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古代瓷器 > 导航 >

安徽淮南寿州窑瓷器的传承与发展

安徽淮南寿州窑瓷器的传承与发展

古代瓷器 瓷器鉴别 瓷砖

2020-02-02

古代瓷器。

寿州窑是目前安徽省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中最早的一个窑口。它是我国唐代著名瓷窑之一,该窑遗址位于现安徽淮南市大通区的上窑镇。寿州窑创烧于南北朝初期,兴盛于隋唐中期,衰落于晚期。历经多年的发展,寿州窑形成了特殊的烧造工艺和釉色。

唐寿州窑黄釉褐彩四系罐

一、寿州窑概述

寿州窑是唐代七大瓷窑之一,陆羽曾在《茶经》中提到“寿州瓷黄色紫”,并将寿州窑列为第五位。其制作工艺和艺术特征,既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为唐之后颜色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寿州窑最早发现于南朝,属于典型的青瓷体系。经过隋代的技术革新和工艺的提高,到唐朝时已经开始烧造黄釉瓷器,并且达到了高峰。到唐朝中期时,窑口日渐没落,在此期间还烧制黑釉和少量绛红釉。寿州窑瓷器胎体非常厚重,一般未经淘洗。在烧之前,都会在通体施一层白色的化妆土,用化妆土来弥补胎质的粗糙和不足。因为当时并没有熟练掌握氧化焰的烧制技术,因此我们会看到釉色是泛黄的。

二、寿州窑瓷器的种类及制作工艺

寿州窑早期的产品主要有有罐四系瓶豆盏等多着淡青灰色釉青釉,胎质较细。吸水率低,釉色青中带绿,大多用还原焰烧成,釉层薄而透明,腹下部及底足不施釉。盛期产品有碗、盘、杯、注子、钵、枕、玩具等。釉色以氧化焰烧成,有蜡黄、鳝鱼黄、黄绿釉等。不同的阶段所生产的瓷器也有所不同,南北朝时期,出品主要为碗、杯、高足盘、罐等,这期间的制作工艺相对精良,胎体细腻杂质少,使用的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瓷土。其中高足盘为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具有喇叭口、中空的特点。发展到隋朝,寿州窑出品的产品样式明显增多,有高足盘、碗、盏、壶、盒等,多数器物仍为平底,但胎体比南北朝时期杂质增多,颜色灰白。寿州窑在唐朝中期发展到鼎盛,所制产品主要有碗、罐、盏、工艺品、铺地砖等,这时期所制产品主要以碗类数量最多。

寿州窑瓷器的制作工艺是比较原始和简陋的。所有的器物都是用轮制法制作而成,也就是采用旋转拉坯以及慢轮制坯和修整加工等工序制作完成。刚开始先借用陶钧旋转的动力,将打炼好的泥巴拉成素坯,等到干到七八成后,再用木质旋削器来修整,切除多余的地方和加工腹部以及足部。有些特别复杂的器形,不能一次成器,必须要经过拼凑后方可成型。器物的流嘴、柄等都要采用模制而成,等到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用泥浆连接。

三、寿州窑瓷器在开发中面临的问题

现在的寿州窑由于受到时代和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如何更好地开发寿州窑的产品,让现代的人更加了解和喜欢它,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先要解决开发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首先,寿州窑目前存在品种单一、题材过于陈旧的问题,寿州窑自形成以来,大多数的创作题材都还是以前古旧的传统纹样和造形,并没有发展出新的题材和创新之处。在产品造型上,一直以壶、注、瓶、盘这类的传统器形为主,也没能很好地紧跟时代和潮流,没有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诉求。除了一些简单的生活器皿以外,很少有人会把寿州窑瓷器和艺术品联系起来,而这恰恰是当代人所需要的。

其次,材料和功能缺乏创新,寿州窑瓷器的主要制作材料便是土,制作工艺主要为刻画、划花、烧造。但寿州窑瓷器由于受到瓷土和釉料的影响,往往给人一种很粗糙的感觉。瓷土由于较粗糙,因此在上釉前要施一层化妆土,即便这样也掩盖不了寿州窑瓷器做工不精致的感觉。

最后由于寿州窑工艺厂受到设备、人力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没有具有现代设计思维的指导,产品的开发商只能停留在对传统产品的简单复制上,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喜好来研发新的产品,从而使寿州窑瓷器对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越来越差。

