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价值 > 导航 >

仿制品同样有价值 “瓷器”:不应以新旧论英雄

仿制品同样有价值 “瓷器”:不应以新旧论英雄

古代瓷器价值 瓷器如何鉴别新旧 古代瓷器价值多少

2020-07-03

古代瓷器价值。

“瓷器的价值不应该完全以新旧论英雄。”针对当今古玩市场中人们求古、求旧、盲目“跟风”造成古玩市场的混乱,“仿瓷高手”李广琪提出了新的观点。

“文物应该从艺术的角度去分析,去理解,去发扬光大,而不应该单单从经济价值这个方面去谈论,这样会把人带入误区。”在李广琪看来,古玩市场中占大多数的流动商品皆为仿制品,特别是一些足以“以假乱真”,“逃”过很多专家“法眼”的高仿品,其艺术价值并不低。

用李广琪自身经历来说,做一件工艺极难的仿制品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资金。比如他要仿一件乾隆的瓷器,首先要找到一块真品瓷片,然后去博物馆分析瓷片的成分,配成的颜色、成分、含量都要和真品一模一样,才可以“克隆”作品,年年往返辛劳如此。这样的探索和研究,其实是对我们很多早已失传工艺的“复原”,是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这样做出来的高仿品和旧品相比,只有年代的区别,艺术价值是相差无几的。”

“艺术品超出了本身的价值,就不值。很多标价上百万元上千万元的艺术品带有很大的人为炒作因素。电视台的《鉴宝》、《天下收藏》等栏目,很多专家的定价要高出‘宝物’价值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炒作的气氛太重,不利于古玩市场的发展。”

艺术品不应该有新旧之分,比如当代画家陈逸飞的作品,在国际市场上卖得非常好。李广琪告诉笔者,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走向如同“箭头”,越走越狭窄。人们从玩“垃圾”到“细路”,再到民窑、民窑细路,最后到官窑、到皇家极品,可“玩”的东西越来越少,眼光越来越狭隘,古玩市场问题就越来越多。在国外,艺术品市场走向则是“扇形”,把眼光放到全世界,玛雅文明、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市场越走越宽广,市场活力也非常充足。“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在世界上是共存的,艺术品终归要以艺术价值‘论英雄’,除了特定的材质以外。”

总而言之,仿制品同样有价值。生产过程的材料、做工、画工、烧制,花了大量成本,包含了艺术家的心血,其艺术价值并不逊色。而且高仿的艺术品的流行可以防止真正国宝的流失,同时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中国古老工艺和文化的好奇心。较低的价格定位也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对古玩市场的整合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其实很多外国人都不问新旧,他们更看重装饰性,一件很便宜、很漂亮的仿制品也可以把浓浓的中国风情带入居室。”不仅如此,中国古老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的结合也成为国际古玩市场的“新宠”。李广琪说,很多外宾订烧以18世纪西方风情为内容的青花瓷碗,两种文化的巧妙结合,显示出别样的韵味。

李广琪说,艺术品市场正处于整合阶段,作为一个懂艺术的“古玩人”,在教会人们鉴别方法之外,还应该从根本上指导大众进行高层次的鉴赏学习,以更广阔的心胸、更长远的眼光接受国际化的市场规则,这样更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也有利于吸收世界文明的精华。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瓷器仿制品有投资的价值吗?


是否真正的古瓷才具备投资价值?据了解,李先生本身也是瓷器集藏爱好者,无奈购买的瓷器多为仿制品。李先生认为他所购买的瓷器制造工艺也不错,美观大方,应该也有一定收藏价值。

昨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除了藏市中部分已经认定过的古瓷之外,眼下福州市面上充斥不少仿制瓷器,比起真正的古瓷收藏品而言,这些仿制品价格不高,也颇受普通消费者欢迎。

对于仿制品是否具有收藏价值,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的有关专家认为,虽然仿制品通常被定为“假货”,但一件质地上乘的仿制品,同样需要烧制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所仿制的真品,再耗尽精力去完成。而且优秀的仿制品同样需要烧制人高超的技艺,因此对于仿制品本身来讲,同样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以及收藏价值。

但也有福州古瓷器藏家认为,古代与现代烧制工艺可以说已经完全不同,虽然现在可以按照古代的方法来烧制,但不论如何,现代工艺都不能代表古代的瓷器水平,也无法代表当时的历史文化,还不如直接制造具有现代感带着现代艺术的瓷器划算,因此瓷器仿制品除了让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了解当时的工艺水平之外,没有其他收藏意义。

珐琅彩瓷仿制品收藏价不菲


曾经为皇家独享、王公贵族梦寐以求的珐琅彩瓷,如今寻常百姓也可以拥有了。6月6日起,20件国家一级文物高仿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其中曾经在苏富比香港拍卖会上以1亿多港币成交的“珐琅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仿品仅卖1.89万元人民币。

