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历史价值 > 导航 >

纪录片《瓷路》导演:瓷器本身就写着历史

纪录片《瓷路》导演:瓷器本身就写着历史

古代瓷器历史价值 瓷器开片鉴别 瓷砖墙面

2021-04-05

古代瓷器历史价值。

古代欧洲人眼中:瓷器是奢侈品

谈到中国古代的外销产品,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瓷器、茶叶和丝绸。而据史料记载,这三种产品中,最早被传出去的是丝绸,因为它很轻便,很早就传入了欧洲,甚至在古罗马时期就已经传出。丝绸让欧洲人,有了最好的布料。茶叶让欧洲人有了一种除了咖啡以外的另一种健康饮料。而瓷器更为欧洲人提供了一种更为美观、实用的器皿,而在此之前,他们使用的是稍显笨重的陶器和导热过快的金属器皿。在古代这些产品对于欧洲人来说是一种奢侈品,就像今天的古驰、路易威登……

在这三种产品中,瓷器又有着特别的意义,在那个没照片的时代,文字和绘画是重要的传播载体。瓷器上的各种各样的中国图案,可以让欧洲人看到一个遥远的地方的文化,中国人的形象、中国人的习惯、中国的园林、中国的文字……我们都知道“瓷器”的英文为“china”,和中国的国名是同一个单词,在外国人眼中它与中国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

节目总导演认为:瓷器是一本书

新年伊始,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纪录片《瓷路》播出了。在《瓷路》播出之后,讲述这三种外交品的纪录片(另两部为《茶》和《丝路》)就已经全部面向观众。《瓷路》的执行总导演董浩珉认为,“虽然这三部纪录片并不是在立项时就被定为一个系列,却被有意识地整合在一起。”

从前期筹备算起,《瓷路》的团队用了5年的时间去制作这部纪录片。摄制组追寻瓷器的“脚印”,走到了中国18个省,又踏足世界上10个在古代和中国进行瓷器外贸的重要国家,来描绘古代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的画面。董浩珉说,“我们知道古代的中国文明是高于其他文明的,这个落差甚至大于今天的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落差。高的一定会向低的流动,但我们更强调的是交流。在一个足够长的历史里,文化一定是相互影响的。”

作为执行总导演的董浩珉说,“在五年前,瓷器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日用品。但今天让我来判断瓷器是什么样的东西。我认为瓷器就是一本书,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故事和历史,很多人的悲欢离合。它和中国人的生活关系太密切。”

在董浩珉的眼中,瓷器与茶叶、丝绸的不同之处在于,瓷器是历史的产物,瓷器本身写着每个时代的历史,并且不会腐烂也不会变质,每一件瓷器都是永不腐烂的史书。

瓷器本身就是历史

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当时人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我们都可以从瓷器的外形等特点中推断出来。

瓷器和茶、丝绸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外交品。但瓷器似乎又有着它的特别之处,瓷器有着时代的特点。董浩珉说,“瓷器是时代的产物,唐代有唐代的瓷器,宋代有宋代的瓷器,而宋代的瓷器肯定不会在唐代出现。”但是“像茶叶,可能在每一个时代都差不多,丝绸差别也不大,但不同时代的瓷器差别会非常大。”

而这个时代的产物,即使沉入大海、埋在沙子里,成为碎片,它也永久保留着那个时代的烙印,“船携带着大量的瓷器出去,就算船沉了,不管是埋在沙子、还是沉在海底,数百年甚至千年,它是不会腐烂的。”

瓷器本身就写着历史。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当时人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我们都可以从瓷器的外形等特点中推断出来。而直观的是瓷器外部的花纹和图样,人们的样貌、生活状态,都可能被画在瓷器上。董浩珉说,“到了清朝以后,瓷器中覆盖了大量的信息,画了花鸟鱼虫,各种图案,甚至文字,把瓷器拿出来做研究,可以看出历史的画面。”

而另外一方面,“对于文化来说,我们通过元青花,可以看得见当年的绘画水平,和当年一些来自西方的图案、元素”。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是通过哪些方面和西方交流的,“瓷器是中外文明交流的中介,是中外文明交流的镜子。”

探讨古代文化交流

从瓷器的绘画风格以及烧制材料也可以看出中外文明的交流,比如唐代的唐三彩。

作为纪录片《瓷路》的执行总导演,董浩珉告诉记者,此次拍摄最初就确立了选题方向不是瓷器的工艺、装饰、纹样等,而是去探讨古代中外文明的交流。

“我们有一个概念,中国古代是闭关锁国的。但是这似乎是从明代以后才开始的,而这一点仅仅从瓷器上就可以看出。”董浩珉认为,这一点在唐朝著名的陶瓷品“唐三彩”上就得到了非常扎实的印证。

