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 导航 >

聊城一藏友恋上官窑瓷器 藏品涵盖康熙雍正乾隆等时期

聊城一藏友恋上官窑瓷器 藏品涵盖康熙雍正乾隆等时期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乾隆官窑瓷器印章鉴别 雍正瓷器鉴别

2021-01-25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张克收藏的官窑瓷器。记者岳耀军摄

(记者岳耀军) “这是清代雍正年间的,名字叫‘雍正红底五彩花鸟纹赏瓶’。”聊城市民张克向记者介绍说。

这个宝贝的名字很长,不仅体现了其烧制年代,还有包括了其基本特征。这个赏瓶个头不大,但来头不小,是清代雍正时期烧制的,且是官窑。

所为官窑,是指专供皇宫,或供应王宫大臣。

记者看到,这个赏瓶瓶底有蓝字落款:“雍正年製”。

张克爱上收藏已经18年,尤喜官窑瓷器,其中,他收藏的官窑瓷器,涵盖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等时期。

藏之幸:集市上淘得雍正官窑瓷器

8年前,张克在集市上,看到一对红底瓷瓶。他顿时敏锐地发现,这是好东西。从主人手中,小心翼翼地拿过来一看,他惊喜万分。“好东西!”这正是他目前收藏的这对“雍正红底五彩花鸟纹赏瓶”。

记者看到,这对赏瓶大小基本相同,底纹、图案等也非常一致,高度均为22cm。

经专家鉴定,这是官窑中的精品,由御窑厂烧制。“从雍正时期烧制至今,已有几百年时间,保存得如此完好无损,非常难得。”张克说,这对赏瓶最初的主人,应该较为尊贵,为皇亲国戚,或王公贵族,甚至是专供皇宫的,但在历史的变迁中,它流落至民间。

藏之雅:瓷器在古代是讲究身份的

采访当日,张克还向记者展示了一对清代乾隆时期的官窑瓷器。

这对官窑瓷器一模一样,较为高大,高约60cm。张克说,这对瓷器的名字是“山水人物花鸟四面开光象鼻尊”,瓶底落款为:“乾隆年製”。

在当时,尊这种瓷器,只为达官贵人王爷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所有。与尊类似,民间作为嫁妆使用的,也有一种瓷器,叫嫁妆瓶,是档次较低的。

比嫁妆瓶高档一些的这种瓷器,叫赏瓶,一般见于较为富裕的人家。而尊的档次,比赏瓶要高很多。

张克收藏的这对象鼻尊,有一个明显特征,即瓶颈部有一对对称的象鼻造型。这对象鼻尊上的图案,可堪称精致。山水图案,层层叠叠,看上去,远近景错落有致;人物图案,栩栩如生,有谈事的,有聆听的,有说有笑,神态各异而安详;花鸟图案,层次感较强,动态十足。

藏之乐:把玩藏品是和古人交流

同样是大约8年前,张克还在集市上淘得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的官窑茶杯。

杯内底是童子与兰花的图案,杯外底有“康熙年製”的落款。

张克说,这个落款很有讲究。康熙皇帝在位早期,所有官窑瓷器的落款,大都写为前朝。瓷器是易碎品,寓意前朝江山破碎。而到康熙中晚期,清朝的江山大局已稳,文武百官信心大增,这才敢在官窑瓷器上落款为“康熙年製”。

18年的收藏经历,让张克成为一名瓷器专家。最主要的是,收藏给他带来无尽的愉悦。“你看着这些藏品,它们也在看你,这是一种交流,是和古人交流。”张克说。(聊城新闻网)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清雍正官窑豇豆红小盘比康熙官窑瓷器差很多


豇豆红小盘尺寸高3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7厘米,豇豆红瓷器表面釉常常呈色不均,出现深浅不一的斑点。豇豆红釉色灰暗,这件瓷器正是雍正时期的豇豆红,跟康熙时期比还是差了一个档次。

豇豆红小盘敞口,弧壁,圈足。内外壁均施釉,口沿及圈足内为白釉。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豇豆红釉色泽鲜亮,釉色深浅不一。此件小盘即为雍正年间所烧造的瓷器。