此次中国国家博物馆仿制国宝级文物均为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代表作品,其中有珐琅彩、五彩、斗彩、粉彩、青花等。是从30万件瓷器中精选出来的,共仿制有20个品种,每个品种仿制50件。其中6件失传两百多年的珐琅彩瓷器高仿品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同时也是最大亮点。编号为50号的高仿瓷器将不对外销售,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珍藏。

珐琅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

据悉,20件国宝高仿品的价格最低9800元,最高36800元。国博专家告诉记者,标价是专家们考量了原作的价值、制作工艺、制作成本等确定的。虽然是首日展出,但行家还真不少,昨天一个上午,已经有十几位收藏爱好者光临,多件展品已经当场拍板售出。据悉,中国国家博物馆计划在全国几个主要大城市展出高仿国宝,每个城市“限量发行”。由于与民间仿制品相比较,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制作的仿品在收藏价值上更高,更权威,所以受到行家的推崇。

背景资料:珐琅彩瓷器是中国古陶瓷顶峰期的作品,它代表了中国陶瓷制作的最高水平,蕴含着皇家的艺术性情,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尊严,皇家的雍容华贵与典雅。因此被世人美誉为“彩瓷皇后”。

珐琅彩瓷器是在康熙皇帝的直接授意下在皇宫内创烧,并在皇帝亲自指导下发展起来,这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是罕见的。珐琅彩瓷洁白细腻的胎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的色调,以及精湛绝伦的技巧,弥足珍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自乾隆朝以后,这种珐琅彩瓷器的烧制技术就失传了。

辨别元青花仿制品的方法


讯,辨别元青花仿制品的方法。

过去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还知之甚少。自从美国学者波普博士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款”青花龙纹象耳瓶(原北京智化寺旧藏)为依据,对照伊朗阿特别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元代青花瓷器发表了两本研究报告后,才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收藏元代青花瓷器热潮的不断升温,其市场价位已今非昔比,动辄就要千万元之巨。而后,有国内古陶瓷界专家提出,要将青花瓷定为中国“国瓷”,以取代被世人普通接受的“青瓷”的“国瓷”地位。与此同时,当代景德镇瓷器制造业对仿制元青花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各种元青花的仿制品不断问世,并由当初的低档产品逐步向高档仿品发展。

对于鉴别高仿品确有一定难度,必要时,还要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辅助鉴定,但就一般仿品而言,只要熟练掌握古陶瓷工艺知识,就能作出明确判断。凡具有下述特征之一者,就必定是现代仿品。

1、瓷胎过白,过细或过密者。

景德镇产元代青花瓷器的胎质与宋代青白瓷的胎质相似,只是氧化铝含量比后者高出约1.5%,其中含有微量铁元素,看上去白中泛灰。元代青花瓷器原料加工过程中,除去在粗加工时使用水碓粉碎外,其余均是手工操作。它与使用球磨机和真空练沿线机加工出来的现代材料相比较,无论是细度和密度都有明显差异。一般中低档仿品为降低成本,都使用机械加工原料生产,其胎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密。

2、底足露胎部位有人工涂抹或喷洒的氧化铁锈色者。

社会上曾普遍认为元代青花瓷器的露胎部位均有“火石红”现象,并将此作为鉴定标准。其实不然,“火石红”现象仅存在于部分元代青花瓷器上,有相当数量古代真品上没有“火石红”现象。大量实验证明,“火石红”现象的出现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坯体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游离铁,二是坯体在入窑时含有足够数量的水份。只有这样,在窑炉起火升温的初始阶段,随着坯体之中的水分迅速蒸发,将游离铁带到坯体表面形成“火石红”。一般来讲,第一个条件属于内因,是元代青花瓷器普遍具备的,而第二个条件是外因,不是元代青花瓷在烧制前的必备条件。有的器物在烧制前已经“干透”,甚至装窑时使用的“垫饼”也已不含水分。尚若如此,所烧器物的表面就很少出现“火石红”现象。由于低档仿品的坯体内不含游离铁,仿制者就用涂抹或喷洒氧化铁锈的方法来造假,实际上是欲盖弥彰,它与真正的“火石红”和“糊米底”存在明显差异,懂行者一看便知。

3、内壁光滑无纹者。

元代器物多采用手工拉坯或脱坯成型工艺,在瓶、罐等器物内壁往往会流下明显的指纹和旋纹。如果在器物的内壁没有发现指纹和旋纹就是采用现代注浆成型工艺生产的低档仿品。我们仔细观察这类器物内底靠圈足部位还会发现一圈凹下去的“注浆印”。如果是带双耳的器物,其双耳也往往是空心注浆而成,在其下方隐蔽处存在有排气孔。注浆成型工艺是在民国中期以后由欧洲传入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普遍用于工艺瓷器的生产。曾有读者误将《中国陶瓷史》中提到的唐代以后出现的“浆胎”器当作“注浆”器,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4、内壁有修坯刀痕者。

