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文革瓷器鉴别 > 导航 >

王锡良1969年创作文革瓷板画《收租院》

王锡良1969年创作文革瓷板画《收租院》

文革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良 瓷砖墙面

2020-02-17

文革瓷器鉴别。

2013年11月,惊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在1969年秋制作的文革题材《收租院》瓷板画四块,《收租院》描述的是:刘文彩(1887年-1949年10月17日),字星廷,是川西地区中国四川大邑县安仁镇人,著名的大地主,军阀刘文辉之兄。是集官僚、军阀、恶霸、地主于一身的臭名昭著的反动人物。他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于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刘家墩子,因其横行乡里、作恶多端,被当地群众称为“刘老虎”。刘文彩其庄园(大邑刘氏庄园)至今保存完好,并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文彩其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大革命中被宣传为“无恶不作”的大地主,将其塑造为所谓旧社会地主阶级压迫平民阶级的典型代表。这套1969年秋制作的文革题材《收租院》瓷板画四块,四块瓷板画现今保存非常完好,持宝人是业内收藏家余梦多年前在广东惠州所得。

新中国成立后,民国时期的景德镇绘瓷名家大部分被集中在陶瓷美术合作社工作,王锡良、张松茂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当年都在合作社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于1958年9月在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了景德镇艺术瓷厂。艺术瓷厂可谓“名家汇集,高手辈出”,厂内又设特艺室,分人物组、山水组、花鸟组,当年在特艺室工作的赵惠民、王隆夫、章文超、曹木林、余文襄、吴元清、叶冬青、傅尧笙、余仰贤、杨家鑫、邹宝林、邹甫仁等人,日后都成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和工艺美术大师,就连当年是助理设计员的王安维,后来也成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陶艺名家。因此,景德镇艺术瓷厂是工艺美术大师们展示技艺绝活的平台,是培养工艺美术大师的摇篮,是制作现代官窑的殿堂,是呈献“东方瑰宝”的聚宝盆。 景德镇艺术瓷厂的绘瓷名家和老艺人,在传承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借鉴铜珐琅彩、料器配彩和金漆工艺品镀金技术,使粉彩装饰技艺日臻完美,制作的仿古粉彩瓷,可与官窑瓷媲美。而红色官窑-文革题材的瓷器在现当代陶瓷的收藏中,具有强烈时代特征,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历史记忆的存世作品,由于其稀缺和不可复制性,将成为收藏界追逐的热点。这可以与“文革美术”近年的不断升温相类比。wWW.TaOCi52.cOm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文革瓷淋漓再现收租院


文革瓷上的收租院。

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雕塑《收租院》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艺术品,这组雕塑是由四川美术学院创作。本周的鉴赏活动中,读者王先生带来一件展现《收租院》场景的瓷器。

这件瓷器为花瓶造型,正面为农民向地主刘文彩交租场景———3个农民眼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而刘文彩和打手则穷凶极恶、面露狰狞。

《收租院》以地主庄园收租院为创作环境,分为逼租、过斗、算账、迫害、造反、夺权等连续情节,塑造了114个与真人大小相近的人物。而这件瓷器反映的正是过斗情节。

在主图侧面,是《收租院》中著名的注解:“地主刘文彩每年单用大斗收租,就额外剥削三千三百多石谷子,足够当时七千多农民吃一年……这是填不满的吃人的斗啊!”在这一段黑色旁白下,是红色的落款:“中共四川省成都市阶级斗争教育展览馆惠存,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承制”,时间为1969年,正值“文革”时期。瓷器底部有“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字样,并有当代瓷器大师章鉴的款。

章鉴是著名的“珠山八友”程意亭弟子,精于瓷画像,l959年被江西省景德镇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

吴教授评价说,尽管有章鉴的款,但其画工一般,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其真伪。

王锡良大师陶艺作品价格


王锡良, 1922年2月生于我国有着瓷都之称的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陶瓷美术大师,在我国的绘画艺术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因其家境贫寒、清苦自幼辍学。在12岁大家都在学校上学的年纪,他已经辍学跟随其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在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学习绘画瓷画。

