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卖瓷砖的 > 导航 >

两百元进的货卖一万二 谁扰乱了陶瓷收藏圈

两百元进的货卖一万二 谁扰乱了陶瓷收藏圈

卖瓷砖的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梦到卖古代的瓷器

2021-02-12

卖瓷砖的。

“贵圈太乱”最早源自娱乐圈,但不知何时,岛城陶瓷收藏圈也沾染了“乱”的习性,行内人叫做“水太深”。赝品大行其道,真品卖不上高价,懂的人想“捡漏”,不懂的人被“打眼”心灰意冷。陶瓷领域真假混杂的乱象,让很多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8月3日,记者深入青岛市文化市场,发现陶瓷摊位数量锐减,玩陶瓷的人转向文玩核桃等杂项。岛城陶瓷收藏圈越来越乱,圈子越来越窄,这究竟是谁惹的祸呢?

乱象一:两百元进的货卖一万二

日前以2.8亿元成交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重刷中国瓷器拍卖纪录,给明清瓷的收藏吹了一把热火。但对青岛古玩陶瓷的收藏,显然没起到太大作用。

陶瓷摊主刘艺(化名)在青岛市文化市场摆摊已经有十四五年了,他眼睁睁看着陶瓷买卖从红火到衰败,看着陶瓷买卖的水越来越“浑”。他告诉记者,青岛虽缺少陶瓷文化底蕴,但2008年前后的时候,玩陶瓷的人还是很多的。那时候,不仅是本地人,韩国人、日本人也经常到文化市场“淘宝贝”。“捡漏”也是常事儿,一个清朝时期的瓷器笔筒,他卖的时候是500元,对方转手后便是5000元。

买卖好做了,争“蛋糕”的人自然增多。人多物杂,陶瓷的真假就更不敢保了。刘艺曾眼睁睁地看着一位来自河北的摊主,将从外地批发过来的一个瓷盘,美化成“官窑”,卖给了一个小伙儿。200元批发的现代工艺品,卖到了12000元的高价。“这种事儿多吗?”“不少。”“就没有发现是赝品回来找的?”“当然有。”在问答中,刘艺告诉记者,自然有买回家经检测之后是赝品,买家回来找要求退钱的情况。但信誉没了还得退钱,这买卖肯定不划算,摊贩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乱象二:价格“高低不就”真品难卖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时候。”但若在一个地方次次湿鞋,还湿个精透,谁还敢再来这个地方?陶瓷爱好者马先生,2008年以前还经常到岛城大街小巷的摊点淘点“宝贝”。但之后就再没去过,“现在市场上的古陶瓷,95%的都是现代工艺品或者是做旧的仿制品,不敢买了。”他摇摇头说。买卖不好还可以挽救,信誉丢了,生意也就没了。

古陶瓷“水太深”,让众多的陶瓷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导致的结果是,真品古陶瓷也卖不上高价甚至卖不出去。青岛市文化市场一陶瓷摊摊主韩先生,拍着胸脯说:“做买卖凭良心,我卖的陶瓷具体是什么年代,都会照实跟买家说。”但即使这样,也有无奈的时候。8月3日正是周日,上午9:00到12:00,韩先生没卖出去一件陶瓷。期间有三五个过来问的,“这个破了的龙泉窑的印花碗多少钱?”“你要的话就1000块。”“破的不好有没有完整的?”“有,完整的贵,得两万八。”询问者一听,撂下碗便走了。另外一位女士喜欢陶瓷配饰,想挑几块古陶瓷碎片回去切边做项链挂件。一块碎瓷片价位在100元到200元之间,女士挑了半天嫌有点贵离开了。她脖子上所带的项链配饰在北京潘家园买的,花了150元。

“现在来买陶瓷的心理是:高不成低不就。价位高了怕上当受骗,低了还是怕自己亏了。”韩先生说,他的陶瓷碎片都是在苏北地区收的,来源可靠,利润仅是二三十元。他已经习惯了半天“不开壶”的生意,每周仅周六周日上午去摆摆摊,现在的销售渠道多是对收藏研究较多“有眼力”的朋友。

