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理石瓷砖 > 导航 >

黑瓷

黑瓷

大理石瓷砖 新中源瓷砖 木地板好还是瓷砖好

2020-08-26

【www.taoci52.com - 大理石瓷砖】

施黑色釉的瓷器。早在战国时期浙江地区出现一种釉色为褐黑色的瓷器,由于黑的程度不够,不被视为真正的黑瓷。到东汉后期,黑釉瓷器基本烧制成功。黑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明的,有的瓷窑既烧青瓷也烧黑瓷。黑瓷和青瓷釉色的呈色剂都是氧化亚铁,恰当控制氧化亚铁就能烧出美丽的黑瓷和青瓷。举长石釉为例,在这种釉料中加入不同成分的氧化亚铁,用还原火焰焙烧,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当氧化亚铁控制在0.8%左右,颜色呈淡绿色;1%至3%左右是明亮的青绿色;5%左右是米黄色;8%左右就是赤褐色乃至暗褐色;如果这时把釉层加厚到1.5毫米左右,还原火焰又烧得很足,釉色就呈纯黑,并发出美丽的光泽,这种质量的黑釉瓷器在东晋时期烧成了。唐代黑瓷产量大,北方唐墓中出土了黑瓷茶具。宋代风靡斗茶,为检验茶汤上的白色汤花,皇室倡导用黑釉茶盏,福建建窑成功地烧制出黑釉精品兔毫斑、鹧鸪斑的茶盏,还有一个特殊品种,在釉面油滴结晶体的周围出现晶莹的淡蓝色晕光,奇妙无比,日本学者称为“曜变天目”。黑釉茶盏的风行,引起全国一时间上下仿效,南北瓷窑竞相生产。江两、河南、山西、河北等省生产的黑瓷就有玳瑁斑、剪纸贴花、铁锈斑等纹饰的艺术瓷。北方定窑黑瓷,造型精巧、在薄胎上施漆黑莹润的黑釉,再以金彩绘出花纹或镀金口作为装饰,庄重典雅、富丽堂皇、是黑瓷中的佼佼者。而百姓生活中使用的一般黑瓷则为粗瓷,选择原料要求不高,甚至在一个瓷窑作坊里,用烧瓷的下脚料就能生产出价廉物美的黑瓷,供社会需要。(见如下图)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宋、金黑瓷


宋、金时期南北方都有黑瓷生产,产量比较大,器型主要是碗,盘、罐、坛、枕等,以碗的产量最大,这与宋朝的"斗茶"习俗有关。这些黑釉碗虽都以黑色釉为基本装饰,但经过特殊加工或窑变,形成了很多种类。

兔毫釉,即在黑色碗的里外壁上都有细长如丝毛状的斑纹,呈黄色或银白色,很像兔毛,故称兔毫釉。兔毫盏以建阳窑最著名。油滴釉,即在碗的黑色釉层中形成一个个小圆点状结晶,有金黄色,也有银白色,很像油滴,故有此称。油滴盏也以建阳窑最佳。玳瑁斑,即在黑色釉层中窑变形成大小不等的斑块,有黄色,也有浅蓝色,混合交织在一起,很像玳瑁的硬壳,故名玳瑁斑,多见于永和窑。

剪纸贴花,即在黑釉碗的内壁有对称排列的剪纸图案,剪纸图案部位与周围颜色不同,系两次施釉而成。图案内容丰富,多成对出现,有飞凤、蝴蝶,还有开光式花卉。这种装饰方法唐时河北井径窑己有。木叶纹是在黑色釉中有一块黄色木叶斑装饰,木叶筋脉纹路清晰可见,很像叶子飘落于碗中,这种方法为宋代吉州窑所创。

黑釉剔花,这种方法常见干北方,多施于瓶、罐一类外壁。黑釉器物的装饰除以上几种外,还有黑釉印花、黑釉金彩,黑釉彩斑等,但数量不多。宋朝生产黑瓷的窑口很多,以福建建窑和江西吉州窑质量最高。西夏境内出土的陶瓷器以前多被定为北宋或金的产品,宁夏灵武磁堡窑址的调查发掘订正了史误。

