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钧瓷器 > 导航 >

钧瓷釉画之美,美在无与伦比的窑变

钧瓷釉画之美,美在无与伦比的窑变

古代钧瓷器 钧窑瓷器的鉴别与欣赏 美家美瓷砖

2020-08-19

古代钧瓷器。

成书于清代的《南窑笔记》这样描述窑变:“釉水色泽,全资窑火,或风雨阴霾,地气蒸湿,则釉色黯黄惊裂,种种诸疵,皆窑病也。必使火候釉水恰好,则完美之器十有七八矣。又有窑变一种,盖因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

钧瓷釉画之美,美在无与伦比的窑变

众所周知,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位居宋代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瓷之首,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在世界瓷林中独树一帜。

钧瓷柴烧梅瓶

钧瓷之所以名贵,既在于器物造型端庄古雅、胎骨坚实、玉润透彻、晶莹欲滴,还在于窑变丰富,浑然天成,天青、月白、玫瑰紫、海棠红、朱砂红、胭脂红、孔雀蓝、宝石蓝、茄皮紫、玫瑰紫、海棠红等交织在一起,给人以变化无穷的色彩美。

钧瓷上有一种天然形成的画,人们称之为釉画。釉画来源于钧瓷独一无二的神奇窑变。

学者说,钧瓷的窑变,是器物上的釉料中多种呈色元素,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经过氧化和还原作用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的结果,是个很难说出原因,又很难重复结果的过程。

孔家钧窑钧瓷《双龙尊》

匠人说,窑变是钧瓷的魂。没有了窑变,钧瓷就没有了气韵。

藏家说,钧瓷“有毒”,不敢深爱。一旦深入,欲罢不能,爱不释手。

著名作家邓友梅这样评价钧瓷:到了宋代,发明了铜红釉,好像“嗵”的一声,在青瓷的蓝天上爆出一朵五彩耀目的烟花。于是,钧瓷一跃成为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窑变自然天成,钧瓷釉画鬼斧神工。千变万化的釉色和纹路往往出现在一件器物上。钧瓷窑变出的釉画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观赏,随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而呈现出人物故事、动物图案、暮沉霞飞、紫翠生烟、寒鸦归林、星辰缀天、仙山琼阁、杏雨江南、高山云雾、峡谷飞瀑、雨过天晴、江河万里、鱼跃龙门、梅花点点等釉画。

孔家钧窑炉钧《观音瓶》

自然窑变的釉画,鬼斧神工,有的形似,有的神似,有的逼真,有的抽象,具有千古耐看的魅力。古人曾用 “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凌空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等诗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可以说,窑炉是钧瓷产生的母体,但艺术鉴赏给予它的是第二次生命。

提及窑变之美,人们会想到著名的《寒鸦归林》。钧瓷挂盘《寒鸦归林》是20世纪70年代禹县钧瓷二厂烧制出的一件极其难得的艺术珍品,原名《百鸟归林》。在这件挂盘里,窑变形成的釉色,极像一幅中国山水画——斜晖掩映,晚霭微茫;寒林清远,潭影幽静。藤蔓无风而动,众鸟起落翔集。

1983年9月,该厂在北京举办展览,著名作家姚雪垠参观后,深为神奇的钧瓷窑变艺术所折服,答应为作品《百鸟归林》题名、赋诗。几天后,姚雪垠将挂盘定名为《寒鸦归林》并赋诗: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晚霭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

钧瓷挂盘《寒鸦归林》-钧瓷窑变珍宝作品

提及窑变之美,人们还会想到星航钧窑的钧瓷作品《凤凰涅槃》。这件挂盘里面仿佛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高昂着头颅浴火而飞,羽毛清晰可见,尾部深而低调的红色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尽显华美艳丽,世界仅有,独一无二。

钧瓷挂盘《凤凰涅槃》-钧瓷窑变珍宝级作品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就是钧瓷神奇的窑变,那五彩斑斓、神秘莫测的釉色,仿佛是火苗吻过的诗痕。