乱象三:想买真品找不着地儿tAOcI52.Com

陶瓷之乱不仅是在青岛,冲着仿制品的高利润,陶瓷仿制品造假者趋之若鹜。但很多地方,真假古陶瓷市场终究还有一条模糊的界限。

据了解,北京曾经就有东西“晓市”的存在。就是天亮之后便散市的市场,当时多是一些清末的遗老遗少。家族败落之后便拿着留存下来的一些“老东西”到市场上去卖,但又碍于面子,就去“赶早市”。在“早市”中,淘到好东西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这一传统倒是在一些城市仍有留存。摊主“阿东”告诉记者,他曾经到青岛周边地区摆摊,平度、烟台都有这样的传统。平度是在胶东古玩文化市场,当地人叫做“鬼市”。“要想买到真东西,就得凌晨三四点钟过去。”“阿东”说,七点之后去的都是“散户”,古玩真品率不高。

来了青岛,问一下去哪里能买到真的陶瓷?很难得出答案。青岛昌乐路文化市场算是岛城最热闹的古玩市场了,但陶瓷摊位数量有限,真假混杂。多是夹杂在旧书摊、珠宝玉石摊位之间。而且多是周六、周日上午8:30开摊,12:00基本就都收摊了,下午已是寥寥无几。业内呼吁培育真品市场

据摊主韩先生回忆,近五六年来,青岛文化市场中古陶瓷摊位减少了一半多。很多摊主转向赚钱较容易的玛瑙玉石、文玩核桃等。“水太深”让陶瓷收藏门槛提高,陶瓷收藏者纷纷“转粉”,转而追寻玉石青皮等。青岛陶瓷生意不断萎缩,收藏圈也不断缩小。谁让古陶瓷市场变得这么乱?如何挽救日益萎靡的古陶瓷市场呢?“赝品泛滥,诚信缺失,是导致古陶瓷市场紊乱走向萎缩的根本原因。”韩先生分析说。要想重振青岛古陶瓷收藏,就得培养一个真品圈子,培育真品市场。这样不仅青岛人愿意买、外地人来了青岛也会看,不论是内行人还是外行人,都可以踏入这个圈子。不像是赝品混杂的市场,只有眼力极高的内行人才敢踏入,外行人只有被宰的份儿。另外,可以通过举行鉴赏会、陶瓷知识讲座等,普及陶瓷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陶瓷、爱上陶瓷。瓷器,英文名便是“China”,它诞生于中国,代表着中国特色,蕴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古陶瓷收藏,不仅是一种爱好,一种投资,更是一种文化保护,一种民族情怀,一种文化传承。“希望这种文化底蕴在青岛也得到传承和发扬。”这是韩先生的愿望,也是岛城众多陶瓷爱好者的心声。

taoci52.com小编推荐

“货卖识家”带来的一段佳话


北宋耀州窑双鹅戏鱼莲池盏

北宋耀州窑双鹅戏鱼莲池盏(底部)

藏友求鉴:上个周日上午我到西大现代学院看望一位朋友,在学校门口巧遇熟人徐天武,他热情地迎上来说,真是没想到在这里相遇,他正准备给我打电话呢。几年前他从一位老先生手里收藏了一件北宋耀州窑双鹅戏鱼莲池盏,十分罕见,让我这会若没事的话去他家里看看。我满口答应。

