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陶瓷产业南北营销之争 看终孰能“笑傲天下”

陶瓷产业南北营销之争 看终孰能“笑傲天下”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瓷砖陶瓷

2021-04-24

陶瓷艺术。

中化大地,隔长江而分南北。自古北方与南方在文化、生活、思想甚至于经商营销思维都存在着众多的差异。

文化学术素有“南饶北钱”之争;地产商业开发亦有南派、北派的模式之别。细数差异,无处不在。回归文章主题,陶瓷产业经销模式随地域不同也存在一定差异。相信深谙行业营销之道的业内人士也清楚,以佛山为代表的南中国陶瓷品牌所推崇的是经销商加盟代理制,而相对靠北的华东陶瓷品牌则一贯坚持直销模式。在过往的陶瓷岁月里,两种经营销售模式各有千秋。各自发展出陶瓷行业的代表品牌,南在佛山有嘉俊陶瓷、新明珠等名优品牌,北在华东则有诺贝尔、斯米克等遥相呼应。

陶瓷产业整体格局在两种不同的渠道营销模式间拉锯进退,难分优劣。而当下陶瓷产业竞争激烈程度如斯,陶瓷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仅仅是销售额、市场利润、市场占有率等显性单维度竞争,如企业运营架构模式、营销管理模式、企业垂直权责分配模式等深植于企业系统内部的隐性竞争力将在今后拼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时光中愈发显得重要。

企业的直营模式与代理经销模式的渠道经营之争是系统之争,通俗说来是企业“内力”的比拼。孰优孰劣,如今还难以判别。但借鉴不同行业发展历程,引证案例大概也能道出其中一二。

产业发展方向趋生主流企业经销模式

凡产业发展必经历以下不同阶段:产业萌芽发展期、高速黄金发展期、薄利胶着发展期及霸主企业领导期五个不同发展阶梯。每个时期都有行业自身发展特点,企业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同时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继而衍生出自有的经营发展模式。

审视如今的中国陶瓷行业,现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与薄利胶着期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段的陶瓷产业仍能保持一定的同比增长度,但愈演愈烈的品牌竞争与制造成本不断高涨的压力预示薄利胶着发展期将为期不远。生产阶段的利润枯竭将迫使企业在销售阶段寻求新的利润突破点,此时营销管理模式的优劣将成为决定企业能否顺利成为下一阶段霸主领导企业的关键。

此番产业发展进化历程在顺德的家电产业曾有过完整的演绎。如今顺德众多的家电业霸主在产业发展道路上都完整地走过了:区域代理制、苏宁(国美)主导、自建渠道到现在盛行的厂商结盟(利益共同体)模式,历经变革形成了现在几大家电巨头领军产业的稳定局面。

相比之下,陶瓷行业的营销发展演变就显得相对的平缓且缺乏浑成一体的传承关系。陶瓷产品营销渠道主流构成模式主要分为兴起于九十年代末的产品销售代理制度及兴起于2000年的直营分公司模式。两种渠道营销模式之间并没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前者为佛山工业陶瓷快速崛起的经典模式,而直营分公司模式则由外来台湾陶瓷企业引入。台湾陶瓷经营给国内陶瓷企业带来的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系陶瓷经销商渠道的改变。

从其他成熟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规律,企业在产业周期里每走前一步,产业链利润区就向下游终端(消费终端)推移一步。换句话说哪种渠道管理模式能踏准产业发展节奏逐步加强终端管理,指导企业逐步深入到终端销售的利益分配体系中将会成为强势企业的必然选择。

经销商代理制和直销制两种模式比较起来,后者对品牌分销渠道的控制在相比之下会更加的直接有效,可以认定直销模式在陶瓷产业发展时间轴上比佛山陶企惯行的经销代理模式更加的前卫,直销制比代理制处于产业周期的更高阶段。笔者认为,随着产业成长更加趋向于终端的华东直营模式将成为佛山代理制模式的进化方向,但就现时陶瓷行业的发展成熟度而判定直销时代已经到来,直销模式优于代理制模式还为时尚早。毕竟如今以代理经销模式为主导的佛山陶瓷业还处于快速的发展上升阶段,佛山陶瓷综合实力在国内尚无其它陶瓷产区能与之争锋,这就说明陶瓷经销代理制还能驾驭当前的发展形势。

