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 导航 >

北宋玫瑰紫釉葵花花盆(下)

北宋玫瑰紫釉葵花花盆(下)

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北宋汝窑瓷器鉴别 北宋官窑瓷器的鉴别

2021-03-17

【www.taoci52.com - 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钧瓷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它以窑变神奇,釉色艳丽闻名于世,给人以变幻莫测的美。本期,我们要介绍的国宝,就是一件宋代的钧瓷,它名叫玫瑰紫釉葵花花盆,是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家一级文物。说到这件珍贵的瓷器,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的第八位皇帝,他天资聪慧,自幼喜爱书画,对陶瓷艺术也情有独钟。

传说,赵佶第一次见到钧瓷时,一下子就被瑰丽多变的色彩所吸引,连声称赞,“绝妙!奇珍!”忙问侍人瓷器产自何处?侍人回禀说产于河南禹州神垕镇。

那时,赵佶还没有当上皇帝,但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烧出更好的钧瓷,而且这些钧瓷只能皇室使用。不久,宋徽宗登基,他立刻传旨,在河南禹州神垕镇建立钧瓷官窑,专门为皇宫烧造花盆、盆奁等陈设贡瓷。

玫瑰紫釉葵花花盆正是北宋时期的钧瓷作品,它高15.8厘米,口径22.8厘米,足径11.5厘米,花盆呈葵花形,盆身装饰着六条外凸里凹的线条,把花盆均匀地分成六瓣状,宛如一朵盛开的葵花,富丽典雅,精美绝伦。那么,一件瓷器的内外双色,到底是怎么烧制出来的呢?

相传在北宋初年,河南禹州神垕镇有一位姓李的老汉,带着儿子开了一个小瓷窑,烧制民用青釉瓷器,一家人起早贪黑,可日子过得还是挺艰难。

一天,一窑新瓷烧成了,儿子打开窑门时,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在烧好的青釉瓷器中,有一件花盆格外引人注目,釉质晶莹,釉色紫红,就好像是一位略施粉黛的仙女,亭亭玉立,展现出秀丽淡雅的风姿。

儿子连忙叫来父亲。老汉烧了一辈子窑,可从来没有烧出过如此漂亮的瓷器,更是喜出望外,可是后来烧出来的花盆也不那么精美漂亮了,这下可把老汉急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于是,老汉就在窑场周围仔细观察,下决心一定要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一天,在窑棚的一个角落里,他终于发现了疑点。

在窑棚的一个角落里,老汉发现地上有一些细小的东西,俯下身仔细察看,原来是洒落的金属粉末。一问儿子,才知道前些天下大雨的时候,有一位修理铁器铜盆的工匠恰好路过这里,儿子就把工匠请到窑棚里避雨,工匠一边避雨一边修理铜盆,地上的铜屑就是他留下来的。

老汉心里琢磨,难道神奇的瓷器和铜屑有关系?他小心翼翼地把铜屑收集起来,和到坯料里,希望能够再次出现奇迹。

在焦急的等待中,瓷器烧成了。打开窑门,老汉和儿子高兴得心花怒放,因为他们又烧出了神奇的花盆!

这回老汉弄明白了,他家烧出神奇的花盆,是铜屑在发挥作用。

由于年代久远,这个民间传说故事的真实性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不过,通过古瓷研究人员用现代仪器分析古钧瓷的成分,证实红釉中的确含有0.1%至0.3%的氧化铜,正因为利用了氧化铜作着色剂,色彩缤纷的钧瓷才得以烧制成功。

玫瑰紫釉葵花花盆的底部清晰的刻着,“建福宫”“竹山假石用”的字样。这表示,此件稀世珍宝乃清朝皇宫中的旧藏,这些字正是清宫造办处匠人所刻,而且在后宫所用。

钧窑大量烧制花盆是为了适应北宋宫廷大兴土木,栽种奇花异木的需要。据说,艮岳之上都是钧瓷的精品,烧造要求极其严格,烧制好的瓷器要百里选一,合格的才能送到宫里,而且,落选的会被砸碎,深埋地下,绝不允许流落民间。

所以,玫瑰紫釉葵花花盆流传至今,真可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可是,它是不是曾经被选中在艮岳摆放的精品钧瓷呢?答案就在葵花花盆的身上,这还要从一段和宋徽宗有关的故事说起……

相传,自从宋徽宗建立钧官窑开始,钧瓷就要按皇宫设计的式样生产,定期进贡。有一年又到了进贡的日子,一个姓杨的督窑官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精心挑选出各种花盆、花盆托36套,亲自运往京城汴梁。

钧瓷运到汴梁,先要经过检验官过目。检验官眯着眼睛把瓷器翻过来掉过去足足看了一个时辰,把等候在一旁的杨督窑官吓出了一身冷汗,难道瓷器质量有问题?

这位杨督窑官为人正直老实,哪里晓得这里面的玄机。原来检验官是个贪官,想鸡蛋里挑骨头,给杨督窑官一点儿颜色看看。

检验官翻过来掉过去检查了老半天,也没挑出一丁点儿的毛病来,只能把这批花盆送进了皇宫。可是,当花盆摆在宋徽宗面前时,皇帝却勃然大怒。那么,既然检验官没挑出花盆的毛病,为什么这批花盆倒令宋徽宗不满意了呢?