凡是了解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的人都知道,修坯用的刀具有两类,一类叫“条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内壁的;一类叫“板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外壁和足圈的。“板刀”的出现至少已有二千多年以上的历史了,而“条刀”仅仅是在清代康熙年间才有的。换句话说,就是康熙之前的瓷器只修外壁,不修内壁,康熙中期以后的瓷器才开始修整内壁。有些仿制者不了解这点,只是根据图录进行制作,经常画蛇添足修整内壁。

5、具有均匀细密线状刀痕者。

明代以前的修坯刀是在铁匠煅打成型的基础上,再用磨刀石磨制而成。欧洲工业革命以后,钢锉传入我国。景德镇的陶瓷工匠很快发现用钢锉加工出来的刀具要优于磨制刀具。钢锉加工刀具的刀口呈锯齿状。使用它修坯省工、省力又耐用。于是,这种加工刀具的方法在清代康熙年间迅速普及,并流传至今。与此同时,景德镇的陶瓷工匠还发明了各种形状的条刀。使用这种刀具修整的瓷坯,留有均匀细密的线状刀痕。

6、釉色过白者。

俗话说:“衣对骨必对”。这里的“衣”是指瓷器的釉,“骨”是指瓷器的胎。元代青花瓷器的釉质都白中泛青,特别是早期产品与宋代青白瓷的釉色基本一样。这种透明釉的颜色往往与胎质有关,在烧制过程中,胎中的铁元素会在高温的作用下向釉内扩散,加之窑炉内的还原气氛,致使成品的釉面呈现出亮丽地青白色。大部分仿品的胎都含铁量不足,其釉面看上去都青色不足。

7、釉面光滑平整或釉质稀薄者。

瓷器釉面的平整度与施釉方法有直接关系。由于元代青花瓷器是采用蘸釉、浇釉和刷釉工艺,所以看上去釉质丰满肥厚,但平整度欠缺。特别是采用浇釉和刷釉工艺的大件器物,釉面往往留有“泪痕”和“刷痕”现象。清代以后景德镇普遍采用吹釉法施釉,釉面的平整度较前朝大有提高,现代又采用电动空气压缩机代替人工吹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釉面过于光滑平整稀薄者,均是现代吹釉产品。

8、青花中的铁元素浮于釉表者。

古代使用的“苏勃尼青”是一种天然矿物材料,其主要成份是氧化钴兼有少量氧化铁。铁与钴相互融合,均匀分布。在高温的作用下“苏勃尼青”中的氧化铁会在硅酸盐液态中互相聚集,形成深色斑点。它们一般不会浮到釉子表面上来,形成所谓的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不规则状酱褐色斑点沉于釉下。现代绝大多数仿品,都只是在国产青花产中简单地加入氧化铁粉,也不作高温煅烧处理,所以氧化铁不可能均匀地融合在氧化钴中,在高温的作用下,这些氧化铁会迅速浮到釉子表面形成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矿渣状斑点。

9、青花色泽过于灰暗或鲜艳者。

国产青料与“苏勃尼青”比较,除铁含量偏低外,锰含量又明显偏高,前者是后者的60——300倍。如果不能有效祛除国产青料中的锰,只是一谓加铁,青花的色泽就会显得灰暗。如果直接将化学工业中的氧化钴用作青料(俗称“洋蓝”),其色泽就会显得过于鲜艳。

10、所绘纹饰有破绽者。

观察纹饰是鉴别的基础。一般来讲,仿品的纹饰与真品都十分接近,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仿”了,往往需要仔细观察才有可能发现破绽。

11、器物造型与时代或工艺特征不符者。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造假者追求新奇,好让收藏者摸不着头脑,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万一是最近出白的“绝品”,可就捡了大“漏儿”了。另一种是仿制者的功乎不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自觉不自觉地就作走了样。

12、器物的口沿和足圈线条生硬或过于规整者。

使用现代机械加工出来的制瓷原料的可塑性,一般不如元代手工制备的原料。就陶瓷成型工艺而言,现代景德镇流行的说法是:三分拉坯,七分修坯。这就是说,器物的形状主要是靠修工用刀修出的。元代工艺恰恰相反,是七分拉坯,三分修坯,有人认为是技术问题,其实不然,主要是由于现代泥料的可塑性已大不如前。由于元代泥料可以拉得很薄,所以器物的上半部和内部根本不需要修整,只是需要对下半部和圈足做简单修整。因此元代器物的口沿和脖颈都线条流畅,外型圆润,不落刀痕。现代仿品的拉坯拉得很厚,不但要修上半部,甚至还要修内壁,因此,线条生硬,规整有余,刀痕累累。

13、器物的体积与重量之比明显超常者。

器物过轻或过重都说明有问题,过轻者往往是采用“注浆”成型工艺。采用手工拉坯成型工艺的器壁,是上薄下厚。而前者是上下一样厚,如果器物口沿部位厚薄合适的话,下半部就显得薄了,一般又不易察觉,只有通过重量来体会。过重者又往往是由于泥料的可塑性差所至。可塑性差的泥料会给拉坯成型带来难度,薄了,器型不准,厚了又重量超标。就是仿品的壁厚与真品类型,它也会显得比真品重,因为仿品胎质的致密度一般都高于真品。

