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杯和壶一起 > 导航 >

一把精美之壶足矣,何以苦苦奢求名家之作

一把精美之壶足矣,何以苦苦奢求名家之作

古代瓷器杯和壶一起 古代瓷器壶 古代瓷器名家

2020-08-26

古代瓷器杯和壶一起。

“名壶”是时光和文化的淬火细细磨合的结果。它积累和传承着数百年的文明成就,今天那曾滋润制壶名家的土壤,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制壶家与生俱来的天赋,及后天的刻苦修炼,已如历史长空中的流星划空而过。一把传世名壶亦非一般人所能消受得起的。

央视《国宝档案》栏目播出“故宫藏宜兴紫砂器”,在明清两朝宜兴紫砂壶400多件的茶具中,有一把“宜兴窑紫砂黑漆描金吉庆有余壶”,与2008年9月在沈阳茶城主办的紫砂名壶拍卖会上,以155万元天价成交的,紫砂胎河彩漆描金工艺的“黑漆描金吉庆有余壶”一模一样。据知,此壶的紫砂胎河彩漆描金工艺始于雍正,成熟于乾隆,嘉庆道光以后失传。是乾隆御用珍品,存世共三把。大凡看过这样的气质高雅,神韵夺目,摄人魂魄的名壶的人,都会为之心动。在我认识的收藏紫砂壶的朋友中,竟然有人出资,请宜兴制壶高手仿制,但花钱不少,却一直未获成功。其实道理很简单,名壶是先天之果,不是复制出来的,岂能再造。

“名壶”的材质就是一绝。名家 “炼泥”配方独到,秘不传人,是显现他们绝活的一部分。制壶高手所制之壶,手法独运匠心,无不神韵毕现,妙手天成。加之当时名家的书、画、诗、词、印,高手的镌刻,使名壶登上完美的工艺品的高雅艺术殿堂。这绝非一日之功,何况每位壶艺大师一生所制之壶,亦非件件名壶。

如果说,现在我们手中已经握有的一把紫砂壶,是进入市场化的传统工艺制作的的紫砂壶,不仅材质上乘,而且制作精良。如果是宜兴10位国家工艺美术大师、14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和27位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其中的一位作品,或有当今后起的紫砂壶艺的青年才俊创作的“精美”作品。而这把壶既汲取传统的文化精髓,又注重融入现代文化元素,颇有一股新鲜的时代气息。这样的壶无疑就是一把“精美”的壶。如果我有一把这样的壶,就不会去追求那把紫砂胎河彩漆描金工艺的黑漆描金吉庆有余壶。

“名壶”不也是用来喝茶的吗?我要用它喝茶,像画家唐云那样,虽拥有八把“曼生壶”,不是把它置之高阁,藏于秘室,而是就像普通的茶壶那样,轮流地使用。当然,我也对这把“精美”的壶爱之如命,我更看重的是它的艺术价值。找到前人说的“吃墨看茶听香读画”那样,用感知器官读壶,读出壶艺文化在新时代的辉煌,这是一个“海内争传顾景舟”壶艺时代,读出上述现代制壶人作品中,无不受“百代壶公第一流”、“紫砂泰斗”顾景舟的影响,才有今日“精美”之壶中的华夏哲学精神、文学气息、绘画神韵。

如果能有一把这样“精美”的壶,夫复何求!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如何衡量一把紫砂壶收藏价值高低


如何衡量一把紫砂壶收藏价值高低。

古往今来,爱壶的人不一定嗜茶,但嗜茶的人有十之八九都是钟情于紫砂壶的。相当钟爱品茶的明代文学家李渔,曾对紫砂壶下此评介,“茗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李渔认为,宜兴(古称阳羡)的紫砂壶为茶壶之最。

紫砂壶之所以为文人士大夫们的寄情之物,其原因不仅壶式古朴风雅,得幽远之趣,且紫砂的质地古朴淳厚,不媚不俗,与文人的气质十分相投。究竟,紫砂壶有何迷人之处呢?紫砂器是指一种由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制成的无釉细陶器,一般呈赤褐、淡黄或紫色。常见的紫砂器是紫砂壶,其特点不夺茶香,也无熟汤气,壶壁吸附着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紫砂泥矿藏越来越少

由于人们对紫砂壶的钟爱,几百年来不停地开採紫砂泥,使得紫砂泥的矿藏越来越少。而现代工业化的大规模开採,更加速了紫砂泥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消失。据紫砂界人士介绍,中国紫砂已经面临紫砂原矿减產、消失的尷尬局面,宜兴的紫砂矿层只能提供最多50年的原矿开採,随后,人们只能在记忆中去寻找紫砂原矿,而用纯正紫砂泥做的紫砂壶,因其在使用和保存中不可避免的消耗,存世量将会逐渐减少,因此现在介入紫砂壶市场是非常具有投资及收藏意义的。

门德扬拍卖董事长陈国恩表示,一把完美的紫砂壶,需要具备三个主要因素:包含:美好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优良的实用功能。所谓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合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如此才是充分展现“形、神、气、态”的紫砂壶美形艺术。对爱壶者而言,首先观察壶体的造型是否优美,有无作品个性,壶体结构搭配是否协调,这是关键。

