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收藏的苦与乐——收藏爱好者谈收藏心得

收藏的苦与乐——收藏爱好者谈收藏心得

古代瓷器收藏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2021-03-25

古代瓷器收藏。

喜欢古玩,尤其是瓷器。购置许多瓷器书籍丰富知识,也长了不少见识,自以为掌握了不少特征,沾沾自喜,决定去古玩市场去淘一件自己喜欢的收藏观赏!谁知一去看到瓷器琳琅满目,什么知识荡然无存,无从下手,感觉发晕,感觉脑子一片空白!心里却不甘心,也许会碰到自己认可的藏品,在一个摊位前忽然发现一个磁州窑玉壶春和一个瓷枕,感觉可以,器型和纹饰都对,决定出手!摊主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觉得很忠厚就问价,谁知摊主一问三不知,说是她老公在挖土时发现的,不知什么东西,家里困难就拿出来卖,下边就不说了,一千五百元买俩现代粗防交了学费!郁闷之极!

古玩收藏,感觉瓷器鉴定难度大,没有好眼力是不行的!书籍里专家的点评模棱两可,什么润光,发色,开门,器型,纹饰发呆,还有底足跳刀痕,旋纹,支烧点,使我感到晕场。

经过几次教训决定对瓷器敬而远之,绕道而行,找些容易的收藏,就首选钱币收藏。经过一些时间努力,也收藏不少古钱币,感觉也是一种娱乐,既满足了收藏的爱好,也学了不少知识,也为收到几个稀少钱币而高兴!好景没几天,就有好友对我的古币感到有疑点,当时我还想不可能会假,经过找人看,所收的古币十有八九赝品,心情无比沮丧,也对自己的能力失望,伤了自尊心,对收藏有点灰心!可内心放不下对收藏的痴迷和浓厚的兴趣,真的好无奈!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一收藏爱好者 5年收藏上千个陶瓷酒瓶


7月20日,在新花鸟市场认识冯新桂时,他收藏的陶瓷酒瓶引起了记者的采访欲望。先后两次采访,在四个小时的长谈中记者发现,这名来自钦州的民间收藏爱好者,从2003年至今,共收藏上千个各种造型的陶瓷酒瓶。谈到这些藏品,冯新桂说,通过收藏这些具有艺术价值的陶瓷酒瓶,他的心情无比快乐。

陶瓷瓶成家中宝贝

当天上午9时许,走进金牛桥路冯新桂的家,映入记者眼帘的都是收藏品,除了各种陶瓷酒瓶,还有字画、铜钱、瓷器等。原来,那都是他在收藏酒瓶之前喜欢的藏品。

冯新桂称,2003年以前,他一直在钦州玩收藏,当时并没注意到陶瓷制作的酒瓶子。有一天,他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北京、上海、武汉有人收藏陶瓷制作的酒瓶子,这个藏品具有收藏潜力。看了这则新闻,冯新桂开始注意这方面的收藏了。

刚开始,冯新桂都是到酒店里向人家收购,后来觉得单与酒店联系收不到比较特别的酒瓶子,于是开始跟一些酒厂联系。“几乎每周都会跟他们联系一两次,他们如果推出新样式的酒瓶,就会通知我注意收藏。”冯新桂说,只要觉得很特别的酒瓶,他都会收购回来,特别是一些仿青花瓷制作的酒瓶子。

广西生产的陶瓷酒瓶也是冯新桂喜欢的藏品,在他家中,就摆着几个以广西东兰铜鼓为造型的酒瓶子,瓶身的铜鼓图纹明快清晰,带着浓厚的广西民族气息。另一套以会展中心为原型的酒瓶子很特别,白色的瓶身,显得庄重大方。

收藏千个酒瓶子

5年来,冯新桂已收藏上千个酒瓶子,大部分都摆放在钦州的家中。遗憾的是,由于这个收藏在广西还属于“新兴行业”,在钦州仅有两位藏友跟他沟通。

2008年3月份,冯新桂带着收藏的一些陶瓷酒瓶来南宁查看收藏市场,发现这里有10多名藏友在收藏陶瓷制作的酒瓶子,于是扎根南宁。

如今,冯新桂收藏的酒瓶子的种类繁多,产地也广泛,有广西的,还有江浙一带的,最远的酒瓶子来自西藏。冯新桂说,酒瓶子的收藏要有一定的讲究,他只收藏用陶瓷、紫砂制造并具有一定艺术特色的酒瓶子。玻璃酒瓶子到目前他只收藏了三个,一个是北京天坛造型的,一个是茅台酒特制版,第三个是五粮液特制版。

学习藏品鉴赏知识

收藏是一门学不完的学问,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在冯新桂的家里,除了藏品,记者看到最多的就是有关收藏鉴赏的书。《金银器·中国文物鉴赏丛书》《玉器鉴赏·中国文物鉴赏丛书》《中国古钱大集》……各类书籍都反映着冯新桂对收藏的热爱,与对收藏知识的热切追求。冯新桂说,平时除了买书来充实自己,他还坚持订阅报纸,了解最新的收藏信息和学习鉴赏知识。

在冯新桂的家里,仿佛置身于一个收藏的世界。看着满屋的藏品,冯新桂一脸的满足,不停地找出20多件令他得意的藏品,一一展示给记者看后感叹道:“有空时,就看看这些藏品,虽然不是价值连城的东西,但心情会变得愉快。”

国内紫砂店超万家收藏爱好者逾百万


每天,在上海市闸北区大宁国际茶城,壶商胡建新都要向许多紫砂壶爱好者介绍紫砂制作和紫砂文化,作为一名宜兴籍紫砂销售人员,他在上海经营紫砂壶已有十几年。像胡建新这样的紫砂壶商,在全国各大城市都能见到。10月12日从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获悉,分布在全国的紫砂门店已有1万多家,销售人员近5万人。

