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惠万家瓷砖 > 导航 >

国内紫砂店超万家收藏爱好者逾百万

国内紫砂店超万家收藏爱好者逾百万

惠万家瓷砖 超晶石瓷砖 古代瓷器收藏

2021-04-16

惠万家瓷砖。

每天,在上海市闸北区大宁国际茶城,壶商胡建新都要向许多紫砂壶爱好者介绍紫砂制作和紫砂文化,作为一名宜兴籍紫砂销售人员,他在上海经营紫砂壶已有十几年。像胡建新这样的紫砂壶商,在全国各大城市都能见到。10月12日从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获悉,分布在全国的紫砂门店已有1万多家,销售人员近5万人。

在北京马连道茶城、在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在哈尔滨恒信茶城等地,宜兴紫砂壶都受到了紫砂爱好者和藏家的热捧。在北京马连道茶城经营紫砂批发零售十多年的潘美军,从小生长在紫砂发源地丁蜀镇蜀山,由于对紫砂壶艺术非常熟稔,他销售的产品市场不断扩大。据介绍,广州、北京和上海的紫砂市场发展比较成熟,大部分的紫砂爱好者都具有一定的看壶经验,在乎性价比和原产地的进货渠道,讲究物有所值。

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全国收藏紫砂的爱好者已经达到了100多万人。紫砂壶的拍卖与交易,正在快速升温。近日,宜兴紫砂工艺厂成为国家首批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消息发布后,广大壶商传播紫砂文化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瓷器收藏爱好者30年的淘瓷之路


瓷片

瓷罐

瓷片

1981年,我怀揣着在部队每月拿到的10元津贴所攒下的百十元退伍金,退伍回京。等待分配工作那段时间,因从小就喜欢古董,便游走于京城的各个古玩市场、老天桥、团结湖、老官园、龙潭湖市场,在市场里刨齿老瓷片、老古董等。

我认为,瓷器一直是文玩收藏市场的重要一项,身边很多爱好收藏的朋友手里都有老瓷物件。从我入行以来,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老瓷,从明清、民国到高古唐宋元,在鱼龙混杂的古玩市场中、在真真假假间、在向资深藏家学习中,也逐渐形成自己一套辨别及鉴赏方法和对古瓷艺术性的个人认识。

近十年来,随着元青花鬼谷子下山、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清雍正粉彩大盘等名古瓷器在各大拍卖会上连连拍出天价,其高昂的价格使造假者趋之若鹜,使很多爱好者望而却步。其实,大量存世古瓷都是当年实用瓷,并没有那样至高的身价,但它们均为手工制作,无当代机械化造成的僵直之性,那份自然之美和与生俱来的时代气息并不比名瓷逊色,这也是仿伪者再怎样也万难企及的。同时,这也是收藏爱好者不论普、名之器皆能通过辨古瓷、赏古瓷达到提高审美、陶冶性情的最终目的。

说到手工、机械化制瓷,这是辨别新、老瓷的关键之一。即便再逼真的仿品在当下也难以全部复原古时纯手工的流程,成品中必然会体现出机械化带来的过于纯粹、僵硬、浮艳的特点。收藏爱好者需要首先了解手工、机械制瓷在胎釉上的区别,才能保证不为仿品所惑。

同时,古瓷在胎土上不论窑口或灰、黄、白、粗、细胎皆是经过淘洗、陈腐两个手工工艺形成的。其中,陈腐工艺使瓷胎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但因其费时费力,目前已被真空练泥机所取代。因此,工艺的差别必然会造成古瓷的胎均有黏糯拉韧之感,而真空练泥机制胎绝无可拉伸之力感。此外,胎质特点的差别,使老瓷整体观之形体舒展、线条富有内在的伸展力,真空练泥制瓷只有形样,但整体僵板、线条呆硬。

古瓷在制釉原料上的手工、机械差别,因其烧造质变中的“玻璃相”较大,因此不能从微观层面明确区分,但总体造成的光泽差别还是可以准确区分的。手工制作的釉料在微观下也一定是参差相容的,从而烧造后才呈现出古瓷表面的自然、柔和、漫化的宝润光泽。而机械制的釉料过于纯粹单一、微观下颗粒均匀无变,烧造后同是浮艳、僵直的釉光,虽然仿品大多用微酸、细沙、鹿皮等将釉面打乌去除“贼光”,但不可能整体改变机械釉的本身特性,反而常使仿品釉面呆木无神、了然无趣。

制瓷烧造炉具和燃料变化,也让仿者难以入手。古时虽有龙窑、馒头窑等不同炉具差别,燃料也有煤、木柴等,但在控制火温上总比当代的气窑、电窑要复杂。

此外,古瓷器几乎贯穿整个中国文明演变过程。自2500年前原始青瓷创烧之始,古人就结合时代气息,加之瓷物性质稳定,至今皆有大量留存,虽然“整器”在市场中存量很少,但大量瓷片、普品依然能使广大爱好者了解、学习、感悟到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

