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黄釉瓷器 > 导航 >

清代黄釉瓷的鉴赏与市场价值

清代黄釉瓷的鉴赏与市场价值

古代黄釉瓷器 清代霁蓝釉瓷器的鉴别 古代的瓷器价值

2020-07-15

古代黄釉瓷器。

从明代黄釉瓷开始烧制以来,黄釉瓷的品种就在匠人的创新中不断增加。明代黄釉瓷虽然已烧制得近乎完美,但黄釉瓷的品种还不是很多,黄釉瓷到了清代才有了更大的发展。清代黄釉瓷在沿袭明代黄釉的基础上,逐步地发展,并在器形、纹饰上有所创新,黄釉釉色的种类也随之增多,有娇黄、鹅黄、麦芽黄、蜜蜡黄、鸡油黄、蛋黄、粉黄、柠檬黄釉等不同色泽。

重现辉煌的康熙黄釉瓷

黄釉瓷在明代晚期并没有太多的精品传世,甚至一度停烧,到清顺治时期,黄釉瓷的烧制才又回复,但也只烧制一些盘类器物,做工多粗糙,底多有炸口,有的底款书“大清顺治年制”。这类瓷器存世量少,升值空间较大。

到了康熙朝,民间已不许私自生产黄釉瓷器,黄釉瓷都是官窑器,这不仅仅因为朝廷禁止民间生产黄釉瓷,民间无能力生产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康熙黄釉瓷仍旧是以仿明宣德和弘治黄釉瓷为主,在器型和工艺上略有创新。从目前流入市场中的康熙黄釉瓷来看,此时期的黄釉瓷的器型已不仅局限于明代黄瓷器的传统器型,康熙朝新出现的器型在黄釉瓷中都有出现,大多以素面为主,黄釉以仿明弘治娇黄为多。总体来看,康熙朝仿弘治娇黄釉还是比较像的,但康熙黄釉器有的较弘治朝颜色深,而且器物造成型上,也略有出入,如盘类器底跳足部弘治弧度较大,康熙较小而稍直;盘外底釉色,弘治较白,而康熙则呈青色。在底款的仿制上康熙黄釉与弘治的区别较大,很易区分。此外,康熙黄釉的盘、碗等的圈足,一般是弘治器较高,而康熙仿制器的较矮。

除烧造单色的素器外,康熙朝还烧制了一些仿弘治娇黄的锥拱云龙、间花龙纹盘和以鸡油黄为地子,在胎上刻有龙凤、八宝等图案花纹,再在这些图案上施绿釉的装饰和鸡油黄器上加以堆塑花纹的产品。这种黄釉瓷存世量较少,且大多收藏于博物馆之中,流入市场的更少,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中已很难再见到这类拍品了。2004年10月的NY苏富比曾以25.4万元人民币拍出一件清康熙黄釉划赶珠云龙双耳小杯。

彰显皇家气派的雍正黄釉瓷

清代黄釉瓷烧制最好,艺术水平最高的当属雍正一朝。雍正黄釉不仅在于此时期的黄釉瓷造型完美、做工精细、胎薄、质细,更重要的是此时期在釉色上有所创新,烧制出了多种新釉色。雍正黄釉总体上看釉色温润、晶亮;器型工整、端正,给人以高贵的感觉,彰显皇家气派。

雍正的黄釉瓷的釉色有娇黄、蛋黄、蜜蜡黄、柠檬黄釉等,其中蛋黄釉瓷是雍正首创,蛋黄釉是一种虽有粉质的乳浊彩釉,比浇黄釉更为浅淡,不透明,似蛋黄色,又名“蛋黄釉”或“西洋釉”。器形有觯瓶、观音尊、莲花形折腰盆,及盘、碗、杯、碟等。这种黄釉品种一直延绩烧制嘉庆、道光年间。

雍正一朝的黄釉瓷以柠檬黄釉瓷最为出名,釉嫩,视觉感强,世人以此黄釉为清代黄釉瓷的最高水平。柠檬黄釉瓷在拍卖市场中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据数字统计,目前市场中拍卖成交价在前十名的黄釉瓷中雍正黄釉瓷占了7件,而且都是柠檬黄釉瓷。其中在2004年北京华辰秋拍中一件清雍正柠檬黄釉莲形大盘以286万元人民币拍出,成为当年国内艺术品市场中成交价最高的单色釉瓷器。从一系列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柠檬黄釉瓷的市场价值年年上涨,投资前景十分可观。

黄釉彩瓷在此时期也有了较高水平的发展,特别是仿明弘治的黄釉青花花果盘、柠檬黄釉青花器、鸡油黄釉绿彩器和少量的黄釉粉彩器。这些器物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极具收藏价值,在每次拍卖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雍正黄釉瓷的数量上不及康熙朝,下不如乾隆朝,然而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中却是最受欢迎的。虽然总体上拍件数不多,还有近五成拍品没能成交,但这并不影响雍正黄釉瓷价格上涨的趋势,有的拍品甚至多次显现身拍场,并且在目前的成交记录中,雍正黄釉瓷的成交价位一直排在清代单色釉瓷的前面,这都表明行内人士对雍正黄釉瓷的认可。例如在2004年9月16日上海新世纪一次拍卖中,一对清雍正年制的柠檬黄釉刻变形莲瓣纹酒杯,从10万元的价格起叫,至86万元的高价方落槌,高出估价近9倍。

精益求精的乾隆黄釉瓷

乾隆时期的黄釉瓷与康熙、雍正朝相比已有退败之象,在黄釉的釉色上与前朝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此时期的黄釉瓷不再追求釉色之美,在单色黄釉创新上并无多大贡献,黄釉此时多作为黄釉彩瓷的底色,这个时期黄釉青花器、黄釉粉彩瓷、黄釉珐琅彩瓷较多出现。黄釉与多种彩瓷共同烧制,因多种工艺烧制,总体上此时期的黄釉瓷精益求精,给人以华丽的效果,为黄釉彩瓷的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同时此时期的黄釉烧制朝廷规定并不是太严,民间也开始有少量的黄釉瓷生产,但无论在釉色还是在工艺上都仍旧与官窑器无法相比,而且不能生产朝廷所不允许的颜色,多为米黄釉。

