱满。

莲子罐,收口,丰肩,鼓腹,平底无釉。传世品中,多数无盖,多见青花纹饰,常绘花鸟纹、竹石芭蕉纹和人物故事纹等。

香炉,侈口,短颈,鼓腹,高圈足,无釉砂底。口涂酱黄釉。胎体厚重,多见青花器。绘云龙纹、麒麟纹、人物纹等,用笔粗犷、豪放。顺治青花罗汉图香炉,造型端庄,青花绘罗汉图,青花色泽艳丽,人物刻画生动,栩栩如生,旁隶书有“顺治丁酉年”款识。盘,口沿微外折、弧壁、平底、圈足。官窑器多为单色釉瓷,见有黄釉、茄皮紫釉、白釉等品种,有光素器,也有暗刻龙纹为饰。顺治官窑茄皮紫釉刻云龙纹盘,器内外壁施茄皮紫釉,呈深蓝色,器内壁、内底暗绘云龙纹,盘外壁暗绘云龙纹,近足处绘莲瓣纹。外底施白釉,内双圈青花书“大清顺治年制”六字楷书官窑款,是少见的顺治官窑器,制作精致。

古董收藏

另外小编送各位藏友十句话:

一,可买可不买,不要买;可卖可不卖,起快卖。

二、收藏要有四力:财力,眼力,毅力,魄力。

三、有眼力,才会有勇气,然后才会带来福气。

四、必须坚持以藏养藏,质胜于量,汰弱留强,然后才能以小搏大。

五、要买得大痛,将来才会大赚;不痛不痒的东西,将来是不会赚钱的。

六、收藏必须重质胜于重量。否则,散弹打鸟,不可能收到绝品,更成不了格局。

七、成局,就是让藏品形成一个系统,完整地说一则故事。成局的收藏法也会让收藏更有方向。收藏艺术品必须订定坚实的策略,否则根本玩不下去。

八、收藏是买自己喜欢的,投资是买别人感兴趣的艺术品。

九、收藏艺术品要根于喜爱,用于研究学习,形于收藏分享,别于不舍,获利于未期而得。

十、收藏发的是耐心财,风雅之事给人幸福感,而这比实质的金钱收藏更可贵

清代瓷器的特征


1、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

2、清代瓷器的造型

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3、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4、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臼莹润,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5、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御用官窑连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缚。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簸,并加镀点,古装仕在高警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6、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7、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8、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9、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嘉庆瓷器的品种与款识解析


进入清代中晚期,在经历了瓷器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康雍乾盛世之后,随着国力的减弱,瓷器的生产有所变化,虽然有些瓷器还保持有前朝的遗风,但瓷器生产的总体数量减少了。从故宫收藏的情况来看,造型以日用瓷数量为多,陈设瓷明显减少,创新造型不多,器物胎体比较厚重,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紧密,波浪釉、菊皮釉明显;釉面白度变灰,坚硬性减小。康雍乾时期很多名贵品种消失,黄地、黄地粉彩器物增多。一些青花的颜色由青翠变为灰暗,仿、钧、官、哥等五大名窑的釉色虽仍烧造,但质量大不如前,烧造数量与规模也不能与前世相提并论;在装饰方面,吉祥图案增加,其他纹饰题材减少,烧瓷技艺减退,款识趋于简单。

嘉庆一朝的瓷器,正处于从乾隆制瓷高峰逐渐走向衰微的时期。早期延续乾隆时期风格,有些粉彩瓷器上甚至仍书写乾隆御题诗句,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中,记载嘉庆时期烧制的瓷器还有的落乾隆款,有的落本朝款;嘉庆晚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器形显得笨拙。但瓷器的数量和器形、品种、纹饰题材等方面都有所减少,烧造工艺总体上也明显不如乾隆时期精细,瓷器走向衰退的迹象逐渐明显。嘉庆时期瓷器品种多延续乾隆时期的,主要由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青釉、红釉、天蓝釉、霁兰釉、茶叶末釉、窑变釉、哥釉等单色釉以及黄釉、黄地绿、黄地紫、绿地紫等传统品种。

