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工艺 > 导航 >

浅谈钧瓷工艺

浅谈钧瓷工艺

瓷砖工艺 瓷砖的工艺 古代钧瓷器

2020-07-15

瓷砖工艺。

钧瓷是华夏民族悠久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她以神奇的自然窑变耸立于众瓷之首,她的造型线条流畅,红中透蓝,润莹剔透,五彩渗化,开片声清脆悦耳,器物以出现自然意境为佳,历代君王,侯爵倾心赏析。

钧瓷工艺技术要求极其严格,某些关键环节如釉料配方和原料比例被代代口耳相传,成为不宣之秘,但有些简单平凡的工艺亦同样重要,同样对钧瓷作品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制作一流的钧瓷,首先应选用最佳的原料,原料经风吹日晒,雨淋滋润软化陈腐后,利用碾磨粉碎,筛网过滤,池中澄泥,然后将钧泥反复拍打,搓揉,才能达到要求的钧瓷,制作的作品胎质细腻坚实,极易变形。

制瓷,传统制作钧瓷主要以手拉坯为主。拉坯是靠轮盘转动,利用双手挤,压,拉,的力量,使钧泥变正自己要求的器物,此种方法可千变万化。拉坯,首先将泥千拍万打后再双手反复揉搓,排出泥中之气体,增强瓷泥的韧性和柔顺程度,揉成泥柱后,双手抱泥,对准轮心定泥,使泥和轮盘同心转动。将泥柱拉成要求的器物尺寸后,干燥,待可修整时进行修胚,修胚时应保持原有器物的线条流畅,表面光滑,修整完毕进行烘干。tAoci52.Com

素烧,将烘干的坯子装入窑炉中进行素烧,让坯体充分脱水,增加其质密坚实性。素烧点火起始升温不宜太快,以免胚体烘干时湿干不均造成炸裂。待550℃--600℃后封闭窑门,加快升温速度。温度升至1000℃左右时住火,合闭闸板使坯子上下均温。

施釉,将素烧后的坯子(俗称胎子)从窑炉中取出,冷却后才能施釉,施釉可分为喷釉法和浸油法两种,钧瓷施釉一般采取浸油方法较多,浸油施将釉子注入容器内调整好浓度,将胎子按入容器内,使胎子充分浸人釉中取出,胎子再釉中停留时间的长短,施釉工匠可根据操作经验定夺,施釉后再次烘干。

釉烧,将烘干后的釉坯装入窑炉内点火,起初升温速度不宜过快,应用小火烘烤,缓慢升温,使坯体及窑内的水分充分挥发,不致于产品因气体膨胀导致炸裂火滚釉。这一阶段再500℃以前即能完成,封闭窑门。待温度升至1040℃时开始还原,还原气氛的形成主要依靠人控制燃料程度来实现。即通过窑内空气的进入量,使燃料不能充分燃烧产生CO气体,实现窑内的还原气氛,使油料中的着色物CUO达到还原状态,待温度升至1180℃左右时,转入轻还原阶段,此时,釉面更加光亮,这一阶段严格防止氧化产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待温地升至1280℃以后转入氧化阶段直至住火,开放闸板,打开窑门,保证产品的鲜艳程度,还原阶段可称为整个工序的重中之重,俗有”生在成型,死在烧成“之说。

中国人常用”浑然天成,巧夺天工。“等词来形容精美绝伦的钧瓷珍品,每一件钧瓷作品都凝聚这工匠师傅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是人类利用打自然所赋予的先天条件和时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人间奇迹。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浅谈青花瓷器留白工艺


自从钴料在元代被用来创造出釉下青花瓷品种以后,明、清二朝青花器一直占据着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地位。随着工艺的进步和创新,青花的品种也在不断增多,用青花表现纹饰的方法也不断变化,“青花留白”就是一种非常工致美丽的纹饰制作方法。图1所示的青花留白“清廉多寿纹”钵式炉和图2所示的青花留白饕餮纹花觚就是这种工艺的例证。

所谓“青花留白”是指用釉下青花表现蓝地白花纹饰或图案的一种方法,它同高温蓝釉地填白(或堆白)和低温蓝地白花在制作上有本质不同。高温蓝釉地填白(或堆白)器是在胎体表面施以高温蓝釉(如祭蓝釉)后,待釉干,剔去纹饰部分之蓝釉,填以乳浊质白釉,或直接在蓝釉上用乳浊质白釉绘画纹饰,然后高温烧成。而低温蓝地白花属于蓝地粉彩器,是用低温蓝彩做地色,在蓝色地上以白色粉彩料敷画纹饰,然后经低温烧成。“青花留白”则同青花器制作工艺完全相同,只不过纹饰的表现色彩正好相反:在青花器上白色为地,蓝色为花。而青花留白器上是蓝色为地,白色为花。“青花留白”工艺繁杂,青料消耗量大,在纹饰填绘上又颇费工时,因此这品种的青花器产量较少,一般皆为中高档产品。本文配图之青花留白“清廉多寿纹”钵式炉(图1)就是一只极为少见的祭祀用具。此炉为康熙时代民窑高档瓷器,诸多方面显示康熙青花瓷典型特征:胎质细腻比重大,故手感沉重。釉质纯洁透亮,稍泛青色,为标准“亮青釉”。青料淘炼纯净,烧成温度恰到好处,发色均匀靓丽,是典型“翠毛蓝”色泽。器型浑厚端庄,可称康熙时代钵式炉之标准器。纹饰工笔精绘,一丝不苟,属康熙民窑青花留白器中上乘之作,为目前国内诸图录康熙器中所罕见。

如何选购钧瓷茶具 2020钧瓷茶具制作工艺


钧瓷茶具是我们日用陶瓷中最常见的茶具,那么大家知道如何选购钧瓷茶具吗?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答案以及钧瓷茶具制作工艺相关知识吧。

如何选购钧瓷茶具

购买瓷器茶具还要注意瓷器茶具的环保与质量,好的瓷器茶具对人体健康有益,劣质瓷器茶具对人体健康有害,挑选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购买瓷器瓷茶具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市场,切不可贪便宜购买没有正式生产厂家的劣质产品。国家规定,将瓷器茶具置于4%的醋酸中浸泡,铅的溶出量不得大于7毫克/升,镉的溶出量不得大于0.5毫克/升。正规的生产厂家的产品基本都能符合这一要求。

二、购买时要注意看茶具的成色,用手触摸茶具表面,看内壁是否光洁。

三、用鼻子嗅,看是否有异味。

四、在使用前用沸水把茶具煮上5分钟,或者用食醋浸泡2—3分钟,以溶出茶具中含的有毒物质。

小知识:钧瓷茶具适合泡什么茶?

