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青瓷器 > 导航 >

隋代青瓷奠基了第一个瓷器高峰期

隋代青瓷奠基了第一个瓷器高峰期

古代青瓷器 古代青瓷器制作 简一瓷砖

2020-11-13

古代青瓷器。

知止而能定,

定而後能靜,

靜而後能慮,

慮而後能得,

書房和家作為工作一天之後聚神,

內觀和內修之所,應宜清雅,戒奢豪,

讓自己身心能徹底放鬆,

止,而後方能觀。

欢迎关注最美文房,美得让你窒息!

青釉盘口瓶

青瓷是隋代瓷器生产中的主要产品,一般是在还原焰中烧制成的,釉色还不稳定,这说明当时的窑炉结构还有待改进,使用还原焰烧成技术仍不成熟。

这时的用釉仍属于石灰釉,透明度强,釉面无论青绿、青黄还是黄褐均为玻璃质,在高温中流动性大,烧成后常呈流珠状,而且胚体普遍较厚,胎质坚硬,一般是器里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

越窑青釉瓜棱执壶

此时青瓷的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和贴花,个别的也有加黑褐彩的,其中以印花较为多见、最富有代表性。印花是在瓷胎未干时,用瓷土烧制而成的阳文印模压成花纹,然后才施釉烧成。

其纹样有团花、草叶、莲瓣、卷叶、波浪和弦纹等单独或复合形式,多表现在立体器物的颈、腹部和高足盘的圆面上,看上去整齐、简朴、图案性强。

淮南窑青釉划花莲瓣纹四系盘口瓶

刻花则是用一种尖利的工具,在瓷胚未干之前刻出各种各样的花纹样,然后施釉入窑烧制。贴花是将瓷泥填入模内,压制成各种花纹,趁瓷胚未干时用瓷泥浆水粘合在器物表面而成,较少见。

在造型方面,隋代青瓷基本上集成了南北朝时期的造型,主要是四系或者六系盘口壶和罐、龙柄鸡首壶、唾壶、多格盘、五蛊盘、高足盘、瓶、砚、盘和碗等。

淮南窑青釉印花高足盘

最多见的是器类有鸡头壶、盘口壶、罐、瓶、高足盘等。湖南岳州窑烧制的青釉八菱形短流壶,就是一种新造型。安徽淮南窑的青釉四系瓶,也为它窑所不见。而各地瓷窑都有青釉高足盘,则属隋瓷中的典型器物。

隋代处于两晋南北朝和唐代之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孕育着我国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唐代瓷器巨大成就的到来,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风格的开始。

这一时期的陶瓷业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相对前代可以说是比较发达了。瓷器的生产继承了北方青瓷的传统风格,又吸收了南方青瓷的特点,烧制出的瓷器品种明显增多。这也为以后青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洪武瓷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官窑出现


明朝的洪武时期正处于元朝和明朝交替的时期,作为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当时的朱元璋下令建造官窑,由朝廷直接督办,用上等的材料、工艺精湛的工匠、超高技艺的画师进行制作,其烧制瓷器的工艺以及配方都是严格保密的,对于器物的形制、色彩、纹饰也有着严格的规定,仅供于皇宫使用,足以可见当时得瓷器地位之高。洪武时期主要进行了青花瓷的大量烧造,但是由官窑烧制出的瓷器流传至今的却少之又少,收藏价值非常之高。

在洪武时期的官窑瓷器中以釉里红的瓷器最为名贵,通过氧化铜在高温还原的条件下烧制而成,这一项工艺难度非常之大,铜对于窑炉的温度以及外在条件要求较高,所以当时洪武时期烧造出的釉里红瓷器有着“千窑难得一红”之称。从洪武时期烧制的瓷器上看,胎质非常的细腻,胎体也非常的薄,流行青、白两色,素气、雅观是洪武瓷器最大的特点,但是由于洪武时期使用欧冠瓷器用来兑换马匹,所以烧造出的瓷器非常的壮硕,这也形成了洪武瓷器官窑的独特风格。

由官窑烧造出的瓷器瓷化的程度非常高,厚重感相较于其他瓷器要高很多,而由民间烧造出的瓷器由于对于温度把握的不当,会出现浆胎的现象,胎体的断面上会出现土黄色的色泽,收藏价值以及价格就要略低一点。

从其瓷器的装饰图案上看,大部分是以花卉的纹饰为主,绘制出的菊花呈现为扁状的椭圆形,缠枝的莲叶纹则会呈现出螺丝形态,装饰的花纹样式较为单一,但是技法却是非常娴熟的。从其绘制的青花绘画使用了凸画的两面装饰手法,有着大量团花的图案,青花的色泽也较为稳定,很少出现流散的现象,收藏价值较高。

釉面呈现为青白色是洪武时期瓷器最大特点,通过厚润的青白釉进行掩盖原料的不足,官窑烧制的瓷器釉面虽然也是青白色,但是却有着非常高的莹润感以及肥厚感,给观赏者一种较高的美观艺术感。从其釉面的自然开片纹上看,玻璃化的程度较高,透亮度也较高,有着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虽然民间烧制的瓷器也是以青白色为主,但是在对于器物表面的呈现上却远远不如官窑烧造的成色好。线条简单流畅、纹饰生动有趣是洪武时期瓷器最大的特点,虽然在现今的市场上有着较多的洪武时期瓷器的出现,但是大多都是由现代进行仿制的,在收藏价值上较低。

洪武瓷器精品鉴赏及拍卖成交价格:

1:明洪武外酱釉内蓝釉印花云龙纹大碗,尺寸:直径20.5厘米,估价:RMB 5,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6,720,000 ,成交时间:2010.11.22,拍卖公司: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年秋季拍卖会。

碗形撇口深腹,圈足底胎体厚重,足内无釉。外壁施酱褐色釉,胫部刻变形莲瓣纹一周,碗内施蓝釉,内壁模印五爪云龙纹,双龙首尾相衔,碗心刻风带如意云一朵。品相完美,时代特征鲜明,为极罕见的洪武二色釉瓷器,其品种系洪武朝所独有,目前所知同品种的传世器不过数件,多数收藏在欧美著名博物馆,拍品为已知者中唯一的大碗,其珍贵的文物价值,不言而喻。

据统计,洪武时期此类装饰模印云龙纹的器形有碗、盘、高足碗三种,釉色有蓝、酱、红、白、黄等颜色,分两种类型,一类为内外颜色不同,另一类为内外同色,其中以单色红釉器较为多见。此外还曾见外青花内印花云龙纹盘。从考古发现和传世品看,元代的颜色釉瓷器以钴蓝釉为多,印花装饰则多见于枢府卵白釉器,而不见施于蓝、酱、红、黄等颜色釉器。明永乐、宣德及以后各朝的颜色釉瓷器亦罕见以印花为装饰者。