持宝人:徐天武

收藏主项:陶瓷

藏品名称:北宋耀州窑双鹅戏鱼莲池盏

藏家感言:想收藏到上好的藏品,就看朋友圈里你的人脉好不好。经常和高手过招,你也会成为高手。想好的,做好的,你就会得好的。收藏如此,做人更是如此。

鉴宝专家:王学武

专家点评:这件盏直径15.8厘米,通高5.2厘米,足径4.5厘米,为瓷质,广口,斜收腹,圈足,印花,印工清晰,壁较厚,橄榄绿釉色滋润,釉水一流,锃明光亮,瓷盏胎质紧密,胎色较灰,圈足外有施釉时的手掐痕,圈足内有少量垫砂,修足露胎处,呈氧化铁析出之褐色,自然老旧明显。该盏整体造型规整,釉色清秀美丽,令人爱不释手。该盏图案设计迎合唐骆宾王《咏鹅》诗境,盏内绘双鹅游水嬉鱼的生动画面。“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和“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再看该盏:双鹅的红掌拨在清水绿波之上,一只白鹅翅膀向后,微微展开,引颈高歌,红掌恰巧蹬在身后的莲杆上,带动着莲叶摇曳,婀娜多姿;双鹅游逸戏水,冲动着莲蓬、角叶、花蕾个个弯曲;搅动的湖水上下翻动,鱼儿纷纷跳出水面;另一只白鹅则侧身回首张望,悠然得意的寻觅着瞬间跳起的鱼儿;两只白鹅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莲池嬉鱼图”,双荷大叶,一仰一合,双鱼游戈,一上一下;图案刻画生动自然,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风光,农家鱼禾丰收的景象。更特殊还在于:该盏的双层印工工艺,在“双鹅戏鱼图”的上面一周,还引绘有一圈连枝荷叶纹,随风而动,上下翻卷,寓意莲池的天园广阔,丰收在望。该盏“诗配画,画配诗”,是北宋耀州窑难得一遇的特色题材,具有极高的收藏观赏价值。

藏品来历:藏家徐天武是江苏徐州人,常年居住工作在西安,待人诚恳。因为公司业务关系,他常年往返于香港西安之间。徐先生从小喜欢各类艺术,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在徐先生的居室笔者见到他的瓷器及杂项收藏,竟多达百十余件!谈起眼前这件北宋耀州窑双鹅戏鱼莲池盏的收藏来历,徐先生一脸的淡定。

徐先生说,那是前几年到广州开行业年会时,听朋友说有人从香港那边带来一件耀州窑的瓷盏,要价很高。徐先生带着好奇心,与朋友一同前往想看个究竟。跟着朋友开车走了好一阵,又拐进了一个小镇,在一处大宅门前停下来,按下门铃,先引来一阵犬吠声,佣人开门后,主人已经站在花园台阶上迎候了。落座后,朋友介绍主人是早年一位著名爱国华侨之子,喜好中国古代艺术珍品,经常从国外抢救征集回一些珍贵文物。朋友又介绍徐先生是专门收集耀州窑的藏家,收有不少耀州窑的珍品。主人拿出一件从国外买回来的北宋耀州窑盏。徐先生因为多年收藏耀州窑藏品,故而东西见的多了,一般东西他都看不上眼。当主人捧出这件耀州窑双鹅戏鱼莲池盏时,徐先生惊得站了起来,眼睛都直了。单看釉色光亮如新,就吸引人的眼球。再看里面的印花图案,他从来没有见过,激动地连声叫好!因为双方都是内行,主人深深佩服徐先生对耀州窑的钻研和理解,他也愿意“货卖识家”,给了个几乎是买进的价格,徐先生激动地满口答应。后来,两人成为了令人羡慕的“忘年交”,在圈子里传为佳话。

花600万买了赝品元青花 谁忽悠了亿万收藏大众?


瓷器仿造孰真孰假?

经过5年的调查暗访,1年写作,剧作家、文物鉴赏家吴树先生撰写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终结篇《谁在忽悠中国》,近日由北京汉唐文化推出。前两部《谁在收藏中国》和《谁在拍卖中国》近年来持续畅销内地和港澳台以及世界其他华语区域。昨天,作者吴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中出语惊人:“持续近30年的全民‘炒古’运动,是一场招摇文化反文化、披挂传统反传统的‘金钱秀’,它直接导致了我国的文物资源危机。”

无藏家只有上家和下家

“亿民炒古玩,历史文物全玩完!”吴树说,这是故宫博物院著名文物专家耿宝昌先生对他说过的话。“虽是一句玩笑话,却道出了当下全民收藏的‘盛况’。由于游戏参与者的贪婪,几千年存留下来的地下文化宝藏被盗掘殆尽,即便有些文物被民间人士收藏,但由于黑市流通频繁,交易中毁坏,原始信息丢失,导致真假难辨,变成为失去根系的工艺品。”吴树说这还不算,几十年的瞎折腾,传统文化志趣和收藏品味,已被投机者满身“铜臭气”严重浸淫。“历史上出现的收藏热都保持着精神上的某种追求,唯独这一次全民收藏运动,都是建立在追求暴利的幻想上,以至于在近亿人的古玩市场上,看不到收藏家,只有上家和下家。”

