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什么是瓷砖 > 导航 >

科技创新是陶瓷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科技创新是陶瓷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什么是瓷砖 陶瓷艺术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

2021-04-25

什么是瓷砖。

受外部环境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佛山陶瓷行业今年以来正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考验。9月16日,新南方陶瓷停窑关门,数百员工围堵厂门口讨要补偿金;9月25日,新明珠再次停窑减产,上千员工堵住厂门讨要说法,不满企业变相裁员;三水一家陶企,因销售不畅关门停产,遣散员工……一股股寒流,令人对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担忧。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困局之中,却仍有不少企业窑红火旺,逆市飘红,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与一大片停窑限产的企业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强烈对比。

科技创新让企业找到了一件御寒的“棉袄”

“今年以来,行业遭遇了大面积的寒流,但我们的销售却是逆市飘红,不但销售同比增长了近30%,而且许多产品供不应求,排产排到了明年1月份。”佛山市皇磁公司董事长钟旭东一脸轻松地告诉记者。“之所以能在这样的一个寒冷的季节有御寒的‘棉袄’,与公司近年来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是分不开的。”未经记者发问,钟旭东就道出了企业红火的经营秘诀。据记者了解,虽然一段时间以来停窑、“走佬”、裁员、关门的消息不断,但仍旧有一大批企业其销售额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市场,诸多企业呈现出不同的经营结果呢?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告诉记者,在行业处于发展低谷的时候,往往是那些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和经营特色的企业能够傲霜凌雪,一枝独秀,如楼兰、个性、欧文莱等企业,均能够依靠各自的产品优势,坦然面对“寒冬”的挑战,他们不但没有停产减员的压力,反而积极地扩大产能。而这种核心优势与经营特色的建立,则离不开企业的科技创新。

面对记者一探究竟的好奇,钟旭东侃侃而谈。他说,近年来,陶瓷企业生产成本是一路高涨,不断摊薄企业的利润,而且行业内跟风模仿严重,企业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但皇磁早在多年前就不断投入巨额资金,先后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众多高校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通过将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构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如低温烧结工艺,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燃料成本,且减少了废气排放;尾矿废物的利用,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丽的皮纹砖等一系列新产品的开发成功,增强了皇磁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使企业的科技水平与研发实力大为提高,从而练就了抵御严冬的强壮体魄。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产业要升级,科技需先行。一年来,佛山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调整政策,诸多产能落后、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被列入了“关、停、转”的对象,一大批企业开始向内地环保门槛相对较低的地区转移。但那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却得到了政府的保留与支持。禅城区科技局副局长杨劲莲在记者采访时说:“在新一轮产业升级当中,佛山陶瓷企业面临的环境污染压力较大。但是,要摆脱这些压力,仅仅靠转移不是办法,如果企业不下狠心治理污染、降低能耗,转移到哪里去都迟早会受到当地政府的限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就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清洁生产,降低单位能耗,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科技创新是佛山陶瓷产业从以往的成本创新转变为价值创新、从大规模低成本增长向集约化高附加值发展的有利武器。在当前佛山陶瓷产业整治的关键时刻,许多企业徘徊在“关、停、转”的边缘,而无心科技创新。但是,无论是转移扩张还是本土升级,企业都应该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摆脱“中国制造”低质低价的形象,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佛山市个性陶瓷总经理助理陈文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她说:“个性陶瓷正是由于科技创新,凭借一种镀金属抛釉陶瓷制品及其工艺的专利技术,才在市场上一枝独秀”。她举例说,个性陶瓷从其它厂买来的砖坯,每平方米只需十几元,而经过公司的深加工处理后,售价高达数百元,而在俄罗斯等一些市场上,最高售价达数千元。正是由于高科技的价值创新,使个性陶瓷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它企业的发展之路。佛山陶瓷产业要升级,应该鼓励和培育更多像个性陶瓷这样的企业,他们是佛山陶瓷业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的主体。

同时,科技创新也是解决当前产业整治中环境污染与成本上升两大突出难题的有力武器。禅城区科技局一位负责人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佛山陶瓷企业采购的泥料,大都在200元/吨左右,而南庄一家陶瓷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成功解决了用其它陶瓷厂废泥料生产瓷砖的难题,从其他陶瓷厂收购来的废料每吨只需20元,企业经过加工处理,每吨原料的成本不超过30元,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资金。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无疑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是打造世界级产业制造基地的坚强后盾。