在北京马连道茶城、在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在哈尔滨恒信茶城等地,宜兴紫砂壶都受到了紫砂爱好者和藏家的热捧。在北京马连道茶城经营紫砂批发零售十多年的潘美军,从小生长在紫砂发源地丁蜀镇蜀山,由于对紫砂壶艺术非常熟稔,他销售的产品市场不断扩大。据介绍,广州、北京和上海的紫砂市场发展比较成熟,大部分的紫砂爱好者都具有一定的看壶经验,在乎性价比和原产地的进货渠道,讲究物有所值。

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全国收藏紫砂的爱好者已经达到了100多万人。紫砂壶的拍卖与交易,正在快速升温。近日,宜兴紫砂工艺厂成为国家首批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消息发布后,广大壶商传播紫砂文化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朱海彬的收藏心得——陶瓷艺术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因为,古陶瓷鉴定是一门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例如,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有所了解,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甚至重量等方面入手,作出准确的判断。对初学者来说,如能潜心钻研,循序渐进,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别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朱海彬凭借多年收藏鉴定的经验,介绍根据各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古陶瓷。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这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艺术品的最大特点。掌握好各朝陶瓷瓷胎、色釉的主要特点,是我们鉴别古陶瓷年代和窑口的可靠依据。

无私捐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古董艺术品市场的升温,古玩文物的流转和经济价值大大提升,与此同时艺术品捐赠却遭遇了另一个拐点。市场经济让人们懂得了古玩文物和艺术品的价值,他们更愿意把家中收藏拿来参与拍卖、投资等市场活动,而并不愿向博物馆捐赠。然而,作为收藏大家的

朱海彬看到的却是自己手中藏品的社会价值,情愿将它们捐献出来,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观看。

2012年,朱海彬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收藏多年的古代雕塑精品186件(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大家启迪一种高尚的思想:捐献让艺术品成为社会财富的一部分,这必定是未来中国艺术藏品的一个重要流向。

唐三彩扁壶(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唐白釉点彩马上人(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唐三彩母子猴(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朱海彬

朱海彬,男,汉族。祖籍周口市太康县,出生在一个古玩世家。祖父从民国时期就特别喜欢研究与收藏字画和古瓷,朱海彬从小受到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也酷爱收藏,尤其喜欢研究文物古玩,长期的耳濡目染,得到了陶冶和锻炼。从事文物、古玩鉴定及陶瓷器收藏三十余载,现为北京国博文物鉴定中心陶瓷鉴定专家,人民美术网陶瓷鉴定顾问,亚洲商业委员会顾问,河南省陶瓷委常务理事。

编著有《古代雕塑玩具作品集》,于2012年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收藏多年的古代雕塑精品186件(套),文化部门领导和专家对

朱海彬先生的奉献精神及对博物馆和美术事业的支持给予高度评价。并授予朱海彬先生荣誉捐赠证书。

张浦生谈古陶瓷鉴定与收藏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先生应邀来西安讲授古代陶瓷器鉴定,这已经是他第5次来西安传经送宝。借此机会,本刊对张先生进行了采访。

学习陶瓷鉴定应文理相结合

问:您自己是怎样走上古陶瓷鉴定的?

答:我祖籍是安徽歙县,195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苏省文管会,在南京博物院工作,主要从事考古和征集。1962年,院领导安排我跟博物院的陶瓷专家王志敏先生学习古陶瓷鉴定,具体工作是南京博物院陶瓷库的保管员。我们做博物馆工作的有个有利条件,看的好东西多。南京博物院收藏有20多万件瓷器,光我保管的这个库房里就有近6000件。我在库房里整天接触实物做卡片,这是学习鉴定得天独厚的条件。

王志敏先生是西南联大数学系毕业的,原来是数学老师。他的岳父是搞古玩的,所以王先生爱钻研古玩,后来主要从事陶瓷鉴定。他特别强调学习陶瓷鉴定应该采取文理相结合的办法。他说,你们大学生书读了不少,学习鉴定不光要看书,关键要大量接触实物。鉴定不完全是理性的,感性也是重要的。理性是前提,你对中国陶瓷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应该有全面的了解,这些是理性的。但是既要读书,更要读物。读物要像读书一样,要做笔记,把观察到的每件陶瓷的特点一条条写出来。王先生传授给我的另一个重要学习方法就是多利用空余时间到野外去捡瓷片。陶瓷器因为是生活用品,打碎了人们就把它扔掉了,像南京、西安都是历史文化古城,往往一动土底下就有瓷片。应该像搞地质、生物的人常到野外采集标本一样,学习研究陶瓷的人也就应该注重采集标本。王先生是扬州人,他从20世纪40年代起,一直注意把扬州城里出土的瓷片收集起来。受王先生的影响,我也外出捡瓷片。现在我把这个经验介绍给大家。这就是把文科当理科学的涵义之一。 

问:为什么瓷片对陶瓷器的学习、研究和鉴定如此重要?

答:学习陶瓷鉴定最好的方法是多看实物,要看博物馆陈列的精品珍品。但是博物馆的藏品隔着玻璃看,就有局限性。即使在博物馆工作的人也不能随意拿馆藏陶瓷器去观察触摸。但有瓷片就方便多了,你可以拿在手里反复研究。对民间收藏家而言,收藏整件名贵古陶瓷器物的能力有限,机会也少,而收藏各种瓷片的机会就很多,代价相对低得多,携带、交流也方便。比如我来西安讲课,不可能带一批完整器物来,但用收集到的这些瓷片给学生上课,大家连看带摸很直观,印象也深刻。现在古玩市场发展很快,收集古陶瓷片比过去方便多了,品种和数量很多,连官窑瓷片都出来了。当然有的瓷片价格不菲,数百元甚至近千元一片,但这总比见不到买不到强。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要点

问:鉴定古陶瓷具体该怎样入手,有哪些基本要点呢?