吴树对南北方主要文物市场进行调查发现,中国现行文物市场除国营之外,几乎整体违法。“道理很简单,因为市场上分两种东西,一是所谓的真品,一是赝品,真品大多数是出土文物,违法了现行的《文物法》。就目前的法律而言,出土文物可以交流,但交易违法。而赝品,违法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小的是欺诈,大的违反《刑法》,属于诈骗。”

0.5%公民涉嫌非法交易

吴树说,假若按照中国现行的《刑法》、《文物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定罪,时至今日,全国现有3000多处古玩市场、近100万家商铺,通通违法经营,约占人口总数0.11%-0.5%的中国公民涉嫌非法文物交易罪或者商业欺诈罪。从事文物走私、制假、贩卖活动的人数约200万以上。他还提供了一组调查数据。

近30年,目前中国收藏大军达8000余万,中国收藏家协会估计近1亿。盗墓大军约10万人众,官方认为没这么多,民间则认为偏少。出土、散落的地上地下文物约4亿件以上,如果按8000万收藏者计算,平均每人藏有6件出土文物。调查发现,许多个人收藏十分庞大,比如说浙江的一个私人博物馆,4000件基本上都是出土文物,按照《文物法保护》来说,都是不合法的。被盗掘、基建私分古墓约200万座以上。2005年国家文物局公布被盗古墓20万座。走私出境文物约6000万件,民间普遍认为上亿。流散民间的文物数量约占全国私人博物馆除外的博物馆藏品总数的33倍,走私出境的文物数量约为40座北京故宫的收藏。

是谁忽悠了亿万收藏大众

那么是谁忽悠了亿万收藏大众?吴树说,这也是他这本书想要提出的问题,“我没有能力明确回答,书里只讲了些收藏的小故事,只是牵引一下。”吴树告诉记者,北京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李知宴先生给他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福建搞收藏的居民,看中了一件元青花梅瓶,当地的专家告诉他价值600万,于是他就把房子卖了,花几十万把那件东西买下。后来他到北京请李知宴先生鉴定,他傻眼了,拿脑袋往墙上撞,他的三个女儿在旁边都拉不住。“无疑,那个卖假者涉嫌构成欺诈罪,但遗憾的是,法律并没有进入古玩市场。假如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文物市场几乎全部都要被取缔。”

亿万藏宝大军最终发现,自己已经被手握金融资本的富豪们一脚踢出主流艺术品市场之外,几十年耗尽心血收集的藏品,变成一堆真假莫辨的烫手山芋。让他们崇敬的那些专家,其实是骗子。在吴树看来,“所谓‘藏宝于民’,是一面自欺欺人的空镜子。”

到底让谁发财了、致富了

这一轮敛古博富的全民收藏运动,到底让谁发财了?“当然不是倒卖假文物的农民,更不是千万万血本无归的普通收藏者。”吴树调查发现,除极少数动手早、运气好的人挣了大票子,成为农村新贵外,一些靠盗墓、制假为生而又没有后台保护伞的农民,有的被判刑入狱,可怜的一点家产也被罚没。发财的是谁?吴树分析是两类人,一类是拥有足够金融资本的文物艺术品投机商,为显性富人,另一类是贪官污吏,为隐性富人。“这两类人的物品无论真假,无论出处,都可以成为他们欺行霸市、赚取暴利的筹码。因为他们借助用金钱或权力建立起来的绝对威望,垄断了文物、艺术品价值和价格上的话语权,只需将自己的藏品进行二次包装后送上大拍卖场,便能够创造出农民们想都不敢想的巨额暴利,农民们几百、几千元钱卖给他们的真假文物,到了他们手里,便可以拍出几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天价。”

疯狂藏宝三百件:两百多件是假货


贾咏龙收藏的宝贝摆满整个房间

贾咏龙和他收藏的部分宝贝

假的!假的!假的!听到鉴宝专家毛晓沪对自己收藏的古董瓷器连连宣判“死刑”,贾咏龙的脸都变绿了。“不会吧,200多件都是假的?这可是我花200多万元收藏的……”贾咏龙说。