白瓷茶具适合泡绿茶,青瓷胜在釉色,更能突显茶汤的色泽。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使用茶器主要是还是要欣赏茶器的色泽、手感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

钧瓷茶具制作工艺

1、钧瓷茶具的制作工艺十分的复杂,要先手工拉胚,坯体经过素烧稍微冷却之后就要上釉正烧,釉层比较厚,在烧造的过程中,里面含有多量的钙酸纳等物质。

2。烧制的时候釉层断裂,釉料受到高温的影响在胚体上翻滚,比较重的元素在下,较轻的元素翻上,釉层里形成深色沟槽。

3、熄火之后釉面停止沸腾,高低补齐以后,釉面形成不规则的流动线条,所以钧窑釉面有蚯蚓走泥的独特风格。

4、钧窑底足施满釉后又抹掉,烧成后成为棕黄色,钧窑釉色比较厚,在钧窑表面刻、划等都不宜显,所以钧窑以独特的釉面而取胜。

5、钧窑又区别于其他瓷器的釉色,钧窑风格独特,极富创造性,是瓷器中不可多得的一种特殊艺术。

6、为了不断追求工艺精益求精,经过多年反复的研究,研发出了一些列可与古代工艺媲美的仿宋现代钧窑,以独特的釉色取胜,富有创造性,风格独特,在陶瓷的釉色美上开启了新的艺术境界。

通过如何选购钧瓷茶具和钧瓷茶具制作工艺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钧瓷茶具,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继续关注吧。

金元时期钧瓷工艺与宋代钧瓷有什么区别


金元时期钧瓷工艺与宋代钧瓷有什么区别。

金、元时期的钧瓷制作,从某中意义上讲,还是对宋代钧窑工艺的继承和延续,金、元时期的钧瓷工艺特征不可避免地有时代烙印及本民族特色,形成与宋钧有差异的工艺特征。

宋代钧瓷无论是民窑还是官窑,器物造型都非常规整。民窑釉色多以天青为主,也有月白、天蓝、葱青;官窑则以运用金属铜“窑变”呈色之美妙著称。民窑较之官窑胎釉略薄,但是都能做到施釉厚薄得当,所见瓷器流釉、粘足的极少。宋代钧瓷大多施满釉,且器底多涂褐色(俗称芝麻酱色)护胎釉。鼓钉洗、花盆和盆奁,以及盘类以支钉支烧,其它则以垫饼烧造。宋钧胎质细腻致密,呈灰褐色,它吸水率低,瓷化程度高,叩之其声铿锵圆韵悦耳。从胎质断面可以看出,纯净无杂质,很少有空隙,很少出现釉层剥落等现象。

金代钧瓷的制作基本上沿用了宋代的造型风格,并烧制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钧瓷作品,如一些瓶、炉,不仅造型讲究,而且窑变美丽。河南开封市文物商店所珍藏的一件金代钧瓷窑变罐,可称得上是金代钧瓷中的杰作,被定为一极品。此罐小口、鼓腹、圈足,肩上附有双系。通体饰明快的天青釉,底部亦有釉,圈足刷褐色护胎薄体。

罐内外釉面上共装饰有17块窑变斑彩,窑变斑色泽绚丽,大体有三种色调;中心为葱绿色,外层为朱红色,最外层为葡萄紫或玫瑰红色。基础釉的天青色和窑变斑的红、绿、紫色交相辉映,五彩斑斓,炫人眼目,堪与宋钧相媲美。金代钧瓷中的碗、盘的造型基本上也是沿用宋制,器形逐渐变大。

总体来说,金代钧瓷是战乱之后的恢复之作,是为满足民间大量的日常生活需要而在民窑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从这一点来讲,它并不十分严格要求钧瓷胎釉的选料精细,制作的精益求精。它的首要目的十分明确:实用为上。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烧制出的金代钧瓷,除少数精品外,普遍出现胎料粗松、胎质泛黄等现象。金代钧瓷较少支烧,大多以垫饼垫烧,轮制产品不规整,盆、碗、碟、罐的圈足统旋直足,所掏窝子一刀而过,窝子不正,深浅不一,刀痕、指痕都程度不同地出现在胎体上下不加任何修饰。

釉色以天青、天蓝为主,窑变色彩不及宋钧自然,其釉彩流动性小,与宋钧窑变神奇美妙、变幻莫测的艺术效果形成鲜明对比,成为金代钧瓷色釉变斑一大特点,这也真实地反映出战乱之后的金代钧瓷的艺术水平。

民间工艺—瓷器工艺—钧瓷的特色和艺术成就


隋唐以来,我国瓷器发展的格局是“南青北白”;而宋朝瓷器,则是名窑辉映各操绝技,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钧瓷以其独特的风格受到人们重视,以最高的艺术水准入五大名窑行列。

钧釉的主要特征是釉层丰厚,釉质莹润,釉色以红紫为基调,釉纹深沉多变,釉面有明快的流动之感,飞壁流火,釉色欲滴,形如流云,灿若晚霞.变幻莫测,这种奇妙现象称为“窑变”。产生“窑变”的主要原因,是含铜的氧化物的釉在烧制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高低和气氛的浓淡而呈现变化,变化无穷,从不重复。因此“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其著名色彩:红有“海棠红、胭脂红、鸡血红、玫瑰红、朱砂红、火焰红”,紫有“茄皮紫、葡萄紫、玫瑰紫,丁香紫、深紫”,以及“天青、天蓝、月白、米黄,葱翠青、鹦哥绿。梅子青”等。钧红釉的稳定烧成突破了青瓷单色釉的格调,青如蓝天晶莹润泽.月白如美玉,深红如成熟的海棠,紫红如怒放的玫瑰,红紫相映如光润的玛瑙,凝厚深沉含蓄耐看。

钧瓷在釉的配方上改变了过去青瓷单纯以铁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的传统,配入了铜、铁、磷、锡等多种元素,并且分别配种,分层挂釉,加上独特的烧造工艺(即火的艺术),使钧瓷釉层结构变化复杂.釉层含蓄光润犹如宝石,釉层里的气泡对光线有搅动作用,使釉中的流纹变幻无穷。完全是工匠们创造智慧的结晶。如果说唐代越窑青瓷“如冰似土”,那么钩红釉的美丽则是巧夺天工。

钧瓷窑变基本色调是红、蓝、紫、灰、白。有的色带光芒四射状,有的色带横向或斜向浸漫,如同云雾缭绕峰峦;有的色带横向流淌,犹如瀑布从山巅直泻而下,这些色彩没有任何人为痕迹,完全是“窑变”,自然形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或像太华千寻;或像江湖万里;有如云雾高山、星辰满天、峡谷飞瀑、翠竹生烟、烟花怒放、杏雨江南、寒鸦归林、丝路花雨、仙山琼阁,波浪涛天;颇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育白、白中有红,相映交辉,变幻无穷。在纹路上,釉内有针尖般点点明星,有蟹爪般的裂纹,有婉蜒迂回的蚯蚓走泥痕。这些被称作珍珠点、鱼籽纹、兔丝缕、冰裂纹、蚯蚓走泥纹等形成钧瓷—大特色,宋代其他任何瓷窑都不能与此比美。

唐代陶瓷艺术广采博收,新鲜活泼,雍容华贵,充满了异国情调。而钧瓷则改变丁这一发展方向,在造型上端庄浑厚,古朴文雅,纹饰简练,楞角优美,线条流畅,雕塑别致,确有独到之处。如出戟尊、敞口尊,鼓钉洗,各式花盆、盆奁,鸡心碗、高足碗、带把洗、三足炉以及瓶、盘等,质朴敦厚表现崇高的民族意识。

宋代钧瓷造型有强烈的仿古意味,尤其是仿三代青铜器,无论官窑民窑,都严格认真,制作规整,但不是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艺术上法古创新,古拙高雅技艺惊人,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钧瓷几乎没有任何花纹装饰,它的美体现在造型线条处理上,杜绝成型卜的轻薄花哨,追求端庄肃穆,宏大气魄,显示一种内在的含蓄美,具有千古耐看的时代魅力。