“在唐三彩的器皿上可以看到唐代的缩影。在唐三彩上重要的图案就是人物、骆驼、马。而这里面的人大量的是胡人。”胡人是中国古代汉人对除了汉人以外部族的称呼。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外国人。“我们想象的到,当时一定有很多外国人在长安里生活。”董浩珉认为从瓷器的绘画风格以及烧制材料也可以看出中外文明的交流。中国古文中“三”代表“多”,“三彩”就是“多彩”。中国古代的陶瓷制品都是单色的,一般有黑色、红色、青色,但是像唐三彩这种色彩斑斓的几乎没有,而这种彩色的装饰很显然带着一种浓烈的西亚风格。而唐三彩中蓝色的出现更是印证了这一点。“烧制蓝色需要一种叫钴的矿物质。但当时中国是没有发现这种矿物质的。”而这种矿物质很有可能是从伊斯兰传过来的。

几百年前大单“出口”

元青花有很多大盘子形状的器皿,推断为“西亚订制”的理由就在于它们的形状是不符合中原人使用习惯的。

元青花是今天市场一种极其稀少和昂贵的瓷器。董浩珉认为,当今留下的元青花稀少的原因除了元青花烧制的时间比较短之外,更多的可能是大量元青花器皿被销到国外。

我们都知道元代版图庞大,“理论上来说,元代时,中国和西亚是一个国家,当时的路路是畅通的。这个时候,西亚的需求、订单就不断产生。在中原地区烧制的瓷器就可以不断传入西亚地区。”董浩珉认为,推断这些器皿为“西亚订制”的理由就在于他们器皿形状是不符合中原人使用习惯的。“元青花有很多的大盘子形状的器皿,在古代中原地区是不用这种大盘子的。这种大盘子的器形就是阿拉伯人的习惯。他们是坐在地上,用手吃饭的,所以他们需要大盘子。”而“元青花上层层叠叠的花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神庙上,这种花纹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中国的。”所以,这种带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的瓷器产品,应该很少在中原销售,而是直接销往西亚地区。

董浩珉告诉记者,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文献中,他们找到了这种“出口”订单的凭证。“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早于英国等地的东印度公司,他们的文献记录了很多更早的中国陶瓷外销的历史。在荷兰的海牙,我们找到了东印度公司的文献。荷兰国家档案馆给我们调阅了十八世纪中后期的档案。那里记录了一个荷兰人在中国广东设置的一个工厂。这个工厂是做中国销往荷兰的陶瓷贸易的。他把荷兰人的订单,用铅笔画画下来带到中国生产。”外国人的瓶子和中国人需要的是不一样的,所以铅笔画可以直观地表达出他们的需求。这就是早期的产品设计图纸。

花絮

《瓷路》走过三条路

为了尽可能给观众交代出瓷器之路。摄制组在过去的两年里,北到内蒙古、西到新疆、东到台湾、南到海南,覆盖了中国历史上主要的瓷器产地和外销路线,在国内18个省,近30个县市以及世界上10个国家进行拍摄。

董浩珉告诉记者,瓷器流向世界的路大概有三条。“一条就是向西的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到了哈巴克斯坦、土耳其;还有一条路就是下南洋的路,这条路从广东那边出发,穿过中国的南海,我们去了新加坡、菲律宾、印尼。从这条路进入印度洋,往北走就是欧洲,在欧洲我们去了荷兰、德国、法国、英国。”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日本。这些国家都是历史上和中国进行瓷器贸易的重要国家。“瓷路不是严格、行走的路,我们通过十来个关键的国家,来描绘出来当时的历史。”

印尼打捞碎瓷片

在中国的海南,“海捞瓷”非常有名。“海捞瓷”顾名思义就是海里捞出的瓷器。在古代瓷器大量用海运的方式出口,而一些船只因为种种原因沉没,船上的瓷器也随之沉入海底。这些瓷器再被今天的人打捞上来。

董浩珉告诉记者,现今有记载的最早的一艘中国沉船在印尼一个偏僻的小岛附近。这艘沉船是唐朝时期的船只,被称作为“黑石号”。在上世纪90年代,这艘船整船被德国人打捞上来,最终被新加坡政府买走。摄制组不仅到新加坡拍摄了被打捞出来的完整器具,也来到了“事件发生地”进行拍摄。董浩珉说,“我们雇佣专业人员到水下打捞,虽然只有两天的时间,我们依然找到了大量的瓷器碎片。因为这条路线,是中国和南洋、欧洲贸易的最重要的路线。比路上肩扛、马背省力很多了。所以虽然危险,但是依然有源源不断的船从这条航线上走过。用考古学家的话说,这条海上的贸易之路,就是用沉船来铺就的。”