“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形容豇豆红其釉色在视觉上的惊艳。豇豆红是康熙朝单色釉的创新品种,十分名贵。因为烧成难度大,一般没有大件器。豇豆红以颜色似豇豆得名,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同《南窑笔记》记载的一种名为“吹红”的瓷器即豇豆红。“吹红”的名称体现其制作工艺,以吹釉法施釉。豇豆红烧成难度大主要因为它是高温铜红釉,铜元素在高温下极易挥发,窑室内的温度与氧化还原时气氛的变化,以及铜元素在釉中的含量多少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呈色。

雍正乾隆官窑都有蔬菜入画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馆长

蔬菜是人们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古时候的蔬菜跟现在差别很大,时间相隔越早差别越大。今天的蔬菜品种非常多,很多新的蔬菜我小时候都没吃过。 严格说起来,中国人的蔬菜口味是世界性的,越来越丰富,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蔬菜可能都叫不出名字。古时候人们为什么会把蔬菜放在器物之上,是因为它跟我们的 生活有关。

雍正乾隆官窑 都有蔬菜入画

这是两个清代的官窑盘子,一个是雍正官窑,另一个是乾隆官窑,上面画的纹饰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把蔬菜画到瓷器上,尤其在官窑上,实际上是一种皇 家提倡的做法,它从某种角度上讲是皇家关心民生的一个证据。一般像蔬菜很难入纹饰,首先解释起来比较麻烦,其次,它跟我们生活太近,距离产生美,蔬菜跟我 们的生活没有距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就不美。但是在康乾盛世的时候,在雍正、乾隆最富足的时期都能看到蔬菜画入官窑,在这一点上讲是对瓷器史的一个贡 献。正因为古代有这样的时期、有心计的统治者和能工巧匠把它画到瓷器上,我们今天才能看到这样一个面貌。

“菜篮子工程”说明大众越来越重视蔬菜

上面是雍正时期的胭脂紫釉粉彩莱菔纹小盘,它的背面是胭脂紫色,非常漂亮,署“大清雍正年制”款。正面画得非常淡雅,画了一个萝卜、一个小辣椒。下 面一件是乾隆粉彩瓜果纹小碟,上面的东西大家都很熟悉,有紫色的茄子,还有西红柿、黄瓜。背面是珊瑚红色,还带有一点描金,署“大清乾隆年制”。当时皇家 出于什么考虑做这样的瓷器呢?是出于关心民生。中国历史上凡是老百姓生活很好的时候,皇家都是提倡关注民生的。而社会发生动荡的时候就没有精力再去关心民 生的事情了。今天也是这样,就像“菜篮子工程”,过去没有提过,那今天为什么有菜篮子工程呢?是因为人口急剧地向城市聚集,城市对蔬菜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蔬菜就变成了一件大事。

这是一个北宋的瓷枕。一侧画的是一个卷起来的荷叶,还有荷花和慈姑。我们今天讲蔬菜,因为蔬菜跟我们百姓贴得最近,每个人几乎每天都要跟蔬菜打交 道。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一大国首先要解决吃的问题,除了粮食其次就要解决蔬菜的问题。在我们几千年的文明进程当中,蔬菜好像在我 们生活中占的地位不那么重要,但实际上它很重要,只是我们过去没有深入关心过它,也没有探讨过这些问题,除了专业的学者对中国蔬菜的发展史有过研究,一般 人很难知道什么蔬菜是在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我们从蔬菜文化中依然可以提炼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观复学堂

1

茄子有几种颜色?