建阳窑兔毫盏 宋 口径9·5厘米

估价:RMB8000

釉器上透出黄棕色或铁锈色条纹,状如兔毫,谓兔毫斑 。兔毫是黑釉的名贵品种,福建省很多瓷窑都烧制带兔毫纹的黑盏,以建阳窑的产品最著名。兔毫盏是建窑黑瓷中的名贵品种,极受收藏家珍视。 玳瑁釉斗笠碗 北宋 □径15.5匣米

估 价:RMB8000一12000

玳瑁釉是吉州窑的产品,釉面黑、黄等色交织混合,釉面滋润,玳瑁釉器的坯体,系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工做成;生坯挂釉,入窑焙烧后挂一次膨胀系数不同的釉,并重烧一次,由于釉层的龟裂、流动、密集、填缝,便在黑色中形成玳瑁状的斑纹,故称玳瑁釉。此碗口大微敛,深腹,至底渐收,小圈足。定窑黑釉鹧鸪斑碗 北 宋 □径19匣米

估价:RMB5O00000一8000000 成交价:RMBl3162534

鹧鸪斑也是一种结晶釉。用含铁量不同的两种黑釉,在生坯上挂釉两次,以稍低于烧制其他结晶釉的温度焙烧,因较多的铁元素在釉里结晶,黑色釉面便呈现鹧鸪羽毛一样的花纹,故名鹧鸪斑。黑釉定窑葵口盏托 北宋 □径12·1匣米

估价:RMB320000一480000 成交价:RMBl303890

盏托□沿呈葵花状,釉面滋润有光泽度。据记载,宋人把饮茶看做是一种高雅的享受,上至朝廷皇室,下至文人学士都讲究饮茶,并有一套繁琐的规程礼节,因黑釉盏最便于衬托和观察茶色,因而受到斗茶者的喜爱。同时,皇室的青睐也促进了黑釉茶盏的生产。

黑瓷茶具的特征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於元,衰微於明、清,这是因爲自宋代开始,饮茶方法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爲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爲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爲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爲上。时任三司使给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录》中就说得很明白: "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爲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爲负,耐久者爲胜。" 而黑瓷茶具, 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的"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大量生産黑瓷茶具,成爲黑瓷茶具的主要産地。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産的"建盏"最爲人称道。蔡襄《茶录》中这样说: "建安所造者……最爲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盏配方独特,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呈现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一旦茶汤入盏,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增加了斗茶的情趣。明代开始,由於"烹点"之法与宋代不同,黑瓷建盏"似不宜用",仅作爲"以备一种"而已。

黑瓷产生在南方,生产中心却在北方,为何南北方黑瓷风格大相径庭 ...


黑瓷是一项古老的汉族制瓷工艺。是民间常用器皿常见的釉色之一。施黑色高温釉的瓷器。黑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黑瓷为施黑色高温釉的瓷器。黑瓷和青瓷的都是用氧化铁作釉的呈色剂,增加铁的含量。黑瓷釉料中在三氧化二铁的含量在5%以上。我国商周时期就已出现黑瓷。东汉时期,浙江上虞窑烧制的黑瓷,施釉厚而均匀。

东晋德清窑的黑瓷,以浙江德清窑所产黑釉为代表,釉厚如堆脂,色黑如漆。至宋代,黑瓷品种大量出现,河北定窑生产的黑瓷,胎骨洁白而釉色乌黑发亮;