有时候,感觉窑火是如此的多情,把所有的爱恋倾注在单纯的坯体上,反复亲吻,留下诗句一般的印痕,红的热烈、蓝的永恒、紫的执着……

民国时期,郭葆昌的《瓷器概说》中对钧瓷色彩的演变做了较多详尽的说明:“钧窑器备众色,而其初旨为天青,以其色重而蓝,后人遂名之曰天蓝。又以青料中含有铜质,锻炼而变绿或红紫者,于是窑变之名生焉。后乃利用铜质而制红紫器,此由变而演进也。”这段文字揭示了钧瓷成为五大名瓷之首的根源,钧瓷吸纳单色釉瓷的精华,又具备窑变釉瓷的灵魂,“器备众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白、灰等九种颜色,包容天下万物,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孔家钧窑钧瓷《将军瓶》

但若单纯说釉色,一定无法读尽窑火对钧釉的万千缠绵。

因为,钧瓷还有开片,开片声如天籁之音。开窑时,从炙热的窑炉内到窑外常温的过程中,钧瓷表面逐渐布满纵横交织的裂纹,还会发出清脆密集而又动听的开片声,如珠落玉盘,如编钟悠扬,声声沁人心脾。这些裂纹看似槌击,触之无痕,纵横交错,自然天成。有人说,钧瓷可以持续开片60年;也有人说,1000多年前的钧瓷,到现在仍有极其细微的开片。

煤烧钧瓷《淑女瓶》

钧瓷神在窑变,奇在开片,妙在纹路,绝在意境。

人们鉴赏钧瓷,从“外六相”和“内六品”开始。“外六相”是指钧瓷外部的型、质、声、色、纹、境等六个方面。“内六品”为气、势、情、韵、灵、神等六个方面。胸怀旷达者,在钧瓷上看到辽阔苍穹星空浩瀚;诗情画意者,在钧瓷上看到小桥流水亭台楼榭;意气风发者,读出釉色之自然奔放肆意流淌;怀古幽远者,品出钧瓷之乳光含韵精华内敛。

孔家钧窑钧瓷《将军瓶》

钧瓷之美,美在天人合一。它从诞生起就是一个神奇的结合,在釉上施釉,自然窑变出花斑,唐时称青花瓷。受花斑窑变启迪,能工巧匠在创造中发明了烧制钧瓷的技艺,这是禹州人勇于创造的历史印记。

钧瓷独特的釉变和纹路,从打破“南青北白”的窠臼开始,从崇信“道法自然”的宋徽宗的案头开始,沿着唐风宋韵的文脉,夹带着历代文人雅士的情怀,一路纵横蔓延而来。

一钧一风雅,一窑一乾坤,道不尽的物华天宝,说不完的钧韵传奇。

(文章来源:许昌日报)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宋代钧瓷的窑变色釉艺术之美


钧瓷的窑变为钧瓷魅力的独特存在,是其他各大名窑无法比拟的,宋代时期钧瓷文化传播达到顶峰,钧瓷的烧制工艺达到了顶峰;宋代钧瓷的窑变色釉艺术之美无与伦比,详细讲解如下。

钧瓷最夺目的就是它的窑变色釉艺术。多数的宋代钧瓷难以用标准的色相去衡,经过高温的渗化流动窑变成多种色泽给人以或稳重浑厚、或素雅明净之感。

宋代钧瓷出戟尊·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钧瓷初尚天青和天监,因在青料中加有铜质,经氧化还原焰作用呈现红色,并于青色相互融合或是紫中泛青画面丰富多变。古人多用自然界的动植物、天气、景观来对比和描绘釉色的色相和质感,清新脱俗而又恰到好处。

用“入窑一色釉,出窑万彩器,干钧变化,意境无穷”等词来形容钧瓷的绚丽多彩;用“白玉为魂影清流” , “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出时”,“高山云雾霞一 朵,烟光凌空星满天,霞光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描绘自然窑变出来的诗情画意。