没落的清中晚期黄釉瓷

乾隆之后的黄釉瓷与其他瓷器一样,随着国力和皇权的衰弱,黄釉瓷的质量、品种都不如清三代,黄釉瓷的发展已成没落之势,主要是以单色黄釉器和黄釉粉彩器为主。这段时间的黄釉器器形虽仿前几朝,但胎体已没有以前工整,过于呆板,胎釉结合也不好,存世的黄釉瓷中甚至还有剥釉现象。这个时期的黄釉雕塑瓷虽说给黄釉瓷的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不过最终没能改变黄釉瓷没落的局面。

目前清代黄釉瓷上拍800余件,其中乾隆之后的黄釉瓷有450多件,占了一半还多,但此时期高价位的黄釉瓷并不多。光绪黄釉瓷应该说是此时期的一个亮点,在2002年的上海敬华的春拍中,一件带有“储秀宫制”款的清光绪黄釉地粉彩“万寿无疆”纹大盘以110万元拍出,成为清中晚期黄釉瓷拍出的最高成交记录。随后在2003年8月份的上海敬华拍卖中,另外一对落“大清光绪年制”款的清光绪黄釉地粉彩“万寿无疆”纹盘以30.8万元拍出。显示出光绪黄釉瓷在艺术品市场中仍有着巨大的市场。

清代单色黄釉瓷精品层出

清代的单色黄釉瓷以素取胜,特别是清三代的单色黄釉器器型规整、端重;釉质细腻、莹润、器型优美,给人以富丽之美,可以说清三代的黄釉瓷是黄釉瓷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清三代黄釉瓷在烧制上已不满于仅仿制明代的单色素面黄釉瓷,而是把各种工艺共同运用到黄釉瓷上,此时期的黄釉种类除了明代出现过的单色素面黄釉器和黄釉彩瓷外,还把刻、划、印、雕、塑等工艺也运用到黄釉瓷上。黄釉瓷上的刻划花纹以植物纹为主,而印纹多以龙凤、蟠螭等动物纹为主。此外,此时的制瓷工匠们穷尽极工地运用雕、塑等工艺让黄釉瓷的精品在清代层出不穷。清代的黄釉刻、划、印花瓷是清代的一个创新,市场上有大量传世品,精品不在少数,亦多为旧时宫廷遗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投资潜力。但是目前买点最好的仍旧是清代创新的单色黄釉瓷,如蛋黄釉、蜜蜡黄、柠檬黄釉瓷,这些瓷器在拍卖中倍受关注,在目前的拍卖中都表现不菲,单色黄釉瓷的成交价都遥遥领先,且都为雍正黄釉瓷。

清代黄釉彩瓷以华丽取胜

清代黄釉彩瓷与明代相比增加了黄釉粉彩瓷和黄釉珐琅彩瓷,市场中多见的是黄釉青花器和少量的黄釉粉彩瓷。

清代黄釉青花在仿弘治黄釉青花的基础上烧制而成,器型有所增加,纹饰有所改变,以雍正朝仿制的最像。清代黄釉青花器在拍卖场中是藏家角逐的焦点,有的拍品甚至多次上拍。目前在拍卖中黄釉瓷成交价最高价的清雍正柠檬黄釉地青花缠枝花卉纹壶,曾在2002年上海敬华秋拍中以440万元的价格成交,随后此拍品在上海敬华拍卖中再次出现时,它的估价已高达550万-650万元。不到三年内,价格上涨了近50%,清代黄釉青花器的投资前景可想而知。

清代黄釉粉彩瓷把黄釉与粉彩结合,形成一个新的陶瓷品种,市场中早期的拍品并不多见,而清中晚期的黄釉粉彩瓷仍可见到,这样的瓷器粉彩浓艳、华丽,绘画技艺精细,是官窑器中的典型佳作,更具皇家气质,受到皇室的喜爱。这类瓷器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中也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光绪年间官窑的黄釉粉彩瓷。落有“储秀宫制”、“大雅斋”款的黄釉瓷价格更高。

清代雕塑器巧夺天工

清代的黄釉雕塑器的产量并不是太大,清三代时期的黄釉雕塑器主要以皇室用器为主,器型主要有笔筒、帽筒等,清中晚期的黄釉雕塑器民间也有生产,清末更有许多制瓷名家作品传世。

在清代的雕塑瓷中以黄釉雕瓷笔筒最为出色,以剔地手法刻出松、石等,口沿及底往往雕制成竹节断面痕迹。官窑多有纪年款识,民窑有堂名款或刻工名号。雕瓷的著名工匠有陈国治、王炳荣、汤源和等人。晚清时期的此类作品仍较盛行,但质量下降,最典型的特征是胎釉结合不紧密,釉面泛灰。

釉色决定清代黄釉瓷投资价值

清代黄釉瓷品种多样,鉴别起来十分困难,而投资此类瓷器更是没有标准,特别是单色黄釉瓷。在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应注意黄釉瓷的釉色,釉色的精美决定了这件物品的地位。黄釉釉色越纯,越受人喜欢,如清三代的娇黄、蛋黄、蜜蜡黄、柠檬黄釉,即使是在这些釉色上的彩瓷也比其他色调的瓷器更受欢迎,在交易中的市场价值更高。

清代釉色纯正,无杂色,釉厚的黄釉瓷器,在市场中往往成为藏家的焦点。在2005年太平阳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对康熙黄釉暗刻螭龙耳杯将亮相。估价在40-60万元人民币之间,此对康熙黄釉小杯外腹暗刻四螭龙,里施白釉,外施黄釉,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虽然没有华丽的纹饰和造型,却在简约中让人们领略到朴实无华的美,受到多位专家的赞赏。但最终由于黄釉不纯正等多种原因而流拍。

再者,对釉色的识别也关系到投资的成功与否,清三代仿明代的黄釉瓷艺术水平和投资价值并都不低,但清末、民国乃至现代仿制的黄釉瓷的如不加以辨别,断错了代则会影响到整个投资的计划。清代仿明代黄釉器当属雍正朝仿制最像,但康雍乾仿品大多落本朝款,相对比较容易分辨。此外清代黄釉器由于施釉较薄,没有明代黄釉器耐看,且明代黄釉的釉厚不开片,而清代黄釉器釉薄而开细小的片纹而易于分辨。近代的黄釉器以仿明代黄釉和清代康熙时的鸡油黄较多,仿明黄釉由于釉薄,釉面有许多凹如的点子。仿康熙鸡油黄者其釉质糙、不匀。此外,我们还可以参考其他方面,如造型、重量以及青花款识等,对其进行辨别。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黄釉瓷器市场价值真的值上百千万吗?