产学研合作为企业解决技术瓶颈

然而,多年的粗放式大规模生产模式,使不少企业在跟风模仿的逐利当中逐渐丧失了科技创新的愿望与能力。一些企业因科技创新投资大、风险大、见效慢而不愿意在此方面投入;更多企业则因资金、技术、人才的匮乏而无力进行科技创新与新产品研发,导致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生产效益低下。与此同时,一大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却因无法转化为生产力而被束之高阁;一大批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才也因缺资金、缺项目,难以将自身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先进生产力而难见成效。

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禅城区科技局多年来一直都非常重视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除积极为双方牵线搭桥外,还帮助双方确立合作项目,为推动陶瓷产业的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禅城区科技局局长李钜镇告诉记者,过去,企业面临人才、技术不足的困难,而高校、科研院所却有大量成果转移不出去,企业与高校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将企业与高校资源进行整合,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使企业在产业升级过程当中能够迅速适应政府的产业政策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科技创新风险大,回报也大。几年来,佛山一大批陶瓷企业通过产学研项目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新明珠、东鹏、皇磁、溶州二厂、能强、金意陶等,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废渣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激发了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佛山要推动陶瓷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世界陶瓷制造基地,建立精品陶瓷工业园,一切都离不开科技水平的提高与工艺技术的创新,东鹏的纳福洞石、欧神诺的普拉提、楼兰的木纹砖、个性陶瓷的艺术砖、蒙娜丽莎的大规模超薄板等市场上畅销的产品,无一不是科技创新的成果。而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进行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则显得单薄而又迟缓,但通过对科研院所研发创新资源的整合,则可迅速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从而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机制创新,建立企业与高校利益共同体

产学研合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并非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皇磁公司在这方面就深有体会。钟旭东说,多年来,企业坚定不移地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保整治,坚定不移地加大科研投入,使企业在高层面经营的发展中培养自己的核心优势。正是由于皇瓷始终坚持与科研院所的长期合作,不放弃对高品质的追求,不放弃对新产品的开发,不放弃对工艺的改进,才逐步建立了今天的竞争优势。因此,皇磁公司今年的好,不是现在做对了,而是以前做对了,通过产学研合作,让企业实实在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个性陶瓷同样通过与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的合作,提高了公司的生产工艺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在此合作过程中,高等院校的一大批专业人才也有了用武之地,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可以说是互惠双赢。

由于产学研合作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致使许多陶瓷企业存在一定的顾虑。对此,禅城区科技局局长李钜镇告诉记者,产学研合作要有战略眼光,不能急功近利。同时也要进行机制创新,陶瓷企业在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资源时,要让合作项目成为与高校、科研院所长期的利益共同体,使合作各方都能够受惠,从而激发各方合作的积极性,使产学研合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Www.taOcI52.COm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陶瓷业创新联盟是产业由大变强必由之路


眼下最时髦的词汇之一是创新,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提出,要保持美国的竞争力,首先是要鼓励创新。我国陶瓷业至今还没有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大品牌,在国内市场拥有较大话语权的品牌也是微乎其微。3月1日,《创新陶业》社长乔富东表示,国内目前没有形成一个团结的创新联盟,没有像国外那样进行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有序潜进、有序对接的产业革新。

行业形势在说明,创新是企业灵魂,创新联盟如果建立,或将会促使陶瓷行业冲破发展障碍掀起新的产业革命。陶瓷企业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两高”(高科技及文化艺术含量、高附加值)“两自”(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型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乔富东:《创新陶业》报社长、《佛山陶瓷》杂志副社长,佛山市金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佛山市金刚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问及今年的陶瓷行业的产品发展方向时,乔富东说:“整体上存在产品过多,开发过度的现象,从工艺方法、釉料使用都存在重复,很多产品改个响当当的称呼就另立山头了。以至于把中文丰富多彩的词都搜刮一遍。今年的喷墨技术还是一个大亮点,通过技术,花纹,模具各方面打破常规,图案会更随意化。”

