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鉴赏 > 导航 >

紫砂鉴定遭遇难题 业界分享鉴赏心得

紫砂鉴定遭遇难题 业界分享鉴赏心得

古代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足部鉴赏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2020-02-19

古代瓷器鉴赏。

顾景舟“三足乳钉壶”

朱勤勇“朱泥大德钟壶”

每当一把名家壶在手,买家除了考虑其不菲的价格外,最担心的,就是其“真假”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造假也是花样翻新,手段“高明”。但在紫砂界,没有权威鉴定机构,也没有国家认可的鉴定专家。买家们除了自己练就一副“火眼金睛”、多向“高手”请教一二外,似乎别无他法。对此,学者、藏家、店家、买家各有心得与爱好者们分享。

紫砂鉴定历来是难题

呼唤建立鉴定标准

“对于紫砂的鉴定,尤其是作者的鉴定,历来就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收藏家“北京老壶”宋双才对此感触颇深。他介绍说,紫砂历史上,从明到清,各朝各代都会有当时的仿制和临摹品。同时期的仿制和临摹,比如邵大亨的“掇只壶”,当时就有人仿制,而且仿制品被评价为像“丫鬟”,邵大亨的作品被称为像“夫人”,说明在创制的时候,就有人仿制这款壶。这样鉴定起来就会有困难。“中国陶瓷史上也讲过,明代早期壶真赝的鉴定,是一件很难的事。”只有依靠更多的标准器,才能有初步的识别。

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艺术教授堵江华表示,紫砂壶的鉴定目前还有一定难度,业内既没有专业鉴定机构,也没有公认的鉴定标准。尤其对于一些明清的老紫砂壶,基本上要靠收藏者的眼力来分辨。再有就是从一把紫砂壶的传承有序、制作出处等方面判断。

原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总裁刘培金也表示,当代人仿古壶最容易仿,仿出来也最像,也能够做旧。古人都有互相仿的现象,当代人现在也有在仿古的。所以紫砂壶的鉴定是相当困难的。紫砂造假与字画造假有很多雷同的地方,而字画的鉴定机构也经常会鉴定错误,更何况紫砂界还没有权威的鉴定机构。很多艺术家的子女都很难断定是不是自己父母的作品。

刘培金同时指出,市场上还有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有人从作者家里买的作品,而后来作者本人就不承认是自己做的。只有给鉴定费,才说是自己做的,不给就说不是。所以买家判定真假也是很难的。

“紫砂没有鉴定机构,没有国家认可的鉴定专家。”宋双才道出了藏家的担忧和苦衷,“有做壶的,有鉴定方面有经验的人,但是他们基本上靠口碑和信任度,其鉴定结果不能成为法律证据。国家在这方面没有正式的评定,没有一个人有这方面的鉴定资格。基本上都是靠经验。”

木亭轩紫砂艺术馆馆长朱银木表示,紫砂壶市场刚刚兴起,很有必要尽快制定一套鉴定标准,如果能由业内组织一个权威鉴定机构,当然最好。但问题在于,如何形成一套科学的鉴定体系?紫砂壶因为兴起不过几百年,无法通过科学仪器分析。很多鉴定手法,还停留在感性层面。堵江华也认为,有必要出一个紫砂壶行业的鉴定标准和鉴定机构。“但这需要大量的工作,非一朝一夕能完成。”

紫砂鉴定有“法”可依

爱好者需多学多练

紫砂鉴定虽然难,但是真的无从入手,无“法”可依吗?实际上,还是有很多鉴定方法可以遵循的。

堵江华介绍说,紫砂壶的鉴定,可以从原料、工艺、造型三个方面去研究。就原料而言,紫砂壶所采用的原料紫砂存在已有亿年,而紫砂壶的兴起不过数百年,因此紫砂原料只有高低之分,没有真假之别。“除非有人刻意造假,用其他材质冒充紫砂,否则,一般品相较好的紫砂壶都犯不上用低劣的材质去制造。”

堵江华强调,紫砂壶的工艺特别重要,因此紫砂壶爱好者在玩壶或者收藏壶之前,最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每个时代的紫砂壶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大师的紫砂壶作品也有很强的个性烙印。所以,当你对这些背景知识耳熟能详之后,再看一把紫砂壶,就有了一定的经验。”

堵江华表示,“紫砂之美,美之于形”。评判一把紫砂壶的造型,并没有特定标准,爱好者要用生活的眼光去欣赏它。“所谓生活的眼光,是指你观察紫砂壶是否整体和谐,是否具有很舒服的视觉美感。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对紫砂壶材质、工艺的观察,以及一些细节的分析,就能大致得出这把壶是怎样一个品质。”

堵江华对紫砂壶的鉴定总结了两句话:“内部处理很周到,细节处理不马虎。”“内部处理”,是指一把紫砂壶内部是否平整,壶底、壶嘴是否圆滑、光润;“细节处理”,则是指紫砂壶的线条是否流畅,花纹是否美观整洁。

著名陶艺家葛军介绍说,如果你了解一个艺术家,除了他特有的一些防伪标记外,还会对他的作品有所把握。从泥料、器型、做工、神韵、签名、章款等方面,去全面衡量、把握。造假者很难把每个方面都仿效得毫无差别。往往熟悉以后,一看便知。

