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白瓷砖 > 导航 >

白瓷茶臼(唐)

白瓷茶臼(唐)

白瓷砖 爵士白瓷砖 瓷砖墙面

2020-07-03

白瓷砖。

唐 白瓷茶臼

规格:口径12.1cm

质地类型:瓷器

功用类型:茶具wwW.Taoci52.Com

浅盘状,小平底。内壁分四等分,错刻斜线,线间剔压麟纹。瓷胎颇细,外壁施白釉,精致可爱。

唐人喝茶讲究煎煮,里面还要加盐加姜,类似于熬中药,当然,熬的是茶末。陆羽则主张在水沸后再投入茶末,以保全茶的本味,但旧的吃法直到两宋还存在。无论如何,这第一步,是要将茶饼裹纸捣碎后,再放在茶臼中研成末。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秦观有《茶臼》诗一首:“幽人耽茗饮,刳木事捣撞。巧制合臼形,雅音伴柷椌。虚室困亭午,松然明鼎窗。呼奴碎圆月,搔首闻铮〓。茶仙赖君得,睡魔资尔降。所宜玉兔捣,不必力士扛。愿偕黄金碾,自比白玉缸。彼美制作妙,俗物难与双。”这首诗写了茶臼的制作(“刳木事捣撞”,“巧制合臼形”),赞扬了捣茶声如“雅音伴柷椌”,把碾茶比作“碎圆月”,并极力称赞茶臼的制作,说它是“俗物难与双”,把它比作“白玉缸”。

邢窑白瓷在唐代进入兴盛期,风靡一时,特别是有一种釉色晶莹洁白(或乳白)、叩击之有金石声的薄胎白瓷器,陆羽称赞其“类银”、“类雪”,难怪秦观要比作“白玉缸”了。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唐白瓷收藏专业性强 国内外市场行情不一


“海外每年的亚洲艺术大展,均有重要的中国白瓷展品;世界各大型艺术文物机构也都收藏有中国古代白瓷,比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法国集美博物馆等都有重要的中国唐代白瓷收藏。”谈及白瓷目前的市场价值,深圳艺术品投资人马道成表示,素雅的白瓷虽然看上去没有斑斓的花纹和艳丽的色彩,但在朴实无华中,它展示给人们的是那钟自然天成的美,“也正是这种浑然天成,必须是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鉴赏能力的藏家才能解其风情。”“十年前,在伦敦亚洲艺术展上,一件隋唐白瓷就以接近300英镑成交。”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介绍说:“白瓷高端精细品,一直都是海外大型博物机构追逐搜求的重要对象。‘高古陶瓷’是特指元朝以前的如唐、宋、辽、金时期的古代陶瓷,是以区别元代以后的景德镇的陶瓷制品,它是海内外文博机构关注的重要藏品,一个文博机构如果没有精美、重要、典型的中国早期白瓷这种‘高古瓷器’,那绝对是不成功的收藏。”在阎焰看来,白瓷收藏具有非常可观的前景。“收藏白瓷就如对禅的理解,一个陶瓷收藏家在跨过器物色彩收藏的门槛后,白瓷淡素净雅的美,一定会占据他的心田。所以说,古代白瓷的收藏必然会成为古陶瓷收藏家们关注的热点。用世俗一点的话讲,其收藏增值空间会大到常人不能想象的高度。就如那些1500年前的烧造技术水准直逼当代工业化白瓷水平的精品,当年就是进奉皇廷的至宝,又遑论今日。”马道成则认为,古代白瓷在国际市场的收藏拍卖状况与国内稍有差异。“在国际艺术品市场,部分藏家对‘高古陶瓷’的认同追捧程度相对高涨,所以一些‘高古瓷器’往往能拍出稍好一点的价格。但在国内市场,白瓷还没有进到高端收藏行列,拍出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藏品比较少。毕竟白瓷主要集中在‘高古’这一范畴,而‘高古瓷器’拍卖是受限于《文物法》的。因此,相比于明清陶瓷,迄今流传下来的真正可以进入拍卖市场且符合文物法律规定的白瓷藏品相对较少。”马道成说。马道成强调,目前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还是以明清彩瓷为较夺人眼球的重点项目,其创拍记录会比较高,而白瓷受限于各种各样的牵制,其价格亦相对受到影响。“高古陶瓷中的单色釉,例如白瓷这个品种可能在国外市场偶尔能有比较好的收获,但事实上并没有群体性和共性。如果有白瓷不属于‘高古’范畴内,而是明代永乐的‘田白’,那么在国内也可以拍出较高的价格。”在马道成看来,真正能够欣赏白瓷此种单色釉瓷器的藏家,其人本身应该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相当水平的鉴赏能力以及对艺术品的综合性欣赏能力,才会对单色釉瓷器产生痴迷的现象,“也就是说,对这些非彩瓷类的瓷器,需要具备相应更高的艺术品味、要求以及对历史的理解,才可能会产生钟爱之情。现在大部分藏家还是集中在收藏青花、彩瓷这一块,并且年代集中在明清时期。”(中国网)