外酱釉内蓝釉印花云龙纹大碗,胎体较厚,撇口深腹,近墩式,圈足。碗内壁施蓝釉,玻璃感甚强,釉下模印云龙纹,二龙为同向行龙,双角五爪,首尾相接。碗心浅刻云纹,上下各一如意云头,中以S形云带相连,弯折处各出半朵云头,是为“风带如意云纹”。外壁施酱褐色釉,近底部浅刻双线仰莲瓣纹一周,莲瓣内为变形云头及空心圆珠。足内不施釉,有明显旋痕。

这类印花云龙纹颜色釉瓷器系洪武朝所独有,而其中外酱釉内蓝釉者典型性最强数量却极少,有则又早归各著名博物馆所有,此碗之珍贵自不待言。

2:明洪武龙泉青釉刻莲纹菱花式大盘,尺寸:直径62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5,525,000 ,成交时间:2019.11.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拍卖会。

菱花式,敞口,折沿,浅弧腹,圈足,盘壁随花口出筋。内壁口沿下刻杂宝纹,内腹刻缠枝莲纹,外壁口沿下刻缠枝莲纹。盘内、外及圈足均施青釉,釉色青翠,釉面丰润。

自古以来,龙泉青瓷以釉料之美誉满天下,它们含蓄蕴藉的青釉深浅有致,质感温润失透,本拍品堪可为此现身说法。其实,龙泉瓷并非得名于某个特定的窑口,龙泉只是指浙江南部一个陶瓷集散地。当地瓷窑承袭了省内越窑之遗风,因此北宋龙泉器与越窑制品十分接近。但时至南宋,皇亲贵冑南下偏安杭州,龙泉窑显然受到其逸兴雅趣之影响,创烧了一种清浅柔和的精制青釉,在海内外大为风行。龙泉釉在南宋已臻于完美,但其产量在元代仍持续攀升,久而久之,活跃于龙泉地区的元代窑口竟多达约三百个。除了引入新的器型和装饰风格,龙泉窑更开始烧造器型敦硕的作品。虽然大件器物(如大盘)最早的灵感很可能来自西亚客户的要求,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大件器物在西亚和东亚亦广受欢迎。以日本为例,上乘的龙泉青瓷在当地长盛不衰,各大名剎和家族皆视之为传世之宝。到了明初,龙泉青瓷无论是在本土或出口至其他亚洲地区,受欢迎的程度丝毫不减,文献中亦明文记载,部份龙泉青瓷属于宫廷御制,相应事务俱由京中派员督制。值得一提的是,《大明会典》卷一九四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即江西景德镇和浙江龙泉窑]等府烧造。」在明初龙泉或景德镇制品中,盘径逾50公分者极罕,本拍品工精料绝,且口径为62公分,看来很可能是特为宫廷烧造之物。

明代洪武一朝,制瓷业再度腾飞,菱口器物在两大窑系东山再起,并结合了与花口对应的瓣形弧壁,出筋处棱角分明。可圈可点的是,景德镇菱花式大盘的圈足似无定式。北京故宫珍藏数例青花菱花式大盘,部份作品的瓣式造型从盘口、器壁乃至圈足一气呵成,有的仅采用平实的圈足设计。

3:明洪武龙泉青釉菱花式大盘,尺寸:直径62.2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4,860,000 ,成交时间:2017.05.3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此盘曾为日本黑田家族珍藏。黑田一支发源于播磨国,先后为织田及丰臣家族效力。黑田孝高(1547-1604年)因出任谋臣有功,1587年获封中津城。黑田孝高既是豊臣秀吉的得力军师,也是茶圣千利休(1522-1591年)的好友,并亲自撰文阐述茶道。

4:明洪武龙泉缠枝花卉纹玉壶春,尺寸:高34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3,200,000,成交价: RMB 3,565,000 ,成交时间:2016.12.06,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龙泉窑是著名的青窑瓷场,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宋元时期烧造盛极一时,明代在元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龙泉窑相比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明代重要的器皿中均有龙泉窑的遗迹,《大明会典》记有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行移饶、处等府烧造”。即饶州府的景德镇和处州府的龙泉窑烧造瓷器。本品器形端庄挺拔,秀美隽雅,通体覆施青釉,厚润沉静,碧翠怡人。颈部剔刻蕉叶纹、回纹、忍冬纹;肩部饰如意垂云纹,内填花卉;腹部主纹饰为四朵缠枝牡丹,其下刻变形莲瓣;足墙饰回纹。布局繁密紧凑,层次过渡清晰,刻划豪放流畅,工艺精湛,所刻枝蔓花卉轻盈舒展,气脉连贯毫不逊色于笔绘之神韵,为明洪武龙泉官窑玉壶春瓶之佳妙隽品。

5: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尺寸:高32.3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RMB 3,450,000 ,成交时间:2012.10.29,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2秋季拍卖会。

釉里红是中国陶瓷史上极难烧制的品种之一,它以铜红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因铜红料极端敏感的特性和窑炉内还原气氛人工难以控制的原因,其呈色极易偏差,甚至部分纹饰会在窑火中被烧飞,因此,釉里红技法虽早在唐代长沙窑即已出现,但直到元代才真正烧制成功,至洪武朝继续发展成熟,并掀起一个小高潮。从已知器物看,宣德朝虽然亦有精致的釉里红器,但无论品种还是数量,都远不如洪武朝,宣德以后,整个明代的釉里红制作渐趋衰落,并一度停烧,直到清代才得以恢复,故明初的釉里红器堪称弥足珍贵。传世品中的洪武釉里红器远多于青花器,器形包括尺寸巨硕的大罐、大碗、大盘及梅瓶、玉壶春、执壶、双耳瓶、三足炉等。其中釉里红大碗在本场拍卖会徐展堂先生专题中即有一件,而釉里红玉壶春瓶,含本品共有两件。如此齐聚,堪为佳话。同类器见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及著名私人收藏中,如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茧山龙泉堂等。此瓶造型、纹样皆与北京故宫珍藏洪武朝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相似,而其发色更为浓艳,在传世品中诚不多见。造型、装饰亦具鲜明的时代特征,重心下移,纹饰自上而下共六层,主题纹样为缠枝牡丹纹,以牡丹的正面和侧面描写交错出现。颈部有蕉叶纹、卷草纹、海水纹。近足处为仰莲纹,足墙外绘卷草纹。构图更为规整,主题更为单纯,渐趋向细腻纤巧和规范模式化发展。同样的风格尚见青花和处州龙泉青釉刻花品种,尽显朱明开国之官窑气象。传世品中,此类玉壶春瓶纹样布局分为瓶颈和瓶腹两大部分,瓶腹纹饰主要有莲花、牡丹花及菊花等,瓶颈纹饰则有回纹、蕉叶纹、卷草纹、波浪纹、灵芝纹等。通过这两处纹饰各自变化和两者之间的互相搭配,而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上述同类器即反映了这种情况,纹样或多或少有些差异,却又坚持同一风格,于统一中蕴含变化,颇令人回味。洪武朝瓷器曾经是古陶瓷界认识中的一个空白,随着明故宫遗址和明代御窑厂的发掘,洪武朝瓷器的面貌才逐渐清晰起来。尽管肯定洪武瓷的认定比较晚进,但并不影响人们对洪武瓷器价值的认定。