作为资深藏家,宋双才也有一套实用的“鉴定经”。他表示,在鉴定老壶方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对时间进行鉴定,一个是对作者鉴定。对时间的鉴定一般会容易一点。因为一些工艺会有时代特色,区别明显。比如现在的壶基本上都是两次烧成,会整口。在民国以前的老壶,基本上都是一次烧成。而不同时期的泥料,会有一些特征。比如明早期的壶,紫砂调砂会比较粗,颜色会以淡墨色为主……可以根据馆藏品、标准器总结一些规律出来。

有着20多年紫砂壶收藏经验的朱银木,也有很多心得:“例如,明朝中期以前的紫砂壶,在制作壶嘴的时候,大多采用穿孔的方法,即从制作中的紫砂壶内部,用工具"戳"一个壶嘴出来,这种穿孔方法制作出来的壶嘴某些细节相对粗糙,在紫砂壶内部,壶嘴和壶身连接处会有黏合的痕迹;而明末以前,紫砂壶上题字的现象不多见,清朝中期以前出现了在紫砂壶上拓印的手法,清晚期紫砂壶刻字兴起,民国时期紫砂壶刻字很是风靡。此外,往往明清时代的紫砂壶相较于民国和现代的工艺水平,在某些细节上会略显粗糙,毕竟工艺水准一直在提升。”

紫砂鉴定需摆正心态

收藏依“壶”不依“人”

由于目前并没有权威的紫砂鉴定机构和一套系统的鉴定标准,所以紫砂的鉴定还需要个人眼力。朱银木表示,“往往当收藏者对紫砂的了解到达一定阶段后,会看出紫砂壶所存在的气韵美,就像一个人的气质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符先生收藏紫砂壶已经超过10年,收藏的紫砂壶超过600把。在他看来,紫砂壶的鉴定首要在“多看”。“我就是多找朋友聊,多找业内人聊。”他介绍说,在聊天的过程中,自己会买紫砂壶,请朋友共同评鉴,这个过程中增加自己对于紫砂壶的了解。他表示,自己购买紫砂壶首要看这把壶是否美。然后结合自己对紫砂壶的了解,从材质、造型、工艺方面逐一做分析。

由于紫砂鉴赏、收藏是一个过程的享受,所以“我不怕买所谓的假壶,如果一把仿制某大师的紫砂壶同样很美,那我一样愿意收藏。”符先生道出了紫砂爱好者的心声。

宋双才也表示,对于紫砂壶,要从鉴赏的角度有一个标准。要先知道什么样的壶是好的,在器型上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标准。这样总结出一些规律来。实际上老壶也有精品,也有普通的作品。要有所区别。这样就不一定强调这个壶是否为某一个人的作品,要在逐步的认识过程中完善鉴定,不是马上能解决的。

刘培金更是强调,现在买紫砂壶要“跟着感觉走”。如果你欣赏这个壶,喜欢这个壶的造型,觉得价格合适,就买。不喜欢,就别买。买就买个“心安理得”。至于是谁做的,是“真”是“假”,就不要考虑太多了。找谁鉴定都有可能有问题。实际上人们买的是“壶”,不是“作者”。有些作者,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有些壶也不是某人自己做的,也有枪手代做的,历代都有这种情况。很多以“作者”为标准去买壶的人,往往不懂壶的好坏。懂得壶的好坏,不是按照“作者”去买。

所以,“收藏要心情坦然,不要慕名而动。这是真正的欣赏艺术的态度。如果单纯照名字去买,心情不会舒畅的。因为外在的要素是把握不住的,只能把握内因。内因是决定要素。要先从内因出发,来端正自己的动机。”刘培金中肯地说。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德化白瓷如何鉴定分享


德化白瓷因为制瓷技术的高超,成品的质量都比较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受到很多藏友的关注。市场上也有很多人利用德化白瓷的名号生产一些现代的工艺品,很多人无法对真的德化白瓷与假的德化白瓷进行区分。什么样的德化白瓷才是真的呢?

看颜色

各个朝代的白瓷具有不同的特点,虽然都成为白瓷,但是这白是有区别的。有的白瓷中含有少量的青色,还有的白瓷中含有少量的白色。而德化白瓷的白是纯色,不泛青,也不发黄。颜色很纯正。

看光泽度

德化白瓷因为特殊的烧造工艺光泽度特别好,有种透亮的感觉。人站在德化白瓷的面前,可以模糊照见自己的影子。于是很多的工艺品也做的比较透亮。但是真正的德化白瓷虽然透亮,但是白的特别柔和,而现代的仿品只能做到亮,却无法做到柔和。因此通过亮度的比较也能对真假德化白瓷进行区分。

看透光程度

前面也讲到了,德化白瓷的一大特点就是透亮。因此在购买白瓷的时候可以选择白天有太阳的时候,拿到阳光下一照,通体透亮,就说明是真品。如果浑浊,不透亮就是仿品。另外还可以利用手电筒,如果天色较暗,可以用手电筒的光打在瓷器上,同样透亮的是真品,不透亮的是仿品。当然为了能够买到真的德化白瓷,还是选择白天阳光好的时候买。