韬晦部署,主动掌控“渠道变阵”

国内陶瓷业在佛山与华东陶瓷集群对峙争雄的今天,相信大部分人都认同往后陶瓷产格局的发展变化将主要取决佛山与华东两大阵营的力量对比。潜藏在这两大陶瓷集团背后的陶瓷发展速度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出了今后陶瓷大势的一些端倪。

如前文所述,佛山现代陶瓷工业化的兴起约于九十年代,而华东陶瓷发迹相对迟缓在2000年初。华东众多陶瓷企业可谓是后发而先至在营销管理、企业综合系统竞争力等都优于佛山企业。直营模式的渠道管控更赋予企业更为系统完善的垂直权责体系,给予了企业更为充沛的发展动力。佛山陶瓷企业若要在新一轮的产业发展中继续领军角色,必须处理好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营销模式”与产业发展周期的关系。积极调整渠道经营管理模式以达到推动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笔者认为,陶瓷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原本适合陶瓷经销代理的诸多条件已经发生改变。据此,“生产关系”也应该积极前瞻部署,主动掌控渠道变阵的有利因素,在变幻的市场中取得先机。顺德独步全国,雄霸全球的家电产业正是一次又一次的瞻前营销“渠道变阵”换取而得的。

佛山陶瓷在逐步进入后工业话时代的品牌竞争中已有众多诸如东鹏陶瓷、嘉俊陶瓷及新明珠等占得品牌发展先机,笔者也衷心祝愿更多的佛山陶瓷品牌企业能提升企业得整体营销管控能力于水品,在今后趋向企业“内力”对决的高端竞争中夺阵而归。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中国陶瓷史上千年悬案终得大白天下


我国陶瓷史上的千年悬案终于在本世纪末得以彻底了结。考古学家最近在河南省宝丰县的清凉寺村发掘出土了北宋汝官窑瓷器的中心烧造区,获得大量御制汝瓷精品,汝官窑真相大白天下。

据新华社报道,名列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首的汝窑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专门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我国陶瓷史上的极致。辉煌一时的汝窑窑火仅仅燃烧了20年就因战乱神秘地消失了,不仅工艺失传,连窑址也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

汝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就弥足珍贵,元、明、清各朝代更是深藏宫中。长期以来,传世的汝瓷仅有60多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以及美国、日本和香港地区的私人收藏家手中。

1986年10月,宝丰县清凉寺村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2个完整的笔洗,经专家鉴定,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汝瓷一模一样。随后,上海博物馆的两名陶瓷专业人员在宝丰清凉寺,采集到46件瓷片和3件窑具,汝窑终露端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7年在清凉寺村南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2座窑炉、2个作坊和1段排水渠,出土了20多件器物,其中有7件是完整的御用汝瓷。至此,清凉寺被考古专家确认为汝窑遗址。

在随后的10年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组织了4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每次都有重大收获和新的进展,但仍没找到汝窑窑址的中心烧造区。

去年初,根据清凉寺村民提供的线索和多年积累的发掘经验,考古专家把寻找的目光锁定在清凉寺村内的村民居住区。今年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了第六次考古发掘。经过近半年多的努力,终于在4户村民的房屋底下,清理出汝官窑窑炉15座、作坊2处、灰坑22个,以及窑炉的配套设施:2个大型澄泥池,2个釉料坑和1眼水井。

在此次出土器物中,除了瓶、樽、洗、炉、壶等陈设用瓷外,还发现大量碗、盘、盆、碟、盏托、套盒等生活用具,改变了传统上认为汝窑只烧制供玩赏的陈设品的看法。有的器物如薰炉等,形状很大,使人们重新看待“汝瓷无大器”的传统说法,还有的器物表面饰有刻划花,并发现龙体、鸟首等装饰,大大拓宽了人们对汝瓷的鉴赏视野。