原来,花盆和盆托都不配套,小花盆下放了个大盆托,大花盆下却摆了个小盆托,很不协调,这就是检验官想出的坏主意,他想借皇上之手治杨督窑官的罪。

眼看皇上就要发怒,这时,从大臣群中走出一个人,请求皇上把杨督窑官叫进宫问明原由。杨督窑官当着皇上和众大臣们的面,把花盆和盆托重新组合了一遍,花盆和盆托大小匹配,珠联璧合。宋徽宗转怒为喜,奖赏了杨督窑官,让他回窑场了。

回到窑场,杨督窑官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这回要不是好心人帮助,恐怕就把性命丢了,明年还要进贡,到时候怎么办呢?

有一天,窑场来了一位老人,杨督窑官见老人很可怜,就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临走时,老人给杨督窑官写了几个字:一对一,二对二,背朝天,写数字,并且再三嘱咐杨督窑官说这几个字对他有用处。

杨督窑官听得真真切切,他冥思苦想,终于弄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这“一对一,二对二”是说同一型号的花盆配同一型号的花盆托,“背朝天,写数字”是把瓷器翻过来,把数码刻在底下。有数码为证,花盆、花盆托就不会再混淆了!TaOcI52.cOM

这件玫瑰紫釉葵花花盆的数码是七,属于小号尺寸的花盆,这个数字也说明,在宋朝它的确是皇家收藏,是一件难得的宋代钧瓷精品。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国宝档案:玫瑰紫釉葵花花盆


钧瓷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它以窑变神奇,釉色艳丽闻名于世,给人以变幻莫测的美。本期,我们要介绍的国宝,就是一件宋代的钧瓷,它名叫玫瑰紫釉葵花花盆,是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家一级文物。说到这件珍贵的瓷器,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的第八位皇帝,他天资聪慧,自幼喜爱书画,对陶瓷艺术也情有独钟。

传说,赵佶第一次见到钧瓷时,一下子就被瑰丽多变的色彩所吸引,连声称赞,“绝妙!奇珍!”忙问侍人瓷器产自何处?侍人回禀说产于河南禹州神垕镇。

那时,赵佶还没有当上皇帝,但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烧出更好的钧瓷,而且这些钧瓷只能皇室使用。不久,宋徽宗登基,他立刻传旨,在河南禹州神垕镇建立钧瓷官窑,专门为皇宫烧造花盆、盆奁等陈设贡瓷。

玫瑰紫釉葵花花盆正是北宋时期的钧瓷作品,它高15.8厘米,口径22.8厘米,足径11.5厘米,花盆呈葵花形,盆身装饰着六条外凸里凹的线条,把花盆均匀地分成六瓣状,宛如一朵盛开的葵花,富丽典雅,精美绝伦。那么,一件瓷器的内外双色,到底是怎么烧制出来的呢?

相传在北宋初年,河南禹州神垕镇有一位姓李的老汉,带着儿子开了一个小瓷窑,烧制民用青釉瓷器,一家人起早贪黑,可日子过得还是挺艰难。

一天,一窑新瓷烧成了,儿子打开窑门时,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在烧好的青釉瓷器中,有一件花盆格外引人注目,釉质晶莹,釉色紫红,就好像是一位略施粉黛的仙女,亭亭玉立,展现出秀丽淡雅的风姿。

儿子连忙叫来父亲。老汉烧了一辈子窑,可从来没有烧出过如此漂亮的瓷器,更是喜出望外,可是后来烧出来的花盆也不那么精美漂亮了,这下可把老汉急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于是,老汉就在窑场周围仔细观察,下决心一定要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一天,在窑棚的一个角落里,他终于发现了疑点。

在窑棚的一个角落里,老汉发现地上有一些细小的东西,俯下身仔细察看,原来是洒落的金属粉末。一问儿子,才知道前些天下大雨的时候,有一位修理铁器铜盆的工匠恰好路过这里,儿子就把工匠请到窑棚里避雨,工匠一边避雨一边修理铜盆,地上的铜屑就是他留下来的。

钧窑大量烧制花盆是为了适应北宋宫廷大兴土木,栽种奇花异木的需要。据说,艮岳之上都是钧瓷的精品,烧造要求极其严格,烧制好的瓷器要百里选一,合格的才能送到宫里,而且,落选的会被砸碎,深埋地下,绝不允许流落民间。

所以,玫瑰紫釉葵花花盆流传至今,真可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可是,它是不是曾经被选中在艮岳摆放的精品钧瓷呢?答案就在葵花花盆的身上,这还要从一段和宋徽宗有关的故事说起……

相传,自从宋徽宗建立钧官窑开始,钧瓷就要按皇宫设计的式样生产,定期进贡。有一年又到了进贡的日子,一个姓杨的督窑官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精心挑选出各种花盆、花盆托36套,亲自运往京城汴梁。

钧瓷运到汴梁,先要经过检验官过目。检验官眯着眼睛把瓷器翻过来掉过去足足看了一个时辰,把等候在一旁的杨督窑官吓出了一身冷汗,难道瓷器质量有问题?