在1952年王锡良大师进入景德镇美术合作社在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后1954年他转入景德镇工艺社,其后又进入了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工作,从事着陶瓷美术创作、研究。王锡良大师还在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了"陶瓷美术家",的称号。在1992年享受有国家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王锡良先生在绘画上有着非同常人的天赋,其绘画的天赋在其伯乐王大凡的谆谆教导之下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他一生的艺术生涯中,其叔父王大凡对他的影响可谓是颇深,在王锡良先生艺术生涯的前期他所绘画的作品深受其“珠山八友”的绘画风格的影响如苍劲的松树,风雅的人物,及其人物画上那飘逸的衣褶之间,纹理清新,气韵浑成。在“诛仙八友”的绘画风格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吸收自己本时代的艺术特点使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锡良先生的的作品讲究立意,注重装饰,追求静水流深的艺术效果。其用笔繁简有度、设色清雅丰润、构图巧妙自然。其作品风格崇尚简约有着旷达闲适之感。也正是这种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在绘画收藏界独树一帜十分受人们的喜爱,其作品的价格更是突出了人们对他作品的喜爱。我们就先去其瓷板画作品《黄山松图》为例来说,这幅作品在2009年的拍卖市场上拍出了一千七百多万元的高价作为市场参考价,而这套完整无缺,不可复制的四件组合红色官窑的瓷板画,专家们对它的市场估价已经达到五千万到一个亿之间。由此可见其作品的收藏潜力是无穷的。

在2009年由景德镇举行的秋季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王锡良的作品《黄山四千仞》以三百万的高价起拍,最终以六百八十万落锤定音,在加上其中的佣金最后七百八十二万的高价,这也仅仅是在09年的拍卖市场上,到了现如今其作品的价值远远大过当时的价格。

文革瓷淋漓再现收租院_陶瓷知识


文革瓷上的收租院。

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雕塑《收租院》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艺术品,这组雕塑是由四川美术学院创作。本周的鉴赏活动中,读者王先生带来一件展现《收租院》场景的瓷器。

这件瓷器为花瓶造型,正面为农民向地主刘文彩交租场景———3个农民眼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而刘文彩和打手则穷凶极恶、面露狰狞。

《收租院》以地主庄园收租院为创作环境,分为逼租、过斗、算账、迫害、造反、夺权等连续情节,塑造了114个与真人大小相近的人物。而这件瓷器反映的正是过斗情节。

在主图侧面,是《收租院》中著名的注解:“地主刘文彩每年单用大斗收租,就额外剥削三千三百多石谷子,足够当时七千多农民吃一年……这是填不满的吃人的斗啊!”在这一段黑色旁白下,是红色的落款:“中共四川省成都市阶级斗争教育展览馆惠存,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承制”,时间为1969年,正值“文革”时期。瓷器底部有“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字样,并有当代瓷器大师章鉴的款。

章鉴是著名的“珠山八友”程意亭弟子,精于瓷画像,l959年被江西省景德镇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

吴教授评价说,尽管有章鉴的款,但其画工一般,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其真伪。

王锡良等名家再获国家级荣誉


2012年7月24日是中国陶瓷美术艺术类荣誉与职称高级人才的大喜日子,为庆祝第四届中国陶瓷美术艺术类荣誉与职称高级人才颁证仪式、中华瓷艺六法、江西省高级陶瓷美术师培训班、中国陶瓷元素代码认号编制启动等多项文化艺术活动在天鹅湖宾馆举行。根据大会主席团的安排,中国陶瓷美术认证中心,江西省艺术工作委员会,景德镇美术馆等有关机构通过大会报告向与会人员汇报了第四届中国陶瓷美术艺术类荣誉与职称申、报、评工作报告及其认证工作。

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接受和通过了提名、酝酿,当代第一位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荣誉资格认证。当主席团成员、著名诗人,中国陶瓷美术认证专家将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荣誉证书颁发给陶瓷世家代表王璜先生时,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王锡良先生身体力行,学习进步的大师风范,让陶瓷美术广大同仁备受鼓舞。