漠视中小企业生存将终摧毁陶瓷产业集群


最近一期《了望·东方周刊》(2008年34期)发表了新华社记者一篇题为《佛山对陶瓷企业变脸》的署名报道,在业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如果不是奥运会,相信各方面的反响会更大。《佛山对陶瓷企业变脸》从中央级政经传媒的高度,观察广东“双高产业”节能减排、传统制造业“双转移”的一个标本——佛山陶瓷产业的“关、停、转”,虽然未作明显的批评,但字里行间对地方政府部门对陶瓷产业迅速“变脸”,前恭后倨的做法还是疑问多多。虽然上级媒体对地方政府产业政策和施政手段的判定没有终局性,但该文无疑再次提升了全社会对佛山陶瓷强行转移事件的关注力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前段时间,东莞在强力推行“双转移”政策时,曾经做过以提高出租屋租金赶走低素质外来务工人员的计划,但这个近乎“弱智”的计划,很快因媒体的批评而夭折。而且,前段时间东莞政府对媒体关于上千家企业倒闭的报道也进行了辟谣。佛山陶瓷的“关、停、转”的进程是否会在媒体的关注下发生逆转?行业内的这种期待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必须弄清楚的是,佛山陶瓷的情况与东莞鞋业、玩具业等还是不一样:陶瓷的“关、停、转”既是全省“双转移”运动一部分,同时还是“节能减排”运动的一部分,而且后者的份量还更重。“节能减排”涉及科学发展这一重大命题,也是世界性的政治命题,有这一理由就足以将佛山陶瓷纳入强行治理范畴。至于所谓强令“驱赶”的法律依据问题,也基本上不是问题,否则奥运期间也不可能关掉那么多污染企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特色的政经环境下,陶瓷企业与政府的博弈并无多少资本。

企业与政府博弈要想有所收获还得走“专业路线”。何为“专业路线”?所谓“专业路线”,就是要通过专业机构或者专家的调查研究,向政府部门拿出有说服力的专业报告,从专业的角度阐释强行“驱赶”陶瓷企业的恶果。比如,通过分析陶瓷企业大量向外转移对产业集群带来的巨大破坏,来阻遏“关、停、转”的进一步实施。但现实却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自己可能连产业集群是什么都不清楚。去年以来佛山陶瓷硬性的高强度的治理效应,在今年初已经明显传递到陶瓷企业的上游及其他服务业,据一家老牌的为陶瓷企业机械装备提供安装运输服务的公司反应,他们今年的核心业务递减了90%以上,以至不得不开始到江西高安去开拓新的业务。这无疑是佛山陶瓷配套服务业现状的一个缩影。佛山陶瓷企业的衰落必将伴随着配套企业的衰落(南庄最近提出的发展陶瓷机械装备业的宏伟规划是否合乎时宜有待观察),这样过去辉煌的产业集群也就将从此走向衰微,这是产业发展进化的规律。不同的是,我们今天是用行政的方式逆转了原本良性的“进化”。

佛山陶瓷的竞争力很大程度源于庞大、完善的产业集群。陶瓷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产业集群有很大的依赖性,因为它能通过共享资源(人才、技术、信息等)、规模采购及私募等方式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产品的议价能力。去年从佛山转移到江西的几家企业的新生产基地眼下已经陆续点火,原来预计企业生产的综合成本肯定要低于佛山,但现在据反映在江西生产抛光砖的成本非但不降,反而比广东要高。想必这几家“吃螃蟹”的企业在决定转移之前也是考虑过产业集群的集约效应的,只是对问题严重性估计不足罢了。

陶瓷行业是一个提供个性化产品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准入门槛不算高的行业,这两点决定了陶瓷企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但中小企业(目前陶瓷行业所谓的大企业严格说来也是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的主力军,产业集群也是中小企业的温床,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兴起。今年下半年行业遇“冬”不觉“冷”的实际上也是过去一批走得较稳健的中小企业。因此,从逻辑上看,佛山陶瓷只留下部分所谓的大企业,完全漠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将会从根本上摧毁整个产业集群,这样下去未来我们失去的一定会是整个行业。