这位杨督窑官为人正直老实,哪里晓得这里面的玄机。原来检验官是个贪官,想鸡蛋里挑骨头,给杨督窑官一点儿颜色看看。

检验官翻过来掉过去检查了老半天,也没挑出一丁点儿的毛病来,只能把这批花盆送进了皇宫。可是,当花盆摆在宋徽宗面前时,皇帝却勃然大怒。 那么,既然检验官没挑出花盆的毛病,为什么这批花盆倒令宋徽宗不满意了呢?

原来,花盆和盆托都不配套,小花盆下放了个大盆托,大花盆下却摆了个小盆托,很不协调,这就是检验官想出的坏主意,他想借皇上之手治杨督窑官的罪。

眼看皇上就要发怒,这时,从大臣群中走出一个人,请求皇上把杨督窑官叫进宫问明原由。杨督窑官当着皇上和众大臣们的面,把花盆和盆托重新组合了一遍,花盆和盆托大小匹配,珠联璧合。宋徽宗转怒为喜,奖赏了杨督窑官,让他回窑场了。

回到窑场,杨督窑官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这回要不是好心人帮助,恐怕就把性命丢了,明年还要进贡,到时候怎么办呢?

有一天,窑场来了一位老人,杨督窑官见老人很可怜,就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临走时,老人给杨督窑官写了几个字:一对一,二对二,背朝天,写数字,并且再三嘱咐杨督窑官说这几个字对他有用处。

杨督窑官听得真真切切,他冥思苦想,终于弄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这“一对一,二对二”是说同一型号的花盆配同一型号的花盆托,“背朝天,写数字”是把瓷器翻过来,把数码刻在底下。有数码为证,花盆、花盆托就不会再混淆了!

这件玫瑰紫釉葵花花盆的数码是七,属于小号尺寸的花盆,这个数字也说明,在宋朝它的确是皇家收藏,是一件难得的宋代钧瓷精品。

老汉心里琢磨,难道神奇的瓷器和铜屑有关系?他小心翼翼地把铜屑收集起来,和到坯料里,希望能够再次出现奇迹。

在焦急的等待中,瓷器烧成了。打开窑门,老汉和儿子高兴得心花怒放,因为他们又烧出了神奇的花盆!

这回老汉弄明白了,他家烧出神奇的花盆,是铜屑在发挥作用。

由于年代久远,这个民间传说故事的真实性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不过,通过古瓷研究人员用现代仪器分析古钧瓷的成分,证实红釉中的确含有0.1%至0.3%的氧化铜,正因为利用了氧化铜作着色剂,色彩缤纷的钧瓷才得以烧制成功。

玫瑰紫釉葵花花盆的底部清晰的刻着,“建福宫”“竹山假石用”的字样。这表示,此件稀世珍宝乃清朝皇宫中的旧藏,这些字正是清宫造办处匠人所刻,而且在后宫所用。

醴陵釉下彩瓷


釉下彩瓷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纪的中唐时期,湖南长沙铜官窑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的新技术。据考古工作者对遗物的研究,当时有在白釉下画绿彩的,有在黄釉下画褐彩的,有在青釉下画褐绿彩的,还有在青黄釉下画褐、赭、绿三色的等品种。在纹饰上,除了各种各样的图案之外,还大量使用了花鸟,走兽、人物等题材,直接以绘画的手法来美化瓷器。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个先例在装饰技法上也是一项新的发展。自此之后,宋代著名的磁洲窑和其它北方民窑中的黑褐彩绘,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这些釉下装饰工艺,都可以说是在长沙窑的影响下而发展起来的,并为釉上彩绘开辟了道路,使我国的彩瓷艺术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醴陵釉下彩瓷就是在上述基础上再创造成多色的釉下彩绘。它的出现,突破了千百年来由唐代长沙窑创制的釉下单一彩瓷、以及元代景德镇青花、釉里红单色彩绘之风貌,而使釉下彩瓷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近二十年来,全国各产瓷区陆续以不同的制作规模和各自的艺术风格在烧造这种瓷器,它已成为瓷器釉下装饰工艺中最主要的一种,广泛地博得了国内外人民群众的喜爱。釉下装饰艺术是我国瓷器艺术百花苑中一枝异花奇葩,它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于一体,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20纪初,著名人士熊希龄等积极推广“一立学堂、二设公司”的主张,引进人才、改良工艺,促成了醴陵多种金属氧化物的高火性釉下彩瓷颜料的研制,创造了釉下五彩瓷,它先用墨勾线,然后用桃红、海碧、金茶等几十种釉下颜料,采用“平混”、“接色”、“深浅”、“罩色”分水技法彩绘于坯上,罩釉高温烧成,烧后墨迹挥发,而呈现白线彩色花纹。 1909-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质地精良、润泽清雅、色丰彩腴、艳而不俗的艺术特色,先后获武汉劝业会一等金质奖、南洋劝业会一等金奖、意大利博览会最优奖、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至此,醴陵釉下五彩瓷蜚声海内外。

