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瓷砖墙面 > 导航 >

天青色助汝瓷成宋代诸瓷之冠

天青色助汝瓷成宋代诸瓷之冠

瓷砖墙面 全瓷瓷砖 瓷砖造型

2020-07-29

瓷砖墙面。

五大名窑在宋代能够成为宫廷的陈设之瓷,其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无过多的雕琢以哗众,也无妖艳的彩绘以媚人,唯以其古朴庄重的造型,温润如玉的釉质,组成和谐的艺术整体。这正适合宋代追求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也是五大名窑得以名标瓷史的重要原因。

宋代五大名窑器物造型十分丰富,它一部分仿自古代青铜器,另一部分为日常用器。仿古代青铜器的造型有鬲、鼎、壶、炉、觚等,只是实用功能已完全改变。作为日常用瓷五大名窑之器,其形制则多采用仿生造型,如仿自然界中莲花、菱花、葵花、牡丹花等花瓣形的碗、盘、花盆等,这些显然受六朝佛教法器,和唐代金银器的影响,也是宋人喜好清雅闲逸生活的具体反映。

五大名窑器物之间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又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一点主要反映在釉色方面。以汝窑、官窑、哥窑为例,虽然他们都是以青釉为特征,但是汝瓷所呈现的那种美丽的天青色,在其他各窑中更具特色。在色调上汝瓷的青色有时稍微深些,有时稍微浅淡些,但都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在色彩学上“天青”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清,又有绿色之温暖。这种寒暖适中的和谐色调,以及素雅、清逸的色感,由于适应了上流社会的时尚和统治者的审美情趣,所以汝瓷成为宋代诸瓷之冠。

官窑、哥窑、汝窑器物,在其青翠的釉面上,往往布满密集的片纹,这些细密的开片纹,虽然是窑工在烧窑时的不成功之作,但经过人们巧妙装饰和后人的推崇,却成为举世无双的装饰纹样。“开片”是指传世宋代官窑、哥窑、汝窑青瓷釉面上,密如网状的片纹,又称“龟裂”。它的生成原因主要是因为胎釉间,彼此膨胀系数不一致而引起的。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大开片呈深灰色似铁,故称铁线,小开片呈黄褐色似金,则称金丝。“金丝铁线”就是指这两种状况而言,它在哥窑器物上表现得最为显著,并且形成一种鲜明的时代特征。官窑器物上的开片纹,与哥窑器物有所不同,其片纹均为深层次的“过岗”,开片纹理较大,犹如冬日里江河冰面上突然开裂的冰层,层层相叠精美无比。至于汝瓷釉面上的开片纹,则细碎密集,俗称“蟹爪纹”。

编辑推荐

陶瓷文化:雨过天青的汝瓷


汝窑又称“汝官窑”,是北宋后期的御用贡瓷。汝窑一向被列为宋代的五大名窑之魁。汝窑在历史上的烧造时间很短,从哲宗到徽宗只二十年左右,传世品极其罕见。今天小编就和您说说雨过天青的汝瓷。

汝窑瓷器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质朴。

图:国宝汝瓷莲花碗

汝窑是宋徽宗在位期间烧造的瓷器,汝窑的天青色就是宋徽宗的美学追求。宋徽宗笃信道教,自称是“教主道君皇帝”。而道教主张“清极遁世”“静为依归”,要的是一种很清静的感觉。于是道教的青色追求,就成了宋徽宗的审美,也为汝瓷的色调在时空中以淡如烟雨的青色定了格。

汝窑瓷器釉质莹润,光泽内含。釉面乳浊,有细微开片,俗称“蟹爪纹”。釉层中的气泡排列疏朗错落,有寥若晨星之说。

清代学者形容汝窑“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针。”其所说的色卵白,是指汝窑的胎色,卵白有如浅浅的香灰。汝窑的胎和底一样都很薄。另外,汝窑是裹足烧,芝麻钉,在烧好后,底部釉面会有如针扎的小点。这里说的“裹足烧”是一个专业术语,指瓷器足部上满釉,釉要裹过来。“芝麻钉”是指将瓷器的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来,在空中烧制。