细数紫砂茶具鉴定新法


一看,真紫砂茶具的纹理清新、圆润,视觉有亚光的效果,有众多分布均匀的细小类似金属光泽的颗粒(紫砂颗粒) 。有的手工壶内壁,有从中心圆点向四周的放射状线,属于加工工艺过程中形成的。用普通陶土仿冒的紫砂茶具色泽暗淡,而且很少有光彩,内壁也没有放射状线(这叫“推墙刮底”工艺)。正品紫砂茶具除了壶底款,盖款,还有把款的印章。

二摸,真紫砂壶摸上去的手感细腻但不打滑,假紫砂壶手感粗糙,或者打滑;例如普通 陶土的手感粗糙,瓷器的手感初摸打滑,如果稍用力按压摩擦就手感发涩。这是由于分子结 构不同的表现。

三转,转动壶盖,真紫砂壶的壶盖转动灵活流畅,并发出轻微“丝丝”或者“沙沙”的 悦耳的声音,陶土的假“紫砂壶”则发出沉闷的“哧啦哧啦”声音。瓷器转动的时候手感发 涩。这些区别都和第二条所说的分子物理结构原因一样。

四听,用盖子轻敲壶体,尽管有人不赞成这么做,但是这点非常有效。真紫砂壶敲击的 声音清脆悦耳,声音短暂,敲击结束声音立刻停止;普通陶土的假紫砂壶,敲击声音沉闷浑 厚短暂;瓷器敲击的声音比紫砂的更加清脆有点像金属撞击的声音,一般人不好区分。但是 有一点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瓷器的声音波长明显,敲击结束后,声音仍然持续数毫秒,而 真紫砂是立刻停止。

五证书,一般正品的紫砂壶都有制作者的手写证书,证书通常为宣纸,毛笔书写,书法 俊秀,这是因为,书法是一个好的工艺师的必修课,好紫砂壶的增值更多体现在书法和绘画 的技艺上,加盖印章。印章的落款与紫砂壶底的落款一致。

六试水,水浇在真紫砂壶上面,不会形成明显的水珠,水是比较均匀的一片,然后没多 久就逐渐被紫砂吸收。这个与紫砂多孔的物理结构有关,紫砂具有 2%的吸水性。但是水浇在 陶土的假紫砂和瓷器上面,都是明显隆起的水珠滞留,直到最后风干。

最后,对于“一壶一茶”的传说是否有必要效法?我认为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完全没 有必要。每次用茶后,只要把壶洗干净,完全可以一壶多茶而不串味,还很经济实用。喝茶 主要喝的是健康和口感,紫砂壶具有其他材质茶壶不具有的透气性和纯天然矿石,这才是它的根本。

如何鉴赏紫砂壶


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间闻名以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其所以成为名陶,实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

论紫砂的艺术性,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它陶瓷品类无法相比的。目前,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文形体三大类。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吸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创作的。

几何形体分为圆器和方器二种。这两种造型都是以几何形的线条装饰壶体的,甚至有的器形本身就是一种几何图形。

A、圆器

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紫砂圆器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掇球壶、仿鼓壶、汉扁壶是紫砂圆器造型的曲型作品。圆器的造型规则要求是"圆、稳、匀、正".它的艺术要求必须是珠圆玉润,口、盖、的、嘴、把、肩、腰的配置比例要协调和谐,匀称流畅,达到无懈可击,致使器型上的标准要求为"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有骨有肉,骨肉亭匀".

井栏壶(顾景洲)

井栏壶周身皆由弧线构成,线条圆融有力,简洁明快。壶身虽圆似方,沉稳而不凝滞。斜斜向上的管状流和重心略为下沉的环形把,前后呼应。壶的造型简单却无以增减,再三观之韵味无穷。

B、方器

方器造型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种比例的长方形等。方器造型方中藏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予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历来有很多出色的方器造型。如四方壶、八方壶、传炉壶、觚棱壶、僧帽壶等造型。方器造型规则要求为"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要正确、匀挺、富于变化。方器除口、盖、的、把、嘴应与壶体相对称外,还要求做到"方中寓圆,方中求变,口盖划一,刚柔相称".使壶体不论四方、六方、长方、扁方为壶型,其壶盖方向均可任意变换,并与壶口严密吻合。方器既为几何形体,也属筋纹形体。

方钟壶(潘持平)

以方钟为型,底宽而稳,向肩线收缩,弧度洗练优雅,壶身造形端庄特别,挺秀大方,盖钮与壶身造型相同,上下相应,一虚一实凭添韵味,三弯嘴与把背弧度前后呼应,大方自然,亦使方钟壶更为生动。

C、自然形体

塑器造型一般称为"花货",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器皿造型的统称。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各种物象的形态透过艺术手法,设计成器皿造型,如将松竹梅等形象制成各种树桩形造型。或者是在圆器及方器选型上运用雕、镂、捏塑等手法,将自然形体变化为造型的部份,如壶的嘴、把、盖、钮,或者是在造型的显见部位施以简洁的堆雕装饰。壶体上这些堆雕,总是要求宁简勿繁,做到主次分明,以达到视觉上的和谐与平衡。这种壶艺造型规则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仅应具有适度性的艺术夸张,又应着意于风格潇洒".例如此类壶艺以松竹梅为装饰题材时,劲松要刻划出枝干劲拔,针叶挺秀,气势铿锵;秀竹则要求娴静有致,俊逸潇洒;冬梅又须主干苍劲,寒中独俏,素枝闲花,以简为主,达到疏中见密,少里寓多,富有活力气息的艺术效果。所以,紫砂塑器不仅应形象生动,构图简洁,而且应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泽来增强其艺术效果。