嘉庆时期瓷器造型主要以生活器皿为主,乾隆时期盛行一时的观赏瓷已比较少见,传世器 物造型较乾隆时期为少。器形大都与乾隆时期相似,有各式瓶、罐、尊、茶壶、碗、盘、杯等,仍喜饰不同式样的双耳,有些创新造型,如帽筒,官窑烧制的帽筒,一改前朝的圆球形带座冠架,为直筒形,有的还有镂空,此形制一直延续到晚清民国时期。香插、鼻烟壶的烧造也有一定数量,祭、法、供器仍有制作,外销瓷中的汤盆、温盘、盖盒比雍、乾时期为多。嘉庆时期瓷器的胎釉早期还保持乾隆时期特征,制作比较精细,而后略为粗糙,粉彩瓷器还延续乾隆时挂绿里的做法。

纹饰方面直接继承乾隆时期风格,纹饰繁琐,色地粉彩流行,吉祥图案使用较多,开始出现反应窑事内容的题材,传世有斗彩烧窑图折腰碗、粉彩烧窑图四方盆、六方盆及瓶等。乾隆时期常见的各种色地轧道工艺、白花不落地技法以及瓶罐、尊类颈部加饰双耳的做法嘉庆仍然盛行、官窑传统的龙凤碗、十二月花卉杯仍烧制。

款识上也基本延续乾隆风格,四、六字款都有,以六字篆书款为常见,有书写与刻划之分,多青花、红彩款,少量金彩款。款识字体规整;民窑青花款为主,字体草率。

主要品种简介如下:

青花

青花瓷是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嘉庆时期仍然烧造一定数量的青花瓷器。器物造型、装饰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大,有些器物与乾隆时期的完全一样,只是款识不同,如官窑中的玉壶春瓶、赏瓶、蒜头瓶、高足杯等不看款识很难区分。有些造型为仿明代的;青花器物中大件器物的比例减少,器物造型的气势也不如雍、乾盛世时的气 魄宏大。

青花器物主要有绶带耳葫芦扁瓶、梅瓶、玉壶春瓶、蒜头瓶、赏瓶、双耳扁瓶、直口瓶、撇口瓶、戟耳瓶、贯耳瓶、洗口瓶、胆瓶、方瓶、葫芦瓶、如意耳尊、灯笼尊、象耳尊、海棠式尊、莲花尊、石榴尊、扁壶、盉壶、执壶、烟壶、茶壶、花浇、薰、灯台、炉、缸、渣斗、壮罐、笔筒、花盆、盒、水丞、色碟、海棠洗、茶托、碗、盖碗、方斗杯、盘等。此外青花系列品种有青釉青花天球瓶、攒盘、盘;青花地白花碗、盘;黄釉青花天球瓶、椎把瓶、碗盘。青花红彩杯盘、青花绿彩罐、青花黄彩碗、盘、青花胭脂彩观音瓶等。

图案纹饰:一、主要有龙纹、夔龙纹;二、花卉题材:有缠枝莲、勾莲八宝、灵芝、博古;三、人物纹:以婴戏十六子居多;四、文字:梵文、诗句,瓷器上的御制诗装饰仍有烧制,多见于茶壶、茶碗、茶托上。

还有些仿明初永宣时期的造型,如玉壶春瓶、梅瓶、贯耳瓶、执壶等,纹饰有海水蕉叶纹、竹石芭蕉纹、开光折枝桃等纹饰。

绘画方法流行一种淡描双勾不填色,民窑多见,有凤尾尊、罐、粥罐、盖缸、烛台等。纹饰多为缠枝花纹。有的缠枝花中饰喜字,有的为缠枝花蝶样花卉。青花色调大多还保持稳定,但一些青花开始出现色调黯淡漂浮的现象。

釉里红

釉里红器物有各式瓶:葫芦瓶、直颈瓶、天球瓶、碗、盒等;釉里红色趋于黯淡。还有些青花釉里红器物,两种色彩对比也不如雍乾时期水平。

颜色釉

颜色釉瓷器除红釉、蓝釉、冬青釉、窑变釉、茶叶末釉、炉钧釉与前朝大致相同外,其他釉色质量开始下降。主要器形线条不流畅,施釉不匀,釉中多见黑疵,器底波浪釉明显。其中制作较好的有青釉月牙罐、灯笼尊等,与乾隆时期同类相似,有些粉彩中的黄釉的制作也保持了一定水平。

