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陶瓷艺术 > 导航 >

“八方新气”艺术陶瓷在京亮相

“八方新气”艺术陶瓷在京亮相

陶瓷艺术 艺术瓷砖 新濠瓷砖

2021-04-13

陶瓷艺术。

日前,在台湾著名艺术陶瓷品牌“八方新气”大陆第一家旗舰店——北京银泰旗舰店落成仪式上,一款款变幻莫测、意韵悠长的艺术佳作引发了到场人士的啧啧称叹。据悉,在店内展出的许多作品都价值不菲,有些标价甚至高达十几万元。

“与其最好,不如惟一”是八方新气的态度,打造东方的瓷器品牌是八方新气的期许。玻璃艺术大师王侠军领军的八方新气,在2005年11月首先以温润无瑕的白瓷,展现极致工艺之姿问世。2007年9月,八方新气以雪白全瓷系列于法国巴黎家饰展惊艳全球设计业界,以创新设计理念与工艺美学成为文创经济的时尚品牌。对艺术陶瓷有着独到见解的王侠军认为:艺术陶瓷需要融合生活的、个人的、情绪的识别,让形态和美感更有自我的主张,乃至带动生活态度的进化,从而彰显出各具特色的“人文价值”内涵。

八方新气以突破传统的工艺打造了精致的现代艺术新瓷,作品百分之百手工制作,从设计和原料的选取到瓷器制作的过程,每个细节都经过严格要求及品选,以致平均良率为30%(收藏品仅5%)。目前,八方新气在台湾有五个专柜点,均开设于国际知名百货公司或国际型Mall中。年内还将陆续开日本东京店和中国上海店。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永宣八方烛台鉴赏


作为一种罕见的明代官窑器型,青花八方烛台历来是收藏市场追逐的对象。在去年匡时秋拍上,一件明宣德青花花卉纹八方烛台作为本次拍卖的重点拍品,拍出了726万元的高价。

始见于明永乐时期的青花八方烛台虽然在市场上十分稀见,但为数不多的几次亮相都完美收场。2005年在北京翰海春拍上,一件明永乐年间的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方烛台从1000万元起拍,经过买家14轮竞价,最终以2035万元成交,一举成为当时内地成交价最高的瓷器拍品,备受注目。实际上,这件八方烛台早在2001年春上海敬华首拍上就引起了一片惊叹,当年这件珍瓷以968万元的成交价一时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时隔4年,价格竟飙升了2.3倍,使得这件八方烛台在收藏界声名显赫。那么,青花八方烛台何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

永宣青花素来为藏家所重,而八方烛台就是始创于明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器中的一类重器。传世的永乐青花八方烛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所知不逾10件,存世稀少。这是八方烛台能屡创高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八方烛台的设计原型来自伊斯兰的金属器皿,2001年和2005年两度登上拍台且两度创造高价的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方烛台就具有中外文化交流史证的价值。这件八方烛台高29.8厘米,呈八方式,分烛插、连柱、台座3层。通体青花装饰,烛座八面开光,内绘缠枝四季花卉纹。其造型模仿在古代埃及和叙利亚十分流行的铜制烛台,绰约姿态中有一种金属的刚性,是永乐时期瓷器的经典之作,能两度拍出高价也属情理之中。

八方烛台发展到宣德时期有了一些变化,在画法上表现出诸多的不同。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柄口处的芭蕉叶纹代之以如意头纹,颈部的方格纹和缠枝菊纹代之以缠枝莲纹。此外,在永乐烛台未装饰纹样的肩部外侧及近底部的斜直壁上,宣德时期均饰以锯齿形几何纹。

正由于其器型的独特性和存世量稀少,八方烛台总是能在拍场上创造佳绩,也因此出现了不少赝品。但是由于对于烛台的构造不熟悉,这些赝品往往漏洞百出。例如,真品底部往往向上凹,但一些仿品由于造假者对于烛台构造不清楚,一些赝品的底部竟然是平的。因此,收藏八方烛台要慎之又慎。