14、成型工艺与时代特征不符者。

前面所说的“注浆”只是成型工艺中的一种。笔者曾见到一件青花条案,是用坯板拼粘而成,景德镇称作“镶活”。收藏者仅根据青花纹饰就说它是元代真品。事实果真如此,就是国宝级珍品。遗憾的是元代根本没有“镶活”这种成型工艺,只是到清代景德镇才采用“镶活”工艺。

15、垫烧工艺特征不符者。

目前景德镇普遍使用石油液化汽窑烧制瓷器。为了防止器物与碳化硅棚板粘连,要在两者之间撒上石英砂或氧化铝粉。仔细观察器物的足圈,如果上面粘有上述两种材料且十分牢固,必定是现代仿品。不仅是元青花,明清瓷器亦如此。古代根本不用石英砂和氧化铝粉作垫料。

16、表面有明显人工作旧痕迹者。

要想使仿品招摇过市,就离不开“作旧”工艺。人工作旧痕迹与古陶瓷的自然旧貌有着本质区别。笔者对此另有撰文,不再赘述。

17、采用X荧光检测,指标元素超标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釉面的光亮度会逐渐减弱,它是由于釉质本身“脱玻化”所至。为了降低仿品釉面光亮度,向釉内添加锌、锆、钛等氧化物作消光剂,是现代仿制者的常用手段之一。采用X荧光分析可以无损地检测出各种元素在胎和釉中的含量。如果上述某元素超标,既是现代仿品。

18、采用波谱分析,釉质老化系数在0.10以下者。

釉质本身随时间推移会产生“脱玻化”现象,又称其为老化。老化系数在0.10以下者必定是现代仿品。

以上列举的18条,仅是现代仿品中的常见问题,很可能挂一漏十,难以全面。笔者仅想借此阐明一个道理,只有那些对陶瓷工艺发展的历史了如指掌的人,才有可能在鉴定实践中敏锐地发现现代仿品中存在的细微破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陶瓷鉴定,可意会,亦可言传。鉴别真假有时容易有时难,一般来说,看假容易看真难。看假,只要抓住一条就可以作出明确结论;看真却要谨小慎微,面面俱到,尽量抓住每一个细节,把所有可能出现疑点的地方都排除后,才能作出肯定结论。

元青花收藏小心仿制品 看元青花的面世量


关于元青花的面世数量,学术界有较一致看法:“目前全世界收藏的基本完整的元青花瓷器大致为300多件,其中大部分流失在海外,英国、法国、美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阿曼、日本、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国”,尤以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和伊朗阿德比尔寺院收藏最多,“前者收藏70多件,后者收藏30多件。国内收藏有120件左右,且大部分是1969年以后陆续出土的,其中较为重要的发现有:元大都遗址、江西省高安市元代窖藏、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等。”〔吕成龙《元代青花瓷器识鉴》、2004年第2期《故宫博物院院刊》〕

上述统计数,与冯先铭先生十年前所作“就目前的收藏来看,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国内的收藏逊于国外。总计国内、国外的全部藏品在内,元青花瓷的总数大致在300件以上〔《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的估算,基本一致。稍有差异是“国内收藏”这部分,十年前估算“有100多件”,此次为“120件左右”,亦就是说,十年间增长一成。

然而近些年来,国内收藏圈子里不时冒出“民间藏有大量元青花”的惊人消息。一些涉猎古瓷时间不长的爱好者,靠着工薪,二三年里就收藏到数件、十数件完整的至正型元青花。更有人凭借手中拥有上百件或数百件元青花的“事实”,著书立说,证明中国“民藏元青花质量、数量都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并且足以与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和伊朗阿德比尔寺院所藏的中国元青花瓷媲美。根据这些资料,有学者推断“全国民间收藏元青花约有3000件”,还有人估算出民藏元青花达5000件之多。

当然,这些人的愿望十分美好,只是愿望同考古发掘及客观事实相去甚远,显出了天真与无知。

建国以来,重要的元代窖藏、遗址以及墓葬已发现二十来处,出土物中的元青花,成了填补国内博物馆元青花空白的重要来源,亦是学术界统计出“国内收藏有120件左右”元青花的主要依据。

遗址中,元大都功不可没。马希桂在《简论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瓷器》〔2005年第7期《收藏家》〕一文中说:“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博物馆中收藏元青花瓷最多的单位。现有出土和传世元青花瓷16件。其中尤为重要的是1970年旧鼓楼大街豁口东发掘的元代窖藏。窖距地表深不到半米,上面覆盖着一个瓦盆,内藏青花瓷10件,青白瓷6件。从元大都出土的青花瓷可以看出,有些器形独特新颖,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为国内其他地方所不见。如旧鼓楼大街豁口东窖藏出土的青花凤首扁壶,全国仅此一件,弥足珍贵。”但是,笔者见到完整的青花凤首扁壶,起码有十件。有一爱好者一人庋藏了两件,他说,旧鼓楼那件是破的,是几个士兵喝完酒后随手扔掉的,而他的,系来自元代统治者的老家内蒙古大草原。