当然,作为瓷器收藏爱好者固然了解古瓷之美,但总被防不胜防的仿品所困。实际上,在收藏领域凡物皆有仿者。作为收藏爱好者不论收藏何类别,首先要明确收藏是为提高自身审美修养、丰富自身文化生活之趣,在实际收藏过程中要逐步提高,不能抱以捡漏之心,才可以通过收藏得到审美的情趣,才可能在无心之间得以一定物质上的收获。同时,要正确看待仿品,既然是仿品必然没有真品的市场价值,而仿品有些特征也同原物近似,不能清晰甄别之差别、不能过仿品一关,其实也说明尚未深刻理解真品真正的美。

古玩爱好者广州至少60万 从富人延伸到中产


唐青玉海棠花式渣斗

宋建窑盏

清象牙雕刻印章

“时逢盛世,古玩风行”。当今,国内赏玩、收藏之风日盛。人们对古玩的追求以及社会认知与日俱增。记者从正在岭南工艺美术馆举办的《品古论今———华夏古董文化研究会会员藏品展》中获悉,全国大城市的收藏人群比例是10%,广州作为全国三大文物收藏市场之一,收藏人群的比例更高,保守估计至少有60万人。

最近,数十位民间收藏大家在华夏古董文化研究会的组织下,拿出珍藏多年的宝贝在广州会展。10月20日,记者在岭南工艺美术馆看到,各类珍藏品共130多件,包括古陶瓷、古玉器、竹木牙角漆雕、文房用品等,其中有战国青釉编钟、晋瓯窑鸡头壶、唐青玉海棠花盏渣斗、唐邢窑白釉执壶、南宋粉青五管瓶、宋建窑盏、明黄龙泉弦纹梅瓶、清白玉五子登科砚……其中有的还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岭南工艺美术馆馆长杨飞武说,目前关注古玩及艺术品的人群逐渐从富人阶层延伸到中产阶层。此外,一些投资者在股市、楼市受挫后,也将目光投向了古玩及艺术品市场,从而令民间收藏队伍的规模与档次,不断地升级。省内民间收藏人士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0余万人增加到50万人,其中古陶瓷收藏者有3万人,比10年前增加了3倍。以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为例,该会成立于1997年,目前正式会员已有上千人,其中广州会员占了约六成,现已申请尚未获批的“准会员”也有上千人。会员的年龄从30岁到80岁不等,其中20-40岁和60岁以上的收藏家各占三成,40-60岁的占四成。

杨飞武说,如此多人对古玩趋之若鹜,主要是古玩不但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还具有经济价值。(记者 马勇)

一收藏爱好者 5年收藏上千个陶瓷酒瓶


7月20日,在新花鸟市场认识冯新桂时,他收藏的陶瓷酒瓶引起了记者的采访欲望。先后两次采访,在四个小时的长谈中记者发现,这名来自钦州的民间收藏爱好者,从2003年至今,共收藏上千个各种造型的陶瓷酒瓶。谈到这些藏品,冯新桂说,通过收藏这些具有艺术价值的陶瓷酒瓶,他的心情无比快乐。

陶瓷瓶成家中宝贝

当天上午9时许,走进金牛桥路冯新桂的家,映入记者眼帘的都是收藏品,除了各种陶瓷酒瓶,还有字画、铜钱、瓷器等。原来,那都是他在收藏酒瓶之前喜欢的藏品。

冯新桂称,2003年以前,他一直在钦州玩收藏,当时并没注意到陶瓷制作的酒瓶子。有一天,他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北京、上海、武汉有人收藏陶瓷制作的酒瓶子,这个藏品具有收藏潜力。看了这则新闻,冯新桂开始注意这方面的收藏了。

刚开始,冯新桂都是到酒店里向人家收购,后来觉得单与酒店联系收不到比较特别的酒瓶子,于是开始跟一些酒厂联系。“几乎每周都会跟他们联系一两次,他们如果推出新样式的酒瓶,就会通知我注意收藏。”冯新桂说,只要觉得很特别的酒瓶,他都会收购回来,特别是一些仿青花瓷制作的酒瓶子。

广西生产的陶瓷酒瓶也是冯新桂喜欢的藏品,在他家中,就摆着几个以广西东兰铜鼓为造型的酒瓶子,瓶身的铜鼓图纹明快清晰,带着浓厚的广西民族气息。另一套以会展中心为原型的酒瓶子很特别,白色的瓶身,显得庄重大方。