1956年,原湖南省工业厅瓷器工业公司陶瓷研究所聘请名师,传授技艺,使停产25年之久的釉下五彩瓷得以恢复发展。1959年国庆十周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器被选为首都十大建筑中的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和工人体育馆用瓷;首都人民大会堂主席台用的胜利杯也是醴陵烧制的。1964年国庆十五周年,醴陵又成批精制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宴餐具和国家礼品瓷。尔后,毛主席的专用餐具、天安门城楼用瓷、中南海和钓鱼台国宾馆用瓷都指定由醴陵生产。醴陵釉下五彩瓷已成为湖南陶瓷的象征。人们通常所说的醴陵釉下彩瓷,就是指釉下五彩瓷器。

特色特点

醴陵瓷器画面五彩缤纷,犹如罩上一层透亮的的玻璃纱,色彩显得格外清新、柔和、明亮。釉下彩的釉是一种很坚硬的玻璃质,它保护着画面,耐摩擦、耐高温、耐酸碱腐蚀,能始终保持原来色彩。

制作工艺

醴陵釉下彩瓷是选用优质高岭土、长石、石英作原料,制出的瓷坯胎质坚细、淡白。装饰的花样绘在生坯上,然后再覆盖一层薄而透明的釉料,最后将它放进1300多摄氏度的高温窑中烧制而成。出窑之后,瓷器的颜色变得象宝石那样晶莹润泽。

国内外奖项

1909年~1915年,先后参加了湖北武汉劝业奖进会、南洋劝业会,以及意大利,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均分别获得了第一等之奏奖、最优奖和金牌奖、自此,醴陵瓷器名声极盛,“风潮所布,举国若狂,各埠商贩来醴贩运瓷器者络绎不绝”标志着醴陵细瓷业的第一个光辉的时期。

荣誉——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扬龙,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哥釉青花花蝶纹盘赏析


哥釉青花瓷又称“碎纹素地青花”、“纹片釉青花”,是集纹片釉与青花工艺为一体的瓷彩。特点是青花彩瓷上罩以纹片釉,由于碎片纹很象哥窑釉的开片,故名“哥釉青花”。哥釉青花是在玉质般的哥釉上面描绘鲜艳、明亮的青花,使古典的青花与瓷胎互为衬托,极为美观。哥釉器青花纹饰一经推出,一时成为备受追捧的“香饽饽”。晚明至清代的哥釉青花被景德镇大窑、名窑纷纷仿制。在众多窑址中,一些为官烧制的青花瓷为与民间款以示不同,题“官”字以示区别,字体采用宋代常见的款识,也有些用浅刻纹,因此普遍出现小器大开片、大器小开片的哥釉瓷现象。

御藏国际近期征集到意见哥釉青花花蝶纹盘,这件瓷器的胎,釉色,器型,青花发色等均属上等,开片十分细密、自然,青花发色纯正,器型规整大气,形制秀美。盘敞口浅弧壁,圈足,盘内底绘青花花蝶纹饰,青花发色淡雅,纹饰生动形象,整体看上去经典雅致,器型端庄典雅,讲究线条变化,质朴古拙,刚中带柔,注重比例之间的协调、整体的统一,可以说厚重古拙与轻盈秀丽兼而有之。胎釉精良,抚之似玉,笔意细腻,点染深沉,颇获宣青神髓。敷设青花,匀净明亮,与纹饰上下辉映。其造型与此等釉彩相配,犹如天作之合,两者相得益彰。足底五个支钉痕迹明显。

哥釉青花瓷的魅力犹于在一片渴望滋润的土地上神灵般地降临了万物生灵。这或许寄托了古代陶瓷艺人向往天地人和、祈福大地的意识。正是这古老而朴素的艺术表现让哥釉青花瓷具备了独特的魅力,也烙印了一个古老而独特的瓷器符号,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釉下五彩瓷


釉下五彩瓷是釉下彩瓷的一个细分类。相对于过去的釉上彩瓷,它具有五彩鲜艳、晶莹润泽、永不掉彩三大特点。它的出现比较晚,应是在清代中、晚期以后,现代工艺技术传入中国之时而产生的。宣统年间湖南澧陵的湖南瓷业公司曾为宫廷烧制过这种釉下五彩器,并曾荣获世界博览会金奖。

一般釉下五彩工艺采用三次烧成:即先烧素胎,彩绘后再入窑固化彩料,最后加釉一次烧成,工艺较为复杂。而现代的釉下五彩器通常采用二次烧成法。这种工艺上的区别正好给我们提供了鉴定真伪器的科学依据。