四、寿州窑瓷器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寿州窑瓷器古朴厚重、色彩凝重,经过历代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底蕴,到目前为止已成为我国一项传统的制瓷工艺。1981年9月,省人民政府公布文物保护单位,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和手工艺爱好者开始关注寿州窑瓷器。因此寿州窑瓷器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WwW.taoci52.cOm

(一)地方政府对寿州窑瓷器的保护和宣传

传统文化资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传承和发展是我们现代人当之无愧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经费和人力来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保护传统工艺就是投资我们的未来。

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寿州窑瓷器的宣传,制定有利于寿州窑瓷器发展的良好策略,加强与其他地方陶瓷的交流和学习。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建立寿州窑瓷器研究机构,并且和当地高校合作。

(二)结合市场需求开发符合当代人审美的瓷器

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无穷财富,是现代设计创新和发展的灵感来源。对现代瓷器的设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要将传统的文化与现代设计思维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现在要开发寿州窑瓷器,不能盲目的放弃原有的特色和风格,要在注重当代生活审美情趣的同时,保持原有的特色,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进行合情合理的开发。在保留原有瓷器特质的基础上,可以开发一些新的材料和工艺,然后,从寿州窑瓷器独特的文化属性出发,寻找新的文化寓意象征的图形和符号。在表现寿州窑民俗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把当代人的生活和喜好融合进去,将作品融入当代生活,引导人们去消费和购买。

(三)融合徽文化和当地文化进行设计

安徽地处长江流域,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结合安徽及淮南当地旅游业进行开发,可以为寿州窑瓷器带来新的灵感和思路。目前,寿州窑瓷器的开发也进行了很多方面的探索,但是设计出的产品,形式还是比较单一,造型较老套。如果加强产品开发的整体性,结合淮南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地域特色进行开发,势必会给寿州窑瓷器的产品开发带来很多益处。

安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对非物质文化的遗传也越来越重视,寿州窑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又是安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寿州窑产品与安徽当地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五、结语

寿州窑瓷器作为传统工艺有着独特的价值。寿州窑瓷器初期主要产品为生活用具,再后来发展为民间手工艺品。不管是实用的还是具有艺术价值的产品,寿州窑瓷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用新的思维去发展和继承。

编辑推荐

瓷器与玉器文明的传承关系


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同时又是玉器文明的延续与发展。玉器与陶器同为新石器时代的产物。我国先民在磨制石器的时候,发现玉料并加工成玉器,把它制成生产和生活用具。他们认识到玉高于石,便把它作为装饰艺术品,后来又发展为贷币——璧,以至把它作为帝王权力的最高象征——玉玺,影响所及,百姓也把玉印作为信用的根据。世俗的权力象征,又转化为最高的神权象征。这一切,使玉器文明在古代以儒家为主要代表的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个最积极的成果,就是导致陶器发展为瓷器。

丁华汉大师作品手绘·花红透半湖秋花瓶

一、瓷器是玉器文明的产物

陶器不是由一个地方首先发明而后再传往世界各地的,它是各地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各自独立地创造出来的。世界各国的考古发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各国先民之所以都能独立地创造出陶器,是因为先民掌握了火以后,几乎各地都有烧制陶器的泥料,而陶器工艺简单,烧成温度底,便于普遍掌握。当世界各地先民长期使用陶器时,中国先民则率先发明了瓷器,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首先,瓷器是玉器文明的产物。中国先民在8000年前,几乎同时制造了玉器和陶器。玉器文明“是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的主要特征之一,玉的神化和灵物概念是玉器时代意识形态的核心,中华民族形成爱玉的民族心理。”(牟永抗,吴汝祚等《中国在石器和青铜器时代之间曾有一个玉器时代》《光明日报》1990年7月4日)玉器受天然玉料的局限,不可能大量制作,于是先民致力于人工制造类似玉器的器皿,而把这种追求放在提高陶器工艺的基础上,则是最现实的了。这样,受玉器文明的长期熏陶,在不断提高制陶技艺的基础上,追求陶器的玉器效果,以满足人们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需要。这种执着的追求,从釉陶,硬质陶得到启示,在先进技艺和一定的物质(如找到瓷土)条件下,逐渐达到理想的瓷器目标。