马未都评:茄子是我们常吃的一种蔬菜,大江南北都有。茄子在生活中也有应用,比如照相的时候摄影师就会让大家喊“茄子”。茄子大家基本都见过,那么 究竟有几种颜色呢?紫茄子是我们常吃的品种,还有绿色、白色的茄子。紫茄子的花是紫的,茎是紫的,果实是紫的,这是最普通的茄子,难得在一个植物上看到这 个颜色。白茄子见得最少。我年轻的时候在农村插队,曾经生吃过茄子,我一开始不知道茄子能生吃,农民告诉我说生茄子是可以吃的。在那之前从城市走出去的我 一直认为茄子必须做熟了,生的多难吃。他说挑嫩的吃是很甜的,然后我们就到菜地里偷偷摘了一个嫩茄子,我坐在那儿一会儿就吃完了。我头一次生吃茄子觉得很 好吃,说很好吃是相比较而言,如果跟苹果相比那肯定是苹果好吃。特别嫩的茄子的涩劲没那么大,多少有一点点甜;茄子长得比较成熟的时候嚼着口感很不好,有 点弹性,跟棉花套似的,嚼不动,但特别嫩的茄子吃着口感还算可以。我们常说“紫气东来”,紫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一种很高贵的吉祥色,西方人也是这么认为 的,所以我们说皇帝待的地方叫紫禁城。

2

萝卜有哪些别称?

马未都评:萝卜在古代有一个非常吉祥的名字叫“莱菔”,谐音“来福”。莱菔尊就是福气来,如果叫“萝卜尊”就很难听。典型的莱菔尊底下这一部分像萝 卜。萝卜还有别的名字,可以叫雹突、温菘、紫云菘,还叫土酥。对于我们古代文化来说,萝卜这样一个最大众的蔬菜至少有五六个比较通行的名字。有的萝卜既可 以生吃也可以熟吃,有的萝卜只能熟吃,生吃特别不好吃。比如北方有一种红色的萝卜叫卞萝卜,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这种萝卜只能熟吃,生吃特别不好吃,又艮又 辣,但熟吃就非常好吃,辣炒萝卜丝是一道非常好的菜。萝卜还有药用功能,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可以通气。冬天有时候身体不适,熬点儿萝卜汤喝下去会非常舒 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萝卜高产,对土地的要求又不高,它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要的蔬菜,可以说是家庭餐桌上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大众菜。萝卜还有一 个好处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就是它便于储藏。过去北方冬天的时候,白菜和萝卜是两种主打的蔬菜。挖一个地窖把萝卜搁在里头,一冬天甚至一年都没有问题。其他 的蔬菜在储存方面远不如萝卜,所以萝卜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3

田藕与塘藕有什么不同?

马未都评:蔬菜中除了陆生的还有水生的,水生的蔬菜中南北方最多的往往就是长在水下泥里的藕。藕可以熟吃也可以生吃。有人吃一辈子的藕,切藕的时候 从来没拿起来数过藕有几个孔。中国人认为藕是贯通的,藕节代表聪明。过去明清两代经常做成玉片,这个玉片就是藕,做成藕的断面表示人是聪明的,是通气的。 藕究竟有几个孔呢?一般情况下有7个或者9个孔。传说乾隆有一次吃饭时,上菜的时候有人给他一个藕节,乾隆就写了一句诗叫“一弯西施臂,七窍比干心”, “弯”是胳膊,“西施”是美女,“一弯西施臂”就是指这一个藕节,“七窍比干心”说得很清楚,就是藕有7个孔,说明乾隆的观察入微。藕有两种,一种叫田 藕,一种叫塘藕。田藕是专门在田地里种的藕,水很浅,塘藕是指深水塘里种的藕。一般的说法是“田九塘七”,就是田地里种的藕是9个孔,而池塘里的藕是7个 孔。会出现的一种大众菜。萝卜还有一个好处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就是它便于储藏。过去北方冬天的时候,白菜和萝卜是两种主打的蔬菜。挖一个地窖把萝卜搁在里 头,一冬天甚至一年都没有问题。其他的蔬菜在储存方面远不如萝卜,所以萝卜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道 咸同 光绪 瓷器特征


康熙瓷清朝瓷器仍以景德镇为中心,康熙时始把景德镇窑恢复,并派专员监造,专员有藏应选、郎廷济。不论在造型,色彩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仿制历代名器。同时首创了缸豆红、珐琅彩。康熙瓷釉是浆白釉,釉厚有小棕眼。色彩有五彩(无粉),素三彩(绿、黄、淡紫、茄紫),珐琅彩(就是料彩),一道釉祭红、郎窑红、宝石兰、宝石绿、缸豆红、素黄的东西也是有名的。康熙时图案的人物大都是瞎子,款式多为六字款,近似欧阳询、虞世南体,字瘦长。