创意陶瓷礼品+网络营销 令传统产业注心血


据台湾TVBS报道,台湾传统的莺歌陶瓷产业,在过去老师傅感叹没有年轻人继承,陶瓷业发展中断;不过年轻一代的业者,却借由网络营销,成功开发礼品市场,为莺歌陶瓷产业开启第二春。

在年轻业者的作品中,有被台北“故宫”用于送给宾客的礼品弯弯杯、有可爱人偶攀岩的登山协会专属登山杯,要说最特别的就是加入热水图形便能马上隐形的马克杯。

这全都出自于名叫许世钢的男子的创意。许世钢出自于莺歌陶瓷世家,却没有继承家业,而是把创意发挥在陶瓷礼品市场,忙着做网页,完成后才发现没有人登入。陶瓷礼品业者许世钢说:“网站都做好了,才发现没有人来看,这就是有个问题出现了,所以我们就想说要怎么样增加我们的曝光率。”

于是他开始借由最熟悉的网络工具做营销,才开始上轨道。陶瓷礼品业者说:“一年大概有4百万(注:新台币,下同)业绩,再来一年是8百万,到现在越来越成长。”

当然,一开始也不顺利,他们花费了50万才学到经验。关键词“营销”让陶瓷礼品成倍增长,让这两位创业新手更确信,网络带来的商机果然无限。

陶瓷营销走进黑洞?


陶瓷行业的营销模式过于复杂却相当的单薄,一个是新近派系的模仿营销,另一方面是多年来的销售套路和简单模式,在运作上固步自封。在诸多行业的营销体系中,建材行业的营销体系是最为单薄和软弱无力的,但是就建材而言,陶瓷的营销方式却也是十分精彩的。诸多市场营销人员凭借着多年对陶瓷行业的理解和对其他行业营销模式的消化和重新演习,走出了行业营销的一条奇特道路。营销未从脑子开始据了解,目前行业中的营销并未从根本上切入市场,而是对产品、对企业简单的打包以及推广,并且在推广的方式上是相当不成熟的。中国策划研究院副院长王克在听取记者描述后认为,“他们”所理解的营销是一件相当不错的衣服或者是相当不错的饭菜,而我们所理解的是一个聪明的头脑和解决困难的技能和勇气。他认为,行业营销走进了一个误区或者黑洞。越接近的时候越接近兴奋点,而最终在黑洞边上被吞噬的必定不是少数。他说,他并没有做过陶瓷方面的策划和研究,但是刚刚做过石材方面的一个案例,都是建材方面存在着共同点。而且,他相信,在人的营销上,他们遇到了共同的黑洞。业内人士对营销问题向来存在着不置可否的立场,甚至某些从事多年营销运营的专家指出,陶瓷行业的营销并没有任何系统性,只是简单的经验和模仿。两个方向的对碰从销售以及策划的角度而言,陶瓷行业的营销模式过于复杂却相当的单保专家指出,目前他们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对立面,一个是新近派系的模仿营销,完全向其他行业学习,并将行业的营销看成是一种短期行为,将整个企业通过广告公司进行品牌、产品、策略的打包,但是打包之后营销人以及广告公司都不懂如何将它推向市场,从运作而言上底气不足;另一方面,从单纯的经验营销出发,并不注重企业的形象包装和企业规划,单纯以多年来的销售套路和简单模式对产品进行推销,忽视网络的第二次建设和企业的升级,在运作上固步自封。业内人士相信,这两种力量成为行业两种主导营销力量,两者此消彼长,可以说,行业只有两把斧头,当势头削弱,营销就变得软弱无力了。跳出行业看行业目前,行业中的策划人员对从事陶瓷营销经验相当看重,而专家认为,在未有所谓的陶瓷营销人员之前,陶瓷的营销套路是怎样形成的呢?策划专家王克认为,他不会为了研究相当多行业之后再做策划,但是了解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他认为,营销策划在所有的行业中是共通的,特别是拥有一套系统的营销模版之后,整个个性营销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之后,就有能力相当迅速的接受和了解一个陌生的行业,并且充分为它服务。他强调说,这并非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团队的行为。业内某些专家认为,从行业的思维中跳出来,重新对整个行业进行审视是相当必要的,并且应该对销售、策划的固化思维不断地进行强化和充电。他们认为,2003年行业虽然最终还是有声有色地度过,但是总体而言,已经没有2002年之前行业竞争那样精彩了。