现代陶艺手法制作的茗壶,讲究形体的艺术趣味,在不规则中求稳重,变化之中求规律,充分显示作品的灵气,讲究作品的艺术效果,追求返朴归真的意境,充分享受美的感觉。在光货上进行陶刻,实现紫砂与绘画、书法的完美结合已经成为现代紫砂收藏的一个新的趋势,在拍卖会上拍出高价的作品,也常常是名家制壶与名家字画相结合精品。

紫砂收藏忌急功求益

近年来紫砂壶十分受到市场及藏家的青睐,其身价更是迅速暴涨,三年涨幅达15倍,大师作品动辄百来万元,这在紫砂界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陈国恩说,中国紫砂壶因为独特的实用功能和矿藏的稀缺性,加上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数百年来一直成为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追捧的对象,紫砂壶的市场认可度与日俱增,藏家对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上一代工艺大师逐渐老去,优质紫砂壶的数量正在减少,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导致价格不断飙涨,而网路商城所贩售的紫砂壶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可是却真假难辨,其因紫砂壶不像瓷器有年款记载,明清两朝的壶存世量亦少,即使在各大博物馆亦不多见,因此市面上的紫砂壶仿造者眾多。

其实,收藏茶壶并不是新老的问题,而是壶本身的价值问题。选一把有文化内涵、做工精美、泥料纯正的壶,不管是新还是旧,都具有很大潜力。近来,中青代的作品正式树立了江湖地位,成为今后紫砂投资和收藏市场的主力军,而老一辈名家作品,如顾景舟、朱可心、蒋蓉、王寅春、吴云根等人的作品,不是藏于资深藏家手中、存于各家博物馆中,就是走入各大拍卖行,成为高端收藏者趋之若鹜的收藏珍品。

当然,入门藏友想参与投资收藏紫砂壶,则需要谨慎,很多人将紫砂泥料误认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制出来的“紫砂泥”,只要顏色对头就购买;也有人认为紫砂壶越老越好,专门收藏老壶。现在市面上赝品很多,不少茶壶都是将泥料的表面做仿旧处理,使茶壶看上去有古旧感。其实,衡量一把紫砂壶收藏价值高低的关键还是在于艺术价值,并非越老越好。入门买家建议事先多瞭解一些紫砂壶常识,一定要向行家多请教,投资也要量力而行。紫砂的收藏与投资,最忌急功求益,容易沦为炒作的泡沫,收藏本该各有所好,不必强求多种多、全、精、专,在收藏中可以学会欣赏,在欣赏中学会收藏,才是理性、愉悦的收藏之道。

什么样的紫砂壶算的上是一把好壶?


什么样的紫砂壶算的上是一把好壶?

砂轩紫砂

一把壶,就是一个嗜茶的人的化身,只要你没有别的目的,我相信你一定知道好壶的感觉的。虽然你也许是刚接触壶。可是你还是一定会知道好壶的感觉。

1、好的壶是自己明确知道好的壶。自己明确知道的意思就是不需要问任何人你都可以知道是一把好壶。

2、好的壶是谁说坏你都不会相信的壶,甚至你清楚的知道说坏的人不是对你有成见就是水平不高。有时候还没准是睁眼说瞎话故意气你。但你一定不会看见那样的乱砸而火气上升。因为你确实知道自己有的是一把好壶。

3、好的壶是自己爱不释手的壶,即使你什么也说不出来,可是你捧着壶的时候,心中还是会充满了幸福和快乐。这种幸福和快乐是无意识的发生。所以你就会一直不忍放下壶而让美好的感觉消失。

4、好的壶是你一直都会自豪感觉充实的壶。有壶是福,有了这样的壶,你觉得自己做人很成功。觉得自己福气满好的。觉得自己再也不想要什么了。甚至让你眼中无壶。

5、好的壶是让你充满了惊喜的壶,你会发现每次把玩都可以看到自己过去没有看到的美。甚至就是看到过的美也一样可以每次再看都有新鲜的感觉。

紫砂壶作为艺术收藏品被小众市场收藏或投资,更希望作为品位的载体,让紫砂回到生活,成为品味生活的一部分。

紫砂文化:到底什么才是好壶

审美

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

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

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

气,即气质,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

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

从这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

厂商一心 国庆促销金朝阳品牌火了一把


在陶瓷大环境里,随处可闻寒意风声,随处可见寒气逼人。新明珠陶瓷集团积极备战,在刚开完营销峰会金朝阳品牌经销商们,激情万丈的投入到国庆黄金周的促销行列中去,通过金朝阳品牌市场部提供多个不同的促销方案,让经销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执行,在新明珠陶瓷集团只对促销客户支持的政策下,金朝阳品牌的战略里,将近百个经销商积极配合在当地实行促销,红红火火的在国庆黄金周里燃烧了消费欲望一把。活动后对几位经销商进行详细了解到以下的情况:

温州经销商:“我们选用了与好又多超市合作,购砖让利还送好又多购物劵,国庆好礼自由选,吸引很多人流,与有知名度的超市合作,增加品牌的实力,礼品自由选更实惠,顾客接收程度大大提高,国庆促销的确让专卖店火了一把”。

杭州经销商:"进店消费有礼大抽奖,吸引了很多人流,买砖送电器,顾客反映很实在,装修费用省很多,也让我们专卖店畅旺一番”。

马鞍山的经销商:“我们选用在购物商场门前做促销,品牌宣传效应非常好,也增加了专卖店的人流量,虽然还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产品还是比平常畅销了,促销还是有帮助的。”