4月20日,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的鉴宝专家毛晓沪应邀来到新疆西域民间艺术文化研究院讲课,首府众多藏友闻讯纷纷带着宝贝想让专家掌掌眼,当天,毛晓沪鉴定了近千件瓷器,真品寥寥无几。其中有一位年轻的藏友一次就带来了300多件瓷器请专家鉴定,可真品却只有十余件。

这位藏友名叫贾咏龙,今年31岁,在首府做办公家具生意。听说毛晓沪要来疆,他当天一大早就带着自己收藏的300多件瓷器浩浩荡荡地来到新疆西域民间艺术文化研究院,这些瓷器共花去他两百多万元。

看着贾咏龙不断递上来的藏品,毛晓沪嘴里一直无情地说着:“假的,假的……”两百多件瓷器竟然全是假的,贾咏龙的心情十分复杂。他表示,尽管来之前自己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可心里还是觉得不可能全是假的。

最后,专家从300多件瓷器中挑出十几件真品和“待争议”的瓷器。对此,专家不予估价,贾咏龙也不愿透露这些真品的价值。

当天下午,贾咏龙找来六位帮手把这些瓷器打包装箱,六个人从下午三点一直忙到晚上十点,才把这堆瓷器包好装进车。

贾咏龙告诉记者,他从2013年开始收藏瓷器,看到好看的瓷器就会走不动,非要买回家不可,就像女人买衣服般疯狂。他主要在西安和甘肃的古玩市场里淘宝,一般都是淘几千元一件的瓷器。

有两次,贾咏龙甚至把两家古玩小店都买倒闭了,一次在甘肃,一次在西安,古董店里的三十件瓷器全部被他“包圆儿”。“看着东西不错,干脆全买上得了,说不定就有真的。就像买彩票,买得越多,中奖的机会就越大”。

“没有专业知识,何谈水平高低,全在碰运气了。”贾咏龙说,自己后来看电视看书,学了一点瓷器方面的知识,出手就更大方了。在他看来,若是碰上好东西,或许真能值几千万元。每当他看到某些瓷器的底款和造型有宋代五大民窑的特征时,就会赌一把,花十几万元从藏家手里捡漏。

民间的玩家看到他的一些瓷器后都说是非常好的宝贝,结果这些被看好的宝贝,专家也都说是假的。

毛晓沪私下对贾咏龙说:“要想玩瓷器,就必须多学习专业知识。现在想捡漏,基本不可能了,民间比你懂瓷器的人多得很,你买的一件瓷器,不知道过了别人多少手,你凭什么捡漏?”同时忠告贾咏龙,“小伙子,赚钱不容易,下手要谨慎。”

“玩瓷器水太深了!”贾咏龙感叹道。“你打算如何处置这200多件假货?”对于记者的询问,贾咏龙似乎已经想好了答案:“当工艺品送朋友呗。”

动人的收藏故事变“活”了


清朱耷《墨荷图》

唐长沙窑绿彩写意壶

“上海2010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最为吸引公众的项目《京沪收藏家藏品邀请展》,昨天下午在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举行了只有一个小时的预展,让许多参观者意犹未尽。该展今起向公众开放。

听收藏传说

昨天下午,应邀前来的宾客站满了展馆前的广场。2008年首届收藏家大会上,专家、藏家与学者坐而论道,与会人士觉得不太过瘾,希望藏家打开自家雅室的大门,晒一晒自己的收藏。展览是今年新增的项目,北京和上海的部分藏家慷慨亮宝。

“你看,这件瓷碗我在拍卖行看到过,当时价佃不算贵。”“这算啥……当时我怕眼光不准。10年前,人家300元给我我没要,现在卖掉房子也买不起了。”“侬不要看那个先生穿得不哪能,屋里东西搬出来勿要太结棍哦!”和证券交易所、房产交易市场一样,追悔声、艳羡声、崇拜声充满了整个收藏品展览区。大资金在拍卖场上的博弈,在福佑路古玩地摊上的捡漏,或者多财巨贾和清贫艺术家的患难之交……站在实物跟前,一个个收藏故事在参观者口中变得“活”起来。参观者三五成群聆听真假莫辨的传说,也颇得几分趣味。