第二、瓷器是先进科技的产物。古代中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前列,在商代,我国制造和冶炼青铜器的技艺,达到非常精谌的程度。这种先进的工艺和冶炼技术(高温技术),转移到制陶上,就产生了一种飞跃,陶发展为瓷。陶向瓷的转变,经历了长期的渐进过程。“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远在3500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实践中,在不断的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以及提高烧成温度和器表施釉的基础上,就创造出了原始的瓷器。”(《中国陶瓷史》第76页)再经历1700多年的长期探索,在东汉时候(距今1800余年)终于烧制成功了成熟的青瓷器。原始瓷器和青瓷器一直在向玉器效果逼近,而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终于达到了“越瓷类王”的效果。可是,先民并不就止停步,而是继续向新的高度攀登。到了唐、宋,瓷器比较普遍地达到了玉的意境。元、明、清以来,烧制的瓷器更是巧夺天工,在瓷质的细密和晶莹光泽等方面,达到了精美绝伦的高峰。

二、瓷器的玉器效应

中国瓷器从它的发明,发展全过程来看,瓷器的玉器效应是纵贯古今;从横向来看,南北诸窑尽管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而玉器效应则是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这是由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传统决定的。

从商代的原始瓷器发展到东汉青瓷,是向玉器效应逼近的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就出现了“越瓷类玉”的意境。北朝山东省淄.博寨里窑青瓷“明亮润泽”,精美的莲花办尊”胎骨坚致,釉色莹润,造型优美,纹饰华缛”。河南省安阳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首次发现了北齐的白瓷。这批早期白瓷具有明显的特点:“胎料经过淘练,比较细色,没有上化妆土。釉层薄而滋润,呈乳白色。”唐代,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分别代表了北方瓷业与南方瓷业的最高成就。当时,“白瓷精品已达到了体薄釉润,光洁纯净的地步。”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扣如哀玉”,说明经高温烧成以后,胎体烧结得很好。唐代越瓷,顾况《茶赋》说它是“越泥似玉之瓯”。唐代晚期,越瓷“滋润而不透明,隐露精光,如冰似玉。”《景德镇陶录》卷五记载:“唐武德中镇名陶玉者载瓷人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景德镇古名)瓷名天下。“霍窑”佳者莹缜如玉广…·邑志载唐武德四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五代时的柴窑瓷器“其色正碧,流光四照。”

宋代,瓷器发展到了辉煌时期。如果说唐人称赞越瓷是修辞学上的譬喻,那么,宋人烧造龙泉青瓷却是巧夺天工的实际。宋瓷“是我国陶瓷历史画廊中的杰作与瑰宝。”宋代南北方各个名窑的共同本质特征,追求玉器效应更为强烈。官窑釉色莹澈,哥(含章生兄弟)窑纯粹如美玉,汝窑莹润如堆脂,定窑色白而滋润,“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龙泉青瓷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美的极致,黑瓷烧出了玳瑁那样的结晶釉和乳润釉。苏东坡赞美“定州花瓷琢红玉”。北宋耀州窑,元丰七年德应侯碑记:“巧如范金,精比琢玉。……馨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以上写的声,色正是玉的特征。史学界认为,如果把唐人对浮梁瓷誉为“假玉器”和“佳者莹缜如玉”的评语,用于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是更符合实际的。宋代景德年间,这里因生产的瓷器“光致茂美,四方则效”而得名景德镇。《格古要论净说:文天祥经过永和,窑内瓷器变为玉。这个记载带有神话色彩,但吉州窑的瓷器达到了玉的效果却为考古实物所证实。宋代龙泉窑“出现了不少模仿古代铜器和玉器造型的器物广…。·仿玉器的有琮。”龙泉青瓷“是巧夺天工的人工制造的青玉,宋代龙泉青瓷每一个碎片,至今仍令我们为它的美感所倾倒。”龙泉窑模仿古代铜器和玉器的造型,是对商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陶瓷史》认为:“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银的局面。”

三、彩釉强化了玉器效果

元代以后,中国瓷器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它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其主要特征是,各种彩釉把瓷器装饰得更加绚丽多彩。但彩釉不是淡化了瓷器的玉器效果,而是使玉器效果更加强烈,更加异彩纷呈,某些精品甚至超越了玉器,使“泥土变金玉”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元代,青花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青花瓷器的明净素雅正是玉的意境,它一经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发展起来,使景德镇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成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而闻名于世。元代的釉更红和洁白润泽的枢府卵白釉都是具有强烈玉感的新创造。