乌鲁木齐的经销商:“红红火火的店面气氛,吸引了建材广场客流量的眼球,喜庆的气氛刺激顾客的消费欲望,又一次的促销大酬宾大赠送的活动,获取了一次成功的促销活动。”

通过了解并结合经销商们的经验,假期促销还是很有必要的,关键是在注意每个细节衔接的执行,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创造促销环境气氛,刺激顾客的消费欲望,才能达成有效的促销。

如何选择一把由好紫砂泥做成的茶壶


所谓泥料好,要显示温润,内敛,含蓄,沉着。所谓不好,往往比较糙,干涩,光泽太外露,或者黯然无光,比较“哑”,但是太亮也不好。润含春雨,干裂秋风。润,也不能润得太细腻,无骨,细腻莫过于白瓷。要有一点质感、肌理,这也是紫砂比瓷耐玩的原因之一:变化多、活泛,紫砂茶具不用施釉,是本身的质感、肌理、色泽,由内而外散发出来。但是也不能太细密、太均一、太纯净,既然是砂,就不妨杂一点。因此,润中间,也要带一点干,太润、太粘、太腻,也是不好玩。所以,有些泥,看起来蛮漂亮,但是禁不起长期的使用赏玩。

那么从实地看,从矿料、炼泥、制壶整个过程。这个,绝大多数壶友做不到;壶店老板懂壶的不足 1/4, 而伙计懂壶的,凤毛麟角;其多数的信息,是以讹传讹、讲故事。一把壶如何稀有,做工如何难,泥料如何金贵。其实他们不懂。其中的确有很懂壶的壶商,要小心鉴别。除了懂壶以外,壶商一定也要爱壶,找一家懂壶并且爱壶的壶商,去买壶,一般不错;从陶手家里直接进货,要选择信誉好的;炼泥和矿源问题,除非你痴迷很深,亦有很好的玩壶基础,愿意在紫砂上面泡上一段时间,壶友们基本不具备这样的选择。以上这些是紫砂壶的基本鉴别技巧,其他要看藏友个人修为了。

在古代一把高端紫砂壶究竟值多少钱


现代人好收藏紫砂壶,因而现在的紫砂壶,价格非常高。但在古代,爱茶的人特别多,对茶具的喜爱也是异常,这也导致很多高端茶具的价格也是不低。那么,在古代,一把高端紫砂壶究竟值多少钱呢?紫砂壶兴起于宋朝,在明朝时期名扬天下,在现代最为昌盛,不同时期的紫砂壶,价格是不一样的,比如小编了解的几个朝代,紫砂壶的价格就不一样。

明朝高端紫砂壶

明万历年间,苏州县令曾在《瓶花斋杂录》中提到,瓦瓶如龚春、时大彬,价至二三千钱。龚春尤称难得,黄质而腻,光华若玉。

明朝时期,使用的主要货币单位是白银,一两银子可以买普通品质的大米二石,一石是94.4公斤,二石是377.6斤大米,按照现在的物价,一斤大米最低2块钱,二石大米就是755.2元。龚春、时大彬壶价是二三千,也就是200到300两银子,一两银子相当于755.2元,那么,明朝时期,一把壶的价格大概是13万到19万人民币。高端紫砂壶要比这些壶的价格还要高,自然更贵一些。

所以,在明朝时期,紫砂壶尤其是高端紫砂壶的价格是非常高的,可以用价值非凡来说。

清朝高端紫砂壶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的时候,大名府、宣化府、顺天府的梁石每仓石是一两四钱六分。清朝时期,一石是103500毫升,换算成大米,大概是80公斤,也就是160斤。按照一斤大米2元的价格来算,清朝的一石大米,相当于32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清朝时期,一两银子值220元人民币。

而在《阳羡砂壶图考》中提到,曼生壶,正常的240文,带刻绘的是720文,也就是说,在清朝,普通品质的紫砂壶,一把是100元左右。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明朝时期比清朝时期的购买力要强一些,为什么清朝的紫砂壶反而更便宜一些呢?

这个其实和朝代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在清朝时期,三两银子够八口之家活一年,可以盖三间大瓦房,由此可见,清朝的银子购买力极强。而明朝时期没有这么强的购买力。

再加上,到了清朝时期,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也大大提升,成功率也提高不少,因而制作量更高一些,市场价格自然就低一些。

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高端紫砂壶的价格都是极贵的。有人说我买把紫砂壶也就万八块钱。那样的紫砂壶算不上高端,只能说一般,而真正高端的紫砂壶,没有几十万是很难拿下来的,甚至有的价值百万以上。像已故宜兴紫砂名家顾景舟制作的紫砂壶,一把就以1232万元价格成交,如此高价令很多人咂舌,但也说明了紫砂壶的魅力和价值。

如何挑选一把好的紫砂壶,应具备什么条件?


如何挑选一把好的紫砂壶,应具备什么条件?