D、筋纹形体

筋纹器造型的特点是将形体的俯视面作若干等份,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织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之中。这是从生活中所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创作出来的造型样式。因此筋纹器选型不仅在造型侧视面上寻求变化,其俯视面上的形象更吸引人。筋纹器造型纹理清晰流畅,口盖准缝严密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合。筋纹器形体是从砂器早期的六方形壶的基础发展而来的。筋纹器壶艺造型规则是"上下对应,身盖齐同,体形和谐,比例精确,纹理清晰,深浅自如,明暗分明,配置合理".大多数这类壶艺均要求口、盖、嘴、的、把都必须作成筋纹形,使与壶身的纹理相配合。这也使得壶艺和壶体与壶盖结合上要求有如精密之机械。每一等份、每一壶口半圆线、弧线等都要计算得十分精确。其工艺手法的严谨程度,达到了无比严密的程度。近代常见的筋纹器造型有合菱壶、半菊壶等。

紫砂壶这三类造型的形制,几乎包罗了自然界与世间各类可创性的形体。这也是紫砂器形制特别丰富的重要原因。目前,有的砂壶兼有两种甚至三种形体造型,这种造型方法就是在圆形、方形壶上再装饰着别的形体,如掇球壶是自然形体与几何形体的结合;四方竹段壶既是筋纹形体又是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的造型;六方掇球壶乃是自然形体与几何形体和筋纹形体的统合。

紫砂器的各种形体是在方器、圆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紫砂器造型是"方非一式,圆不一相",这就是数百年来无数艺人创作经验的累积。现在紫砂工艺又继续在早期砂器基础上不断地承袭与发展,将紫砂艺术推向更臻完美的境界,实乃当今紫砂艺术收藏家所乐见。

陶瓷的鉴定与鉴赏


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陶瓷仿制与创新的历史。通过欣赏陶瓷,我们可以了解各时期的人们生产生活状况,还原历史与文化、淘汰虚假传说与猜想!同时,我们也可以用确定无疑的历史,定位陶瓷器皿的真实年代,为陶瓷鉴定提供一套有效的方法。

漫长的史前文化给我们留下的东西不多,我们想了解史前文化,只有能过石器、陶器、甲骨文、历史遗址等有限文物来研究,其中,彩陶是重要的文物证据。彩陶纹饰以仿生画为主,主要有云雷纹、涡纹、谷纹、动物纹等,这些都是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动物、植物在文化期就有,也可以进一步推知当时的人们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信仰;这些纹饰大多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也有因敬畏而想象出来的东西,表现手法上是写实与抽象相结合,类似现代的小写意,这与当时绘画水平不高有关;彩料主要是植物性彩料,这种彩料色泽鲜艳,怕氧化,这就是为什么彩陶上的彩刚出土时鲜亮,出土后很快就变暗变淡或消失的原因!如果你买到一个色彩清晰、不褪色的彩陶,就要考虑这是否合理!

秦汉时期,厚葬文化盛行,人们相信轮回转世,希望死后依然能享受荣华富贵,所以,这时期经常用陶器仿制生产生活中的用品陪葬。最有名的是秦始皇兵马甬,这时期出土较多的是陶罐、陶灶、陶院、陶仓、陶人、陶动物等,这些东西都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果一件陶瓷器皿,是当时不存在的东西,不符合当时风俗习惯,就不能认定为那个时期的物品,这种方法,可以将大量臆造品排除在到代真品之外。

汉代出现了釉陶,釉色有绿釉、黄釉、褐釉等,釉层薄、无气泡。釉陶是汉代陶工将陶器在泥浆中刷洗后,再烧,偶然出现的一个品种,属于创新品种,胎釉同源,是鉴定釉陶的根本方法。即胎土与釉是同一种物质,不会有太大的反差!釉水在烧造过程中,因窑中气氛不同,常常会出现杂色,汉陶真品釉面或多或少都有色差。

釉陶属于天然矿物质釉,色彩清新、稳定。坑口好的釉陶没有反铅现象,甚至连开片也没有!黄河流域出土的釉陶品相好,釉陶被泥沙包裹了千年,与外界完全隔离,出土时都光鲜亮丽,用水清洗后,一尘不染,比新的还新!坑口不好的釉陶,有失光、返铅现象。其实釉陶的釉色是以铁为着色剂,呈绿、黄、褐等色,所谓返铅,就是釉中的铁被重新析出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后代陶瓷中也经常出现!返铅、返锡,其实都是返铁现象!

唐三彩在继承汉代釉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创了彩色陶瓷新时代!唐三彩的出现,说明在唐代,人民就掌握了研制彩色釉的技术,可以自由灵活的将这种技术运用到陶器之上,烧出了色彩斑斓的三彩陶器。这种技术延续到宋辽,出现了辽三彩、宋三彩,只是宋辽三彩陶器远不及唐三彩好!元代三彩技术就没落了,只有孔雀蓝、孔雀绿釉等单色釉、双色釉等品种!此后,低温釉陶一蹶不振,完全被高温瓷器取代!