定窑黑釉 直颈瓶 宋代

福建建窑烧制的黑瓷,因含铁量较重和烧窑时保温时间较长,所以釉中析出大量氧化铁结晶,形成了免毫纹、油滴纹、曜变等黑色结晶釉,颇为珍贵。

定窑黑釉 盏 宋代

建窑黑釉 兔毫盏 宋代

江西吉州窑的玳瑁斑、木叶纹、剪纸贴花黑瓷以及河南、山西等地瓷窑生产的黑瓷,也很有特色。

吉州窑黑釉 盏 宋代

吉州窑 黑釉 玳瑁纹 鼎 南宋

黑瓷产生在南方,但是在以后的历史中,生产黑瓷的中心却在北方,宋代福建建窑和江西吉州窑黑瓷尽管也较著名,但是看不出与早期德清黑瓷之间有传承关系,据认为这两个南方黑瓷厂的一度兴盛有其特殊的历史与人文背景。南北方不同的黑瓷风格更是大相径庭。纵观整个黑瓷的产生发展,不同地域的黑瓷是各自独立产生,后来又慢慢互相影响。根据记载的考古资料,山西黑瓷在唐代肯定已经出现,并且具有了相当的规模,烧制黑瓷的窑址起码有浑源窑、平定窑、河津窑、乡宁窑、交城窑、介休窑、太原窑。

吉州窑 黑釉 木叶盏 宋代

元、明、清时期,黑瓷乃是民间常用器皿常见的釉色之一。

山西窑口 黑釉 执壶 宋代

山西窑口 黑釉 玉壶春瓶 金代

那么比唐代略早的隋代山西有无黑瓷生产呢?可考的隋代墓葬中不见黑瓷,仅见青瓷,所以隋代山西有无黑瓷生产尚不能肯定。

耀州窑 黑釉 如意型瓷枕 唐代

以中国“北方青瓷的代表”而著称的耀州窑,也是我国古代烧制黑釉瓷的重要窑口。

黑瓷和青瓷的呈色剂都是铁元素,用含铁量高的釉药来着色,就可烧出漆黑的黑瓷。耀州窑地处陕西渭北的黄土高原,这里蕴藏有取之不尽的高档次天然黑釉药——黄土。将绵黄土经淘洗和反复搅拌,就能成为优质黑釉药,施在器表可烧出漆黑明亮、光泽性很强的黑釉瓷。有此优势,耀州窑自唐代初创之时起,就开始大量烧造黑瓷。中唐以后,青瓷产品才在该窑日渐增多;到五代、宋金时,青瓷的烧造占了主导地位,但黑瓷和花色黑瓷仍连续不断地生产。元代以降,随着青瓷在该窑的衰落,黑釉耀瓷又成为该窑的重要产品。经明、清、民国至今,黑釉瓷的烧造一直延续。

耀州窑黑釉 脉诊 北宋

鲁山窑在唐代也有生产黑釉瓷器。

鲁山窑黑釉 花斑瓷鼓 唐代

唐代黑釉瓷器的装饰方法不很丰富,资料中可以找到的黑白双色装饰的器物,以里白外黑的碗,黑釉白边的罐比较常见,还有黑釉瓷塑动物。唐代浑源窑遗址发掘出了黑瓷与素烧的动物瓷胎,在交城窑遗址中发掘出了黑釉小动物瓷塑像。唐代山西黑瓷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交城窑的花釉瓷器,也有人叫唐钧,它以黑褐釉为地,釉上随意洒点月白色彩斑,如云霞,似岩浆,潇洒自如,器型有拍鼓和瓷罐,可惜未见有完整器物。同时只有河南鲁山窑生产类似器物。唐代黑釉瓷器釉面乳浊感强,发色偏灰暗,或偏褐色,或偏黄绿,不及宋金时候的黑釉釉面玻化程度高,玻璃质感强。

宋黑瓷窑变与曜变浅析


近日整理装订“黑瓷鉴赏剪报”,拜读两篇有关“天目瓷”的文章,感到迷惑不解。现摘录如下,愿同藏友们共探讨。

“建窑黑盏,日本人称此碗为‘曜变天目’,并被列为国宝级文物。在世界陶瓷史上,这种曜变天目也被奉为至高无上的珍品。日本人习惯于把它作为黑釉中最名贵的一个品种,也可能是因为这种黑釉上所浮现的大小不同的结晶斑周围,带有日晕状的光环,含有光辉照耀之意。”(徐巍《宋代黑釉独具诱色》)

“曜变天目与稻叶天目,均是宋代建窑烧制的黑釉窑变奇品。所谓曜变,就是在黑釉器上出现的灰色或漆黑小斑点,斑点周围有一圈蓝色的晕环。而所谓天目,则是比喻这些黑釉器的斑点,犹如夜空中闪现的繁星,给人以神奇之感,陆建初先生在《古陶瓷识鉴讲义》一书中说:闽中建窑又有今人所谓曜变盏一式,冠绝等论,其结晶状为褐色圆点,外围圈以银蓝光晕如日食月食之曜环。”