6: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花卉大碗,尺寸:直径21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3,450,000 ,成交时间:2013.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八周年春季拍卖会。

此件大碗为敞口、深腹、腹部丰满、圈足,足端平切。器内外壁均以釉里红绘缠枝牡丹纹,口沿及圈足饰回纹,是洪武釉里红的常见制饰,釉里红偶有褐色斑点,釉色白中泛青,底足可见火石红。1982年山东文物总店收集一件类似藏品,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明代洪武瓷器中除青花瓷器以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釉里红瓷器,红色是明王朝的吉祥之色,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崇,因此釉里红瓷器的生产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视,洪武三年朱元璋颁布了“以红色为贵”的旨意,并且要求宫中内外皆以红色作为装饰。明代釉里红瓷器源于元代釉里红瓷器,其制作工艺和青花瓷器一样,所不同的在于用料,前者是以氧化铜着色,后者则以氧化钴着色,它们都是在瓷胎上描绘花纹,然后施一层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由于釉里红瓷器制作困难,再者成品率低,因此其生产制造在中国的陶瓷手工业历史中曾数度中止。正因为此,传世的釉里红瓷器益显珍贵。这件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属明洪武瓷器的典范之作,无论是纹饰布局,还是纹饰题材都具有元代遗风,但线条比元代更加精细。釉里红呈色较暗淡,色泽趋灰,有局部红色晕散现象;器物釉面肥厚滋润,釉色清白,胎体淘炼略欠精细,胎质呈浅灰白色,露胎处可见火石红斑。底足改变了元代斜削的特点,底足为平削,器底微微下塌。

此器的纹饰,以缠枝花卉为主,辅助纹饰以回纹做边饰,花、叶远不及元代瓷器所绘的缠枝花卉纹里花、叶的大小,呈现出洪武瓷的三个画风。其一,花卉在构图中的地位更为显要,枝繁叶茂的缠枝纹饰因此更为悦目突出。其二,在正面描绘花卉时,花蕊均留有一道白边,这种画法简洁有效,加强了与周围深色花瓣的浓淡对比。洪武瓷器上的缠枝菊纹也有类似的画法,常在白色瓣内勾出一道白边。其三,洪武瓷器多以三角构图侧写牡丹,构图上以牡丹的正面和侧面描写交错出现。这种手法使波浪般的缠枝图案显得错落有致,与此同时亦突出了整体的造型。此外,公元十四世纪末的瓷器画工喜为花卉描上白色瓣尖。而釉里红烧造技术较难掌握,尤其是铜元素对炉窑的温度和气氛要求非常严格,烧制温度低了颜色发黑,温度高了颜色又会晕散,甚至完全挥发成不了红色,其间不可预计因素可想而知;然而,这只碗釉里红料的掌握恰到好处,画法既呈现了缠枝纹之柔美,亦突出了白色花尖与殷红的花瓣之间的对比。与2006年5月30日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中拍出的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花卉玉壶春瓶,具有钵曲同工之妙。明代洪武釉里红在世间流传很少,出土也不多见,而此碗流传至今仍完好无损,足见其弥足珍贵。

7:明洪武青花缠枝菊纹玉壶春瓶,尺寸:高32.5厘米,估价:RMB 1,800,000 ~ 2,800,000,成交价: RMB 2,645,000 ,成交时间:2018.07.15,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8春季拍卖会。

瓶撇口束颈,溜肩垂腹,圈足。器型规整,柔和流畅,通体施白釉,口沿下至颈绘蕉叶纹,肩绘如意云纹,近足处环饰莲瓣纹,足墙绘卷草纹。腹部主体纹饰为缠枝菊花纹,花心大,花瓣小而密,整体饱满小巧。左右两侧曲线犹如S形,线条曼妙,极能体现东方的审美趣味。洪武朝瓷器是上承元代、下启永宣的重要转变时期,总体风格介于元代和永乐宣德朝之间。就青花而言,洪武青花瓷器别具一格,元代的青花瓷器发色浓艳,风格粗犷,洪武朝青花则开始趋向静幽清雅、纹饰明晰、布局舒朗的新风格。洪武时期的扁菊纹最具代表形象。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中分别提到「图案花纹多见花卉纹,主要是缠枝和折枝牡丹、莲花和扁菊花。扁菊花纹尤为多见,这是洪武时期釉里红和青花瓷器的共同特点之一。」「传世品中,洪武青花瓷的图案花纹比釉里红瓷更单调,以花卉纹为主,基本上和釉里红的花卉纹相同,特别多见扁菊纹,有的器物以缠枝扁菊为主题纹样。」由此可见,缠枝菊是明代官窑瓷器上菊花纹的主流,缠枝具有连绵不断、长久美好的吉祥寓意,此种菊花纹饰一直沿用至清代。翻阅公私典藏,传世的明代官窑瓷器中有扁菊纹样的器型多为碗盘,而如拍品将其以主体纹饰绘于玉壶春瓶腹者委实少见,足见其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只洪武青花玉壶春瓶,其造型与拍品相同,纹饰为较常见的缠枝牡丹纹,亦可作参照。

8:明洪武龙泉青釉划花栀子纹玉壶春瓶,尺寸:高33厘米,估价:HKD 900,000 ~ 1,500,000,成交价: HKD 2,100,000 ,成交时间:2017.05.3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瓶撇口、细颈、梨形大圆腹、圈足。外壁以带状划花为饰,颈饰芙蓉纹、缠枝栀子纹,腹饰栀子纹,下接仰莲瓣纹。足沿以外全器满釉。整体比例匀称,用刀工致,为明初处州官窑中难能可贵的佳作。近似例虽经著录,但未见相同纹饰的例子。大多的近似例除了腹部的主体纹饰不同外,副纹基本相同,从口至足由蕉叶纹、回纹、卷草纹、主体花卉纹、仰莲瓣纹及回纹组成。

9:明洪武釉里红团花盌,尺寸:口径40.5厘米,估价:HKD 250,000 ~ 300,000,成交价: HKD 1,760,000 ,成交时间:1992.09.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1992年秋季拍卖会。

夹江陶瓷企业进入技改检修高峰期


“淡季停线技改,旺季建线增产”已成为夹江陶瓷企业一贯的行事作风。而如今正处于瓷砖销售淡季,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相继出现停线停产现象,为陶企技改检修迎来了有利的时机。

进入7月以后夹江陶瓷砖销售量下滑严重,却也为生产设备检修提供了一个喘息的机会。技改检修主要针对窑炉、压机、釉线以及生产线上的基本设备零件等进行全面检查、保养及更换,于此同时,定期停产检修还有利于缓解设备持续性工作的压力以延长使用寿命。

米兰诺生产厂长廖全伟告诉记者,企业将于8月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停产检修,在此期间将对部分生产线进行节能、增产、设备更换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并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检修与保养。