明代,以成化斗彩为代表的彩瓷,是我国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斗彩“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这正如《陶说》序言所说:“瓷器与金玉同珍者,有其过之,无不及也。”永乐,宣德时期铜红釉和其他单色釉的烧制成功,则表明了当时制瓷艺人的高度技艺水平。永乐宣德年间造的祭红,为色调庄严肃穆,深沉安定的深红色,也有象红宝色一样艳丽的。宣德时期的瓷器“汁水莹厚如堆脂,光莹如美王”。斗彩,铜红釉,单色釉等彩瓷,使瓷器的玉器效果更加绚丽夺目。成化朝青瓷“胎薄釉白而青色淡雅”,“玲珑、精巧”的造型,配上“柔和淡雅而又透澈的蓝花”;嘉靖朝青花“呈现一种蓝中微泛红紫的浓重、鲜艳的色调”,使人感到“幽菁可爱”。

清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进入一个繁荣时期。中国瓷器的生产,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进入瓷器的黄金时代。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这一时期,又创制了很多新的彩釉和品种,例如粉彩、珐琅彩、釉下三彩、墨彩和鸟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录釉,以及采用黄金为着色剂的胭脂红等。康熙五彩一般都是彩色鲜艳,光泽透澈明亮。康熙寸人许谨齐写诗赞誉郎廷捆督造的瓷器“雨过天青红琢玉,贡之廊庙光鸿钧。”郎窑红因宝光艳色而鲜艳夺目。美人醉则兼幽雅清淡,柔和悦目,给人以意境深远的美感。雍正粉彩比五彩更为娇艳,以淡雅柔丽名重于世。乾隆朝,把许多玉雕品都做成粉彩瓷器。唐英窑“至此集大成矣……龙缸、均窑追绝业,复古制,翡翠,玫瑰更出新色。”

鸦片战争后,洋瓷充斥我国市场,加上国内反动统治者的剥削压迫,瓷业生产遭到严重摧残。但我国瓷业在与洋瓷的竞争中,也出现了新工艺、新材料、新装饰。民国初,从国外引进了新彩颜料,贴花纸、金水、电光水等。不过,万变不离其宗,瓷器的玉质风彩始终一脉相承。

新中国建立以来,各大瓷区在继承玉器文明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蓬勃发展。酸陵的釉下彩晶莹润泽,淄博的鲁玉瓷,唐山的白玉瓷,德化乳白釉做成的瓷雕,简直就是一座玉雕。北京李鸿仓发明陶玉,用于生产工艺美术品及建筑装饰砖板,产品远看似玉,近看是陶,通体自然花纹,色彩变幻奔放。作者介绍,陶玉是受中国南京雨花石、青海丹麻玉等的启发,经过多年研究发明的。白如玉一直是瓷都景德镇的特色,它清秀淡雅的青花瓷,万紫千红的粉彩瓷,巧夺天工的薄胎瓷,五光十色的颜色釉,晶莹剔透的玲珑瓷等,都具有玉的本质特征。

“瓷器之源,与国齐名。”李政道先生的题词,说出了中华民族玉器文明的特征。瓷器是我国的伟大发明,它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于一身,它作为玉器文明的结晶,得到了世界的认同和高度赞誉,至迟从九世纪下半期起我国陶瓷已输出到国外。陆上丝绸之路所到的西亚,海上我国唐代东西洋航路所及之处,都发现有唐瓷碎片。日本陶瓷学者三上次男把这条运输瓷器的海上航路称为“瓷器之路”。正是不朽的瓷器记录了古代人民友好往来的踪迹。瓷器不仅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而且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中国瓷器文明对人类文化做出卓越的贡献。日用瓷和艺术瓷在未来社会也必将长期作出新的贡献;建筑、卫生陶瓷的普遍使用给人类文明增添了新的光彩;而特种工业陶瓷则在工业、科研和航天技术设备等方面,显示这种新材料的无比优越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探讨瓷器是玉器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有助于深刻地认识瓷器的丰富内涵及其本质特征。瓷器的胎质细密和色泽莹润则是玉器本质的再现。

德化窑的历史与发展


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与江西景德镇和广州潮州(一说为湖南醴陵)齐名。德化瓷历史悠久,历经了千年的风霜,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曾在史书上记载:“‘中国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

