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的特点 > 导航 >

禹州钧瓷显著特点与钧瓷造型上特点的不同

禹州钧瓷显著特点与钧瓷造型上特点的不同

古代瓷器的特点 古代瓷器的艺术特点 古代钧瓷器

2020-04-26

古代瓷器的特点。

钧瓷是世界上惟一的高温窑变瓷器。钧瓷的显著特点和精髓是自然窑变,

钧瓷的烧成,一般采用泥胎素烧与上釉复烧两道工序,当复烧到850度时釉面开始熔化,而且使釉料中的各种氧化物相互融合,形成了万紫千红、光彩夺目的绝妙奇观,钧瓷的显著特点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市其它任何窑口和陶瓷品种无法相媲美的,在世界陶瓷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人们多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来形容钧瓷窑变艺术。

其次就是钧瓷在造型上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倾向,钧瓷体现出一种纯粹的民族精神。他的厚重端庄,典雅大方,装饰简练,线条明亮,棱角突出,整体流畅。

她的美体现在造型线条的处理上,杜绝成型上的轻佻花哨,追求端庄肃穆,恢宏大气,显示出一种内在的含蓄美,具有千古耐看的时代魅力。

钧瓷在造型上的特点没有唐瓷那么雍容华贵,也没有明清瓷器那么繁缛纤细,而是着意表现一种冷峻崇高的民族意识,给人简介清新、质朴厚重的美感。

钧瓷这一造型上的特点使它在世界工艺史上散发出浓郁的民族工艺光茫。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浅谈元代钧瓷工艺的特点和影响


钧瓷经历了创烧时期、成熟时期、鼎盛时期,到了元代是钧窑瓷器的复苏发展时期。钧窑瓷器经历了金代从“官用”转换为“民用”后,到了元代钧窑瓷器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

禹州神垕古钧台

一、元代钧窑瓷器在钧瓷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作用

《中国陶瓷史》中说:“钧瓷的烧造虽始于北宋,但钧窑之形成一个窑系,主要在元代。”所以说元钧瓷是在宋、金的基础上,逐步往前发展,是钧窑瓷器的复苏发展时期, 在我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元代的钧窑炉数量之庞大以千记,并且窑场主要分布在北方, 以河南禹县为代表的钧窑系,由神垕镇为中心,由南向北逐步发展,从河南到河北再到山西更远至内蒙等四省二十七个县都有争相制作、仿制,把宋、金时期的窑场绝大多数恢复并且有了更大的发展。

钧瓷窑

二、元代钧窑瓷器的主要特征

元代社会生活对元钧的需求量非常之大,造型也多为百姓日常用具如盘、碗、瓶、炉、盆之类的民用产品,这虽然大力地发展与刺激了钧窑瓷器的生产, 这也导致了元代钧瓷品种单一,相较宋金而言整个元代钧瓷量大却质粗。

钧瓷残片

元代钧窑瓷器其主要特征如下:

(1)胎体杂质较多,相较宋钧有粗松之感。

(2)胎体颜色多呈黄白色、褐红色。

(3)敲击时金石声弱多数发闷。

(4)胎骨厚重,器型较大,与宋金时期的钧窑瓷器相较之下给人以笨重之感。

(5)釉质较粗颜色暗, 烧成以后多棕眼和气泡并且釉面光泽度差。

(6)釉厚欠匀,过度流釉现象较严重,聚釉产生蜡泪,而釉薄的地方却又露胎,能看到瓷胎上的工艺痕迹如刀痕和轮指。和北宋时期刘庄窑一带的精良之品相比,不论釉色和造型都不可同日而语。

(7)施釉一般不会一直到底,圈足宽厚外撇,底足会有露胎, 底芯也有露胎, 足内胎面常留有尖状痕迹。

(8)釉色以天蓝釉、月白釉、蓝釉紫红斑等为主,但其紫红窑变斑看起来较像工匠刻意制作上去的,没有宋钧窑变自然巧妙。

(9)元代器物表面所采用的堆塑、镂空等装饰技法在宋金钧瓷中是不见的。

三、元代钧窑瓷器的存世精品

虽然元代钧瓷和北宋时期的精良之品相比,不论釉色和造型都不可同日而语,但元代钧瓷也有少数精品。

元代钧瓷精品-双耳莲座瓶

元代钧瓷精品-天蓝釉红斑贴花冲耳三足炉

四、元代钧窑瓷器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元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元代钧瓷无论是在工艺上、还是在窑炉和原料加工设备上都有所更新,并且使得南北技艺相互交融,促进了陶瓷的发展。