侃收藏门道

八大山人朱耷的《竹鸟图》《水仙图》《墨荷图》《佛手香橼图》“并肩”现身展馆现场,令不少参观者啧啧称赞:“这才是大开门的八大啊!”其中数《佛手香橼图》最为珍奇,莫非是已故画家唐云珍藏的那幅?过去只有研究“朱耷画的香橼为何物”的文章见诸报端,实物从未露面。细看这幅画,果然在画作左下发现印章“杭郡唐云鉴之真迹”。一位年长的参观者边看边跟朋友说:“这几幅画本来是挂在唐云先生的书房里。”

一幅落款为唐伯虎的扇面《幽蕙兰香图》引起了一些内行的参观者的争论。在洒金的金笺扇片上,寥寥数笔,只见空谷幽兰,大气且幽雅。据唐寅的题字可知,是一位叫“石庵”的朋友送给他蕙兰,他画了此扇回报。扇面上还有文彭、王宠、朱应登、徐尚德等人的题款。但有细心人发现这件扇面的中央上部有题词落款被抹去的痕迹,上面尚留有依稀字迹。而且为什么没有唐寅的印章?一同欣赏的另一位观众则反对他的质疑,认为这扇面的字和画俱佳。一时得不到答案,双方约定以后请教专家。

赏珍贵藏品

收藏家、世华艺术馆馆长赵月汀巡走在自家藏品的展区,热心地为同行和记者做“讲解员”,介绍自己的古陶瓷珍藏。他手指“五代北宋年间的越窑秘色瓷刻团花纹壶”自豪地说:“这把壶世界上仅存4件,数我的收藏最美观最精致。”

这场展览分成三个部分:北京“十墨山房书画藏品”、上海“曹王李白雅集”藏品和“海上收藏家藏品”。许多收藏家都拿出了镇宅之宝。在展出的书画、瓷器、犀角、铜镜、钟表、古玩、家具等400余件藏品中,不乏价值连城的珍品。其中,“十墨山房书画藏品”计80件,重点展示20世纪的近代书画,包括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等31位大师名家的精品力作。(记者 林明杰 乐梦融 实习生 严琦)

玩收藏要能捂:100元淘的瓷器卖3000元


爱上收藏有十几年了,认识了许多藏友,也听过不少藏友酸甜苦辣的收藏故事。收藏爱好者中,一类人是从兴趣开始,在藏海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宝贝,几年之后,专业知识变得比较丰富,因为兴趣,他会对这个区域的藏品做更多的了解,不急不躁,慢慢地累积经验,越往后,吃亏上当的机会就越少。而另一类人收藏只是为了投资,收藏也很盲目,没有目标,只要觉得能赚钱就收,价高时就出手。因为藏品涉及范围广,无法具备全面的收藏知识,这样就无法保证每次都能赚钱,甚至还有赔钱的时候。

我和同事老刘是同时走上收藏这条道的,我只喜欢古币和古瓷,而老刘什么都淘。记得那时,我和老刘每到周末就骑着摩托车往乡村跑。每到一个村庄,我们就划分地界,一个往东一个往西,各自寻找自己的宝贝。返回时,已是收获颇丰,每次老刘都比我淘得多,但回了城里,老刘就直接拿到古玩市场上卖出,能赚多少算多少,如同一位小小的古玩商人,但却少了商人那份才智和狡黠,因为每次赚一点钱就卖了,有收藏价值的也是那样,实在是太可惜了。而我淘来的宝贝一般都是做一些保养处理就囤积于家中,空闲时拿来把玩,感受赏玩乐趣。

那次,我发现老刘淘到一件民国粉彩缠枝花瓷火锅,器型硕大,是很少见到的类型,高约18厘米,口径23厘米,胎釉俱佳,粉彩绘制的花纹精细,做工也非常到位,就连里面的保温铜胎和边上的铜环都是原配,只是有些铜锈而已。流传这么久,品相如此完好,实在是难得。可老刘又要拿去卖,这也太可惜了,于是我立即阻止,问老刘得多少钱才卖?老刘告诉我,100元淘的,500元就可以卖。我知道,别人给300元老刘也会卖,但为了以后不让老刘说我闲话,我立即拿出600元给老刘。时隔一年,这件民国粉彩缠枝花瓷火锅被另一位藏友看中,给出了3000元的价格,但我还是不舍得出手。我想老刘知道后肯定肠子都悔青了,但这种事时刻都在老刘身上发生。

