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鉴赏 > 导航 >

解读青花图饰 提高鉴赏能力

解读青花图饰 提高鉴赏能力

古代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足部鉴赏 中国古代瓷器鉴赏

2020-02-19

古代瓷器鉴赏。

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图瓷碗(局部) 湖南省博物馆藏

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瓷笔筒,高16.1厘米,口径18.3厘米,底径17.5厘米,敞口稍撇,中腰微束,底略外倾,造型优美。通体施白釉,器内光素无纹,内底有数处缩釉,器外壁绘青花人物故事图案,玉璧形外底边露胎,外底心白釉上青花双圈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笔筒胎质洁白细腻,胎体厚重,釉面莹润光亮,青花分水达三四层,发色纯正,画面生动,是一件精美的康熙景德镇民窑产品,为研究康熙民窑瓷器的珍贵实物资料。

该器外壁绘有三个人物,各具姿态,形象鲜明:一个年轻女子,双手抱于胸前,立在门边,略带怯意,看着屋内,屋内一个老妪手持一物,坐于椅上,上身前趋,满脸怒容,似在苛斥跪于跟前的年轻女子,该女子面带愁色,双手举起,作跪拜状,似在向老太太辩白解释。

屋内陈设简约,充满书香气息,显清雅气质,一桌、一椅、一炉、一绣墩摆放得恰到好处。桌上的书、花觚、觚内插梅、围棋罐、茶壶、茶杯透出主人的雅致与闲适。

屋右边一棵古老虬劲的苍松,枝叶伴着祥云于屋上,寓意美好恒久。松下的太湖石,漏、瘦、透,石缝、石边的小花和小草,体现着文人情怀,透着中国园林的趣味和灵性。

屋左边一株大树从石缝中傲然生长,枝干遒劲,树叶绘成椭圆形,以淡料涂抹,与屋右侧浓料一笔笔画的松树针叶形成强烈对比,盎然生趣。树上、屋顶、松间绘制朵朵祥云,线条粗细均匀,云心舒卷,云边为平行括弧状,云的尾部如衣带飘逸,与明末青花绘浮云的画法既相似又有别。如明末崇祯时期的浮云由多重粗细有致的弧形条纹平行构成,括弧凸出部宽厚,结尾纤细,仔细比对之,可见其明显的继承与发展脉络。

这件青花笔筒最耐人寻味处便是外壁所绘的人物故事: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坐在椅上,左手持一物,右手握拳于腿上,面露怒容,似在训斥跟前的青年女子;年轻女子跪在垫子上,只见她眉毛眼角俱往下,举起的双手扑将向下,仿佛向老太太诉说着什么。屋外门边画一个身材窈窕、面容娇美、气质若兰的姑娘,姑娘双手合抱于胸前,流露出忐忑不安的神情。此场景使人联想到《西厢记》故事中的拷红一幕:老夫人窃见莺莺近日语言恍惚、神思加倍、秋水凝眸,腰肢体态与往日不同,猜测张生做了新婿,莺莺做了娇妻,定是那红娘牵的线,于是唤来红娘,嗔道:“小贱人,为甚么不跪下!你知罪么?”红娘跪答:“红娘不知罪。”夫人:“你故自口强哩。若实说呵,饶你;若不实说呵,我直打死你这个贱人!”《西厢记》中的这段描述与笔筒上所绘情景颇为吻合:老夫人怒诘,责红娘跪答,若不如实招来,当心挨板子。

《西厢记》是我国古代四大著名戏剧之一,由元代大剧作家王实甫根据唐代传奇改编而成。叙述唐贞元年间,书生张君瑞赴京赶考,路过山西蒲关普救寺,参拜佛堂时,巧遇随母扶父灵柩归葬、借宿于寺中西厢的宰相千金崔莺莺,惊为天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寺中方丈借宿,住进西厢房。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包围寺院,欲强抢莺莺为妻。崔母别无他法,宣布愿将莺莺许配予退敌之人。张生献计,请和尚惠明送信给儿时同窗、八拜之交的征西大将军杜确,邀他出兵相救,解除了危难。然而,崔老夫人不愿将爱女嫁给穷书生,以莺莺已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和莺莺互称兄妹。莺莺的随侍丫鬟红娘机警过人,安排了张生弹琴表心迹、莺莺月夜听抚琴的动人场景。红娘帮助有情人递送书柬,订下夜半西厢之约,待张生越墙来见,莺莺又矜持反悔,斥退张生。张生郁闷相思成病,红娘再探,并为莺莺传书,终于成就好事。两人互通款曲月余,被崔老夫人察觉,夫人唤来红娘逼问,反被说服,成全了二人,条件是张生必须即日启程,进京应试,取得功名,方可完婚。长亭送别,两人依依不舍。张生思念爱人心切,于草桥得一梦,见莺莺复为贼人所俘,惊醒望月,原是相思梦。张生高中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已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杜将军也来祝贺。真相大白,张生与莺莺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堪称我国才子佳人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几近家喻户晓。