汝窑器物主要有瓶、碗、碟、三足盘、洗、盂、香炉、花觚等。釉色有天蓝、月白、天青、豆青、粉青、卵白等,但不脱天青这个基本色调。

窑变釉汝瓷天青釉产生的主要因素


汝瓷产品呈色的主要表现为黄色的釉料施在坯体上烧成后变成了各种青色:天青、粉青、卵青、豆青、灰青、虾青、月白等等。这种现象叫窑变,产生窑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主要取决于釉料配方、烧成温度、窑内气氛、冷却速度四个方。

汝瓷和所有青瓷一样呈色的主要原理是三价铁在还原过程中变成二价铁。三氧化二铁是黄色,变成亚铁硅酸盐就成了青色。在恰到好处的温度、气氛条件下,同样厚的釉层、釉色的深浅决定于铁含量的多少。但过多则变成黑色,当然其它辅助原料和其它化学成份对釉色的影响也是有的,所以要有合理的配方。

有了合理的釉料配方,如果烧成温度太低,釉料不能很好熔融,含铁矿物未能充分溶解在釉玻琍中,釉层高度失透,釉面光泽差,釉色则难以呈现出来。

汝窑的烧成温度一般控制在1150—1200°C之间较为合适。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釉料得以熔融,釉料中的含铁矿物质得以溶于玻琍体中,在合理的气氛条件下,三氧化二铁可以充分还原,生成二价铁的发色团,这时釉层透明度也比较清晰,美丽的天青色就呈现出来了。如果过烧,釉色发紫,釉面青色不正,造成釉面玻琍质强、流釉等现象。窑炉里的气氛是指窑炉内的一氧化碳含量。为使窑炉产生一氧化碳,煤烧窑用加厚煤层,增加添煤次数等办法,液化气或油烧窑则控制窑炉进空气量使之碳元素不能充分燃烧而产生一氧化碳,一般烧成进入还原阶段,要求窑内一氧化碳含量在1—8%之间,氧的含量控制在1%以下。

合理的烧成制度是釉料呈色的重要关键,一般汝瓷的烧成要有四个阶段:一、氧化阶段,主要作用是排除坯体水分,使坯体中的有机物和碳素充分燃烧。二、还原阶段,此阶段釉料一方面熔融,一方面进行铁还原。三、成瓷阶段,此阶段釉料基本熔化,釉子发亮,这时窑要呈弱还原气氛,如果气氛仍然很重则使釉色灰青,更重者产品烟熏发黑。如果此阶段全是氧化气氛,产品则重新氧化,二价铁又转化为三价铁,产品发黄。四、冷却阶段,汝瓷美丽的天青色和温润如玉的质感与冷却速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产品在窑炉内成瓷后应在保温的状态下缓慢冷却,使釉料有一个很好的析晶过程,否则釉色不会变青,釉面玉石感也会受到影响。

烧窑过程中一般要做几个火照放在窑门口,烧窑工定时取出一个作为参考,当最后一个火照挑出后,急速冷却,观察火照釉面光滑了,也就是说产品烧成,就可以止火了,可是这个火照不是天青色,而是豆青色。窑炉内的产品在慢冷却后取出时才是天青色,这说明冷却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汝瓷


“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婉世称宝。”如果用美学的眼光来看汝窑瓷器,造型古朴大方,端庄凝练,,形神兼备,清雅肃静,釉如碧峰翠色,晶莹明丽,土质细润,坯坚细腻,釉药浑厚,清澈温润,和谐完美。

汝官窑瓷器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其釉色,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温润古朴,清新爽目;抚其釉面,平滑如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的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的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如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的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汝官窑满釉支烧,器底有小如芝麻状支钉痕,形成“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辰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

“汝瓷的美”含蓄的美、平淡的美,和谐的美,素雅的美、清纯的美、宁静的美、古典的美、柔婉的美、浑厚的美、明润的美、大气的美、集东方美学于一身、大美无言的美。

解读汝瓷的美,我们既要看到她形式的美,又要把握她意蕴的美。

“清雅浑厚夺造化,珠光宝气移人魄”汝瓷首先表现在工艺形式上的美感:和谐、单纯、平淡。她和谐的美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端庄的形体,流畅的曲线,宁静的釉色,优美的韵律。而她的单纯和平淡,绝不是“淡乎寡味”。在釉色上汝瓷最讲究细洁和净润,又更追求奇妙丰富的肌理层次和“精光内蕴”的质地效果。在造型和装饰上,汝瓷既注重于矛盾中的统一,又善于从统一中寻求变化,在充满生命的动感中求得和谐的表现。