“明有天下,十世有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明史对其评价极高,黄釉器为皇家御用,非常规整,也为发现奇型怪状之物,这与弘治帝习性与喜好有很大关系,追求的是宋朝单色釉瓷的素雅之美,黄釉器工艺之精湛不仅超越前期历史,就连清康雍乾乃时至今日也望成莫及。

深圳立信近期征集到一款大明弘治年间黄釉碗,此碗口微撇,深腹,直斜壁,造型规整,胎质洁白,圈足矮,通体施黄釉,娇嫩淡雅,釉面给人油润欲滴之感,书“大明弘治年制”苏麻离青料六字楷书,此碗为弘治年间作品,釉面有微细开片,暗刻龙纹栩栩如生,始终保持着素、雅、精的境界,市面传世稀品。

由于谐音之故,“黄”逐渐演变成一种神圣的颜色,专为皇室所垄断,其范围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有臣民弗得僭越,否则便会有性命之虞。

Imagine_cry

弘治黄釉瓷被后人誉为明清之冠,除了釉色超凡绝伦的原因外,还在于此时突破了品种上的局限,开始出现诸如牺耳尊、绳耳尊、飘带耳尊等体量较大的琢器。由于名气太大,人们首先想到的总会是弘治黄釉,弘治黄釉的釉色更显娇嫩,宛似鸡油,故又称作“娇黄”、“鸡油黄”。弘治黄釉瓷以素取胜,不事雕琢,唯多用金彩,施之于清澈如水、莹润若酥的釉面上,尤显富丽堂皇。

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流传有序的黄釉瓷器并不多见,却总能以高价亮相,成交状况一直位列前茅,价位高的已达数百万千万元,只要是官窑,又是精品,就具备潜力。在未来的几年,黄釉瓷器的价格还会稳步继续上升。

清代黄釉瓷的收藏价值怎么样?


清代黄釉瓷的收藏价值怎么样?从明代黄釉瓷开始烧制以来,黄釉瓷的品种就在匠人的创新中不断增加。明代黄釉瓷虽然已烧制得近乎完美,但黄釉瓷的品种还不是很多,黄釉瓷到了清代才有了更大的发展。清代黄釉瓷在沿袭明代黄釉的基础上,逐步地发展,并在器形、纹饰上有所创新,黄釉釉色的种类也随之增多,有娇黄、鹅黄、麦芽黄、蜜蜡黄、鸡油黄、蛋黄、粉黄、柠檬黄釉等不同色泽。

重现辉煌的康熙黄釉瓷

黄釉瓷在明代晚期并没有太多的精品传世,甚至一度停烧,到清顺治时期,黄釉瓷的烧制才又回复,但也只烧制一些盘类器物,做工多粗糙,底多有炸口,有的底款书“大清顺治年制”。这类瓷器存世量少,升值空间较大。

到了康熙朝,民间已不许私自生产黄釉瓷器,黄釉瓷都是官窑器,这不仅仅因为朝廷禁止民间生产黄釉瓷,民间无能力生产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康熙黄釉瓷仍旧是以仿明宣德和弘治黄釉瓷为主,在器型和工艺上略有创新。从目前流入市场中的康熙黄釉瓷来看,此时期的黄釉瓷的器型已不仅局限于明代黄瓷器的传统器型,康熙朝新出现的器型在黄釉瓷中都有出现,大多以素面为主,黄釉以仿明弘治娇黄为多。总体来看,康熙朝仿弘治娇黄釉还是比较像的,但康熙黄釉器有的较弘治朝颜色深,而且器物造成型上,也略有出入,如盘类器底跳足部弘治弧度较大,康熙较小而稍直;盘外底釉色,弘治较白,而康熙则呈青色。在底款的仿制上康熙黄釉与弘治的区别较大,很易区分。此外,康熙黄釉的盘、碗等的圈足,一般是弘治器较高,而康熙仿制器的较矮。

除烧造单色的素器外,康熙朝还烧制了一些仿弘治娇黄的锥拱云龙、间花龙纹盘和以鸡油黄为地子,在胎上刻有龙凤、八宝等图案花纹,再在这些图案上施绿釉的装饰和鸡油黄器上加以堆塑花纹的产品。这种黄釉瓷存世量较少,且大多收藏于博物馆之中,流入市场的更少,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中已很难再见到这类拍品了。2004年10月的NY苏富比曾以25.4万元人民币拍出一件清康熙黄釉划赶珠云龙双耳小杯。

彰显皇家气派的雍正黄釉瓷

清代黄釉瓷烧制最好,艺术水平最高的当属雍正一朝。雍正黄釉不仅在于此时期的黄釉瓷造型完美、做工精细、胎薄、质细,更重要的是此时期在釉色上有所创新,烧制出了多种新釉色。雍正黄釉总体上看釉色温润、晶亮;器型工整、端正,给人以高贵的感觉,彰显皇家气派。

雍正的黄釉瓷的釉色有娇黄、蛋黄、蜜蜡黄、柠檬黄釉等,其中蛋黄釉瓷是雍正首创,蛋黄釉是一种虽有粉质的乳浊彩釉,比浇黄釉更为浅淡,不透明,似蛋黄色,又名“蛋黄釉”或“西洋釉”。器形有觯瓶、观音尊、莲花形折腰盆,及盘、碗、杯、碟等。这种黄釉品种一直延绩烧制嘉庆、道光年间。

雍正一朝的黄釉瓷以柠檬黄釉瓷最为出名,釉嫩,视觉感强,世人以此黄釉为清代黄釉瓷的最高水平。柠檬黄釉瓷在拍卖市场中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据数字统计,目前市场中拍卖成交价在前十名的黄釉瓷中雍正黄釉瓷占了7件,而且都是柠檬黄釉瓷。其中在2004年北京华辰秋拍中一件清雍正柠檬黄釉莲形大盘以286万元人民币拍出,成为当年国内艺术品市场中成交价最高的单色釉瓷器。从一系列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柠檬黄釉瓷的市场价值年年上涨,投资前景十分可观。