宋迁都杭州后, 北方工匠的南迁,带来了北方制瓷的精湛技艺并与当地陶瓷工艺二者结合之后,创造出了更好更新的产品。南北相互交流技艺,促进了钧瓷文化的发展,也使得南北方的技艺、风俗、审美和文化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进行更好的结合。

钧瓷出窑万彩丨厚重禹州


宋徽宗时期,钧瓷被皇家定为御用珍品,不许民间收藏,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近年来,钧瓷频频亮相博鳌亚洲论坛、东盟博览会,被赠送给联合国和世界各国的领导人,成为禹州、许昌乃至河南的一张文化名片。

神垕镇是钧瓷文化的发祥地。明清时盛传“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的民谣,足见当时的繁华。

如今,神垕镇厂家林立、大师云集,被誉为“中国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

钧瓷窑变神秘莫测。世人皆知,钧瓷之名贵在于神奇窑变。除了受神垕境内特有土质、水源、气候的影响外,还因各窑口神秘的钧釉配方、烧制技艺等有差别,每件钧瓷都有独特的神韵,即所谓“窑变无双,钧瓷无对”。

窑变后的钧瓷,红里透蓝,蓝里幻紫,紫里藏绿,绿中伴黄,黄又渐青,显现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幻化,万彩争艳,竞芳辉映。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釉面上不同色彩的主色相自然流淌,曲折迂回,如涓涓细流滋润万物。

次色相则在主色相中随波而动,星罗棋布,熠熠生辉,相互交融,将钧釉窑变之神奇表现的淋漓尽致。

千百年来,为烧出一件绝世珍品,多少钧瓷艺人毕生孜孜以求。然而,钧瓷烧制十分不易。“十窑九不成”、“要想穷,烧钧红”这些俗语,说明钧瓷无一不是古代窑工汗水和血泪的凝聚。窑火淬炼出的钧瓷珍品及其背后的传奇故事,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钧瓷文化。

今天,从一把孕育神奇的瓷土釉料到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钧瓷,从纵深幽远的古镇老巷到琳琅满目的珍品展厅。新一代钧瓷艺人不仅把钧瓷制作技艺成功恢复到宋代官钧的高度,而且把钧瓷推向新的发展时期和更高、更大的世界舞台。

边继伟,男,河南省禹州市人。中国新闻图片网、中国警察图片网签约摄影师,许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从事公安和社会新闻摄影报道十年,现供职坪山钧窑,专注于陶瓷和艺术品摄影。

摄影是件让人愉悦的事儿。

世间所有美景,皆有因缘造化。摄影人便是最有善缘的撷取造化之人了。小小的镜头,是观察大千世界的窗口,也是抒发心内情感的画笔。

钧瓷是最具独特神韵的窑变瓷。其难以估测的神奇变化,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超脱境界,更有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禅宗妙义。所以,我和我的镜头情不自禁的朝向了钧瓷。

有人说,把自己的爱好和工作融合在一起是幸福的。作为钧瓷人,摄影是我倾注情感的方式;作为摄影人,钧瓷是我表述热爱的载体。

元代钧瓷与宋代钧瓷的主要区别


金、元时期的钧瓷制作,从某中意义上讲,还是对宋代钧窑工艺的继承和延续,金、元时期的钧瓷工艺特征不可避免地有时代烙印及本民族特色,形成与宋钧有差异的工艺特征。

宋代钧瓷无论是民窑还是官窑,器物造型都非常规整。民窑釉色多以天青为主,也有月白、天蓝、葱青;官窑则以运用金属铜“窑变”呈色之美妙著称。民窑较之官窑胎釉略薄,但是都能做到施釉厚薄得当,所见瓷器流釉、粘足的极少。宋代钧瓷大多施满釉,且器底多涂褐色(俗称芝麻酱色)护胎釉。鼓钉洗、花盆和盆奁,以及盘类以支钉支烧,其它则以垫饼烧造。宋钧胎质细腻致密,呈灰褐色,它吸水率低,瓷化程度高,叩之其声铿锵圆韵悦耳。从胎质断面可以看出,纯净无杂质,很少有空隙,很少出现釉层剥落等现象。