欧洲瓷器“走弯路”

在中国我们常把“陶瓷”放在一起说,但它们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器皿。陶器非常的笨重,而瓷器小巧轻便。我们无法考证最早发明陶器的是哪个地区,但是瓷器是中国特有的。

董浩珉说,瓷器很早就传入了欧洲,但是在1710年之前,欧洲是没有人能制造真正的瓷器的。而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制作瓷器的原料瓷土,也就是高岭土,而是因为那些来到中国的传教士的误传。

董浩珉告诉记者,一方面欧洲很多国家更多使用的是金银器,对瓷器的依赖不大,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那些来到中国的传教士的误传。瓷器看起来很像玻璃,也很像贝壳,所以他们认为瓷器的原材料可能和这两种东西有关。而这样的误传让他们走了很大的弯路。最后德国人发现了制造瓷器的方法。

taoci52.com扩展阅读

[视频]纪录片《瓷魂》斩获多项国际大奖


近日,由香港古董瓷器收藏家黄英飞监制、资深电影人麦启聪执导的纪录片《瓷魂》首映礼在香港演艺学院隆重举行,作为该片的主要参与者,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龚华应邀出席。据悉,此前《瓷魂》已经斩获多项国际大奖。

作为《瓷魂》拍摄的见证者之一,记者获悉,该片共耗时两年,影片内容主要介绍历史悠久的中国瓷器文化。《瓷魂》有一个语带双关的英文释名《SoulofChina》,它以瓷器文化剖析中国历史,见证传承,纪录片全长40分钟。

《瓷魂》导演麦启聪先生,从事电影电视行业20多年,曾制作不少获国际电影电视节殊荣的节目。对于《瓷魂》深受国际认同,麦启聪先生感到非常荣幸:“在《瓷魂》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亲身体会到专注、执着所带来的无穷力量,并为此深受感动。在变化无穷的现代潮流中,仍然有一群在洪流中依然努力不懈,继续把他们的热诚、信念以及执着灌注于保留、传承以及发扬瓷器文化的同道中人。藉着《瓷魂》,我们希望把这种值得敬佩、值得为所有人学习的精神传扬开去,启发我们的下一代。”《瓷魂》监制黄英飞先生表示:世界各地的拍卖会上,古董瓷器的成交价往往是天文数字,这个价格或许能反映出它们的极致工艺或它们的珍稀罕有,但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那些肉眼所不能见,未必为人知的历史、传统,以及那份与制作者一脉相连的精神,这才是它们令人神往、令人感动的源泉。制作《瓷魂》的宗旨,便是以纪录片的方式,令观众在了解中国瓷器文化的同时,亦能从中体会到蕴藏于每一件瓷器作品之内,由创作者所赋予的灵魂。

在《瓷魂》的拍摄过程中,龚华矢志不渝传承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的精神,感动了剧组的每个人,他告诉记者,《瓷魂》在国际影坛屡获殊荣,当中包括《第六届印度斋浦尔国际电影节》入围电影、《2013纽约国际电视电影节》纪录片类别世界银牌奖和《美国TheAccoladeCompetition2013》最佳纪录短片奖。它的成就,足以证明在海外的魅力。

工艺纪录片《匠心冶陶》首发捐赠仪式举行


10月22日下午,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掌声如雷,大型工艺纪录片《匠心冶陶》首发(映)式暨捐赠仪式在这里举行,并第一次对外播放了该纪录片的第一集《手工艺之都》。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吴隽出席并致辞,副市长熊皓主持仪式。

致辞中,吴隽对该片的摄影团队以及帮助、配合该片拍摄的单位、公司以及专家学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他说,《匠心冶陶》这部纪录片,既是我市非遗保护的重大成果,为后人学习、研究手工制瓷技艺留下了集大成者的宝贵资料,也为我们提供了传播弘扬文化的经典巨制。这部片子也是陶瓷研究工作者、陶瓷爱好者必备的珍贵参考资料,对研究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科技价值、传播价值和史料价值。他还提出,这部《匠心冶陶》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载体,希望受捐赠的学校,真正利用好这些载体,面向我们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大力普及陶瓷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情怀。“衷心希望我们有更多这样的精品力作问世,为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添砖加瓦。”