东汉时期,在汉绿釉基础上,提高了烧造温度,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青瓷。青瓷是以铁为着色剂的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在烧造过程中,出现了瑕疵“褐色铁斑”,这种铁斑,改变了青瓷颜色的单调,有着独特的美。晋代工匠就掌握了这种铁斑形成原理,将铁斑巧妙运用,装饰瓷器,创造出褐斑点彩瓷器。这可以说是最早的彩色瓷器!

到唐代,受唐三彩影响,人们调整釉料中铁元素含量,烧出了黑釉瓷器、蓝釉瓷器等。唐人将以钴为着色剂的彩点在瓷器上,出现了唐青花;将白色釉彩涂在瓷器上,出现了花釉瓷器;唐代开创了彩瓷的新时代。这反映了唐代是一个开放时代的事实,在这个时代,人们能够广泛包容,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宋代继承了唐代开放思想,人们可以相互学习,自由创烧瓷器。宋人思想虽然开放,但饱受战乱之苦,唐代许多先进技术,来不及传承,就失传了!宋人无法复原唐三彩技术,又想仿制彩色瓷器,就用墨彩代替釉彩,出现了彩绘瓷器!受唐三彩的影响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创烧了许多带有斑、点、纹瓷器,比如说:油滴斑、鹧鸪斑、木叶纹等瓷器。

在烧造过去中,但偶然发现以铜为着色剂,烧出的彩斑更清新艳丽、色调丰富多彩。以铜入釉,本来是淘洗不纯所至,却造就了以钧瓷为代表的铜红釉瓷器!

宋人不仅思想开放、而且善于学习与创新。宋人好古,以古代器具为模本,创烧了许多仿古瓷器,比如:鬲式炉、琮式瓶等;以自然花卉为模本,创烧了花口瓶、花口盘、莲蓬碗等;以生活器具为模本,创烧了斗笠碗、渣斗、洗、花盆、人物、动物等。宋人善于相互学习,不同窑系、不同窑口,都互相借鉴。

宋人这种善于仿制与创新的做法,为我们了解宋瓷、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依据!从器型上看,主要有仿古器、仿生器、仿景器和生活器皿;从釉色来看,主要仿玉和仿自然之色。因思想开放,宋瓷窑口众多,因相互学习,各窑口有许多共同点,又因当时仍是自然经济,各窑工艺与釉水配方不同,器物千差万别,各窑存在时间长短也不同,这为鉴定宋瓷带来难度。总体上说,宋瓷器型优美、釉色清新,质量不一,品种繁多,是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造成宋瓷艺术成就高、创新品种多的原因是宋人开放和包容的生活态度,与皇帝没什么关系,唯一关系是皇帝无暇顾及民生,使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唐宋时期,人们思想开放、包容,善于创新、乐于接受新事物,人们相互学习、不断总结,将传统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不断将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人们也乐于接受这些产品,择优而取之,真正做到优胜劣汰,从而推动陶瓷业的大发展,这才是唐宋陶瓷百花齐放、精品倍出的根据原因。

元代因战乱不断,政府无暇顾及陶瓷业,一方面,陶瓷业沿袭唐宋时期的传统继续发展,继承与创新仍是陶瓷业的生命力,景德镇窑在仿制磁州窑的基础上,成功创烧了元青花;各地窑厂学习与仿烧钧窑,形成了钧窑系;铜作为着色剂,应该到瓷器,创烧了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诸多名贵瓷器品种。另一方面,由于战乱,许多窑口消失、许多技术也随着消失。国力下降,制瓷业受到打击,产品质量普遍下降,元瓷粗,是人民的共识!除少量官府订制的瓷器外,元瓷质量普遍不高。

明清两朝,政权相对稳定,官府介入制瓷业,创办了御窑厂,制定了严格的制瓷制度。一方面,官府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不惜工本、研制瓷器,烧出了许多精品瓷器。即有仿古瓷器,也有创新品种。明代出现了宝石红釉瓷器、洒蓝釉瓷器、斗彩瓷器等名品;清代出现了更多的仿生瓷、仿古瓷品种,在仿制过程中,创烧了郎窑红、窑变釉、珐琅彩等名品。另一方面,民窑受到打压,质量下降、创新不足,形成一景德镇窑一枝独秀的局面。