收藏千个酒瓶子

5年来,冯新桂已收藏上千个酒瓶子,大部分都摆放在钦州的家中。遗憾的是,由于这个收藏在广西还属于“新兴行业”,在钦州仅有两位藏友跟他沟通。

2008年3月份,冯新桂带着收藏的一些陶瓷酒瓶来南宁查看收藏市场,发现这里有10多名藏友在收藏陶瓷制作的酒瓶子,于是扎根南宁。

如今,冯新桂收藏的酒瓶子的种类繁多,产地也广泛,有广西的,还有江浙一带的,最远的酒瓶子来自西藏。冯新桂说,酒瓶子的收藏要有一定的讲究,他只收藏用陶瓷、紫砂制造并具有一定艺术特色的酒瓶子。玻璃酒瓶子到目前他只收藏了三个,一个是北京天坛造型的,一个是茅台酒特制版,第三个是五粮液特制版。

学习藏品鉴赏知识

收藏是一门学不完的学问,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在冯新桂的家里,除了藏品,记者看到最多的就是有关收藏鉴赏的书。《金银器·中国文物鉴赏丛书》《玉器鉴赏·中国文物鉴赏丛书》《中国古钱大集》……各类书籍都反映着冯新桂对收藏的热爱,与对收藏知识的热切追求。冯新桂说,平时除了买书来充实自己,他还坚持订阅报纸,了解最新的收藏信息和学习鉴赏知识。

在冯新桂的家里,仿佛置身于一个收藏的世界。看着满屋的藏品,冯新桂一脸的满足,不停地找出20多件令他得意的藏品,一一展示给记者看后感叹道:“有空时,就看看这些藏品,虽然不是价值连城的东西,但心情会变得愉快。”

郑州一市民18年收藏20万枚古陶瓷片 市值超百万


汉代的作料盒

出土东汉时期的老母鸡抱小鸡,可谓栩栩如生。

汉代的化妆盒貌似蒸笼

有人戏言:任兴琪收藏的不是瓷片,是金条。

18年的淘宝生涯,让他收藏近20万枚古陶瓷片。可别小看这东西,据专家研究断言,这里云集国内各大窑口标本达200余处。就其商业价值来讲,每枚少则几十元,多则上千元!就其学术价值来讲,有着不寻常的标本意义。其实,这些只是收藏者宝库中的冰山一角。

汉代的调料盒、化妆盒,唐代的白瓷,北宋的黄釉执壶……这些曾经的古品不仅给人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还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收获……

牛人

千件陶瓷打造我省民间瓷器标本

“这是秦砖,那是汉瓦,这些瓷片分门别类地涵盖了历代国内200余处窑口的标本……”11月6日上午,位于郑州市长江西路与三环路交汇处的一个三层小楼内,来自省内的几位考古专家对此赞不绝口。

展厅内陈列着近千件陶瓷艺术品:彩陶、古瓷、秦砖、汉瓦、封泥等等,历史跨度从新石器时代直至近现代。

借用一位专家的话说:这里就是一部近乎完整的古陶瓷文明史。而创造这个“文明史”的是郑州市市民任兴琪……

“变个人秘藏之宝为社会共有之物、开创民间瓷器及各窑口标本事业的新途径和体例,并最大意义上发现与实现中华古陶文明的价值和尊严。”这是任兴琪的自我定位。

惊叹

一枚青花瓷片价值上千元

走进这个标本中心,首先接触的是用玻璃框陈列的一枚枚碎瓷片,在外行人眼里,这些碎瓷片可能是一文不值,事实上,这是宝贝。从商代的陶片,再到汉代的彩陶……任兴琪的讲解引起了人们莫大的兴趣。

“这是元代的青花瓷……”任兴琪介绍,青花瓷近年来一直是收藏界的大热门,一片很普通的鸡蛋大小的元代青花瓷片市场估价也得上千元。据了解,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的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这足以说明元代青花瓷的珍贵程度。

“我这青花瓷瓷片不多,仅有两箩筐……”这么值钱的“东东”,在任兴琪这里,用箩筐计算,不能不让人惊叹。除这些比较珍贵的瓷片标本外,任兴琪共收藏古瓷片近20万枚,有人戏言:任兴琪收藏的不是瓷片,是金条。

由于古瓷片近年来交易较为活跃,市场上也有人将新瓷打碎后经人工处理当作古瓷片出售,对此,任兴琪提醒,买古瓷片者要慎防造假者的心理战术,最好能请有经验的收藏人士把关。