据了解,夹江陶瓷企业技改检修的方向主要在节能减排和设备维护两个方面。节能减排方面,一是实施工业窑炉节能工程,推广窑炉内堂涂节能材料及加长燃气喷枪、改造风机和烧嘴脉冲助燃热值,增加热辐射;二是实施余热余压利用、尾气利用工程;三是实施节电工程,重点推广变频器装置,在陶瓷行业重大耗电环节球磨系统、压机系统、抛光系统上进行设备升级创新,改进节电装置。此外,加强对工艺革新的技改力度,推广陶瓷窑炉一次烧成技术以及多层干燥窑技术、改窄短窑炉为超宽超长窑炉,可节约能源35%,同时提高产能30%。据统计,夹江县现有一次烧成窑炉15条,占气烧生产线的12.6%。五是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推出大尺寸的“超薄砖”,将原8mm的抛光砖降低到6mm,从源头上节省了原材料,仅此一项革新,便为企业节约成本3%。

而设备检修与维护方面则主要表现在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及更新换代。一般的设备都会详细注明保养周期,并规定在保养周期内,必须停下来检修与维护才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而检修期间也是更换设备的有利时机,不耽误生产,又能提升设备的性能。

“又破又旧能生产,缝缝补补又一年。”某企业负责人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目前夹江生产线的情况。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夹江企业的生产线之所以经常需要检修的主要原因是夹江大部分企业生产设备都已经陈旧老化,在生产中容易造成损坏和能耗大、高污染等问题,因此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与维护。相对而言,近几年新建生产线检修的次数要少、且规模要小。

景德镇成为全国产瓷区第一个承办全国美展陶艺展的城市


有人说,景德镇是一座幸运的城市。从宋真宗赐名“景德”,到元朝设立官府用瓷机构-浮梁瓷局,明、清两朝设立御窑厂,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再次设立国家用瓷生产机构,历史的荣光从未在这座城市消隐。

时针走到2019年9月20日,此时距离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整整十天。一场全国美术界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展览——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陶艺展在景德镇举行,历史再次将它的荣光照耀这座城市。

开幕现场

9月20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陶艺展”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展出入选作品274件,其中进京作品30件,含获奖提名作品8件。值得一提的是30件进京作品中有两件分别是大学教授刘乐君创作的《流金的果实》和景德镇学院教师朱希睿创作的《遥远的信笺》。

本次展览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部、江西省文联、中共景德镇市委、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承办。这是千年窑火不熄的景德镇乃至江西省首次举办的全国性美术展览活动,该活动的举办将大大提升江西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对正在大力建设的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创新实验区亦是一种鼓舞。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展出的作品既有清新柔美充满诗意的作品,如以青釉为衣的《生之-徐歌慢舞》,仿佛在迎风摇曳的《来风·夏·芒》、梦幻世界《水月镜花》等,也有反映时代风貌令人感动的叙事如反映消防官兵的《逆行者》,开心淳朴的苗家村民《春到苗寨》,充满象征意义的《向日葵与老兵》。还有以青铜器为元素,体现厚重中华历史的《鼎兴中华》,也有反映当下社会现象的《低头族》等。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既跳出了传统的窠臼,又非西方艺术的复制,而是充满了鲜活的时代气息与创新语言,令观众耳目一新。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创作手法与材料的丰富大大满足了观众对陶艺的想象。综合材料和3D打印及电子雕刻技术、复合翻模注浆技术、泥条盘注、传统黑陶、白瓷工艺的突破与创新,彩绘与陶艺的结合,令人感叹陶艺已不再是我们印象中简单的泥与火的艺术,而是一个丰富多元的综合性艺术。

“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整个陶瓷艺术里面的各种艺术的风格、流派,艺术家对材料、烧成等工艺的不同方式的运用,以及从传统中来和从西方发展史里受到的启发和这些年轻艺术家对时代的认知。这个展览涵盖了专家所能想象的,甚至包括我们专家都不能想到的一些新技术、新表达。”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主任白明说。

8件获奖提名作品,有涉及到民间艺术、传统黑陶、前卫艺术、观念艺术的种种,更有在传统艺术中有巨大拓展的作品。30件进京作品其中就包含了主体性创作,传统技法的延续,黑陶、白瓷、彩绘的心的创作手法以及容器的革新,几乎成了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最核心的代表作的整体面貌。

陶艺展为何难觅瓷画?

本届陶艺展在景德镇展出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一方面,许多人奔走相告,一方面有人语出微词。他们质疑全国美展为何不能把瓷画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别进行评选、举办展览?他们认为评委方缺乏包容意识,对绘画存在傲慢与偏见,事实果真如此吗?为此采访了白明。

他说:本届陶艺展入选作品有八至九件作品。很多艺术家没有入选不是他们的作品不好,而是美术展览与行业评比的要求、规模以及提倡、引导是不一样的,在美术领域有一个基本的要素就是,可复制可生产的大部分不在评选范围之内,主要是评选有新创意、新思想,在过去艺术形式、工艺材料上有推进的新的艺术形式,是美术家协会的标准,不是工艺美术的标准,不是行业协会的标准,也不是地方产业发展的标准,标准的不同,造成最后入选艺术家作品的不同。

他说“全国美展陶艺展”是个体的、全面的、年轻的、创新的,与之配套的四个平行展——“迁徙泥性”是回顾三十年现代陶艺发展的简史,是最具学术分量的展览。“彩绘今朝”是想发现中国重要的艺术家和年轻的艺术家在今天如何使用彩绘语言来表达。“红土日新”是呈现江西日新月异的艺术生态,包括油画、国画、雕塑等综合性的小型展览。“今日传承”就是景德镇原汁原味的新的艺术和传承的呈现。

五个展览,既有中国陶瓷艺术的全貌,又有江西地域内的艺术生态和景德镇的现状,通过这些展览可以全面立体地了解中国的陶瓷艺术以及景德镇的陶瓷艺术。

全国美展陶艺展为何会选在景德镇举办

世界上很少像景德镇这样的城市,被人迷恋、被人喜欢。它身上独有的古老与现代、慵懒与缤纷,吸引了无数的艺术家来此朝圣。他们在此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宛如一席流动的盛宴。

这不断流动的盛宴,使景德镇成为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千年的陶瓷文脉与历史宛如一个巨大的容器,为外来艺术家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而开放与包容,厚重又轻盈的城市氛围又令他们诗与远方的理想在此有了栖居之所。

同时,古老的景德镇亦在他们身上吸收新观念、新思想。西方与东方、现代与传统在此交汇,形成一股全新的文艺思潮。每周,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展览、讲座、雅集纷纷在这座城市的不同地方上演,古老的手工艺城市已渐渐成为一座艺术城市。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城市开放与包容的胸怀,因此历史的荣光才会时时眷顾它。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设立到今天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陶艺展在此的举办,无一不是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魅力所致。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陶艺展在景德镇举办后,势必在此引发一股新的思潮,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陶艺创作中去。为城市赋能,为历史书写新的篇章。

据悉,展览展至10月22日。

瓷器八大造假方法一个比一个过分!