明清两朝瓷器以景德镇窑为主,官窑瓷器胎质细腻洁白、制作规整,相对好认。只是规整中缺乏情趣。总体感觉也不错。可见,高投入、严管理,也能出精品。

晚清至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国力衰微,以仿古为主,也有少量创新,浅绛彩、醴陵釉下彩、毛瓷都是不错的创新品种。这段时期,人们思想活跃、做事认真,无论是仿古,还是创新,都做的不错,精品很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瓷器生产很多,精品微乎其微。能写入陶瓷史上的品种,几乎没有。按说现代科技进步了,应该是精品倍出的时代,为什么难出精品呢?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政府角度上看,角色定位有问题,即没象唐宋时期一样,完全放开,任其自由发展,也没象明清时期那样,在陶瓷行业进行高投入,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攻关,而是有限度地放开制瓷业,由私人自主经营。这就造成制瓷业发展不平衡,各窑厂为了生存,纷纷制造仿古瓷,由于投入不足、技术落后,对古代陶瓷缺乏研究,仿古瓷多数不伦不类,缺乏古瓷器的神韵。另一方面,民间对商家用仿古瓷冒充文物骗钱感到厌烦,斥之为假货,不认可,政府对仿古瓷态度模糊,舆论导向以打击为主,以至陶瓷厂生存都是问题,生产精品只是梦想!从生产厂家来看,经营思想不对,营利目的太强,甚至不惜假冒文物牟利,没有从审美与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产品,不可能做大做强!从生产工艺上看,现代感太强,完全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适合批量生产的工艺,缺乏应有的美感!从用户角度上看,多数是以投资为目的,用耳朵买物品的多,用眼睛看、用心去想的少,买东西不是捡好的买,而是选贵的买,土豪心理严重、缺乏审美能力,这也是伪劣产品泛滥原因之一。总之,现代陶瓷的悲剧,是现代人的悲剧!鉴赏现代仿古工艺品,从审美、工艺、材料等方面,不难鉴别!

如何准确鉴定紫砂壶


在古陶瓷鉴定中,造型的鉴定是极重要的一项。孙瀛洲先生《鉴定瓷器的要领》:"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一般说来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征,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此一理论放诸紫砂鉴赏亦然,宜兴紫砂因为不同时期的环境,不同社会的人们的工艺、美学、经济等社会文化都是有所差异的。因此,作假者(尤其是中低档仿品)很容易在模仿古器时,顾此失彼,留下蛛丝马迹。至于较高档的仿品多是专家、老手所为,他们深知鉴定的特征,既想蒙骗作假又怕被行家识破,所以仿造时便仔细做出若干特征来,这样反倒留下鉴定的依据。

对于紫砂器形制的鉴定,首先要明确辨认各个时期紫砂壶造型的特点,以及其演变发展的规律,归纳出同一时代作品的相似之处。紫砂壶的形制在明代的式样较少,多为圆器或仿青铜器,造型多素雅少华丽。风格古穆典雅,优雅婉约,文人气息重。清代早中期的紫砂壶形制有着太平盛世的气度,多少也受到宫廷、贵族的华丽气息影响,形制大方,气韵开朗,偶有求变者亦不失法度。清中期因文人致力参与紫砂壶艺,壶风儒雅,线条自然,不夸张低俗,壶身常有书画壶铭,展现文化艺术气息。清中期至清末的砂壶形制大量解放,装饰手段多样,有的奇巧立异,有的华而不实,有的大而不当,有的纤弱柔美,当然也不乏简单朴素、充满文人雅趣的佳作。民国初期的砂壶形制除了继承晚清遗绪外,也受到商业影响,趋向实用主义,有部分又受上海复古风潮影响,常见沿袭前人旧作的摹古之作。

不仅要看清茶壶的外在形制,还应注意茶壶的内在结构。通常明清时期茶壶里的流孔都是单孔的,但特大壶或汉方等式就会有多孔或作金钱纹流孔;晚清至民初开始在中壶出现网孔,但小壶仍作单孔;在20世纪70年代又出现一种半球状的"球孔",台湾称"蜂巢"或"高尔夫球孔",这是适应日本市场,借鉴瓷壶的做法。

其实所谓的"形制"鉴赏,最重要的还是要多看,因为一把茶壶是由壶身、流嘴、提把、壶纽、圈足等组成的,我们所见到的从明至今的茶壶千千万万,可是却没有两把纯手工制作的茶壶是一样的!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正因为这些茶壶部件都是立体线条的综合组成,在同一时代氛围下,社会环境会左右着陶人的造型观念,例如文人、百姓、皇室、侨乡、功夫茶区、日本市场、南洋市场、欧洲市场……凡此种种,都是影响因素。

除此之外,近代因为文献较多,有些名手创作的茶壶形制也可作为有类似标准器功能的"标准时点",例如曼生壶中的"箬笠壶"、"瓢提壶"、"井栏壶"等的"标准时点"不会早于嘉庆;"鱼化龙壶"相传为邵大亨创制,所以此式也不会早于嘉庆;而同样是"掇球壶",嘉庆道光时的邵大亨与清末民初的程寿珍所制的壶嘴、壶盖大不相同,各有特色。简单来说,若是大壶盖的寿珍式"掇球壶"年代必为20世纪以后的制品;若是小壶盖的大亨式"掇球壶"年代也不可能早于嘉庆。再如"潘壶"不会早于道光,因为此式是清代道光年间,官至两广盐运使的潘仕成所定制之茗壶,对于鉴定紫砂艺术的真伪尤为重要。

鉴定紫砂壶要看“气韵”


常听人说,买紫砂壶收藏是为了投资,是为了能升值。紫砂壶能升值的确是事实,譬如20年前傅英书花1.2万元台币买到的吴群祥的壶,现在至少升值了4倍。但是,如果只注意它有没有升值空间,收藏带给你的乐趣就有限了。应该坚信,只要你买到的是真壶,就算不升值也没有贬值的危险,因为随着时间的久远,有年份的紫砂壶永远有它的价值。