宋代钧瓷仰钟钵·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代钧瓷的窑变色釉艺术之美精妙绝伦,窑变朦胧意境中呈现出来的神秘莫测之景似仙山、似样云、似雾霭、似飞流,似日月星辰、似山峦湖海、似雨过天青朝霞万千、似夕阳西下暮云浮动,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而醉在其中。

钧瓷的釉色繁多,如色泽瑰丽的就有石榴红、海棠红,火焰红,朱砂红,玛瑙红,桃花红,枣红等;

沉静清雅的蓝有天蓝、翠蓝、湖蓝、靛蓝等;

清新婉约的青有豆青、玉青、粉青、蛋青等;

雍容华贵的紫有葡萄紫、丁香紫、茄皮紫、葛花紫等;

玉洁冰清的白有月白、玉白等。

宋代钧瓷鼓钉洗·现藏上海博物馆

宋代钧瓷的窑变色釉艺术之美轮美奂,一件好的玉青或玉白釉的钧瓷似玉如蜡,宋人用厚若凝脂,状如蜡泪来形容它。 《 陶雅 》中所描绘“宋钧之紫,汗漫全体,晕成一片。”宋代钧瓷上常晕满月白色汗珠状的流纹或者在紫红的背景上遍布蓝白色流纹正是这种情况。

钧瓷釉开片所产生的纹路,是烧制的过程中收缩的比例不一致而产生的裂纹或痕迹,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纹饰之美,使静态的釉面增加了动感和活力。如冰裂纹、蟹爪纹、兔丝纹、蚯蚓走泥纹等,丰富了器表的肌理与质感,自然而有趣、鲜活而生动。

一件好的钧瓷烧制的成功率很低,窑变呈现色相不稳定,在烧制过程中往往有“十窑九不成”的情况。民间素有“钧瓷无对,窑变无双”、“黄金有价钧无价”的赞誉。钧瓷之美,美在造化,神在窑变,独一无一,弥足珍贵。

宋代钧瓷葵花花盆·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正是宋人辗转于尘土之间不懈的探索,才流传下来一件件胎质细腻、工艺精细、釉色绝佳的传世钧瓷珍品,它是宋代钧瓷辉煌成就的缩影。

钧窑在后世被视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代的钧瓷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不但艺术底蕴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品味,它集烧瓷经验、色彩美学、造型艺术、社会审美为一体,为构建后世的北方地区庞大的钧瓷体系打下了基础,至今窑火不熄。

钧瓷釉乳光蓝色和窑变现象的本质


钧瓷釉的乳光状态和窑变现象是构成钧瓷艺术美的两个外观特征。乳光状态是指钧窑釉那种像青玛瑙或蛋白石一般美丽的天青色半乳浊状态,不仅使钧釉产生一系列由浅到深的蓝色,而且还赋予一种含蓄的光泽和优雅的质感,减少因釉面玻化而带来的妖艳浮光。窑变现象是指钧釉在高温下熔融流动,乳浊和着色色彩发生复杂的交错变化而使釉色变得绚丽多彩,紫、红、蓝,白交相掩映,给人一种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美的感受。

钧釉的乳光和窑变赋予钧瓷的艺术美感和艺术效果,与钧釉的化学组成和工艺过程分不开。钧釉乳光和窑变的形成机理,钧釉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与显微结构的关系,外观特征与工艺过程的关系,一直吸引着国内外许多陶瓷工作者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这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的探讨,对于陶瓷工艺学及钧瓷的生产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钧瓷图片-鸡心罐-多彩的窑变釉色