黄釉彩瓷在此时期也有了较高水平的发展,特别是仿明弘治的黄釉青花花果盘、柠檬黄釉青花器、鸡油黄釉绿彩器和少量的黄釉粉彩器。这些器物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极具收藏价值,在每次拍卖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雍正黄釉瓷的数量上不及康熙朝,下不如乾隆朝,然而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中却是最受欢迎的。虽然总体上拍件数不多,还有近五成拍品没能成交,但这并不影响雍正黄釉瓷价格上涨的趋势,有的拍品甚至多次显现身拍场,并且在目前的成交记录中,雍正黄釉瓷的成交价位一直排在清代单色釉瓷的前面,这都表明行内人士对雍正黄釉瓷的认可。例如在2004年9月16日上海新世纪一次拍卖中,一对清雍正年制的柠檬黄釉刻变形莲瓣纹酒杯,从10万元的价格起叫,至86万元的高价方落槌,高出估价近9倍。

精益求精的乾隆黄釉瓷

乾隆时期的黄釉瓷与康熙、雍正朝相比已有退败之象,在黄釉的釉色上与前朝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此时期的黄釉瓷不再追求釉色之美,在单色黄釉创新上并无多大贡献,黄釉此时多作为黄釉彩瓷的底色,这个时期黄釉青花器、黄釉粉彩瓷、黄釉珐琅彩瓷较多出现。黄釉与多种彩瓷共同烧制,因多种工艺烧制,总体上此时期的黄釉瓷精益求精,给人以华丽的效果,为黄釉彩瓷的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同时此时期的黄釉烧制朝廷规定并不是太严,民间也开始有少量的黄釉瓷生产,但无论在釉色还是在工艺上都仍旧与官窑器无法相比,而且不能生产朝廷所不允许的颜色,多为米黄釉。

没落的清中晚期黄釉瓷

乾隆之后的黄釉瓷与其他瓷器一样,随着国力和皇权的衰弱,黄釉瓷的质量、品种都不如清三代,黄釉瓷的发展已成没落之势,主要是以单色黄釉器和黄釉粉彩器为主。这段时间的黄釉器器形虽仿前几朝,但胎体已没有以前工整,过于呆板,胎釉结合也不好,存世的黄釉瓷中甚至还有剥釉现象。这个时期的黄釉雕塑瓷虽说给黄釉瓷的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不过最终没能改变黄釉瓷没落的局面。

目前清代黄釉瓷上拍800余件,其中乾隆之后的黄釉瓷有450多件,占了一半还多,但此时期高价位的黄釉瓷并不多。光绪黄釉瓷应该说是此时期的一个亮点,在2002年的上海敬华的春拍中,一件带有“储秀宫制”款的清光绪黄釉地粉彩“万寿无疆”纹大盘以110万元拍出,成为清中晚期黄釉瓷拍出的最高成交记录。随后在2003年8月份的上海敬华拍卖中,另外一对落“大清光绪年制”款的清光绪黄釉地粉彩“万寿无疆”纹盘以30.8万元拍出。显示出光绪黄釉瓷在艺术品市场中仍有着巨大的市场。

清代单色黄釉瓷精品层出

清代的单色黄釉瓷以素取胜,特别是清三代的单色黄釉器器型规整、端重;釉质细腻、莹润、器型优美,给人以富丽之美,可以说清三代的黄釉瓷是黄釉瓷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清三代黄釉瓷在烧制上已不满于仅仿制明代的单色素面黄釉瓷,而是把各种工艺共同运用到黄釉瓷上,此时期的黄釉种类除了明代出现过的单色素面黄釉器和黄釉彩瓷外,还把刻、划、印、雕、塑等工艺也运用到黄釉瓷上。黄釉瓷上的刻划花纹以植物纹为主,而印纹多以龙凤、蟠螭等动物纹为主。此外,此时的制瓷工匠们穷尽极工地运用雕、塑等工艺让黄釉瓷的精品在清代层出不穷。清代的黄釉刻、划、印花瓷是清代的一个创新,市场上有大量传世品,精品不在少数,亦多为旧时宫廷遗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投资潜力。但是目前买点最好的仍旧是清代创新的单色黄釉瓷,如蛋黄釉、蜜蜡黄、柠檬黄釉瓷,这些瓷器在拍卖中倍受关注,在目前的拍卖中都表现不菲,单色黄釉瓷的成交价都遥遥领先,且都为雍正黄釉瓷。

清代黄釉彩瓷以华丽取胜

清代黄釉彩瓷与明代相比增加了黄釉粉彩瓷和黄釉珐琅彩瓷,市场中多见的是黄釉青花器和少量的黄釉粉彩瓷。

清代黄釉青花在仿弘治黄釉青花的基础上烧制而成,器型有所增加,纹饰有所改变,以雍正朝仿制的最像。清代黄釉青花器在拍卖场中是藏家角逐的焦点,有的拍品甚至多次上拍。目前在拍卖中黄釉瓷成交价最高价的清雍正柠檬黄釉地青花缠枝花卉纹壶,曾在2002年上海敬华秋拍中以440万元的价格成交,随后此拍品在上海敬华拍卖中再次出现时,它的估价已高达550万-650万元。不到三年内,价格上涨了近50%,清代黄釉青花器的投资前景可想而知。

清代黄釉粉彩瓷把黄釉与粉彩结合,形成一个新的陶瓷品种,市场中早期的拍品并不多见,而清中晚期的黄釉粉彩瓷仍可见到,这样的瓷器粉彩浓艳、华丽,绘画技艺精细,是官窑器中的典型佳作,更具皇家气质,受到皇室的喜爱。这类瓷器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中也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光绪年间官窑的黄釉粉彩瓷。落有“储秀宫制”、“大雅斋”款的黄釉瓷价格更高。

清代雕塑器巧夺天工

清代的黄釉雕塑器的产量并不是太大,清三代时期的黄釉雕塑器主要以皇室用器为主,器型主要有笔筒、帽筒等,清中晚期的黄釉雕塑器民间也有生产,清末更有许多制瓷名家作品传世。

在清代的雕塑瓷中以黄釉雕瓷笔筒最为出色,以剔地手法刻出松、石等,口沿及底往往雕制成竹节断面痕迹。官窑多有纪年款识,民窑有堂名款或刻工名号。雕瓷的著名工匠有陈国治、王炳荣、汤源和等人。晚清时期的此类作品仍较盛行,但质量下降,最典型的特征是胎釉结合不紧密,釉面泛灰。

釉色决定清代黄釉瓷投资价值

清代黄釉瓷品种多样,鉴别起来十分困难,而投资此类瓷器更是没有标准,特别是单色黄釉瓷。在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应注意黄釉瓷的釉色,釉色的精美决定了这件物品的地位。黄釉釉色越纯,越受人喜欢,如清三代的娇黄、蛋黄、蜜蜡黄、柠檬黄釉,即使是在这些釉色上的彩瓷也比其他色调的瓷器更受欢迎,在交易中的市场价值更高。