随着收藏热的升温,艺术品市场拍卖的火爆,很多人通过收藏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从上个世纪90年代成立的中国拍卖公司,为全中国大众打开了一扇致富之窗,成交价一浪高过一浪的文物交易,鼓舞着人们争先恐后的相继四出淘宝,从收藏变为投资,通过古玩一夜致富的思想不停的冲击着人们的思维。

至于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各种假货,就仅以陶瓷为例,可以说是花样各异,千奇百怪。接下来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关于瓷器作假的十种常见例子。

一、器型臆造

在瓷器作假的领域里,有一种假货,它们曾经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属于现代的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造型和样子,编造而成。被行里人称之为妖怪,也叫做臆造品。以下几件藏品就是臆造的例子:

二、画工纹饰臆造

在做伪的瓷器中,有一种所谓一眼假的藏品,就是画片特别的怪异,现代,甚至于臆造或者模仿。每一个时期都有这个时期的特定的纹饰风格,反映在陶瓷上的画片上,也是断代的一个主要手段之一。从古至今,瓷器装饰上的纹饰题材各个地方,各个时期都有区别,然后今天很多的造假者,在瓷器装饰画片上,肆意去发挥,出现了不少令人匪夷所思的赝品瓷器。

▲仿明成化天字罐,穿草龙画工粗略随意,为典型现代仿品。

▲为故宫藏成化斗彩天字罐真品

▲故宫真品

▲仿成化斗彩天字罐。画工粗略。

▲仿元代红绿彩梅瓶 典型的现代臆造的赝品

三、按图索骥

在瓷器赝品中,很大一部分藏友经常会说到的一句话就是:你看我这件,书上都有!很多的造假者也就是抓住了这部分藏友的心态和特征,按图索骥,根据杂志书刊,甚至博物馆里的馆藏精品去仿造。并且配上一段精彩或者曲折的流传经历,去蒙骗收藏爱好者,以此盈利。

▲台北故宫藏北宋钧窑出戟尊

▲仿北宋钧窑出戟尊

▲首都博物馆藏元青花凤首扁壶

▲仿元青花凤首扁壶

四、老胎接底

在瓷器造假中,有一种造假的手段属于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需要有一定的鉴赏水平或者知识才能分辨的出来,这就是老胎接底。这种造假的手段在市场上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很多清代官窑依靠接底的手法蒙混过关,甚至混迹于一些拍卖会上。一些老窑的名品也有很多采用后接底的造假手段,使得不少瓷器爱好者上当受骗,甚至血本无归。

对于接底瓷器的判断,往往底上部分不具备老底时期的特征,老底釉面与上部分釉面补太一致,在宋代建窑中比较多见的接地分为冷接和热接两种,通过放大镜可以将冷接底排除,然而热接的造假方法则需要收藏爱好者们从多个方面去综合判断而断定真伪。

▲低仿接底仿清代素三彩

▲仿元代钧窑接底完整图

▲南宋建窑金兔豪接老底盏平面图

五、老胎新釉

在瓷器赝品中,还有一种赝品本身胎是老的,但是看起来非常新,这就要注意了。造假者往往从窑址等地方弄到一些古瓷,他们的胎是老的,但是釉面基本都剥蚀的非常严重,需要重新补釉修理一番。二次入窑烧制。二次重新进窑复烧的瓷器,往往气泡增多增大,变的密集,青花发色晕散甚至模糊不清。更有甚者胎体起泡。遇到这类的瓷器需要仔细辨别。然而这类二次复烧的高古瓷器今天往往被一些喜欢用老物件饮茶把玩的藏友们所钟爱。

▲二次入窑复烧的南宋建窑供御盏

六、老胎新彩

在瓷器收藏领域中,还有一种造假的手段就是在原有的单色釉面上面新加以粉彩绘画。以迷惑广大的藏友。老胎后加彩的辨别,多少老胎新彩,画面缺乏神韵,没有真品生动,关于老胎新彩有两个时期比较多见,一是晚清民国时期,第二个时期就是今天的造假者。老胎后加彩的另一个辨别方法,就是如果釉面有划伤部分,且压在了粉彩画面的下方,则肯定为后期加彩所导致。

▲晚清粉彩盘(新后加彩)

▲晚清粉彩碗(新后加彩)

七、老胎后刻款

众所周知,在很多古代瓷器中,都会在他的底部刻写上相应的款识,从唐代的宫廷供瓷开始就逐渐在瓷器的底部刻有相应的称呼,到了宋代在越窑和建窑中更为多见。自明代开始,瓷器的款识装饰逐渐盛行,且不断的丰富完善成为瓷器工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成为我国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之一。瓷器后刻款,作为一种提高价值的作伪手法现在也出现在了各个古玩交易市场中。后刻的款识多数刀法锋利,里面没有包浆。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后刻款的例子:

▲宋代建窑供御刻款

▲唐代邢窑后刻款

八、仿造钜钉

随着瓷器在拍卖市场上的持续走高,完整瓷器也越来越难淘,越来价值越高,因此很多的残器也就很自然的成为了广大藏友争相收藏的品种之一。很多老瓷器由于经年历久产生了破损,在过去就衍生了一个行当就是把破碎的瓷器锔上。然后在市场上,为了谋取暴利的造假者也看中了这一门路,仿造老锔子钉去蒙蔽广大藏友。

▲老瓷器新锔钉

▲日本藏青瓷蚂蝗绊

九、胎质粗杂画工不到代

在很多电视鉴宝类节目中,经常会听到专家说的一句话就是,胎质粗杂,画工不到代。这也是判断瓷器真伪的重要依据,然而要想具体知道何为胎质粗松,和画工是否粗略则需要收藏者长期的多接触瓷器真品。多看真物件才能达到,总之一点,明清时期的瓷器,胎土淘洗的精细,尤其是康雍乾三朝,胎质洁白,坚硬。很少有很‘脏’的现象出现。

关于画工方面,每个时期都有自己年代的风格特征,今天的做伪,往往造假者超过了这个时期的特定风格,使得穿越的情况时常出现于仿古瓷器中。要想在这些方面使自己火眼金睛,一定要多看那些真的古代陶瓷藏品,琢磨其内在特征和风格,才能避免上当。

▲新仿乾隆官窑鸡缸杯

▲新仿清代粉彩大瓶

十、工艺与时代不符

在瓷器收藏市场上,形形色色的赝品充斥于各个地方,除了刚才所提到那些造假手段之外,还需要广大的收藏爱好者对制瓷的工艺要有所了解,很多造假者由于追求数量,对古代制瓷技法不求甚解,因此会在制作工艺方面出现与古代不符的地方。就以元代或明代青花立件为例,多采用手工模印,粘接而成。在上釉方面,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上釉工艺。了解了各个时期的特点,才能在收藏市场上练就一番火眼金睛。