金代钧瓷的制作基本上沿用了宋代的造型风格,并烧制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钧瓷作品,如一些瓶、炉,不仅造型讲究,而且窑变美丽。河南开封市文物商店所珍藏的一件金代钧瓷窑变罐,可称得上是金代钧瓷中的杰作,被定为一极品。此罐小口、鼓腹、圈足,肩上附有双系。通体饰明快的天青釉,底部亦有釉,圈足刷褐色护胎薄体。

罐内外釉面上共装饰有17块窑变斑彩,窑变斑色泽绚丽,大体有三种色调;中心为葱绿色,外层为朱红色,最外层为葡萄紫或玫瑰红色。基础釉的天青色和窑变斑的红、绿、紫色交相辉映,五彩斑斓,炫人眼目,堪与宋钧相媲美。金代钧瓷中的碗、盘的造型基本上也是沿用宋制,器形逐渐变大。

总体来说,金代钧瓷是战乱之后的恢复之作,是为满足民间大量的日常生活需要而在民窑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从这一点来讲,它并不十分严格要求钧瓷胎釉的选料精细,制作的精益求精。它的首要目的十分明确:实用为上。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烧制出的金代钧瓷,除少数精品外,普遍出现胎料粗松、胎质泛黄等现象。金代钧瓷较少支烧,大多以垫饼垫烧,轮制产品不规整,盆、碗、碟、罐的圈足统旋直足,所掏窝子一刀而过,窝子不正,深浅不一,刀痕、指痕都程度不同地出现在胎体上下不加任何修饰。

釉色以天青、天蓝为主,窑变色彩不及宋钧自然,其釉彩流动性小,与宋钧窑变神奇美妙、变幻莫测的艺术效果形成鲜明对比,成为金代钧瓷色釉变斑一大特点,这也真实地反映出战乱之后的金代钧瓷的艺术水平。

元代是钧瓷瓷器蓬勃发展的时期,烧制钧瓷的窑场遍及各地。钧窑瓷器在这一历史时期已经成为民间百姓中最主要的生活用具,这种大量的需求虽然刺激了钧瓷的生产,但也同时带来了负面影响,只追求钧瓷生产的数量,而忽视了钧瓷的质量,整个元代钧瓷量大质粗。

与宋、金时期的钧瓷相比,元代钧瓷品种单一,器物多大件,给人以笨重之感。其特点具体表现为:胎釉皆粗,釉厚而不匀,厚的则过度,釉流下垂处聚釉达到了“垂若蜡泪”的程度;薄釉露胎处则又可看到胎上的轮指和刀痕。釉质较粗,烧成后多有气泡和棕眼,釉面光泽度较差。釉色以天蓝、月白居多。器体上的紫红窑变斑似人为之作,形成彤云密布之景象,或聚成物形,不及宋钧窑变美妙自如。元钧施釉一般不到底,底足露胎,底芯也露胎。

元代钧瓷也偶有少数精品,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白塔村出土、带“已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铭文的钧瓷双耳炉,及北京城出土的窑变双耳联座瓶最为代表。钧瓷双耳炉,侈口,直颈,圆腹,下承三足,口沿至肩安有双耳,颈部有三个雕帖的麒麟,造型饱满。在器体上有明确纪年的铭文,这在钧窑瓷中是少见的,为断定它的烧造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钧瓷双耳联座瓶

高63.8厘米,瓶的口沿为花瓣形,长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微收,下联五孔座,两肩对称处安有双耳,肩腹两侧还饰有对称虎头图案,额头有一“王”字。器表满饰天蓝釉,颈、肩、座等部位出现紫红窑变彩斑。