河北保定窖藏的规模不大,秘藏元瓷总共11件。除2件白釉器和3件蓝釉绘金彩器外,有元青花梅瓶和玉壶春瓶计4件,还有元青花釉里红镂雕花卉纹盖罐一对。这6件,件件堪称国宝,由此让保定名震天下。

窖藏规模最大的数江西高安,出土元龙泉窑青瓷168件,元钧窑瓷3件,元景德镇窑的青花、釉里红、青白釉、卵白釉瓷68件〔参见1999年第4期《收藏家》〕。在这批239件出土元瓷中,尤以18件元青花瓷〔觚1、罐2、梅瓶6、高足杯9〕和4件元釉里红瓷〔罐、瓶、匜、高足杯各1〕最为稀世名贵,精良的瓷质、别致的造型、细腻的纹饰,令中外陶瓷专家为之倾倒。

内蒙古出土

内蒙古地区亦属元青花“高产地”。为此,呼和浩特市赵爱军先生很自豪地在《内蒙古出土之元代青花瓷》一文里讲道:“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内蒙古地区发现了十几件元代青花瓷器,主要有:内蒙古博物馆藏瓷罐和大盘各l件,呼和浩特市博物馆藏高足杯l件,锡盟多伦县文化馆藏盅2件,赤峰市翁牛特旗文管所藏高足杯2件、龙纹玉壶春瓶l件,赤峰市林西县博物馆藏高足杯2件、碗和盘各l件,赤峰市松山区元代窖藏出土龙纹高足杯6件,通辽市博物馆和文物商店各藏玉壶春瓶l件,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文物站藏碗l件。此外在阿盟额济纳旗绿城子遗址和伊盟乌审旗三岔沟古城内还发现了许多元代青花瓷片。”赵爱军说“从以上资料看,内蒙古元青花发现数量名列全国前列,均为餐饮用具”,笔者之所以把内蒙古发现元青花的相关报道较详细地记录在案,是因为眼下涉及内蒙古发现元青花的故事特别多。一些持“宝”人经常铮铮有声道,“此件扁壶出土于内蒙古”,“那一件大罐也出土于内蒙古”,好像内蒙古遍地是元青花,元青花多得不得了,而且,精到得件件堪称顶级文物。实际上呢?偌大内蒙古大草原,元青花平均每三年才发现一件,而且几乎都属“餐饮用具”,少见美轮美奂摆设器,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由上可知,除遗址及一些窖藏外,国内从其他方面获得元青花皆十分零星。所以,元青花的面世量,其增长速度只能是缓慢与平稳的,不可能在十年内翻几番。至于传世件,历来就少,连保存传世器物最多最全著称的北京故宫,其旧藏中“既有宋代五大名窑的贡品,也有明、清两代各类御用器,唯独没有元代的青花瓷器。即使是现存的元代其他品种旧藏瓷中,也只有少量的祭祀用品,如元龙泉窑藏草瓶,元龙泉窑大尊,元钧窑天蓝釉大罐,元景德镇蓝釉白龙盘,元卵白釉盘等。”〔叶佩兰《元代瓷器》〕。为此,故宫博物院于1949年后,不得不靠“收购或外地博物馆拨交的墓葬出土物”,来弥补这一历史空白。

现仿如潮

元青花的仿制历史并不长,总共只有30年。可市面上涌现出的元青花则铺天盖地,这是为什么?

简言之,供销两旺:就仿制者与卖方而言,乃利润或暴利的诱惑在使然;于藏家和爱好者来说,维系着对文化与财富的憧憬。

元青花,系中国古陶瓷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瑰宝。加上其青翠又凝重的图案装饰,气势恢弘而优美的外观造型,以及较少存世量,故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上大受青睐,一件元青花瓷,动辄以数百万或上千万港元成交。2003年秋在北京华辰拍卖的一件元青花行龙牡丹纹兽耳大罐,罐的口与颈有残、用金属物镶配,但经过多轮角逐,仍以高出估价四倍多的209万人民帀成交。而一件27.5厘米高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2005年7月于伦敦佳士得拍得2.3亿人民帀,不只创下中国古瓷成交价之最,还使中国古代艺术品一跃登上世界艺术品十大天价的排行榜。在价格与利润的驱动下,大量元青花赝品源源不断从景德镇流向全国。其中,有些作为仿古工艺品,有的则以假乱真。与此同时,各地新生出一大批元青花爱好者。这些人士中,既有高学历者和事业有成者,亦不乏刚够温饱、靠缩衣节食收藏艺术品的工薪阶层。他们在视收藏为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的同时,大多又把艺术品收藏当作一种时髦的投资行为,也就理所当然地演绎着一幕幕财富神话。

其实,人的很多失败,都不是发生在未知的世界里,而是跌倒在常识里。鉴于此,当“元青花”出现在面前时,一些浅显的道理无论如何是不可被忽视或忘记的。

伤残古瓷器有价值吗?