除了依个人主观的偏好(有人爱花货,有人爱方壶)为出发点外,可以以下几个标准来判断:

壶的造型结构:一把壶的完成需由多部分相组合才行。其组合是否合乎理想,合乎物理性质,是评断这把壶的基本要件。以下就茶壶三要素壶嘴,壶把,壶身三个部分的组合加以叙述。

三点成一直线,:壶的嘴(出水口),壶把,钮必须成一直线,换名话说,就是三点要对直(少数特殊造型除外)。比例要匀称:各部分组合比例,应力求匀称,同时要展现出落落大方的空间感。出水顺,握感轻:壶嘴的出水务必顺畅,手握壶把时,握感应力求轻盈,不费力。 一体成型感:壶嘴与壶身,壶把与壶身的连接部位,要处理得很自然,没有任何破绽,宛如一体成型般。

茶壶的外观:

茶壶的外观可从多方面加以考虑。

美观:近年来,市面上推出的茶壶形式琳琅满目,或高或矮或圆或扁,或几何形状或瓜果形状。然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审美观点,因此,所谓的美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可言,只要合乎您的心意即可。

重心要稳:用手提起茶具是否感觉顺手?重心是否恰到好处?端看该壶壶身与壶把的设计是否精准。购买新壶时,不妨要求卖主在壶中装入约壶容量3/4的水。用手平平提起茶壶,缓缓倒水,如果感觉很顺手,即表示该壶重心适中,稳定,是一把好壶。如果提壶需用国紧握壶把才得以平稳的话,即表示此壶的重主位置不对。除了重心要稳之外,左右也需匀称。抓起壶盖时,壶口要平,要圆。

出水需急,长,圆:出水首先要刚直有劲,水束又长又圆,同时,倾倒壶水时,若能使壶中滴水不剩,即表示是一把好壶。

壶盖,壶身紧密吻合:壶盖与壶身的紧密度愈高,愈不会使茶香流失,壶盖与壶身紧密吻合的茶壶才是一把好壶。壶盖与壶身紧密度的测试方法是,茶壶装水约1/2-3/4,用食指紧压盖上气孔,倾倒壶水看看,若滴水不流即表示两者紧密度极高;另外,用食指紧压茶壶壶嘴,颠倒壶身,若紧密度够,则壶盖不会掉落。

其次,壶底壶面平滑工整,落款也工工整。通常一把壶至少会有二个以上的印章,大抵是在壶底,壶盖,或把手上。

茶壶的品质:

茶壶的制作方法有手手拉,挖塑及灌浆三种,每一种的价值多少有些差异。外行人很难从外观判断是属于何种。此时,不妨抓起壶盖,仔细端详壶身内部情形即可明白。一般而言,手拉坏较为粗糙,挖塑壶会留下刀刻的痕迹,灌浆壶则会有模痕。至于要判定其好坏,可从两方面着手,即看色泽与听声音。

看色泽:据行家的说法,茶壶的色泽以滑润为佳,一把好茶壶,其土胎色泽所呈现之滑润感,的确很迷人。

听声音:茶壶因烧成火候的不同,硬度多少会有差异,因而声音也就有清脆铿锵或混浊迟钝之分。究竟清脆较好或是混浊声较佳,并无一定标准。不过,根据多数行家认为,声音较清脆铿锵的壶,较适合泡发酵,香气高的茶;声音较混浊迟钝的壶则适合泡重发酵,韵味低沉的茶。

辨别壶身的方法是,将壶平放左手手掌上,以右手食指轻弹壶身。

在此必须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宜兴紫砂陶土因含有石英成份,故制成茶壶后,放在灯光照照看,可看出点点点金光,这是其他地方陶土所没有的特点。

古瓷造型之壶


匏壶 流行于战国至汉代的一种壶式。器形似匏瓜状,是盛酒或水的容器。匏壶的质地有泥质陶、印纹硬陶、釉陶和原始青瓷。有的匏壶由上小下大的两个球体联接而成,有的颈部较长,或直或弯曲,腹部作椭圆形。壶盖造型考究,多做凤首形状,1973年山西闻喜邱家庄战国墓中出土一件陶匏壶,通高30、口径4厘米,凤鸟形盖高9厘米。

茧形壶 亦称鸭蛋壶,一种古代壶形。唇口,短颈,圈足;腹呈横向长椭圆状,既似蚕茧,又若鸭蛋,故名。初为战国时期秦国所产,后盛行于西汉。壶腹多彩绘流云、几何图案,也有光素者,仅以暗刻弦纹装饰。茧形壶在当时既为容器,又可在战争中埋入地下,用以倾听远方敌军骑兵马蹄声。茧形壶后世传入朝鲜,李朝青白釉瓷中有这种器形。

蒜头壶 始见于秦汉时期的一种壶式,有陶质和原始青瓷两种。特征为蒜头形小口长颈,圆腹。东汉时期蒜头壶腹部比西汉时期丰满,蒜头呈扁圆形。有的蒜头壶颈、肩部堆塑有人物、龙、虎等纹饰。

唾壶 又称"唾盂",为古代贵族宴饮唾鱼骨或兽骨的承器,故又有渣斗"之称。瓷质唾壶始自东汉,三国、两晋颇为流行。三国至西晋为撇口扁腹,高圈足。东晋时渐成盘口垂肩,圆腹,平底或假圈足。南朝时增加盖与托盘。隋、唐除青瓷外新添白釉器,造型基本沿袭南朝旧制。五代及宋、辽,恢复为盘口,扁腹,圈足,不过一般口径大于器腹,早期圈足外撇,腹饰莲瓣装饰。入明以后继续沿用,各朝略有变化,一直持续到晚清,俟后被灰槽所代替。