浅谈宋代湖田窑影清瓷的工艺特色


湖田窑位于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五代时烧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色青灰,白瓷洁白,产品以盘、碗为主。北宋早期普遍使用仰烧法,烧造青白瓷唇口、葵口碗。造型简单,瓷胎较厚,釉色偏灰或米黄。多光素无纹饰。这一时期的产品,尚不具备影青瓷的基本特征。

北宋中晚期,选用表层风化最佳的瓷石原料,淘洗澄湛工艺逐渐完善,拉坯成型技艺日趋成熟。尤其采用旋坯工艺,用铁刀在阴干的毛坯上旋削修整,使瓷胎薄腻至极,造型规整秀美,其实大批量烧造的斗笠碗,口径20厘米有余,面碗壁厚度尚不足0.2厘米。如此大口径薄胎器,即便明、清两朝造瓷技艺发展至巅峰,也无法大规模再造。

这一时期,釉料中釉灰用量较多,釉熔融较透,透明度特别好。釉层中气泡、析晶以及其他残留物较少。刻花、划花、模印花纹的凹痕宽度、深度不同,釉层堆积厚度和块面大小多有变化,釉色由淡淡青白色向天青、湖绿渐次演变。纯净明澈并富于色调变化的硬青釉,大大强化了纹饰的艺术效果,给人以“音乐旋律绎如心灵”的美感。

棕眼是影青瓷釉面的一个重要特征。坯胎用的是生料,高温烧结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通过釉面逸出,有些釉表面未被及时填平,而形成大小不同的棕眼。棕眼不光凹馅面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形态也有差异。多数只是釉表面的凹痕,一些却有针管样细孔穿透釉层,连通瓷胎。经近千年土浸,釉层下的胎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放射状扇型土浸斑。灯光照射影像明显,可作为鉴定的重要佐证。

影青瓷造型美,装饰技艺更是独步青云,特别是刻花、划花技法。娃娃纹、莲纹、水波纹等等,构图饱满,线条流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粗线条先垂直刻一刀,再沿线斜刻一刀。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汉代玉雕之“汉八刀”工艺。匠师根据构图需要,刻痕深浅、斜线坡度、斜面宽窄等等都富于变化。每根线条都明显起顿,犹如中国书法之提、按、顿、捺。细线条则以深浅宽窄变化,表现花、叶、水波、娃娃等范围轮廓。流畅有力,有韵律美感。线条的起顿衔接,准确而自然。匠师专业而有自信,手法娴熟,正可谓“庖丁解牛”。匠师们还就地取材,创制刻、划花的专用工具,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取得了超乎想像的艺术效果。一种竹制成用以划花水波纹的扁平斜口面竹笔,形似现在的排笔,宽1~2厘米,笔端削成阶梯状排列的一根根细竹丝。通过手腕的提按顿捺,划出长短不一、粗细变化的同心水波纹。这些同心水波纹,自然而有序地排布在粗线条的轮廓内,与复刀主线、单刀轮廓线共同构成一幅完整图案。律动的线条变化,赋予莲花荷叶风中翩然,莲子荷包欲出:近看湖面水波涟漪,远眺江水激流翻滚,寥寥数刀轮廓线勾勒出的娃娃,头大体腴,生灵活泼,嬉戏于河塘水际……看似纷繁的画面,其实自然有趣。整个画面根本找不出一根可有可无的线条,仅此一点,足以想像当时匠师是何等胸有成竹之“高人”。

纵观出土实物,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优质湖田窑产品,多用匣钵垫块仰烧法烧成。当时已经普遍推广使用的多数垫钵匣钵内覆烧技术,以及定窑发明并广为运用的垫圈组合式窑具装烧芒口碗盘的技法,虽然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但优质湖田窑产品却很少采用,最重要的原因是芒口影响品质。匣钵垫烧产量虽受制约,但可以最大限度保持产品的优良品质。其实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窑工能娴熟掌控强还原焰,使瓷胎烧结致密,透光度愈加良好。釉熔融透彻,焕发出影青釉白里带青、温润如玉的迷人魅力,而且,胎釉结合极紧密,透明度和硬度都达到近代硬质瓷器的标准。

北宋中晚期至南宋,影青瓷制作工艺发展到历史巅峰。产品以碗、盘、壶为主,还出现花瓶、香炉、雕塑等新品种。湖田窑、湘湖窑最具代表性。

南宋中晚期,表层优质瓷石资源匮乏,社会动荡不安,熟练工匠大量流失。为片面追求产量,广泛推广使用垫圈组合式窑具,窑内湿气难以及时排出,不利于窑内升温,易造成釉面阴黄。此时模印图案花纹的芒口碗铺天盖地,成型单调呆板,纹饰繁缛琐碎。不过,模制成型的产品更周正:垫块组合式窑具也大幅度降低产品烧制过程中的变形率。这一时期也有少量垫块仰烧产品,纹饰构图简化,刻、划花线条流畅,但明显纤弱乏力,且不注意线条的衔接连贯。南宋末至元代,仍有影青产品烧造。特别是元代中期,不少产品的胎釉造型等特征,明显具备优质影青瓷的基本要素。

浅谈对河南钧瓷与后起之秀铜红釉的见解


一 概述

古钧瓷是中国的名窑奇珍,产于河南禹县,是宋代(公元<960—1270年)五大名窑之一。钧瓷以祭禹王的钧台而得名,“古钧台,得名始于夏,夏启大飨诸候于钧台,大飨诸候于台”,杰筑倾宫。

禹县战国叫阳翟;伪齐升颖顺军,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仍名颖顺,二十四年更名为钧州。一些人以为钧瓷是因钧州而得名,是钧瓷的代表,是错误的。从“古钧台”,“禹王锁蛟井”、“八挂洞”周围<30万平方米的古代堆集层3和对96座古代钧窑遗址的调查4来看都充分证明,钧瓷发源于唐朝,而盛产于宋代,并以北宋、徽宋赵佶建中靖国(公元1101——1119年)为盛期。

北宋末年,由于辽金入侵,社会动乱,名盛中外的古代钧窑也随之瓦解,据传说当时部分钧窑艺人随宋室南迁,把钧瓷生产技艺传入江南。后来在江西、广东、宜兴等产瓷区发展了许多钧瓷分枝。查由于南北方窑炉结构不同,原料性能各异,并在继承中都有较大改进,所以各地钧窑产品也都各具有自己的特点,使铜红窑变釉系得到了充实和发展,成为铜红窑变釉后起之秀,其中以景德镇钧窑为最,相继发明了本色釉(钧红、郎窑红、美人醉、祭红);窑变花釉(宋钧花釉、郎红花釉、钧红花釉);釉里红<<5>等三大分系十数个品种,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继钧台窑之后列为世界之冠。

一、古钧瓷釉与近代铜红釉的异同

古钧瓷釉和铜红釉都是以铜为主要呈色元素,均属铜红窑变釉系统,这是其共同点,但因时间与地点、原料与工艺的不同,产生了时代与地区的独立风格。现从釉的化学组成和烧成工艺两个方面探讨其因果。