大清康熙年制釉里红针刻龙纹水盂

大清康熙年制釉里红针刻龙纹水盂底

康熙五彩净水碗

康熙五彩净水碗底

康熙清瓷罐

康熙清瓷罐底雍正瓷雍正虽十几年间,但瓷业较发达。首创粉彩,(五彩加粉),胭脂水,窑变。在仿制上盛于康熙,而且有些东西仿的精。如前几十年的宣青花大都误认为雍正的。明成化创的过枝画法,雍正时颇盛行。这时瓷器珐琅彩、斗彩、透釉虽黄、娇黄、蔡绿,葱心绿的也很多,而且著名。雍正的粉彩,温柔雅丽,特别美观。款式有六字款或四字款。

雍正

雍正瓷片

雍正粉彩牡丹纹天球瓶

雍正青花釉里红三果纹长足碗乾隆瓷乾隆时期,是集过去造瓷之大成,所以造瓷技术得到了发展,可以说乾隆是封建社会瓷业的黄金时代,乾隆时期不论是造型、色彩都是应有尽有,而且创制了古铜彩。对历代名瓷是无一不仿,所以历代的东西在乾隆时期都能看到样本。在画法书写上也力求精致,成立了绘画的“如意馆”书写的“南书房”。画法上不但仿古,而且引造了西洋绘画技术。所以乾隆的瓷器造型优美,图案有一定章法,色彩鲜艳雅致。款式有六字款或四字款,有楷字、篆字。

乾隆鹤鹿同春牧牛图八方大盘

乾隆青花釉里红狮球纹蒜头瓶1

乾隆青花山水奶杯

乾隆青花釉里红狮球纹蒜头瓶嘉道瓷嘉庆是清由盛至衰的起点,故瓷业也开始不振,嘉庆道光虽也有御窑,即没有什么独创,瓷器也不精致,这是与以上三代比,唯一万花(又叫百花)嘉庆时的瓷器较好,这时期的赏瓶多了,款大多是楷书六字款。

嘉庆青花底

道光

道光粉彩大碗咸同瓷咸同瓷器距今不过百余年,时间较近。是现在收购常见的东西。咸同时期时兴送礼,所以这时期小品文玩器较少,大部为大体果盘,嫁妆瓶多,同时又以粉彩的多。咸同粉彩一是粉厚,比釉凸出来,色彩较浓艳。釉薄,较松弛。图案有小博古,无双谱、百子图、人物花卉等。官窑的大都带六字款,楷篆均有。一般果盘、胆瓶是民窑的不带款。

咸丰青花

同治粉彩

同治瓷底

光绪瓷

光绪是清末,政治更加腐败,瓷器也不如咸同时期。光绪瓷器除官窑器尚比较好外,民窑瓷器釉白中闪青,带鬃眼,一般的色彩浅淡,粉也比较薄。画法通俗,一般比较简单,主要有这么几种图案,大博古、富贵白头、芭蕉美人、钟鼎、折子花、九桃、红狮子等,还有哥窑加彩、哥瓷青花、铁龙等,现在仿的较多,鉴别时应注意。

微信ID:18721706195QQ:1731927495

媒体推送最新古玩资讯免费鉴定评估

雍正官窑瓷器鉴赏


清雍正一朝,虽仅存13年,但制瓷工艺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器形之美,可与纤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相提并论,在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方面均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其大器不显厚重,小器隽巧玲珑。不论是器形的比例关系,还是线条、画工,雍正官窑瓷都有很高的标准。尤其是在色釉瓷方面成就卓越,仿古创新,集中国古代色釉瓷之大成,创烧出数十种具有宫廷风格的色釉瓷器,釉色纯正高雅,超凡脱俗,代表雍正官窑的最高水平。

镇江博物馆收藏的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瓷器近百件,有青花、五彩、斗彩以及仿宋代五大名窑及新创的釉色品种,仿古水平极高。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瓷器作一介绍:

青花:

早期青花瓷器风格与康熙晚期相似,中期以后出现模仿明永宣青花瓷,以较浓的青料在纹饰上点染,达到永宣时青料所形成的疵斑。如青花缠枝纹贯耳瓶,高54.5厘米,口径12.3厘米,底径18.2厘米(图1)。长颈,颈部设一对贯耳,折肩,下腹内收,浅圈足。整器绘缠枝花卉纹。底有“大清雍正年制”三行篆书款。胎体精细,重量较轻,修胎一丝不苟,厚薄均匀。釉面光亮莹润,青花发色浓重艳丽,色调深蓝,是少见的仿永宣青花大器。

青花器除了仿明永宣色调浓艳之外,还有仿明成化色调淡雅。如青花缠枝牡丹纹碗,圆唇,深弧腹,圈足。内底、外腹绘缠枝牡丹纹。足内双圈有“大青雍正年制”双行楷书款。高6.6厘米,口径13.1厘米,足径4.6厘米(图2)。青花色调淡雅,图案纹饰轻描淡绘,线条纤细清晰。

五彩:

五彩盛极于康熙时期,而雍正时期的五彩有其独特的面貌,色彩一变前期的浓艳为淡雅,纹饰纤细疏朗。如五彩海石榴纹碗,高6.2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4.4厘米(图3)。敛口,深腹,下腹内收,圈足。碗内心与外壁绘五彩海石榴纹。圈足内有“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海石榴系从伊朗传入,最早出现在唐三彩陶器上,多与宝相花、莲花、葡萄等相配。其形象是在盛开的花朵中心露出饱绽的石榴,被民间视为象征多子的祥瑞之果。

斗彩:

斗彩为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彩瓷装饰工艺。用青花在胎上勾描出完整构图的纹饰轮廓,然后罩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再于釉上青花轮廓线内填画各种彩料完成彩色图案,复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此时斗彩多为仿明成化斗彩品种,有瓶、杯、碗、盘等。如白地斗彩瓜楞直口瓶,直颈,溜肩,瓜楞腹,浅圈足。颈部绘穿花龙纹,腹部为松竹梅等花卉纹。红彩油润,绿彩莹亮明澈,图案布局简洁雅致,器形小巧玲珑。圈足内有“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楷书款。高10.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3.4厘米(图4)。

白地斗彩八吉祥纹高足瓷碗,敞口,深腹,高圈足,圈足中部有一道凸棱。内底心为一“寿”字,口沿下为菱形图案纹,外腹绘八宝纹,近圈足处绘莲瓣纹;足上部为回纹,中间为花卉纹,下部为变体莲瓣纹。圈足内有“大清雍正年制”三行篆书款。高10.8厘米,口径18.4厘米,底径7.4厘米(图5)。八吉祥纹是宗教纹样之一,又称八宝,八吉祥物为: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双鱼、盘长结,由西藏喇嘛教流传而来。

清代雍正官窑瓷器


清三代的官窑瓷器是大清王朝瓷器发展的最鼎盛的时期,雍正朝瓷器不仅是承上启下的时期,而且是清代瓷器最严谨的时期。因为雍正皇帝对瓷器要求非常严格,对瓷器监管严格。雍正政务繁忙,平实最大的乐趣就是鉴赏瓷器,所以对瓷器烧造非常重视,这也是为什么清代瓷器以雍正朝的最好最贵的原因。

雍正粉彩博古图绣墩

雍正粉彩四妃十六子罐(一对)

雍正粉彩过枝“群芳祝寿”纹大盘

雍正粉彩福在眼前人物图盘

雍正斗彩开光折枝莲纹盖罐

雍正斗彩蝠云纹碗

雍正斗彩暗八仙纹碗

雍正瓷器青花福禄寿扁瓶

清雍正瓷器青花「穿花游龙」图大盘

清代康熙早中晚个时期官窑瓷器写款演变


明清中国官窑瓷器比较注重给瓷器写款,多数瓷器款在底部,个别的瓷器款儿写在瓷器肩部或者口沿德地方。而康熙时期是清朝瓷器写款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瓷器上的款识,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不是很规范。