感受

18年收藏之路有点苦

谈起他的收藏史,那得从18年前说起。

1991年4月,任兴琪看到电视上报道我国瓷器等文物流失海外的消息后,他突发奇想,何不从民间收集瓷器,不让更多的中原古陶瓷流失,尽自己微薄之力。

之后,任兴琪便爱上了“淘宝”之路,一发不可收拾。每到节假日,他和朋友开着那辆老爷车就上路了,这样一干就是十多年,淘遍了河南及周边各个省市的古玩市场。

伴随任兴琪兴趣的增长,另一个问题困扰着他:资金从哪里来?眼看着家中所有的收入换来了旧盆子破瓦罐,任兴琪犯了愁。好在妻子没有埋怨,还答应为丈夫分担忧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妻子下海经商,开办一家企业,当时正赶上企业生产的产品市场上奇缺,妻子捞上个人事业上的第一桶金,同时,也给任兴琪注入了勇气和活力。

愿望

将来举办标本展览

每每淘宝遇到自己喜欢的陶片,任兴琪便会兴奋得整夜睡不着。他拿着放大镜欣赏着,爱不释手,然后查资料,请专家鉴定,最后,干脆试探着学修补陶瓷这一行当。随着陶器标本的越积越多,任兴琪开始发了愁,如何打理?

2007年,一个大胆的想法让任兴琪付诸实施——开办一个民间瓷器标本中心……

一年后,任兴琪便雄心勃勃的开始了。但真正地梳理瓷器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查资料、咨询专家,一直到修补各年代陶瓷标本。今年年初,他的标本中心终于有了雏形。对于其瓷器标本中心来讲,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虽说没有开放,可这里每年都会接待慕名而来的一些学者和专家。

任兴琪说他想打造中原瓷器标本中心,不想再让河南陶瓷文物、文化流失。“下个月,我准备举办一个标本展,同时我也希望这里能成为广大收藏爱好者一个交流、探索、学习的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让更多的文物能保存下来。”任兴琪说。

收藏是一种爱好传承 三位民间藏家的那些事儿


都说古董界水深,在普通老百姓看来,那都是有钱人才能玩儿得起的嗜好。不过,今天介绍的这3位民间古董藏家还真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他们笑言自己是“最有钱的穷光蛋”,下面就讲一讲他们鲜为人知的那些事儿。

因为爱,所以爱

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齐同民本是一名教师,由于从小对古董的热爱,很早就进入到了古董藏家的行列。

齐同民认为自己对收藏的热爱源自遗传。在他的印象中,童年时期妈妈的姥爷家里就有很多古书和古钱。每次串亲戚,幼小的他就对这些古老的东西爱不释手。文革时期,为了能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小人书、人模、钱币等保存下来,齐同民还真就把它们用塑料布包好放在了鸡窝里,演绎了一出现代版的“潜伏”。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齐同民开始收藏邮票和古钱币,直到1995年接触到瓷器,他才转向了瓷器收藏。这里还有一件小趣事,一天齐同民在古董市场上看到一个玉雕的小狐狸,只是觉得东西好,就花了5元钱买下来。那狐狸尾巴回蜷至下巴,歪着头、眯着眼在睡觉,神态真是美极了。齐同民当时并不懂行,后来被一个朋友以800元的价格买走了,心里还高兴的不得了。3天后,齐同民才知道那位朋友又转手卖了8500元。“现在想想,汉代和田白玉雕成的小狐狸,我那朋友也只是捡了个小漏,挣了点小钱”,齐同民回忆到。

再后来,齐同民又接触到木器家具和瓷器,通过“以藏养藏”的方式,每年他也能挣上几万块钱,比工资多一点。当雪球越滚越大之时,齐同民的发财梦也越发不可收拾了,他说:“人有了贪婪的心,收藏的路上就会有陷阱已经在你面前铺开”。一次,齐同民看上了一套漂亮的紫檀方桌椅,心里合计要是买到手肯定赚不少钱,于是2.9万元买回了家。业内朋友一看,东西是老红木的,只有一块是紫檀镶的椅子腿,最多值两三千元。发财梦破灭,齐同民一次就赔了近3万元。

从那以后,齐同民收藏就比较谨慎了,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年的收藏,20年的努力,使得他在中国古钱币、古陶瓷、古家具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我的藏品只要有几件精品可以按照‘唐宋元明清’的朝代顺下来就可以了,其实就是玩的心态。文物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政治、经济、文化都在文物上面反映出来。我喜欢这些东西,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喜爱、一种认知,一种肯定、一种珍惜。”齐同民如是说。

齐同民喜欢把自己的藏品送给喜欢它们的朋友,他认为文物的价值就是传承。然而,现在他越来越感到一种危机感。“现在的年轻人一谈到文物就会担心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谈到,“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有了距离感,缺少美的感悟,着实让人担心啊”!