从以上两件元代钧瓷代表性作品可以看出,元钧器形不仅较之宋、金时大了很多,而且在器物的造型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元钧在器物表面所采用的堆雕、镂孔等装饰技法在宋、金钧窑瓷器中是不见的。

通过实物对比,我国可以看出元钧与宋钧的主要区别在于:

1) 宋钧大多为满釉支烧,底足刷有酱色护胎釉;元钧多施半截釉,底足露胎。

2) 宋钧釉厚而匀;元钧釉厚而垂。

3 ) 宋钧胎釉细腻;元钧胎釉粗糙。

4 ) 宋钧器体上的紫红窑变弥漫全体;元钧则聚成块斑。宋钧釉无论深浅浓淡皆浑然一体;元钧釉浓处起斑彩或条纹,浅处仍见水浪。

纵观整个元代钧瓷的生产,数量都较之宋金时期有发展和提高,在造型和装饰艺术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改进,为钧瓷艺术增添了新发内容,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是,钧瓷精品已属凤毛麟角之作,至元末已逐渐丧失了艺术生命力的钧窑瓷器。

钧瓷的鉴赏与甄别


关于钧瓷的鉴赏与甄别,这里结合先辈的研究,以及我(田培杰)多年收藏之经验,我认为钧瓷鉴赏可概括为两种:

一种是专家、学者、大收藏家所说的真伪鉴别,是指宋、元之钧瓷与近代、现代钧瓷的对比,严格说来,是指宋钧。真正的宋代官钧,民间流传甚少,能识真宋钧之专家也甚少,我去北京琉璃厂各家店铺,知钧者少,懂钧者少,能鉴定宋钧者更少。这是专家的事,是大亨的事,寻常百姓没有财力,也舍不得去买一件几十万、上百万、上千万的宋钧瓷,况且十有余八九上当受骗。

另一种是一般百姓所说的钧瓷鉴别,那是指广钧与神垕钧瓷的区别,或是其他瓷类与神垕钧瓷的区别,这是对现代人所说的。我所要说的就是如何鉴别现代钧瓷珍品。

(1)现代石湾仿钧与神垕钧瓷

石湾仿钧多以人物造型取胜,釉色暗红遍布全身,釉色匀而不厚,比较死板,阳光下不能出五彩七色。

神垕钧瓷则与之相反。

(2)景德镇瓷器与神垕钧瓷

景德镇仿钧瓷多为低温烧制,胎骨为白色,釉汁薄而匀,以绿色、天青、天蓝为主色调,现代作品甚少,有者必珍贵。

(3)其他瓷类与神垕钧瓷

其它窑系出产的彩瓷,是用化工原料有意着色的,红、绿、蓝都非常鲜亮,并会出现深浅变化,但不窑变,多为低温烧制,没有钧瓷鉴赏知识的人会误认为是钧瓷。

(4)新工艺钧瓷和传统工艺钧瓷

新工艺是80年代匠师们研制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出成品率高,烧制过程短,施釉非常薄,成品器物釉色鲜亮,给人以轻飘感,多成批生产。现在小窑户基本不用此法,因为一般收藏家是不予问津的。

(5)液化气烧制的钧瓷

1995年以后,中国钧瓷研究所经过专家和匠师们的反复试验,研究出一种方法,不用传统的煤炭和木柴,而是用现代的液化气进行烧制。这种器物成品率高,烧制时间短,色彩比较鲜美活脱 。但看起来比较浮夸、土俗、虚假,纯正血红、月白色甚少,远不及五六十年代国营禹县钧瓷一厂、二厂的作品,无甚收藏价值,但从部分窑厂的工艺釉色及器型看,却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不失为高端工艺品的异类。

买钧瓷五看(教您如何购买钧瓷):