1、釉的化学组成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以<19个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钧瓷釉(见表1)与7个仿钧釉(见表2)和21个近代铜红釉(见表3)的化学组成进行对比,综合分析。

(1) 古钧瓷釉的磷、钛含量比仿钧釉和铜红釉都偏高。古钧瓷釉式中

2O5是<0.0141—0.0248,TiO2是0.0093—0.0255。仿钧釉式中P2O5是0.0017—0.0150,TiO2是0.0036—0.0113。铜红釉式中P2O5是0.000004—0.0030,TiO2是0.00005—0.0033。磷、钛含量的不同是造成艺术风格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的磷、钛含量是促使古钧釉液相分相的主要因素。多种不相溶混的玻璃相所形成的球形体,因其光学性质的不同,反映出柔润似玉的釉面光泽。

(2) 古钧釉和仿钧釉含铅、硼极微,而铜红釉式中含是0.0010—0.1894,B2O3是0.0001—0.0016。这是古今钧釉和铜红釉在色调上产生差别的主要因素。后者所以能产生光亮的鲜红色调,铅和硼在釉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 古钧釉式中CaO是0.0021—0.0224。仿钧釉式CuO是0.0013—0.0311,有上升趋势.铜红釉式中是0.0105—0.0799,最高。从三者含铜量相差很大,但都能呈色的事实,说明含铜量不是影响呈色的主要因素。从有些古今钧釉含铜量近似,而呈色千变万化的现象,证明铜红呈色应取决于铜在釉中的存在形式和分散度。据铜的氧化还原电势理论,我们同意的看法即<:铜红玻璃熔体在高温时以Cu+2、CuO、+、2O及五种形式存在。当条件有所变化,五者之间平衡移动,可能引起一种或多种消失而产生不同颜色和现象。结合工艺试验我们认为:古钧瓷釉青兰居多,紫红次之,彩色多变,应以Cu+2和Cu2O为呈色主因素。近代铜红釉以红紫居多,应以Cu2O和Cu0为呈色主因素,Cu+2为辅助成色因素。附表1、2、<3列于后。

(4) 古钧釉的硅铝比(见表4a)是10.70—13.30,仿钧釉的硅铝比(见表4b)是<9.60—12.40。铜红釉的硅铝比(见表4c)一般是7.5280—14.1473,个别高的达32.6095。

从硅铝比数值来看,钧瓷釉最低,由于含量的相对增高,不利于釉系的液相分离和呈色,这也是古钧和仿钧难烧,上乘产品极少的原因之一。

(5)综合分类与剖析:

从化学组成来分类古钧釉、仿钧釉和一部分铜红釉属于钙釉。另一部分铜红釉属于灰铅釉和铅釉。钙釉创于“商周”,成熟于后世。铅釉首见“汉陶”盛行于“唐代”。二者均为中国陶瓷釉熔剂技术源远流长的品种,并流传沿用至今。铜被引入釉中系古钧窑所首创,它在古瓷中独树一帜,被誉为“人为专工”的典型,钧台窑代表着古钧窑技精艺巧的高峰。铜红釉在古钧釉的基础上,引入了高温熔块(例如:铅锡晶料;红、绿、白烧料)。改变了釉的化学组成,发展许多具有特色的铜红窑变釉系的新品种。