彩瓷

彩瓷大量制作,品种有粉彩、五彩、斗彩、素三彩、黄地绿彩、绿地紫彩等;除上述彩瓷仍流行外,还盛行描金装饰。红彩瓷器嘉庆时期也比较流行,有茶壶、盖杯、托盘、水丞纹饰有诗句、云龙、桃蝠等。嘉庆时期还在广州烧制广 彩瓷器。

粉彩

粉彩数量较多,造型有:梅瓶、双耳瓶、双耳扁瓶、撇口瓶、直颈瓶、盖罐、茶壶、盖杯、烟壶、帽筒、多穆壶、长方盒、葫芦形壁瓶、香插碗、盆、碗、盘等;纹饰以山水、花草、瓜果居多。花卉纹饰有牡丹、莲花、宝相花、缠枝花、花鸟;人物多婴戏题材、婴戏以开光图案最多,动物中鹿纹常见,多与花卉组合为吉祥纹样题材。如桃鹿、鹿莲等;其他吉祥纹样有蝠寿、桃蝠灵芝、三阳开泰、勾莲寿字等;色地粉彩多开光式布局或局部为色地,主题纹饰为粉彩,色地上仍有轧道工艺,但总体上不如乾隆时期的精细。龙纹、夔龙仍有烧制,龙纹与宝相花、灵芝组合,也赋予了吉祥的含义。嘉道瓷器上常出现无双普内容的诗句见于粉彩盘、碗、杯、瓶上,以民窑器物为多,构成了清代中叶瓷器纹样中用文字作装饰题材的新特点,无双普内容广泛,文人、名将、节妇、烈女,凡人们崇拜的对象都可以在文中得到表现。

斗彩

斗彩瓷器嘉庆时期仍有少量制作,器形有梅瓶、双耳瓶、撇口瓶、盖罐等。纹饰有飞凤牡丹、花卉蝙蝠、缠枝瓜蝶、莲蝠、折枝花等。梅瓶的形制、纹饰完全模仿乾隆时期的斗彩造型,只是形体略小。总体风格与乾隆斗彩相似。有的不书款,但大多为青花六字三行篆书款。

广彩瓷器

广彩为“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清代时主要用于外销。广彩瓷是将景德镇烧好的白瓷运至广州,根据需要和来样施加彩绘,再经低温烘烤而成,因大量使用金彩,故名。这种瓷器目前国外流传较多,国内以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最为丰富。广彩瓷器创烧于康熙晚期,盛于雍正、乾隆时期,嘉、道以后延续烧造。其特点是:色彩丰富,大量使用金彩,形成华丽的艺术风格。与其他彩瓷相比较,借鉴同时代的五彩、粉彩等彩瓷的绘画技法,原料有小部分是景德镇的原料,大部分是本地配制的料彩。如水青(似青花)、西红(似胭脂红,浅而鲜)、大红(似矾红)、大绿(翠黄明亮)、麻色(绘西洋题材)、金彩、紫彩(水青、西红配制,色较淡)等。从绘画技法来说,五彩多用单线平涂、粉彩没骨法、广彩似工笔重彩。广彩器物造型有传统与外来风格两种各 式瓶、罐、缸、碗、盘、盆、奶杯、双柄杯及动物形盒子。纹饰也有中国传统图案,花卉、山水、人物、动物题材;另外有外国风景、 人物、纹章、徽章、文字、西洋花卉等。构图上受五彩、粉彩影响,喜采用开光装饰。

嘉庆广彩瓷器造型主要有盘、碟、盆之类,器形种类比前朝减少,纹饰有西洋风景人物、人物、花鸟、花卉、婴戏、山水、纹章等。从装饰纹样来看,有些还保持乾隆时期繁复的纹饰风格,如广彩人物风景盘、广彩人物风景花瓣式碟、广彩山水风景盘等;有些纹饰如花鸟、花卉纹、纹章的绘制比较简洁,如纹章花卉盘、广彩花鸟纹花式碟、广彩花卉纹花式盆。纹章花卉盘,口沿用黒、金彩绘边饰,盘内壁及底周边绘花卉两周,中心为葡萄牙皇室贵族曼努帕斯·德·山德阿·卡斯特罗的纹章。