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46.1cm,口径6.2cm,足径13.4cm

生产时代: 元代陶瓷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青瓷

陶瓷造型: 瓶

说 明: 元

梅瓶胎骨厚重,小口平沿,颈细短。瓶身修长,有八棱。肩饰斜格锦纹,锦纹下一周大如意云头纹,内绘凤或麒麟穿牡丹图样,瓶身中部一周绘4条白龙,衬以青花海水和火焰纹,近足处饰一周如意云头纹,内绘牡丹花叶。

佛经中说曼荼罗始转于东方,末至西北,总为八方,意即佛法遍及周围各地。元朝廷崇道信佛,此器八方,又以龙纹等为饰,寓意皇帝威加天下。

此器是元代瓷器中的大型酒器,胎骨细腻洁白,釉质滋润透亮,青花色泽浓艳。元代的青花瓷器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一改唐宋以来瓷器花纹布局疏简的传统,工细的描绘加上繁复的层次,形成了花团锦簇的艺术风格。器肩与近足处硕大的青花云头纹借鉴了元代丝织品披肩的图案,龙纹的出现显著增多也是这一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

明瓷佳器青花八方尊鉴赏


明代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写道:“文房器具,非玩物等也。古人云:笔精墨良,人生一乐。”事实上,书斋生活对中国古代文人而言,不但是生活中的一乐事,更是心灵的栖居地。而今,随着当下书画与收藏热的兴起,文玩杂项,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拍卖行推出文房专场,越来越多的新藏家加入这一领域,文玩收藏正在以“文而雅、小而精”的魅力博得人们的关注并已然在拍场上演了重要的角色。2012香港苏富比[微博]秋拍,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共成交3.78亿港元,其中一黑漆嵌螺钿的香几以1400多万港元成交。不久前,嘉德明清古典家具夜场总成交66,759,800元,成交率73%。

山东一直以来为书画收藏大省,近年来文玩收藏市场热度也随之俱增,强调文人情怀的文房佳器越来越受到关注,2013年1月9日-10日,山东蚨第雅迎春艺术品拍卖会预展将于山东政协大厦维景大酒店举行,11日的拍卖将推出明清瓷器、茗品佳器、精品沉香、玉器、佛像等精品文玩杂项及书画350余件。其中一件崇祯青花人物八方尊可圈可点。

崇祯,即明思宗,公元1628—1644年在位,时国势衰退,景德镇官窑处于停废状态,仅有民窑继续生产,当时仍有民窑瓷大量出口。制瓷质量明显下降。从明清制瓷史来看,崇祯青花正处于从万历后期到清康熙前期的转折点。

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是崇祯青花瓷器装饰的最大特点,此时开始大量出现带有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的内容。筒瓶、莲子罐等器物的画面中几乎无一例外地画有萱草和合欢树。嵇康《养生论》提到:“合欢蠲(免除)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崇祯年间社会动荡,人们以合欢、萱草为饰、藉此来免除他们心中因战乱、天灾而来的烦闷和忧虑。

此品为明崇祯时期青花人物八方尊,为明晚期典型的莲子罐器形,直口,短颈,鼓腹,罐呈八楞形,收胫,底足外撇。口部用暗花装饰,釉下暗刻卷枝纹。此件器具腹部通景绘人物故事图,画面中绘人物形象生动,神态各异,其中一人双手捧一插有三戟的花瓶献给主人,意寓平升三级。周围衬以山石树木,所绘萱草为鱼鳞状,疏密有度,合欢树的叶细小浓密,由细小的叶子左右对称组成一小枝,再由若干小枝以放射状组成圆形,颇具特色。山间绘有左右回绕盘旋的云气纹,以左右飘荡的括号状云来表现,极富时代特征。罐身胎体厚重,青花艳丽,图案古雅,人物神态生动形象,是晚明时期的代表器型,品相完整,是一件难得的明瓷佳器。

记者 傅晓燕

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八方烛台


八方烛台是15世纪早期青花瓷器中的一类重器。该器形始于永乐,今见于著录的有数件,其中的两件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①和上海博物馆②。景德镇珠山遗址出土过相同器形的永乐甜白八方烛台,但尚未见有类似的永乐青花八方烛台出土③。