清代釉色纯正,无杂色,釉厚的黄釉瓷器,在市场中往往成为藏家的焦点。在2005年太平阳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对康熙黄釉暗刻螭龙耳杯将亮相。估价在40-60万元人民币之间,此对康熙黄釉小杯外腹暗刻四螭龙,里施白釉,外施黄釉,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虽然没有华丽的纹饰和造型,却在简约中让人们领略到朴实无华的美,受到多位专家的赞赏。但最终由于黄釉不纯正等多种原因而流拍。

再者,对釉色的识别也关系到投资的成功与否,清三代仿明代的黄釉瓷艺术水平和投资价值并都不低,但清末、民国乃至现代仿制的黄釉瓷的如不加以辨别,断错了代则会影响到整个投资的计划。清代仿明代黄釉器当属雍正朝仿制最像,但康雍乾仿品大多落本朝款,相对比较容易分辨。此外清代黄釉器由于施釉较薄,没有明代黄釉器耐看,且明代黄釉的釉厚不开片,而清代黄釉器釉薄而开细小的片纹而易于分辨。近代的黄釉器以仿明代黄釉和清代康熙时的鸡油黄较多,仿明黄釉由于釉薄,釉面有许多凹如的点子。仿康熙鸡油黄者其釉质糙、不匀。此外,我们还可以参考其他方面,如造型、重量以及青花款识等,对其进行辨别。

瓷板画的发展特征与市场价值


瓷板画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一种,区别于陶瓷器皿的造型多变,瓷板画是固定于平面陶瓷上的特殊彩绘瓷器艺术品。虽然只是一块瓷板,但是随着发展带来的审美潮流,瓷板画的瓷板也不再囿于传统的方正形状,而是出现了圆形、叶状形、扇形等多个形状。另外,瓷板画的品类较为繁多,有青花、粉彩、斗彩、浅绛彩、墨彩、五彩、青花釉里红等各种彩绘种类,其题材广泛不拘,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吉祥图文、典故诗文均有应用。虽然瓷板画的发轫与成长历史并不特别悠久,但是艺术成就已经蔚为大观,是我国陶瓷艺术传承与发扬的典范。

瓷板画艺术的萌芽,最早见于秦汉时期,可惜并没有成为气候。一直到唐宋的墓志上,才出现了起始阶段的瓷板画实体形态,但也由于当时烧造技术条件的限制性和所谓“经世致用”造物观的影响,这种起始形态并没有得到恰当、充足的成长空间。这种断断续续的情况直到明朝中叶终于有了些微转变,这是由于明中晚期各式家具兴起,人们对于家居装饰物的探索更进一步,瓷板画开始逐步进入大众视野。明中叶到清中叶这个时段,是瓷板画一个基本相对稳定的起步发展时期,虽然已经开始逐渐摆脱以前几乎无人问津的发展情况,但是整体上仍然没有发展优势,一是受到制作水平的限制,导致瓷板画面积比较窄小;二是不论在数量上、形态上还是精美程度上,都远比不上器皿类瓷器,唯一值得赞赏的是这个期间,瓷板画的种类已经成型得较多,相继有青花、五彩、青花釉里红、斗彩、粉彩等几种品类出现。

到了清晚期,浅绛彩的出现为瓷板画的成熟做出了推波助澜的贡献。浅绛彩一改传统粉彩照版描样、有工无艺的面貌,转变为往往由文人画师执笔,以书画气息沾染瓷器魅力,造就了具有浓郁书卷韵味和才艺自由挥洒风格的彩绘新标杆,而瓷板画则大面积成为这种艺术新标杆的载体。民国初期,浅绛彩势微,新粉彩的异军突起使得这种彩绘艺术在书卷气息外,更添了一份雅俗共赏的亲和感,使得瓷板画的兴盛达到一个极致。民国瓷板画,终于达到了一个巅峰的成就,早期有潘宇、汪晓棠等名家名作,再稍后一些的就是著名的“珠山八友”各类作品。虽然诸位大家的作品各有千秋,但都具有一些普遍的艺术特征,一是瓷画结合,画的用笔工谨又不是灵活,设色雅致俊秀;二是极富个人创造力,在继承传统粉彩艺术基调的前提下,发掘诗、书、画、印四个大类可运用到瓷板画上的创新形式,是艺术创作人主观意识觉醒的一大标志。

目前,瓷板画的收藏形势一直非常良好,现代瓷板画力作的价格也有非常走俏的,年代稍远但出自名家的更受追捧,尤其是民国大家如“珠山八友”等的作品,更是一屏难求。今年5月,在香港中能八周年大型拍卖会上,中国能拍就拍出了一幅尺寸仅32×20(cm)但价格高达1942.5万元的“珠山八友”汪野亭款山水瓷板画。另外,大师王大凡的瓷板画作品这两年来价格也是高居不下,典型的是,继2017年相继拍出一对成交价920万元的山水人物瓷板画和一组价值977.5万元的三国人物故事瓷板画后,于今年上半年又拍出一组四幅、成交价1650万元的人物瓷板画,一组价值440万元的“渔樵耕读”瓷板画四条屏,以及一幅成交价3547.5万元突破新高的五子登科瓷板画。由此可见,瓷板画收藏市场的热度仍在持续升高,名家名家仍是大家竞相收藏的对象。

明代黄釉瓷器发展与鉴赏


黄釉瓷器是中国瓷器中一个较为特殊的品种,色泽端凝优美,又是皇室专用,很受收藏家们青睐。明代黄釉瓷器的品控稳定,尤以武宗正德时出品为上,有不错的收藏价值,那么鉴赏黄釉瓷器,要从哪几个方面着眼呢?