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是由景德镇市民间民俗文化协会抢救与保护工作委员会创意发起并经由江西省艺术工作委员会、中国陶瓷美术认证中心等相关机构根据行业发展与繁荣需求而设定的新时代进步荣誉,据中国陶瓷美术报介绍,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荣誉已经在全国陶瓷美术行业作出卓越贡献,具有显著业绩的74名瓷艺名人的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名家普查及名单认证工作。

学院教授任瑞华,美术馆名誉馆长胡光震,艺术名家协会秘书长侯一波,景德镇雕塑瓷厂十八罗汉大型传统群雕项目人李恭坤,美术馆副馆长刘少彬在第四届中国陶瓷美术艺术类荣誉与职称颁证大会中荣获当代第二批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于景勇、王璜、邹洪顺荣获江西省陶瓷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并领取荣誉证书。

景德镇老艺人创作“保钓”瓷板画


9月20日,记者途经老鸦滩的一家瓷板画作坊时,发现作坊内许多群众围着瓷板画议论着。记者上前了解到,他们围观的瓷板画是刚刚创作完成的一幅釉中彩瓷板画,这是一幅以钓鱼岛为主题的瓷板画,围观者对作者这种以瓷板画的形式来“保钓”的创作赞叹不已。

在这家瓷板画作坊里,记者见到了创作者正在为这幅瓷板画做最后的修饰,在蓝天下五架战斗机在向钓鱼岛方向飞去,在海面上三艘军舰向钓鱼岛驶去,最突出的是海、陆、空三军穿着整齐的军服,手拿战枪,共同保卫着属于中国的钓鱼岛,瓷板上写着“中国领土不容侵犯”。

据了解,该瓷板画的作者名叫杨文华,曾经在人民瓷厂青花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设计创作,退休后,出于对陶瓷、对艺术的爱好,从未放弃过陶瓷艺术创作,杨文华告诉记者,此次瓷板画以钓鱼岛为主题,长为1.25m,宽65cm,从构思到制作一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如今,此幅釉中彩瓷板画的初步创作已经完成,今日,这幅瓷板画将下炉烧制成瓷。

纪念奥运珍藏瓷 王锡良声明宣传“严重失实”


一对号称由大师王锡良和秦锡麟联袂创作的“荣誉·辉煌”纪念奥运珍藏瓷,数月来被广为宣传,但是,昨天本报收到王锡良先生的声明,指出宣传“严重失实”。

没有设计没有制作

王锡良的亲笔《声明》原文主要如下:“1.该套珍藏瓷不是我设计的,更没有参加制作,仅是在去年8月间应邀前去对已绘制好的作品看过一次。2.瓷瓶上的‘荣誉·辉煌’是应邀看作品时在宣纸上书写的,并没有说要用在瓷瓶上,对此我事先一点不知情。3.广告中所使用的我与秦锡麟合影作品照,属电脑合成。4.对于该作品,我从未在瓶上签过字。特此声明。”王锡良还在声明中称,具体事宜全权委托其子女王采、王秋霞办理。

5万元钱放在桌上

本报还收到了王锡良的讲话录音。他讲述了此事的经过。他说,最早是赵某的爱人到我家来,把5万元钱放在桌上。我说,无功不受禄。她说他们搞了一对瓶子,请你去看一下。我到他们那里,看到2件瓷器放在橱窗里,赵某说,奥委会已经审定,说很好,他花了很大的心血。他那么一说,我就没有发言,也没有提什么意见。他说奥委会已同意,我还能说什么。他要我当场写了他的公司名称,还有“荣誉”“辉煌”,但没说用在哪儿。他把瓶子放在我面前,说做个样子,我碍于面子也不好反对。后来他就在外面宣传。开始在景德镇时他言语还含含糊糊的,但后来在外面就乱说是我和秦锡麟合作的。我和秦锡麟老师半年没见了,哪儿有合作!他也没有提出来要我监制之类,更谈不上我同意了。