西方有位大家说:“一只希腊花瓶是所有古典和谐的典型。同一时期,东方另一个伟大的文明之邦——中国,已将陶器发展成为一门最可爱和最典型的艺术。中国人在这门艺术上的奇特造诣甚至超过了希腊人所取得的成就。希腊花瓶显现出静态和谐,而中国花瓶,一旦摆脱了来自其他文化与技巧的影响,则能表现出动态的和谐。中国花瓶不仅呈现出数的关系,而且表现出生命运动。”是的,一件汝窑器虽是静止的,但看上去她是在不停运动的,她所蕴含的意味之美才是真正的古代艺术之美。

汝瓷为美而生。汝瓷的美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纯美的一面,童心、亲情、爱情、,尤使我们联想到美丽的女人。汝瓷色纯、胎细,在半透明的状态中弥漫着神秘而温润的气息,似乎和东方女性的纯洁温柔细腻内敛有着隐秘的联系。汝瓷质脆、宁静,具有脱俗的气质,这使我们想到生活中需要时时呵护的爱情,防止失手将它打碎,要经常拭去它身上的尘埃。惟其如此才能永远释放出冰清玉洁般的光辉。

汝瓷的烧造过程是一个“窑变”的过程。每一件器物在窑内所放的位置的不同,受到的热度不同,产生的窑变效果也不同。同时,它成瓷时对窑外的气候十分敏感,阴晴冷暖、风雨霜雪、春夏秋冬,都有可能影响成瓷的效果。它不但在窑内变化多端,而且在在停火降温中,它还随着温度的冷却进行着三次变化:月白色,天蓝色,天青色。只有准确的把握好这瞬间的变化,方能烧出天青色的瓷器。

汝瓷经验着窑变的神奇之美、壮烈之美、创造之美、变化之美……汝窑在燃烧,圣火在歌唱,于是在神奇的窑变中诞生了青瓷的艺术精灵。汝窑的窑变神秘莫测,火助神成,不规而圆,不矩有方,像火中泼墨,似炉中晕染,正常中孕育着意外,意外中蕴含着理智,在永远的变数和创造中,把生命的才情、意识的灵动、艺术的升华、想象的空间都熔进了瓷器之中。

汝瓷是有魂灵的。她“经千锤百炼的陶冶,而后注入了人类的灵魂;经圣火熊熊的洗礼,达到大彻大悟的坦然。”正是由于汝瓷经过了圣火的炼狱,并的到了灵魂的回归和升华,所以才达到了宠辱不惊境界,才达到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旷达和超然,从而最终实现了一抹天青自然的亮点,被奉为世界博物架上的奇珍。每观汝瓷,我总要听到她——青精灵艺术的歌唱:追求物之理念;佛之辉煌;道之宁静;禅之淡然;天地之谐;万物之序。

