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古代的瓷器有什么 > 导航 >

清末民初的珍玩什么“范儿”

清末民初的珍玩什么“范儿”

古代的瓷器有什么 瓷砖什么好 用什么瓷砖

2020-10-14

古代的瓷器有什么。

清末民初的中国,是一个风云激荡变革求新的时代,也是一个东西方文化急速交融碰撞的时代。10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那个时代时,不仅要从图文典章中感受它的波澜壮阔,更要从那个时代留存下来的器皿珍玩上,品味一份历史的温暖和余香。而即将到来的各大拍卖公司的秋拍,正好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

皇家御制:映照时代风尚和盛衰

一个时代的盛衰,从日用的小物件上就可以看出来,即使皇家御制也不例外。WwW.TAoci52.COM

晚清时期,瓷都景德镇的风光已大不如前,在瓷器的风格气韵上,也呈现出明显的晚清特点。而咸丰一朝,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在各地如火如荼,官军和起义军在瓷都景德镇交战,把咸丰帝的御窑场也给毁了,直到同治三年才恢复。而咸丰继位时,并没料到御窑场会毁于战火,也就没急着大张旗鼓地做瓷器,俩原因叠加,直接造成咸丰一朝瓷器的稀少。

在永乐秋拍预展亮相的“清咸丰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是难得的咸丰官窑青花瓷的精品,估价为150万-180万元。瓶身上疏密有致地画着修竹、山石、芭蕉和兰花,表现了一种落寞伤感的文人情怀,也暗合了那个时代的大背景。

咸丰以前的道光朝,也不是一个太平年景。不仅鸦片战争的硝烟让整个清王朝惶恐难安,其时中国瓷器的海外市场也已凋敝,割地赔款让国力衰微,而道光帝又以俭朴著称,对瓷器的烧造控制很严,因此道光朝出产的瓷品非常少,精品更难得一见。“道光粉彩皮球花纹盖碗”,一套八件,估价220万-280万元,最初装在一个木盒子中。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专家部主管戴岱介绍,其时放瓷器的木盒外形虽然普通,但和故宫放瓷器的盒子是一样的,这意味着这些盖碗很可能是宫里赏赐出来的东西。

“这些盖碗是饮茶用的,只在北方地区流行,因为当时南方潮汕地区流行的是喝功夫茶的小壶,但它一直没进入北方。”戴岱表示,这种盖碗在当时的宫廷和显贵中非常流行,为此还专门形成了一套喝盖碗茶的礼仪。

金锭银器:银本位退市后的绽放

中国自明朝开始奠定以白银为流通货币的格局,所以我们今天见到的金银锭尤其是银锭,以明清两代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

而金锭直到清末民初才开始流行,它得益于当时经济和货币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放弃银本位,开始金本位,这也是和全球货币政策的一种关联。预展上,一块黄澄澄的金条上并排凹着4个葫芦,葫芦里刻着8个大字:“沈阳东祥金店足赤。”这是一根清末民初的大金条,十两重的它如今的拍卖预估价为18万-20万元。

白银的逐渐退出货币,让银这种贵金属有了更多的实用价值,各种银器开始在当时的社会流行。“清晚期银錾刻三国故事图龙纽双耳长柄盖杯”和“清晚期银錾刻十八罗汉图盖盒”,一件是外销银器的花瓶款,一件是内销银器的圆盒款,花纹装饰也让人一眼就可看出中西文化和审美的差别。

这两件银器目前的估价分别为7万-9万元和20万-25万元。戴岱表示,银器方面以后会有拍品数量的增长,藏家的兴趣也会更大。一是因为银器不那么好做旧,二是银器都有时代的风尚在,“像这种风格只有特定时期才有,而且银器一般流传海外的较多,国内比较少见。而海外的都有比较明确的身份认定,比如这东西在哪儿订购,具体的街道甚至门牌号码都有。”

牙雕珊瑚雕:工艺精湛才算珍罕

中国的象牙雕刻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发展到清朝,工艺水平已十分高超,技法也相当完备。

一件“清末民初象牙雕南方增长天王立像”是预展上引人注目的重器。它是著名的维克多·沙逊(Victor Sassoon)的旧藏,曾入选《沙逊所藏象牙雕刻》,目前估价为50万-60万元。维克多·沙逊是旧上海首富、英籍犹太人,他于1950年在伦敦出版了一套顶级收藏类图册《沙逊所藏象牙雕刻》,书中收录了维克多·沙逊1915-1927年间,在北京购藏的966件象牙雕刻,其中不乏明清两代的牙雕佳器。《沙逊所藏象牙雕刻》,一套3本,限量发行250套。图册用厚毛边纸印刷,书顶刷金,其印制成本非常之高,是当时最贵的书。书中并有维克多·沙逊及作者Sydney Edward Lucas的签名,极为珍罕。而该图册也是此次永乐秋拍的拍品。

“民国象牙雕关羽、关平、周仓立像一套”,一共三件,分别雕刻的是夜读的关羽、捧印的关平和持刀的周仓,人物神态栩栩如生,目前估价为33万-38万元。“这两件象牙摆件虽然年代比较晚,但工艺很不错。”戴岱解释,清朝覆亡后,很多宫廷牙雕工匠流落民间,解放后他们大多成为新中国的工美大师。他们除继承传统的牙雕技艺外,还有所突破,出来的作品也神形兼备,充满韵味。