被逼无奈发表声明

王锡良先生在电话中向本报记者认可了他女儿王秋霞提供的资料,并再次强调,声明是他亲笔写的。他说:“我向来不喜欢和别人闹矛盾,何况我年纪这么大了,实在被逼无奈。”王锡良的女儿王秋霞还告诉记者,另一位被宣传为该瓷器的合作者秦锡麟先生也委托她做出声明,并将其声明传了过来。原文如下:“‘荣誉·辉煌’奥运珍藏瓷我仅从花(编者注:画)面装饰上进行过指导,提出过修改意见,不是我设计制作的。特此声明。秦锡麟2008.1.8”。本报记者试图联系秦锡麟,但因为他正在国外而未能联系上。王秋霞提供给本报的资料显示,她已委托上海中天律师事务所顾跃峰律师全权代理有关声明发表事项。

制作单位四点说明

据了解,早在本月10日,《江西日报》最早刊登了该报记者采访王锡良后所写的报道《“荣誉·辉煌”奥运珍藏瓷涉嫌侵权》。记者昨天在资料室查到了1月10日的《江西日报》,并看到了这篇报道。但是,在《江西日报》网站上却找不到这篇报道。从网上查到,推出这对珍藏瓷瓶的景德镇名人陶瓷精品研究制作中心在本月22日发表了《关于“荣誉·辉煌”珍藏瓷的情况说明》。说明指出:“最近,我们发现有国内个别媒体不了解事实真相,受到一些出于经济目的、怀有不良用意者的蒙蔽,未经调查,不顾事实地单方面发布或转载了题为《“荣誉·辉煌”珍藏瓷涉嫌侵权》的不实报道,对一些不明真相的收藏爱好者造成了误解,对我中心造成了极大的名誉损失。现我中心严正作出以下澄清:1.珍藏瓷由王锡良和秦锡麟老师设计,品名‘荣誉·辉煌’及题词‘盛世瑰宝,瓷国之魂’均由王锡良老师亲笔题写。2.珍藏瓷由景德镇名人陶瓷精品研究制作中心创意并出品。3.珍藏瓷由历史博物馆和景德镇文物局联合监制。4.对于个别不负责任发布歪曲报道的网站及个人,我中心已委托律师调查,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说明》并称,最近,珍藏瓷“荣誉·辉煌”还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中国文化部门权威专家评估当前估值已达12万元。

会议纪要传真未到

记者在1月25日上午电话联系了景德镇名人陶瓷精品研究制作中心,一位自称饶刚的主任接电话说:“王锡良大师对珍藏瓷的设计还是认可的,主要是他的儿子、女儿反对。儿子因对报酬不满,所以反对。可当时的合作有会议纪要作证。《江西日报》的报道失实,我们要打官司的。我们有很多证据材料,可以传真给你们。”记者随即将传真号给了饶刚,但到今天仍未收到对方的材料。

王锡良大师口述民国雕塑名家曾龙升轶事


曾龙升·《钟馗试剑》·瓷雕

创作年份:1959年(己亥年)

民国的时候有一个传说,说有一个姓曾的,俗称曾聋子,他平日里拿一团泥巴,放在衫袖筒里,随时都可以捏出一个人像来。这个神奇的曾聋子,现在已经少有人提及,他就是景德镇雕塑界的一代宗师、业已过世的曾龙升,不过他不但不聋,而且耳聪目明,心灵手巧,至于他为什么被别人叫成聋子,就请大家听我细细道来。

我认识曾龙升先生的时候,才十几岁,正在叔父王大凡家里学画瓷器,曾龙升就住在叔父家对面。那时候的对面可不比现在,两家就隔着一条窄窄的小路,可以说是真正的门对门,感觉就像一家人一样。所以小时候,我除了跟着叔父学,也经常去曾龙升家里看他做雕塑,他的家门总是敞开的,像个作坊一样,工作的地方就用一点木栏杆围起来,平时他就在栏杆里面做事。我记得有一次他在做一个孙中山全身像,立起来足足有2米高,看着都有点怕人(孙中山大型瓷雕是应旅美华侨之请而创作,后展出美国,曾龙升艺名由此不胫而走,遍传各地)。