关于窑变和曜变,依笔者之见,不该混为一谈。因为冯先铭先生在论著中阐明:如星光闪耀的黑盏实属窑变,“油滴釉”和“兔毫纹”均系结晶釉,“玳瑁斑”和“鹧鸪斑”则归纳窑变花釉。

四川大学陈德富教授在《古陶瓷收藏与鉴赏》一书中指出:“宋代曜变等黑瓷装饰手法,使原本沉闷单调的黑瓷同样花纹丰富,装饰华丽,变得生机盎然。”那么,究竟何为曜变?原西藏军区后勤部长,以研究黑釉陶瓷器享誉盛名的谭瑞林先生著述:“曜变就是黑瓷器物在光照下,从器表的薄膜上所焕发出来的黄蓝绿紫等色融揉在一起的彩光。黑瓷产生曜变的局限性更大,除产生窑变的条件外,玻璃质感强的黑亮釉,是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因为,这种釉在烧制过程中,在特殊条件的作用下,更能形成一种极薄的铁结晶膜。没有这层薄膜,迎光就不会出现如虹一样的异彩。”

图示黑瓷罐:高18厘米、口径12.6厘米、腹径18厘米、足径12厘米。胎质坚致泛黑褐色,直芒口短颈圆弧腹,溜肩至底渐收,涩底挖浅平圈足,露胎处见竹丝刮纹。器外施釉不及底,釉汁凝润漆黑明亮,釉面散布针孔状大小棕眼。足胫蜡泪痕呈堆脂状,底部残留釉滴窑粘。器内荡釉,显现手工拉坯痕。

黑瓷罐釉面窑变呈蓝色星光,显现银灰色兔毫纹,局部还有油滴状圆点,如同汽油滴洒水面,折射出美丽的光晕。

如果仅此而已,并不能称之为曜变。关键是这件黑瓷罐,确如谭瑞林先生所言:通体在受外界光波的干扰下,从釉面形成的特殊薄膜上,映烁出彩虹般的奇光异彩。此罐弥足珍贵。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发黑瓷砖缝隙如何一招美白


家里的瓷砖缝隙变色发黑了,看起来恶心又难看,怎么办?随着瓷砖使用时间变长,缝隙难免会有发黑的现象,要怎么解决呢?小编给您支招。

一、美缝剂替代原先缝隙中的填缝剂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去除缝隙中的填缝剂,用工具将发黑的填缝剂去除掉,否则难以进行后续工作,在去除时要注意,不要划损到瓷砖的边角,且要注意安全。

去除完发黑的填缝剂,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清洗了,一定要保证每条缝隙都清洗干净,否则会影响后期的粘黏效果。

等到缝隙半干的时候,就可以将美缝剂填充到缝隙中去了,一定要填满,记住要等待24小时方可在缝隙上走动。

至于有朋友问为什么要用美缝剂?那当然是与它良好的防渗、粘结力强等性能有关啦,可以使瓷砖缝隙达到很好的防水的效果。

二、尽量保证房间的干燥

除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平时的保养上也要注意经常通风,当地面潮湿时要经常拖地;因为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而细菌的产生除了对健康不利,还会影响到瓷砖缝隙的颜色变化,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发黑的迹象。所以大家在平时没事时,在家都勤快一点哈!

为了室内美观与家人的健康,瓷砖的缝隙一定要保证清洁。如果是即将要装修的朋友,小编建议你在装修入住前用美缝剂填一下缝即可,避免日后出现缝隙发黑的问题。

尧头窑——千年黑瓷,陕西的黑珍珠!