钧釉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但早期的研究和胎釉化学分析数据较少,彼此有缺乏共同点,未能揭示钧釉化学组成的特点,无法从科学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70年代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发表多篇有关研究钧釉的论文,提供了大量的实验分析数据,对钧瓷釉的化学组成的特点和显微结构的特征,钧釉蓝色乳光和窑变现象形成的机理等方面提出许多新的见解。钧窑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是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按蓝色深浅的变化,分别称为天蓝、天青和月白。这一其特的乳光现象,主要是钧釉液~液分相釉,即在连续的玻璃基质中悬浮着另一种液滴状玻璃,这种小颗粒称为分散相,或称为第二相粒子。钧釉的分散相是一种富含氧化硅(SiO2)的液滴状玻璃,分散相的粒度介于400-800微米之间。

钧瓷图片-基石-煤烧釉色(张建钊作品)

清华大学科技工作 者研究10中古钧瓷标本,其分相粒度在50-420微米之间。钧釉的乳光蓝色,正是釉层中这些分散相粒子对可见光谱中短波光的散射作用所引起的视觉效应。有些学者认为,钧窑中的一些不熔融的物质,如残留于釉层中的方石英、磷酸钙粒子,以及许许多多微小的气泡(这些微小气泡直径约1-2微米),也会对乳光蓝色的形成起一定作用。此外,氧化亚铁的存在,对蓝色也起一定的装饰作用,即乳光蓝色是分散相和氧化亚铁呈色的综合效果。

钧瓷釉中的分散相液滴,磷酸钙粒子,残留的方石英晶体及微小的气泡相,统称为第二相粒子。第二相粒子在釉中存在的尺度不同,会引起釉层产生不同的光学现象。一般来说,单相的玻璃釉具有高度的光学均一性,光线通过时是透明的,若釉中存在许多第二相粒子,其化学均一性就受到破坏,光线照射到每个粒子时就引起散射。若粒子尺度比光波的波长大时,散射的光线强度与入射光的波长关系不显著,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散射光是白色的,不呈现色彩,这就是乳浊现象;相反,若粒子尺度小于入射光的波长,粒子则对光波进行选择散射(瑞利散射),长波光(蓝紫色光)的散射弱,短波光散射强,因而釉呈色乳光蓝色,这就是乳光现象。正是由于第二相粒子的尺度不同,引起乳光和乳浊这两种不同的光学现象,使得钧釉产生蓝白相错的窑变现象。

钧瓷百问:钧瓷鉴赏之八美


钧瓷鉴赏之钧瓷八美

钧瓷八美具体指的什么?

第一就是钧瓷的意境美:钧瓷釉面在高温烧制中,釉料交融,自然六变,形成千姿百态的图形。境界,是评判当代钧瓷价值的主要标准。

二釉色美:俗称“窑变”,传统釉“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胜翡翠”的说法,现代釉色更为丰富,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变化万千。

三钧瓷的造型美:造型古朴端庄,简洁大方,线条流畅,纹饰简练,传统器型体现出古代宫廷御用的尊贵,蕴涵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四钧瓷的质地美:胎质纯精,坚实细腻,声音清脆悦耳。釉质浑厚透洁,乳光莹润,艳而不妖,凝重耐看,浑然天成。

第五纹理美:在釉面上形成纹路,看似锤击,抚之无痕,特别具有审美价值的冰裂纹,历史以大器开小片、小器开大片为佳。

第六:音韵美:在开片过程中,会产生裂开的声音,60年一种声调,如古筝之丁零、如琴之婆娑、如铃之清脆、如钵之惊觉。

第七个性美:钧瓷神韵为禹州神垕所独有,其它瓷区难以仿制。窑变色彩与纹路个不相同,难以复制,张扬了个性化的艺术。

第八钧瓷的科学美:钧瓷是一门高深的科学,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穿凿的完美结合,特别钧瓷釉色的变化折射出科学技术对艺术形式的影响。通过以上讲述您对钧瓷八美具体指的什么了解了吗?

摘自《中国禹州钧瓷300品》之钧瓷百问!

?