与永乐青花八方烛台相比,宣德时期作品在画法上表现出诸多不同。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柄口处的芭蕉叶纹代之以如意头纹,颈部的方格纹和缠枝菊纹代之以更细小的缠枝花纹和缠枝莲纹,折肩处的变形莲瓣纹代之以缠枝莲纹;另外,在永乐烛台未装饰纹样的肩部外侧及近底部的斜直壁上,宣德时期均饰以锯齿形几何纹。这种变化也同样体现在其它永宣瓷器上,例如抱月瓶和花浇。

景德镇珠山出土的青花八方烛台在折肩处带有明确的宣德年款④,其造型加强了对折角细部的处理,从而更有利于边饰的展开。传世品中迄今未见有明确宣德年款的八方烛台。本拍品与现藏广东省博物馆藏的一件青花烛台十分相似⑤,二者均为无款,纹饰与宣德器完全相同,但在器形上却与永乐器更相近,二者的折角部位都偏窄。因此,这两件青花八方烛台很可能是明代御器厂款识书写制度定型前的宣德早期作品。

与明早期的诸多青花瓷器情况类似,八方烛台的设计原型来自伊斯兰的金属器皿。现藏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一件伊斯兰铜烛台与之十分相象⑥,尽管为了制作瓷器的方便在柄口和肩部的折角处做了一定的局部变化。该铜烛台是13世纪早期伊朗西部的作品,表面雕镂有文字及多种纹样,与明早期的青花八方烛台的装饰截然不同。明早期青花瓷中有诸多仿伊斯兰金属器造型,例如抱月瓶、花浇、折沿盆、笔盒等等。早在1941年巴兹尔·格雷在伦敦《东方陶瓷学会学报》的文章中就对明早期瓷器造型与伊斯兰金属器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论证⑦。

15世纪早期的明代御器厂制作了大量的外销中东地区的瓷器,其中大部分应该是通过郑和下西洋带去的。由此推论,这件青花八方烛台器很可能也是为了适应国外订货的产品。在今天中东地区的伊朗阿比迪尔神庙和土耳其托普卡普皇宫中藏有像明早期抱月瓶、执壶之类的中国瓷器。除八方烛台外,许多仿伊斯兰金属器造型的瓷器在中国宫廷中也被发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这些伊斯兰器形适应了永乐、宣德皇帝好慕国外新异的需要,而当时的这些中东器形也已被介绍到了中国。宣德以后,中国转向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直到清代这些仿伊斯兰器形再也未见,八方烛台更是销声匿迹。

当代陶瓷艺术新样式或成投资收藏热点


3月2日至17日,由独立学者子贺策展的《st.art就地出发——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国际大展》在北京举行,展出30余位艺术家多维度的陶瓷艺术实践作品。通过这些艺术实践,聚焦陶瓷文化,呈现陶瓷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力及对其身份的转换。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和画廊代表,一些国外画廊还对此表示极大兴趣,认为看到了一种新的陶瓷艺术样式的发生。

有业内人士认为,该展览或标志着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走出工艺美术的工艺史窠臼,开始进入一个严肃的艺术史阶段,呈现让收藏者与当代陶瓷艺术展开新的对话的可能。

1新创作呈现当代陶瓷艺术新样式

纵观2013年秋拍市场,相比高拍价的古陶瓷,当代陶瓷在艺术品收藏拍卖市场上越来越活跃,日渐崛起,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的收藏热点。但与此同时,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品还没打开海外市场,仍没被国际市场认可。此次参展的艺术家的作品,与他们往日作品风格有很大差别,无论是形式、技法、表现方式或思想表达,让观众看到了此前从未展现的另一面。

展出的艺术家傅镭的《百晃图》所观照的事物,并非陶瓷的实物,而是在陶瓷的文化层面,切入对与泥土发生关系的人的一个集体精神状态的观照,这个状态呈现出一种职业的病态。艺术家李晓峰的《海光》,则通过将古瓷片重新拼接的方式,塑造了历史信息的美学编码。

艺术家龚循明的作品《溯源之冰川》,通过将陶瓷的材料特性、绘画性以及雕塑的空间性、观念代入的时间性,共同探寻文化在本源层面的自然主义,同时对工业文明对生态的破坏展示了某种可能的结果:伪造的冰川成为消失的自然景观的最后凭吊;艺术家苍鑫的作品《蒸化》选择了一种神话学再表述的方式,对历史与现实进行精神分析。