据悉,纪录片《匠心冶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之一,也是陶瓷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的基础工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力量拍摄,前后历经近4年之久,先后有135位制瓷工匠出镜。该片采集素材达4000多分钟,总共18集,总片长300多分钟。

仪式现场,市档案馆、市图书馆等单位接受了纪录片《匠心冶陶》以及相关书籍的捐赠。

明代典型瓷器拍卖成交纪录


明代御窑,洪武制器尚具元代遗风。永乐的器型古拙秀美,其精品之作后世远远不可企及;宣德时造型种类陡然增多,并且制作精致,独出心裁,多有空前绝后之作。明初永宣器上的青花晕散及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为后世所难以准确再现,愈加珍贵。近几年拍卖市场中,宣德青花器的价格一路走高,仅以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大碗为例,从12年的五百多万成交价,至去年春拍一千六百多万落锤,可见明代早期青花器在业内藏家心中的地位一路飙升。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花卉玉壶春

2012年春拍LOT5955

成交价:RMB 5,060,000

备注:徐展堂先生“在望山庄”旧藏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大碗

“大明宣德年製”款

2012春拍LOT5964

成交价:RMB 8,510,000

备注:日本关西茶道家族旧藏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碗

“大明宣德年製”款

2014年春拍LOT8007

成交价: RMB 12,650,000

备注:

1.吴赉熙收藏(至1937年);

2.伦敦苏富比1937年5月26日,编号49;

3.Messrs John Sparks,伦敦;

4.L.F.Hay上校收藏(至1939年);

5.伦敦苏富比1939年6月16日,编号77;

6.Peter Boode 收藏;

7.Cunliffe勋爵(1899-1963年)收藏(标签PM89);

8.Bluett & Sons,伦敦,1971年6月14日;

9.F.Gordon Morrill 收藏;

10. Doye,纽约,2003年9月16日,编号91;

11. Eskenazi Ltd,伦敦;

12.瑞士玫茵堂收藏。

明宣德 青花缠枝莲大碗

“大明宣德年製”款

2015年春拍LOT8135

成交价:RMB16,675,000

备注:

1.伦敦苏富比,1978.12.12,Lot379;

2.Eskenazi旧藏;

3.美国重要私人藏家旧藏

出版:

1.《Yuan and early Ming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No.22, Eskenazi. London,

June 1994;

2.《A Dealer's Hand: The Chinese Art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Giuseppe

Eskenazi》, London, 2012;

3.《御赏拾珍——元明清官窑瓷器珍藏》,,2015年5月,页028

展览:“御赏拾珍——元明清官窑瓷器珍藏”,北京时间博物馆,2015年5月

明永乐 青花折枝花卉纹墩式碗

2013年春拍LOT8280

成交价:RMB 14,375,000

备注:

Richard Bryant Hobart收藏,剑桥,美国马萨诸塞州;

2.Parke-Bernet Galleries & Inc., 1969年5月23日,Lot128;

3.戴福保(J.T.Tai)旧藏;

明永乐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

2014年春拍LOT8002

成交价: RMB 16,100,000

备注:1.法国重要私人收藏;

2.Pierre Berge & Associés (Paris, France) Tableaux Mobilier & Objets d'art,

2010.12.15,Lot218

明宣德 黄地青花内菊花海浪外折枝花果盘

“大明宣德年制”款

2015年春拍LOT8134

成交价:RMB 8,970,000

备注:法国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明宣德青花暗花双凤穿花纹盘

“大明宣德年制”款

2011年秋拍LOT4909

成交价: RMB 11,500,000

香港苏富比1966.04.30,Lot327,

香港苏富比2005.10.23,Lot202

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十棱洗

“大明宣德年製”款

2010年秋拍“云龙九九”LOT4553

成交价:RMB 26,880,000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卉笠式碗

“大明宣德年製”款

2011年秋拍LOT4908

成交价:RMB 6,670,000

出版:《香港苏富比三十周年》,香港,2003,图228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口碗

“大明宣德年製”款

2014年春拍LOT8006

成交价: RMB 7,475,000

备注:日本重要私人收藏

宣德以后,瓷器的风格在正统、景泰、天顺近三十年的变迁中潜移默化,至成化一朝,所烧器型唯重纤巧,与永宣之大器相反,风格以轻盈隽秀为主,胎体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为后世所望尘莫及。再者成化青花多改用“平等青”原料,呈色灰蓝,清淡柔和,色泽稳定,对后世青花器的烧制有着深远影响。