将彩色纹样描绘在素烧或未烧的坯胎上,上覆透明釉,高温烧成的瓷器。中国湖南省醴陵地区出产的传统名瓷之一。釉下五彩瓷始创于清朝末年,是在唐代长沙铜官窑的高温釉下彩绘装饰艺术、宋代磁州窑的黑褐彩绘,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和创制出的多色釉下彩绘瓷。以其独到的工艺和特点受到世人瞩目。后因国内战事频繁,生产釉下五彩瓷的企业相继倒闭,技艺逐渐失传。1955年醴陵陶瓷研究所成立,使釉下五彩瓷得以恢复和发展,并运用于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北京工人体育馆、人民大会堂等建筑中,还远销国外。釉下五彩瓷除具有色彩鲜艳、晶莹润泽,耐酸碱,耐磨损,不变色,无铅镉溶出等优点外,还具有色料品种繁多、填色技法丰富、线条装饰独特、制作工艺多样等特点。

孔雀绿釉加茄皮紫釉


杨静荣:孔雀绿釉加茄皮紫釉

Lot 0119

高:18.8CM

清康熙 孔雀绿加茄皮紫釉立马一对

中古陶2017秋拍

华庭雅集 —— 一带一路中国瓷器专场

双马全身施以孔雀绿釉,马鬃、马尾及马蹄则施茄皮紫釉,孔雀绿釉温润而鲜亮,茄皮紫釉呈棕色但均匀得当,两色搭配协调得宜。此两种釉色均为名贵釉色,特别是茄皮紫釉,烧造难度大,工艺要求高。从造型上看,双马躯体矫健,姿态灵动,栩栩如生,给人呼之欲出之感,充分体现了清康熙时瓷器造型的功力。无论从工艺、造型及釉色,此对立马亦可媲美康熙官窑瓷器,可视之为康熙无款官窑。更为难得的是其造型和用色体现了中西方审美的融合,是少见的清康熙瓷器精品。

一、孔雀绿釉

孔雀绿釉历史上在磁州窑金、元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后来到明清成为官窑专门烧造的品种,孔雀绿釉的成色其实也特别简,从化学上来讲也是氧化铜,氧化铜在一定的温度下变成了碱式碳酸铜,它是一种中温釉,只有在1150度时才能烧成,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无法烧成。如果温度过高颜色会发黑,温度过低烧就会烧成绿釉。像平时所见的绿釉,包括瓜皮绿釉等,这些的配方和这孔雀绿釉都是一样的。所以孔雀绿釉要求窑工掌握好窑位和窑温。孔雀绿釉烧造一直到康雍乾都是官窑、皇家在烧造,而且好多都是各种立件,祭祀用的比较多些。

二、茄皮紫釉

茄皮紫釉会更加的珍贵一些,从明代以来开始烧造,而且都是官窑、皇家烧造,民窑里面几乎没有烧造的。 茄皮紫釉分两种,一种是深的茄皮紫釉,颜色发黑;这对立马马鬓马尾的颜色,叫浅茄皮紫。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出版的图录,在官窑里都有出现,明代也有,清代大量盛行,而且茄皮紫釉用来祭祀用的比较多。

三、孔雀绿釉+茄皮紫釉=百里挑一

这对马的颜色搭配协调,两种颜色一起烧造其成品率相当低。就好比青花釉里红,在元代和明代时,我们只见过青花或者釉里红两个单烧的,两个烧在一起的几乎没有。到清代康熙以后,烧造技术才过关,才能把青花和釉里红烧在一起。孔雀绿釉和茄皮紫釉也是这样,孔雀绿釉是中温釉,大约在1100多度,高了低了都不行。茄皮紫釉是一种低温釉,烧成温度大概在800多到900度。所以将这两种颜色烧在一起,且烧出来的颜色纯正,从工艺上说难度就非常之大,成品率极低,所以这对孔雀绿加茄皮紫釉立马在当时烧造估计是百里挑一。

四、官窑工匠参与

在景德镇,民窑的工匠不太擅长烧造颜色釉,因为颜色釉烧坏的几率大且烧坏后不能二次使用,原料成本高,只有官窑不计成本才会去烧颜色釉,特别是成频率低的颜色釉。此对立马上的茄皮紫釉更是民窑中极少见的,推测为外商重金通过牙行定烧后,牙行找到官窑工匠“干私活”,负责配料和烧造的。景德镇一直有官窑工匠下班后可干私活的传统,甚至是官窑工匠私自挟带官窑料的记载,官窑工匠参与重金定制的瓷器也不足为奇。

釉下三彩瓷板


该瓷板直径20多厘米,胎色浅灰,胎骨坚致,瓷板后面砂胎涂了一层薄薄的护胎釉,正面白釉似鸭蛋泛青,釉层厚,釉面莹润,有羊脂般的感觉。

经笔者清点,190平方厘米的瓷板上竟有棕眼17个,从棕眼可看到胎里,这是清早期瓷独有的特征。瓷板上画的是山水纹饰,蓝彩为青花,青中含灰。用褐彩勾勒房屋、帆船、树木和人物。以青花渲染远山江水,以绿彩描绘石头纹理,采用的是“披麻皴”技法,线条硬朗、老辣。在绿树之间,还有两名隐士在深山小屋外喝茶叙旧、以棋会友。饱含文人水墨画生动豪放的风格,呈现出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意境。画风朴实简练,构图简洁舒展,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最为特别的,这还是一块釉下三彩瓷板,釉下彩瓷是唐长沙窑首创,它是一种青釉釉下彩,加彩以褐、绿和蓝为多,偶有红彩和黄彩。