十几年来,老刘一直坚持自己的做法,但市场毕竟是有限的,乡村能淘到的宝贝也越来越少,后来,老刘只能渐渐地放弃收藏,而我早些年淘到的宝贝如今价格已涨了几倍,甚至数十倍,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啊。收藏要从兴趣开始,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急于得到回报,有价值的藏品肯定能增值。一句话:玩收藏要能“捂”。

鉴别古瓷 “五步”走进瓷器收藏圈


中国一千万的收藏爱好者中,“捧瓷大军”数量居首位。近5年国内市场凡是有精品瓷出现的拍卖会上,必定屡创天价,中国瓷器已经成为世界收藏热点。

7月份结束的全球拍卖巨头佳士得、苏富比伦敦拍卖会上,双方推出的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拍卖,使得中国瓷器成了伦敦拍卖市场的主角。一件元青花鱼藻罐以213.6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011万元)拔得头筹。早在去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鬼谷下山”图青花罐拍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的天价,让人们惊呼中国瓷器的魅力的同时,掀起全世界投资中国古瓷的热潮。

中国瓷器在海外市场赢得了满堂彩,而在国内市场也不例外。在今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图盘口瓶以5280万元成交,创造了国内瓷器拍卖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古陶瓷著名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用一句话总结了瓷器市场当前的景象:中国瓷器正在被整个世界关注。青花成为藏家投资的首选;粉彩逐渐抢占中端投资者目光;单色釉瓷也将重登历史舞台,迎来自己的春天。

从 “鬼谷下山”到“元青花鱼藻罐”,海外市场的强劲走势,实际上也带动了内地市场。如今只要是官窑青花,成交价格肯定不会低。即使是一片元青花的瓷片,也值好几万元。今年北京翰海春拍,一件明永乐时期的青花宝相花绶带葫芦扁瓶,拍出了1540万的高价。

粉彩瓷器是受珐琅制作工艺影响而创制的一种釉上彩的新品种,开始于康熙时期,其特点是在彩绘画面的某些部分以玻璃白粉打底,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画法渲染,突出了阴阳、浓淡的立体感。与青花瓷器拍卖相比,粉彩瓷器的启动时间相对较晚,但可谓厚积薄发:在今年的北京嘉德春拍上,一件“清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图盘口瓶”以5280万元成交,创造了国内瓷器拍卖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在今年伦敦佳士得的拍卖上,一件清嘉庆年间的胭脂红地粉彩通景双耳大瓶,估价120万至18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548.21万元。

与青花、粉彩瓷器相比,颜色釉瓷器虽然没有复杂的花纹、艳丽的色彩,但在我国的瓷器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颜色釉被誉为彩瓷之母,也被认为是陶瓷收藏的较高境界。对于颜色釉瓷器,叶佩兰认为它的价值还没有真正显现出来,因为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还停留在“看花”上,图案好看人们就喜欢。其实很多收藏家并不知道,以前许多品种的颜色釉瓷器是专为皇家而烧制,这类藏品多集中在宫中,故社会上流传很少,珍品更是难得一见。因此它的价值同样很高。叶佩兰相信,随着人们慢慢了解中国瓷文化后,人们的审美取向也会重新定位,到那时颜色釉瓷器会重登历史舞台。在此次伦敦佳士得拍卖中,单色釉瓷器也开始逐渐被市场接受。其中一只乾隆御制茶叶末釉双耳六方瓶估价不到50万元,成交价超过了百万元。

对于鉴别古瓷,叶佩兰简单教给初入收藏圈的爱好者“五步法”:

一看器形。陶瓷鉴定,造型是一个重要依据,它有明显的时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如宋代白瓷碗,敞口平底造型、碗中刻花浮雕莲瓣纹,是当时的主要审美风格;宋代白瓷窑色泽略偏黄,这是与其他时期白瓷最大的不同之处。