淑女瓶

钧瓷的自然窑变


钧瓷的自然窑变

钧瓷的自然窑变是指在烧制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能人为控制的釉面色彩、色斑、纹路、釉画、肌理等特殊艺术效果。它的形成与钧窑独特的本土原料、配釉、施釉、烧成等工艺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最先引入氧化铜的氧化物作为主要呈色元素巧妙筛选配比、精细加工,分层施釉,加上多次氧化还原、高温、急冷却等复杂的烧造,使钧瓷 釉面产生了神奇的窑变现象。钧瓷的自然窑变现象具体表现在五彩斑斓的色彩,如脂似玉的质地,自然玄妙的纹路、色斑、色线,或聚或散,或急或缓。

双龙活环瓶最为神奇的是釉画,意象丰富,鬼斧神工,奇妙无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使钧瓷升华到具有纯粹审美价值的艺术品高度。钧瓷不以雕刻、绘画装饰来美化,而以造型端庄,胎坚致密,窑变自然,色彩纷呈来展现出钧瓷的自然窑变。钧窑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打破了中国唐代以来高温瓷单一釉色格局,开启了陶瓷史上彩釉瓷的先河,瑰丽、丰富、神奇、灵动的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钧瓷文化。“唐钧”以造型丰满,窑变斑彩,黑里泛蓝,色调明快为特征;而宋钧则庄重典雅,全施满釉,窑变奇特,万紫千红来表现;金元仿钧,虽继承了宋钧传统工艺,烧制出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精品,但多施半釉,窑变瑰斑,明显人为做作,呈现阴云密布之景象。胎体粗松,釉色多以天蓝或月白为特征。现代仿钧,虽也很成功,但改用电烧或天然气烧,色釉不及宋钧之深沉,内涵之丰富,浮光耀眼,色调单一。特别注浆成型,更缺乏宋钧之神韵。

钧瓷窑变之美,位居五大名瓷之首的魅力所在


钧瓷是泥土与火的艺术,一方面,火把泥土、岩石变成强度极高的实用器皿或陈设性艺术品。另一方面,钧釉中含有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在不同的窑炉气氛中变化出五彩缤纷的色泽效果,是为窑变。

泥与火,釉与釉色是窑变的全过程,其实质主要是釉色的变化。从科学角度看,窑变现象是指钧釉的乳浊度和色彩发生复杂的交错变化,从而使釉变得绚丽多彩的想象,构成各种美妙的流纹和意境;古代文人常以“夕阳紫翠忽成凤”“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等诗句来赞誉这种窑变之美。《》

插图:大荷口玉壶春瓶(高57公分)高子文作品

在众多陶瓷的典籍中,对钧瓷的赞美不能不让人注目,钧瓷是如此的珍贵:“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雅室无钧,不可自夸富”其珍贵的缘由就是因为窑变,“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钧瓷以意想不到的窑变艺术区别于汝、哥、官、定等名瓷,长期以来,“南青北白”“雨过天晴”“千峰翠”“秘色”等单色釉占据中国陶瓷的主导地位,而钧瓷在通体一色的艺术世界里产生了变异,打破了恒一的色彩感觉,给人以超凡脱俗的视觉享受,造就了陶瓷艺术品特殊的艺术价值。

民国郭葆昌在《瓷器概说》中对钧瓷色彩的演变做了较多详尽的说明:“钧窑建于宋初,在今河南禹县,其地有钧台,因名钧窑,至今尚存。”“钧窑器备众色,而其初旨为天青,以其色重而蓝,后人遂名之曰天蓝。又以青料中含有铜质,锻炼而变绿或红紫者,于是窑变之名生焉。后乃利用铜质而制红紫器,此由变而演进也。”这段文字揭示了钧瓷成为五大名瓷之首的根源,钧瓷吸纳单色釉瓷的精华,又具备窑变釉瓷的灵魂,“器备众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白、灰等九种颜色,包容天下万物,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插图:直口洗(杨文杰传统煤烧作品)