带系扁壶 壶式之一,特征是壶身扁平,肩腹部有系,便于穿绳提携。瓷岳带系扁壶出现于东汉时期,是仿铜器形状制作的。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出土的东汉青釉扁壶,为圆唇口,直颈,扁腹,长方形足外撇,上腹两侧有对称的衔环耳。西晋时壶体呈丰唇,直口,短颈,圆肩,肩部两侧各帖塑带翼鼠为系,壶腹扁圆,圈足为椭圆状。南北朝、唐、五代时期出现了一种带西域风格的扁壶。如1971年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出土黄釉瓷扁壶,敞口,短颈,肩两侧各有一带孔凸起为系。壶体扁圆,上窄下宽似核桃状,底部假圈足,扁腹两面印有胡人舞蹈图案。与此相似的扁壶还有唐三彩制品,所不同的仅是纹饰上的变化。辽宁省博物馆收藏辽暗黄釉印花穿带扁壶则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征,长方形口,短颈,扁圆形壶体,椭圆形圈足,周边有凹沟,共有6个系。与之相似的扁壶,在内蒙古和林格尔晚唐墓中也有发现。收藏于宁夏海原县文化馆的褐釉扁壶,蘑菇形口,短粗颈,壶体扁圆,周围有四系。元代四系扁壶,唇口外卷,短颈,溜肩,装有四系,腹侧垂直,腹面平,长条状平底,造型风格与前朝完全不同,烧造地点有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带系扁壶名称相同,然而由于历史时代不同,形状各有差异,各个时期都反映了浓厚的时代特征。

盘口壶 壶式之一。口沿上折,口形似盘,长颈,球腹,平底。造型源于西汉的喇叭壶,其时部分器物口颈转折外已呈现棱线,至东汉初棱线凸起,初具盘口,中期后定型。此器自东汉流行至初唐,器身由矮小向高大演变。肩部通常饰双系或四系,东汉为环形,三国、两晋呈桥形,隋以后渐成条状。

虎子 又称“木威”,形若伏虎的一种器物,用途有水器与溺器两说。迄今发现最早的虎子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黑皮灰陶器。呈茧式扁圆腹,绳梁,虎状圆臀有尾。此后的先秦墓中曾出土过漆、铜、陶质的虎子。瓷质虎子流行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早期造型呈卧虎状,昂首,张口,鼓目,四足屈蹲,背部提梁或若绳索式,或塑成一小型奔虎状,腹侧刻双翼。中期以后,造型渐趋简单,器身与扁罐相类,肩部有向上倾斜的直筒口,素身,极少装饰,至晚期虎首和四足逐渐消失。

鸡首壶 出现于三国末年,流行于两晋至隋的一种壶式,因壶肩部塑鸡首形而得名,亦称鸡头壶、天鸡壶、罂。烧制鸡首壶的主要有越窑、瓯窑,壶的造型与盘口壶相似,不同的是肩部一侧安鸡首,另一侧是鸡尾,前后对称。鸡首有空心、实心之分,前者实用,后者是冥器。三国末年的器皿较为少见。西晋时期的鸡首壶特点是壶身、壶颈比较矮,鸡首多无颈,鸡尾甚小。东晋壶体略高,鸡首有了颈部,鸡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略高于壶口的圆股形曲柄。1972年江苏南京化纤厂东晋墓出土青瓷鸡首壶,底部刻“罂主姓黄名齐之”,可知晋时称此类器形为罂。南北朝时期,壶体修长,鸡首的冠部较大,颈部细长,盘口增高。浙江绍兴南池乡尹相公山南朝墓出土一件鸡首壶,碗形口,下接细长的弦纹颈,肩部前有圆嘴的鸡首,后贴上翘的鸡尾,壶下有承盘。湖南曾出土龙柄三足壶,装饰与上述南朝墓鸡首壶相似。隋代的壶鸡首趋于写实,作昂首曲颈打鸣状,壶柄贴塑龙形饰。此外,还派生出羊首、鹰首或虎首壶。隋代以后,鸡首壶几乎匿迹。清代康熙时期,宜兴陶艺大师陈鸣远制有紫砂天鸡壶,直口,长颈,丰肩,肩一侧设鸡首形流,其风格与上述鸡首壶相似,是仿古作品。

鹰形壶 又称鹰首壶,属盘口式壶中的一种。江苏宜兴周墓墩西晋墓出土的一件,高17.5、口径10.5、底径11厘米,盘口,短粗颈,圆腹,平底。壶的肩部贴塑双目圆睁、尖喙下勾的鹰首。两侧有对称竖式双系。腹部两侧用简单的刻划纹表示鹰的飞翼,腹下部塑有鹰爪,另侧对称位置贴附鹰尾,着重刻画了鹰首部位和硕大的双翅。

羊首壶 壶式之一。流行于东晋时期。器形为盘口,长颈,溜肩,椭圆形腹,口与肩部有一曲柄。羊首装饰在壶的肩部与柄相对处。羊鼓睛凸目,双角卷曲,雕塑细腻。羊首壶曾出土于南京和平门外米家山东晋墓以及江苏丹徒、绍兴等地区。