旁观“中国瓷都”之争——“瓷都”之争与“信用


最近,“中国最大的镇”———景德镇的人民很搓火。为啥?4月12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中国瓷都”的称号授予了广东潮州。

人们对在房间里戴着帽子的人常说的一句玩笑话就是:“你的帽子是租来的?”“中国瓷都”这顶“帽子”是出租还是免费赠与,人们不得而知。不过,6月17日,潮州在北京的一个国际大型商会上,还真就把“中国瓷都———潮州”的“帽子”戴到了自己头上。据说,闻此消息后,“一时间,景德镇的陶瓷工作者愤怒了。”

潮州忙不迭“戴帽”,景德镇“一时间”愤怒,都不是无缘故的。这说明“瓷都”的“帽子”是有价值的。当然,这个价值是无形的。可是,在市场上,无形的价值可以转换成不可“斗量”的实际价值。为什么“此时无形胜有形”?说得直白些,就是因为这个无形价值实则为可以纵横市场的通行证———信用。

那么,信用出自哪里,又所为何来?信用,是市场主体进行交易的基础。市场主体所具有的信用度的大小,来自其市场交易的记录及其累加。市场信用度大的主体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先机”占据有利位置,可以为交易双方节约不菲的交易成本。但是,无论如何,市场的信用只能在市场交易中“赢”得;拥有还是失去信用,与市场交易主体以外的组织或机构没有任何关联。这与在管制经济下由管制机构通过命令和调拨来取代谈判和交易、通过命名和授予来替代竞争和信用的做法决然不同。

自然,我们也知道,转型中的社会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拿出来,而后用教科书中的原理去条分缕析一番。但是,我们还知道,所谓转型也并不是把所有的一切都转个向。就说“瓷都”,谁都知道那是个产业的、文化的、历史的等多维人文概念,什么时候“转型”成了单一的产值、甚或出口贸易值的概念了呢?退而言之,就算产值成了多维之尊,“瓷都”之名也该算是个公共资源,这个资源如何配置,难道不是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吗?

在此,我们不去探讨分配这个资源的机构有无权力这样做,且这种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无存在的必要,就算该类机构从其换“牌”前的机构那里继承了某种权力,就算“瓷都”是单一的产值概念,该类机构也不能再像在管制经济下那样把“瓷都”予取予分了。当然,政府之类的权力同样意味着信用,但此信用是政治公共领域里的信用,与市场经济中的彼信用是完全不同的,二者既不可换算,更不可交换。把社会政治领域里的信用耗费在市场的公共资源分配方面,这不正是政治经济学对寻租的典型定义么!由此,我们的信用之用的转型不到位,会迟滞整个社会的转型,会给正在发育中的市场带来无所适从的混乱。

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宋真宗以自己的年号将昌河南岸的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一说英语China(瓷器,中国)的发音,就来自景德镇方言“昌南”的发音。以我在景德镇的耳闻,二者在发音上极为相似是不容置疑的。其实,正在准备庆祝建“都”千年的景德镇,大可不必为其他地方被授予“瓷都”而捶胸顿足、自乱阵脚。那些能够被什么机构授予的“瓷都”,无非就是外面糊上了烫着几个铜色汉字的红布面、可以两折对齐的一块硬纸壳,最多再加上一块写着“中国瓷都”四个字的薄铜片而已。然而,纵使这些机构的权力再大,还能够大到改人家乡音、修人家地方志的地步?