三十年基本建设,使大量文物都冒了出来

北京藏家陈立建谈到,改革开放30多年,新中国的基建规模比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大得多。改革开放之前,全国各地的楼房都很少见,天津那个时候最高的楼只有四层,像石家庄这样的城市也就是两层,而两层楼的基础不过一两米深。现如今,高楼大厦林立,地下车库再加上基础,少说也要挖到地下六七米深,于是,把全国的土地都翻了个遍,这些文物自然就冒出来了。“还有高速公路、高铁建设,古河道清理和水利建设,出的东西太多了,喜欢的都知道这些是宝。”陈立建表示,“但一些专家不这么认为,没见过这么多东西,就统统认为是假的,正因如此,也导致我国很多的文物受损或流失。”

有专家表示,民间收藏90%都是赝品,在这一点上齐同民持反对态度。如今,在我国的民间藏家少说也有几千万人,每人收藏10件,也要达到上亿数量的藏品。仅景德镇几个手工作坊,根本不可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生产出这么多赝品,更何况还有很多东西是现代工艺也根本无法制造出来的。现如今,连真品都不一定能卖出价,假东西就更没人买了,唯利是图的商人怎能做这等赔本的买卖?

呼吁文物鉴定法尽快出台,为我国的文物流失把好第一道关口

北京藏家徐强可谓是收藏大家,几万件藏品目前都集中在北京市延庆县八达岭镇的阳光文物宫里。

一提到中国文博界的鉴定现状,徐强真是忧心忡忡。“看外国博物馆、收藏家手里不断流入的东西,这些肯定是从中国流出去的,然而中国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种事态继续,又或高价从国外的拍卖会上购回”,徐强谈到。再有,就是我国目前出现的一些所谓的评估委员会,根本没有合法鉴定资质,却在全国各地招摇撞骗。“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资质持证上岗,唯独文物鉴定,国家连文物鉴定法都没有,如何能为文物的流失把好第一道关口啊!”,徐强激动地说到。

其实,再有经验的鉴定专家也不可能单凭眼和手就能一一确定每一件文物的真假和年代,因为中国文物太丰富了,只有通过科学的机器检测,才能真正确定生产的年代。目前,通过科学家们的长期努力,鉴定文物真假的检测仪器已经诞生,起码铜器、瓷器的检测已经很成熟,很可靠。中国科学院的大批专家将全国所有古代窑址的资料,和出土文物的标本资料综合起来,做成一个数据库,通过仪器的检测,对比成分含量就可以判断出具体年代。对此仪器的鉴定结果,国际上是认可的,反倒是中国不认可。

在徐强看来,收藏本是很简单的事,只要喜欢,买得起就可以了。然而,目前这些正常的秩序被一些人利用,成为为个人牟利的工具,使得代表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物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实在心痛。

3位民间藏友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想保护好这些美好的事物。为中华文明,尽一己之力。

收藏紫砂壶价格别超两千,专家养壶贴士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周德田收藏紫砂壶近20年,经历了从初级收藏者到高级收藏者的每一个阶段。他认为市场上有太多误导的信息,令收藏者无所适从。他建议普通收藏者不要奔名头而收藏,可以关注当代中级职称中工艺好的作者,收藏价格2000元左右的紫砂壶。

民国以前的壶砂质最好

在20年前,周德田开始对紫砂壶感兴趣。一开始他在琉璃厂看到了一把老壶,从600元的开价砍到180元;虽然当时的月工资不过几十元,但他还是一口气买下。可是,一位台湾商人看了一眼就说“基本不对”。原来,这把“老壶”连壶盖底部都积满茶垢,但只有喝惯茶的人才知道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可判断其为做旧。

虽然吃了一堑,周德田却反而被挑起收藏紫砂壶的兴趣。于是,他开始冲着名家的名头进行收藏。然而,当投入大量资金在名家作品后,他才逐渐体会到,职称与作品水平不一定符合。

20年的收藏令周德田看到了紫砂壶市场的虚虚实实,也看懂了很多陷阱。其一,目前市场上炒作成分太大,一部分号称卖出天价的新壶并未有历史价值,只靠做秀,名不符实;其二,拍卖会上的老壶以假为多,市场中又缺乏可信的权威鉴定者,导致收藏者不敢轻易下手,老壶的成交不如新壶;其三,近几年市场中流行艺人做壶、画家加画、雕刻家加雕刻,一把紫砂壶通常集多人之力,周德田认为作者应该集多种工艺于一体,随意附加不能使壶、艺相融。

虽然近几年行内传言“再过200年也挖不尽宜兴的紫砂”,但周德田认为“此砂已不是彼砂”;民国以前的壶艺未必最佳,但砂质最好,因此他相信当时制作的紫砂壶具备更高的收藏价值。

周德田也认为当代中青年艺人中有一些功底不错、缺乏包装的能人,相对来说其作品更具备收藏价值。他建议普通收藏者可以三个标准对作者进行选择:一是具备中级职称,二是工艺水平高,三是价格不要高于2000元。