“从古瓷到当代瓷,可能观众和藏家从来没有想过,陶瓷艺术品还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子贺对本报记者说,艺术家许仲敏的《云梯》、扈海风的《一小时四十分钟》、马红娟的《呼吸的花瓶》、郑冬梅的《一花一世界》、周军的《华丽的碎片》、齐冬根的《怀胎图》等等,分别通过各种观念手段的表达尝试,呈献给观众一系列完全不同于时下人们所认知的陶瓷艺术的样式。崔迪等艺术家脱离陶瓷工艺美术的窠臼,向严肃艺术家方向发展。

2从艺术品到民间收藏或需20年

“该展览或将成为一个非常具有文化探索价值的展览,预示着中国当代陶瓷艺术重新与世界对话的新纪元,我想这就是该展览引起国外画廊关注的原因之一。”子贺说,正如展览名称《st.art就地出发》,展览标志着新的当代陶瓷艺术正在发生。

他说,当代陶瓷艺术,或者说必将发生的、新的陶瓷艺术,将打开陶瓷艺术(一种发展了千年的民俗主义工艺美术)作为实物与材料的历史,包含从前实物(人与泥土的关系及精神性)到后实物(陶瓷的碎片作为历史遗存符码的再表述可能)的所有范畴。包括现代陶艺在内的陶瓷艺术的材料学历史与实物历史,将扩大为陶瓷文化的场域历史。

不过,他也表示,在艺术史上,所有的变革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典绘画,如巴洛克画派过渡到自然主义萌芽的巴比松画派,需要大致200年的漫长演变历史;而从巴比松到印象派,则缩短到30年;从印象派到表现主义,则又是二三十年的历程,现代主义的正剧才开始登台上演。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了当代艺术,那么到2007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火爆,成为投资收藏热点,也经历了20多年时间。”他说,如果收藏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将是一种历史文献式收藏,并不适合普通人,或更适合博物馆。而从艺术品到民间收藏,保守说至少需要20年。

3重新认识当代陶瓷艺术

这次展览中,一些藏家表示,该展览颠覆了过去对当代陶瓷艺术的理解,给人全新的体验,重新认识当代陶瓷艺术另一种表达方式。

“北京保利、中国嘉德等都开设了‘现当代陶瓷专场’,‘大师瓷’更是频繁创下天价。当代陶瓷由于真伪争议少、升值空间大,越来越得到收藏界的关注。我一直收藏现当代陶瓷,展览中艺术家龚循明、崔迪的陶瓷作品我都有。”来自浙江的藏家张庆吉对本报记者说,这次展览中,崔迪的作品《逐》通过陶瓷作为泥土的另外一种形态的特征进行被强化的再表述,对文化殖民进行了演绎性反思等,这些新创作给人不同的体验,或许正像展览所说,这是一种当代陶瓷艺术的新样式,数年后或将成为新的投资收藏热点。

“自蒙元统治以来,在陶瓷器物上的绘画逐渐成为陶瓷艺术的表现主流。目前被国内市场热捧的‘大师瓷’也以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占多数。而陶瓷制作涉及72道工序,拉胚等工艺因不像绘画一样被社会肯定,很多人不愿学,如何传承成了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还能进行一次公共教育,使藏家更多认识到,收藏不仅是为了增值套利,更是对文化的保护,像马未都一样为保护文化而收藏,才是真正的收藏。”子贺笑着说:“中国新的当代陶瓷艺术刚刚起步,投资收藏市场对此还不了解。当然,如果有藏家独具慧眼,从现在开始关注并收藏这类作品,或将抢得先机。

评:当代陶瓷艺术新样式或成投资收藏热点


郑冬梅的《一花一世界》

崔迪的《逐》

马红娟的《呼吸的花瓶》

3月2日至17日,由独立学者子贺策展的《st.art就地出发——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国际大展》在北京举行,展出30余位艺术家多维度的陶瓷艺术实践作品。通过这些艺术实践,聚焦陶瓷文化,呈现陶瓷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力及对其身份的转换。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和画廊代表,一些国外画廊还对此表示极大兴趣,认为看到了一种新的陶瓷艺术样式的发生。