一看釉色纯正无杂,柔润如脂,庄重稳托,红如血,蓝似天。

二看斑块柔活洒脱,图案形神皆似,自然天成。

三看窑变色彩丰富,山、水、云、霞雄浑朦胧,虚实动静相兼。

四看露筋线条清晰,粗细匀称,不漫不溢。

五看整体无裂无疵,不歪不斜,完美和谐。

浅谈禹州钧瓷自然美的魅力所在


钧瓷的自然美取决于特殊的制瓷工艺——窑变。窑变是指釉料在烧成过程中由于受燃料、烧成温度的影响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的、充满装饰性的釉面流纹、色彩、图案等视觉效果。

浅谈禹州钧瓷自然美的魅力所在

流纹奇特丰富,色彩艳丽多彩,图案造型丰富逼真,或抽象、或具象,或艳丽、或素雅,或象形、或神似,俨然是一幅幅美丽的天然图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特别的艺术效果。

一、钧瓷自然美之流纹

钧瓷在烧制过程中,受釉层厚度和烧成温度等影响,通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熔化、流动、呈色等物理、化学变化,再加上烧成后釉面开片,产生多种流纹,比较常见的有蚯蚓走泥纹、莬丝纹、冰裂纹、蟹爪纹、鱼子纹、珍珠点、龟背纹等珍贵纹路,意境高雅、深邃,或实或虚,似像非像,浑然天成。

钧瓷流纹之美,经典蚯蚓走泥纹

蚯蚓走泥纹是钧瓷的一种自然窑变纹饰,在钧瓷的釉层里呈现出的一条条如蚯蚓走泥的不规则痕迹就是蚯蚓走泥纹,其弯弯曲曲,形象逼真,耐人寻味。

钧瓷流纹一般出现在釉层温度偏低的部位,色泽深浅不一,有玫瑰色、暗红色、紫红色、青色等。这些纹理是线条,是符号,是文字,是图案,带给观者美的享受,同时又充满无限的趣味。

二、钧瓷自然美之色彩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的独特之处在于成功地烧出了铜红釉,开拓了瓷器艺术的新境界,改变了过去高温颜色釉只有黑釉和青釉的局面,使瓷器的釉色呈现出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胭脂红、孔雀蓝,形成“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凌空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神奇景象,其瑰丽神奇全在于火的艺术。

钧瓷颜色之美,气势恢宏,紫蓝交错

钧瓷器形紫中泛蓝、蓝里有青、青蓝交错、紫红掩映,犹如夕阳西下的晚霞一般瑰丽,铸成了大自然神奇幻化之美。一件钧瓷瓷器,可纯净一色,也可几色辉映,与变幻莫测的流纹相搭配,其自然色彩效果非刻意追求和人工修饰所能及。

三、钧瓷自然美之开片

钧瓷釉层迸裂的无规则细小裂纹被称为开片。一般瓷器出现的裂纹被认为是陶瓷损坏的缺陷,而钧瓷开片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春暖冰河”“看似冰裂手摸无痕”即说明了钧瓷开片的灵动美。开片图形与线条具有多样性、易变性,有着极强的静态美、灵动美”。

钧瓷开片-看似冰裂手摸无痕

钧瓷常见的开片有冰裂纹、牛毛纹、蛛网纹、鱼子纹、叶脉纹、蟹爪纹、袈裟片等众多肌理艺术效果。

钧瓷开片会延续几年甚至几十年,陶瓷界流传钧瓷开片 60年的说法。家中若收藏了几件钧瓷,说不定夜深人静时钧瓷会发出脆响,撩人心弦。这也是人们惊叹钧瓷是具有生命之瓷的缘由。

四、钧瓷自然美之意境

自然美的意境是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物相互沟通、相互契合的产物。

钧瓷窑变意境:鹿回首,逐鹿天下

钧瓷作为五大名窑瓷器之一,具有变幻莫测、鬼斧神工的流纹肌理、色彩图案,其举世无双、尤为神奇的窑变现象,或如雪积南岭、玉暖冰河,或如峡谷飞瀑、江湖万里,或如群山叠翠、幽潭帆影,或如星辰满天、寒鸦归林,或如仙山环阁、飞云流水,皆惟妙惟肖,如泼墨写意而胜之,其神妙绝非世间丹青妙手心思所能及者,其色其形皆为天成,正所谓道法自然者也。