黄釉瓷器属于低温釉,而低温釉需要有铁元素的矿物作为显色剂,再借助少量的铅来溶釉,成品才会较为明亮。自汉代始就有黄釉瓷的出现,但直到明代,黄釉的质量才得到了大的飞跃,从以往略带浅棕的酱黄色转变为名副其实的黄釉,这与其烧制方法是分不开的:有直接在瓷胎上施黄釉的,也有以釉上彩形式烧制的,前者由于瓷胎本身存在橘皮纹,且釉较厚,直接施色釉后凹凸状更明显,比较好辨别,特别的是后者的制作法,可让瓷胎表面更光洁,但也给了制假的可乘之机,比如选择价格较低的白瓷上色釉,进行复烧冒充。所以鉴赏黄釉瓷器须从瓷胎本色与釉色等方面着眼,仔细加以甄别。

明早期黄釉瓷器瓷胎以轻薄为上,柔白莹润,黄釉上得比较浅,颜色也较淡,圈足窄而浅,特征明显。明宣德时期的黄釉已经较为妍丽了,且整体无纹饰,素净大方,被称为“宣德黄”;到了正德时期,黄釉色料较为清浅,呈现出的黄色娇艳而不轻浮、端庄而不呆板,并且釉面光滑、润泽通透,可以达到和青瓷一样明澈、微透明的效果,这种釉面也被称之为“娇黄釉”,属于黄釉瓷器中的精品。

因为黄色所代表的特殊含义,黄釉瓷器问世后一度被列为皇室专用,配方、技艺完全垄断,后来转变为部分专用,部分允许民众使用,但黄釉瓷器的精品还是多出在贡品里。清朝黄釉瓷器也进一步延续了明的传统,且由于康熙帝对于黄釉瓷器的偏爱,甚至祭器都使用黄釉瓷,各官窑都增加了产量,瓷胎和釉面则仍如明朝,轻薄光滑、明净润泽,但在色泽上比明朝更深,比如略带焦黄的鱼子黄、较为凝重的鸡油黄等等,所以在鉴赏明黄釉瓷器时,为了区分成品年代,必须区别其与清黄釉瓷器之釉色的变化。

总之,黄釉瓷器以明武宗时期出品为上,需要从黄釉瓷的釉色与瓷胎本色的对比、釉面光滑程度等方面着眼判断,避免买到经过复烧的假黄釉瓷。

均窑瓷器的市场价值及拍卖纪录


●宋代 均窑八棱瓶

均窑烧造的瓷器品种较多,以钧瓷最为有名。均瓷胎质细腻坚硬,较为沉重,主要色为红色和蓝色,其釉为乳浊釉,乳浊釉的好处是可以遮蔽胎色。

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另外”肉腐留骨“(露胎处象死人骨头,俗称”骨董“)也是那时所造。我们今天所称官窑泛指历朝官府烧造瓷器,其实,历史上仅指南宋时期烧造的瓷器,后世再无此称呼。

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台甫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技能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共同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特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拙的外型、精深的技能、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奇特窑变, 山清水秀、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不断的图形颜色和美妙神韵,被誉为中国“五台甫瓷”之首

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州市故名。为宋代五台甫窑之一。亦称“均窑”、“钧州窑”。创烧于唐代昌盛于北宋阅历宋金至元代。往后历代都有复制。境内有窑地近一百处 以小白峪前史最早。

钧窑为宋五大名窑之一,位于今河南禹州,因古属钧州,故名。钧窑创始于唐,昌盛于北宋。以钧窑出产的钧瓷则是宋代大五大名瓷之一,以“雨后初霁云破处,落日紫翠忽成岚”的窑变作用,一改自汉至唐以来“南青北白”的单色釉开展脉络,自此我国瓷器开端进入出五彩斑斓的时代。源于唐代的钧瓷艺术,于宋代成果了第一个瓷器烧造的艺术顶峰。宋代钧官窑瓷器高雅、温润的艺术作用,变成了钧瓷审美的最高规范。

0299 钧窑瓶 成交价:8625万 2012-12-28

0369 钧窑窑变釉大花盆 成交价:5800万 2009-12-06

0300 钧窑瓶 成交价:4600万 2012-12-28

2508 钧窑天青 成交价:3952.75万 2008-04-11

0405 钧窑虎头益寿和荷口古玉春 成交价:3680万 2013-10-27

0099 钧窑虎头益寿古玉春瓶 成交价:2875万 2014-06-08

0211 钧窑八方弦纹瓶 成交价:2737万 2010-12-30

0136 钧窑瓶 成交价:2300万 2013-06-23

3046 钧窑天蓝玫 成交价:1684万 2013-04-08

陶瓷文化:明洪武青花瓷器鉴别与市场价值


明洪武(1368---1398)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建国后不久,他在景德镇珠山设立的御窑厂,成为明代景德镇最早的官窑,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但是从南京和江西等地区出土的大量民窑实物标本来看,洪武朝的青花瓷制造都带有元代遗风。器型以墩式碗折腰盘、折腰碗为多,大都沿袭元末旧制,青花色泽偏灰,胎体厚重,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改变元代层次多,花纹满的风格,趋向多留白,扁菊花纹使用较多,葫芦叶的绘画却不如元代规矩。

典型器在造型上多少继承了元代枢府瓷古朴墩厚的风格一般为大件器物,有罐,大盘,菱口盘,碗、玉壶春瓶、执壶、盏托等。尤其是民窑器,如撇口盘、碗类,中部一下胎体逐渐厚重,有的与元瓷一样,或者折腰,或者器心iyou叠烧的垫饼痕迹。官窑器则有所创新,着意于摆脱元代瓷器厚重的风格,为秀美飘逸的永乐瓷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龙耳瓶

估价HKD360,000,000-360,000,000

成交价RMB630,292,000

拍卖时间2012-12-28

明洪武釉里红开光式「寿鞠图」棱口折沿大盘

估价HKD25,000,000-35,000,000

成交价RMB34,505,160

拍卖时间2011-04-07

明洪武青花缠枝菊花纹执壶

估价HKD9,000,000-12,000,000

成交价RMB10,812,000

拍卖时间2005-11-28

现代市场洪武朝的青花瓷仿品多为青花缠枝莲纹罐、大盘等,收藏时要小心查看。以藏会友!

