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瓷砖墙面 > 导航 >

瓷塑送福:福禄寿三星

瓷塑送福:福禄寿三星

瓷砖墙面 古代瓷器三角 全瓷瓷砖

2020-11-11

瓷砖墙面。

瓷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据考古资料证实,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已经出现有陶塑品。那时我们的祖先出于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对神秘大自然的虔诚和对原始宗教的信仰,用手工把泥土塑造成自己想像的神灵、偶像和人类自身,这就是我国陶瓷塑的先河。后经两汉、三国两晋开始出现单釉青瓷塑,特别是至唐代出现“唐三彩”的瓷塑,它汲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划等形式的装饰方法,线条粗犷有力,生动美观,更是享誉中外。宋元明瓷塑也有发展,品种增多,制作精细。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瓷塑工艺更是有了长足发展,如明代瓷圣何朝宗的德化窑瓷塑,就被喻为“天下共宝之”的珍品。特别是清代,由于制瓷技术的高超,加上观念的转变,制作瓷塑更是精益求精。当时瓷塑的显著特点,是在人物或动物塑造上大大改变了以往不刻意追求表现形象的酷似和不刻意追求比例精确的缺陷,采用“以形写神”的艺术表现手法,注重挖掘传统,追求表现对象的内在美和工艺美。在清代出现了许多像生瓷,如动物、人物以及玩具等等,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这里介绍的一组福禄寿三星瓷塑(上图),为当代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张祥琦创作,作品高度约26cm,烧制精细,栩栩如生。

福禄寿三星,是数千年来人民群众最喜爱的神仙,从此也就有福禄寿三星照耀,人间才能有喜悦祥瑞之气的说法。这些说法反映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这个愿望是一致的、共同的、永恒的。

延伸阅读

瓷塑童趣


泥与火的共舞如同浪漫故事的开端,瓷是一个曼妙的结局。在“爱家”的得雅轩里,陶瓷收藏家于红河先生轻轻摩挲着或质朴或童趣的瓷塑,逐一地娓娓道来,仿佛是讲着一个又一个变换流转的故事。于红河先生偏爱老艺术家的瓷塑作品,认为他们的作品有着更为真挚与朴素的诚意。

周国桢被后辈称为“陶艺泰斗”,他的瓷塑作品以“动物王国”最为人称道,而在材料技法上尤以色釉的运用最为得心应手。《本是同根生》是周国桢1987年的作品,表现了一对公鸡互斗时激烈的情景,伸长的脖子,咄咄逼人的眼神,无不惟妙惟肖。周国桢一反以往过于注重颜色釉装饰的效果,而着力追求内在生命的塑造。黑白双鸡通体素淡,只在鸡冠处色釉流淌,仿佛是汩汩鲜血,将殴斗的惨状形象地表现在人们眼前。色釉是一种浑然天成的陶瓷语言,施釉之后出现什么效果,全凭窑火的烧制,并非人力所能控制,因而它要求制作者对釉的特性驾驭非常娴熟。以动物为题材,这样既有利于充分发挥景德镇高温色釉、窑变釉等来表现其纹理的效果,又便于借助动物的情态寄意造境,含蓄地展示人的精神面貌。而古老的泥条盘筑动物雕塑,也是周国桢创作的一个高峰。一只造型卡通的盘条小猪吸引了笔者的眼光,小猪双目圆睁、小嘴微张,表情可爱、稚嫩,纯真如孩童般的目光惊恐地注视这个世界,憨态可掬之余又令人忍不住心生爱怜。作品完全脱掉了华丽的外衣——颜色釉,至善至美的泥土与火焰烧结凝集,泥土粗糙而有质感,回旋起伏的泥条错落有致,艺术创作在似与不似之间进入了质朴的全新境界。