汝瓷的禅境


“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南宋·叶真《坦斋笔衡》是宋徽宗成就了汝窑的辉煌。宋徽宗不仅书画技艺精湛,还十分喜欢瓷器,是他首先肯定了汝瓷的精美。据南宋史料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所指正是徽宗下诏书“弃定用汝”的决定。在一幅古画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桌上陈列着许多瓷器,足见那个年代瓷器业的兴盛,而此图正是宋徽宗皇帝亲手所绘的《文会图》。关于汝瓷的来历也有一段如诗般的传说,相传一天宋微宗做了个梦,梦到一种被水洗过雨过天晴的颜色题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醒来后即命工匠烧造这样颜色的瓷器,名为天青色。当然另一种说法是徽宗崇尚道教,道教与上天的交流时靠一种叫“青词”的文字方式,道教犹爱这种青绿色,故此皇上爱屋及乌了;青词又叫绿章所以汝窑是这种天青色。那汝瓷的天青色又是如何而来的呢?汝窑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同时又吸收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含玛瑙末,产生特殊色泽,其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虾青、虾青中往往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和天蓝等。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汝瓷注重釉色的典雅,为开片唯美,不讲究刻划装饰,个别器物仅仅装饰一道或几道弦纹。造型大多模仿古代青铜的样式烧造,古朴而端重。制作精细,盘、碗、洗等均采用裹足支烧,圈足外撇,器底留有细小如芝麻大小的支钉烧造痕迹。鲁小革介绍说:“汝窑瓷器的胎体都较薄,并呈现我们常说的香灰色,而其也已作为鉴定标准。而其器型普遍为小器型,我们常提的汝窑不过尺,正是由于其特殊的烧造工艺决定的,难怪乾隆皇帝手扶水仙盘仿品叹道,‘仿汝不似汝也’。” “清雅浑厚夺造化,珠光宝气移人魄”汝瓷首先表现在工艺形式上的美感:和谐、单纯、平淡。她和谐的美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端庄的形体,流畅的曲线,宁静的釉色,优美的韵律。而她的单纯和平淡,绝不是“淡乎寡味”。在釉色上汝瓷最讲究细洁和净润,又更追求奇妙丰富的肌理层次和“精光内蕴”的质地效果。在造型和装饰上,汝瓷既注重于矛盾中的统一,又善于从统一中寻求变化,在充满生命的动感中求得和谐的表现。当然,解读汝瓷的美,我们既要看到她形式的美,又要把握她意蕴的美。“罗丹说,要等夜晚进入教堂,才能感受白天活动后的印记,当我将自己沉浸到汝瓷的风景时,那些青精灵开始与我对话……”浸淫汝瓷多年的鲁小革将对汝瓷的赏析上升为一种禅境。“汝瓷通灵,每当我站在家乡的汝瓷展厅里,汝瓷的灵光就会光环般罩在我的头顶,汝瓷的灵性小猫般舔着我的意识,唤醒我拥抱本真的天性;催发我飞翔的欲望;激活我想像的翅膀……” 韩琴汝瓷研究所所长韩琴说:汝瓷的天青色最能表达禅的意境--天人合一。  善读汝瓷者读其境界。我们品读汝瓷——物化心灵,净化欲望,摒弃浮躁,求其悠远,退其名利,走向禅境。汝瓷为美而生。汝瓷的美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纯美的一面,童心、亲情、爱情、友情……尤使我们联想到美丽的女人。汝瓷色纯、胎细,在半透明的状态中弥漫着神秘而温润的气息,似乎和东方女性的纯洁温柔细腻内敛有着隐秘的联系。汝瓷质脆、宁静,具有脱俗的气质,这使我们想到生活中需要时时呵护的爱情——防止失手将它打碎,要经常拭去它身上的尘埃。惟其如此才能永远释放出冰清玉洁般的光辉。每观汝瓷,总要听到她——青精灵艺术的歌唱:追求物之理念;佛之辉煌;道之宁静;禅之淡然;天地之谐;万物之序……

汝瓷的复活


采访完60岁的朱文立,记者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两个字——“瓷神”。这是个颇具传奇色彩、表情始终无甚变化的老人,在与他相处的几个小时里,他竟没有笑过一次。国内外的许多知名人士都以与他结识为荣,把他的作品视若珍宝,但他是个十分简单的人,除了汝瓷,别的话题不想提,好像他的生命中除了汝瓷,再无其他。

【前传】800年后,汝瓷在朱文立手中“复活”了

瓷器,像古代中国的肌肤,那么汝瓷定是看着最清丽摸来最温润的那一种。各种名瓷发展到北宋,跟后宫的佳丽一样,竞争激烈,要争的是皇帝的宠爱,后来,“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脱颖而出,而其中又以曼妙的汝瓷最为出类拔萃,当时就仅限宫廷使用,大臣之中唯有权倾朝野的蔡京才能拥有,它太珍贵了,以至于历代帝王均不以其作为冥器殉葬。然而世事多变,汝窑毁了,汝瓷碎了,那惊鸿一现的美艳转瞬在战火纷乱、世事变迁中消逝,化成一种瑰丽的记忆凝结在宋代,现世仅存的60多件成了绝世珍宝分散在世界各地。后世的许多人不甘心,为重现那一抹青光的灵气用尽心力,无数工匠的努力只在身后留下一串串沉重的叹息。800多年过去了,汝瓷在汝州一个叫朱文立的人手中“复活”了。

除了雨过天青色,瓷器也可以这样美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陶瓷发展史。时至今日,中国人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来体现的。 一提起陶瓷,资深瓷器爱好者皆知,瓷器中宋瓷最佳,印象里也只留下了雨过天青色,其实除了天青色以外,瓷器还有一些异样美丽的款式。