▲新仿元青花底足

▲故宫博物院藏元青花大罐

▲新仿明中期青花五彩大罐

注:分享好文章,传递正能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文来自网络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转发国博古玩收藏网

网络发展给藏品分享也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陶瓷文化大发展的推动力

在陶瓷产业发展进步的今天,很多时尚的大家都对陶瓷艺术品有着一种钟爱,在他们手里有很多的藏品不仅独特而且特别仅有。通过藏品分享的方式传承陶瓷文化,发扬陶瓷的精神,让更多人可以对艺术陶瓷有着更全面的了解,对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深远影响有全面的领悟,特别是发挥各自不同的地位优势,对方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多种形式的陶瓷分享活动,是对陶瓷文化大发展的推动力。

网络平台的发展,信息时代的一大革命,给了很多不可能的事情以可能,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充分利用好这个信息的平台,为陶瓷方化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也成为大家不断探索的办法。其中把一些珍奇的藏品拿出来也大家进行分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也是提升相关人员的兴趣,扩大陶瓷艺术品收藏价值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与途径。

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对于网络平台的应用都充分利用,而且用得很好,不仅利用网络平台对自己的藏品进行分享与展示,还建立起来了很多方面的交流平台,大家对藏品进行分析,进行鉴赏,并进行充分的交流。每个人对于艺术品的理解与感悟是有所差别的,通过分析与交流,艺术品本身的价值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同时更多的人也得到了艺术的享受,在无形之中,陶瓷艺术的发展得到很好的传承。

一个陶瓷艺人的大梦


图/王双利

在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北泉河头村,刘文坦家随意堆放着沙石的小院杂草丛生,两只胖胖的小狗正在沙石堆上撒欢打滚。这看似简陋的小院,却在记者眼中充满玄机。

在陶瓷收藏领域,传统古方旧法烧制的陶艺,历来被收藏家视为至宝。而曜变天目瓷,又是陶瓷界的宝中之宝。由于当时连绵战乱等各种原因,曜变天目瓷的原址———福建建窑旧址已经塌陷,至今连一星半点碎片也找不到了,中国史籍上也没留下任何关于曜变天目瓷的文字。几乎近一个世纪,陶瓷界对于其烧制原理进行多方探寻,却难觅其踪。

全国有不少专业陶瓷研究机构,有大把资历显赫的专家学者,命运却把打开烧造曜变天目瓷秘密的金钥匙交到普普通通的陶瓷艺人刘文坦手里。



算起来,烧制曜变天目瓷这个工艺已失传了700多年。刘文坦不知前途几多坎坷,接过了打开曜变天目瓷秘密的钥匙。刘文坦家客厅墙壁架子上,陈列着几十个大大小小、形色各异的瓶瓶罐罐,这些就是他20多年的心血结晶:一步步接近完美的铁系彩釉曜变天目陶瓷系列。曾有专家评价,刘文坦烧制的曜变蓝圈釉瓷和现存日本的宋代曜变天目茶碗相近。此外,他新研制瓷的曜变天目品种,是对传统的传承、创新和超越。



寻找天目瓷的金钥匙

记者:是什么吸引你如此执著,非要破解烧制曜变天目瓷的秘密?

刘文坦:我从小热爱陶瓷艺术,最喜欢陶瓷中的曜变天目瓷,这是宋代烧制的一种铁釉陶瓷,烧制中因窑内温度变化,在黑釉底下出现丰富的黄色结晶,在日光下,结晶斑点周围闪耀着蓝色光彩。这种结晶效果的陶瓷在当时也很罕见,几十万件中,偶尔会出现一二件。也许是物以稀为贵,也许是我认准了的事绝不放弃,感觉总有种力量推我前行。

记者:这个陶瓷烧制中的异类后来也受到了世人的关注,为什么?

刘文坦:中国元朝时期,日本的书里就对曜变天目瓷有了记载,认为它“是最好的建盏,价值最高。”上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著名陶瓷专家用5年时间,烧成与宋代建窑曜变天目碗十分相似的产品,并把仿宋曜变碗送给其故乡福建博物馆。曾有人欲以5000万日元巨款购买此碗,因此而被称为“稀世珍宝”。

黑釉陶瓷始于汉,入宋以后烧造量更大,种类繁多,窑址遍及南北。根据外貌,铁系釉有曜变、油滴、兔毫和灰被等30多种。其中,以福建建窑出产的曜变天目为最名贵。

唐山是北方的瓷都,烧造陶瓷的历史悠久。往上数几辈,刘文坦家都有陶瓷艺人,解放后曾是地下党的父亲受政治运动迫害,一家人流落农村,为了谋生,他又重新干起了先辈们的老行当———烧窑制陶。

机会只关照有准备的人,毕业于农业中专的刘文坦最爱看书,姐夫在大学教书,他一有机会就去借书看。上世纪70年代末,唐山大地震,劫后余生人都在竭力挣扎着恢复生的信心,他居然跑到一幢大厦的废墟中掏书!艺高人胆大,他不知前途几多坎坷,就接过打开曜变天目瓷秘密的钥匙。



宝石般璀璨的天目瓷

“曜变,就是在日月星辰下发生变化的意思。”他边解释,边从架子上挑出一只掌心大的黑釉小碗,内表釉面底下散布着一簇簇黄水晶粒般的结晶。遭遇下午3点的阳光,这些斑点的颜色无论从什么方向看都保持黄色,周围的釉则显出深蓝色辉光。他说:“釉底结晶内薄膜的厚度不一样,在日光下,对太阳的反射角度不一,形成干涉、散射等光学变化,产生宝石般晶莹璀璨的光华。一般陶瓷釉底没有这种结晶,也就没有这种光学效果。”



同甘共苦一家人

刘文坦是家的精神支柱,是妻子儿女的绝对权威。28岁的刘鹏看父亲的眼神无限纯净、无限温暖,这种对榜样至爱的目光,是眼下绝大多数父母无缘体会的。他说:“爸爸20多年坚持研究铁釉天目瓷,这种毅力值得我学习。”

家里有三眼窑,只要能维持基本生计,所有精力和资金都投入烧天目瓷,但常常是十窑九空,废品多的能堆成小山,再重头开始。

建窑炉要花钱、原料、煤气,每项开销都很大。凭着聪明勤奋,刘文坦家曾是全乡最让人羡慕的家庭:第一个安装电话、第一个有汽车,甚至买了两辆汽车……但个人投资搞天目瓷把家底一点点掏空。

家里最困难时,只剩下4毛钱。儿子把水龙头凿开,外边是铸铁,当废铁卖;里面的铜心取出来,为了多卖几分钱。妻子说:“我们早晨做粥,吃点咸菜,中午贴饼子,晚上还是粥。孩子们觉得没劲,总是饿。老村长给我们做一大盆玉米面粥。哎呀,都跟恩人似的。”

儿子中专毕业时放弃到外面工作,过了两个月,爸爸才知道,他说:“家里缺的不仅是钱,是实实在在的投入。”