古瓷器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收藏者甚多,古瓷器收藏是一门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伤残古瓷是初入道者廉价的学习资料和入门的最好实物向导,并且也能保值、升值。

别把“全品相”奉为金科玉律

收藏,作为一种特别爱好与雅趣,藏者对藏品完美之追求,乃人心之所向,也是许多行家所倡导的。但纵观如今的“收藏热”,笔者感觉到,曾经的重欣赏、重研究的“学术性”收藏被相当程度地削弱,代之更多人将“投资”、“赚钱”等藏品的附加功能放在了首位。由此,对于藏品,特别是瓷器一类,要求“全品相”几乎被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有“病”即弃、见“残”即“废”成为一些群体的当然选择。

逛过古董店或周末练过府庙地摊者,都会频率较高地听到“品相”一词。什么“瓷器毛了边,不值半文钱”,什么冲线、爆釉、窑封、退粉……都是指瓷器有毛病。许多人买古瓷最忌讳不是“全品相”,“要买一件要像一件,不然将来一来出手难卖,二来价格难高。”由此,让一些新进入古陶瓷收藏领域者,好的“宝”、“真经”还没吃透,“全品相”的提醒却时时闪念在脑际,甚至奉为金科玉律。

瓷器易碎,但瓷片却千年不化,因而残瓷、瓷片存世浩如烟海。但也正因为瓷器易碎,千百年来,经历了战乱、生活中的使用与磕碰,一件件完美的瓷器“粉身碎骨”,完好无损者才少之又少。而如今收藏者的队伍在迅猛扩编,有限存世的完美器“吃”进一件市面上少一件,想要淘得完美的精品,其付出的财力非一般爱好者所能承受。而如想收几件不同时代、不同器型者的完美精品,更是难上加难。

其实,如果我们退一步,放下“日后靠它升值赚钱”的主要目的,那么,我们还是可以不必付出多大财力,收到稍微有些“病”但同样是古董,同样拥有历史、审美乃至升值价值的诸多古瓷的。

初涉收藏从瓷片开始

白从古代瓷器成为收藏对象那天起,古玩界就从“真、善、美、精、稀”这5个方面统一来鉴定其文物意义,“瓷器起毛,不值分毫”、“瓷器毛了边,不值半分钱”等这些行内口头禅,是对瓷器的“善”即完整性苛刻要求的集中反映,而且从古瓷器的价格上看,完整与伤残之问确实有天壤之别。但是,“读书十遍不如见真器一次”,说到伤残古瓷器的收藏价值,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著名古瓷鉴藏专家马广彦认为,伤残古瓷器的收藏意义重大,爱好古瓷器的人不妨从收藏瓷片开始,古瓷的残片和残瓷就是学习和研究古瓷器最好的标本。一般来说伤残古瓷器的真品率是很高的,对于初涉古瓷器收藏领域的人,了解瓷器鉴定的基本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真器,见实物,所以在古瓷器的学习研究中,伤残古瓷器是初入道者廉价的学习资料和入门的最好实物向导。

同时伤残古瓷器保留着精美的艺术欣赏价值,一件古瓷器,虽局部残缺或粘合有缝,只要它的基本器型和主体纹饰还保留着,就会给人以美的享受,甚至可因其残缺而给人以无限的美的遐想。对一个古瓷器收藏者来说,正因为这些伤残古瓷器丧失了诱人的金钱光环,才使得它的艺术价值更高。另外,伤残古瓷器还保留着珍贵的文物价值。马先生表示,一件古瓷如果既珍贵又完整,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当它有所伤残而不完整时,却并不一定削弱其本身的珍贵性。在目前存世的伤残古瓷器中,尽管它们伤痕累累、残缺不全,其中说不定就有非常珍贵、具有极高文物价值的绝品、孤品。

伤残古瓷势头看涨

收藏伤残古瓷要有所选择。应看它有没有别样的历史价值?器型是否独特稀有?胎骨、发色、图案、釉水等是否具有典型性?如果它具备了以上一点或数点,而你恰好是喜欢欣赏、业余研究者,不妨“吃”进。在民国以前的瓷器中,一般来说,时代越近,存世量越多。从中国陶瓷史的发展看,白清代嘉道以后,瓷器质量江河日下,民窑中除了商人专为营利制作的仿古器外,多无精品。而明以前的古伤残瓷、明清官窑伤残瓷、明清有特别款识的高档精细伤残瓷器、明代及清三代民窑高级伤残瓷器以及各个朝代用途狭窄、烧制量少、造型奇特的稀有伤残瓷等,皆可列入收藏范围。在选择收藏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伤残程度较轻且容易修整的,因为古瓷器的伤残无法预计,在选购时要尽量挑选器型基本完整、文饰基本完整的,以仅有冲口、口磕或腹内仅有炸纹者最佳。