泡茶可鉴定古壶

傅英书,1958年生,中国台湾人。从事茶艺及紫砂壶收藏、研究20余年,1997年在台北举办大型紫砂壶展并出版专著《紫砂传承精艺》。后应中国香港《中国文物世界》杂志邀请撰写《紫砂雅集》栏目一年余。1999年应天津艺术博物馆邀请携藏壶赴津展出。现专职从事宜兴紫砂壶的整理与研究及茶艺推广。

古壶是指从明代到民国初年这段年代的紫砂壶。古壶的价格高、数量少、得之不易,加上仿冒的赝品充斥市场,真品难寻。纵然有,价格上也让一般人觉得高不可攀。

想收藏古壶,书本上的资料固然不可不知,譬如明代周高起的《阳羡名壶系》、清代吴骞的《阳羡名陶录》、民国初年李景康、张虹合著的《阳羡砂壶图考》等等,但是这些书本上的资料只能带给你最起码的常识,最重要的还是从实际比较中入手。所以,必须先有对各种胎土的比较能力,懂得各种紫砂壶手工成型的特征。心态要镇定,无论价钱高低,都不要影响你的判断力。即使目鉴判定是对的,古壶也一定要洗干净后,实际泡茶使用作为最后的确认。

有了以上的基础,古壶收藏才谈得上是“开始”。业内也把对紫砂壶的收藏称之为“玩”壶。傅英书评价“玩壶”时说道:初入门是商品壶,再来是小名家壶,进阶是大名家壶,而最高阶段才是收藏古壶。藏壶的过程,从最基础的“玩”商品壶开始,对紫砂、红紫砂、段泥、绿泥等几种胎土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对于各种器型、制作的工艺和壶体线条如何欣赏有了初步的概念后,就可以进入到小名家壶阶段。这时接触的是至少10年以前出产的紫砂壶或作者职称为美术员或者助理工艺美术师级别的壶,玩小名家壶可以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经验。

经过这两个过程后,可以升级到接触工艺美术师或者高级工艺美术师所做的大名家壶。这时的你,已经积累了识土识工基础,对于不同大名家壶的特点,能迅速进入“角色”去体会和欣赏,不至于眼花缭乱。

鉴定紫砂壶看气韵

每个人总要问:“怎样看紫砂好不好?”问题就在这里,如果你永远都为“看”的,你是一辈子都“看”不出来紫砂壶好不好的。那么有人又问:“那怎么有时候你看一眼就断定这把壶好不好?”须知,我也是先积累了多少实用的经验,才有这一眼评断功力的。

想把眼力练好,文化上的修养是基础。因为真正艺术上的审美感受是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在紫砂壶中,全壶整体的线条,各部分的比例布局,壶身、壶嘴、壶把的线条转折,壶身上铭刻的书画等等,怎么才叫好,必须靠自己多用心去体会。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紫砂壶收藏者,对紫砂壶的线条审美仍是有一定法则的,书画赏鉴中常说的“气韵生动”可以作为我们鉴赏紫砂壶造型的一个准则。至于很多人所重视的壶身内外的印款、刻款这些款识,对于紫砂壶来说,款识绝对不是鉴定真伪时最首要的依据。比起胎土、做工,款识比较好辨认,但也是最容易作假的。所以,只有掌握了胎土和做工的辨认法则,才能避免只认款识带来的“吃力不讨好”。

捡便宜的不到10%

在两种情况下收藏者可以有机会捡便宜。一种是壶本身相当好但是小有瑕疵,或许是出窑后有自然掉砂或者轻微窑裂,但不至于影响使用的情况,或许是因为运送或使用时轻微的磕碰。如果瑕疵的情况不至于影响实际使用,也不严重影响全壶的整体美观,比如只是里面的盖唇轻微有个小缺口,这样的便宜是值得一捡的。古壶的收藏尤其如此,一把壶的胎土及工艺的精妙之处是不会因为这些小瑕疵而减损的。

另外一种情况就很少见了。就是卖给你壶的人本身不识货,不知道这把壶的价值,所以卖你便宜了。这个情况在现代来说不太会发生了。以当代的名家来说,多少都有相对的行情价,只有把假的当真的卖给你骗你捡便宜,没有把真的贱卖的道理。

在我自己的收藏中,称得上是“捡便宜”的紫砂壶占不到10%的比例。而且在有时候,好东西能为我所得,正是因为我给的价钱比其他捡便宜的人要高。在我的价值判断中,紫砂壶本身的土与工的质量永远要先于价钱。

如何鉴定紫砂壶价值


正宗的紫砂壶,需要从6个方面来判别:泥、型、工、款、火、铭。

泥,即泥料,在业界都是统一的标准,紫砂矿上品当然属宜兴黄龙山的出品,但除此之外,其实在江浙一带也有一些山脉出产紫砂。

型,就是紫砂壶的一个整体造型,是否美观、实用、大气,也就是所谓的“精、气、神”;

工,是否严谨、流畅,镶嵌技术是否到位。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外,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也一定要交代清楚。

款,就是落款,因为每把紫砂壶,工艺师都会在壶底、壶把、壶盖落章。是否为名家壶,在一把紫砂壶的价格上,会有很大的差别,也就是讲究师承,例如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的一把壶,中品一般都超过20万元,小品也需要5万元左右。