《西厢记》至问世以来,经久不衰,读者众多,版本也多,为中国古典戏曲之最。在明代,尤其是明中晚期以降,各个刊刻坊间为了争取消费人群,占领更大市场,在文本中插入图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读者。插图多根据剧本内容而创作,有实力的大坊间甚至邀请当时书画名家为之绘制插图,如明末清初大书画家陈洪绶就曾为《西厢记》创作过插图。明代刊印出版的戏剧、杂曲、传奇中的木刻版画自晚明以来成了景德镇瓷画匠创作瓷器图饰的蓝本。瓷器图样与木刻插图有着如此密切渊源关系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明朝传到万历时,国力衰退,国库空虚,呈江河日下趋势,到了万历晚期,财力不支,便取消了景德镇御窑厂和督陶官制度,景德镇瓷窑作坊逐渐摆脱了官窑一直以来对民窑的影响和束缚,呈现出勃勃生机,一改嘉万时期纹饰繁缛、密不透风的风格,变得清丽疏朗起来。其二,在17、18世纪,景德镇窑不仅占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而且拥有广阔的国外市场,当时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争先下订单购买中国瓷器。现已发现英国向中国定购青花瓷器的函件、订单的底稿,(见蒋星煜《西厢记的文献学研究》5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希望瓷器上的绘画以人物仕女为主,有故事情节尤佳。其三,景德镇瓷画匠大多是依据所给的纹样作画,少有创作图画的能力,剧本插图便大大丰富了画工的绘画题材,于是今天我们看到了在熊熊窑火中永远定格在了细瓷上的一幅幅精美图案。

在现存最早的刻于1498年的《西厢记》插图中有幅《拷红》图,图中崔老夫人为坐姿,右手持棍,左手指着红娘,红娘双腿跪地,地面铺着大小均匀的地砖,较为考究,屋内有一桌,桌上置两瓷瓶,一瓶内插花,图左侧书“夫人唤红跪问怒诘”。

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闽建书林乔山堂刘龙田刊本《重刊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木刻插图中有幅题为《堂前巧辩》图,图中老夫人坐在凳子上,左手拄棍,右手指着红娘,红娘跪在方格地板上,较弘治十一年《西厢记》插图,老夫人身边多出一男童,那便是指证红娘和莺莺深夜去花园的欢郎,他是个成年男子,被画得个头矮小,表明其仆人身份,地位低下。门外探进头来的就是那美丽的莺莺。该插图两边书“小红娘诉一段姻缘将无作有,老夫人主百年姻眷弄假成真”,横批为“堂前巧辩”。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香雪居刻本王骥德校注的《新校注古本西厢记》是第一部运用科学规则校勘的《西厢记》版本,严谨、规范、制作精良。书中有木刻插图《说合》,老夫人坐着手指红娘,红娘跪在格子地板上,欢郎持棍,莺莺在一侧厢房掀开窗帘似在倾听屋内对话。

明《西厢记五剧五本》暖红室刻本木刻插图《老夫人问由情》图中老夫人坐着手指红娘,红娘跪地诉说,欢郎持棍立在一旁。

中国版画之翘楚现藏德国科隆市立东亚艺术博物馆的崇祯十三年(1640年)闵齐伋刻《西厢记》有少见的彩色插图,共计二十一幅,其中第十四幅便是《西厢记》中经典剧目——《拷红》:亭内老夫人高坐于凳,红娘下跪在地,主仆二人一高一低,婀娜的莺莺、俊朗的张生一左一右,眉目传情,构图唯美,艺术感强。