2000年正月十二还没过完年,刘家人还在烧窑。儿子上午发烧,在家输完液,下午4点多,来替爸爸。窑炉煤气管道突然崩裂,听着“嘭”一响,他爸就招呼“刘鹏,刘鹏”,孩子浑身是火,在地上打滚,是露着的地方都烧坏了。

在慌乱的救人后,刘文坦打开窑门,突然看到一个黑宝石色的茶碗,他十分惊讶,再清点一下,这一炉居然出了8件成品。全家人悲喜交加,在寒风中抱头痛哭,妈妈说:“这是用咱们儿子的血和命换来的。”

2002年底,刘文坦派儿子到福建,看看能否在建窑旧址找到一点远古文明的蛛丝马迹。刘鹏在建阳的小窑厂从小工做起,干了半年后传回来话:当地人只热衷于造新假古董。而且那时,非典已风声鹤唳,父亲急招其速回。

仿宋曜变天目瓷烧出来后,刘文坦想请专家帮着鉴定一下,听说故宫有,他和弟弟背抱着几件沉甸甸的陶瓷来到北京,想求得答案。

记者:为什么要到故宫去找?

刘文坦:我们也不太清楚,是撞着去的。我们住在前门一带的地下室旅馆,两人30元钱一天。我们抱着自己的东西,从前门走到天安门,沿护城河走到故宫正门。门房说我们要找的那位专家已经退休,没人接待,只好无功而返。

记者:回来你觉得伤心沮丧吗?

刘文坦:那没法。习惯了冷遇,习惯了不成功。

记者:你曾梦想过成功这一天吗?

刘文坦:多次做梦,在梦里喊成功,多少次应声跳下床。

记者:那现在是一种什么心情?

刘文坦:人既要能承受压力和痛苦的毅力,又要能压抑这种成功后的狂热。我通过不成功压抑痛苦,又非常平淡地对待成功。

记者:目前,你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刘文坦:陶瓷业正面临产业结构变化,我们就冲这个来。把曜变天目瓷从艺术陶瓷变成高档日用资,如餐具、卫生瓷,我已开始实践,我的事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默默无闻的小规模实验室产品到轰轰烈烈的产业化大生产,700多年前偶然的窑变异类,在700年后为陶瓷烧制技术吹进一股新风。雄心壮志的刘文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将经历的困难和问题也将不同于已往。祝愿这勤劳、善良的一家人———一路走好!

下一个陶瓷收藏热点:民国瓷器


王步 青花渔翁瓷板

2012年春拍,跟往年一样,中国嘉德率先亮相,其中5月15日举行了“近现代陶瓷”专场和“八友遗珠——二義草堂民国瓷画”专场。上午开始的“近现代陶瓷”专场的199件拍品经过140分钟的激烈竞逐,总成交4822万元,成交率60%,其中景德镇艺术大师钟连生“汉宫秋月”釉上彩瓷板以1242万元创下画家个人拍场新纪录,李菊生“巫山瑶姬”高温颜色釉瓷板和李小聪“赤壁怀古”粉彩瓷板均以345万元紧随其后,其中民国瓷并没有特别好的表现。

下午进行的“八友遗珠——二義草堂民国瓷画”专场,共有13件拍品,拍卖只用时15分钟,成交7间,总成交1470万元,成交率56%,其中王琦风尘三侠、东山丝竹·粉彩人物瓷板两块以552万元成交。

民国瓷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对于中国近现代书画、翦淞阁等场次的高成交率,这两个专场的成交率并不太高。记者随后采访了几位民国瓷藏家,他们觉得成交价格还可以,但成交率不甚理想,其中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相对于书画和明清瓷器来说,整个民国瓷包括当代陶瓷的收藏的群体还是比较小,所以可能会导致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说一场拍卖,几个大买家同时对其中几件作品感兴趣,那价格可能就很高;如果缺席了一两个大藏家,或者这场的东西不在他们的收藏系统之内,可能这场的成交情况就不会太好。

对民国瓷的拍卖,比较特殊的几个大收藏家到场与否,举牌与否,影响比较大,因为它的消费群体小,所以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另外,拍卖行在征集的作品非常重要,作品的品质直接影响到拍卖情况的好坏。据某藏家介绍说,目前艺术市场上有些标明是“珠山八友”或其他名家原作的东西,但从画风、落款等来看并非原作,可能是当时朋友、学生等临摹的,但是因为这些人的作品离我们现在时间很近,没有经过那么多的洗礼,大家可以借鉴的参照物也不是那么多,所以作品的真与假很难准确地去评判,这种模糊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市场的成交情况。

虽然相比较其他门类的拍卖情况,此次嘉德春拍民国瓷拍卖相对平淡,但这些并不能简单地说民国瓷器行情开始走低,其中有拍卖行的因素,也有藏家的因素。

民国瓷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从整个历史角度来看,我们对整个民国时期的研究其实尚未深入展开,更不用提民国瓷这一细分门类。在中国陶瓷史上,目前尚未把民国瓷器纳入其中,市面上出版林林总总的陶瓷书籍图录,也极少有把民国瓷器作为一个专类来记叙的。由于流传至今的民国瓷数量众多,以及学术研究的滞后,一般文物界及收藏界对民国瓷器的重视远远不及他们对其它时期瓷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追求的程度。

目前在艺术市场上,唐宋高古瓷和元明清瓷器价格高飙,动辄千万上亿,价格已经处于高位,现代瓷器在艺术市场的表现也相当不俗,名家作品动辄上千万,唯独民国瓷的价值却远远没有被发掘。

从新中国恢复艺术市场的三十年看,民国瓷只是作为陪衬出现,在学术上并未得到充分认可,价格也非常低廉。自90年代后期就开始收藏民国瓷的徐锦范回忆当年的情形说,最早文物商店最便宜的就是浅绛彩,我三五百买的很多,买了一百件浅绛瓷花了五万块钱左右,随后浅绛瓷也开始逐渐升温,到我完成第二个一百件的时候,大约花了将近三十万。相比于其他门类的动辄百万、千万,民国瓷的市场还处于一个相对低位。

随着近几年人们对民国瓷关注的升温,相关的研讨会、论坛也在不断举行,雅昌艺术网近代民国瓷论坛的网友先后在景德镇、黄山、长沙、常熟等地举办了多届文人瓷画研讨会,通过研讨、交流、鉴赏、参观等多种方式,探讨文人瓷画的艺术内涵、历史地位和收藏前景,对于民国瓷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王步 青花鸬鹚鱼藻洗

民国瓷的“黑马”成色几何?