有业内人士认为,该展览或标志着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走出工艺美术的工艺史窠臼,开始进入一个严肃的艺术史阶段,呈现让收藏者与当代陶瓷艺术展开新的对话的可能。

1新创作呈现当代陶瓷艺术新样式

纵观2013年秋拍市场,相比高拍价的古陶瓷,当代陶瓷在艺术品收藏拍卖市场上越来越活跃,日渐崛起,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的收藏热点。但与此同时,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品还没打开海外市场,仍没被国际市场认可。此次参展的艺术家的作品,与他们往日作品风格有很大差别,无论是形式、技法、表现方式或思想表达,让观众看到了此前从未展现的另一面。

展出的艺术家傅镭的《百晃图》所观照的事物,并非陶瓷的实物,而是在陶瓷的文化层面,切入对与泥土发生关系的人的一个集体精神状态的观照,这个状态呈现出一种职业的病态。艺术家李晓峰的《海光》,则通过将古瓷片重新拼接的方式,塑造了历史信息的美学编码。

艺术家龚循明的作品《溯源之冰川》,通过将陶瓷的材料特性、绘画性以及雕塑的空间性、观念代入的时间性,共同探寻文化在本源层面的自然主义,同时对工业文明对生态的破坏展示了某种可能的结果:伪造的冰川成为消失的自然景观的最后凭吊;艺术家苍鑫的作品《蒸化》选择了一种神话学再表述的方式,对历史与现实进行精神分析。

“从古瓷到当代瓷,可能观众和藏家从来没有想过,陶瓷艺术品还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子贺对本报记者说,艺术家许仲敏的《云梯》、扈海风的《一小时四十分钟》、马红娟的《呼吸的花瓶》、郑冬梅的《一花一世界》、周军的《华丽的碎片》、齐冬根的《怀胎图》等等,分别通过各种观念手段的表达尝试,呈献给观众一系列完全不同于时下人们所认知的陶瓷艺术的样式。崔迪等艺术家脱离陶瓷工艺美术的窠臼,向严肃艺术家方向发展。

2从艺术品到民间收藏或需20年

“该展览或将成为一个非常具有文化探索价值的展览,预示着中国当代陶瓷艺术重新与世界对话的新纪元,我想这就是该展览引起国外画廊关注的原因之一。”子贺说,正如展览名称《st.art就地出发》,展览标志着新的当代陶瓷艺术正在发生。

他说,当代陶瓷艺术,或者说必将发生的、新的陶瓷艺术,将打开陶瓷艺术(一种发展了千年的民俗主义工艺美术)作为实物与材料的历史,包含从前实物(人与泥土的关系及精神性)到后实物(陶瓷的碎片作为历史遗存符码的再表述可能)的所有范畴。包括现代陶艺在内的陶瓷艺术的材料学历史与实物历史,将扩大为陶瓷文化的场域历史。

不过,他也表示,在艺术史上,所有的变革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典绘画,如巴洛克画派过渡到自然主义萌芽的巴比松画派,需要大致200年的漫长演变历史;而从巴比松到印象派,则缩短到30年;从印象派到表现主义,则又是二三十年的历程,现代主义的正剧才开始登台上演。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了当代艺术,那么到2007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火爆,成为投资收藏热点,也经历了20多年时间。”他说,如果收藏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将是一种历史文献式收藏,并不适合普通人,或更适合博物馆。而从艺术品到民间收藏,保守说至少需要20年。

3重新认识当代陶瓷艺术

这次展览中,一些藏家表示,该展览颠覆了过去对当代陶瓷艺术的理解,给人全新的体验,重新认识当代陶瓷艺术另一种表达方式。

“北京保利、中国嘉德等都开设了‘现当代陶瓷专场’,‘大师瓷’更是频繁创下天价。当代陶瓷由于真伪争议少、升值空间大,越来越得到收藏界的关注。我一直收藏现当代陶瓷,展览中艺术家龚循明、崔迪的陶瓷作品我都有。”来自浙江的藏家张庆吉对本报记者说,这次展览中,崔迪的作品《逐》通过陶瓷作为泥土的另外一种形态的特征进行被强化的再表述,对文化殖民进行了演绎性反思等,这些新创作给人不同的体验,或许正像展览所说,这是一种当代陶瓷艺术的新样式,数年后或将成为新的投资收藏热点。