从弘治十一年的木刻插图《西厢记·拷红》到崇祯十三年的《西厢记·拷红》,时间跨度虽达150年,插图却始终紧扣戏曲原文,无一例外将崔老夫人坐着怒嗔、红娘跪地巧辩、发生地点在室内,有打人之物作为图像核心要素来表现《拷红》一幕,而莺莺、欢郎、张生等为一般图像元素辅助展示图像题材。此件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瓷笔筒上的图像元素完全符合这一图像识别特征,当为《西厢记·拷红》故事无疑,故其名可称康熙青花西厢记拷红故事瓷笔筒。虽然该笔筒上拷红画面的蓝本来自明刻本插图,但仍具有自身时代风格,老夫人、莺莺和红娘身着清代服饰,书桌上插着梅花的花觚是典型的清代凤尾尊,而非明代花觚。服装和陈设品都是瓷画艺人日常生活中所习见的,所以自然流露出了时代气息。

笔者通过分析明代刻本《西厢记·拷红》木刻版画,总结出识别《拷红》情景的图像核心元素,同样适用于判断其它艺术表现形式的《拷红》。如: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9年春拍中有一件拍品为明代大画家仇英创作的《西厢记》插图,为设色绢本十开册页,其中绘有一幅《拷红》,其构图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香雪居刻本《新校注古本西厢记》插图《拷红》构图相似。仇英与唐寅、文徵明、沈周并称为“明四家”,擅长人物画,尤工仕女画,造诣深,名气大。他生于弘治年间,卒在嘉靖三十三年,从时间上看,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香雪居刻本《新校注古本西厢记》插图《拷红》晚于仇英的《拷红》几十年,当时的印书业和画坛互通往来,相互借鉴,因此,推断书商根据出书需要模仿极富盛名的仇英作品应可成立。现代人刘硕仁设计的《西厢记》小型张,发行于1983年2月21日,邮票上表现的正是《拷红》这一幕。可见,无论古今,无论艺术形式,《西厢记·拷红》的图像识别特征都如此。

明末清初瓷器上大量出现《西厢记》故事场景,除《拷红》外,亦有《佛殿奇逢》、《白马解围》、《莺莺听琴》、《妆台窥简》、《乘夜逾墙》、《长亭送别》、《草桥惊梦》等典型场景。《西厢记》故事不仅仅画在笔筒上,还常常绘制在盘、碗、花觚等器物上,且成组成套出现。《西厢记》场景较其他著名戏曲,如《牡丹亭》、《红拂记》等出现在瓷器上的频率高许多,有学者认为很可能由于清初皇帝偏爱《西厢记》所致。笔者认为《西厢记》在国内拥有广大读者和戏迷,在国外人物故事画面又深受欧洲人喜爱,脱胎于《西厢记》的图饰瓷器定受人追捧,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不容忽略。此外,《西厢记》是我国才子佳人终成眷属的最经典剧目,其瓷画给人寄以美好希望的精神力量不可小觑。

明晚期至清早期的七八十年间,景德镇瓷窑生产了大量适应国内市民阶层和海外消费者需求的人物故事图精细瓷器。这些精美瓷器让藏家爱不释手,欣赏之余,可采用笔者阐释湖南省博物馆藏的这件康熙青花西厢记拷红图瓷笔筒的方法去探寻瓷器图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既有利于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工艺,又可提高鉴赏能力,增进收藏乐趣。如今文物市场赝品充斥,在综合把握器物的造型、纹饰、胎、釉、彩、制作工艺、款识、使用痕迹八个方面的基本鉴定知识后,能进一步懂得图饰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信息,就如同孔子判断一个人品性时所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那么,赝品焉能不识哉?

taoci52.com编辑推荐

苏富比解读中国艺术品的图纹寓意


清雍正 粉彩过枝富寿双全盌一对《大清雍正年制》款

中国艺术品有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常见于瓷器、书画、雕刻等纹饰,丰富多姿,花果、树木、家禽、灵兽、以至日常用品,都是艺匠发挥创思的原材。