明成化 青花缠枝莲瓜棱甘露瓶

2011年秋拍LOT4925

成交价:RMB 17,250,000

出版:2005年第十一期《收藏家》杂志封面

明成化 青花内梵文海石榴纹卧足碗

“大明成化年制”款

2011年秋拍LOT4926

交价:RMB 51,175,000

出版:《瀚海五周年》第59页

明成化 白釉磬口加康熙五彩过枝松鼠葡萄盘

“大明成化年制”款

2015年春拍LOT8621

成交价:RMB20,700,000

备注:

纽约著名收藏家马赛厄斯·科莫(Mathias Komor)旧藏;

2.美国收藏家霍尔 (Evelyn Annenberg Hall) ;

3.纽约佳士得,2006.03.29,Lot159

展览:北京时间博物馆,“御赏拾珍—元明清官窑瓷器珍藏展”,2015年5月18-6月10。

据文献记载,弘治一朝几次停工役,罢内官烧造瓷器,故而署有“大明弘治年制”款的官窑传世品颇为鲜见,故而珍贵。弘治时期的瓷器风貌与成化时的大体相同,但在全面继承前代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穿新出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品种。

明弘治 青花龙纹盘

“大明弘治年制”款

2011年春拍夜场LOT7262

成交价:RMB 5,980,000

明代后期,嘉靖、万历之后,器型渐趋复杂,同时亦有许多创新之作,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嘉靖时期的器物有种浓郁的道教色彩,且由于青花色料改用回青料,其色调如朝珠串上的青金蓝石所呈现的佛头青色,兰中泛紫,构成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色调持续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由于嘉靖器纹饰画风自然,生动有趣,且寓意吉祥,故而在拍卖市场中一直受到藏家所爱,为历次“大明·格古”专场中的重头之作。

明嘉靖 青花群仙祝寿大葫芦瓶

“大明嘉靖年制”款2

013年秋拍LOT7125

成交价: RMB 21,275,000

备注:

美国J.Piermont Morgan(1837-1913)旧藏;

2.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旧藏;

3.伦敦苏富比,1975.03.25,Lot248;

4.香港苏富比,2006.10.07,Lot0918;

5. 北京保利,2009.05.29,Lot1363

出版:

1. Stephen W. Bushell and William M, Laffan,Catalogue of The Morgan Collections of Chinese Porcelains, New York, 1907, pl.XIV, no.243;

2. Nuno Alvares Pereira de Castro, Civilzacao a Ceramica e a Porcelana Chinesas, Porto, 1992, pl.48

明嘉靖 青花十六子婴戏大罐

“大明嘉靖年制”款

2015年秋拍LOT 8644

成交价:RMB9,890,000

备注:

日本重要私人藏家旧藏。

2.《明清美术》展,大阪市立美术馆,1980.10-11,1-59

时至大明王朝的尾声,国事衰退,内忧外患,由于朝政处于风雨摇摆之中,使得景德镇官窑一度停废,而民窑则随意烧制。明末清初时期景德镇窑业制作展现出崭新的时代风貌,瓷器的诸多纹饰蕴涵浓厚的文人气息,题材之特别,内容之丰富,均开一代未有之奇。其中以人物类的题材最具特色,体现出高超的制瓷水平与鲜明的文人意趣。

明天启 米万钟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

“天启年米石隐制”款

2010年秋拍“在望山庄”LOT4462

成交价:RMB 12,320,000

出版:1.《历代文物精粹——敏求精舍三十周年纪念展》第139号;2.《徐氏艺术馆》图92

明崇祯 青花百子图大笔海

2014年春拍LOT8041

成交价:RMB 4,025,000

备注:厦门文物商店旧藏

明万历 青花蟠龙纹大梅瓶

“大明万历年制”款H63.8cm

备注:伦敦苏富比,2014.11.05,Lot226,封面

均窑瓷器的市场价值及拍卖纪录


●宋代 均窑八棱瓶

均窑烧造的瓷器品种较多,以钧瓷最为有名。均瓷胎质细腻坚硬,较为沉重,主要色为红色和蓝色,其釉为乳浊釉,乳浊釉的好处是可以遮蔽胎色。

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另外”肉腐留骨“(露胎处象死人骨头,俗称”骨董“)也是那时所造。我们今天所称官窑泛指历朝官府烧造瓷器,其实,历史上仅指南宋时期烧造的瓷器,后世再无此称呼。

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台甫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技能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共同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特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拙的外型、精深的技能、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奇特窑变, 山清水秀、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不断的图形颜色和美妙神韵,被誉为中国“五台甫瓷”之首

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州市故名。为宋代五台甫窑之一。亦称“均窑”、“钧州窑”。创烧于唐代昌盛于北宋阅历宋金至元代。往后历代都有复制。境内有窑地近一百处 以小白峪前史最早。