尧头窑是陕西渭南历史上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该遗址是我国传统制瓷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北方黄河流域著名的窑口之一,对耀州窑有着极为重要的继承、弘扬和发展,丰富了陕西地区的窑口分布,是北方民间瓷窑的典型代表,对研究我国北方古瓷窑有着重要意义。

尧头镇古称“窑头镇”,因瓷器窑较多而得名,又由于古圣人“尧”与“窑”的发音相同,久而久之圣人之尧这个优雅的字符慢慢地取代了瓷窑的“窑”。尧头镇这一地名一直称谓至今。

尧头窑遗址东至白家城,北至澄白路,西至西坡村,南至沟边,约四平方公里,整个遗址包括古遗址窑址,瓷片堆积层,古民居建筑群、古道、古树、作坊和高岭土等。

尧头窑始于汉唐,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在明代,尧头窑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瓷釉品类得到很大的补充;至清朝时期,尧头窑工艺达到了鼎盛,瓷釉品质更加纯净,装饰艺术也进行了创新。在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尧头窑由盛而衰,窑场规模缩小,产品数量下降,新中国改革开放后,有些尧头窑的老工匠在已废弃古窑址重新开始了传统瓷器的制作,古窑场的制瓷工艺得以保留和传承。

尧头窑在明代时期烧造品种丰富,造型装饰多样,产品以黑釉瓷为主,还包括青釉、酱釉、结晶釉、白釉、白釉黑箍圈、黄釉瓷、酱红釉瓷、铁锈花瓷、白地黑花瓷等色釉品种,很多具有自身特色,其中尤以明清时期刻印花青瓷及黑釉瓷最具研究价值。

晚明时期尧头窑所烧的透明青釉质量非常高,其水平已超过了以北方青瓷著称的耀州窑明代青瓷,可以说是我国明代北方地区水平最高的青瓷。

尧头窑主要烧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用陶瓷,古窑体系基本分为碗窑、瓮窑、黑窑、砂窑四个传统窑系。其中,黑窑尤为有名。黑釉瓷是明代尧头窑的主流产品,在明嘉靖《澄城县志》中记载:“黑磁”为该窑特产,“窑课钞二百八十九贯五百文”,表明此窑在明代不仅以黑瓷产品为大宗,而且还需给官府缴课纳税,成为澄城县当时的一项财政收入来源。

古往今来,澄城尧头窑烧制的瓷器,大部分是当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用品,种类繁多。诸如缸、盆、碗、炉、罐、瓶、盏、托、灯、玩具等,用手工拉坯或脱坯成型,施釉,用倒焰式的馒头窑烧制,采用当地蕴藏的大量的高岭土,白碱土,其主要以黑釉为主,兼烧青釉、杂色釉。运用刻划花、青花、铁锈花及黄、褐、蓝、酱、窑变釉等进行装饰,题材极为广汜。

常见的有挺拔秀美的缠枝牡丹纹,也有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多子多福的石榴纹,连年有余的莲花纹,喻意长寿的桃纹,五行的八卦纹,花鸟鱼虫,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吉祥图案,几何纹样等。无论是划花、刻花,形象均生动活泼,笔法简洁豪放,结构严谨匀称,造型挺秀大方,从而构成了尧头窑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为民窑,尧头窑的制瓷风格不受限制,风格多样,多取材于民间和普通百姓的美好祝愿。例如,黑釉堆塑老鼠罐。由罐身和罐盖组成,整个造型象征宇宙天体。罐盖喻天,罐身喻地寓意天地合一,盖钮为鼠形,鼠为生肖之首,寓意人类的繁衍生息、多子多福的祈盼。这老鼠罐自清代出品后,历经民国至现在,一直受人喜爱,产品久传不衰。

尧头窑有着极高的科学价值,展示了从唐朝到现代制瓷历史的变迁,是制瓷历史的实物例证,堪称烧瓷技艺的活化石,尧头窑对研究我国北方青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尧头窑的选址具有科学的合理性,在艺术方面,尧头窑瓷器有着与众不同的古朴风格和丰富的装饰艺术。社会方面,尧头窑对当地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对传承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著名的黑瓷窑口,建窑跟吉州窑区别在哪?


纵观中国陶瓷史,“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如雷贯耳,其珍品以极高的艺术成就闻名于世。

但除了这些,也不乏有一些“民窑”出来的作品风靡一时,流传至今。

比如,同样以黑釉瓷著称的建窑与吉州窑。

宋代是文人的天下,也是陶瓷艺术的高峰。

因宋人的饮茶习惯——斗茶的需求,黑瓷于那时一直是排的上号的,其生产的窑口除建窑之外,还有吉州窑。

而且,在现代两者也一直被放在一起比较,那么其区别究竟在哪?