以后就只有康熙时期在青花釉里红的基础上,成功创烧的“釉下三彩”,釉下三彩又称“釉里三色”,是集3种色彩于一器的釉下彩新品种,红、蓝、绿三色相映成趣,色调素雅,和谐统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皿有釉里三色山水纹笔筒,釉里三色菊花纹筒,釉里三色云龙纹将军罐等。它是先在坯体上刻划纹饰后,然后用所需彩釉填绘,再通体施一层透明釉,经1000多度高温还原烧成。但有的纹饰并没有在胎体表面刻划,而是直接涂绘,施透明釉烧制而成。

瓷板画中青花、褐彩和绿彩3种色彩深浅浓淡,相互映衬,具有一种特殊的装饰效果。

醴陵釉下五彩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产于醴陵,中国湖南省东部,瓷土资源丰富。醴陵是我国五大瓷器生产基地之一,醴陵瓷器技术是在隋唐五代时期长沙瓷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醴陵釉下五彩瓷闻名于世,釉色晶莹淡雅,别有一帆风格。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双禽瓶在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自此醴陵陶瓷名扬中华大地, 享誉全球。

红官窑 2008版再造毛瓷之四季花卉杯碟 毛泽东同志诞辰115周年纪念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款识讲究

醴陵釉下五彩瓷讲究款识,陈设器尤为如此。题款有三种:一是画款,多书于画的右上部及左下部,艺人对所绘进行点题用落款,书体多草书或行书。二是瓷款,包括工匠款、编年款、产地或公司款,这种款是鉴定瓷器时代及作坊的重要依据,多见于器底,有竖排,也有横排者;有双圈,也有无圈者;有楷书,也有隶书者;有青花,也有朱书、墨书或者蓝彩者。三是用途款,出现于礼品瓷,多见于器物腹部等醒目位置。由于醴陵釉下彩瓷屡屡荣获大奖,声誉颇高,许多达官贵人到醴陵订制瓷器作为上等礼品送人,上书产地,送者及被送者姓名,以及所要表达的心意或吉祥语。

与题款相连的往往还有印章,它是瓷器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醴陵釉下五彩瓷印章的形制较多,多方形、圆形、椭圆形,也有树叶形者,并有朱文和白文之别。当然,印章多是以笔代印。

红官窑 2008版再造毛瓷之四季花卉碗 毛泽东同志诞辰115周年纪念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艺

醴陵釉下五彩瓷通常采用“三烧制”,即先以 800℃低温烧成素胎,然后进行彩绘,为使画面上的墨线及色料中的有机物和杂质等挥发,再以同样煅烧一次,最后罩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其烧制方法简便,还可提高生产率,是近代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新成就。

醴陵釉下五彩的特点是:瓷器的胎体较轻,釉面滑润,玻璃化程度强,色彩清新,瓷画面富有日本艺术品风格。釉下五彩首先保护了纹饰不受外界的磨损,日用品在使用时还减少了彩料中铅的毒害,因此釉下五彩的问世,受到国内外的欢迎。这种新式彩瓷在 1907-1912 年间,曾参加过国内南洋劝业会和国外巴拿马、意大利世界博览会,均获得一等金牌荣誉奖章。据 1911 年4 月6日的《时报》报道,醴陵窑产品“极精良”,“形式花样无一不玲珑轻巧”,“名声日隆”,“销额骤增至数十倍”。

釉下五彩瓷的生产于民国十九年被中断。1954年,原湖南瓷业学堂图画速成毕业生、釉下五彩瓷老艺人吴寿祺,带领画工唐汉初、林家湖、邓文科等,挖掘、继承其技法,组织釉下彩的研制,取得了成功,并将原“三烧制”工艺简化为“二烧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研制出90、97、98号长石釉、釉下彩绘透明釉、釉下彩薄胎瓷,醴陵瓷获“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謦”之美誉,推出一批瓷器精品。

红官窑 扁豆双禽巴拿马瓶(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醴陵釉下五彩瓷不拘一格的造型

醴陵釉下五彩瓷一开始就打破了景德镇官窑造型上的程式,变化而不失比例。细瓷分圆器、琢器、三班器、模型器四类,各类产品都有众多造型和规格。如圆器产品,按造型碗类产品有锅器、罗汉器、汉饭、茶盅等,盘、碟类产品按造型有折边器、锅边器、法口器等,按口径有尺二、满尺、九寸、七寸、二寸、元寸等。琢器产品为壶、瓶、坛、罐、缸、钵、杯、盒、盂、帽筒、饭鼓、香炉等空心器皿,造型式样多模仿瓜果或其他器物,如莲子、冬瓜、石榴、柚子、葫芦、棋子、琵琶等。三班器是介于圆器和琢器之间的产品,主要为各式盖杯、直桶杯、茶杯、痰盂等。模型器有日用器皿和雕塑美术瓷,日用器有调羹、模花壶、皂盒、奶盅等,雕塑美术瓷有雕壶、花瓶等。仅花瓶而言,有小至几厘米,高至两米多者,造型“有的庄重,有的秀丽,有的端巧,有的挺拔,有的饱满,各具特点,各有风貌”。雕塑美术瓷有些既可看出受景德镇程式的影响,但又有变化,有的则是醴陵工匠的新创。