钧窑为宋五大名窑之一,位于今河南禹州,因古属钧州,故名。钧窑创始于唐,昌盛于北宋。以钧窑出产的钧瓷则是宋代大五大名瓷之一,以“雨后初霁云破处,落日紫翠忽成岚”的窑变作用,一改自汉至唐以来“南青北白”的单色釉开展脉络,自此我国瓷器开端进入出五彩斑斓的时代。源于唐代的钧瓷艺术,于宋代成果了第一个瓷器烧造的艺术顶峰。宋代钧官窑瓷器高雅、温润的艺术作用,变成了钧瓷审美的最高规范。

0299 钧窑瓶 成交价:8625万 2012-12-28

0369 钧窑窑变釉大花盆 成交价:5800万 2009-12-06

0300 钧窑瓶 成交价:4600万 2012-12-28

2508 钧窑天青 成交价:3952.75万 2008-04-11

0405 钧窑虎头益寿和荷口古玉春 成交价:3680万 2013-10-27

0099 钧窑虎头益寿古玉春瓶 成交价:2875万 2014-06-08

0211 钧窑八方弦纹瓶 成交价:2737万 2010-12-30

0136 钧窑瓶 成交价:2300万 2013-06-23

3046 钧窑天蓝玫 成交价:1684万 2013-04-08

瓷器开片纹路介绍


“冰裂纹”开片:这是形容在冰晶玉洁的釉面上形成了象冰雪一样清彻的裂纹。这种裂纹十分致密,没有缝隙,杂质无法侵入,历经数百年,仍然显得晶莹剔透。

“文武”开片:这是形容陶瓷器物上下左右,通体开片。其中呈大型的不规则开片,比喻为“文片”,当中又套有较小型的开片,比喻为“武片”。

“鱼鳞”状开片:这是一种十分独特的开片现象,主要集中在北宋汝窑、宋官窑和少数南宋龙泉窑制品上,其他品种未曾见过。形态是在肥厚釉层的层与层之间产生的层间开片现象。

“金丝铁线”型开片:《简明陶瓷辞典》解释为“纹片的一种,传世哥窑瓷器的特殊纹饰,因开片有大、小之分,大开片呈深灰似铁,小开片呈酱褐色,似金丝而得名”。

“百圾碎”开片:这也是哥窑开片的一种,只不过是纹片更细碎而已,是出窑前降温过快,致使釉面四分五裂,裂纹密如攒珠。

“苍蝇翅”开片:这是唐三彩特有的现象。

唐三彩是唐代盛行厚葬之风的产物,并吸收西域风情,塑造出了器型丰富、绚丽多姿的器物,充分昭示了盛唐文化,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

“芝麻纹”开片:这类开片形态与唐三彩釉面开片类似,细如芝麻颗粒,但因附着在瓷化胎质上,附着力相对强,釉层无翘起现象。唐长沙窑制品最具代表性

蟹爪纹开片:蟹爪纹是胎釉的遇热由于它们的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一种陶瓷烧制过程中的物理现象,这种物理现象表现在汝窑的釉面上,则是如同螃蟹爪走在泥沙地上产生的痕迹,由此,被人们称之为蟹爪纹。

探寻“瓷帮古道”邂逅新“瓷路”


千年瓷都,瓷通四海。在德化瓷器输往海丝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中,曾经有一条瓷帮古道,就像茶马古道一样,留下不朽的传奇。在第三届海丝国际文化节期间,这条尘封百年的瓷帮古道,再次进入世人的视野。

9日,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县域联动项目——“重走瓷帮古道 感悟海丝文化”徒步活动在德化县拉开帷幕,来自德化县徒步协会、厦门市徒步协会的徒步爱好者及陶瓷文化专家与爱好者300多人重访瓷帮古道,探寻人文景观,重温陶瓷外销的辉煌历史。

徒步“瓷帮古道”穿越千年时空

当日8时30分,徒步活动开始,一行300多人从月记窑(洞上陶艺村)浩浩荡荡出发。沿途探寻古窑旧址,喝大碗茶,领取“通关文牒”,体验古窑点火,整个活动亮点纷呈、独具特色。

“这上面满是古瓷片和废弃的古窑,这一段足有几百米。”在高阳村田间的一段“瓷帮古道”上,带队的高阳村65岁村民危国墩介绍,徒步者脚下的“瓷帮古道”,看似一条普通乡间小路,实则土层下埋藏着一层层陶瓷碎片。他说,高阳村是德化四大瓷村之一,至今保留有唐至清代的古瓷窑26处,其中宋元时期(国家级文保)2处、清至民国时期(省级文保)24处,数量居全县各村之首。村子附近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元时期屈斗宫窑址,以及明清时期的月记窑等。