陶瓷业在创新思想指导下,实现了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实现了产品结构与档次的换代升级,实现了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而陶瓷业,若要走过由传统低端的制造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关键还需要“创新”。乔富东表示,最主要还是要顺应市场需求,产业不断发力创新,产业与市场之间形成共震才能成大气候。

评论:产业提升是陶瓷企业生存必由之路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对于佛山陶瓷企业而言是冲击最大的一个时期。在“扶大、扶强、扶优”的态势下,大部分陶瓷企业遭遇“限期关停”令,能有幸保留下来的将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在节能减排成为国际性问题的今天,自主创新和与时俱进推进节能减排,力促传统产业提升,才是陶企生存之道。

据有关资料介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佛山市的陶瓷产业迎来了发展的一个鼎盛期,出于环境治理因素与控制成本因素的考虑,佛陶集团的许多企业都谋划向周边地区转移,于是佛山周边地区陶瓷企业密布,生产基地云集。以狮山大榄为例,当地有大量的山岗地,且靠近陶瓷原料运输路线———清远经三水至石湾的中途位置,于是从1991年开始,佛陶集团在当地成立了大榄陶瓷生产基地,引进了不少陶瓷企业,发展至今,大榄目前尚有大大小小的陶瓷企业共10家。今年年初,按佛山市和南海区陶瓷产业调整结构提升实施方案,只有三家龙头企业能得以保留,其余都要限期关停。

从鼎盛到拐点,从短期到远期,从无序到有序,从危机到机遇,从守望到挑战,陶企大整治折射出的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节能减排”已成为关乎陶企生死存亡的生命线。能保留下来的陶瓷企业,就必须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贯彻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扶优扶强的方针,不断进行节能环保上的技术提升,实施清洁生产和品牌战略。一句话,只有持续地进行产业提升,陶企才有条件谈生存与发展。

陶企进行产业提升首要一环就是主动改造升级环保设施。能保留下来的陶企不要再抱任何侥幸的心理,不要持观望的态度,要清醒地认识到环保风暴将是长期性的,环保的要求将会越来越严。一个疏忽、一个大意,一个迟缓,慢了半拍少了一目子,都有可能导致全线溃败。只有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拥有新的生存空间。其次是要积极开展新产品技术研究开发。健全运作机制和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新产品研发进度和科研成果工程化,尽快形成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为企业和行业发展提供技术依托。第三是跳开陶瓷看陶瓷。陶瓷行业已经是充分市场化的产业,污染、能耗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产业的继续发展,因此不能只关在工厂里搞节能,而要利用其他技术来解决陶瓷行业节能问题。第四是陶企应主动接受政府能耗的监控。着眼现在,放眼在未来,只有肯下大力花大本钱推进节能减排力促产业提升的陶瓷企业,只有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陶瓷企业,才能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才能得到市民的认可,才能得到公民的尊重,才能拥有前进的生命力与发展的话语权,才能放飞打造“百年老店”经营目标。

萍乡实施科技创新驱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这是党代会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作为江西省重要的陶瓷产业基地之一,科技创新也成为萍乡首要的战略选择。

“三废”零排放实现绿色生产

11月26日,在萍乡陶瓷产业基地的黄冠化工填料厂车间,工人们正紧张作业,洁白的烧结板状刚玉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出口涌出。

公司负责人李明辉告诉记者,整条生产线能耗低,每天的燃烧费用只需200余元,相比以往的传统产品生产线,至少节约了500元。同时,产品生产实现了“三废”的零排放,真正做到了绿色生产。

长期以来,传统陶瓷行业主要以生产高铝瓷球、耐火砖等中低端传统产品为主,这种产品生产工艺简单、附加值低,一度陷入到同质化竞争恶劣的泥淖中。同时,传统陶瓷产业生产工艺“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也一直为大众所诟病。

“新技术的引进打破了公众对陶瓷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的刻板印象”,技术人员介绍说,低能耗、零排放的关键在于车间内高达40米的超高温竖窑,这套设备能够满足高端陶瓷产品的超高温的煅烧要求,同时也凝聚了公司近些年在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方面的决心和努力。

核心技术是竞争力

“核心技术是竞争力”,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实实在在:新型产品在高档陶瓷市场上备受青睐,产品远销广东、山东、河北等地,同时成功进入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销售额突破2亿元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形势下,公司业绩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尽管凭借科技创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停歇。