象首盘口壶 壶式之一,195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张盛墓。盘口高而微撇,束颈,丰肩,椭圆形腹,腹部下收,足外撇,肩部有对称的四组条状系。壶流根部塑一象首,象耳向两侧展开附在壶体上,高昂的象鼻为壶流,对称的一侧是隋代流行的龙首形柄,造型独特。其白釉略带青瓷特征,属白釉滥觞期的作品,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珍贵的标本。

凤首壶 流行于唐代的一种壶式。又称龙凤壶。源于波斯萨珊朝金银器的造型,用龙凤纹作装饰,明显地融合了中国传统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青瓷凤首龙柄壶,壶盖塑造成一个扁状高冠、大眼、尖嘴的凤头,与壶口恰相吻合,由口沿至底部装置一条螭龙形壶柄,龙头伸向壶口,前肢攀壶肩,后肢连底座,瘦长的壶身上堆贴着层层繁缛瑰丽的纹饰。唐三彩凤首壶造型更接近于萨珊朝金银器,凤冠作圆环状,有直口、撇口造型,中空。作为壶流的凤嘴有的张开,有的尖喙合并,两侧可向外流水。凤首后部恰似一束长羽披落在壶体肩部,巧妙地形成曲柄。广东广州瑞南路出土的唐青瓷凤首壶、印度尼西亚出土的唐白瓷凤首壶在器形上有较大的变化,凤冠做成花冠状,凤首成为一种装饰而不再充作壶流,壶体呈球状,肩部有管状流,凤首后部与壶肩部有曲柄相接。唐代以后凤首壶基本上消失,元代偶有出现。1974年北京旧鼓楼大街元代窑藏中出土了一件青花凤首壶,小口,直颈,扁圆形壶体,椭圆圈足。仰首曲颈的凤首作流,凤尾卷曲作壶柄。壶腹绘展翅飞翔的凤纹。明宣德时期亦有一种以凤首作流、龙首为柄的执壶。元、明时期的凤首壶造型与唐代的凤首壶虽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受异域风格的影响应该是它们之间的共性。

龙凤壶 见“凤首壶”

龙首壶 壶式之一,因壶流装饰成龙首形而得名,始于唐代,有陶、瓷制品。扬州博物馆收藏唐三彩龙首壶,用龙首作流,壶柄也塑成龙形。北宋定窑烧造的龙首壶,直颈,长圆瓜棱形腹,圈足,肩一侧贴附扁形曲柄,另一侧有直立龙首,龙颈雕琢细腻的鳞纹,龙口含有弯曲的短流,壶的形体秀丽。

双鱼壶 唐至五代时期流行的壶式之一。整体作并联的双鱼形,双鱼嘴为壶口,鱼体作壶身,鱼尾为假圈足,鱼背脊间各有凹槽,槽上下两端贴有桥形系,可系绳,故又名双鱼穿带壶。陶、瓷质双鱼壶是受金银器影响后出现的新品种。唐代越窑青瓷和三彩陶制品较多。1983年广东梅县出土唐代水车窑青釉双鱼壶,壶口外敞,鱼形腹,圈足仿鱼尾,肩部一侧装管形短流,双鱼之间有一凹槽,上下各设一系,足上部有穿孔,制作简练。1964年河北井陉县出土五代时期的白釉双鱼穿带壶,虽然双鱼的基本特征均有细致的刻画,但与唐代相比,缺少了简练、生动的效果。

鹦鹉形壶 唐代出现的一种壶式,低温釉陶制品。1960年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墓葬出土。壶的外形是一只鹦鹉,立于喇叭形座上,后颈有一盘口,直颈,柄的一端依附壶颈弯曲于背部,鹦鹉腹部中空,喙为流,全身羽毛刻划细腻,生动而实用。

执壶 隋代出现的酒器之一,又称注子、注壶。据唐李匡义《资暇集》“注子偏提”条云: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唐前期注子有盘口,短颈,鼓腹,圆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曲柄。唐晚期仅越窑烧造的注子样式就有5种之多。腹部多作瓜棱形,有短流、长流、曲柄、直柄等数种。五代至北宋,器身渐高,通体多压4至6条瓜棱,流渐趋细长微曲,曲柄高于壶口,平底变为圈足。器形修长秀美,并多有注碗相配,注碗稍大于注腹,因内盛热水用以温酒,又称“温碗”。习惯上对宋代的注子称为执壶。宋代壶式有10余种,腹部多作瓜棱形,器身趋于瘦长,流和柄上端高度相等,此外尚有兽流壶、提梁壶、葫芦式壶等。元代壶身多为玉壶春瓶式,弯流与壶颈之间以S形饰件相连。明、清之后,执壶造型增多,并多作茶具。

提梁壶 始于北宋,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一种壶式。北宋时期有耀州窑刻飞凤穿花纹龙流提梁壶,小口内敛,丰肩鼓腹,下部贴有三足,仰首张口的龙头为壶流,拱形提梁装于肩部,靠壶流一侧的提梁上骑一小猴。壶体设计精巧,构思新颖。定窑烧造的瓜形提梁壶比较多,壶口内凹,壶体作瓜棱形,提梁有缠绕的瓜藤式、藤编式等。提梁前部一般分为三股,每股附有模印花饰与壶体相连接。这种壶式在北方辽墓中出土比较多。重庆市博物馆收藏元代青白釉龙柄壶,造型别致,六棱形壶体上趴伏一曲体龙,龙首外伸作流,拱起的龙身为提梁,生动而神奇。明代提梁壶以万历时期的为代表,壶体有瓜形、球形、六棱形等式样,提梁有高、低之别;少数为窗柜式,或在壶肩部有双竖系,双系之间穿半环形金属提梁。