 陶瓷艺术家张正海出身陶瓷世家,他的作品典雅细致,尤以传统题材的瓷塑最负盛名。张正海从事瓷雕创作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他最擅长的要数传统题材方面的镂雕创作。于红河先生向笔者展示了张正海的瓷雕精品《西游记》,小至寸草片叶,大至亭台楼阁,无不精巧逼真、巧夺天工,最为难得的是师徒四人的表情各得真味,唐僧的慈眉善目、孙悟空的灵活跳脱、八戒的憨态可掬、沙僧的老成持重,令人称绝。

 于红河先生告诉笔者,现在瓷塑并不像瓷器那样被大多数藏家认同的原因在于,很多人认为泥塑的数量多,“大家一说雕塑,都以为是灌浆的”。其实瓷塑按制作方法分为两种,一种叫捏雕,一种叫印坯。捏雕是完全以手工塑造出各种形象,而印坯则是“将泥放入坯中,用手一点一点压出来的”。即使是印坯,压制而成的也只是“大形”,细节还需艺术家分别修饰,“尤其是老艺术家,他们的每种印坯作品也就十几件,装饰手法各不相同”,所以和单品没有特别大的区别。于先生认为,目前瓷塑的市场价值被低估,并不代表它不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收藏者来说,瓷塑也是比较容易入手的门类。

瓷塑的造型之美


瓷塑是瓷器家族中相对小众的一个品类,也是造型艺术的最佳见证。与普通瓷器通过胎、釉、彩绘的装饰来达到艺术美不同,瓷塑是以丰富的造型设计来展示外观美——匠人经过充分的事前构思,用瓷泥捏制、雕刻做成胎坯,再上釉烧制。而且,瓷塑多为纯艺术性的作品,以陈设欣赏、供人把玩为主,增添人们的生活情趣,故在设计上具有更多的美学元素,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当今的艺术品市场上,也更能吸引收藏者的眼球。

古人很早就发现烧制瓷器的高岭土,有很好的黏结度和可塑性,并有一定的承受力,故在制作日用瓷器时,会有意识地添加一些审美元素作为装饰,构成不同的视觉效果,演示人与器物的崭新关系。到了唐宋时期,瓷器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时人也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瓷塑遂被分离出来,成为专用于观赏审美的艺术品。如瓷塑的唐代骏马、骆驼、瓜果、人物、亭台楼阁,其属性已经从实用性转为了艺术性,是被作为陈设品供人观赏,愉悦身心,勾起怡乐的兴致,成为雅致生活的点缀。

瓷塑的成型方式有捏塑、范制、雕刻几种。捏塑是最常见的工艺形式,工匠以瓷土为载体,以搓、揉、捏、剔、拼接等手法,做成各种艺术造型,上釉后或直接素胎进窑烧制。其特点是构图简净饱满,线条清晰流畅,从作品的设计布局、制作工艺以及反映出的文化内涵,都是制作者的文化积累、艺术审美力、灵感起点的展现。形态各异的瓷塑艺术品,实际上闪烁着制作者洞察世事的智慧。

范制是依照设计的规格、形状先做好模具,烧干成型,再把泥坯贴在模具上,获得想要的纹饰及造型,然后将泥坯烧制成瓷。其特点是巧形巧工、变化多端,而且可以大批量制作。雕刻是在半成品的泥坯上,进行二次深化加工,多种技法同时施行,为表现的题材服务,力使细节更为鲜明生动,动静的微妙变化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特点是作品的创意性强,很少会有重复,基本上每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具有很强的增值潜力。

瓷塑的造型题材很广泛,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时代气息。如佛道神仙、十二生肖、历史人物、静物山水,都携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意象,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延续和传承。而上世纪50年代及文革时期的瓷塑作品,则有着不少的创新题材,如杨子荣、白毛女、雷锋,带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并不惟传世的瓷塑作品才具有收藏与投资的价值,近现代的瓷塑作品,很多也是出自美术大师之手,加之真实性高、赝品少、容易辨别真伪,在藏品市场上也有着不错的交易名声。越过文化的时钟,瓷塑艺术与历史、现代都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