答:我认为要借助考古学的排比法。一是从时代上排,二是从品种上排,三是从器形上排,四是从纹饰上排,五是从总体风格上排。排列以后进行比较,宋代陶瓷与之前的唐代、之后的元代有什么区别,要搞清楚相互之间的特点与差异。例如,把两件瓷枕摆在一起,就会发现唐代的枕头小,宋代的枕头大,“唐枕小宋枕大”就是从器形上比较得出的一个结论。再如,注壶从总体风格看,唐代的器形比较丰满,宋代的器形比较瘦长,这是总体风格的差异。进一步对比它们的局部变化,就会发现唐代的壶嘴比较短,宋代的壶嘴比较长。特别像青花瓷器,它是把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结合起来,鉴定时排列其纹饰尤为重要,其中包括它的主体纹饰和边线纹饰。中国陶瓷器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器形的变化,一是装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分析研究其胎、釉、制作工艺、款式等。

你来看(张先生拿出一些瓷片边看边讲),明代的五彩,与清代的五彩一比,明代的红发黑,清代的发黄,明代的绿发翠,清代的发黄,不同时代的釉彩特征是不同的。再如,明代中期的,颜色是枣皮红,明代早期的,颜色闷一些,像猪血红。成化斗彩是中国古陶瓷器中最名贵的品种,一般人难得见到。从这个雍正仿成化瓷片上可以看出,明代是淡红淡绿,清代则是深红深绿。

还应注意的是,社会上捡来的瓷片多,没有来龙去脉,科学性差一些。学习鉴定一定要到窑址去考察,采集标本,以解决“窑口”问题。例如,唐代有6大名窑,怎样去区分呢?你就要到实地去考察。

问:请您谈一谈该如何辨别伪仿瓷器。

答:鉴定陶瓷不光要研究古陶瓷,还要研究仿古瓷,进行对比,这对学习鉴定大有好处。例如,拿上一件瓷器是真是假可以从重量上进行判断。我的经验是,新瓷器不是重就是轻,真的瓷器分量适中。清代瓷器不同时代重量不同,康熙年代的瓷器重,雍正年代的瓷器轻,乾隆年代的瓷器又重。因为康熙瓷器胎厚,雍正瓷器胎薄,胎质最好。到了乾隆年代瓷器又重起来,但是乾隆瓷器的重重不过康熙瓷器,因为瓷胎不同。好的瓷器,特别是官窑瓷,它的重量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仿品不可能做得重量与真品一致。仿制者只能参照图片或隔着博物馆玻璃测绘名贵瓷器,他不可能去秤真品的重量。像今天西安有人拿来一件瓷器请我鉴定,我一掂分量就说太轻,不用看了。所以重量也能帮助鉴定。当然其他方面还要运用我们前面谈到的排比法。

现在古陶瓷仿品赝品充斥市场,真东西却太少,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不光一般收藏者难以鉴别,就是鉴定专家有时也会出现失误。1996年我去香港,遇到一位在苏富比拍卖行担任瓷器鉴定的日本专家,他曾在北京中央美院读研究生。他对我说准备不干了,想来中国再好好学习。他这个话讲得很婉转,后来从侧面了解到,因为他连续收进了几件假货,对他的信誉影响很大。现在国外有些拍卖行的老专家也感到对国内采用高技术手段制作的仿品辨别起来很困难,说每年不到景德镇去一次就要上当。现在有些所谓的收藏家老是买假货,原因是只看书,接触真品实物太少。书又不是正规专门的书,现在讲古陶瓷的书有点泛滥,大都是抄来抄去,东拼西凑搞出来的,结果误导、坑害了读者。我认为,初学古陶瓷收藏的人一定要看名家的书,因为名家书中的知识和经验都是他自己从长期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是靠得住信得过的。

现在制作仿品往往是三个人联合操作。一个是搞科技的,采用电脑研究配方;一个是搞艺术的,做出逼真的瓷胎;一个是搞烧制技术的,他们互相补充,而且不批量生产,只做几件,这是最高档的仿品。对鉴定而言,一般大路货容易看出来,最怕的就是少量的高仿品。这些东西我们这一代人如果看不出来,下一代人更看不出来。常此下去,会自己毁灭自己。

问:您是著名的元青花瓷器鉴定专家,请您介绍一下元青花瓷的鉴定。

答:截至目前,全世界能够确认的至正型元青花瓷器总数只有300多件,其中200多件在土耳其、伊朗、日本、英国和太平洋沿岸国家。国内发现的元青花瓷器数量有限,而且精品不多。像南京博物院藏有20多万件瓷器,竟没有一件典型的至正型元青花瓷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陈列中也没有,可见其珍稀程度。

海外元青花瓷器多是有历史原因的。13世纪初,蒙古汗国西征,许多元青花瓷器做为赏赐品流传到了地中海地区。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萨兰博物馆的元青花瓷器收藏品最多,伊朗德黑兰博物馆也收藏很多。另一方面,应该说对元青花瓷器最喜爱的民族是伊斯兰民族,他们特别崇尚蓝色和白色,元青花图案又类似波斯地毯图案,所以这些国家对来自中国的元青花瓷器十分珍惜。由此,还引出一个重要问题,研究中国古陶瓷的几个领域。

中国古陶瓷研究有五个重要领域,或者说五个研究层次。第一是研究有关古陶瓷的文献;第二是进行陶瓷考古,其中包括考察、调查发掘古窑址;第三是研究陶瓷艺术,因为陶瓷是艺术品;第四是研究陶瓷经济,因为陶瓷也是商品。中国从唐代开始外销瓷器,对国外收藏的中国瓷器的研究非常重要。例如,唐青花瓷器我们国内都是破的,而在伊拉克和阿曼的博物馆亦没有完整的。但是最近,印度尼西亚发现一艘海底古沉船,从中打捞出三件完整的唐青花瓷碗、瓷盘,这都说明唐代青花瓷器是外销瓷;第五是当前正在发展的陶瓷科技。运用科技手段测试成分、测试年代。就以元青花瓷来说鉴定的主要困难是国内绝大多数人没有见过、上手过真正的元青花,所有的知识都是从书本上图录上看来的。而我有机会不仅看过国内现有的馆藏元青花,还实地考察了许多国家收藏的元青花,从中总结出它的特点和鉴定方法。元青花实际并不难鉴别,因为你没见过真品,自然不容易识别真假。

眼学本身就是科学

问:您介绍了许多排比分析的古陶瓷鉴定方法,但这些仿佛都偏重于人的主观经验,是否还应该有其他的鉴定方法,比如科学仪器?