内管壶 始于宋、辽时期,流行于清代的壶式之一。因壶底中心有一通心管而得名。由于向壶内倒水需从底心管口倒入,又称倒灌壶、倒流壶、倒装壶。1968年陕西省彬县出土的耀州窑青釉剔花内管壶,是这种壶式的典型器,壶虽然有流、柄、腹体及圈足,但无口、无盖。壶上半部作双蒂式象形壶盖,顶端和一侧腹部有飞凤式提梁,另一侧贴塑母子狮,母狮张口作流,子狮在母狮腹部吸吮,壶底有一梅花形注水孔。清代内管壶多作桃形。

人首鱼龙壶 辽代的一种壶式,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器形为人首鱼身,腹部两侧有翼,背上壶口作莲瓣形,鱼尾上翘。胸前有一龙首为流,人首脑后与鱼尾之间相连的曲柄作提梁,造型奇特,构思巧妙。

鸳鸯形壶 辽代三彩陶壶形式之一,1977年出土于内蒙古赤峰王家店辽墓。壶体作浮水鸳鸯形,鸳鸯背负敞口花瓣形壶口,壶口与鸳鸯尾部连有弧形花梗作柄,鸳鸯嘴部为流,腹下有假圈足。

鸡冠壶 辽代典型壶式之一,是摹仿契丹族使用的各种皮囊容器而烧造的,亦称皮囊壶。因壶的上部有鸡冠状的穿孔,故称鸡冠壶。又因形似马蹬,俗称马蹬壶。依据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经过排比研究,可知鸡冠壶大体分为5种形式,即扁身单孔及扁身双孔式、扁身环梁式、圆身环梁式、矮身横梁式,辨别鸡冠壶年代的早晚,通常采用的办法是以壶身保留的皮囊形象多少来区分。扁身单孔式,是辽代早期形式,壶体上扁下圆,肥身,上有竖直的管状口和鸡冠状单孔系,器身似两片皮页,下加圆底上加管口缝合而成。内蒙古赤峰大营子庆历九年(959年)墓出土的鸡冠壶就是这种类型的代表。扁身双孔式除自身保留着仿皮囊形象以外,在造型与装饰艺术方面更加精美,如在双系的部位贴塑攀附的猴等动物。有的壶底出现划刻"官"字款。鸡冠壶唐代就已经出现,陕西西安、河南新安等唐墓中均曾出土。

多穆壶 元代创新壶式之一,由蒙藏民族贮放奶液的金属或木质器皿演变而来。器形为筒式,上收下敞。口部靠柄一侧有花冠形装饰,柄两端各有卷曲花饰,方式壶流,矮足,足脊宽平无釉。壶体上有仿金属箍和铆钉状装饰。1963年北京市崇文区元铁可墓出土的一件是国内仅存的完整器。

僧帽壶 一种壶式,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壶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最早的僧帽壶为元代景德镇青白釉器,明永乐、宣德红釉及甜白制品最为珍贵,清康熙年间仍有仿制。元代僧帽壶形体敦实,壶颈较粗,壶流略短。明代造型秀美,各部位比例匀称,壶流比元代略长。清代壶颈略高,腹部略瘦,壶流略短于明代,没有明代优美,也不如元代制品敦实稳重。

梨式壶 壶式之一,始于元代,流行于明,因形状似梨而得名。伞形盖,盖顶有宝珠钮,短颈,其下渐丰成下垂的圆腹,矮圈足,弯流,曲柄。从北京元代遗址中出土的青花梨式壶看,其特点是颈部较细,腹部硕圆,平底;北京丰台区出土的洪武时期梨式壶腹部略瘦,腹下部明显内收,圈足外撇,足边垂直,足内较深。江西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永乐壶颈较粗,圆腹,圈足向外侈,整体造型端庄。宣德时期,壶腹略短,圈足增高。颈与盖上的宝珠顶比永乐略大。成化时期除继续沿用传统形式外,在壶盖顶部出现微小变化,增添平盖形式。此式影响到正德时期,清康熙时期亦有摹拟之作,其器挺拔肥硕,唯柄曲线欠流畅。

大扁壶 壶式之一,明永乐时期创烧。小直口,颈部凸起一棱,并有一小系,有盖。壶身为立扁圆形,正面微鼓,中心有圆形凸脐;背面平坦,中有相应的圆形凹脐。底部为弧面。左右肩部各有一活环系。均为青花制品。正面凸脐上多绘八角星纹,外围有的绘缠枝莲,边缘为海水纹,侧壁一周绘缠枝莲纹。背面无纹饰。器形仿西亚金属器皿,其用途有待考证。

莲瓣壶 壶式之一,流行于明代宣德时期。器形为直口,溜肩,圆腹,前有直流,后有曲柄,腹部有4层凸起的仰莲瓣纹。器表施有祭红釉,红色鲜丽匀润,造型宛如一朵怒放的莲花。