宋代定窑白瓷鉴别要点


定窑是宋代北方著名瓷窑。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

宋代定窑白瓷鉴别要点

定窑以白瓷为主,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泛黄。定窑瓷器特别讲究器具内外的花纹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数种,到北宋中晚期,刻花技术更趋成熟。

宋代定窑白瓷在匣钵中往往覆烧,北宋中期以后因采用覆烧工艺,其盘、碗、碟等产品口沿无釉,被称为“芒口”,故镶有铜釦,以遮盖盘口的毛刺。

宋代定窑瓷器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定窑白釉划花鱼纹碗

高10.5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12.5厘米

小敞口,弧腹,短斜足。以铜镶口。通体施象牙白釉,碗心划鱼藻纹,此碗形制硕大,为宋定窑作品中少见之作。

北宋定窑划花萱草葵瓣口碗

高6.1厘米,口径21.4厘米、足径6.6厘米

。北宋定窑划花萱草葵瓣口碗碗内以流畅的刀法刻划出折枝萱草纹样,并以粗细两种刀锋同时刻划,形成主要花纹轮廓的另一侧有细线相衬,使花纹富有立体感,是北宋后期定窑瓷器中的精品。

北宋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波斯风格的唐代白瓷


波斯风格的唐代白瓷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清雍正高51厘米

该瓶瓶身烧绘上一条红釉大龙,大龙神态勇猛英明﹐翱翔于云层中。据介绍,瓶的构图灵感来自15世纪初期明朝年间的青花龙纹瓶﹐加上18世纪精湛制瓷的手工技巧,而成为糅合了两个不同时代特色的佳作。

这件天球瓶体积要大于一般所见的同类天球瓶。炉的火候及成色烧得恰到好处的蓝红两彩,把大龙游弋于云间的景致表现得层次分明、生动逼真。青花海石榴纹卧足碗青花海石榴纹卧足碗明成化径13.2厘米

此碗曾在1995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以242万元的高价成交。此碗敞口,弧壁,卧足。青花装饰,内心书梵文,内口沿卷草纹,外口沿回纹,外壁环饰套勾海石榴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此碗胎薄体轻,色泽淡雅匀净,轻盈秀雅,笔意活泼自然,为明成化青花瓷器中的精品。

德化白瓷如何鉴定分享


德化白瓷因为制瓷技术的高超,成品的质量都比较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受到很多藏友的关注。市场上也有很多人利用德化白瓷的名号生产一些现代的工艺品,很多人无法对真的德化白瓷与假的德化白瓷进行区分。什么样的德化白瓷才是真的呢?