火,就是烧制温度。一般紫砂壶的烧制温度,均控制在1170℃至1230℃。因不同泥料的烧制温度不一样,所以有所不同。

铭,指紫砂壶的铭刻。自古文人墨客就与紫砂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壶身上铭刻,赋予了紫砂壶更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紫砂壶该如何鉴赏


宜兴紫砂陶器自闻名以来,已经有将近五百年的历史。紫砂陶一直被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其所以成为名陶,实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

论紫砂的艺术性,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它陶瓷品类无法相比的。目前,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文形体三大类。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吸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创作的。

几何形体分为圆器和方器二种。这两种造型都是以几何形的线条装饰壶体的,甚至有的器形本身就是一种几何图形。

A、圆器

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紫砂圆器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掇球壶、仿鼓壶、汉扁壶是紫砂圆器造型的曲型作品。圆器的造型规则要求是"圆、稳、匀、正".它的艺术要求必须是珠圆玉润,口、盖、的、嘴、把、肩、腰的配置比例要协调和谐,匀称流畅,达到无懈可击,致使器型上的标准要求为"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有骨有肉,骨肉亭匀".

井栏壶(顾景洲)

井栏壶周身皆由弧线构成,线条圆融有力,简洁明快。壶身虽圆似方,沉稳而不凝滞。斜斜向上的管状流和重心略为下沉的环形把,前后呼应。壶的造型简单却无以增减,再三观之韵味无穷。

B、方器

方器造型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种比例的长方形等。方器造型方中藏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予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历来有很多出色的方器造型。如四方壶、八方壶、传炉壶、觚棱壶、僧帽壶等造型。方器造型规则要求为"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要正确、匀挺、富于变化。方器除口、盖、的、把、嘴应与壶体相对称外,还要求做到"方中寓圆,方中求变,口盖划一,刚柔相称".使壶体不论四方、六方、长方、扁方为壶型,其壶盖方向均可任意变换,并与壶口严密吻合。方器既为几何形体,也属筋纹形体。

方钟壶(潘持平)

以方钟为型,底宽而稳,向肩线收缩,弧度洗练优雅,壶身造形端庄特别,挺秀大方,盖钮与壶身造型相同,上下相应,一虚一实凭添韵味,三弯嘴与把背弧度前后呼应,大方自然,亦使方钟壶更为生动。

C、自然形体

塑器造型一般称为"花货",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器皿造型的统称。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各种物象的形态透过艺术手法,设计成器皿造型,如将松竹梅等形象制成各种树桩形造型。或者是在圆器及方器选型上运用雕、镂、捏塑等手法,将自然形体变化为造型的部份,如壶的嘴、把、盖、钮,或者是在造型的显见部位施以简洁的堆雕装饰。壶体上这些堆雕,总是要求宁简勿繁,做到主次分明,以达到视觉上的和谐与平衡。这种壶艺造型规则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仅应具有适度性的艺术夸张,又应着意于风格潇洒".例如此类壶艺以松竹梅为装饰题材时,劲松要刻划出枝干劲拔,针叶挺秀,气势铿锵;秀竹则要求娴静有致,俊逸潇洒;冬梅又须主干苍劲,寒中独俏,素枝闲花,以简为主,达到疏中见密,少里寓多,富有活力气息的艺术效果。所以,紫砂塑器不仅应形象生动,构图简洁,而且应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泽来增强其艺术效果。

D、筋纹形体

筋纹器造型的特点是将形体的俯视面作若干等份,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织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之中。这是从生活中所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创作出来的造型样式。因此筋纹器选型不仅在造型侧视面上寻求变化,其俯视面上的形象更吸引人。筋纹器造型纹理清晰流畅,口盖准缝严密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合。筋纹器形体是从砂器早期的六方形壶的基础发展而来的。筋纹器壶艺造型规则是"上下对应,身盖齐同,体形和谐,比例精确,纹理清晰,深浅自如,明暗分明,配置合理".大多数这类壶艺均要求口、盖、嘴、的、把都必须作成筋纹形,使与壶身的纹理相配合。这也使得壶艺和壶体与壶盖结合上要求有如精密之机械。每一等份、每一壶口半圆线、弧线等都要计算得十分精确。其工艺手法的严谨程度,达到了无比严密的程度。近代常见的筋纹器造型有合菱壶、半菊壶等。

紫砂壶这三类造型的形制,几乎包罗了自然界与世间各类可创性的形体。这也是紫砂器形制特别丰富的重要原因。目前,有的砂壶兼有两种甚至三种形体造型,这种造型方法就是在圆形、方形壶上再装饰着别的形体,如掇球壶是自然形体与几何形体的结合;四方竹段壶既是筋纹形体又是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的造型;六方掇球壶乃是自然形体与几何形体和筋纹形体的统合。

紫砂器的各种形体是在方器、圆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紫砂器造型是"方非一式,圆不一相",这就是数百年来无数艺人创作经验的累积。现在紫砂工艺又继续在早期砂器基础上不断地承袭与发展,将紫砂艺术推向更臻完美的境界,实乃当今紫砂艺术收藏家所乐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