从造型装饰窑变三论钧瓷


钧瓷艺术品鉴赏自古就有“境由心造”“境由情生”“景随人意”“移步换景”之说,这使得钧瓷欣赏长期以来,没有、也难有一个规范的尺度标准。理论工作者和鉴赏家们大多从作品外部品相和自然窑变现象来研究、挖掘钧瓷艺术的文化美学价值,这是最直观也是最便捷的欣赏方法。笔者从事钧瓷烧制近40年,研究认为,钧瓷艺术的鉴赏,还是应该从造型艺术、装饰艺术、窑变艺术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诠释。

造型:传统与当代结合

钧瓷始创于唐代,昌盛于宋朝,至今已传承千载。在发展历程中,钧瓷形制由日用器逐渐演变上升为观赏艺术品,特别是北宋徽宗时期钧台官窑的设立,皇家风范就成了传统钧瓷的主要风格特征。如传世宋钧造型出戟尊、鼓钉洗、仰钟花盆等等,都突出了庄重、沉稳、雄伟、磅礴大气的特征神韵,承袭了日用瓷器皿造型线条简洁、比例适度、起伏合矩、形态优美的造型精髓,这一方面是视觉审美的需要,一方面也是实用的需要。其实更重要的是,钧瓷造型是实现窑变的载体,是窑变艺术的基础。而窑变现象的产生,则是釉层在烧制高温下熔化流动呈色而形成的。所以,传统钧瓷造型简洁、自然、质朴、流畅的风格都是在为窑变效果的呈现提供广阔的展示空间。

钧瓷造型从唐代到新中国建立之间千余年的进程中几乎没有很大变化,一直以瓶、炉、尊、洗、盆、钵、壶等传统器型为主。20世纪末期改革开放以后,钧瓷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钧瓷造型艺术才突破了品种单一、遵循守旧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当代钧瓷造型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引进其他瓷种的表现方法,甚至大胆采用西方世界的美学理念,创作了大批主题深刻、构思新颖的钧瓷造型,大致可分为人物、动物、创新造型、改良类造型等。在钧瓷人物造型中,古今中外人物应有尽有,可谓洋洋大观。其目的都是在体现创作主体的外表或内在的美感。创新造型类钧瓷主要是新生代钧瓷造型工作者的作品。他们思想超前,作品以摆件、壁挂类为主,鲜活、灵动、新奇是这类作品的主要特点;改良类造型,大多在传统造型上增加饰物或加以改良,植入特定的历史文化符号或美术元素,从而赋予作品新的命题和含义,使主题得以升华。

装饰:人巧与天成缺一不可

传统钧瓷形制追求简约自然的风格特点,少用装饰手法,但并不排斥装饰。在必要的时候,为了突出主题,渲染艺术效果,也会使用各种装饰手法。如传世宋钧出戟尊,在器身上用戟枝做装饰;鼓钉洗的口沿部,用乳钉作装饰;在众多的传统造型中,利用祥云、水草、连环等纹样进行装饰也很常见。这些装饰技巧的运用,在钧瓷造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钧瓷装饰艺术分人巧和天成两个方面,也就是与人工刻意创作和烧制过程中自然呈现两个层面。

先说人工设计创作。在钧瓷造型中,作者为了增加器型的动感,往往在口沿部用龙、凤、鱼、虫等物品进行装饰,这些称为首辅装饰。有鱼尊、天道钵、螭龙画缸、双鹤瓶等都属于这一类型;其次常见的有旋纹装饰。作者在器物上雕刻不同的旋纹,一方面能缓解烧制高温下釉料融化后快速流动,一方面增加了形制的韵致和动感;如鼓钉洗、旋纹瓶、竹节笔筒等,都是旋纹装饰的成功范例;雕刻装饰是当代新兴起的装饰手段。作者在器物上留下环条状或其他形状的空间不施釉,采用浅浮雕或其他雕刻方法进行雕刻,来实现阐述诠释自己人文观点的目的。夏风尊、友谊钵、花城、荷风清韵等,都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作品;钧瓷作者在创作中还会用一些其他装饰手法,如凤凰笔挂,用的是泥塑工艺;在滴水观音的创作中,作者采用的是雕、塑、线综合的装饰手段。