表1 古钧瓷釉的克分子当量比参数表

No

SiO2

Al2O3

Fe2O3

MgO

CaO

CuO

TiO2

SnO2

P2O5

K2O

Na2O

1

4.0278

0.3506

0.0347

0.1291

0.6532

0.0104

0.0198

0.1281

0.0896

2

4.4147

0.4014

0.0394

0.1167

0.6528

00114

0.0212

0.1376

0.0929

3

4.3407

0.3889

0.0333

0.1470

0.6237

0.0030

0.0093

0.0248

0.1450

0.0837

4

4.3038

0.3919

0.0533

0.0481

0.7032

0.0144

0.0211

0.1517

0.0889

5

4.8566

0.3871

0.0496

0.0918

0.6775

0.0183

0.0053

0.0195

0.1933

0.0795

6

4.6882

0.3151

0.0498

0.0883

0.7129

0.0032

0.0255

0.0131

0.0147

0.1629

0.0870

7

4.7771

0.3803

0.0510

0.1096

0.6470

0.0032

0.0181

0.0028

0.0193

0.2024

0.0808

8

4.5987

0.3715

0.0620

0.0808

0.6712

0.0224

0.0204

0.0106

0.0161

0.2024

0.0670

9

4.7300

0.3824

0.0588

0.0824

0.6744

0.0056

0.0208

0.0040

0.0156

0.2012

0.0374

10

4.7338

0.3772

0.0546

0.0955

0.6868

0.0202

0.0186

0.0243

0.0194

0.1837

0.0354

11

4.5950

0.3650

0.0528

0.1021

0.6784

0.0063

0.0176

0.0137

0.0172

0.1841

0.0410

12

4.4277

0.3521

0.0544

0.0937

0.7106

0.0128

0.0189

0.0125

0.0160

0.1547

0.0410

13

4.3671

0.3485

0.0540

0.1016

0.7193

0.0041

0.0145

0.0026

0.0149

0.1437

0.0391

14

4.5089

0.3743

0.0655

0.0717

0.7421

0.0093

0.0193

0.0081

0.0158

0.1565

0.0394

15

4.2264

0.3725

0.0309

0.0585

0.7067

0.0178

0.0211

0.1890

0.0455

16

4.5790

0.4014

0.0563

0.0488

0.7477

0.0150

0.0205

0.0083

0.0201

0.1912

0.0420

17

5.3128

0.4000

0.0295

0.0755

0.6820

0.0108

0.0226

0.1445

0.0340

18

3.9673

0.3445

0.0482

0.0640

0.7244

0.0227

0.0141

0.1638

0.0348

19

4.0429

0.3322

0.0232

0.0771

0.7119

0.0021

0.0100

0.0159

0.0861

0.0408

表2 仿古钧瓷釉的克分子当量比参数表

No

SiO2

Al2O3

Fe2O3

MgO

CaO

MnO2

CoO

CuO

TiO2

SnO2

P2O5

K2O

Na2O

ZnO

20

2.3356

0.2293

0.0136

0.1221

0.5916

0.0012

0.0233

0.0097

0.0060

0.1134

0.1069

21

2.4640

0.2571

0.0165

0.1195

0.5878

0.0002

0.0311

0.0067

0.0062

0.1800

0.1126

22

4.5610

0.4009

0.0120

0.0894

0.5940

0.0193

0.0104

0.0143

0.0021

0.3030

0.0135

23

5.0690

0.4149

0.0218

0.0331

0.8025

0.0013

0.0113

0.0017

0.0114

0.0130

24

2.4067

0.2073

0.0146

0.1231

0.5725

0.0019

0.0019

0.0116

0.0081

0.0053

0.1625

0.1414

25

3.0100

0.2791

0.0161

0.1104

0.5343

0.0014

0.0022

0.0114

0.0096

0.0056

0.2141

0.1407

0.0006

26

4.9112

0.3954

0.0401

0.1509

0.6363

0.0036

0.0150

0.1659

0.0470

表3 铜红釉的克分子当量比参数表

No

SiO2

Al2O3

Fe2O3

MgO

CaO

BaO

PbO

MnO2

CoO

CuO

TiO2

SnO2

P2O5

B2O3

K2O

NaO

27

2.6221

0.1534

0.0068

0.0298

0.4485

0.189

0.0019

0.0334

0.0456

0.0002

0.0016

0.0920

0.2311

28

2.6637

0.22570

0.0143

0.1042

0.4213

0.0676

0.0169

0.00007

0.0164

0.0026

0.0070

0.0005

0.0005

0.9580

0.3030

29

3.3900

0.2777

0.0099

0.0498

0.5822

0.0752

0.00001

0.0297

0.0074

0.0002

0.0811

0.109

30

2.5196

0.0233

0.0055

0.1005

0.5057

0.0009

0.0146

0.0411

0.00016

0.0732

0.2783

31

0.0404

0.3953

0.0096

0.0603

0.6771

0.00005

0.0101

0.0033

0.00019

0.1393

0.1231

32

2.5991

0.3288

0.0011

0.0514

0.7109

0.0001

0.0010

0.0001

0.0001

0.0135

0.0005

0.0001

0.0001

0.0519

0.1843

33

2.7213

0.3266

0.0108

0.0453

0.6960

0.002

0.00002

0.0139

0.0001

0.0002

0.0512

0.2039

34

3.1869

0.3916

0.0132

0.0459

0.6502

0.0020

0.00029

0.0126

0.0005

0.00005

0.0003

0.0627

0.2387

35

3.9996

0.5313

0.0164

0.0519

0.6086

0.0114

0.0001

0.0794

0.2399

36

3.2481

0.4000

0.0111

0.0822

0.7228

0.0015

0.0171

0.0201

0.0837

0.1095

37

3.2240

0.4262

0.0132

0.0541

0.6606

0.0105

0.0006

0.0001

0.0682

0.2116

38

3.2066

0.4160

0.0130

0.0553

0.6657

0.019

0.00005

0.0002

0.0696

0.2092

39

2.9630

0.2164

0.0091

0.0333

0.5065

0.0727

0.0013

0.0299

0.0002

0.0013

0.1004

0.2833

40

3.7446

0.2893

0.0098

0.0302

0.4356

0.1011

0.0001

0.0366

0.0030

0.0013

0.1602

0.2713

41

3.3614

0.2376

0.0089

0.0263

0.2640

0.0900

0.00015

0.0284

0.0003

0.0012

0.1535

0.4048

42

2.5666

0.2040

0.0098

0.0727

0.4862

0.1705

0.0008

0.0408

0.0019

0.1255

0.4448

43

1.9906

0.1899

0.0063

0.1369

0.6735

0.0489

0.0799

0.0072

0.0550

0.0854

44

2.9071

0.1287

0.0063

0.0392

0.4223

0.1877

0.0001

0.0409

0.0002

0.0011

0.1688

0.1805

45

2.5969

0.3282

0.1114

0.0516

0.7105

0.0001

0.0013

0.00002

0.0002

0.0170

0.0001

0.0003

0.0002

0.0579

0.1845

46

0.5026

0.0281

0.0024

0.0444

0.8825

0.9290

0.0049

0.0011

0.0316

0.0361

47

0.3426

0.0105

0.0006

0.0207

0.8883

0.00126

0.3522

0.0030

0.0052

0.0825

附表1、2、3的说明:

① 附表1的数据,是以釉中K2O、Na2O、CaO、MgO的当量数之和作为1计算得。

② 附表2的数据,是以釉中K2O、Na2O、CaO、MgO、ZnO的当量数之和作为1计算得。

③ 附表3的数据,是以釉中K2O、Na2O、CaO、MgO、PbO、B2O3的当量数之和作为1计算而得。

④ 表3中序号44是钧花釉,46、47为美人醉。

从含量看,古钧釉为0.6237—0.7477,最高,钫钧釉一般在<0.5343—0.6363之间,有下降趋势<.铜红釉是0.0213—0.6771,最低.这个差异首先是因为铜红釉引入了不同种类的高温熔块,其次也可能与灰源不同有关.古所谓“釉无灰不成”的灰是指植物灰而言,这可从三者釉中磷含量的差别得到旁证。古钧釉含

2O5高限为<0.248,仿钧釉是0.0150,铜红釉是0.0030,这个差异取决于灰源的不同。北方干寒盛产白杨,白杨灰可能为古钧釉的灰源,此灰

2O5含量为<13.30%,CaO含量是<66.50%.古钧釉含

2O5低限值是<0.0147,降低值为<0.0101,这可能因阔叶树灰所致<.灰有生灰和熟灰之分,用量波动在20~70%之间(灰的化学组成见表<5)。

附表<4说明:

①氧比数据是以釉的当量数为基础计算而得。

②氧比铵公式计算

③硅铝比数据是以釉的克分子当量比参数为基础计算而得。

④硅铝比按公式计算

表4a 古钧瓷釉的氧比与硅铝比

序号

氧比

硅铝比

序号

氧比

硅铝比

1

3.7921

11.5

11

4.1362

12.6

2

3.8570

11.0

12

4.0322

12.6

3

3.8897

11.2

13

3.9987

12.5

4

4.3038

11.0

14

3.9296

12.0

5

4.2676

12.5

15

3.8885

11.3

6

4.1823

12.5

16

3.8917

11.4

7

4.2192

12.6

17

4.7018

13.3

8

4.0208

12.4

18

3.6964

10.7

9

4.1163

11.4

19

3.9579

12.2

10

4.1762

12.6

表4b 仿钧瓷釉的氧比与硅铝比

序号

氧比

硅铝比

序号

氧比

硅铝比

20

2.6956

10.2

24

2.8941

11.6

21

2.6853

9.6

25

3.1960

10.8

22

4.0499

11.3

26

4.2941

12.4

23

4.0859

10.7

表4c 铜红釉的氧比与硅铝比

序呈

氧比

硅铝比

序号

氧比

硅铝比

27

3.5363

7.0971

38

3.3002

7.7058

28

3.1091

11.8099

39

3.4681

13.6922

29

3.5823

12.8182

40

3.8678

13.9049

30

3.1707

11.2734

41

3.8113

14.1473

31

2.5773

8.7797

42

3.1837

12.5814

32

1.7144

7.9132

43

2.3961

10.4824

33

1.8962

8.3353

44

4.0243

22.5882

34

1.9737

8.1174

45

2.5519

7.9000

35

3.0130

7.5280

46

0.5263

17.8861

36

2.8991

8.1203

47

0.4936

32.6095

37

2.7860

7.6115

2.烧成工艺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烧成工艺作为外因的条件也是关键的一环。同一种钧釉在低温慢速情况下烧成,其试品光泽柔润,成兰青色率很高。在高温快速情况下烧成,试品鲜艳而光亮,成红紫率大幅度提高。由此可证明,内因与条件不可偏废一方。特别是有铜参加反应的釉系中(因铜在还原气氛中非常灵敏)外因条件尤其重要,更应重视。以钧台窑与景德镇钧窑作对比:从钧台窑的结构来看,烟囱与火床位差小,几何压头低,烧成中气体流速、负压、升温速度也都较低,虽然古钧釉氧比很高(见表<4a)是3.6964-4.7018,需要较高温度烧成,但限于窑炉结构的特点,其烧制古钧瓷必须是采取降低烧成温度和延长烧成时间的工艺措施来完成。这样既有利于液相的分离又利于提高已熔釉的粘度,促进了釉面柔润的效果。再者钧台窑体积小一般不超过<5M3,所以窑内气氛的成份变化既大又快,从而使古钧釉面彩色灵活多变。景德镇窑则与此相反,首先它窑体大(约<180~200M3),而铜红釉的窑位又在特定的窝里区,那里的气流与气氛都相当稳定,烧成操作中有小的变化反映在那里并不敏感,这也是呈现单色的原因之一。另外近代铜墙铁壁红釉氧比较低(见表<4c)一般在2.3961-4.02个别低的只有<0.4938。但他们反而采用高温(1330℃)和快速(20小时左右)的工艺烧成,这就不利于液相的分离,使釉的物理状态更趋近于玻璃,从而产生鲜艳明亮的釉面是势所必然,即使古钧釉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烧成,也必然有如此倾向。