伤残古瓷器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再生产,收藏一件,流通领域就少一件,所以说收藏伤残古瓷器一般说来是不会贬值的。谈到残瓷收藏的价值时马先生说,这些年来,伤残古瓷器的价值一直在上升,而且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伤残古瓷器价格看涨的苗头,如果在收藏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瓷器,或是可以起到填补断代或窑 口资料空白的作用,都极其可能不断升值,如果这类伤残器得到较好的修复,其升值率就会更加可观。

关注古今艺事,品艺术生活

清朝仿前朝瓷器是否有价值


在我国的清朝时期,瓷器的烧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时期,初期大多都仿制宋、元、明三代的瓷器,因为距离时间比较近,而且宋、元、明代的时候瓷器的造型和原料的烧制已经十分的成功,到清代的后期也出现了少量仿制前朝的瓷器,仿制的类别官窑和民窑的都可以烧制,特别是在皇帝庆寿的时候也需要制作一些宋、元、明的精制品,以此来表示对于瓷器艺术烧制的技艺和对于瓷器传统的重视和发展。

清朝时期的仿制瓷器非常的多,数量大,但是因为每个朝代的烧制技艺都是各有千秋,所以说由于烧制瓷器的原材料以及对于工艺的历史性改变的特点,要想完美的仿制出瓷器也是非常的苦难的。仿品和赝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赝品是指对真品而言,而不是对瓷器的艺术产品而言,仿品中也有非常多质量上乘,造型独特,价格较高的瓷器,其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都非常的高。

清朝的雍正时期又恢复了仿高窑的生产,其瓷器制作精良,既有大小纹片错落有致的“金丝、铁线”,也有单纯的大纹片或小纹片,釉色以深浅灰青居多,部分还有“紫口铁足”,其胎质非常的厚,但是这一烧制特点则延续了整个清朝时期。还在仿高窑的基础上又发明了蓝釉哥窑、绿釉哥窑及哥釉青花和堆花铁沙青铜器纹饰的品种,其特点就是在其底部有七个酱色支钉,也就是我们现在所俗称的“七星盘”,这一瓷器的成功发明在当时的社会上可以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更是地位、钱财的一种象征,在当时所拥有的大多都是官宦世家和富商世家,由此可见仿哥窑的瓷器地位。

2006年在国际商品拍卖会中,雍正时期仿哥窑釉瓷器也就是传世哥窑瓷器,这些都是官窑,而且这些瓷器都是天价,仿哥釉贯耳瓶是清朝雍正时期的以七百七十五万的价格成交,清朝时期所仿制的瓷器制作精良的、工艺技术较高的大多都在几百万之间徘徊,由此可见其仿制瓷器的收藏价值。虽然是仿制瓷器,但是现在我国的市面上也存在着大量的赝品,但是不同时期的细节特征也是不同的,比如说我国的康熙时期所仿制明朝弘治时期的瓷器,在瓷器底部的足圈就低了很多,治的三点水也低于台字,而赝品的三点水和台是平齐的,由此可见在细节部分的鉴别。

清朝所仿制的瓷器价值甚至都比瓷器价格高了很多,由此可见并不是因为仿制所以就没有价值和价格。现在市场上对于仿制瓷器的数量较多,但是真正的仿制瓷器品相好、造型好、原料好的瓷器并不多见,可以说是非常的稀有,所以拍卖会上一旦有清朝仿制瓷器的出现都会高价拍卖,尤其可见清朝仿制瓷器的价值。

祖传制陶牛继伟 国家一级文物青瓷莲花尊有了仿制品


国家一级文物青瓷莲花尊有了仿制品

11月30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渭一村牛继伟成功仿制了国家一级文物青瓷莲花尊。当日,历时三年研制的青瓷莲花尊终于烧制成功,与真品惟妙惟肖。

1982年春天,深埋地下1400多年的青瓷莲花尊从龙泉镇和庄村古墓中意外出土,这件青瓷莲花尊,平唇,喇叭口,长颈,椭圆瞠,高圈足。高59cm,口径13.1cm,足径16cm。尊之颈部饰八周凹弦纹,肩部饰一周植绳纹。下有4个复式耳系,耳间模印四组宝相花图案,每组3朵,一大两小。腹上部堆塑一周21个覆莲瓣,莲瓣丰硕,瓣尖翘起。腹中部是两周忍冬花图案,上小下大,疏密不一,上层21组,下层10组。腹下部饰一周穿插交错、彼此相连的仰莲瓣纹,每层各1l瓣。圈足上堆塑11瓣覆莲。青瓷莲花尊整尊造型优美,装饰典雅,全身施青釉,釉薄而均匀,釉色青中泛黄,光亮莹润,华贵之气盎然。被中国文物局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青瓷莲花尊,祖传三代制陶的牛继伟,秉承父业,潜心研究,终于制作成功。