听说就是因为这“硬纸壳”和“薄铜片”的诞生,景德镇竟要组律师团去和“授予机构”打什么“名誉”官司。实际上,这种官司,除了把政治性、服务性、公益性的权力对市场的不当干涉合理化以外,除了把自己塑造成一出笑剧中的某个角色以外,不会产生任何效果。说到底,潮州瓷业的大发展是干出来,不是靠举“硬纸壳”举出来、靠挂“薄铜片”挂出来的。同样,考古者在古丝绸之路的大漠中发掘出的不是卫生间冲水洁具,探险者在南中国海的沉船上打捞出的不是暗花壁砖,索斯比和嘉德拍卖行拍品名录上那些价值连城的瓷品也绝不会是仿大理石面的防滑地砖……明此道理,景德镇人何怒之有?那种人们啧啧称奇的稀世珍品,那份珍藏在人们心底的神圣荣耀,岂是什么机构能够“授予”的,岂是打什么官司能够打出来的?

当然,有人说景德镇只有快马加鞭,才能不负千年瓷都的传承。以我所见,此言极是。但这与“瓷都”“授予”的问题是两码事,二者不应混为一谈。

陶瓷南北两派概述


白瓷

青瓷

在中国,瓷器可分为北派和南派:北派--以刑窑、定窑为代表的白瓷;南派--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瓷。河北唐山作为北方瓷都,即是北派瓷器的代表之一,尤其以陶瓷彩绘而著称。

陶瓷彩绘作为陶瓷艺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最初源于景德镇。早期的唐山陶瓷彩绘做工粗糙,瓷味甚浓,工艺特点明显。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趣味的改变,唐山陶瓷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白玉瓷和玉兰瓷的出现,以及近年来骨质瓷的兴起,都把我国的白瓷文化发展到了极致。现代唐山陶瓷彩绘业也发展迅速,与景德镇以青花为主的彩绘有了极大的区别,新彩为主的手绘和独具唐山特色的喷彩瓷构成了唐山彩瓷的两道风景。

两地彩绘的区别显而易见,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各种传统技法完备成熟,到了现代虽有创新但始终能找到其祖宗的身影。而唐山的陶瓷彩绘却不同,由于受传统的影响比较少,再者地近京津,京津两地的书画家的不断介入,使陶瓷彩绘有了很大的发展。因为新彩和釉下五彩比较适合对中国画的表现,所以发展比较迅速,这也是唐山艺术陶瓷画味十足的原因。有人说陶瓷彩绘就得有瓷味,这也不无道理。现代的唐山手绘陶瓷大都是中国画的复制,画味太浓而瓷味太少,创新之作寥寥。

传统的瓷画形式朴实,并具有装饰性,但是过于陈旧,缺少神采,无时代感。而纯中国画的复制虽然有韵味,但总是感觉和纸画有一定的差别。怎样才能创作出既有时代感又有韵味,且有陶瓷特点的作品,是摆在现代陶瓷艺术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可喜的是近几年有不少艺术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尝试和开发了一些创新的作品。

艺术是需要创新的,这是艺术生命之所在。陶瓷彩绘也是一样,正如民国时期珠山八友把中国画元素带进陶瓷绘画中一样,现代艺术理念也必将走进现代陶瓷装饰艺术中。

从某种角度说,艺术陶瓷也是商品,它的兴衰不可能不受市场之左右,从60、70年代唐山喷彩陶瓷和80、90年代陶瓷壁画的兴衰便可见一斑。至本世纪由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追求的改变,中高档艺术陶瓷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近年来日用陶瓷的艺术化也说明了这一点。

现代人的生活需要现代装饰艺术来美化,现代陶瓷艺术更需要有一方滋润的沃土。盛世到来,这是陶瓷艺术和陶瓷工作者的希望,愿陶瓷工作者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为美化人们的生活作出贡献。

唐山陶瓷靠品质打天下


“数”说半年报:截至6月30日,唐山检验检疫局上半年共检验出口陶瓷6889批次,1.3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批次增加1.8%,金额增加3.1%。其中日用瓷917批次,2768.3万美元,较去年同期批次增加20.8%,金额增加48.3%,增幅明显。输中东日用陶瓷114批次、355.3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6.55%和129.44%,增幅显著。

陶瓷是唐山传统出口产品,目前,唐山已形成集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工业陶瓷、工艺陶瓷于一体的陶瓷产业体系。为使传统产品既保持特色又推陈出新,唐山检验检疫局以“保质量、促转型、上水平”为目标,以“检测工作整顿”、“开展对标行动”为主要抓手,积极推动“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提高检验检测工作质量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采取多项措施力求“质量提升”活动取得实效,为陶瓷产品更多地“走出去”架桥铺路。