汝窑荷花温碗

中国的五千年文明中,有横扫六国的秦皇,亦有驱除匈奴王的汉帝,更不乏开创贞观开元的唐宗和并吞欧亚的大汗,历代帝王文治武功如星瀚灿烂,但若论艺术成就,恐怕未有一位皇帝敢与北宋徽宗争雄。中国的道教认为,“天”因得“一”,此万物生发之本初而“清”,天青即为天之本色,同时亦代表万物生发之意,蕴含了深厚的哲学内涵。汝瓷天青几乎被所有皇帝奉为无上至宝,看护珍存。

邢窑皮囊壶

此壶提包式,上窄下宽,上端一面有小流,流直口,中间凸起曲形柄,壶两面凸起包袱褶纹线各一道,中间凸线一道。此壶是摹仿少数民族皮囊容器而烧制的,样式新颖,胎质细腻,釉色白润,制作精巧。唐代白瓷不以纹饰取胜,而把美化重心放在造型和釉色的谐调及其相互映衬方面。

邢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唐代著名的瓷窑,五代(公元907-960年)时仍烧造。窑址位于河北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邢窑白瓷陆羽《茶经》评价:“邢瓷类银,越瓷类玉”。皮日休《茶瓯诗》写道:“邢窑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唐大中初年,有调音律官郭道源者,“善击瓯,率以越瓯、邢瓯共十二只,旋加减水于其中,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磁州窑虎枕枕呈卧虎形,头右向。虎身为枕身,在黄地上绘黑色条纹模仿虎皮纹。虎背为腰圆形枕面,枕面白地黑彩,画荷花两枝,水鸟一只,寥寥数笔,将一幅荷塘情趣图表现得淋漓尽致。

定窑孩儿枕

这是一个枕头,但它的形象却是一个素面光洁的孩儿,孩儿的背用作枕面。孩儿伏卧在床榻上,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跷,似乎在床上撒娇蹬腿。孩儿身穿长衣坎肩,长衣下部印着团花纹。床榻边压印花纹。枕身釉为牙黄色,底为素胎,有两个孔。这件孩儿枕塑制精美,人物形态活泼、悠然,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

古代人们喜欢用玉枕、瓷枕来爽身怡神、明目益睛。瓷枕始创于隋代,盛行于唐、宋、元各代。

定窑童子抱鹅壶童子头颅饱满,头顶梳单髻,面颊浑厚,五官清晰鲜明,口角二边各有小酒窝,圆润的脸庞露出惬意笑容。身着肚兜,骑跨在胖鹅背上,左手插腰,右手揽在鹅颈上,尽显童子纯真稚趣。其注水圆孔置于童子后脑左侧,作进水和气孔,可用手指按气孔控制水流。鹅的嘴部为壶流,童子左臂插在腰间恰作壶柄,壶体人鹅合一,天衣无缝,设计构思之奇巧,令人叫绝。哥弟混合三环瓶哥瓷和弟瓷风格迥异,一个是黑胎厚釉,一个是白胎厚釉;一个有开片,一个无开片;一个有“紫口铁足金丝线”之美称,一个以粉青、梅子青为上,淡雅柔和,可与翠玉媲美。自古以来,这两种瓷器虽以“哥弟”相称,却从来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但徐朝兴偏想试一下。黑胎和白胎的膨胀系数不一样,通过多次调试,徐朝兴终于找到了白胎和黑胎最恰当的混合比例,并将其收缩系数尽可能拉近,最终烧制成功白胎部位开大片,黑胎部位开小片的“哥弟瓷”。哥瓷釉裂纹片的莫测变幻,弟瓷釉色的晶莹丰润被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既很好地诠释了传统,又大胆地超越了传统,大大拓展了哥瓷的美学形式和造型可能性。南宋官窑琮式瓶琮,音从。方柱形,内有圆孔的玉器,是新石器时期的礼器,也称为玉琮。器型是圆口,短颈,方柱形长身,圈足、口、足大小相若,有的器身四面有凸起的横线装饰。其器内圆而外方,以象天圆地方之说。《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瓷质琮式瓶沿袭了玉琮的基本形制,只是玉器之内圆,上下通透,而瓷制者加了圈足和底,演化为一种瓶。钧瓷雕塑达摩面壁