答:我先讲一个例子。中国古代的彩绘瓷器,过去都认 为从唐代开始有,20世纪80年代南京出土了一件六朝初孙吴时期的彩绘瓷器,目前全世界只有这一件,是国宝。但这是孤证。2000年我在南京古玩市场上买到了一块瓷片,是西晋时期的,上面绘有一条龙。这条龙与汉代石刻、漆器、六朝砖刻上的龙在风格上是一样的。我目测认为是对的,但为了保证结论的科学性,拿去切片、钻孔取样,进行原料光谱化验,测下来的结论距今1700年左右,证明我判定的年代没错。化验还表明,上釉下彩的颜色是用氧化铁料画的,烧制温度将近1100℃,所含各种元素成分表也详细列出来了。可见运用科技方法可以把中国陶瓷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现在国际上有一个新的问题提出来了:是眼学重要还是科学重要?眼学就是目测,目前国内鉴定主要的方法是目测。有人说目测不科学,所谓科学的方法就是用胎釉取样测试年代。但是陶瓷器是高级艺术品,是无法进行测量的。另外,有的人用旧的陶土做赝品,你用测量的方法就难以发现破绽。我认为,中国的陶瓷鉴定既不能偏重于传统的眼学,也不能像海外那样偏重于科学仪器。

我到英国牛津大学的教学博物馆考察过,这个博物馆的藏品大都是捐献来的,几乎每一件都进行过有损测试。这在中国博物馆绝对做不到,私人收藏家也做不到。因为这些仪器设备非常昂贵,测试费用很高。再说某人买了一件好瓷器,他能舍得让你钻个洞取样吗?现在还有用X荧光测试、CT扫描,属于无损检验,同样存在费用昂贵的问题。关键还在于科学仪器测试只能测出新与旧,要想进行各种对比,还得整理建立各类古陶瓷检测的数据库。我主张21世纪的古陶瓷鉴定应该走眼学与科学两者结合的道路。

问:您如何看待传统的目测鉴定方法?

答:最近我与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先生谈起过这个问题。该校设有科技考古系,其中有陶瓷科技考古。他对我说,你们眼学本身就是科学,看器物的造型、纹饰、胎、釉、工艺、款式,这些经验不是凭主观臆断的,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因为你们头脑里有数据库。我很赞成他的这个观点,现在我们应该以眼学为基础,科技为手段,解决古陶瓷鉴定中的各种难题。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一件古陶瓷藏品都进行仪器测试,一般都采取 三个以上的专家一起看,几个人都认为对的或不对的,就不要做测试了,几个人认识不一致时,才需要做测试。

要重视培养古陶瓷鉴定人才

问:您这次来西安是为文物鉴定与修复保护培训班讲课,您认为这种方式培养鉴定人才效果如何?

答:过去一个老师带一个徒弟的培养方式现在看行不通了,那才能培养几个人?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1980年起在南京、杭州、保定、扬州举办过无数次文物鉴定培训班。1983 年国家文物局专门在扬州建立了培训中心,开设的陶瓷鉴定班每期3个月时间,最后有半个月出去实习。日本人称扬州培训中心是中国培养古陶瓷鉴定人才的“圣地”。许多国外及香港、台湾陶瓷专家都来参观过,认为这种模式很好。实践证明,办班的方式效果好,因为把全国的专家都请来了,每个老师一个专业,讲得比较深透。当然这是只招收文物部工作人员参加的培训班。如今我们要面向社会办培训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培育收藏品市场健康发展,主要靠传播知识,提高古陶瓷收藏者的鉴赏水平。辨别能力提高了,赝品自然就没有销路了。

问:您曾到台湾、香港等地去讲课和考察,您认为这些地区在古陶瓷鉴定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

答:去冬今春我到台南、台北两个地方上课,各半个月,他们都是利用晚上上课。我们也可以考虑办业余班、利用节假日上课。另外培训班不一定办综合性的,也可以办单项的,例如这一期是古陶瓷班,下一期是钱币班,而且陶瓷班还可分为普及班和研究班。海外有一种文物鉴赏沙龙也很好,一个月聚会一次,把各人买到的新东西交给沙龙主席,大家进行赏评,不讲东西是谁的,以利大家客观地鉴定。这样自己教育自己,相互学习,得到提高,也可以请专家来沙龙讲座。问:您下一步还有什么计划?

答:我还要培养几个研究生。另外国家文物局同意,正在筹建中国扬州古陶瓷标本博物馆。因为扬州培训中心有大量的陶瓷标本,再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办学,建一个古陶瓷数据库。我设想,不光要收藏真品,还要收藏一部分仿古瓷,供做比较。建成这样一个集陈列、教学、科研功能于一身的博物馆是我晚年的一大心愿。

收藏与投资


瓷库中国讯大自然赐予人类温润莹泽的美石“玉”,中国人将各种玉,雕琢成形式多样的玉器,用以装饰、祭祀、礼仪、馈赠、陈设和日用,从古至今形成了一种浓郁的崇尚玉器的传统,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玉文化。收藏与投资玉石变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说起和田玉,可以说人人都喜欢,但是却很少有人能说出和田玉的核心价值在哪里。据业内人士称:近十年来,和田玉的价值涨幅超过100多倍,而当今,玉石珠宝收藏也演变成了大众消费,成为时下收藏市场的“新动向”,和田玉投资也被誉为最具投资价值的艺术品之一。然而,和田玉因其几千年人类历史长河所积淀的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与“千种玛瑙万种玉”各种材质的乱花迷人眼,使很多人想涉足而又不知如何开始。

由于和田玉收藏与投资市场的复杂性,让每一个初识和田玉的人都会摸不着头脑,如何快速入门至关重要。和田玉培训是一项系统并渐进的过程,无论是和田玉基本知识,鉴别的方法,还是对其辉煌历史文化与崇高价值的了解,以及进入一个好的和田玉的圈子,来大幅提升学习和收藏的起点,这都需要学会选择最有潜力、最有价值的和田玉学习方法和途径。尤其最为关键的是专业的和田玉感觉训练,比如如何感知和田玉温润与细腻的质感,如何对和田玉皮色色调、好坏、真假作出判断,如何训练和田玉轻重、光滑的手感,以及如何识别各类和田玉替代品、仿冒品等。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对大量的实物标本的观察、体验、比对,通过科学的系统学习,专业老师的指导与交流,以及自己不断体验的内化而得,由此真正入门、入对门,给今后的提升、收藏和消费打好基础。