自然窑变形成的装饰效果以纹样为主,自然、奇妙,令人叫绝。钧瓷在烧制过程中,因釉层厚重和烧成温度等原因,出现多种窑变流纹,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装饰效果。比较常见的有冰裂纹、百级碎、蚯蚓走泥纹、兔丝缕、孔雀羽、袈裟衣、珍珠纹等等,回环百结、错落有致、韵味天成,饶有情趣。

窑变:鬼斧神工的烧制之路

钧瓷窑变艺术在于铜红釉的创烧成功,得以把釉层在高温下流动痕迹惟妙惟肖地显示出来,出现具有特殊美感和艺术情趣的瑰丽色彩。青者若蓝天,月白胜美玉;紫者或像熟透的葡萄,或似怒放的玫瑰;红者或如盛开的牡丹,或肖深色的海棠;蓝紫相间,如蔚蓝水光中泛起的片片紫浪,绚丽多姿;紫红相映,似莹润的玛瑙,凝重深沉。钧瓷这种窑变现象改变了历代青瓷那种一览无余的玻璃质感,而把瓷器特有的自然美、艺术美和崇高的理想美融为一体,创造出五彩斑斓且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珍品。

钧瓷釉料中含有磷、钛、铜、锡等多种微量元素,为窑变现象的发生提供了内在条件。作者根据含有不同金属氧化物釉料的特性,采取多次分层施釉的工艺方法,也增强了釉色的浑浊感和丰富程度。窑变钧瓷釉层结构非常复杂,大体可分为四层:靠近胎体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与青瓷釉结构相近,蓝色层的上界呈变化幅度很大的波浪状,釉面下有许多气泡;第三层是紫红二色相互交错的不连续层;第四层即表面层,是整齐均匀淡蓝色的铜氧化层。这种釉层结构,对各种光波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从而使釉层晶莹含蓄、美丽动人。再加上釉层中的气泡对光线的搅动作用,就形成了特殊的断面结构和绚丽多彩的外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钧瓷窑变意境。这些窑变景观,飘逸虚幻,令人遐想无穷。真是景致飘渺、景随人意、入目消魂,极尽绚丽多彩之至,有鬼斧神工之妙。

在钧瓷界,作品分柴烧、煤烧、炭烧、气烧几大种类。由于燃料不同、烧成工艺不同,所形成的窑变艺术风格也迥然有别。概括来讲,柴烧作品清丽雅致,煤烧作品热烈奔放,炭烧作品质朴自然,气烧作品明丽浅艳。

要欣赏钧瓷,就要走近它、了解它、热爱它。深入其中,你就会发现:钧瓷窑变艺术就是一首首无字的隽永含蓄的诗篇、一幅幅立体的浑然天成的画卷、一曲曲无声的天籁妙韵的乐章。

禹州钧瓷釉烧分为哪几个阶段


禹州钧瓷色彩千变万化,关键是釉色温度的把握和瓷器的烧造工艺,喜欢钧瓷收藏的人都知道钧窑瓷器烧制分为素烧和釉烧两个过程,而钧瓷釉烧的整个过程又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钧瓷氧化焰阶段

钧窑温度从点火到400℃,这一温度期间升温速度不宜过快,此阶段是氧化焰阶段,烧氧化气氛,用小火供烤,温度缓慢的上升。因为这时是排除窑具、胎体及窑室内的水分,如升温速度过快,胎体内的水分急速挥发而带来的气体膨胀,有可能导致产品开裂甚至炸裂。由于胎体经过窑内温度400℃以后,窑内水分已经基本排除,所以可以适当加快升温,直到转火温度达到1040℃,这一阶段需要时间约为5~8小时。此时釉面由于受热而产生膨胀,表面呈未烧结的多孔状态。由于氧化,釉内的各种有机杂质及低温沉积在釉面上的游离碳粒子基本发挥,就为第二阶段打下了一个良好地基础。

第二阶段:钧瓷还原焰阶段(1040℃~1150℃)