在铺仔关隘,大家还领取了“通关文牒”。据主办方介绍,该关隘历史上是兵家重地,旧时客商往来要有通关文牒,现存的石砌隘门宽约3米,隘墙高1.8米,石墙几经修葺,仍完好牢固。隘口虽没有了塘兵站守,但威势仍存。昨日,主办方工作人员模仿古时场景,在“通关文牒”上写好内容,再盖上印章。

“这次徒步活动太有意义了,能更深入地了解德化陶瓷的历史文化。”德化县徒步协会会员曾玉姝说,她从小生活在月记窑边长大,在5岁时就走过“瓷帮古道”。她为自己是德化人而骄傲,为“中国白”艺术喝彩。

借力“海丝”再现“中国白”异彩

活动期间,许多陶瓷文化专家、爱好者和徒步爱好者边走边交流,共同探讨德化陶瓷文化。

“这历经千年的‘瓷帮古道’承载着德化陶瓷发展的厚重历史文化记忆。”德化陶瓷文化研究爱好者王金镭说,德化是以泉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物源地,是“马可波罗瓷”与“中国白”瓷器的原产地。

历史上,德化陶瓷产品通过陆路古道,肩挑或扛抬至永春、永泰等再通过晋江、闽江水路销往世界各地,“瓷帮古道”就是古时候串联各个古窑址,输出外销瓷,繁荣德化乃至大泉州的交通大动脉。而那些从瓷帮古道肩挑背扛送往港口的瓷器,有一大批而后在远航中沉水,随着近年来世界水下考古事业的进步而浮出于世,成了今天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现在德化陶瓷博物馆里收藏的‘南海一号’沉船发掘出来的古陶瓷,当年很多就是从这条‘瓷帮古道’出去的。”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说。

如今,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因瓷而生、因瓷而兴、因瓷而名的德化正踏上新的发展征程。目前,德化拥有陶瓷企业26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年产值近200亿元,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出口成为陶瓷年总产值提升的主要驱动力,陶瓷版权保护“德化经验”向全球推广,陶瓷电商“德化经验”向全国推广,摘得目前全球唯一的“世界瓷都”桂冠。福建正借“一带一路”东风,全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德化瓷器将更好融入“海丝”而走向世界。

开片瓷器怎么鉴别


开片瓷器原本为一种瓷器釉面的自然开裂现象,形成开裂原因主要有两种:一 在瓷器成型时胚泥沿着一点方向的延伸;二因为胚胎以及釉的受热程度不均,烧成后冷却会使其釉层发生快速的质变,就会引起开裂的现象。自然的开片经过了时间的发展,瓷器的釉面温度不均以及原料的提纯度不一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裂纹,但这样的裂纹不会深入到瓷器的底部,只会在其表面;人为的开片则是在宋代时的哥窑开始烧制,会露出瓷胎,这是因为在制胚的过程中经过浸泡的原料会形成泥浆,制成的胚胎,外形就像是龟裂的纹路,渗透到了其瓷器的里面。

开片瓷器的发展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主要出现在汝窑、哥窑等地方,釉面的开片也是大小不均、粗细、长短不一,有蟹爪纹、冰裂纹、鱼子纹等多种纹路的形式呈现。

汝窑瓷器烧制的开片,其瓷器的釉层十分的薄,在其天青色的釉面上会隐隐约约呈现出胎骨的红色,开片细小且杂碎;还有一种是鱼鳞状的玉质感非常强烈的开片,这类型的纹路存世量较少,曾经拍出的价格高达两八亿。在宋代官窑烧制出的开片瓷器,在南宋官窑发现的开片瓷器大多器物都在20~25厘米之间,釉色主要是以米黄色和灰青色两种为主,米黄色的瓷器只经过了一次的上釉,而灰青色的瓷器则是经过了多次的上釉,釉面上都呈现出了大小不一的开片裂纹,主要的特征就是器型以及色泽上。发展到哥窑的时期,开片瓷器迎来了属于它的高峰期,大量的开片瓷器问世,将这一种缺陷加以利用和改造发展成了一个真正以开片为装饰的瓷器窑,金丝绒线就是黑色的纹路,卡片较细碎。