看颜色

各个朝代的白瓷具有不同的特点,虽然都成为白瓷,但是这白是有区别的。有的白瓷中含有少量的青色,还有的白瓷中含有少量的白色。而德化白瓷的白是纯色,不泛青,也不发黄。颜色很纯正。

看光泽度

德化白瓷因为特殊的烧造工艺光泽度特别好,有种透亮的感觉。人站在德化白瓷的面前,可以模糊照见自己的影子。于是很多的工艺品也做的比较透亮。但是真正的德化白瓷虽然透亮,但是白的特别柔和,而现代的仿品只能做到亮,却无法做到柔和。因此通过亮度的比较也能对真假德化白瓷进行区分。

看透光程度

前面也讲到了,德化白瓷的一大特点就是透亮。因此在购买白瓷的时候可以选择白天有太阳的时候,拿到阳光下一照,通体透亮,就说明是真品。如果浑浊,不透亮就是仿品。另外还可以利用手电筒,如果天色较暗,可以用手电筒的光打在瓷器上,同样透亮的是真品,不透亮的是仿品。当然为了能够买到真的德化白瓷,还是选择白天阳光好的时候买。

白瓷收藏渐入佳境


随着收藏理念的转变,现代瓷器以其精美造型、价格合理以及富有升值潜力在收藏市场上日渐火热。而作为中国白瓷的代表——德化瓷,因收藏价值被人进一步挖掘出来,已逐渐走向高端市场。

精品价格连年攀升

中国瓷器制作历史悠久且品种繁多。除了高贵典雅的青花和色彩艳丽的彩瓷外,素雅的白瓷也是人们喜爱的一个品种。虽然白瓷看上去没有斑斓的花纹和艳丽的色彩,但在朴实无华中展示出自然天成的美感。

笔者曾在浦东一家著名陶瓷店里,看到了多款造型精巧、装饰典雅的白瓷器具,包括香炉、茶叶罐等,也有一些白瓷摆件,如花瓶、神仙佛像、古代名人像等。它的瓷胎多为白色,表面为透明釉,具有胎质致密、釉色清亮等特点。这些白瓷的外壁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等,并缀以名人书法,颇具艺术欣赏价值。

该店主说道:“白瓷的使用最为普遍,其质白色润,线条柔顺,雕工精湛。作为工艺品,它的市价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一些工艺大师的作品由于限量发行,价格连年攀升,有的精品已经突破百万元大关。”确实,随着公众对当代艺术陶瓷的需求增多,加上对外艺术交流频繁,德化瓷中的“中国白”越来越被世人知晓,收藏行情也渐渐火起来。

德化白瓷原料枯竭

据专家介绍,目前德化白瓷烧制原料正逐步走向枯竭。高纯度并富含玻璃质的戴云山脉瓷土,是造成德化瓷白净、透光的主要原因,由于千百年持续开发,已使优质瓷土日渐稀少。前几年,普通高岭土仅为每吨300元至500元,如今价格已上涨10多倍。另外,技艺精湛的瓷匠并不多,所以上佳的“中国白”作品越来越少,升值空间也被收藏界普遍看好。

“相对于景德镇、龙泉窑等瓷器"大腕"来说,德化瓷的收藏市场还未完全成型,收藏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一位白瓷研究者对笔者说:“十几年前,德化瓷收藏群体很小,多数人对有年代的藏品知之甚少,这几年关注德化瓷的藏家慢慢多起来,尤其是一些商人专门收藏德化瓷,他们往往起点较高,有的还从国外拍得真品。”

目前,现代瓷器工艺品的价值正在提升,收藏群体也逐渐扩大。那么,对于初入行的收藏者来说,收藏现代瓷器应从哪里入手.业内人士建议,收藏者不要急于出手,要多看(展览)、多走(产地)、多听(经验),除了知悉瓷器的材质、做工外,还要结合作者的情况来分析。对于刚入行的收藏者,买东西不要在乎大小、价格,而要选择主题突出、工艺不错的作品,也可以从日用瓷精品如茶具、碗盘等入手,这类瓷器的价格相对较低,而且还可以美化家居。

老窑瓷 隋代白瓷传瓶


在国内,很多古陶瓷收藏爱好者都知道中国古陶瓷在唐代有南青北白一说。所谓南青北白,就是指南方烧造的青瓷与北方烧造的白瓷,这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两朵奇葩。