最稀奇的是,现在看起来,他那里是不适合做大型雕塑的,他家里没有院子,屋子里做事的地方又小,要做这么大的东西可怎么办呢?他那真叫螺蛳壳里做道场,先把雕塑分成三截,头是一截,上身和下身各一截,分开做好,上了颜色后一次烧成,然后再拼起来。这个雕塑做得维纱维肖,后来送到国民政府,政府的人很高兴,奖了他200块现洋。

那时候,他对王大凡很敬重,总是说:王先生画得好,尤其美女画得更好,我做雕塑,就要吸收他的那种美女造型。那时候恰好我叔父有闲空,他就请我叔父画了满尺的八块瓷板,画的是一套八仙。他自己也做瓷器,却不是要我叔父送给他,那时几块钱就能买一袋大米,他给的价格是一块瓷板二十块大洋,八块瓷器,就要一百六十块了,价格相当高,我叔父也十分认真地给他画,画好后,曾龙升就好生收藏起来了。

抗战以后,百业萧条,曾龙升还继续搞他的雕塑,而且生意反而更加红火。

那时像南昌这样的大城市不安全,许多银行职员都迁到景德镇来了,公家、私人银行都有。普通人越打仗越穷,但这些人却有本事大发国难财,那时银行职员在景德镇简直成了第一流的,每一个走出来都阔气得很。

他们手里有钱,到了景德镇自然要买瓷器。他们发国难财,曾龙升先生就发他们的财,曾龙升投其所好,为他们做裸体美人、做春宫。以前民间的春宫,总要掩蔽一点,喜欢做成个水果的样子,打开来里头是春宫。曾龙升的春宫不但做得很大,而且并不遮掩,活灵活现,十分自然。

那时候他真是赚了不少钱,也不住在我叔父家对面了,在罗汉肚那里谋到了一个作坊。他的作坊,收拾得与别家又不一样。除洗坯晒坯的地方样样俱全外,洗坯的旁边还有鱼池,里头养着各色的鱼,另一边又砌出一个牡丹台来,常年开着花,这么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我就更加喜欢去玩了,曾龙升也喜欢我去,对我从不戒备保留,连他把金条藏在牡丹花台子底下都告诉我。

到了抗战后期,主战场转移到太平洋,中国内地许多地方就慢慢平复下来,景德镇也安定许多,外面的人少了,曾龙升也就没以前那么忙了。

那时他常邀我去爬山,就是爬现在紫晶宾馆座落的山头。曾龙升是我父辈年纪的人,但他一到了山里,又变成一个天真未泯的小孩,欢喜对着空旷的山谷嗷嗷叫,所以我才和他处得来,他的朋友也特别多,连天津的泥人张也是他的朋友。

到了山里,曾龙升头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好看的野树桩。他喜欢养花、种盆景,每次在山上看到那种奇形怪状的树桩,总要挖出来,但并不直接带回家,而是另寻一处地方种下,他说,家里的环境、土的环境不一样了,带回去不得活,种下来明年再来看,如果是活的,再带回去,至于第二年还能不能找得到、能不能活,我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这是他的一个爱好。有一回,他在山上发现了一根一米多长的古藤,他一眼看中,当时就扛下了山。

总有几个月的时间,他在这根古藤上做功夫,连瓷器都不做了,他依着这根古藤弯曲回旋的走势,非常自然而不破坏它原来的味道,把它雕成了一根九龙藤,上面弯曲转折的地方处理得尤其精彩准确。结果他费了这么多功夫的好东西,在那时的景德镇是完全没有市场,也卖不了钱的。后来景德镇有一位做宾馆的朋友,向他要这条九龙藤,他就一口答应,没要一分钱,送给了人家。

他这人,就是这样豪爽,然而我叔父画的那几块瓷板,他却收得很好,一直保留到他去世,那些瓷板,后来经他后人的手,卖到新加坡去了,近年来又有中国人将这几块瓷板买了回来,只是不晓得,收藏的人,知不知道这里头几十年的故事呢?(王锡良口述陈瑶王燕整理)