明宣德五彩瓷器特征与市场价值


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有一个对瓷器史发展极为重要的存在,它就是明宣德五彩瓷器。明宣德五彩瓷器受元代瓷器的营销,在此基础上开拓出更具有自身魅力和个性的品种,使得中国瓷器历史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在宣德年间,不仅青花成熟,红绿彩的烧制工艺也非常成熟,再加上宣德红彩的成熟,更是创造了历史上非常灿烂的五彩时代。

明宣德五彩瓷器对后世成化斗彩的出现影响非常大,甚至万历、嘉靖年间的五彩、清代的粉彩、珐琅彩都是受明宣德五彩瓷器的影响,可见其在中国瓷器史上影响有多大。可以说,没有明宣德五彩瓷器,就没有后来的斗彩,也没有今天看到的粉彩和珐琅彩。

明宣德五彩瓷器的主要特点和标志就是绚丽夺目,华丽犹如云锦一般,深厚堆垛,这也是为什么现代藏家都喜欢明宣德五彩瓷器的原因之一。它不仅是民族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藏。它的独特性、唯一性以及不可再生性让它成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也成为现代人争相追捧的对象。

明宣德五彩瓷器的特点

1、只有官窑没有民窑

据悉,明宣德五彩瓷器不存在民窑烧制,只有官窑制品。因为官府对明宣德五彩瓷器的烧制极为看重,因而管理也十分严格,配方都在官窑手中,民间没有获悉,也不允许民间烧制,因而当时民间没有这方面瓷器烧制出来。

2、胎质细腻、洁白

明宣德五彩瓷器的胎质非常细腻,且结合紧密,釉面白中带青。用手抚摸明宣德五彩瓷器,感觉就和摸婴儿的肌肤一般,非常细腻、舒服。

3、无论大小都制作精美

明宣德五彩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高潮,而且没有草率之作。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所见所闻的,都是非常漂亮的。

明宣德五彩瓷器的市场价格如何

明宣德五彩瓷器在市场中的价格表现都不错,下面是几个拍卖记录,可供大家参考一下:

2012年,五彩龙纹双耳抱月瓶,成交价格是134.9万元。

2012年,五彩花卉凤纹象耳瓶,成交价格是165万港元。

2012年,吴彩八仙纹盘,成交价格是133.9万港币。

宣德五彩鸳鸯纹八角玉壶,成交价格是6900000万元。

明宣德五彩盘口罐,成交价格是5290000元。

宣德五彩瑞兽纹折扣瓶,成交价格是7150000元。

仅从这几条拍卖记录就能看出,明宣德五彩瓷器的市场价格非常高,基本都是百万以上,有的甚至还近千万。这样的好藏品自然有无数人都争着收藏,再加上明宣德五彩瓷器越来越少,自然收藏的人就越来越重视。

明宣德精品赏析:

1: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盌,尺寸:28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14,575,000 ,成交时间:2019.04.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款。

此盌钴蓝明艳焕丽,瑞果纹饰堪称明初青花之佼佼,属宣德御窑大宗。折枝瑞果精描细绘,钴料笔触张弛有致,尤令此盌拔乎其萃。器呈圆型,遂以瑞果为饰,枝叶灵动,更添栩栩生姿。此类宣德盌主贡皇室,是故成器,无论尺寸、意趣,皆求至善至美,以迎宫廷之好。精工如斯之瓷,又带宣德年款,惟由景德镇御窑烧制,且赖宫中宦人及地方官吏严慎督造。洪武二年(1369年),景德镇设立御器厂,及至宣德,乃有宦人、官吏驻派于此,以监窑务。奉诏造瓷,纹饰须依官样或画本而作。官家产瓷记录有限,未曾提及此般瑞果组合。有载之例仅见三批,其一,洪熙元年(在位仅十月),其二,宣德五年,其三,宣德八年。宣德年款存世瓷器数量繁多,景德镇珠山御窑址所出瓷片亦不胜枚举,由此推知,宣德产瓷林林总总,未尽述于官家记录。

此型之盌或绘缠枝莲纹,如本场拍品编号7,或绘缠枝牡丹,如拍品编号11,或绘缠枝花卉,如拍品编号9。此类盌造型浑厚,器内无纹,初为何用,尚无定论。可参阅本场拍品编号11,其文就此略有探讨。

2:明宣德青花龙纹钵,尺寸:直径26.8厘米,估价:HKD 12,000,000 ~ 22,000,000,成交价: HKD 13,950,000 ,成交时间:2016.11.29,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宣德本朝。

敛口,深弧壁,浅圈足,平底,胎体厚重,造型敦实,青花发色浓艳,铁锈斑清晰可见,以青花绘云龙为主体纹饰,外口沿配海水纹,胫部饰莲瓣纹,内壁施白釉,碗心以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双圈楷书款,底平而无釉,胎细且糯。宣德一朝十年,瓷器以青花为冠,此钵所绘五爪角龙,双目炯炯有神,其粗犷凶猛之相乃宣德典型。钵,此种器形为宣德独有,不见于明清两代其它各朝,或专为供奉藏传佛教而烧造。“钵”字是佛教盛贮器的译音,多为僧人所用。宣德皇帝崇信藏传佛教,大批藏地僧侣纷纷入京师朝供,瓷质佛教器物应运而生。相似作品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英国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等。

3: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口盌,尺寸:22.5厘米,估价:HKD 4,800,000 ~ 5,800,000,成交价: HKD 11,480,000 ,成交时间:2016.04.06,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

此笠式盌,所绘花果纹精美雅致,诚明初青花纹饰之杰作,宣德官窑之经典。可证青花瓷器渐为中国宫廷所喜。较之永乐青花器形偏大且多作出口外销,宣德制瓷,无论器形大小亦或图案风格,皆依宫廷之好,写宣德年款,技艺精湛。此六瓣笠式盌,更形优雅,可窥宋代景德镇所制白瓷原貌。形态各异之花果纹于永乐年间多见于他类器形,此盌纹样或仅现于宣德时期,然可比一无款盌例。

4: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盌,尺寸:19.5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10,975,000 ,成交时间:2019.04.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款。

浓淡青花点染娇蕊,笔道劲捷有力,写意捕捉枝叶芳华之姿,亭亭玉立,跃然眼前,纹饰布局舒朗大方,细节精妙巧致,釉色洁白莹亮,与青花相互辉映,尽显宣德官瓷之美。如此精湛之画工属宣窑之最,常得后代仿效,但无有相类者,宣德之后,此式缠枝花卉纹,往往囿于形式,失之笔意。花卉纹描绘四季花卉盛放争艳,象征通年富饶多产。宋代以降,以缠枝花卉纹装饰瓷器,甚为风行,然而此式缀以莲花、牡丹、石榴花、茶花、菊花之纹饰,应源自元朝,或取材中亚织品与金属器。本品之花卉纹,自然生趣,他例亦有较为制式样板者。

5: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莲子盌,尺寸:直径20.8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4,900,000 ,成交时间:2018.11.28,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双圈六字楷书款。