建窑黑釉

吉州窑黑釉

一:并非同出一脉

在窑址的地点上:

建窑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池中村一带。

吉州窑则是在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一带。

两者可以说是隔壁邻居。

在研究上,建窑的兴起是在晚唐五代,盛于宋,衰于元;

而吉州窑的创烧也是晚唐时期,发展于北宋,极盛于南宋,衰于元。

虽然说,两边烧制的都是黑瓷,但是建窑的烧制技艺,在北宋就已经算是成熟;

吉州窑则是在南宋才有了更好的发展。

另外,建窑多是以黑釉盏为主;吉州窑的器型跟釉色则更多样化。

二:胎体、釉料与工艺三者的不同

1.胎质区别

建窑的建盏一直是黑釉瓷中含铁量最高的,这点吉州窑区别就大了。

颜色方面建盏一般是灰色,并且其胎质厚重且粗糙;

吉州窑的底胎一般都是偏黄白色,胎质也是更加细腻。

建盏胎底

吉州窑胎底

2.釉料区别

建窑黑釉的釉面多位绀黑,吉州窑更多是一种黑中带褐;

上釉的手法方面,建窑是一次上釉,而且是施半釉;吉州窑的上釉手法多样,并且是施全釉。

3.烧制工艺的区别

建窑的工艺特点是追求盏在窑火中自然窑变,形成一系列看似有规律的铁系结晶斑,

或是条缕遒劲的兔毫,或是灿若星空的油滴,还有神秘莫测的曜变。

吉州窑的工艺特点则是人工装饰,有木叶、剪纸之类的贴花等等。

像我们比较常见的木叶盏就是吉州窑的独创,把鲜活的树叶处理后贴于黑色底釉之上,烧成后树叶的形状、茎脉在黑釉的衬托下清晰可见,颇具妙趣与禅意。

吉州窑木叶盏

三,造型上的区别

1.器型区别

建盏最为典型的是有一条注水线的束口盏;吉州窑更多是以斗笠、敛口之类的偏多。

2.底足区别

建盏一般是阔口窄足,圈足矮,挖足浅;吉州窑则是一种看似无足的圈足。

吉州窑敛口

四, 影响力的不同

有研究认为,在宋代建窑的地位是要高于吉州窑。

因为,建窑在北宋时期已经是有作为贡品,我们常说的“供御”、“进琖”等底款就是皇家专属。

而且文人盛行的宋代,诗词歌赋随处可见,提起茶盏方面,也多是以建盏为主;称颂吉州窑的文献相对较少。

因为饮茶习惯,建窑主要生产茶盏,获得茶客以及上层阶级的青睐,有“民窑官用”背景。

吉州窑更多还是以烧造日常生活用瓷为主,其产品多供民间使用。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两者虽然都是著名的黑瓷窑口,但是区别的地方还是不少。

建盏以专注、自然窑变取胜;

吉州窑以广泛、装饰结合立身。

二者看似不同,却又是长期并存又独立发展的大型窑口,各自皆具有其特色历史文化价值。

“黑瓷”,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谓龙山文化 ... ...


黑陶主要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有细泥、泥质、夹砂三类,其中以细泥薄胎黑陶最为著名,它的胎壁仅有0.5到1毫米厚,采用精细黏土制成,在烧制时让炭黑渗入胎体,使得陶器通体乌黑发亮。黑陶的装饰极简朴,它以器体造型的丰富多变和设计新颖巧妙取胜。

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

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世人对这一来自古老的文明无不惊叹!黑陶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构成中国文化的渊源龙脉。随后,在鲁、陕、晋、豫、冀等地都有类似发现。失传四千多年的先进陶艺技术,现经几代学者61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89年将黑陶的制作工艺完全破译,并且在传统黑陶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继续发扬光大,从而使黑陶这一远古的艺术获得辉煌的新生。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黑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黑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理石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