佛是一座山,禅如一座钟。河南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嵩山少林寺的禅宗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达摩成为少林寺的初祖,第一任方丈。“大乘胜地”、“禅宗祖庭”,正是从达摩面壁九年开始。雕塑的面部肌理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发出低沉的习禅经诵声。观者面对达摩以心敬禅,达摩面壁以心敬佛,观者— 达摩 —佛心为一个三等连接的沟通。

钧瓷三阳开泰钧瓷的胎质细腻坚实,造型端庄古朴。其釉色除天蓝、月白外,并创烧成功铜红釉,看来五彩斑谰、璀璨夺目。它不是人工涂染,而是通过"窑变",形成了各种自然、神妙的图画。线条明快,极富流动感,有的宛若去雾高山,又似峡谷飞瀑、翠竹生烟,光怪陆离,引人入胜。诗人用"夕阳紫翠忽成岚"这样动人的词句来扬誉它色泽的丰富多彩刻瓷作品李清照

刻瓷是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艺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通常也指在瓷器、瓷板上刻凿成的雕塑工艺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明文镌刻的才女李清照,从“心灵的门窗”中似可窥见,或“绣面芙蓉”的少女时代那“眼波才动被人猜”的娇羞萌动之春情,或少妇时经历的那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离情别绪之愁思;“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神情,再借助人物的服饰语言、诗词书法,一个秀外慧中、个性独具、热切追求美好生活的古代杰出女文学家形象,便立体地活脱脱地凸显在观赏者面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釉下五彩作品荷荷

釉下五彩是湖南省醴陵首创于清末的汉族传统名瓷。名扬天下,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高峰"。作品【荷荷】釉下五彩“薄施淡然技法”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扬龙大师的晚年之作,作者虽已入古稀之年,但对陶瓷艺术痴心依旧,情怀依旧。为了传达自己的艺术热情,陈先生精心制作了《何荷》。荷叶一反常态,以下垂的谦和之态与器型完美结合,同时通过残荷与含苞待放的荷花形成对比,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艺术内涵将其一生的写照融入作品之中,他的艺术生命之花愈发绽放出智慧的鲜活。

波施淡染:该技法既保持了釉下五彩的传统特色,又突显了水灵通透、清新淡雅的效果,解决了釉下五彩瓷层次感不强的问题,同时体现出材质的润透之美。

薄施就是用很淡的茶水,让它绘制在泥坯上;淡染是不断地,一次一次地分层,让它渗入到泥坯当中,通过浓淡的反复操作,将釉下色料带入到更深的泥坯中,与泥坯融为一体。

宋代瓷业


景德镇青白瓷注子注碗

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宋初宽减了若干割据政权时期的赋税,使得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国家社会比较安定,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陶瓷史家通常用多种瓷窑体系的形成来概括宋代瓷业发展的面貌。瓷窑体系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各窑产品工艺,釉色,造型与装饰的同异,根据专家和学者的概括分类,宋代形成的瓷窑体系有六: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龙泉青瓷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还有哥窑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黑瓷似乎除黑而外品种很少,但宋人烧出了油滴,兔毫,鹧鸪斑,玳瑁那样的结晶釉和乳浊釉。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花器则又是另一种境界。釉下黑花器继承了唐代长沙窑青釉釉下彩的传统,直接为元代白瓷釉下青花的出现提供了榜样。

宋瓷所创造的新的美学境界,主要在于宋瓷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瓷的质地之美。

辽瓷以富有游牧民族特色的皮囊壶(又称鸡冠壶),鸡腿瓶的造型而闻名于世,并且受到收藏者的珍爱。

金人灭辽,侵宋,继承了辽与宋的瓷业根基。但金瓷并无出色创造。

金人南侵,这个事变对于中国瓷业的直接后果是北方熟练窑工逃亡,南迁,造成北方瓷业的衰落。但是在南方,南宋立国水乡海隅,交通发达。南宋朝廷为了扩大税源又以发展海外贸易为国策,景德镇的青白瓷与龙泉窑的青瓷大量输出海外,北方窑工的南迁又带来北方形成的新工艺,南方青瓷白瓷工艺水平继续进步、发展,形成了后来元代瓷业中心南移的新局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