南方以烧造青瓷为主。当时主要的青瓷窑口有越窑、洪州窑、婺州窑、瓯窑等。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最著名的青瓷窑口。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因这一带古属越州,故名之。早期的越窑瓷器在中国宋代以前的南方诸省非常流行,古人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它的美丽。

而北方则以烧造白瓷为主,它的主要窑口有北齐和隋时河南的相州窑、隋唐时期河南的巩县窑、河北的邢窑以及四川的大邑窑等。这些北方白瓷可以用"欺霜赛雪"来形容,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盛赞白瓷,其中有一句是"君家白碗胜霜雪",可见当时北方白瓷的精美。

这件瓷瓶是4月25日大河鉴宝活动中鉴定的一件藏品。此瓷瓶高22厘米,腹径12厘米,白胎白釉,胎质纯净细腻,釉色光亮温润,有细小的冰裂纹。盘口,单颈有三道弦纹,双腹相连。肩左右两侧各塑一条修长的龙形柄,以手工捏塑而成,手法简单干练,形象生动逼真。经鉴定认为,这是一件隋代河南巩县窑的白瓷传瓶,为隋代白瓷的代表之作。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珍藏有一件这样的白釉龙柄联腹壶,形制与这件双龙柄联腹壶几无二致,底刻有铭文"此传瓶有并",所以人们以传瓶称之。这样形制的器物还有一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1957年由陕西省西安市大业四年周宣帝外孙女李静训墓出土的。

我们一般所知最早的白瓷出现在北齐,如北齐武平六年(575年)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的几件。但这些白瓷瓷化程度不高,一般器物中是白中闪青。真正成熟的白瓷烧造还是在隋代。隋代墓葬中曾出土不少白瓷器,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征虏将军张盛墓、大业四年周宣帝外孙女李静训墓、大业六年(610年)金紫光禄大夫姬威墓等,都出土了大量白瓷,这批白瓷虽然还稍带有白中泛青的特征,但较之范粹墓出土的白瓷要好得多,胎釉中的含铁量较前减少,烧成温度有所提高,施釉技术也有所改进,器物的白度与硬度比范粹墓白瓷也有提高。瓷器的造型丰富,瓷胎洁白,釉面光滑,应毫无异议地称作白瓷了。

白瓷自北齐开始出现,历经隋代走向成熟,到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烧造技术的日趋完善,为日后出现精美的彩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北方白瓷的烧造成功比南方青瓷的出现更令人激动。此次大河鉴宝活动中藏友展示的这件精美的隋代白瓷传瓶尤显珍贵。

定窑白瓷鉴定要点


定窑白瓷的驰名始于北宋,而定窑白瓷的烧造则始于唐代。定窑窑址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唐代的定窑白瓷具有与邢窑白瓷相似的特征,器形有碗、盘、托盘、注壶、盆、三足炉和玩具等。造型与五代时期的作品相比,器沿均具有厚唇,丰肩,平底,底加圆饼状实足,有的为玉璧底。唐代定窑白瓷大多与当时邢窑白瓷相似,胎骨断面较细,胎色洁白,另有一类胎骨比较厚实,断面比较粗,但烧结较好。施釉一般用蘸釉法,器外壁的腹下至底部都不施釉。釉的质地随器物的不同而异。施在胎体较厚重器物上的釉比较粗,釉面凝厚,釉色一般是白里泛青,釉水凝聚处多呈青绿色,釉面有开片。胎质细腻者,胎色洁白,则施白釉,釉质很细,表面釉光莹润。胎色发黄者,为取得洁白的效果,在胎体上先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再罩以透明的玻璃釉,这种方法与邢窑白瓷相同。

时至北宋,定窑瓷器脱颖而出,虽仍以烧造白瓷为主,但另兼烧黑釉、绿釉、酱釉及白釉剔花器。刻花装饰方法被大量采用,按工艺细分,可列为刻花、划花和印花三种。北宋定窑的刻、划花技法与当时的其它窑口瓷器颇为不同,给人一种很“硬”的感觉,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可以打一个比方来形容,如用钢刀在松软的木料上刻花,受刀处周围的木料表面会随着刀具的刻压而下陷,此谓之“软”,而在坚硬的红木上刻花,受刀处周围的木料表面则不会下陷,使刻纹轮廓更为鲜明,此谓之“硬”。