表5 草木灰的化学成分表

稻草灰

高梁杆灰

松木灰

橡木灰

白杨灰

SiO2

80.11

70.82

24.35

39.81

1.61

P2O5

2.34

1.62

2.78

2.30

13.30

Al2O3

3.25

5.49

9.71

15.11

Fe2O3

1.39

2.51

3.41

3.58

1.60

CaO

4.92

7.61

39.73

23.54

66.50

MgO

1.53

3.85

4.45

4.09

3.18

K2O

5.02

5.98

8.98

5.77

13.44

Na2O

0.58

0.58

3.77

1.47

MnO2

0.60

0.32

2.74

4.32

合计

100.13

98.78

99.96

100.26

99.95

综上所述,古钧瓷釉必须是釉系分相乳营,釉色标铜出红。这是对古钧窑的技巧“艺衡”。近代铜红釉系艺术釉,类别已有石灰釉,灰铅釉,铅钠晶釉分系,由于钙含量的降低,铅的被引入再加上特定的烧成工艺,促进了它向单色色调发展趋势,这是一种进步,因为这样较易定向控制,适于批量生产,也便于对铜呈色机理的研究。

三、从化学组成看古钧瓷胎用原料的源流

对<15个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钧瓷胎化学组成(<6)(8)(见表6)与近代仿钧瓷胎化学组成(见表<7)进行对比,综合分析:

1、古钧钧瓷胎式中SiO2是3.3160—4.9579;Al2O3是0.9131—0.9574。仿钧瓷胎式SiO2是4.249和<4.357,Al2O3是<0.9223和0.9497。仿钧瓷胎含SiO2偏高,含Al2O3偏低。但适于钧瓷烧成温度范围。故古今钧瓷胎的质量差别不大。

2、古钧瓷胎式中Fe2O3是0.048-<0.0869。TiO2是0.0475-0.050。仿钧瓷胎式中2O3是<0.0503和0.0773,TiO2是0.0486和0.0490。

古钧瓷胎与仿钧瓷胎含铁量相接近,所以古今钧瓷胎的艺术风格也相近似。但钧台窑瓷胎中铁、钛含量波动较大,从而说明钧台窑瓷胎用原料系由外地运进,并且取料点不止一处。

以钧台窑早期产品“<52”和中、晚期产品“53”“57”分别与临汝大峪店产品“<50”,临汝严和店产品“48”,禹县刘庄产品“51”对比,发现它们在铁、钛含量上有一定联系(见古今钧瓷胎铁、钛含量分布图)。

其中“<57”位点与“51”相近,“53”位点与“48”相似。位点“52”与“50”在钛含量上有联系。可以这样推断,钧台窑早期制坯用料,取自临汝大峪店。中、晚期制坯用料,取自临汝严和店和禹县刘庄。

另外,古钧窑胎“<61”位点与“50”密集,可设想二者胎泥近似,是较接近地点产品。而“52”可能是较远的黄窑产品。黄窑在店西北4公里,而东沟在店东1公里。

以钧台窑用坯料的流向为基础,加上禹县方山区上官寺(距神后20公里)产有含铜量为0.5%左右的碳酸盐矿物(是较好的制造钧瓷釉的原料),可以引伸出古代钧瓷源与流的推断.

附<:古今钧瓷胎化学组成,分别列于表6和表<7如下:

表<6 古钧瓷胎的克分子当量比参数表

No

SiO2

Al2O3

Fe2O3

MgO

CaO

TiO2

K2O

Na2O

48

3.6810

0.9434

0.0566

0.0040

0.0890

0.0514

0.0710

0.0377

49

3.6760

0.9520

0.0480

0.0024

0.0887

0.0480

0.0766

0.0412

50

3.6280

0.9457

0.0543

0.0169

0.0927

0.0543

0.0608

0.0219

51

4.1450

0.9239

0.0761

0.0241

0.0872

0.0570

0.0494

0.0227

52

3.9400

0.9501

0.0499

0.0435

0.0374

0.0570

0.0762

0.0259

53

3.8220

0.9413

0.0587

0.0605

0.0522

0.0566

0.1054

0.0191

54

3.8050

0.9386

0.0614

0.0610

0.0495

0.0568

0.0912

0.0125

55

4.0910

0.9246

0.0754

0.0656

0.0492

0.0547

0.1022

0.0201

56

3.6930

0.9348

0.0652

0.0517

0.0447

0.0475

0.0787

0.0326

57

3.9690

0.9233

0.0767

0.0573

0.0606

0.0566

0.0971

0.0201

58

3.4280

0.9574

0.0426

0.0039

0.0786

0.0488

0.0564

0.0252

59

3.3160

0.9261

0.0739

0.0032

0.0697

0.0665

0.0678

0.0247

60

4.0970

0.9197

0.0803

0.0644

0.0403

0.0592

0.0944

0.0143

61

3.7702

0.9448

0.0552

0.0595

0.0475

0.0535

0.1024

0.0183

62

4.9579

0.9131

0.0869

0.0127

0.0733

0.0750

0.0644

0.0178

表7 仿钧瓷胎的克分子当量比参数表

No

SiO2

Al2O3

Fe2O3

MgO

CaO

TiO2

K2O

Na2O

63

4.4490

0.9223

0.0773

0.0523

0.0643

0.0486

0.1095

0.0172

64

4.3570

0.9497

0.0503

0.0530

0.0429

0.0490

0.1106

0.0174

四、结束语

1.古钧釉光泽柔润的风格,是液——液分相、釉中残余气泡及低温慢速烧成的综合效果。化学组成是内因,烧成工艺是条件。众所周知,磷与亚铁、氧化硅所构成的二元系都有不溶混区,也在某些三元系或多元系中起着液相分离的作用,特别是具有不溶混区的两个2二元系所构成的三元系中-TiO2—SiO2系有最广阔的稳定区(10)。古钧釉和仿钧釉都有形成液相分离趋势很强的化学组成因素。结合钧台窑结构特点,推断古钧窑系用低温慢速烧成使已熔釉粘度更大,这样既对液相分离有利也防止了釉中气泡的排出。由于不相溶混的多种玻璃相和气泡所产生的综合光学效应反应出柔润似玉的釉面光泽。

2.近代铜红釉鲜艳的纯红紫色调的产生,是釉中引入铅、硼和在稳定还原气氛下高温快烧的结果。铅是很强的溶剂,有助于釉的早期形成,使釉面光亮平整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助色作用。高温还原有助于氧化亚铜的形成。固定的烧成曲线和稳定的还原气氛是使反应系平衡点固定的主要因素,故而有利于产生较纯的单一红紫色调。