王健华谈收藏:民间收藏的瓷器95%是假的


前不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瓷器类专家王健华应邀参加“天基”杯《鉴宝》专家走进许昌活动,她对许昌民间收藏的热情和藏品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她对目前民间兴起的收藏热,谈了自己的看法。由于王健华是我国著名的瓷器类鉴定专家,因此,她首先谈到了瓷器收藏。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瓷器类专家王健华谈收藏

民间收藏的瓷器95%是假的

河南省是文物大省,而且地处中原,从古至今,各阶层爱好收藏的人都很多,尤其是瓷器的收藏,种类多,藏量大。可能我要说的话很多瓷器的藏友不爱听,但事实就是事实,现在民间收藏及流通领域里的瓷器95%都是假的,剩余的5%也大多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做的仿古瓷。其他瓷种做仿古瓷都比较晚,河南开始得早,当时只是在恢复传统,供应出口,而且工艺水平很高,所以不是单纯的作假。

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人看到文物市场需求量大,存在暴利空间,便利欲熏心,铤而走险,开始研制仿古瓷,并大量投入市场。上世纪90年代,文物市场上宋钧、元钧的仿品占交易的八成,现在到了100%,找不到一件真品,甚至早期的高仿品。

研究古瓷,仿古制作我们并不反对,仿古瓷也有很高的工艺要求和收藏价值,但在交易时要说明是高仿瓷,并以高仿瓷的价格出售,这样是可以的。决不能冒充古瓷,欺骗收藏者。

收藏要有知识、有时间、有金钱

从古至今,玩收藏必须有足够的知识、足够的时间、足够的金钱,三者缺一不可。以前,全国只有少数人在真正玩收藏,藏品量大,价值高。现在是全民兴起收藏热,哪里有那么多的真品等你收藏?

玩收藏首先要有知识。这需要你涉猎历史、政治、金融、制造等各门类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你才能对一件文物进行初步的鉴赏。这种鉴赏水平是随着经验的积累而逐步提高的,不是你看几本书就能鉴定文物真假的。

其次,你要有足够的时间。玩收藏是要走南闯北的,而且需要广交朋友,建立深层次的网络。一旦发现自己心仪的藏品,你可能需要长时间跟踪、研究,最终购买到手。如果没有时间,就不要考虑玩收藏。我国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就是在给自己定位后,果断放弃工作,专心搞收藏,后来终于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收藏家。

最后要有足够的钱。这个不多说大家就清楚,玩收藏离不开大量的闲钱。你不能刚买一件藏品,因急需用钱又低价卖了,或者借钱去买藏品,这样的话干脆不要玩收藏。

多请专家掌眼

收藏本来是愉悦身心的一件事,平时遇到心仪的藏品,就可以买回来放在家里。收藏的多了,不如请专家给你鉴定一下,看你的藏品是真是假。首先要找水平高、有职业道德的专家给你掌眼,是真的就放起来,欢欢喜喜;是假的微微一笑,就当交了一次学费。不能再拿赝品去坑骗别人,那样只能恶性循环,不利于收藏界的健康发展。另外要多听专家的建议。

中国有句俗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每个藏家都希望自己的藏品是真的,对自己满怀信心。专家在鉴定时是依据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做鉴定的,不是信口开河。他们的鉴定大多和你的看法相反,但还是请尽量相信他们,他们毕竟是公认的专家。假如你还不放心,那么可以多找几位专家进行鉴定。

这样,你虽然花了小钱,却赔不了大钱,多找专家鉴定没坏处。否则,把一件假古董放在家里,就等于在家里放了一个“骗子”,如果再把“骗子”传给后人,那就贻笑大方了。

收藏要有平常心

你要玩收藏,就首先要给自己定位。有多少钱?想玩什么?玩收藏不怕钱少,你可以从几十元、几百元的藏品玩起。当然,如果你有的是闲钱,那你就按你钱的多少去玩,最好是收藏一件价值高的真品,不要贪多,要少而精,这样的藏品升值空间大,即使不升值你也赔不了。

收藏高仿品也不是一件坏事。现在市场上流通的高仿品之所以有市场,有升值空间,就是因为那些高仿品严格按照古代造型和工艺,一对一复原,工艺水平相当高,接近甚至超过古代的工艺水平。

同时,高仿制作将古代工艺进行了进一步提升。这种高仿古瓷可以收藏,但千万不能将其当古董去骗人。

最后强调一点,收藏要有平常心。玩收藏就要研究文物,遇到喜欢的就买回来放在家里,闲来把玩欣赏,陶冶情操。即使知道那件藏品是假的,因为喜欢,低价买来欣赏也是可以的,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

有的人掏50元买来一件藏品,就期望能卖50000元,这样太天真了,天上不会掉馅儿饼,也不要总想着捡漏。30年前在文物市场偶尔捡漏还有可能,但现在几乎没有可能。在文物市场混迹的人都不傻,不要低估别人,高估自己。玩收藏的境界在于喜欢什么就收藏什么,全凭自己的兴趣,不在乎藏品的真假,有时假的也有假的价值。

人物档案:王健华,1955年出生,女,瓷器类专家,研究瓷器30余年。从1984年开始,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和其他文章150篇。出版了数部个人专著,主要有《古瓷辨赏》、《明清官窑青花识真》、《唐三彩的鉴定与收藏》、《宜兴紫砂的鉴定与收藏》等。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培训部讲授专家、北京市文物鉴定中心专家。

张浦生先生谈古陶瓷鉴定与收藏


二○○二年五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先生应邀来西安讲授古代陶瓷器鉴定,这已经是他第5次来西安传经送宝。借此机会,本刊对张先生进行了采访。

学习陶瓷鉴定应文理相结合 问:您自己是怎样走上古陶瓷鉴定的?