周德田养壶贴士

茶垢在壶上形成的紫檀色包浆才是古朴之光。

有的收藏者喜欢把壶往脸上蹭,以为可吸收人的油气;也有人在壶内长久存茶渣直至发霉,这些做法都会破坏紫砂壶。

要让壶吸收人气必须在壶仍烫时捧在手上慢慢摩擦,令血气与壶“天人合一”。

买老壶后,要彻底清洗内外,因为旧时的人不一定就会养壶。

一把壶只能喝一种茶;不是每一种茶都适合紫砂壶,如龙井茶就不适合用紫砂壶。

要适当让壶休息,不要无间歇使用同一把壶。

艺术品收藏市场:投资者热土 淘宝者金矿


在保利拍卖会上,经近70轮竞价,北宋黄庭坚书法长卷《砥柱铭》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中国嘉德2010年春季拍卖会总交易额创出21.28亿元的内地单季拍卖最高纪录。

由此可见,我国艺术品市场的资金涌入深不可测。业内人士称,没准艺术品市场的下一个主角就是瓷器和犀牛角。果真如此?带着疑惑,《证券日报》独家专访馆副馆长徐桃生。

《证券日报》:请您介绍一下馆的情况。

徐桃生:馆属国家二级博物馆,成立于1954年,是国内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以陶瓷藏品最多、时代最全、类别最丰、品位最高而著名。馆藏有自唐宋以来景德镇各个历史时期生产的陶瓷珍品2万余件,以及部分书画杂件。其中近代、现代和当代景德镇生产的陶瓷精品为馆独有,所有藏品构成一部完整的发展史,被誉为“千年艺术殿堂”。

馆藏陶瓷年代准确可靠、品类齐全丰富、科研价值高,是收藏家、鉴赏家最具权威的欣赏和断代标尺,为陶瓷历史文化研究、传播提供了最为可靠的实物依据。

随着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建设,馆将主体进入,设立官网已列入筹备计划中,相信在不长的时间,大家一定能通过网络走进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证券日报》:请您谈谈对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现状的看法。另外,您是陶瓷行业方面的专家,您觉得目前陶瓷收藏市场的情况又是如何?

徐桃生:当前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现状我个人认为还是处于“群雄逐鹿”、“泥沙俱下”状态,对于入市的人数可以说是“蜂拥而至”。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个人财富积累。

这其中主要有三类群体:一是处于资本高层的群体,他们迫切寻找新的投资增长切入点,进行新一轮的财富积累;二是处于资本下层的的群体,他们渴望通过收藏这个捷径在短时间内达到对财富的拥有;三是一些电视节目和报刊专栏和拍卖公司的片面炒作,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本该规范、理性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变得浮躁。

当今的陶瓷收藏市场也和艺术品收藏市场一样处于“圈地运动”时期。无论古陶瓷和现代艺术陶瓷收藏都缺乏理性,盲目跟风,只注重名声和名气,名声、名气成为价格的标尺,而忽略了作为艺术品来讲它内在的真正价值。这就使很多藏家们难以逃脱“吃药”,“打眼”的尴尬。陶瓷艺术品是综合的艺术,作为一个理性的收藏者要从时代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它本身所附着的文化内涵这几个方面来考量才能得出它真正的经济价值,从而确定自己的取向。

《证券日报》:投资客接连在楼市与股市“碰壁”,收藏品可能成为他们转战的另一个“战场”。去年年底出现普涨行情后,国内收藏品市场是否遭遇到新一轮行情还是泡沫的“节点”考验?您认为,热钱现在是否已瞄准了艺术品收藏市场?如果真有大量热钱涌入的话,对艺术品收藏来说,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徐桃生:从不久前的几场拍卖和我所了解的情况来看,所谓热钱瞄准艺术品收藏市场已经显露端倪。

我前面讲过:处于资本高层的群体,他们迫切寻找新的投资增长切入点,进行新一轮的财富积累。在某种层面上讲,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投资收藏者,而是投机者。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投资客是在转移资金,规避纳税。当然也有很多是为提升企业文化而进行的文化投资,还有是利用闲散的资金来进行收藏,兴办博物馆进行文化和文物的保护传承,弥补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的不足。

如果真的有大量热钱涌入的话,我认为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会带来一场“金融风暴”,在法规缺失、监管缺位、公信缺乏的情况下,很多入市者一定会遭受灭顶之灾。因此,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一定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加强监管力度,各类媒体也应该进行理性疏导,多从保护传承,艺术欣赏的角度来宣传,正确引导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发展取向,防范于未然。

《证券日报》:业内人士称,我国艺术品市场的主角前几年是当代艺术,这两年是古代和近现代书画,目前瓷器和犀牛角的上升势头很猛,没准市场的下一个主角就是瓷器和犀牛角。您对这种说法,有什么看法?