盌敞口,深弧腹,窄底,圈足。通体青花纹饰。盌心双圈内绘折枝石榴果,内壁饰缠枝莲纹,口沿下饰回纹一周。外壁饰双层莲瓣纹,口沿边环饰海水纹。底双圈内书青花「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宣德青花莲子盌,应源自永乐鸡心盌。

6: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馒头心盌,尺寸:直径17.3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4,840,000 ,成交时间:2013.11.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双圈六字楷书款。

盌敞口,弧腹,卧足,盌心凸出。盌心绘六瓣内三叶纹,外环饰连枝三叶纹。内壁饰缠枝莲纹,口沿下金钱纹一周。口沿外一圈缠枝莲纹,下承三叶纹,近底处饰连枝三叶纹,足上一周卷草纹。足内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此器造型线条柔和,纹饰严谨而细腻,充满异域风情。馒头心盌或卧足盌之器形、纹饰应源自阿拉伯金银器,永乐年间开始烧制。

本盌器大,凸心绘六瓣叶纹,内壁满绘缠枝莲纹,非常独特。其它宣德款馒头心盌体形较小,纹饰近似永乐原型;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宣德款一例,见1998年台北出版《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图版121号;荷兰海牙市立博物馆、东京梅泽纪念堂各收藏一例;再一例2004年11月1日于香港佳士得拍卖,拍品1074号。参考本专集一件宣德款莲子盌(拍品3109号),纹饰同样为伊斯兰式花叶纹,内壁满绘缠枝花纹。

7:明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钵式碗,尺寸:直径16.7厘米,估价:RMB 2,600,000 ~ 2,800,000,成交价: RMB 3,795,000 ,成交时间:2016.12.06,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单横行六字楷书款。

钵形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陶器中就已经出现。但“钵”字是佛门盛贮器的音译,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多用之。明宣德时,皇家崇信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大批藏地僧侣纷纷入京朝贡。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瓷钵,敛圆口,弧形深壁,底有两种,一为细砂平底,一为无釉浅圈足环底。品种有白釉、洒蓝釉和青花器。洒蓝釉器的外壁饰有暗刻云龙纹。青花器的外壁绘有云龙、缠枝莲等。清代有仿制品。此品的底部为细砂。整体为钵式,圆口,深弧腹,平底。器墙厚薄适宜,样式敦实。其款识写在上腹部,单行“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楷书款。内壁光洁仅在口沿处饰弦纹两周。白釉致密润泽,白中透青,典型明早中期青花瓷之釉色。外壁通体绘制青花纹饰,由上至下为海水、云龙、变体莲花瓣。主纹饰之龙纹为五爪龙纹,宣德时期属本朝款者有四爪、五爪龙,五爪龙尤为精贵,更能凸显皇家气势。此品腹部绘制单条龙纹,怒睁双目,须发上扬,身躯扭动,张口咧呀,五爪锋利,配之云纹尾部成波浪形,动态十足,正是猛龙飞翔遨游在云气之间,意气风发,威风凛凛,其高贵、神秘、严肃之态令人畏惧,是封建皇朝皇帝至高权威的象征。本品青花发色幽蓝,细节可见晕散点,为进口钴蓝料独有。宣德御窑瓷器名品有三,青花、宝石红、宝石蓝,《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本品存世量稀少,点阅海内外拍卖市场均不见,博物馆中见北京故宫藏“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钵”与本品极为相似,唯独故宫的款识写在碗心,而本品的款识是署在上腹部。宣德瓷器的款识历有“满全身”之说,即腹部、底部、碗心、口沿等等都可以写款。本品为宣德传世精品,罕有之物。

8: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盘,尺寸:直径27.6厘米,估价:HKD 1,800,000 ~ 2,500,000,成交价: HKD 3,725,000 ,成交时间:2019.05.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楷书横款。

盘敞口,弧腹,圈足渐敛。盘心绘五朵缠枝牡丹纹。内壁饰八朵缠枝莲纹,口沿内饰卷草纹一周。外壁饰缠枝菊纹,口沿外一圈回纹,回纹下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横款。近底环饰卷草纹。外底无釉。此纹饰的青花盘多无款,带款者极其罕见。

宋代黄釉瓷器收藏价值


中国的陶瓷有着源远流长得历史,我们在陶瓷的身上都能找到中国文明每一次进步的影子。自然古朴的秦汉陶瓷、大气雄浑的唐代瓷器、静谧精致的宋代瓷器、独领风骚的元代瓷器、绮丽多姿的明代瓷器、华藻繁缛的清代瓷器、参差不齐的民国瓷器,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

而瓷器有民窑、官窑之分,官窑指中央政府开办的窑,生产供皇宫和王室使用的瓷器;民窑指民间办的窑,生产民间用瓷,以商品性生产为主的。官窑精益求精,成本高昂,在窑址的选择和生产技术上都是严格保密的,在工艺上更是精美绝伦,传世官窑多为稀世珍品。而民窑,看重实用和使用价值,成本会有所控制,所以在工料上不如官窑那么讲究了,但民窑中也有非常精美艺术品。

在宋代,民窑大放异彩,与官窑交相辉映,蔚为大观。但是说到历史,民窑要比官窑早很多。在唐代,民窑已经作为商品出口到印度,埃及和波斯等地。宋元时期,景德镇的民窑发展速度极快,在产量上,民窑所占的比重要比官窑大得多。除了一些被限制生产的花纹和器状,民窑瓷器的造型和纹饰题材比官窑要更富多彩厚美之感,其制作品的粗细,并不比官窑逊色多少。

在民窑中,宋代的黄釉民窑以其光亮绚丽的釉色广受收藏家们的青睐。整体上瓷器画工简洁流畅,曲线优美,釉色剔透,虽属于民窑瓷器,但由于年份久远,又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所以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和收藏价值。

黄釉瓷器民窑器型多样,有壶、瓶、盏托和香炉。壶有两种类型,一种长身、长颈、直腹、曲柄、长流,另一种矮身、短颈、球形腹、耳状柄、短流,它的胎上施有白色化妆土。

黄釉瓷器上的绘画图案精美,风格自由,形态多异,人文气息较浓,比官窑多了几分欣赏趣味。部分瓷器民窑上还书有特殊的文字款识,出类拔萃的文字,其价格也相对较高。目前是市场上流传的民窑精品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所以其升空间会很大。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代黄釉瓷的鉴赏与市场价值》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代黄釉瓷的鉴赏与市场价值》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黄釉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