除人物题材外,日常器皿和娱乐用具上也常见牙雕制品。一套“晚清象牙雕诗文牌酒酬及筒”,用的就是精细的象牙工艺:一根根十几厘米长的象牙酒签上,分别雕刻着诸如“六桥梅花香彻骨”、“霜叶红于二月花”、“坐对金钗十二行”的诗句和彩色签点,让人不禁想起《红楼梦》中黛玉等女孩抽花签行酒令的情景。

同是材料珍贵,晚清的珊瑚雕也很著名。珊瑚不仅自古就被视为奇珍异宝,产于海中的它还生长奇慢,要20年才长一寸,300年才增加一公斤。其中的红珊瑚是珊瑚中的上品,民间很少见到,红珊瑚雕品就更罕见了。一件“清末珊瑚雕仕女童子”,色泽鲜艳,雕工细腻,人物花鸟飘逸传神,另一件“清末珊瑚雕仕女像”也柔媚动人。这两件珊瑚雕拍品估价为38万-42万元和25万-28万元,也许因为不是纯正的红珊瑚,价格不算太高。

小编推荐

清末官窑曾烧制内造瓷器 偷发往民间销售


封建时期的法律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就拿烧造瓷器来说,“官窑”的瓷器老百姓就不能使用,窑场也不能私自出售,否则就是“违逆”、要杀头。可是服务于皇权的“官窑”也并非完全不计盈亏,它们也时常因为资金不足而难以经营。为谋求生计,官窑厂钻法律的空子,烧造出一种署款“官窑内造”的瓷器,偷偷发往民间销售。

笔者就藏有一只底款落“官窑内造”矾红印的彩瓷,它器型规整,画面清晰,胎白质密,釉面白而平整。关于“官窑内造”说法众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它出现在清末,流行于民国初年。据笔者了解,其出现该款的原因可能如下:官窑厂为了下拨资金不足而向市场出售产品来贴补空缺,捞取外快,“官窑内造”应该是官窑厂为了与上交的官品区分所写的特殊款。这个时期款中的两字“官窑”或者一个字“官”缺笔画,大概是为了害怕上面的检查或者被别人抓住把柄而故意所为。

一般来说,“官窑内造”的质量还是比较上乘的,或者说比不是这个款的同类产品的要好。“官窑内造”瓷的作者巧妙地使用“官窑”这个品牌,以便提高产品的身价、吸引买主。总的来说,老百姓还是从官窑厂的“违逆”中得到了实惠。

桐花瓷创始者范春芳: 一段传承与嵩山文化的碰撞之旅


■艺术人生

桐花瓷创始者范春芳:

一段传承与嵩山文化的碰撞之旅

8月2日,天刚破晓,范春芳便踏上了去河南兰考的归家路。此次行程,她期待许久。当明亮光洁的桐花瓷器诞生时,范春芳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热泪盈眶起来。因为她知道,摆在眼前的小小的瓷器,不仅仅代表了她对焦裕禄精神的无限热爱,更代表着她对家乡最深切的情谊。

登封播报付晓文文/图

结缘桐花催生桐花瓷

“这叫桐花瓷,是为纪念焦裕禄对咱兰考县做的贡献而创的……”当范春芳向当地乡亲们说起桐花瓷的来由时,手捧瓷器的老人们都哭了:“看到桐花,俺想起了当年焦裕禄在俺家吃饭、治沙的场景,这瓷器越看越亲切。”

年过五旬的范春芳是土生土长的兰考人,从小经历了兰考贫瘠的土地带给群众的苦难。直到焦裕禄成功治沙后,在范春芳的心里,她一直想着要通过自己的双手,为兰考做实事。凭着对瓷器多年的偏好,范春芳决定将桐花融入其中。

与嵩山文化不谋而合

记者发现,雪白如玉的桐花瓷在粉红桐花的点缀下,异常光彩夺目。常年居住在登封市的范春芳,钟情于嵩山文化的研究。在她看来,嵩山文化圈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在辗转拜访多位嵩山文化研究者后,范春芳决定将百姓吃饭用的瓷碗,贴上桐花标志,别有用心配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字样。范春芳说,当人们端起饭碗时,能时刻提醒他们节约粮食。她希望通过瓷器的传播,让更多的人敬畏生命,珍惜身边一点一滴,“这也是对焦裕禄桐花精神的一种敬仰”。

哥窑的来历是什么?