答:我祖籍是安徽歙县,195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苏省文管会,在南京博物院工作,主要从事考古和征集。1962年,院领导安排我跟博物院的陶瓷专家王志敏先生学习古陶瓷鉴定,具体工作是南京博物院陶瓷库的保管员。我们做博物馆工作的有个有利条件,看的好东西多。南京博物院收藏有20多万件瓷器,光我保管的这个库房里就有近6000件。我在库房里整天接触实物做卡片,这是学习鉴定得天独厚的条件。 王志敏先生是西南联大数学系毕业的,原来是数学老师。他的岳父是搞古玩的,所以王先生爱钻研古玩,后来主要从事陶瓷鉴定。他特别强调学习陶瓷鉴定应该采取文理相结合的办法。他说,你们大学生书读了不少,学习鉴定不光要看书,关键要大量接触实物。鉴定不完全是理性的,感性也是重要的。理性是前提,你对中国陶瓷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应该有全面的了解,这些是理性的。但是既要读书,更要读物。读物要像读书一样,要做笔记,把观察到的每件陶瓷的特点一条条写出来。王先生传授给我的另一个重要学习方法就是多利用空余时间到野外去捡瓷片。陶瓷器因为是生活用品,打碎了人们就把它扔掉了,像南京、西安都是历史文化古城,往往一动土底下就有瓷片。应该像搞地质、生物的人常到野外采集标本一样,学习研究陶瓷的人也就应该注重采集标本。王先生是扬州人,他从20世纪40年代起,一直注意把扬州城里出土的瓷片收集起来。受王先生的影响,我也外出捡瓷片。现在我把这个经验介绍给大家。这就是把文科当理科学的涵义之一。 问:为什么瓷片对陶瓷器的学习、研究和鉴定如此重要?

答:学习陶瓷鉴定最好的方法是多看实物,要看博物馆陈列的精品珍品。但是博物馆的藏品隔着玻璃看,就有局限性。即使在博物馆工作的人也不能随意拿馆藏陶瓷器去观察触摸。但有瓷片就方便多了,你可以拿在手里反复研究。对民间收藏家而言,收藏整件名贵古陶瓷器物的能力有限,机会也少,而收藏各种瓷片的机会就很多,代价相对低得多,携带、交流也方便。比如我来西安讲课,不可能带一批完整器物来,但用收集到的这些瓷片给学生上课,大家连看带摸很直观,印象也深刻。现在古玩市场发展很快,收集古陶瓷片比过去方便多了,品种和数量很多,连官窑瓷片都出来了。当然有的瓷片价格不菲,数百元甚至近千元一片,但这总比见不到买不到强。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要点

问:鉴定古陶瓷具体该怎样入手,有哪些基本要点呢?

答:我认为要借助考古学的排比法。一是从时代上排,二是从品种上排,三是从器形上排,四是从纹饰上排,五是从总体风格上排。排列以后进行比较,宋代陶瓷与之前的唐代、之后的元代有什么区别,要搞清楚相互之间的特点与差异。例如,把两件瓷枕摆在一起,就会发现唐代的枕头小,宋代的枕头大,“唐枕小宋枕大”就是从器形上比较得出的一个结论。再如,注壶从总体风格看,唐代的器形比较丰满,宋代的器形比较瘦长,这是总体风格的差异。进一步对比它们的局部变化,就会发现唐代的壶嘴比较短,宋代的壶嘴比较长。特别像青花瓷器,它是把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结合起来,鉴定时排列其纹饰尤为重要,其中包括它的主体纹饰和边线纹饰。中国陶瓷器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器形的变化,一是装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分析研究其胎、釉、制作工艺、款式等。 你来看(张先生拿出一些瓷片边看边讲),明代的五彩,与清代的五彩一比,明代的红发黑,清代的发黄,明代的绿发翠,清代的发黄,不同时代的釉彩特征是不同的。再如,明代中期的,颜色是枣皮红,明代早期的,颜色闷一些,像猪 血红。成化斗彩是中国古陶瓷器中最名贵的品种,一般人难得见到。从这个雍正仿成化瓷片上可以看出,明代是淡红淡绿,清代则是深红深绿。 还应注意的是,社会上捡来的瓷片多,没有来龙去脉,科学性差一些。学习鉴定一定要到窑址去考察,采集标本,以解决“窑口”问题。例如,唐代有6大名窑,怎样去区分呢?你就要到实地去考察。 问:请您谈一谈该如何辨别伪仿瓷器。

答:鉴定陶瓷不光要研究古陶瓷,还要研究仿古瓷,进行对比,这对学习鉴定大有好处。例如,拿上一件瓷器是真是假可以从重量上进行判断。我的经验是,新瓷器不是重就是轻,真的瓷器分量适中。清代瓷器不同时代重量不同,康熙年代的瓷器重,雍正年代的瓷器轻,乾隆年代的瓷器又重。因为康熙瓷器胎厚,雍正瓷器胎薄,胎质最好。到了乾隆年代瓷器又重起来,但是乾隆瓷器的重重不过康熙瓷器,因为瓷胎不同。好的瓷器,特别是官窑瓷,它的重量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仿品不可能做得重量与真品一致。仿制者只能参照图片或隔着博物馆玻璃测绘名贵瓷器,他不可能去秤真品的重量。像今天西安有人拿来一件瓷器请我鉴定,我一掂分量就说太轻,不用看了。所以重量也能帮助鉴定。当然其他方面还要运用我们前面谈到的排比法。 现在古陶瓷仿品赝品充斥市场,真东西却太少,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不光一般收藏者难以鉴别,就是鉴定专家有时也会出现失误。1996年我去香港,遇到一位在苏富比拍卖行担任瓷器鉴定的日本专家,他曾在北京中央美院读研究生。他对我说准备不干了,想来中国再好好学习。他这个话讲得很婉转,后来从侧面了解到,因为他连续收进了几件 假货,对他的信誉影响很大。现在国外有些拍卖行的老专家也感到对国内采用高技术手段制作的仿品辨别起来很困难,说每年不到景德镇去一次就要上当。现在有些所谓的收藏家老是买假货,原因是只看书,接触真品实物太少。书又不是正规专门的书,现在讲古陶瓷的书有点泛滥,大都是抄来抄去,东拼西凑搞出来的,结果误导、坑害了读者。我认为,初学古陶瓷收藏的人一定要看名家的书,因为名家书中的知识和经验都是他自己从长期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是靠得住信得过的。 现在制作仿品往往是三个人联合操作。一个是搞科技的,采用电脑研究配方;一个是搞艺术的,做出逼真的瓷胎;一个是搞烧制技术的,他们互相补充,而且不批量生产,只做几件,这是最高档的仿品。对鉴定而言,一般大路货容易看出来,最 怕的就是少量的高仿品。这些东西我们这一代人如果看不出来,下一代人更看不出来。常此下去,会自己毁灭自己。