仙桃长寿,石榴多籽,牡丹富贵,孔雀九德。

清雍正 红釉石榴尊 《大清雍正年制》款

清雍正 粉彩牡丹海棠纹束腰盌一對 《大清雍正年制》款

各种象征符号,有来自文学经典,有出自佛道宗教,也有纯粹取其谐音,或是按形状特质,不一而足。

清雍正 黃地赭绿彩五福捧寿八吉祥纹大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有些典故,经历千年演变,已经甚难全盘追溯,然而却是深入民心,琅琅上口,其中最具特色者,大概是兼用谐音、典故、以至器型、数目等元素,谱成寓意以四字总概,寄托福禄、长寿、和睦、平安、加官进爵等愿望,以及对个人品德的追求。

清同治 粉彩描金黃地彩蝶双喜盌 《同治年制》款

鼎身设“如意”纹饰,寄愿“一定(鼎)如意”。

明末 铜饕餮纹冲天耳鼎式炉 “莲花”、“鹭鸟” 纹饰

喻意“一路(鹭)连科”,(连科,即科举连中)。

清十八世紀 青花一路连科纹大缸 鹿、鹤、桐树及香椿合绘

是为“六合同春”(六合,即天地四方,与鹿鹤发音相近)

清乾隆 青白玉六合同春插屏

清末 白玉鹿鹤同春

清乾隆 粉彩百鹿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外来宗教纹饰,最经典要数藏传佛教八吉祥,法轮、白海螺、宝伞、胜利幢、莲花、宝瓶、金鱼、吉祥结,象征吉祥、圆满、如意、好运

明宣德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合盌 《大明宣德年制》款

清康熙 御制胭脂紅地琺瑯彩莲花图盌 《康熙御制》蓝料款

道教故事多有仙人乘鹤之说,故此仙鹤亦成长寿象征。

明十七世纪 犀角镂空浮雕 “寿老八仙” 图盃

古籍则是另一來源,如《逸周书· 常訓》中就记载着:孔雀的“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明嘉靖 清花穿花孔雀纹罐

清康熙 青花岁寒三友图盌 《大清康熙年制》款

四字吉祥语,有直接易明者。如幼猴骑大猴背上,寓意辈辈封侯,亦有古意盎然,以多项典故为据。

天然翡翠‘辈辈封侯’摆件

清十八世紀 白玉蟾宮折桂把件

蟾宫折桂,指应考高中。张衡《灵宪》曰:“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所以蟾宫又即月宫。《晋书·郄诜传》叙述:晋代郤诜以“桂林之一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能力天下第一。而西汉《淮南子》又记载:“月中有桂树”,民间传奇亦有吴刚伐桂之说。究竟“蟾宫折桂”于何时首次被用作比喻科举高中,现已甚难考证,然而其中所述意境却能见到中国传统的含蓄儒雅,难怪此词从古至今,世代沿用。

寥寥数字,意象丰富。

青花舞剑人物图笔筒(明)


明崇祯 青花舞剑人物图笔筒

尺寸: 20×20.5厘米

此笔筒器型硕大,胎质细腻厚重,底部无釉,胎体上下有暗刻纹,内外壁釉色白中闪青,笔筒外壁绘青花人物图:一女子在庭院中舞剑,她右手执剑,左手附势回首仰头,身形可谓刚柔并济;高士端坐案前执笔作画,旁有书童侍女往来运送书卷,人物神情勾勒细腻,生动,周围衬以山石树木。青花发色青翠明丽,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笔法娴熟,布局恰当,线条流畅,为同一时期笔筒中器型大气画工精细的突出代表。

明崇祯一朝,由于处于明,清两代交替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此时的瓷器除了具有明代风格外,也孕育萌发着清代瓷器的某些特征。

此时,瓷器纹饰多用粗线条,少见淡描画法,也有的涂抹如泼墨一般,纹饰内容以写生画为主,所画的人物粗细皆有,具有晚明豪放生动的风格,而创造了类似淡墨水彩的皴点法后,则出现了许多淡描细画风格的作品,此类技法直到清代康熙十年左右依然沿用,以至于那些细致明丽的淡描人物和皴染山水石树,往往多被误认为是清代康熙雍正时的笔法。

所以,一件上好的明崇祯时期制青花瓷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标准型器物,极具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

青花御窑厂图瓷板


收藏机构: 首都博物馆

大小尺寸: 直径 72.5厘米

生产时代: 清代陶瓷

生产窑口或产地: 其它窑口

品种: 青花瓷

陶瓷造型: 其它陶瓷造型

说 明:

清代后期

瓷板是一幅采用青花料绘制的以御窑厂为中心的景德镇图,桌面上端为石岭地区,西侧是奔流的昌江,中渡口、老鸦滩分设"奉旨卡"查验来往船只。中心绘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御窑厂为三进院落,东西两侧跨院为制瓷作坊,旋坯、画坯、施釉、吹釉、彩画、烧窑等。御窑厂大门为"仪门",门内有"奉上旨御窑厂"标旗,仪门前可见看相、茶局、命馆、赛会、风水半仙等招牌。仪门东西两侧街口分设东辕门、西辕门两处牌楼。御窑厂右侧,大戏台影壁正中书"指日高升",右侧有程家巷、毕家街。画面下端是御窑厂山门,上方悬"御窑厂"匾额,门外高挂"宪奉御窑厂头门"旗。山门、仪门间有关帝庙、火神庙,山门两侧有浮梁县衙、监管窑务的"景德司"。

瓷板不仅是研究清代景德镇建筑、整体布局的形象资料,还印证了文献关于清代景德镇建制分布及其职能的记载。 是研究中国陶瓷史、清代御窑厂、景德镇历史风俗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43.7cm,口径22.8cm,足径15cm

生产时代: 康熙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青花瓷

陶瓷造型: 尊

说 明: 清康熙

尊撇口,长颈,溜肩,腹以下渐敛,近足处外撇,圈足。通体青花装饰。器身采用通景式构图绘山水人物纹,画面中高山耸立,流水潺潺,几位高士坐于石板之上或谈笑风生,或举杆垂钓,悠然自得,表现出士大夫避世隐逸的生活情趣。肩部一侧以青花料楷书“信士生员和德威喜助清溪古洞神前花瓶一枝祈保合家清泰 康熙乙未仲夏吉立”四行供养铭文。

此器青花色泽青翠艳丽,工艺上采用“分水皴(cūn音村)”技法,以浓淡不同之青料描绘远山近水,恰似中国传统水墨画般效果。“康熙乙未”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为寺庙定烧供奉器物的习俗自明晚期开始流行后,至清代大为盛行。此类器物一般多为民窑制品,器物上留有定烧者及其家属姓名、定烧日期、所居地点以及祈福内容。这种带有定烧日期的器物是民窑瓷器断代的标准器。

元末明初象舆人物图罐鉴赏


元末明初象舆人物图罐

元末明初象舆人物图罐局部

元末明初象舆人物图罐底部

在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精品陈列厅中,摆放着一件精美的瓷器珍品,非常引人注目,这就是长武县博物馆旧藏的青花人物罐。

罐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18厘米。通体厚重浑圆,丰肩,鼓腹,腹自上至下渐收。足直下至底,平底,矮圈足。通体施以青花纹饰。采用颈、肩、腹、胫四段分开的装饰手法,自颈部至足部以三道卷草纹带将整个罐体纹饰分为四层:第一层,在颈部饰有一周狭窄的缠枝菊花纹带。第二层,在肩部饰有缠枝莲纹。第三层的腹部纹饰是这件器物的主体纹饰,为人物故事画,共有6个人物形象,其中四人骑于马上,一人徒步引领象舆,一人坐于象舆之内,面部不清,从发饰、服饰、装饰上看均为典型的元代风格,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征。画面的局部以山石小草、洞石树木相衬托,使画面情趣盎然。第四层,在胫部饰有一周栅栏式变体莲瓣纹,各不相连,莲瓣内绘画杂宝纹。整体绘画笔触细腻,线条酣畅流利,层次分明。通体施青白釉,釉汁光润透亮。青花发色灰暗,青中发紫,深沉而浓重。

此件器物的主题纹饰表现的是人物出行场面,画面中的象舆,与元代贵族的出行有很大的关系。在元代,南方各地和南亚各国向朝廷进献大象和驯象,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超过了以往各代。当时在宫廷里亦驯养大象,皇帝出猎,来往于两都(上都在开平,大都即北京)均乘象舆。《元史·刘好礼传》载:“礼建言中书(省),象力最巨,上往还两都,乘舆象驾……”此青花器上再加上画面中有一骑马者身背弓箭,可以推断此罐腹部的装饰应为元代贵族出猎图。