“自蒙元统治以来,在陶瓷器物上的绘画逐渐成为陶瓷艺术的表现主流。目前被国内市场热捧的‘大师瓷’也以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占多数。而陶瓷制作涉及72道工序,拉胚等工艺因不像绘画一样被社会肯定,很多人不愿学,如何传承成了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还能进行一次公共教育,使藏家更多认识到,收藏不仅是为了增值套利,更是对文化的保护,像马未都一样为保护文化而收藏,才是真正的收藏。”子贺笑着说:“中国新的当代陶瓷艺术刚刚起步,投资收藏市场对此还不了解。当然,如果有藏家独具慧眼,从现在开始关注并收藏这类作品,或将抢得先机。”

古代陶瓷八面观


表示此器物的金属质地

放大的眼睛

表示人

象形的大盘,即“皿”字

高3.2、口径14.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高3.3、口径16、底径9.7厘米首都博物馆藏

文/霍华

在前面的5期专栏中,分别通过三阳开泰、五福捧寿、华封三祝、寿带与绶带和锦堂富贵这5个纹样讲述了古陶瓷纹饰题材方面的故事。这仅仅是鉴赏古陶瓷纹样时应当注重的一部分。古陶瓷是八面体,下面将分别讲述八方面的鉴赏要领,还望方家不吝赐教。

鉴赏,“鉴”是辨伪,“赏”是欣赏。“鉴”是“鑑”字的简写。鑑是商周时期的一种造形类似大盘的青铜器,直径达六七十厘米,里面盛水,当时没有镜子,古人就在青铜鑑里放满水当镜子照人影(图1)。“鑑”字的金字旁表示器物的材质是金属,其字图像含义是将人的眼睛放大了,一个人正俯身对着大铜盘照镜子。我们鉴定的时候,真器就是镜子,鉴定即头脑中有真器的形象,用它来检验,符合的是真器,反之是赝品。

“赏”是学习过程,学乎上,得乎中;学乎中,得乎下,故欣赏有历史、艺术和经济价值的标准器尤为重要。现在市场上仿品充斥,所以不建议初学者先看市场上的器物。初学者要看正规博物馆的展品和图录,真器的样子清晰地印在头脑中后再进入市场,才能有辨别真伪的能力。

鉴赏古瓷,其目的是辨真伪、分时代、论窑口、评价值,具体可以从胎、釉、造形、装饰手法、纹饰、品种、款识和工艺等八方面入手。记特征的时候,先注意记住具有唯一性的特征,即只有这个时代的古瓷有此特征,别的时期没有。例如,图2和图3的明洪武品字云龙纹盘,换句话说,看到中间是3朵排成品字形的云纹,盘壁为2条五爪龙纹的盘子,不是明洪武时期的官窑器就是新仿品。这就是具有典型性、唯一性的时代特征。学习鉴赏就是要这样一个鉴赏点一个鉴赏点的记忆。鉴赏古陶瓷就是“记忆、联想、判断”这6个字,“记忆”一定要形象记忆,“联想”是鉴赏者的职业能力,具备了这2点,“判断”就水到渠成。学习古陶瓷鉴赏,先学三年天下无敌,再学三年寸步难行,又学三年如履薄冰。明洪武品字云龙纹盘一例可谓“先学三年天下无敌”也。

收藏当代新瓷需看好艺术家


张正海的《鲨鱼》

近日,记者走访古玩市场了解到,一些藏友开始瞄准新瓷(现当代瓷器)收藏。不少市民疑惑,并非文物,也非不可再生资源的“新瓷”值得收藏吗?