创新监管方式细化监管内容

唐山检验检疫局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及产品风险等级,在动态调整产品抽验比例,加大对较高风险产品抽验频次的基础上,合理规范监管内容,视企业质量控制体系的具体运行效果确定监管方式,科学确定监管项目和频次,完善源头监管控制,构筑“源头备案+过程监督+抽验检测”三道防线。

根据产品特点,准确提供技术和服务促产品质量提升。在获悉第107届广交会订单成交方多为中东客商时,唐山检验检疫局针对输中东日用陶瓷产品的特点,以“保安全、提质量”为重中之重,深入企业多方面进行技术指导。考虑到输中东日用瓷普遍为多品种、金花面装饰的骨瓷套具类产品,工艺参数设置存在一定的难度,生产时外观质量与铅镉控制常常难以兼顾,唐山检验检疫局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帮助企业从花纸试烧入手,科学灵活确定彩烤温度范围,并适时根据企业质检信息反馈,指导其合理调整工艺参数;同时对此类产品酌情实行高风险管理,适度加大抽样比例,确保铅镉安全。在某两家企业输往土耳其的骨瓷餐具相继检出铅超标情况后,唐山检验检疫局立即建议企业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及时进行返工处理,并亲临现场监控整改进度,全面指导泡酸、回火、加贴防铅涂层等技术过程,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共计41.85万美元。

上半年,唐山产区向中东地区累计出口日用陶瓷114批次、355.3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6.55%和129.44%,有力地促进了陶瓷外贸经济的发展。

增强自控能力提升管理水平

严防质量事故。唐山检验检疫局对陶瓷日常生产中所存在的一些潜在质量隐患进行深度挖掘、综合研判生产流程中影响陶瓷铅、镉溶出量的各种因素,根据日用陶瓷生产工艺特点,创造性地对燃气供应环节、产品防护环节、釉烧用匣钵使用环节和实验室检测环节的影响程度和后果进行科学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并切合实际地提出若干极具实用价值的建设性意见,使“防患于未然”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以助推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促质量提升。为逐步引导企业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完善各项生产作业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自控能力,唐山检验检疫局在“专家解读进出口产品质量知识活动”中,结合河北检验检疫局目前开展的“对输美认证日用陶瓷生产企业的检查活动”,遵循灵活、实效宗旨,组织人力采取照章讲解与模拟审核相结合的形式针对《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条件》、《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审核要求》和《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有关条款及要点及时向企业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并指导、协助其完成文件制定、修改工作。截至2010年6月底,共帮助10家企业顺利通过许可证、输美认证复审和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换版审核。

以检测准确性为突破点,实现辖区内陶企盲样比对合格率创历史新高。唐山检验检疫局高度重视检测工作的准确性,为充分确保此次盲样比对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采取多种措施实施全过程控制。严防各种干扰因素,多方面加强前期准备工作;严控样液制备过程,满足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要求;严管现场测试过程,实现比对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检测标准,规范操作程序;严把数据处理关,确保统计结果万无一失,切实加强对企业实验室人员检测能力的培养,竭力提高陶企自检自控水平。4月下旬成功组织辖区内20家出口日用陶瓷企业实验室间铅、镉测试盲样比对活动,其中仅三家企业结果为“不满意”,结果合格率为85%,创近四年来历史新高。

推进示范区建设扶持走特色之路

全面开展对标调查活动,科学确定树标指数。唐山检验检疫局根据唐山市委、市政府打造北方瓷都的发展战略,认真谋划组织唐山陶瓷企业对标行动,通过向辖区内24家日用瓷企业、23家卫生瓷企业发放涉及陶瓷生产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新产品开发、节能减排及综合效益等关键指标范围的《对标调查表》,分类确立对标标杆的关键参数,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