德化窑制瓷的始止时间可用10个字概括,即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碗坪仑窑在生产青白瓷的同时就生产出了白瓷,但德化白瓷成为全国制瓷业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则是在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德化所具有的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以及白瓷独具的优良品性和广泛的市场需求,德化很快就以生产白瓷而著称,并且成为了闽南的瓷业中心,代表了全国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

据考古发掘出土资料表明,在碗坪仓窑遗址出土有北宋至南宋初的青白瓷残片,在屈斗宫窑遗址则发现有大量元代烧制的青白瓷。历史资料记载,德化窑经过宋、元时期的稳步发展后,特别是元代所生产的青白瓷,很大部分是通过海陆运输大量销往海外。德化窑在元代其实应该就已经成为中国比较重要的瓷窑之一了,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曾经在他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德化瓷器的生产和销售有过专门的介绍。而整个元代德化瓷器在海内外的一个良好的销售市场,为德化窑在后代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非常优越的经济基础。到了明代,德化窑白釉瓷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工艺大师们研制出一种温润乳白,如脂如玉的白瓷,这在当时全国制瓷业中独树一帜,至此,德化窑达到了全盛巅峰时期。

明代万历年间的《泉州府志》云“又有白瓷器,出德化程寺后山中,洁白可爱”。在明代,该窑多产观玩器品,如瓷塑等。《天工开物》故曰“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不过到了清代,还以瓶炉、文具等为多产。德化窑的瓷器在近代寻常可见,而一向以明代德化为贵。德化窑创新不断,精品层出不穷,直至沿续到清代早期。全盛时期的德化瓷器蜚声海内外,其特殊的制造工艺为德化瓷器打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德化瓷器瓷塑胎质优异,瓷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脂,近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有“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中国白”之称,别有情趣。民国时的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说:“后制者出德化,色甚白,而颇莹亮,亦名福窑。白者颇似定窑,惟无开片,佳者瓷质颇厚,而青里能映见指影,以白中闪红者为贵。”这一时期,德化瓷塑造也是大师辈出,其中以何朝宗最为出名,他的观音像形态万千、丰润饱满,为广大百姓所喜爱。

感受寿州窑黄釉瓷的艺术魅力


在我国古代很多瓷窑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成就,像灿烂的星光闪烁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引起了陶瓷史学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唐代寿州窑黄釉瓷也不例外,它以独特的烧造工兿和色彩上的大胆创新,创烧出一种独树一帜的黃釉瓷,为我国陶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有关寿州窑的产品,真正追溯其发展历史,应该说其创烧于南北朝的初期,兴盛于隋唐中期,衰落于晚期。寿州窑早期是用还原气氛烧制青瓷,釉色为青白色,胎白质细,有微量的小砂点。到了唐代,开始改用氧化焰烧制出独特的黄釉瓷,其特征是胎厚重,質细腻纯净坚硬,在釉下施化妆土,釉呈淡黄色,另有蜡黄,鳝鱼黄,桔子黄等釉色,色泽晶莹。器型较规整,美观大方,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当時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唐人陸羽在《茶经》里曾写下“寿州瓷黃茶色紫”之句,另在《増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中也有“江南寿州唐時烧造,其瓷色黄”的记载。至于寿州窑的具体方位究竟是在何处?权伯华在《古瓷考略》中曾指出,“唐寿州窑在今安徽寿州。”这里的寿州即现今安徽寿县及淮南市上窑鎮等地。多年来,在安徽淮南市的马家岗、上窑镇、金家沟以及寿县、長丰、凤台等地陆续发现属于寿州窑的窑址,一些唐代墓葬里也出土了大量寿州窑黄釉瓷,使人们对唐代寿州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寿州窑黃釉瓷是我国唐代陶瓷百花园中异军突起的一朵奇葩。在我国制瓷工业发展史上,隋代曾一度风行烧造青釉瓷,到了唐代许多瓷窑争相烧造白瓷,寿州窑既没有盲目崇尚去烧白瓷,也没有沿着青瓷烧造的老路走下去,而是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另辟蹊径,烧造出别具一格的黄釉瓷。寿州窑黄釉瓷对当時安徽白土窑、河北曲阳窑、山西浑源窑、河南密县窑、陕西铜川窑以及湖南长沙窑等均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我国瓷噐产业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