珠山八友瓷板画三大王—王琦、王步、王大凡


王琦(1884-1934),祖籍安徽,后迁居江西信江,字碧珍,号陶迷散人,早年以捏面人为生,1901年来景德镇后,向邓碧珊学习陶瓷绘画艺术和人像绘画艺术,后又学习钱慧安的绘画艺术,因扎实的绘画功力和聪颖的绘画悟性,很快就超过碧珊先生。1916年浮梁知事程安赠王琦“神乎技艺”一匾,从此声名鹊起。1916年王琦、王大凡赴上海参观海上画派画展,接触扬州八怪,尤喜欢黄慎的画风。黄慎,号婴瓢子,专攻人物、兼画山水、花鸟,人物画以狂草笔法作画。王琦因捏过人像、雕塑、画过瓷像、又吸收了西洋画阴阳彩瓷技法,并确定了用西画明暗画人物头像,以写意笔法画衣纹的画风。在此之后,王琦的画风,始终没有摆脱黄慎画风的影响。因此,王琦的绘画风格虽给景德镇陶瓷艺术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也是他率先在陶瓷绘画上使用西洋画技法,但他狂放崎岖,典雅飘逸的画风,仍保留黄慎的画风,而尚未自成一格。

王大凡(1888-1961),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祖籍山西省太原市。擅长陶瓷人物画,兼写山水、花鸟。他的画风古朴,构思严谨、气势洒脱。能巧妙地把中国画中的“意兴”与陶瓷绘画有机结合起来,作品画风纯正端庄。

赏析:作品色调淡雅,人物刻画生动细致,笔法粗细相间,兼工带写,充分将诗、书融会贯通与画面之上,为作品平添了不少高洁的意境。

王步(1898-1968),字仁元,号竹溪,晚年所作青花瓷及中国画常署“陶青老人”,江西丰城县人。从一九零七年来到景德镇至一九六八年病逝,从事陶瓷美术工作长达六十余年,生平以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等方法都创作过瓷器,尤精于青花。享有“青花大王”之称。其作品画意浑厚、清新、简洁、淳雅,运笔自如、流畅,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成为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的珍藏品。瓷坛巨匠,青花独步。百年世纪,唯成其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王步是那个时代弥足珍贵的记忆,哪怕放任于历史的任何支流之中,他的“青白”之作都无所比拟。王步不仅是景德镇,也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一位功勋著的艺术伟人,他势必为历史所永记,这一点,毋庸置疑。

王琦作品:粉彩人物瓷版画,长120cm,宽36cm,*4条屏。

拍品由四条屏组成,长方木框精致,上配镂雕团寿铜钩,内嵌白釉瓷板,胎质缜密坚实,釉面细腻润洁,其上以粉彩绘人物与自然相融合,构成情景交融的悠远意境。

该藏品已通过香港中国艺海拍卖审核将在中国艺海秋拍中拍卖,如对该藏品有兴趣可留言咨询,拍前如要购买收藏该藏品,低价可出手,可到珠海征集处看实物。

王大凡作品:长124cm,宽39cm,*4条屏

该藏品已通过香港中国艺海拍卖审核将在中国艺海秋拍中拍卖,如对该藏品有兴趣可留言咨询,拍前如要购买收藏该藏品,低价可出手,可到珠海征集处看实物。

王步作品:长120cm,宽36cm,*4条屏

王步青花是景德镇陶瓷艺苑中一枝奇葩,其作品以笔意简练、博大精深和水色莹澈、淋漓尽致的艺术特色而独树一帜。王步一生致力于青花艺术的研求与实践,数十年如一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既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绘制技巧,又能熟悉和掌握原材料的性能,因材施艺,运用自如。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青花艺术一代新风,展示出青花绘画的新姿彩,形成了自身鲜明的青花艺术特色——淳雅、简洁、清雄, 从而独步近代百年,无人可步其后尘。

该藏品已通过澳门澳门中信拍卖审核将在澳门中信秋拍中拍卖,如对该藏品有兴趣可留言咨询,拍前如要购买收藏该藏品,低价可出手,可到珠海征集处看实物。

喜欢该藏品的可留言咨询,或咨询红太阳华艺国际—交易中心。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王锡良1969年创作文革瓷板画《收租院》》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王锡良1969年创作文革瓷板画《收租院》》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文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