据收藏人士介绍,这个话题在圈内一直颇具争议:玩古瓷的藏家看不上新瓷,认为它们是可再生的,并非稀缺品,不具备收藏的基础;而拥护新瓷的藏家,则不以为然“今天的新瓷,就是明天的文物,如今收藏新瓷,相当于持有原始股。”

事实上,在收藏圈内,古瓷与新瓷之争也从未间断。不过,记者倒是发现,古玩城内的新瓷门店和收藏者的数量悄然在增加,而在拍卖会上,新瓷成交价的最高纪录竟达782万元,这让不少古瓷藏家大跌眼镜。

新瓷与古瓷之争

现当代新瓷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徐东古玩城经营现代瓷的萧驰认为,一件作品是否值得收藏,由两个因素决定:稀缺性和艺术性。当代新瓷反映了新中国制瓷工艺及水平,大师级作品同样稀缺,当然具备收藏和投资价值。“此外,收藏新瓷几乎不具风险,可直接从大师手中购买,买赝品的几率大大减小。”萧驰说。

而玩古瓷的李先生有不同意见:“何谓‘古玩收藏’?当然是有历史底蕴、不可再生性的稀缺物才值得收藏。现当代瓷只能说是艺术品,建议把它作为家居装饰、欣赏,收藏与投资价值只作长期的考虑。”

李先生还认为,收藏新瓷的风险也很大。“如今现当代瓷器市场也比较混乱,很多人明明没有大师级职称,却偏偏冒充大师,拿自己的作品冒充大师作品,滥竽充数;其次,目前全国的瓷器展销会很多,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以次充好,使不少人把现当代瓷器视为地摊货。”

“当代陶瓷工艺师如此多,真正能流芳百世的能有几个呢?而古瓷已经经历了历史的考验,艺术价值毋庸置疑。”李先生劝告藏友,莫轻易投资当代中青年工艺师作品,更要提防炒作。“在现当代艺术品界,不论是紫砂壶、当代书画还是陶瓷,都存在炒作拉高价格之嫌,真正的艺术价值不好评估。”

新瓷渐被藏家关注

不管藏家如何争议,新瓷的市场行情却一路走高,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2009年,第二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陶瓷美术家王锡良的粉彩《黄山四千仞》瓷板拍出了782万人民币的天价!这条新闻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收藏新瓷的热潮。

记者走访徐东、红巷、崇仁路等收藏市场发现,经营现代瓷的店铺多达30余家,少数商家生意十分红火,一件现代陶瓷售价一般在2000元以上,贵的高达260万元,大大出乎意料。

萧驰介绍,瓷器收藏如今已不再是古瓷的天下了,做工精美、价格较低的现代瓷器逐渐被收藏者看好。“拍卖会上的古瓷身价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让很多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而流散在古玩、旧货市场上的古瓷,价格虽然具有诱惑力,但这类瓷器中鱼龙混杂,不懂行、看不准的人又不敢轻易下手。于是,很多收藏者把收藏的目标转向了极具潜力的当代瓷市场。”萧驰说。

据了解,起初新瓷仅被大众当作家居装饰品购买,或是作为礼品,被认为是高端而有文化底蕴的佳品。随着购买者增多,一些名家的作品渐渐升值,收藏圈的人也被吸引入场。

价格随职称升值

据萧驰介绍,收藏现代新瓷,选择艺术家的眼光尤为重要。“艺术家的职称升一级,市场价格就要翻2-3倍。”

他举例说,两个月前,有客户曾花3000元买下聂乐春的作品《寻鹰》(32cm×16cm),就在上个月,聂乐春从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晋升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该作品的市场价立刻涨至6400元。

“张正海的作品同样如此。一个月前,张正海的《鲨鱼》(40cm×26cm)售价为6000元,现在变为1.36万元。”萧驰称,收藏现当代新瓷就要看准艺术家,谁会升职,谁的艺术造诣高,就决定了作品的升涨空间。

据了解,当下国内有很多机构对艺术家评职称,其中,最权威的是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国家七部委所评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各省发改委牵头评的省级大师,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目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仅24名,包括王锡良、张松茂、秦锡麟等泰斗人物,他们的作品成交价已达百万元。“毫无疑问,这些大师的作品肯定是值得收藏的。”萧驰说,名人手绘的作品是收藏现当代新瓷的主要方向。切记避免收藏工厂流水线批量生产的现代瓷器,这种瓷器没有任何投资价值。(记者 邬红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