毛主席生活用瓷,组件,文物,1974年毛主席使用过的实物

醴陵釉下五彩瓷釉下彩料的研发和运用

醴陵窑创立之初就具备很强的科技研发意识。1907年后,开始使用自行研发的高火性金属氧化物瓷用釉下彩料。艺人们运用近代化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研发出釉下蓝彩、釉下绿彩、釉下墨彩、釉下赭彩等复色彩料。彩料(尤其是复合色彩料)的组成,除着色金属化合物之外,还掺有大量石英、长石等无色氧化物,以提高其明亮度,降低其饱和艳度。彩料有红、蓝、绿、黑、紫、黄等色,每种釉彩又分数色,如红色系有玛瑙红、桃红、芙蓉红、锰红;黄色系有钛黄、橘黄、柠檬黄、镨黄、钒锆黄;绿色系有草绿、浅绿、水绿、青松绿、苔绿;蓝色系有海碧、海蓝、钒锆蓝等,黑色也有艳黑、鲜黑之分。几十种彩料的搭配运用,极大地丰富了釉下五彩瓷的艺术表现力。这种彩料无须像釉上彩料那样以含铅熔剂助发色和降低焙烧温度,也无须用低温熔剂作结合剂使彩料附着在釉面上。

由于彩料在釉层的覆盖下高温烧制,成品的色调自然和谐,即使红与绿等量配色,也不觉刺眼。在釉层作用下,瓷面光滑明亮,具有饱满的水份感,瓷面形成莹润光洁、润泽剔透、手感极好的玻璃质薄层。瓷画透过表面釉层,呈现出瑰丽缤纷的色彩,并具有无毒、抗腐蚀、耐磨损,永不褪色的特点。

红官窑 鸳鸯戏水挂盘(1986年5月,邓小平同志赠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法国总统密特朗先生、总理希拉克先生)

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题材多样

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题材以花卉为主。花卉由牡丹、莲花、菊花、向日葵、芙蓉、水仙到万花集锦。在花卉装饰中,勾填画法最为普遍。红、蓝、黑、紫类深色花朵,多以墨线勾勒,再用分水法作图案填色,烧成后不仅花瓣有浓淡变化,也由于墨线烧成消失形成的白线条,使瓣与瓣分明。而浅黄、浅绿色等浅色花朵,则往往采用色线勾勒,使花的轮廓清楚,瓣纹醒目。叶片以墨线勾描,再以绿彩分水设色,墨线消失后如同“没骨画”,轮廓清楚,达到叶茎分明的效果。叶片有正、反面之分,正面色浓,反面色淡,色浓者再用色上加色的罩色表现。也有叶片用色线勾描的,叶色一般用较沉的绿色、黑色表示,分水时叶片的浓淡并不明显,以显示整体协调。对于藤本花卉中的藤蔓和草本花卉的茎,采用墨线双勾和分水画法,以表现其柔健和秀丽的质感。

禽鸟也是醴陵釉下五彩瓷常见的装饰题材,往往与花卉合在一起。艺人描绘时善于扑捉其各种神态,展现其生活习性,能将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禽鸟的画法是先以墨线或色线勾出鸟的形象和羽毛的结构,然后再以分水填以各种颜色,对于形体大的禽鸟,复羽和羽轴采用双勾,烧成后的空白线条使羽毛更具层次感。对于形体较小的禽鸟,仅用色线勾描头、背、胸、腹的大致轮廓,必要时用墨线略加细毛而已。此外,人物图案、山水风景、诗文佳句等也是醴陵釉下五彩瓷比较多见的装饰题材。

醴陵釉下五彩瓷纹饰设计精美

醴陵釉下五彩瓷在纹饰设计上很有特点,主体部分以写实画居多,口沿与足部或有辅助纹饰,一般只作图案化描绘。另外,与景德镇瓷器不同的是,醴陵釉下彩瓷(如琢器类)的正反面多为一幅连贯的画。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纹饰采用中国水墨技法,同时吸收西洋画法,注意光线明暗和投影,透视感较强,色彩柔和淡雅,每件釉下五彩瓷器的画面,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高峰”。仅经营数年,醴陵瓷质量“骎骎乎与素负盛名之江西景德镇大有并驾齐驱之势”。

线条的出色运用也是醴陵釉下五彩瓷纹饰精美的重要原因。根据表现方法不同,线条可分为勾线和印线两种。批量生产的日用瓷装饰多用皮印印线,而高档日用瓷及陈设瓷则用手工勾线,勾线线条多以毛笔描绘,讲究钉头鼠尾描、铁线描等,这些笔法能表现出纹饰的生动特征。