问:您是著名的元青花瓷器鉴定专家,请您介绍一下元青花瓷的鉴定。

答:截至目前,全世界能够确认的至正型元青花瓷器总数只有300多件,其中200多件在土耳其、伊朗、日本、英国和太平洋沿岸国家。国内发现的元青花瓷器数量有限,而且精品不多。像南京博物院藏有20多万件瓷器,竟没有一件典型的至正型元青花瓷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陈列中也没有,可见其珍稀程度。 海外元青花瓷器多是有历史原因的。13世纪初,蒙古汗国西征,许多元青花瓷器做为赏赐品流传到了地中海地区。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萨兰博物馆的元青花瓷器收藏品最多,伊朗德黑兰博物馆也收藏很多。另一方面,应该说对元青花瓷器最喜爱的民族是伊斯兰民族, 他们特别崇尚蓝色和白色,元青花图案又类似波斯地毯图案,所以这些国家对来自中国的元青花瓷器十分珍惜。由此,还引出一个重要问题,研究中国古陶瓷的几个领域。 中国古陶瓷研究有五个重要领域,或者说五个研究层次。第一是研究有关古陶瓷的文献;第二是进行陶瓷考古,其中包括考察、调查发掘古窑址;第三是研究陶瓷艺术,因为陶瓷是艺术品;第四是研究陶瓷经济,因为陶瓷也是商品。中国从唐代开始外销瓷器,对国外收藏的中国瓷器的研究非常重要。例如,唐青花瓷器我们国内都是破的,而在伊拉克和阿曼的博物馆亦没有完整的。但是最近,印度尼西亚发现一艘海底古沉船,从中打捞出三件完整的唐青花瓷碗、瓷盘,这都说明唐代青花瓷器是外销瓷;第五是当前正在发展的陶瓷科技。运用科技手段测试成分、测试年代。就以元青花瓷来说鉴定的主要困难是国内绝大多数人没有见过、上手过真正的元青花,所有的知识都是从书本上图录上看来的。而我有机会不仅看过国内现有的馆藏元青花,还实地考察了许多国家收藏的元青花,从中总结出它的特点和鉴定方法。元青花实际并不难鉴别,因为你没见过真品,自然不容易识别真假。 眼学本身就是科学

问:您介绍了许多排比分析的古陶瓷鉴定方法,但这些仿佛都偏重于人的主观经验,是否还应该有其他的鉴定方法,比如科学仪器?

答:我先讲一个例子。中国古代的彩绘瓷器,过去都认 为从唐代开始有,20世纪80年代南京出土了一件六朝初孙吴时期的彩绘瓷器,目前全世界只有这一件,是国宝。但这是孤证。2000年我在南京古玩市场上买到了一块瓷片,是西晋时期的,上面绘有一条龙。这条龙与汉代石刻、漆器、六朝砖刻上的龙在风格上是一样的。我目测认为是对的,但为了保证结论的科学性,拿去切片、钻孔取样,进行原料光谱化验,测下来的结论距今1700年左右,证明我判定的年代没错。化验还表明,上釉下彩的颜色是用氧化铁料画的,烧制温度将近1100℃,所含各种元素成分表也详细列出来了。可见运用科技方法可以把中国陶瓷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现在国际上有一个新的问题提出来了:是眼学重要还是科学重要?眼学就是目测,目前国内鉴定主要的方法是目测。有人说目测不科学,所谓科学的方法就是用胎釉取样测试年代。但是陶瓷器是高级艺术品,是无法进行测量的。另外,有的人用旧的陶土做赝品,你用测量的方法就难以发现破绽。我认为,中国的陶瓷鉴定既不能偏重于传统的眼学,也不能像海外那样偏重于科学仪器。 我到英国牛津大学的教学博物馆考察过,这个博物馆的藏品大都是捐献来的,几乎每一件都进行过有损测试。这在中国博物馆绝对做不到,私人收藏家也做不到。因为这些仪器设备非常昂贵,测试费用很高。再说某人买了一件好瓷器,

他能舍得让你钻个洞取样吗?现在还有用X荧光测试、CT扫描,属于无损检验,同样存在费用昂贵的问题。关键还在于科学仪器测试只能测出新与旧,要想进行各种对比,还得整理建立各类古陶瓷检测的数据库。我主张21世纪的古陶瓷鉴定应该走眼学与科学两者结合的道路。 问:您如何看待传统的目测鉴定方法?

答:最近我与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先生谈起过这个问题。该校设有科技考古系,其中有陶瓷科技考古。他对我说,你们眼学本身就是科学,看器物的造型、纹饰、胎、釉、工艺、款式,这些经验不是凭主观臆断的,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因为你们头脑里有数据库。我很赞成他的这个观点,现在我们应该以眼学为基础,科技为 手段,解决古陶瓷鉴定中的各种难题。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一件古陶瓷藏品都进行仪器测试,一般都采取 三个以上的专家一起看,几个人都认为对的或不对的,就不要做测试了,几个人认识不一致时,才需要做测试。 要重视培养古陶瓷鉴定人才

问:您这次来西安是为文物鉴定与修复保护培训班讲课,您认为这种方式培养鉴定人才效果如何?