唐山检验检疫局联合工信局、商务局成立了出口陶瓷质量安全标准示范区领导小组,拟定出陶瓷质量安全标准示范区工作方案,将通过开展对标行动,引导企业在技术、工艺、新产品、节能减排和经济效益等重点领域进行优化升级,带动并整体提升唐山出口陶瓷的质量。

如今,“红玫瑰”陶瓷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唐山检验检疫局以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骨质瓷分公司——中国第一件骨瓷生产企业作为重点帮扶目标,有所侧重的采取措施扶持“红玫瑰”骨质瓷的品牌建设。一方面,根据该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特点,制定了“抓源头、控彩烤、查质检”的监管模式,为其量身定做服务措施,并在通关放行上为其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利用“红玫瑰”骨质瓷成功入选香港、澳门回归行政长官官邸用瓷、建国五十周年天安门城楼庆典用瓷、中南海专用瓷以及作为接待参加上海世博会的68个国家的元首专用瓷的有利条件,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多种媒体宣传自己,并借助论坛、展销会、交易会等平台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纵观经济发展方式演变史,唐山检验检疫局敏锐地意识到扶持优秀陶企结合自身特点,调整产品结构,增强研发能力,实行有特色的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和辐射作用。在对28家出口日用陶瓷生产企业的产品及工艺特点、研发能力、经营灵活性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后唐山检验检疫局精心筛选出唐山恒瑞瓷业有限公司作为重点帮扶目标,并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及实验室资源,力助其迅速实现装备、产品和科研攻关能力的整体升级。在企业开辟了高温素烧和高温釉烧的新工艺、实现了瓷胎强度和釉面硬度的历史性突破后,唐山检验检疫局适时建议企业大力挖掘原有艺术瓷生产潜力,全面提升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水平和附加值,努力实现日用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日用化。在获悉该企业已承接为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公主制作婚礼赠品的业务后,唐山检验检疫局结合照相装璜方式独有的工艺特点,及时提醒企业加强对花纸厂的电脑制版系统、丝网印刷技术和釉上颜料性能的现场考察,择优选用;并针对贴花工序、花纸试烧等关键生产环节给予企业有价值的技术性指导,确保按时高质交货。

陶瓷点击>>

唐山自仰韶时期起即有陶瓷文化迹象,明朝永乐年间生产技艺就已日趋成熟。目前,唐山企业在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开创了“唐山陶瓷三绝”的雕金、喷彩和曜变釉生产工艺,铸就了被誉为独具唐山特色的骨质瓷、白兰瓷、玉兰瓷、白玉瓷、釉下手绘精陶“五朵金花”,并走出了一条“艺术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艺术化”的发展之路。

泉州陶瓷20年“洗牌”终尘埃落地


泉州陶瓷经过近20年的发展,优胜劣汰,顺应市场,至今已经形成特色,步入更为理性的发展轨道。

泉州陶瓷的发展史可追溯至距今1700多年前的历史,是我国的陶瓷发源地之一;而现代陶瓷业的发展,则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起。

当时正是各类商品紧缺的时代,只要生产得出来,就卖得出去。于是,泉州产建筑陶瓷一度在国内市场上所向披靡。至上世纪90年代,泉州陶瓷红极一时,后来逐渐淡出市场的汇源、东方、万通、中辉、新盛、美亚等建陶集团企业,便是那个时期的代表。

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泉州陶瓷开始遇到困境。由于越来越多的人看到陶瓷业有利可图,争先恐后地开办陶瓷厂,一段时间内泉州出现了上千家陶企,造成空前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企业的竞争又都是同质化的竞争,从产品到管理再到营销都极其相似,大规模的价格战随即爆发。

与此同时,由于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泉州陶企的盲目扩张造成了严重供过于求的不良局面。这造就了当时一句极为经典的话:“泉州陶企仓库积压的产品,足够国内市场消费十年“。于是一场行业大“洗牌”来临。

大洗牌后,泉州陶企变得更加理性地去看待发展,更多的企业把目光盯在外墙砖这一利润虽然相对较低、国内竞争对手少的领域,从而迎来新的发展时代。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产业南北营销之争 看终孰能“笑傲天下”》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产业南北营销之争 看终孰能“笑傲天下”》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