从清代早期康熙时期官窑瓷器留下来的大量款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写款的发展脉络。每一种款识都是一种尝试,每一类款识都是一种创新。因为明末清初,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景德镇终于开始恢复,特别是御器厂的再次设立,不仅官窑瓷器上书写各种款识又成为了常态,民窑产品也借着这个机会开始尝试画写各种款识,向官窑看齐。这一时期瓷器上的款识,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康熙二十年之前康熙官窑基本都是官搭民烧,标准的官窑款识根本无法得到确立。所以宫廷所用之瓷器,在今天看来很难与民窑清楚的区分,大部分都不落款,尽管落款也都是一些堂名款。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一批带有“中和堂制”的青花加紫的瓷器。比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癸丑中和堂制”。这三种款识不但有年号,还书有干支纪年,我们能够清晰的知道这批瓷器的制作年代,分别是康熙十年、十一年和十二年。“中和堂”是圆明园中康熙皇帝所居的殿堂。这些署有中和堂的器物,其制作精细程度比一般康熙时期的瓷器都要精致,再结合康熙初年“不尚尊号”的时代背景来鉴别,当非一般的堂名款瓷器,很有可能就是康熙早期的官窑瓷器。

除了官窑会留有使用者平时居住的堂名的名号款识,民窑瓷器在当时也是十分流行属有使用者的堂号名称。比如“天琛堂仿古制“、“全庆堂仿古制”、“来雨堂博古制”、“芝兰斋制”等等。这种堂名款在此之前几乎不见,自此出现,便在之后的三、四百年间屡有出现。就连后世的皇帝在看腻了死板的官窑款识的时候,也会让御器厂写一些宫中或者圆明园中,自己喜欢的堂号款识的瓷器。

随着江西景德镇御器厂的恢复,带有“康熙”年号款的瓷器也逐渐出现。但是书写年号款识的习惯毕竟时断时续有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了。在此时恢复,势必要有一个过程。康熙时期书写年号款识的方式有很多种,有四字“康熙年制”的,也有写“大清康熙年制”六字的。六字的又有两行六字款和三行六字款的分别。无论四字六字款的又都分有带双圈和不带双圈的。这些不同的款识说明了,在康熙时期恢复官窑款识时,官方和工匠们是做了很多尝试和斟酌的。

双圈款顾名思义就是在器物底部画有一大一小,两个相套的圆圈。这种款识在康熙之前任何朝代都未单独出现过,都是在双圈中配有文字,双圈仅是作为辅助的。而在康熙时期双圈则成为了主角。究竟为何只画双圈而不再在其中书写年号文字,至今仍没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很有可能是明清更迭之际,江山未定,南方朱明势力仍在,景德镇的汉族工匠,不愿被少数民族统治,期望汉族政权终有一天,能够再次卷土重来,所以仅仅画了双圈,等待希望成为现实的那天再把新的年号填入其中。不过这一天等了几百年,终究没有实现。

雍正官窑豇豆红瓷器盘釉色灰暗,确实不及康熙瓷器


豇豆红釉色泽鲜亮,釉色深浅不一,有诗“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形容其色泽给人视觉上的惊艳。豇豆红釉色瓷器是创烧于清代康熙时期的单色釉瓷器,以吹釉法施釉,这件豇豆釉瓷器小盘是雍正官窑瓷器,但是由于豇豆红烧造工艺复杂以及工艺欠缺,这件瓷器表面釉常常呈色不均,出现深浅不一的斑点,豇豆红釉色灰暗,不及康熙朝。

豇豆红瓷器盘釉尺寸高3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7厘米,敞口,弧壁,圈足。内外壁均施釉,口沿及圈足内为白釉。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

豇豆红是康熙朝单色釉的创新品种,十分名贵。

豇豆红单色釉以颜色似豇豆得名,豇豆红烧成难度大主要因为它是高温铜红釉,铜元素在高温下极易挥发,窑室内的温度与氧化还原时气氛的变化,以及铜元素在釉中的含量多少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呈色。因为烧成难度大,因此豇豆红瓷器一般没有大件器。

乾隆时期瓷器特点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10、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s11、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12、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凤严谨而细腻13、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14、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