3.两价铜离子和氧化亚铜是铜红釉主要呈色因素。古钧釉青兰居多,上乘者红紫相兼彩色多变,其中+2和2O互相作用为其主导因素。铜红釉红紫居多其中氧化亚铜起主导作用,两价铜离子则起辅助作用。

4.铜红釉的发展动态及展望,从化学组成来看近代铜红釉CaO、P2O5、TiO2、SiO2含量有下降趋势,PbO、B2O3、Na2O、K2O却有上升趋势。从烧成工艺来看,近代铜红釉烧成温度越来越高,气氛逐步稳定,这是它所以能达到釉面光亮,釉色鲜艳纯正稳定的主要原因,这是一种进步。古钧釉光泽柔润,彩色丰富多变,是铜红釉系的原始特点,更应继承和发扬。我们认为仿钧釉还应向更高、P2O5、TiO2、SiO2的有利于液相分相的方向发展,钙釉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品种,是左右古钧风格的关键因素。仿钧釉应以继承为主,当然也要发展但必须是在保留古钧风格的基础上发展。在工艺上采用低温慢速烧成为好,在气氛上要灵活多变。另外引入2及部分过渡元素,以增加乳营效果和多变性也可能是可取的。

5.从不同时期“钧台窑”瓷胎中铁、钛含量的变化规律,结合汝窑产区出土的瓷胎中铁、钛含量数据,推断“钧台窑”早期制坯用料取自临汝大峪店,中晚期制坯用料取自临汝严和店和禹县刘庄。反映出古钧窑发展的一个侧面,给古代钧窑源流的研究及汝钧同源的论点提供了旁证。

, ss=unnamed1>0.9434

0.0566

0.0040

0.0890

0.0514

0.0710

0.0377

49

3.6760

0.9520

0.0480

0.0024

0.0887

0.0480

0.0766

0.0412

50

3.6280

0.9457

0.0543

0.0169

0.0927

0.0543

0.0608

0.0219

51

4.1450

0.9239

0.0761

0.0241

0.0872

0.0570

0.0494

0.0227

52

3.9400

0.9501

0.0499

0.0435

0.0374

0.0570

0.0762

0.0259

53

3.8220

0.9413

0.0587

0.0605

0.0522

0.0566

0.1054

0.0191

54

3.8050

0.9386

0.0614

0.0610

0.0495

0.0568

0.0912

0.0125

55

4.0910

0.9246

0.0754

0.0656

0.0492

0.0547

0.1022

0.0201

56

3.6930

0.9348

0.0652

0.0517

0.0447

0.0475

0.0787

0.0326

57

3.9690

0.9233

0.0767

0.0573

0.0606

0.0566

0.0971

0.0201

58

3.4280

0.9574

0.0426

0.0039

0.0786

0.0488

0.0564

0.0252

59

3.3160

0.9261

0.0739

0.0032

0.0697

0.0665

0.0678

0.0247

60

4.0970

0.9197

0.0803

0.0644

0.0403

0.0592

0.0944

0.0143

61

3.7702

0.9448

0.0552

0.0595

0.0475

0.0535

0.1024

0.0183

62

4.9579

0.9131

0.0869

0.0127

0.0733

0.0750

0.0644

0.0178

表7 仿钧瓷胎的克分子当量比参数表

No

SiO2

Al2O3

Fe2O3

MgO

CaO

TiO2

K2O

Na2O

63

4.4490

0.9223

0.0773

0.0523

0.0643

0.0486

0.1095

0.0172

64

4.3570

0.9497

0.0503

0.0530

0.0429

0.0490

0.1106

0.0174

四、结束语

1.古钧釉光泽柔润的风格,是液——液分相、釉中残余气泡及低温慢速烧成的综合效果。化学组成是内因,烧成工艺是条件。众所周知,磷与亚铁、氧化硅所构成的二元系都有不溶混区,也在某些三元系或多元系中起着液相分离的作用,特别是具有不溶混区的两个2二元系所构成的三元系中-TiO2—SiO2系有最广阔的稳定区(10)。古钧釉和仿钧釉都有形成液相分离趋势很强的化学组成因素。结合钧台窑结构特点,推断古钧窑系用低温慢速烧成使已熔釉粘度更大,这样既对液相分离有利也防止了釉中气泡的排出。由于不相溶混的多种玻璃相和气泡所产生的综合光学效应反应出柔润似玉的釉面光泽。

2.近代铜红釉鲜艳的纯红紫色调的产生,是釉中引入铅、硼和在稳定还原气氛下高温快烧的结果。铅是很强的溶剂,有助于釉的早期形成,使釉面光亮平整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助色作用。高温还原有助于氧化亚铜的形成。固定的烧成曲线和稳定的还原气氛是使反应系平衡点固定的主要因素,故而有利于产生较纯的单一红紫色调。

3.两价铜离子和氧化亚铜是铜红釉主要呈色因素。古钧釉青兰居多,上乘者红紫相兼彩色多变,其中+2和2O互相作用为其主导因素。铜红釉红紫居多其中氧化亚铜起主导作用,两价铜离子则起辅助作用。

4.铜红釉的发展动态及展望,从化学组成来看近代铜红釉CaO、P2O5、TiO2、SiO2含量有下降趋势,PbO、B2O3、Na2O、K2O却有上升趋势。从烧成工艺来看,近代铜红釉烧成温度越来越高,气氛逐步稳定,这是它所以能达到釉面光亮,釉色鲜艳纯正稳定的主要原因,这是一种进步。古钧釉光泽柔润,彩色丰富多变,是铜红釉系的原始特点,更应继承和发扬。我们认为仿钧釉还应向更高、P2O5、TiO2、SiO2的有利于液相分相的方向发展,钙釉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品种,是左右古钧风格的关键因素。仿钧釉应以继承为主,当然也要发展但必须是在保留古钧风格的基础上发展。在工艺上采用低温慢速烧成为好,在气氛上要灵活多变。另外引入2及部分过渡元素,以增加乳营效果和多变性也可能是可取的。

5.从不同时期“钧台窑”瓷胎中铁、钛含量的变化规律,结合汝窑产区出土的瓷胎中铁、钛含量数据,推断“钧台窑”早期制坯用料取自临汝大峪店,中晚期制坯用料取自临汝严和店和禹县刘庄。反映出古钧窑发展的一个侧面,给古代钧窑源流的研究及汝钧同源的论点提供了旁证。

浅谈哥窑


哥窑的窑址

哥窑是五大名窑存世瓷器之中谜团最多的。到目前为止哥窑的窑址至今仍然还没有定论,有人说在河南,有人说在景德镇,有人说在杭州,还有说在浙江龙泉。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说:“哥窑,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冶瓷业,兄名生一,当时别其名日哥窑,其胎质细,坚,体重,多裂纹,即开片也。”这就是说, 南宋处州龙泉县(今属浙江省)有章姓兄弟俩以烧瓷为业,哥哥章生一烧的瓷器以胎细质坚、断裂开片为特色,因而被命名为哥窑。而弟弟烧制的瓷器叫“弟窑”,也叫龙泉窑。