相传为南宋时章氏兄弟所创,分别为“哥窑”及“弟窑”(弟窑又称龙泉窑)。 宋代龙泉县,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艺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传说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亲。章村根的擅长制青瓷而闻名遐迩,生一、生二兄弟俩自小随父学艺,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学、吃苦,深得其父真传,章生二亦有绝技在身。章村根去世后,兄弟分家,各开窑厂。老大章生一所开的窑厂即为哥窑,老二章生二所开的窑厂即为弟窑。

兄弟俩都烧造青瓷,都各有成就。哥哥的烧造技术比弟弟高明,招致弟弟的嫉恨。为破坏哥哥的声誉,弟弟就偷偷地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许多草木灰,而哥哥全无察觉。烧好后开窑一看,瓷器釉全裂开了,裂得很有趣味,有的像冰裂纹,有的像鱼仔纹,还有的像蟹爪纹。心地善良的哥哥见此情景惊呆了,怎么办呢芽只好拿到市场去处理,没想到一到市场,人们对这种带有裂纹的青釉瓷产生极大兴趣,一抢而空,于是哥窑便由此而闻名天下。而弟弟仍烧造青釉瓷器,质量总是略逊于哥哥一筹,人们称其为弟窑。然而,现在虽有流传下来的哥窑产品,但哥窑窑址却至今未能确定,成了一个谜。

陶瓷上的釉是什么?


釉彩是陶瓷上的装饰颜色,是由色料和助溶剂混合后烧制而成。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碗、盘、盆中有许多都是釉彩。

彩绘

用特制的彩料,在瓷器上绘制图案、纹饰和画面,以增加器物的美感,提高其艺术价值,这一工艺过程,称为“彩绘”。彩绘瓷器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明清两代,为我国彩绘瓷器的大发展时期。

釉上彩

釉上彩,系在已烧好的瓷器上进行彩绘,再在锦窑中烘烤而成。由于烤烧温度不高,经受得起这种温度的色料很多,因而色彩最为丰富。但由于画面在釉上,经使用摩擦和同酸碱接触之后,便易于褪损变色。釉上彩首创于宋磁州窑,是在低温色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始称“宋红绿彩”。到了明代,釉上单种彩和多种彩的制作,已经很发达。清以后,釉上彩更多创新,有五彩、珐琅彩、粉彩、斗彩等。

釉下彩

所谓“釉下彩”,是指在釉下进行彩绘,亦即在胎体上彩绘之后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的釉,以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与瓷器一次烧成。其特点是色彩光润柔和,清淡雅致,同时,于彩在釉下,不易磨损,不易变色。但由于釉下彩的色料要经高温烧成,而能经受高温的色调并不多,所以它的品种远不及釉上彩那么丰富。釉下彩为唐代长沙窑所首创。它开始是釉下褐彩,纹饰也 比较简单;然后发展为褐、绿两彩。宋元以后,便出现了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在内的许多新品种。

青花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再施透明釉,在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其特点是:只使用一种颜色,一次高温烧成,工序较为简便,因此在瓷器装饰上应用广泛。青花以明宣德所制为佳。其青料来源于国外的一种含钴矿石,叫作“苏泥勃青”。成化以后,开始使用本国青料如“平等青”、“珠明料”等。

釉彩种类

瓷器釉彩种类繁多,每个种类中又有许多品种,主要有:

釉上彩,其品种有斗彩、五彩、粉彩、素云彩、珐琅彩等。

釉下彩,其品种有青釉褐绿彩、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

青釉,主要品种有粉青、梅子青等。

白釉,主要品种有卵白釉、甜白釉、象牙白釉等。

黑釉,主要品种有兔毫釉、油滴等。

红釉,又分铜红釉和铁红釉两类。铜红釉的主要品种有鲜红、朗窑红、宝石红、釉里红等;铁红釉的主要品种有矾红、珊瑚红等。

黄釉,主要品种有娇黄、姜黄、蜜蜡黄、蛋黄等。

低温釉,主要品种有胭脂红、孔雀绿等。

结晶釉,主要品种有鳝鱼黄、茶叶末等。

古代陶瓷的釉色受什么影响


景德镇陶瓷大家都知道外表是非常的美观,因为陶瓷都会上一层不同颜色的釉色,古代陶瓷的釉色受什么影响?釉的外观包括质感和色泽两方面。釉的质感指的是釉面的温润程度,一般釉层厚的更温润。南宋官窑瓷器有厚釉和薄釉之分,厚釉的釉面润泽。厚釉南宋官窑瓷要上二三次甚至四五次釉,前几次上釉后都要在800℃左右的低温下烧釉,称为素烧,最后一次在1230-1270℃高温下烧制成瓷。多次上釉是为了使釉有如玉般的温润质感并能遮住深灰的胎色。

从硅酸盐方面看,青釉瓷有草木灰釉,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三种釉。原始青瓷上的釉是草木灰釉,其特点是釉层不匀。古代瓷器的釉色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着色剂、助熔剂、烧成温度、烧成时间、窑炉中的化学气氛、釉料的粗细、釉中的微量元素、釉层的厚度、施釉工艺、釉配方的比例和瓷胎的色泽。现举如下三种情况说明:第一,同一种釉色中,釉层厚的釉色相对较深,反之则浅。第二,如果釉层的厚薄不同,有的釉色会发生质的变化。第三,窑炉中的化学气氛不同导致釉的色泽不同。

最后以南宋官窑瓷为例,虽然它们都是石灰-碱釉,且釉质如美玉般滋润,但在氧化气氛中烧出的釉是青色,在还原气氛中烧出的釉是米黄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