窑内还原气氛的形成主要是由人控制燃烧程度来实现,通过人为可减少进风量,关闭闸门,氧气减少还原增大。在还原的气氛下,由于空气减少,窑内的火呈现浑浊状态,使烯燃料的燃烧不充分,致使窑中产生一定量的一氧化碳,进入胎釉中,还原是物质失去氧气的一种反应,如氧化铁失去氧气后被还原成氧化亚铁,而氧化铜还原成氧化亚铜等等,使胎釉中的微量元素得到还原,从而实现釉变与胎变,实现并得到理想的颜色。此阶段是钧瓷釉烧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温度缓慢上升,此时的胎体开始瓷化,并接近烧结,达到烧结温度后,胎体的密度最大,收缩率最大,吸水率最小。

第三阶段:钧窑瓷器弱还原阶段(1150℃~1270℃)

弱还原阶段还要保持温度的上升,使釉面形成完好的玻璃体,达到成熟,由于高温下釉层流动,消灭了釉泡和针孔等缺陷,使釉面更加光亮。此时的弱还原气氛,是为了保证还原后的釉面在温度上升时不会被氧化,这一阶段必须严格防止氧化发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也是影响成品率的主要阶段,因此,以弱还原焰为最佳。同时要保持调整好窑内温度,减少温差,并防止温度不稳定造成的升或降温。

第四阶段:钧瓷氧化阶段(1280℃~1300℃)

当窑内温度达到所需要温度(1280℃~1300℃)时,均热保温保持一到两个小时,这主要是为了尽量拉平窑炉同一断面不同部位及产品内外的温差,使产品内外的物理化学变化均匀、完全,使组织趋于一致,在生产实践中,适当的降低烧成温度,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降低烧成的损失率。时间过后可立即停火,然后打开窑炉闸门自然冷却,冷却的过程开始阶段,温度下降的很快,随着温度的降低降温速度变慢,当温度下降到200℃左右,这时可以稍微打开窑炉的大门,使其快速降温,此时的胎体釉固化,显现颜色,釉产生液相分离,釉面固化,开片已经形成。此时大量的新鲜空气流入窑内和高温下的釉面接触,氧气釉面的氧化过程是颜色釉层组织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为的色层组织是指整个釉层是由多个颜色各异微小釉层组成的。因而不同的颜色釉必须在还原气氛和后期氧化气氛的综合作用下才能形成。

著名诗人叶延滨:禹州问钧瓷


我来到禹州,禹州说

这是我为你准备的春天

365天的春天

在盛唐吐出花芯的春天

开放了就不会枯萎的春天

这个春天的名字

钧瓷

钧瓷,中原大地的花朵

因为有了这名叫钧瓷的花

请你用另一种眼花

看这漫漫黄土铺成的千里莽原

看莽原上那些风沙漫卷的历史

你会相信

你捧起的每一把黄土

里面都有一个沉睡的梦境

你说,这就是一只瓷瓶

哪是什么花?什么春天?

我说这就是不凋谢之花

是不萎的春光

请轻轻地用手抚模这瓷瓶

闭上眼睛,你此刻回到唐朝

满街酒香四溢

一管洞箫吹出五色旌幡

你自己就是一朵牡丹

正迎着风儿舒展一瓣又一瓣的花衣……

梦长梦短,醒来耳畔是黄河的涛声

黄河长,黄水黄

一次次破堤,一次次改道

那些波涛中的梦幻精灵

就蛰伏于这片大地

那些没有开花的春天

也成为一粒粒黄土

种进这片莽原

水带进大地的梦境

要用火才能唤醒

凤凰一样的重生的故事

凝成一只只美丽的钧瓷

黄河和大禹的神话

要用火才能重现

神仙境中的五彩祥云七色霞光

窑变成钧瓷的气韵

禹州,大夏之神话封面

掀开来,一页页多少唏嘘长叹

化作一缕青烟飞去也

大夏之土有不死的精灵

水中聚来,火中重生

一千行诗兮一万行诗

说不尽那一只只钧瓷美器

请来禹州

请打开窑口

在禹州看瓷窑炉火中

一朵朵钧瓷之花

惊艳盛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