清代佚名之《南窑笔记》向人们说明“窑宝”的可遇不可求:“釉水色泽,全资窑火,或风雨阴霾,地气蒸湿,则釉色暗黄惊裂,种种诸疵,皆窑病也。必使火候釉水恰好,则完美之器十有七八矣。又有窑变一种,盖因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火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直观地道出钧瓷珍品一件难求。

钧瓷窑变之美打破了传统瓷器单一的色彩视觉,有了宛如曙光和晚霞般的色彩,给人意想不到的视觉享受,这就是钧瓷的独特之处,也是其他瓷器种类无法望其项背的原因,也是引领五大名瓷之首的魅力所在。

钧瓷的色彩和窑变


一、钧瓷的最大特点的: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钧瓷无对,窑变无双。”

由于钧瓷的色彩和窑变,所以世上任何一件钧瓷珍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绝对不能重复仿制。

二、钧瓷的色调:

钧瓷色彩和窑变的基本色----红、蓝、紫、天青、月白。

变色为----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丁香紫、朱砂红、 葡萄紫、葱心青、碧海蓝、鹦歌绿、米豆黄、月光白等。

三、钧瓷的窑变:

钧瓷的色彩和窑变五光十色,相映成辉;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其变恰似:千里云海,雨过天晴;高峡飞瀑,紫翠生烟;仙山琼阁,星辰满天;彩霞披雾,焰火凌空;千变万化,意境无穷;蛛丝张网,龟裂成趣。

贵处还有:紫翠斑、彩霞斑、天青斑、玛瑙斑、翡翠斑。斑中寓画意,奇景藏斑中。

奇贵处更有:猫眼透如意、宝中藏玉珠、珍珠点、鱼鳞纹、兔丝毫毛缕、蚯蚓走泥纹、通体一幅古人画、金棕佛眼也为奇。

器物之美-工匠之心-论钧瓷茶具


草木捣碎后,能做成纸张。枯叶腐烂后,会归于尘土。玻璃遇火,总会融化。就连坚韧的铁,也会因空气氧化而变得锈迹斑斑。万事万物,似乎都不能以一种永恒不变的姿态存留于世。可当我们在博物馆内发现千年前的陶瓷,透过昏黄的灯光向展柜望去时,不觉惊叹它的外表还是那么光洁,它的色彩依然如此艳丽,就仿佛刚从存有余温的窑窖里捧出来一般地青春焕发。它的存在,令世世代代的君王贵胄们如痴如醉。世人对瓷的爱大抵也与它的永恒不灭有关吧

中文里有三个字进入英文,比如说“茶”是我们送去的tea,我们的衣料就是那个“丝”,英文叫silk,再下来就是china,就是“瓷”。已经规划成西方语言的一部分。——余光中

钧、汝、哥、官、定,在中国五大名瓷之中,钧瓷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被誉为“国之瑰宝”。每一件瓷器,无论是在造型还是色泽上,都会存留住一个时代的审美意趣。屹今为止,也再没有一种瓷器能够动摇钧瓷在其艺术成就上的地位。“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句在收藏界流传了数百年的名言,也说明了钧瓷地位的长盛不衰。再富贵的人家,若是没有一片钧瓷,又怎能彰显其尊贵呢?

君王之瓷

钧瓷,创于盛唐,在宋时达到顶峰。自诞生之日起,就因烧制艰难的工艺以及独特的窑变而惊艳于世。从此,它便有了尊贵无比的血统。钧瓷进了皇宫,成了君王御用的瓷器。皇权的崇高与不可侵犯在钧瓷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既是君主专用之物,民间百姓自然是不可私自收藏的,若用发现寻常人家私藏了一件钧瓷,那也就等于犯了重罪。自唐时期,君主就曾颁布“钧不随葬”的条令。君王下葬这等举国大事,纵有千万金银珠宝随葬,也绝不会出现一件钧瓷。坐拥天下的君主在死后却未曾随葬一件钧瓷,可见钧瓷的珍贵与稀少。