刻划花的装饰手法流行于北宋,至金代则出现了印花的技法,定窑印花装饰看不出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有可能受定州缂丝的影响,制瓷匠师采用缂丝纹样粉本刻模,因此一开始就显得比较成熟。从釉色来看,金代定窑的釉色与北宋时有所不同,不如北宋时滋润,而带有粉质感,亦显得较为稀薄,突出于器表的纹饰微露白色。

占定瓷大宗的北宋定窑白瓷,具有以下的特征:

1、泪痕

泪痕是指器表的流釉现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泪痕现象仅见于北宋定窑器,唐至五代定瓷并无此特征。唐代定瓷釉薄而洁白,胎釉结合十分紧密,无流釉现象;北宋则凝厚而泛黄,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淌,形成泪痕。北宋早期,定窑采用正烧,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以后,定窑创造了覆烧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笔者曾见过一些定窑白瓷,泪痕方向为横向,十分奇怪,形成原因尚待研究。

2、竹丝刷痕

在定窑碗、盘类器物的外壁,经常可看见细密如竹丝的划痕,这些划痕是器物初步成型后旋坯加工时留下的,当然在其它窑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见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窑的纤细密集,此为鉴定定窑器物的一个特征。

3、底足

定窑器物的底足类型不多,主要分为平底与圈足两大类,而其圈足具有与其它窑口器物圈足明显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北宋中期以后覆烧成型的定窑器上,由于覆烧的发明,器物圈足得以裹釉,而将露胎处移至器上,然而裹上釉层的器足在外观上的表现并不那么完美,足面(圈足与地面接触部分)总是显得不够平整,有些地方釉厚,有些地方釉薄,以手抚之,明显地感到凹凸不平,笔者所目见的北宋定窑圈足器无一例外。这种现象十分奇怪,但在鉴定中却非常有效,凡北宋定窑圈足器(采用覆烧法,圈足上釉者)均有此特征,此为鉴定之关键。

另外,定窑圈足器之圈足有大小两种类型,大圈足器之足底往往可见竹丝刷痕,刷痕呈同心圆,而小圈足器则无这种现象,但无论大小圈足,足均极浅,足墙均窄,小圈足器挖足不过肩,几乎无钩手。

4、变形

定窑器物,尤其是碗类器物,大都有些变形,若是完整器,将器物倒扣于桌面,便很容易发现这一特点。

就目前在市场上所见到的仿定白瓷而言,泪痕现象已可做到,竹丝刷痕亦不难实现,至于器物的变形非人力而可强为,而取决于烧造时的火候、窑位、气氛等等因素,若以人力做作,不免留下故意造作的,不自然的痕迹。现在只有一点还难以企及,就是足面的不平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完全出于自然,且在目前尚未引起仿造者足够的重视,仍可作为鉴定的一个标准。

明代德化白瓷屈原像


明代德化白瓷屈原像,高23厘米,底76x6.1厘米。瓷质细腻,为典型的象牙白。实物比图片漂亮得多。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

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辟邪。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德化白瓷屈原像是我七年前在建阳市买的,卖家毛先生是市文化局的研究员,是市收藏家协会的顾问。我非常喜欢这尊塑像,一是因为屈原大夫的人品好;二是因为它做工考究,瓷质细腻,呈现出象牙质感。次年,毛先生来到我办公室,“真诚”地对我说:“陈先生,德化白瓷屈原像,是我心爱的藏品,你务必要卖还给我,当初我卖您500元,我愿意加点钱给您。”我算明白了,他是觉得当时他卖得太便宜了,来讨钱来了。我拿出500元,说:“够不够?”他不说话,我再往上加,600、700、800、900,最后我说给您1000元,他二话没说,将我放在桌上的1000元钱揣入上衣口袋,扭头就走了。这事恍如昨日,收藏可以看到人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