元青花器的图案花纹以常见的花卉、瓜果、鱼禽、虫草、云龙纹为主,亦盛行以小说、戏曲为主题的人物故事画内容,这一特色一直延续到明清。虽然人物故事画的内容很多,但有元朝贵族出行图的却不多见。根据现有资料推测,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典型元青花器大多烧造于元代后期,此件器物的造型纹饰及青料发色与元末明初的器物较为接近,判定此件器物的烧造年代应为元末明初较为准确。

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的代表,一直享誉世界,并成为世界性的陶瓷文化现象。对于青花瓷的研究,中外学界已有丰硕的成果。一般来说,青花瓷产生于唐,其烧制技术成熟于元末至正年间。青花瓷以它典雅端庄的造型和浓重浑厚的色调而闻名于世。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人们对元青花瓷认识的普遍提高和国内外拍卖价格的不断飙升,国内的收藏形成了一个热潮。但故宫博物院王健华女士通过对存世的典型元青花瓷器的统计,指出国内外收藏的典型元青花瓷器总数仅为400余件,并没有个人收藏的期望值那么高。所以我们认为,诞生于青花瓷器烧制技术成熟时期的这件青花人物罐,无疑是元末明初的青花瓷珍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编后:此罐人物绘画与日本出光美术馆与中国首都博物馆藏的两件昭君出塞图有近似之处,但象舆人物更为罕见,绘画题材有待探究。

古玩捡漏的四种能力


在古玩界,捡漏是非常令人向往的事。可“打眼容易捡漏难”,要想觅得有价值的东西,没有几项基本功是不行的。

一是洞察与发现“漏儿”与断代的能力。在收藏古玩中捡漏,只有鉴赏水平很高才有可能。一般品相上乘的古瓷珍品,人们都知道值钱,商贩们也不容易以廉价买到,所以售价都不会低。至于瓷器珍贵与否,往往表现在瓷器所含历史文化的信息量上,这并非外观漂亮就能决定,藏家需要对中国瓷器各个历史时期的烧制工艺状况与发展有较多的了解,在收藏中有高人一筹的鉴赏水平,才有可能捡漏。

二是鉴别“漏儿”真伪的能力。目前古玩市场上假冒伪劣、粗制滥造现象日趋严重,仿伪者利用当前许多收藏爱好者阅历不深,辨伪能力不强的弱点,专门制作一些稀奇古怪的伪品,作旧后在市上兜售,让人觉得稀少必珍贵,但又苦于没有参照器物和资料,虽然心中没底,又怕漏了货,因此,容易掏钱买赝品。

三是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经不住外界干扰往往导致“打眼”。对初涉收藏的人来讲,这是很普遍的,即使内行,也在所难免,这并不奇怪。造成“打眼”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轻信卖家的花言巧语,说得煞有介事,引你动心。此时你千万要有主见,眼看手掂,主要靠实践经验,不能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所动,特别还要防“托儿”。

四是善于把握机遇的能力。捡漏的关键是机不可失。一旦认准就果断购买,如果放走了捡漏的机遇,再想得到那藏品,付出的代价就会有天壤之别。但如果怕漏货凭侥幸购买,也往往导致走眼的后果。

青花瓷款识鉴赏?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年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纪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年款又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嘉靖款笔划粗重,劲中藏秀。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五句话。清代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嘉、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其中还有英文款识“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窑青花瓷的纪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体草率。书写得很随意。

吉言款 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赞颂款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纹饰款 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古代陶瓷款识,是鉴定其制作年代的重要依据,由于历代青花瓷的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因此,只要掌握了款识的基本规律,就能准确地判断古瓷的时代、窑口。古代青花瓷款识中的书法、图案,对于书画、篆刻艺术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青花瓷款识鉴赏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年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纪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年款又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嘉靖款笔划粗重,劲中藏秀。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五句话。清代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嘉、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其中还有英文款识"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窑青花瓷的纪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体草率。书写得很随意。

吉言款 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赞颂款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纹饰款 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古代陶瓷款识,是鉴定其制作年代的重要依据,由于历代青花瓷的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因此,只要掌握了款识的基本规律,就能准确地判断古瓷的时代、窑口。古代青花瓷款识中的书法、图案,对于书画、篆刻艺术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