根据用途不同,线条又分墨线和色线两种,二者搭配运用,构成主辅关系。花草纹往往以墨线为主,色线为辅,色线根据预设的颜色烧成后呈现鲜艳的各种色调,而墨线在一定温度下消失,呈现空白线条的效果,这是醴陵釉下五彩瓷独有的。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纹饰之所以与釉面浑然一体,优雅而和谐,这些空白线条是一重要因素。以墨线勾勒纹饰大致轮廓后,再以分水法填以色彩,由于墨线线料中含有乳香油,勾勒的墨线不仅表现图案的轮廓,同时也具有堵水功能,即使填色的料水高出轮廓许多也不会外流,使色彩平整无痕。

醴陵釉下五彩瓷艺人分水技艺很高,分水不仅使色彩平填,而且在重叠中分出多种层次,同时还运用罩色与接色的方法,使纹饰更能呈现丰富的色调变化。

醴陵釉下五彩瓷正是具有了这些突出特点,才被瓷器收藏爱好者所喜爱。醴陵釉下五彩瓷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进一步得到了发展,目前无论是在制作规模、装饰手法、生产工艺都非常有特点。目前产品既有装饰陈列瓷器,还有人们日常生活所用器具。瓷器是中华名族伟大的创作发明,醴陵釉下五彩瓷是其中灿烂的一个明珠!

乾隆瓷器之釉下彩


中国的瓷器工艺发展到清代雍正至乾隆早期,无论在生产规模上还是在制瓷技术以及产品的精美程度上,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 就是对这一时期瓷业成就的赞叹。

釉下彩――青花 釉里红

青花

青花瓷器是景德镇的传统名瓷,明清两代大量生产,但在许多瓷书或有关研究文章中很少谈到乾隆青花瓷器,可见乾隆青花品质平平,但结合传世品也可看出其特色。

清乾隆 青花荷花纹贯耳大瓶

清乾隆 青花八宝纹双螭耳瓶

清乾隆 青花描金蝴蝶纹三牲尊

清乾隆 青花红彩勾莲纹双耳瓶

清乾隆 青花胭脂彩云龙纹双耳扁瓶

乾隆早期青花的制作水平接近雍正时的制作水平。喜仿明代永、宣青花瓷。如仿制明永乐青花莲瓣鸡心碗、折沿盆、无档尊;仿明宣德青花把莲盘、青花地白龙高足碗等。纹饰绘画方面更是效仿永、宣"苏麻离青"的黑庇斑点和靛蓝青色相映成趣的特色。乾隆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腹部画面有桃、蝠、山海,工匠为了表达画面纹饰的立体感,用笔蘸上青料加重点染某些部位,以使产生酷似"苏麻离青"的艺术效果,其蓝中存白,对比强烈,形象地表现出山石硬峭、桃实丰硕的质感,这是唐英督陶时在绘瓷技法上的独创。

清乾隆 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

清乾隆 青花八宝勾莲纹贲巴壶

清乾隆 青花穿花龙纹梅瓶

清乾隆 山水人物图胆瓶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六联瓶

清乾隆 缠枝花纹七孔方瓶

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1

底部

清乾隆 青花龙寿纹螭耳六方瓶

局部

底部

清乾隆 青花蝙蝠纹葫芦瓶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纹鸠耳尊

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缸

清乾隆 异兽图灯笼尊

局部

乾隆中后期的青花瓷器中,还有还有泛浆白色釉地青花、亮青釉地青花、色调青翠明亮,纹饰清晰。北京故宫博物院旧藏"乾隆丙午"款青花盘为乾隆五十一年官窑产品,可谓乾隆中后期青花瓷器的代表作。在乾隆青花瓷器中还有黄地青花、冬青地青花、洒蓝地青花等,有些为乾隆时民窑产品。

清乾隆 黄釉青花缠枝莲纹交泰转心瓶

清乾隆 黄釉青花云龙纹背壶

清乾隆 黄釉青花夔凤纹胆瓶

底部

釉里红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的一种彩绘瓷器,由于工艺上的局限性,铜红料不易烧制成功,所以元以后至晚明一直没有得到大发展。到了清代雍、乾时期,釉里红的烧制技术有很大提高,与青花一样,成为瓷器的重要装饰之一。乾隆釉里红瓷器在传世品中占一定比例,纹饰线条有的浅淡或偏暗,但其产品仍能表现出娇妍沉着、敦厚朴实的风格。更新颖的是出现了豆青地釉里红、天蓝地釉里红、黄地釉里红或青花与釉里红合绘一器的成功之作。

清乾隆 釉里红折枝三果纹梅瓶

清乾隆 釉里红桃纹玉壶春瓶

局部

清乾隆 釉里红穿花凤纹象耳方瓶

清乾隆 釉里红梅雀纹背壶

清乾隆 釉里红海水云龙纹盖罐

清雍正 天蓝釉釉里红葡萄纹十方碗

清乾隆 黄地釉里红蕉叶玉壶春瓶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九龙闹海纹梅瓶

局部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去龙纹背壶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缸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北宋玫瑰紫釉葵花花盆(下)》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北宋玫瑰紫釉葵花花盆(下)》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