款识

嘉庆朝款识以朝代款为主,也有一些堂名款,书体楷书稍有增多,篆书仍占有相当比例。形成楷、篆并用,六字、四字款都有,以六字款为多,以青花、红彩款为常见,此外也有金彩款。

青花款多在青花以及白地粉彩极少量色地粉彩瓷器上出现,以六字款为常见,款字的排列方法延续乾隆时期的六字三行的排列形式,无边框,字体书写规整,笔画较为纤细。

红彩款识一般用在彩瓷上,大部分器物底部施有松石绿釉,在书款部位留出白釉,在白釉上用红彩书款,无边框。少量彩瓷底部不施松是绿釉,直接在白釉上书写红款,字的排列仍延续乾隆时期最常见的六字三行的方式。也有少量金彩款识,如白花不落地彩瓷上书写庆宜堂制,外围以双方栏。

除朝代款识外,嘉庆时期还有堂名款,主要见有懋勤殿、彩华堂制、种芝堂制、志勤堂、庆宜堂制、寿颐堂制、诚信堂、王庆堂制、嘉荫堂斋古山人造、嘉荫堂制、嘉荫堂藏、一善堂制、植本堂、、润碧轩制、澄怀轩藏、春江花月楼、永茂源记、永源成记、完颜氏、俊公自制、福海珍藏。多书写于文具、餐具、祭器等器上。干支纪年宽有嘉庆年制、嘉庆元年、嘉庆戊午事敬堂制、嘉庆已未年、嘉庆己巳年子恬造、嘉庆癸酉行有恒堂制、嘉庆廿三年九思堂等。

民窑书喜字的罐较多,一般民窑款 识楷、篆并用,有四、六字之分,字体大都草率,有的带有双方栏。与乾隆民窑一样,有的款字难以识别。

瓷器釉彩的各个种类以及品种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有与玻璃相类似的某些物理与化学性质,一般以长石、石英、粘土等为原料。亦作 、油、锈、 砷 ,又称油水、釉汁、锈浆、釉药或垩泽。商代原始瓷器上已使用。釉的化学组成为氧代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等。经温式球磨调成油浆,用浸、喷、浇、荡等方法施于坯体表面焙烧而成。由于所含金属氧化物的不同,以及烧成气氛的各异,釉色有青、黑、绿、黄、红、蓝、紫等(白釉实是无色透明釉)。

瓷器上釉不仅可使表面光洁,防止对液体、气体的吸收,提高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而且以各种釉色作为洪托,使瓷器器皿除实用外,更具观赏性,成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我国瓷器生产源远流长,不同历史时期各地瓷窑由于装烧和施釉工艺的差异,各具自己的时代和地域特征。 以这种特征反映在釉彩上便形成许多釉彩品种,如青瓷、白瓷、青白瓷、青花、釉里红……等等。

不同历史时期各地瓷窑生产出的瓷器产品,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釉彩品种,我们便可以比较准确地判定某一瓷器为何时何地的产品。因此,了解瓷器的釉彩品种,对于瓷器的鉴定,如断代和辨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釉彩的种类很多,每个种类当中又有许多品种,主要有:

釉上彩 其品种有斗彩、五彩、粉彩、素云彩、珐琅彩等。

釉下彩 其品种有青釉褐绿彩、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

青釉 主要品种有粉青、梅子青等。

白釉 主要品种有卵白釉、甜白釉、象牙白釉等。

黑釉 主要品种有兔毫釉、油滴等。

红釉 又分铜红釉和铁红釉两类。铜红釉的主要品种有鲜红、朗窑红、豇豆红、宝石红、釉里红等。铁红釉的主要品种有矾红、珊瑚红等。

黄釉 主要品种有娇黄、姜黄、蜜蜡黄、蛋黄等。

低温釉 主要品种有胭脂红、孔雀绿等。

结晶釉 主要品种有鳝鱼黄、茶叶末等。

此外还有酒蓝、茄皮紫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代瓷器的品种》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代瓷器的品种》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的品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