现在我国的开片瓷器在市场上大多都是由现代瓷器所仿制的,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快速的进行辨别:一观其开片的裂纹,是粗还是细、繁多还是少数,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时期,烧制出的纹路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二 裂纹瓷与无裂纹瓷之间的区别,一种是其瓷器本身就有釉面的裂痕,而另一种是经过化学原料的加入使其产生出裂纹,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会直接影响其价格以及收藏价值;三是观其瓷器的大小,宋代时期的开片瓷器大多都是在二十厘米左右,而汝窑烧制出的瓷器大多都是小件的器物,不同的时期烧制出的开片瓷器的大小、造型、光润度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别。

现代的仿制虽然在其瓷器的釉面上也存在着开片纹路,但是是因为添加了其他的东西,使其的收藏价值变得更低,在外形上与古代的裂纹瓷却是十分的相似。因为朝代的不同、原料的不同、烧制工艺的不同在其价格以及收藏价值上、辨别上都有着不同的价格以及方式。

怎么从开片鉴定瓷器年代?


怎么从开片鉴定瓷器年代?瓷器表面有纹路的,叫做“开片”。分为“大开片”、“小开片”。小片细碎的,叫“鱼子纹”;大片稀疏的,叫“牛毛纹”、“柳叶纹”、“蟹爪纹”,都是形容其形状的。瓷器的开片是收藏鉴赏者必须了解的一种知识。

造成瓷器开片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人为的开片,一种是自然的开片。

人为的开片,多属浆胎瓷器。所谓“浆胎”,是在制胚时,撷取浸泡过的精细瓷粉,澄清后融成泥浆,制成胚胎。人为的开片,在这些浆胎制作过程中,就配好了药料。人窑烧时,必使之开片,开大片或者开小片,都可以按照用不同的配料来实现。这样烧制出窑的瓷器,开片形似龟裂,开坼都在胚胎里面。

而自然的开片,则是瓷器历年既久,表面釉层渐渐内裂,或呈鱼子纹,或成牛毛纹。无论何种纹形,开坼都与胚胎无关,开片纹痕绝不会深入,而仅仅开在釉面上。

所以凡是瓷器因年久自然开片者,其釉总似坼而未坼,在若隐若现之间。若为人工开片者,则在瓷胎上豁然显露。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人为开片始于宋代哥窑,此后有仿制。哥窑是宋代处州(今浙江丽水)龙泉县人章氏兄弟中哥哥章生一开设的窑厂。哥窑瓷胎质细,性坚,体重,多断纹隐裂如鱼子,亦有大小碎块纹。

古瓷器上牛毛纹微带黄色鱼子纹的开片,既属自然的开片。自然开片的瓷器,据传见于北周柴世宗所创柴窑瓷器中,有一种豆绿色,釉中有细纹开片。北宋定窑瓷器乃古瓷中精丽之品,其中开片者,都是柳纹。南宋景德镇粉定,则有的开片,有的不开片。宋代平阳窑又称土定,其瓷多有蛇纹开片。宋代西安耀窑有一种细胎细釉带暗花者,釉极细而带有开片。不识者往往误认为定窑。这种耀窑瓷暗花开片与定窑瓷微有不同,非鉴定行家是辨识不出来的。宋代福建建窑瓷有一种白色颇似定窑,但无开片,是二者区别之处。

清代郎窑产瓷有先后之分。凡瓷器里外都有开片,底足有灯草旋纹,其色深红如凝牛血者,是先制之品。另一种绿郎窑瓷器,色深绿可爱,满身细碎纹片。其实这是一种明代仿弟窑之品。至于郎窑这个瓷器,既受近世人重视,但却又被人误解。一般瓷器商人通称的郎窑瓷,其实乃是明代祭红之宝石釉,并非都是郎窑所制。而且还有瓷商误会郎窑是雍正乾隆时代供奉内廷的外国人郎世宁所督造。其实,郎世宁从未监督造瓷。真正的“郎”应是指郎廷极,他是康熙朝监督瓷业之官,时任江西巡抚,《陶录》、《茶余客话》等笔记书中俱见记录。而瓷商口中的“郎窑”,其实是混淆了明清两代事实,且以讹传讹,相沿成习了。

正是这种习俗和风气的变化,在瓷器赏鉴上,及瓷器价格变化方面也十分明显。最初,瓷器小而开大片,以及瓷器大而开小片者,在瓷市上都价值十分昂贵。而近世以来,瓷器鉴赏界则不看重哥窑的人工开片,而以郎窑的开片为贵重。但是概而言之,瓷器开片以手扪之感觉不到痕迹者更为可贵。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纪录片《瓷路》导演:瓷器本身就写着历史》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纪录片《瓷路》导演:瓷器本身就写着历史》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