在清三代和现代瓷器相继拍出天价后,这部分的市场行情已经处于高位,短时期内不会再有大幅度的增长,而市场必须要寻找新的增长点,由于民国瓷开创了中国文人瓷画的先河,作品存放量大,所以开始逐渐被人们所认知。

藏家罗先生介绍说,虽然民国瓷的文物等级和经济价值都不算高,但却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国瓷的经济价值会越来越高。“中国收藏队伍以每年20%的速度扩张,今后,收藏市场‘僧多粥少’的现象会越演越烈。”从2001年到2011年这十年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成交价格超过100万元的24件,成交价格在50万元到100万元的30多件,20万元到50万元的160多件。

目前,很多人认为,民国瓷的价值被低估,其价格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对此北京匡时高级经理杨君介绍:“我觉得因为不同的收藏圈子,有不同的收藏人群,对民国瓷价格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对收藏明清官窑的人来说,他们可能觉得一件民国王步的作品已经过千万,他们觉得很贵,因为一千万在他们的知识体系里面可以买到一个乾隆官窑的瓶子或明代青花的。

其实收藏,有时候也并未是完全理性的,可能跟买家的兴趣、爱好有关。现在国内比较顶级的大的民国瓷的收藏家,他们不收藏民国以前的瓷器,并且他的收藏品是数量非常庞大,基本上都是国内民国瓷里边好的精品,每个名家的代表作都有,将来可能要开博物馆,建立一个民国瓷的收藏系统。对于他们而言,既然要搞收藏,我就要做我这个领域里面最好的,我觉得收藏这种心态都是很正常的,既然要收就收一个最有系统的,对他们来说一千万一件王步的作品,他觉得能够接受就可以,并没有考虑横向对比那么多的因素。

所以我觉得是不是价格的洼地或者说未来还有多大的空间,完全就是取决于在买家的心态。他觉得这个东西两千万能买下来,就是两千万的价格,他如果觉得这个东西过了五百万就不买了,就有百万的价格。”

民国瓷的收藏群体和区域都在扩大

很多藏家最初之所以收藏民国瓷,是因为民国瓷的收藏门槛比较低,且能收到较为完整、精美的作品。从1995年开始收藏晚清民国瓷器的韦强介绍到,当初主要原因是买不起老窑精品和明清完整器精品,成天对着那堆粗罐碎瓷片发呆,觉得这么玩下去不是回事情。限于当时的经济能力,唯一买的起完整器且比较漂亮的就是晚清民国瓷器,所以就把自己的收藏定位在晚清民国这一块上了。

随着艺术市场的升温,民国瓷的收藏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据杨君介绍:“第一,区域在增加,因为之前收藏民国瓷的区域可能比较集中,以江西以及福建、广东等沿海的省份为主,这些地区的藏家收藏民国瓷比较早,但最近参加一些研究会、论坛发现,北京、浙江、东北等很多地方的客户也开始参与进来,比如匡时去年春拍中一件王锡良的作品,刷新了他个人的拍卖纪录,就是东北的一个客人买走的。今年4月在江苏常熟举办的雅昌网友会上,我发现当地也有非常大的群体在收藏浅绛彩。

目前民国瓷的收藏区域在慢慢扩大,而收藏家对民国瓷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王步、珠山八友肯定是最热门的,现在慢慢也关注到浅绛彩作品,4月份香港华辉春拍中,浅绛彩作品拍到了接近200万的高价。

之前民国瓷浅绛一直属于价格比较低的品种,近期市场对浅绛彩有了重新的认识,浅绛彩作为文人瓷板绘画的开端,吸收了扬州画派、岭南画派的艺术家,而后“珠山八友”延续了文人瓷画的发展,当然后来还有“小八友”,所以浅绛彩的价格也在上来。

“现在民国瓷开始慢慢回归到它的艺术性和学术性,以前就是买名气,现在是真正在买艺术,这是一个变化。”

隋代瓷器


隋代瓷器仍以青瓷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白瓷。隋瓷的胎子普遍较厚,胎质坚硬,釉子无论青绿、青黄还是黄褐,均为玻璃质,施釉不到底,大多数都有垂流现象。隋瓷多光素无纹,部分带纹饰的主要以印、划贴为主。所谓印花,是把模子上的纹饰压印到瓷胎上,使纹饰凸起,再施釉入窑;划花是用尖状工具在胎子上划出纹饰,施釉入窑;贴花是将用手捏或模印等做成的小纹饰片贴到胎子上,再进行烧制。常见纹饰有团花,草叶、莲瓣。卷叶、波浪和弦纹等,个别的也有加饰黑褐彩的。

隋代白瓷是从青瓷转化而来的,最早的白瓷是由北朝的制瓷工匠创烧的,但这时的白瓷釉不是真正白色的,而是透明的玻璃釉罩在白胎上。器物胎质较白,釉面光润,已基本上看不到如南北朝白瓷中白中泛青或闪黄的痕迹。隋代制瓷技术的重要成就之一,是成功地在瓷胎上采用白色化妆土。上釉之前,精选含铁成分少的白瓷土细密地挂在坯上,可以避兔瓷器烧成后胎体表面粗糙、坯面出现孔隙及胎体颜色不好等弊病,增强釉色透明莹润的质感,特别是对白瓷釉色透明度的提高和呈色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隋代瓷器器型主要有四系或六系盘口壶和罐、龙柄鸡首壶、唾壶、多格盘、五盅盘,高足盘,瓶、砚、盘和碗等。这时的壶、罐造型比南北朝时更加瘦高,讲究曲线美,肩部大多塑成"U"字形系,也有桥形系。鸡首壶的鸡头挺胸耸冠,手柄一端的龙首探进盘口,非常生动。除了鸡首壶。还有数量极少的其他动物形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双龙柄盘口壶。碗多为直口深腹,假圈足稍高。盘有大有小,有深有浅。高足盘的足上小下大呈喇叭状。

白釉盘口瓶 隋 高47厘米

估价:RMB480000-640000 成交价:RMB635979

瓶作盘□,细颈,鼓腹,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润,釉色透明莹润,具有质感。青瓷印花罐 隋 21Xl6X9·4厘米

此罐直口,肩部饰有4个方形耳,方形耳问又各饰4个U字形耳,共有8耳。深腹,腹壁向下内收,至底部又外侈,工底。肩、腹各有弦纹3周。肩刻有覆莲瓣一周,腹部饰圆、方相间的花纹一周,圆形为八瓣莲花形,万形框内为竖条纹。胎灰黄色,器表内外均施青釉,釉不到底,器身冰裂纹。此罐出土时内盛核桃,但已炭化。白瓷双系鸡首壶 隋 27.4X7.1X7厘米

壶作盘口,细颈,颈部饰凸弦纹两周。肩部丰满,自肩以下腹壁逐渐内收,至底部又外侈,平底。肩部向前伸出一鸡首,高冠圆目,张口作啼鸣状,颈上有印痕以饰羽毛。肩的后部向二伸出一把手,把端作璃首,张口衔壶之盘口,把为两条形合成。肩的左石各有一系,作双瓣重合形,下作一圆饼饰。肩与颈相交处有凸弦纹一周,腹部饰凹弦纹两周。胎灰,施白色化妆土,透明釉。近底部及底无釉,器身有细小冰裂纹。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隋代青瓷奠基了第一个瓷器高峰期》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隋代青瓷奠基了第一个瓷器高峰期》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青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