徐桃生:陶瓷历来是收藏品中的大宗,随时随地能见到它的身影。因此,下一个主角就是瓷器这种说法我基本表示赞同。

从古陶瓷来讲,它的文化性、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以及容易保存,决定了它在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执牛耳地位。

从当代艺术陶瓷来讲,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很多陶瓷艺术家经过个性张扬阶段的历练,渐渐也都进入纯艺术化理性创作的时代,艺术造诣和水准都日趋成熟,不乏有许多精品投放市场。一大批青年陶瓷艺术家也逐渐成长起来,这些人都在逐渐摆脱和完全摆脱传统艺术思想的束缚和工匠习气,跟随时代的脉搏在跳动。应该来说是具有收藏潜力的。

至于犀牛角成为收藏主角,我不敢苟同。一是从珍稀动物保护的角度来说,它不应该成为收藏主角;二是作为艺术品它体现的主要是稀缺性和作者的手工技艺。

总而言之,对收藏者来说还是二个字“理性”,任何一件艺术品还要从时代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它本身所附着的文化内涵几个方面来考量,来决定自己的收藏取向,至于谁是主角并不重要。

《证券日报》:机构投资者和公司的投资量占到艺术品投资市场总量的4到6成。这些机构投资者和公司的能量远超过个人投资者。这对于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是否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形成泡沫?

徐桃生:有影响,并且很大。我们常说物有所值,如果物超所值,就是泡沫。因为机构投资者和公司的能量远超过个人,就像团购一样,他们的目的是投资,不是收藏,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取向是以增值为目的,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为达到抢先占有,必然会使价格攀高,使价格超过价值,在价格与价值之间造成空洞,形成泡沫。

我们应该知道,每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值的,你将它的价值超前消费了,弥补这个空间时间究竟是多长?谁也难以预料,如果真的产生收藏泡沫,要想恢复市场恐怕要百年左右。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中国历次收藏高峰的间隔期,这点不无参考价值。

《证券日报》:对于艺术品收藏市场而言,是否需要大量资金介入来帮助艺术品收藏行业的发展?

徐桃生:当然需要,大量的资金介入可以推动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繁荣发展。通过市场的繁荣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也为更多的从业者带来利益。但还是要重申“理性收藏”,如果业界都能“理性收藏”,诚信交易,国家法规完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管理到位,我们的艺术品收藏市场才是一个文化传承的平台,投资者的热土,淘宝者的金矿。

艺术品投资

资本唯炒收藏唯实

国人有句流传了上千年的老话:“盛世收藏乱世金”,一针见血的点明了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浮沉起落。如今,经历了32年改革开放历程的国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在被外媒称为“史上最牛盛世”的年代里,又一次启动了艺术品投资市场的高潮。

中国嘉德2007、2008、2009连续三年的春秋拍及其他拍卖总交易额分别是17.48亿元人民币、18.21亿元人民币和27.12亿元人民币。2010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总交易额则高达21.28亿元人民币,创出内地单季拍卖最高纪录。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艺术品市场呈现出了突飞猛进的态势,即就是在遭遇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之后,国内资本对于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市场的热情始终未减。

随着大量的“先富起来”的房地产开发商、矿产开发商纷纷进入,国内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热浪一浪高于一浪。近来有“唐宋八大家”之称的宋代著名书画家黄庭坚书写的《砥柱铭》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拍出了4亿元的天价,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狂热情绪由此可见一斑。

艺术品市场的高涨引来了国内众多资本高手的关注,也间接导致了21世纪七八十年代乃至于在国内战乱期间流落到国外的国宝级艺术珍品纷纷通过拍卖的形式回归国内。如此众多的资本高手何以一夜之间对艺术品投资市场情有独钟,主要还是看中了艺术品所具备的资源稀缺性。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不管是在股市,还是在艺术品市场都是适用的。

根据最新的媒体报道,云南地区的黄龙玉在6年之间从每斤几毛钱涨到了每斤几万元,从中不难看出,资本推手的疯狂程度。换而言之,如同今年的农产品(15.59,0.40,2.63%)市场上对绿豆和大蒜的炒作一样,与其说是农产品价格的回归,不如说是资本炒家的杰作。现在的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市场上,虚火上升的背后浮现出来的却是各路资本的黑手。更为令人吃惊的是,资本炒家们把股市里个股炒作的手法搬到了艺术品投资市场上,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周期内,集中优势资金对一个书画家的作品展开地毯式轰炸,将其作品的价格抬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上再出货走人,让“击鼓传花”的接力人抱着一大堆物所不值的书画作品欲哭无泪,成了资本炒家的牺牲品。