二看胎质。不同年代的瓷器在胎质上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陶瓷是火和泥的艺术,随着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胎骨的质量越往后期,质地越细腻,上釉的工艺方法也越多,这使得每个时期烧制的釉彩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三看纹饰。瓷器上的纹饰有着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繁多,但按类别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装饰四大类。纹饰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这就需要藏者对我国各个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四看款识。款识也叫年款,在一些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中部或口缘等部位,书写着某某皇帝的年号等,有“官窑”款、“民窑”款之分。这些款识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不同朝代使用的颜料不同,其成色也不一样。款识的识别,是古陶瓷鉴定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鉴定出一个古瓷器的年代及价值的高低。

五看底足。因各时期的烧制工艺不同,在烧制时支撑的方式方法也不同,这使得陶瓷器皿的底足部位有着明显的差异,底足因为有支撑物,凹凸点不同,有的上釉、有的无釉彩,这些都是鉴别瓷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收藏应是一种文化而非低进高出的数字游戏


当下收藏渐热,各类收藏节目也势如破竹,纷纷涌现出来,在大众视野下熠熠生辉。一些业内专家在谈到我国艺术品收藏队伍有数千万之众,各地电视台文物鉴宝活动四处开花时表示,这类“鉴宝”节目让大家拿着自己的藏品出镜,和各路嘉宾一起雾里看花,再让专家当场判决真伪,甚至还有现场将赝品击得粉碎的环节,热闹是热闹了,但更像一场大众的娱乐游戏。

千百年的收藏史,分皇家收藏、文人收藏和民间收藏三个层面。毋庸置疑,民间收藏是一个相对肤浅的层面。鉴宝节目的内容应该是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培养高雅的趣味情操,而现在一些电视台的鉴宝节目路子有点偏,光教人知道古董值钱,把文物收藏当成数字游戏——几万元买进,几十万元卖出,获利数十倍。专家称,古董是值钱的,但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认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典章制度等提供实物参照作用。

在专家看来,收藏是一种高雅而令人乐在其中的文化,也是一种醉人而令人忘却烦恼的境界。当然,收藏行为高深莫测,需要丰富的历史和文物知识支撑。对于很多收藏者来说,现在最欠缺的就是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古董。有的人虽曾经拥有,但缺乏鉴赏知识,也就不存在享受,与那些闪烁着人文光辉的千古之物始终没有建立起难以割舍的感情,没有体会其中的的玄妙与清逸、凝重与尊贵,因而也就不懂得珍惜。

如今电视台办鉴宝类节目,让一些人“捡漏”成功,一夜暴富。以至于现在男女老少都在古玩市场倒腾古董。说到底,那不是热爱收藏,而是妄想通过淘文物发财,这说明很多藏家文化素质并不高,收藏目的不纯,以致出现花钱买回假古董,再花几百元鉴定,甚至抱着假古董坐火车、乘飞机赶到电视台来“鉴宝”的怪现象。

“中国红”陶瓷工艺品 近期收藏抢手货


一般人认为,中国瓷器以青蓝白诸色闻名,红色为主色调的瓷器并不多见。事实上,中国红瓷历史源远流长。红瓷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晚唐的始创期、元明的成熟期、明清的极盛期、当代的复兴期等几个特性明显的阶段。

红色是火的颜色,是活力与生命力的象征;红色代表财富、兴旺;红色代表威严。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红色情有独钟,所以中国红陶瓷工艺品也是收藏的珍品。

这些瓷器,每一件产品都要通过素烧、釉烧、二次釉烧、描金或彩绘、烧制成品等多次工艺。而每一层工艺都要经过精雕细琢,严格精选,所以可以说是“十窑九不成、十窑难得一精品”。器型独特典雅,瓷身上烧制风景、花鸟、诗词、人物、人名等图案,既是名贵的艺术品,也是美观的适用的日用品,适宜居家陈列,馈赠收藏;专为少数高品味人士提供礼尚往来、清风亮节互相馈赠的佳品。在此举国欢庆的特殊时期,中国特色的瓷器更是备受国内外友人的喜爱,“中国红”陶瓷工艺品自然成了近期收藏家们的抢手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