字划壶 亦称字形壶,清代康熙时期出现的一种壶式。壶体为立体的汉字形,多做成福、禄、寿三字,笔划间雕镂透空。

茄式壶 清康熙时期景德镇窑烧制的壶式之一。小口,颈部细长向一侧弯曲,腹呈长圆球状,似长茄形,圆底施釉,故放置不稳。据此分析,茄式壶可能是陈设品。

鼻烟壶 又称烟壶,盛放鼻烟的器皿。鼻烟壶于明晚期由西方传入我国,清朝英文音译称拿乎薄土或士拿乎巴突卢。明代晚期,中国尚无专用鼻烟壶,只用废弃的药瓶代替。鼻烟壶始于清康熙朝,由宫廷造办处设计试制。专用鼻烟壶的特征是,壶口较小,使烟的气味不易外泄。腹部扁圆,容积加大,盖带一小勺,伸入壶内。乾隆朝以后所制瓷质鼻烟壶形式繁多。

香壶 乾隆时期景德镇窑烧制仿青铜器形状的一种壶式。直口,圆腹,直流,曲柄,腹下承四柱状足。据《乾隆记事档》载,乾隆三年(1738年)命唐英烧造仿宣德窑青花高四足茶壶,即为此壶式,后世延续制作至道光年间。

贲巴壶 壶式之一,流行于清代,由藏族金属制品演变而来。器形为洗口,束颈,球形腹,高足外撇,腹部有龙首形流弯曲向上,无柄,是一种祭祀用品。

收藏当代名家名瓷之吾见


近年来,现当代名家名瓷已成为拍卖的新宠。特别是名家手绘瓷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热烈追捧。去年12月3日上午,本人在上海希尔顿酒店全程关注了上海壹信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当代景德镇名家名瓷专场拍卖会”,当时全场气氛非常热烈,竞拍异常激烈,拍价之高令人惊叹,行情之好令人振奋。如其中的七十六号拍品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的手绘“红叶寄情”古彩瓶,拍至三十多万高价。尤其是一百一十四号拍品是一位已故陶瓷艺术家王云泉手绘的四块“春、夏、秋、冬”粉彩瓷板,竞拍价为九十六万之高。会场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精彩竞拍,有四十多件当代名瓷高价拍出。这次拍卖也充分证实了当代名家名瓷广受收藏受好者热烈追捧之现实。

通过这次观拍,使自己对当代名家名瓷产生了更加深厚感情,对其收藏的兴趣亦更为浓厚。虽然自己不是搞艺术的,但是对艺术的追求还是神往的。现当代名家名瓷是当代陶瓷艺术的精品,对其收藏既可作为艺术欣赏,又能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相对于日益天价的古董,现当代名家名瓷尚处于地价。故在目前现当代陶瓷市场价并不高的形势下,择机逢低吸纳,是当前收藏的最佳选择之一,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几年前,偶然看到报纸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提及收藏当代名家精品瓷等于购进股市的“原始股”,而且还不受真赝的困扰。自己阅后感到此种观点言之有理。2005年开始,本人在资深藏友的引导下,开始对景德镇名家名瓷有所接触,专程到景德镇雕塑瓷厂明清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工作室学习考察,倾听了刘大师对当代陶瓷艺术的精僻论述,并请他对当前开展名家名瓷收藏作了具体指导,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提高了兴趣,增强了信心。并选购了几件自己喜爱的大师作品。尤其是“飞天天女散花”,其优雅的造型、精美的雕塑工艺、鲜艳夺目的釉彩真使人叹为观止,爱不释手。此行的第二天又到艺宝斋陶艺中心涂序生大师工作室选购了几件大师的手绘瓷,均是大师的得意作品,尤其是一只“松间情趣”腰鼓瓶,此作品曾是92年北京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会中荣获“银奖”的复制品。搬回家后,很长时间我都沉浸在对艺术瑰宝的欣赏之中。涂大师在景德镇有“松鼠王”的美誉,他画的松鼠维妙维肖,韵味十足,真是百看不厌。这种感官享受上升为精神的愉悦,使人感到无此的欣慰和鼓舞,确实达到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收藏目的。

古代的官窑瓷,实质上就是当时的名家名瓷;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的作品就等于近代名家的精品瓷;七十年代的“7501”工程的毛瓷实际上就是汇聚景德镇的陶瓷名家制作的精品。因而当代景德镇名家名瓷也就是相当于在古代称之为“官窑”的精品。若干年后也将逐渐成为“古董”,今日之新乃后日之古也。不需几年,当代瓷器必将很快走向成熟,价位也将迅速攀升。如本人两年前赴景德镇,在工艺美术大师处购进的几件精品瓷,尤其是大师的手绘瓷,以目前市场上同类作品的价格作参考,已达数倍的升值。因此在不久的将来,现当代名家名瓷势必成为收藏市场的新热点。故愿广大收藏爱好者对此予以热切关注,为中国现当代名瓷的发展和收藏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使收藏这项高雅的文化活动发扬光大,让当代的名家名瓷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一把精美之壶足矣,何以苦苦奢求名家之作》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一把精美之壶足矣,何以苦苦奢求名家之作》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杯和壶一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