艺术品市场的高烧不仅引来了众多资本炒家,也引来了众多赝品的纷纷出笼。在巨大的利润空间面前,再加上艺术品市场上向来就有“买假自认”的潜规则,使得艺术品市场上堆积了太多太多的赝品。这也难怪,经历了自1840年以来屈辱的战火历练,大量的国宝珍品流失国外,残留的一些民间珍品也在十年浩劫中遭遇到了毁灭性的灾难,使得如今的人们为了一睹中华文明的珍品,要么得远赴伦敦大英博物馆,要么得通过仿造。就连价值四个亿的《砥柱铭》,也有业内人士指为赝品。

由此看来,艺术品市场的高烧不退,赝品的造假情结便永不得宁日。现代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也使得赝品的“造旧”技术日益逼真,就算你是业内鼎鼎大名的一流鉴别高手,也不可能不走眼,这给以“唯实”为宗旨的艺术品收藏业出了一道难题,如何在万千赝品之中淘到一件真品,的确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就跟如今各家电视台热推的《鉴宝》栏目一样,各个鉴定专家的目光也是姿态万千。

艺术品市场热了,国宝回流了,资本炒家玩疯了,“造旧”工匠赚狂了,真正的收藏专家的眼泪为谁而飞?

收藏家的瓷器邮票收藏


我喜欢瓷器,是缘于这样一种观念,人世间一切珍贵的东西,几乎无一例外是美丽而又易碎,比如爱情、比如瓷器……大概正是缘于此吧,因美丽而又易碎才显得格外珍贵的瓷器,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珍爱的宠物。

熟悉我的朋友大都知道,区区在下还是一介低层次的集邮爱好者。既喜欢瓷器,又喜欢邮票,那一旦碰到了以瓷器为题材的邮票,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比如,1999年4月,《钧窑瓷器》纪特邮票的发行,就让我不胜欣喜。

对钧瓷,过去我是一无所知。1985年,我的一篇文章在河南获奖,奖品是尺把高的钧瓷瓶一尊。瓷瓶造型简洁,线条流畅,釉色为成色很好的鸡血红,以此为嚆矢,我和这种厚重、沉稳的瓷器遂一见钟情,并陆陆续续购置价廉、且还看得过去的钧窑瓷器。记得有一次,距我住处不远的一家钧瓷专卖店倒闭清货,我闻讯赶忙前去,还拉了几个朋友帮忙砍价。果然是人多力量大,结果硬是让老板把骆驼卖了个马价,我背着七八个大大小小的瓶子满意而归。只是事后又想:这该不会有乘人之危之嫌吧!

除过前面提到的那尊瓷瓶外,我最好的一件钧瓷是向别人讨要来的。一次,去油画家林安龄的工作室聊天,适逢他刚从河南买回一些钧瓷,遂得以先睹为快。其中有两个小碗,经窑变以后,釉色瑰丽多彩,图案出神入化。通过以往的阅读我知道,钧瓷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这两个小碗正是如此;真是妙不可言啊!见我爱不释手,林安龄说:“见一面,分一半。你挑一个吧!”如今,这个钧瓷小碗就安放在寒舍客厅一个显眼的位置,闲时把玩,真是感觉好极了!

当然,最好的钧窑瓷器,是在博物馆里,我们想隔着厚厚的玻璃看一眼也不容易。正因为这样,把钧瓷精品搬上邮票,就使得像我这样的钧瓷爱好者随时随地都能够聊胜于无地欣赏一番;更何况设计巧妙、印制精美的邮票,也是足以陶冶人心灵的艺术品,瓷器和邮票结合,当然就成为了强强联手的佳制。

1999年4月发行的《钧窑瓷器》纪特邮票共有四枚,所展示的分别是出戟尊(北宋)、尊(北宋)、双耳炉(元代)、双耳连座瓶(元代);皆为钧瓷的传世精品,不但造型各具特色,而且釉色也包括了天青、月白、宝石蓝、鸡血红这么一些钧瓷的代表品种,很能让人对钧瓷“窥一斑而知全豹”。另外,这套邮票还是1999年3月1日外埠平信邮资调整为0.8元后的首套符资纪特邮票,别有一种收藏意义。当年这套邮票首发时,我格外多买了几套,陆续送给了那些像我一样既喜欢瓷器,又喜欢邮票的朋友。

12年过去了,前不久,在网上读到一条消息,得知一种叫作“《中国陶瓷·钧窑瓷器》邮票发行的12周年纯金珍藏版横空出世,将在第七届中国·禹州钧瓷文化艺术节上惊艳亮相”。据称,这一珍藏版限量发行888套,每套售价8889元,并特别强调“之后增值空间将更加惊人”。哈哈,这么好的发财机会,让给别人吧;我嘛,就算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