丽水龙泉也有价值连城的明代官窑瓷器


今年4月,两位民间收藏家在杭州的一处古玩市场偶然看到些碎瓷片,这些碎片体形庞大、胎质釉色和图案等都与一般青瓷大不一样。顺藤摸瓜,他们找到了碎片的来源———龙泉大窑村的村民在耕田时发现的。

让人惊奇的是,11月7日,国内20多位考古专家碰头研讨发现,这些看似普通的碎片很有可能是明代官窑的出品。

这就意味着,它们的出现将打破全国只有景德镇有明代官窑的说法,龙泉很有可能曾出产价值连城的官窑产品。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沈岳明透露,“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经向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提交龙泉窑大窑遗址的考古发掘计划书,并有望在明年得到批准和实施。”

这个消息迅速在国内流传,不少海内外收藏人士都闻风而动,纷纷赶往龙泉探个究竟。

官窑作为专为皇宫生产的“瓷器工厂”,产品价值非常高

发现这些瓷器碎片的是叶英挺和华雨农,叶英挺的真实身份是丽水处州青瓷博物馆馆长。而华雨农则是浙江省收藏协会的副会长,被叶英挺聘请为顾问。多年来,两人一直在寻找明代在龙泉设有官窑的证据和遗址。

叶英挺说,古代一些文献里有少部分关于明朝在龙泉设过官窑的记录,但因为考古界没有在实地发现当年的官窑遗址,而且在民间也没有正式发现一件完整的龙泉官窑藏品,龙泉一直被认为是民窑的杰出代表。

而随着碎片的发现,龙泉有官窑的可能性越来越高:“那价值肯定是成倍地上升的,非一般民窑藏品能比的。”他说。

在我国古代,官窑作为专为皇宫生产的“瓷器工厂”,为了达到皇族的要求,生产都是不计成本,比如瓷器上的图案都是当时全国顶尖的宫廷画家的作品,有些瓷器直径长达50多厘米,一般的民窑是不大可能做得出来的。

按照官窑的生产惯例,除了少量成品解送宫廷,其余全部打碎,严禁流落民间。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明代官窑只有景德镇。所以其成品价值不菲,而且数量极少。

两年前在香港举行的几次拍卖会上,也曾经出现过龙泉青瓷的身影,一个玉壶春瓶被美国一位买家最终以430多万港币买走。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价格怎么会这么高,平常的龙泉青瓷在国内卖个20万算不错的了,“现在看来,如果这是官窑藏品,他的价值再翻上十倍都不止。”

许多身份各异的人开始到龙泉探个究竟

随着龙泉可能有官窑的消息传出,许多身份各异的身影陆续出现在龙泉的山间田头。

叶英挺告诉记者,“来我这里探听的人加起来起码有上百拨了,我每天都要忙到很晚。”这其中不乏一些收藏界的大鳄,11月15日,香港知名人士吴继武也带着一批人找上了门,五十多岁的吴继武对龙泉青瓷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我知道他是做企业的,做得也蛮大。”叶英挺说。

连一些英国和日本的专家学者也来电表示,要组团来龙泉进行实地考察。

浙江省收藏协会贺秘书长也表示:“龙泉如果真的有官窑,毫无疑问,作为投资商会很感兴趣。”

几天前,曾有人想盗挖,当地已经加派人手加强保护

与收藏界人士一起闻风而动的,还有一些文物盗贼,上星期六的凌晨五点多,当地派出所就在大窑内连续抓获了四名可疑人员,当时他们正在盗掘龙泉大窑村古窑址,目前他们已被刑事拘留。(他们虽然没有挖到被认为是官窑的窑址,但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据龙泉市博物馆吴馆长介绍,龙泉有着一千多年的产瓷历史,境内的古代窑址有126处之多,分散各地,而被认为是官窑的这个窑址正在中心点上,旁边就是稻田,“要保护起来确实有难度。”她说,“我们总不能不让他们种田吧。”

龙泉市政府近日也专门就遗址保护工作召开会议,要求加派人手,日夜巡逻,做好保护工作,发现碎片的洞口也被暂时填埋。

考古专家:是否算官窑,挖了才知道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沈岳明也曾亲往龙泉鉴赏那批碎片,“它们看上去与民窑的产品的确大不一样,但严格地讲,与宫廷有关不一定就是官窑作品。”沈岳明说,传统上,学术界将龙泉窑定性为民窑,是否有官窑,没有挖之前,我们不能肯定。

据介绍,这几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也多次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开挖,但一直没有得到批准,“其实不管最后能不能确定是官窑,挖出来肯定会产生轰动效应的。”他说。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仿制品同样有价值 “瓷器”:不应以新旧论英雄》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仿制品同样有价值 “瓷器”:不应以新旧论英雄》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