但是1956年以来在龙泉县的考古发掘,发现了黑胎青釉、细丝片纹的龙泉青瓷。人们对这一说法却仍抱有怀疑,因为传世的宋代哥窑,琢器造型多仿青铜器,俨然成为宫廷用瓷样式,按理应该出自官窑;而如上所述,章生一的哥窑显然只是民间私窑。

另一种说法是, 哥窑是南宋皇帝在偏安江南时,仿造其皇兄建造官窑的形制, 建立了南宋官窑, 因为是学着哥哥的样子建造的窑,所以被叫做“哥哥窑”。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中记载道:“哥哥窑,旧哥哥窑出, 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今亦少有”。意思是说哥哥窑的瓷器, 是南宋哥哥窑生产出来的,器物青色的釉面上开有浓淡不一的纹片,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今天已经很少见到了。

根据史料记载, 宋高宗曾“袭故京遗制,设窑于内修司、造青器,”宋高宗仿照哥哥的制瓷风格烧造御用瓷器,民间就形象地把这种具有汴京官窑风格的窑称为哥哥窑。

但后来一些研究考证发现,二者的土质颜色不符,对哥窑窑址难下判断。随着类似文献资料的不断发现和考古资料的充实,然而奇怪的是哥窑的重重迷雾反而更加的扑朔迷离。其原因在于缺乏同代文献,而后代文献也是零零碎碎,甚至互相矛盾。虽然目前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在惊喜之后,蓦然回首,人们发现,这些实物资料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往往与文献记述无法对应,有些甚至南辕北辙 因此,哥窑问题依然迷雾重重。

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认定的宋哥窑瓷器约有60件,其中以各式瓶、炉、洗、碗、盘为最多,瓶的种类有八方贯耳瓶、贯耳瓶、胆瓶、弦纹瓶等;炉有双耳炉、双耳三足炉、筒式炉等: 洗有葵花洗、圆洗、菱花洗等; 碗有葵瓣口碗、八方形、花口碗等;盘有葵瓣口盘、菊花盘等, 此外还有小罐等。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花插、渣斗、单把杯、壶等器型。不过, 由于前人记载的混乱以及哥窑窑址的迷踪,这些传世哥窑瓷器的认定并不十分准确, 其中很可能包含有南宋官窑、龙泉窑、元代杭州地区的其他窑口, 明清时期仿哥窑器物等。

哥窑的鉴定

一件瓷器的创作往往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由于不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不同的技术水平,从而制作出来的瓷器总是具有不同的特点。另外,一件瓷器的烧制也具有较为鲜明的窑口特征。由于不同的窑口采用不同的原料和制作工艺,同一窑口不同时代也常常采用不同的原料和制作工艺, 生产出来的瓷器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一般来说, 鉴定瓷器要从瓷器的断代、烧制的窑口以及生产工艺几个方面综合来考虑。

具体来说,我们要认识一件瓷器,首先要认真学习陶瓷发展史,深入地了解不同时代瓷器的具体特征、窑口特征和生产工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具体器型、胎釉、装饰工艺等的观察和比较,从而判别一件瓷器的真伪。

器型方面:仿品总是刻意去模仿真品,然而在比例、大小、协调性等方面总会出现细微的差别。

胎釉方面:仿品很难模仿到惟妙惟肖。因为胎釉的原料拣选、淘洗、配比成分、烧成火候等没有严格的标准,完全依靠古人的经验积累, 因此只要与真品进行细致的比较和观察, 就可以发现区别。

装饰工艺方面:包括胎装饰(如镂空、刻花)、釉装饰(如色釉、开片)、彩绘装饰(如釉上彩、釉下彩)等,历代更是千差万别,仿品也是良莠不齐,只要结合实物,认真观察比较,种种仿制的伎俩就不会逃出我们的眼睛。

哥窑最重要的特征便是紫口铁足, 金丝铁线。明代曹昭在著名的文物著作《格古要论》中指出: “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 亦有紫口铁足。” 所谓紫口, 是指口部由于釉厚,露出紫色的胎骨; 圈足露胎的部分, 呈现铁褐色的颜色。金丝铁线紫口铁足是哥窑瓷器的最显著特点。

哥窑还有一个最奇妙,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特征, 即所谓“攒珠聚球” 。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说“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攒珠” 指哥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聚球”比珠大,数量少,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内壁。因此这成为辨别真伪哥窑的一个重大依据。

哥窑的审美情趣

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往往追求华美,而古代文人的审美中,追求一种病态的缺陷美,哥窑烧制过程中形成奇特的残缺,反而成了人们大加追捧的元素。哥窑虽是民间私窑,却在后世备受人们青睐, 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但其制作工艺已不能与宋代哥窑相媲美。

虽然哥窑的谜团接踵而来, 始终让人无法看清它的真正面目,但是哥窑仍然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拥有一件宋哥窑足以傲视同侪。1992年,佳士得(香港)拍卖过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 虽然当时有人持不同看法,但仍拍出1000万港元以上的价格。就算是清代仿品,如今的价值也十分惊人,2006年, 一件清雍正“仿哥窑八卦纹龙耳宝月瓶”以23.2万英镑成交。随着亿元古董时代的到来,哥窑这种高占瓷的价值不可限量。

钧瓷


钧瓷是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近年来,钧瓷珍品除用于国家领导人的馈赠礼品及世界级、国家级大型会议赠品和收藏外,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远销日、美、英、法、意等国,年创汇200多万美元。2003年,禹州市神垕镇等地被国家批准为钧瓷原产地,受到保护。

禹州市神垕镇,世称钧瓷之都。钧瓷是我国著名的工艺瑰宝,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历史。   钧瓷,以其色彩艳丽、艺术风格独特闻名中外,久享盛誉。在国外,钧瓷被称为"中国宝瓷",是难得的艺术珍品。钧瓷不但在色彩上鹤立它瓷之上,在造型和施釉方面也独辟蹊径,自成体系。钧瓷色彩之多,不胜枚举。最著名的有:玫瑰红、海棠红、胭脂红、鸡血红、朱砂红、茄色紫、葡萄紫、鹦哥绿、葱翠青、梅子青、天青及窑变的各种色彩。相传以胭脂红、葱翠青和墨色为难得之佳品。  钧瓷造型以端庄、浑厚、古朴、文雅为特色。钧瓷器皿,棱角分明,线条优美,文饰简练,雕塑别致。钧瓷传统作品尊、鼎、钵、洗、瓶等陈设品,置之庭室,富丽堂皇,满屋生辉;陈之几案,赏心悦目,雅致韵人。钧瓷胎质,陶冶清纯,坚实细腻,扣之其声如罄,清脆悦耳。钧瓷的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釉中常常呈现出珍珠点、鱼子、菟丝、蟹爪和蚯蚓走泥似的纹路。古人用"五光十色润如玉", "钧与玉比,钧比玉美"来赞美钧瓷釉质的纯净和釉色的艳丽。钧瓷的釉色,各不相同,有的一器一色,有的一器多色,但却找不到两件色彩完全相同的产品。这就是人们说的"钧无双配",也是钧瓷独特艺术风格的一个方面。  钧瓷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为国内外各界人士所赞赏。钧瓷的经济价值更为同行业所重视。

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 “ 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 ” 之传说。据实践,生产钧瓷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在任何国家都不会成功。

钧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定诸窑并驾齐驱。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浅谈钧瓷工艺》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浅谈钧瓷工艺》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工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