宋徽宗时期,钧瓷的发展一度达到顶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这位专注于艺术的皇帝对钧瓷的钟爱已达到痴迷的程度。他亲自动手参与过钧瓷的造型设计,力求在造型和钧釉的变化上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宋徽宗也曾下令,规定钧瓷每年只准进贡的36件以作为国宝珍藏,其余则全部砸碎深埋。在极盛的时期走向衰落,这也似乎预示着钧瓷必得经过一番锤洗磨炼,越过历史的坎坷才能重现于天下。由于战乱频发,钧瓷断代于宋,烧制钧瓷的工匠们流散四处。到金元时期,钧瓷重烧,至明代又再次断烧,连同钧瓷的烧制工艺也再不复存。金元至明朝时期,虽钧瓷重烧,但其造型与工艺却已不复大宋时期的鼎盛了。

回顾千年的钧瓷史,它曾盛极一时,也曾数度衰落,它曾至高无上,也曾颠沛流离漂泊海外。再观今日钧瓷的蓬勃发展,一片欣欣向荣之势,这当中的变化万千,亦如它曼妙的窑变一样不可揣测。钧瓷不语,却可观天下,懂得欣赏钧瓷之美的人,也定能够体悟这岁月的无常曼妙。

钧瓷胎质细腻敦实,釉厚浑活。钧窑的釉色基调是青色,偶然有在青色中出现或深或浅的红色或紫色来,而这种紫色,有时像云后迸射出万道霞光,有时像万里晴空飘浮的彩云。古人有诗赞:“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成岚。”

钧瓷色泽,红若胭脂朱砂者为最,青若葱翠紫若墨者次之。这些绚烂奇妙的色彩在烧制中自然形成,即使同施一种釉,一经烧成即五光十色,变幻无穷。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渗化,相映生辉。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观赏各有情趣,耐人寻味,并辄有新意。

闲观窑变神韵色,静听钧瓷开片声。钧瓷开片裂纹的声音,如铃如泉,虚妙清冷;如琴如涧,令人浑然忘我。而钧瓷开裂的纹路,似蟹爪,似蛛网,似冰裂,釉面晶莹剔透,而纹理清细可观。釉中更有点如珍珠,星溪银河,光泽润目,此乃钧瓷在形色以外,另具神韵之处。

钧瓷窑变美学的极致诠释


四、钧瓷窑变美学的极致诠释

姿丽铺陈而不浮艳,古朴端庄而不愚笨。雄厚宏阔而不张扬,平淡自然而不空洞。雅洁净润而不单薄,巧夺天工而不造作。天然窑变正所谓一瓷一世界

卢钧,因为神垕卢氏所创清光绪五年。因之又称卢瓷,始于 曾被称为“君王之瓷”的钧瓷再进宫廷。

卢钧为五大名窑之钧瓷系中最为名贵者,与北宋御窑钧瓷并称姊妹。卢钧之高温釉窑变,为世间之独有,它继承了宋钧之美,同时摒弃了入窑前的人工涂抹,完全以自然窑变出亦绮丽、亦质朴、亦雄厚、亦秀美的无双无对、意趣自天成的艺术风格,并因其作品的唯一性而名贵。

卢钧为中国近现代钧瓷的奠基者。卢钧的出现,恢复了自元末而失传近五百年的钧瓷]二艺,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国器“禹贡九鼎”的进京,标志着

1915年,卢钧作为中国代表之一,远赴重洋参加巴拿马世博会,展出1200余件作品,在旧金山引起轰动,部分作品为大英博物馆珍藏。

1944年,13军攻陷神垕,卢家被日军和国民党败兵抢劫,死伤惨重,卢家因而破产。钧瓷生产再次陷入停顿。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以卢钧和卢氏艺人为核心建立了国营三大厂,恢复了钧瓷生产,奠定了13后中国钧瓷百花齐放的繁盛局面。

2010年,传承7代130余年的神垕卢窑进行改制,成立钧兴卢钧公司,这将标志着卢钧文化又一个新百年的起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