答:过去一个老师带一个徒弟的培养方式现在看行不通了,那才能培养几个人?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1980年起在南京、杭州、保定、扬州举办过无数次文物鉴定培训班。1983 年国家文物局专门在扬州建立了培训中心,开设的陶瓷鉴定班每期3个月时间,最后有半个月出去实习。日本人称扬州培训中心是中国培养古陶瓷鉴定人才的“圣地”。许多国外及香港、台湾陶瓷专家都来参观过,认为这种模式很好。实践证明,办班的方式效果好,因为把全国的专家都请来了,每个老师一个专业,讲得比较深透。当然这是只招收文物部工作人员参加的培训班。如今我们要面向社会办培训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培育收藏品市场健康发展,主要靠传播知识,提高古陶瓷收藏者的鉴赏水平。辨别能力提高了,赝品自然就没有销路了。 问:您曾到台湾、香港等地去讲课和考察,您认为这些地区在古陶瓷鉴定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

答:去冬今春我到台南、台北两个地方上课,各半个月,他们都是利用晚上上课。我们也可以考虑办业余班、利用节假日上课。另外培训班不一定办综合性的,也可以办单项的,例如这一期是古陶瓷班,下一期是钱币班,而且陶瓷班还可分为普及班和研究班。海外有一种文物鉴赏沙龙也很好,一个月聚会一次,把各人买到的新东西交给沙龙主席,大家进行赏评,不讲东西是谁的,以利大家客观地鉴定。这样自己教育自己,相互学习,得到提高,也可以请专家来沙龙讲座。 问:您下一步还有什么计划?

答:我还要培养几个研究生。另外国家文物局同意,正在筹建中国扬州古陶瓷标本博物馆。因为扬州培训中心有大量的陶瓷标本,再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办学,建一个古陶瓷数据库。我设想,不光要收藏真品,还要收藏一部分仿古瓷,供做比较。建成这样一个集陈列、教学、科研功能于一身的博物馆是我晚年的一大心愿。

专家谈现当代瓷器收藏


收藏并投资当代艺术陶瓷掀起了一番热潮。近些年来,在香港、北京、广东等地的多次景德镇现当代陶瓷精品拍卖和展销会的成功举办,也为现当代艺术陶瓷成为新的收藏热点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比起高古瓷器,当代艺术陶瓷作为投资项目的优势在哪里?让大部分收藏者心情较为舒坦的当然是它的价格。与动辄上百万的高古陶瓷相比,当代艺术陶瓷的价钱往往仅为前者的零头。据了解,当代艺术陶瓷目前价格多在几千元不等,个别大师的个别作品达到几十万、上百万元,但仍没有达到其自身价值应有的价格,随着时间推移,具有相当的升值空间。此外,当代艺术陶瓷赝品少。相对于高古陶瓷,当代艺术瓷器赝品几乎没有。深圳青瓷博物馆的吴克顺说,当代艺术陶瓷一般都附有工艺大师的证书,投资风险小得多。而且把钱投资在中国名师名家所做的当代艺术陶瓷作品上,拥有很大的升值潜力。对于资金不充裕的小收藏者来说,还可以选择收藏初露头角的青年艺术家的陶瓷作品,如余刚、江振声、汪雪媛等,这些陶瓷作品多富有时代感和创造性,随着技艺水平的提高和艺术家名气上扬,这些作品肯定会大大地升值!

当然,当代艺术陶瓷之所以有增值空间,最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比起高古瓷器,当代艺术陶瓷有很多精品工艺水平在传统基础上有很多突破和创新,加上借助高科技手段,无论是在器型还是在用色和题材上,有些精品甚至更胜过古代官窑瓷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虽然人们知道当代艺术陶瓷是不应被忽视的收藏新宠,但与高古陶瓷一样,如何鉴别精品是摆在许多收藏爱好者面前的难题。笔者为此采访了省民间收藏协会常务理事李和祥老师,李老师谈到,收藏投资陶瓷属于小众文化范畴,从来不属于大众文化,因为收藏陶瓷需要丰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才能鉴别陶品及瓷器的优劣,因此百姓投资艺术陶瓷时更要睁大“金睛火眼”。

“选择收藏或投资一件瓷器,首要的是这件作品的艺术价值,因为现在很多商家热衷于炒作,一些没有艺术价值的东西往往被大大地抬高了价值,这是市场混乱的一个表现。所以,作为一般的陶瓷艺术品收藏爱好者,一定要避开炒作陷阱,选择有艺术价值的高品位现当代艺术陶瓷作品,这才是有效规避投资风险的选择。”李和祥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选择一个优秀的、有价值的当代艺术陶瓷作品一般要遵循三步骤,首先是看作品的造型如何,因为人们在选择作品的时候,一般容易被色彩打动,而轻视造型本身。作为一个优秀的艺术陶瓷作品,造型本身能体现出一种精神,或圆润、或挺拔、或纤秀、或雄强、或文儒、或豪放……

第二步使看装饰的效果,因为是当代艺术陶瓷,既要看装饰是否与造型统一,更要看装饰是否新颖和创造性。有一些当代艺术陶瓷把国画直接移入瓷器作为装饰,这样效果未必好,因为国画是二维空间,并不适合移入三维空间的现当代艺术陶瓷。再者,好的当代艺术陶瓷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能让观众感到较好的完整性,而非有些画面太挤,有些画面太空。第三步看色泽,色泽好的当代艺术陶瓷器品颜色纯净悠远,丰富润泽。要看其釉里红是否红而不俗,层次是否多变,釉色是否亮丽莹透,是否无斑点瑕疵。

“如果你选择的作品都符合以上三步,至少具备了收藏的基本条件。接下来可以了解作者的自身条件,是否具有可成长性。从国际收藏惯例来看,收藏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看似有一定的风险,实际上却是最具价值回报的一项投资。”李老师说。

收藏投资一件当代艺术瓷器也是非常具有风险性的。普通的收藏爱好者不具备专业的收藏知识,只一味地听信或跟从商家炒作是很不理智的行为,投资的当代艺术瓷器极有可能是被商家炒起来的泡沫,一吹就破了。投资或收藏当代艺术陶瓷的初学收藏者最应该避免收藏工厂流水线批量生产的现代瓷器,这种瓷器没任何投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