李明辉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公司将响应党的十八大精神,逐渐淘汰传统陶瓷产品生产线,今后将主打高端陶瓷合成材料,逐步实现企业产品的转型升级。

“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这不单单是黄冠化工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整个萍乡陶瓷产业基地未来的发展目标。

德化科技创新联姻陶瓷产业


泉州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召开之后,德化县党政领导更加重视开展陶瓷产业的科技创新。该县将充分发挥泉州市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完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等活动上取得新突破,走出德化陶瓷与科技创新完美结合的新天地。

零距离对接企业开展产业联盟活动

眼下,德化已实施“战略联盟分工协作生产四星级酒店日用瓷”专题,开发出高强易洁高档酒店系列用瓷样品700多种。同时,邀请日本专业制造日用陶瓷设备厂家到联盟企业开展交流研讨,为企业树立自动化、机械化生产的理念,提高日用瓷生产的产量、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不仅如此,德化还与德化陶瓷学院联合举办日用陶瓷产品创新设计大赛,通过对日用陶瓷设计的开发研究进行合作,培养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达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联合2-3家高校、科研所与10家以上金线莲种植企业(合作社),筹建泉州市金线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保护产业积极性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为了保护企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德化与厦门首创君合专利(商标)事务所开展合作,推行“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和个人申请专利提供一站式服务。截至今年6月,申请专利199个,授权专利175个,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60件,提前完成年度计划。获省、市专利技术实施与产业化项目2项,冠福家用等2家企业通过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验收。下一步,德化将继续认真组织抓好专利申请,及时掌握全县专利申请情况,为专利申请人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力争全年专利申请量突破200件。

创新成果捷报频传重在科技项目引导

一直以来,德化非常重视对科技项目的引导和管理,如何将国家的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身上,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县领导多次到各相关企业深入调研、座谈,听取企业诉求,为企业解疑释惑,帮助企业用好惠企政策,认真向企业反馈办理情况。截至发稿时,德化已组织申报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8项、市级项目23项,获立项13项,经费425万元。

下阶段,德化将围绕特种陶瓷、特色农林业、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需求方面,汇聚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科技计划项目,积极向上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项以上。

可喜的是,本年度,“高端纳米碳酸钙”等4个项目分别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中温窑变釉”获省专利三等奖、市专利金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福建省重点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家。这些成绩的取得,为企业发展带来了福音,也为德化更美好的明天,插上了科技创新的翅膀。

德化陶瓷掀创新潮 加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一段时间来,德化陶瓷界谈论最多的是从清华美院“充电”回来后的感受。“清华一堂课,胜读十年书!”创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雅国告诉记者,“感谢县委县政府为我们创造这样一个充电的好机会!”

据了解,德化政府出资让企业高管和创作人才前往清华培训,在省内尚属首次。培训后学员们从中能得到启迪、开阔视野、吸收当前的高端信息,增进交流、建立联系。

创新之风悄然刮起

在福杰陶瓷有限公司样品车间里,记者看到一串串、一件件用陶瓷制作而成的首饰、手表链、轴承等科技新品,让人眼前一亮。在另一边的生产车间,一台台从台湾等地引进的现代化机器设备正在流水线作业,这些精致细密的“陶瓷宝贝”正从机器中滚压出来。

据该公司林总介绍,公司与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探索研发新型陶瓷材料,目前已成功开发了纳米氧化锆健康型陶瓷首饰、复合纳米氧化锆轴承和精密功能结构构件。此外,学习回来的德化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颜松柳也正在加紧对瓷雕“中国象棋”进行重新设计和梳理,这是他与台湾名企的合作瓷雕作品,作品限量发售,由台湾客商统一经销。

此外,冠福礼品瓷也正抓紧开发一些创新产品,多宝堂、月记窑等文化创意公司也正全身心投入创新产品的研发。可以说,德化瓷企中已悄然兴起一股创新风潮。

加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德化陶瓷受外需不振、通货膨胀、银根紧缩、劳工成本提高、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作为外向型经济,德化县陶瓷产业进入“内外交困”的“微利时代”。

如何破解难题,逆风飞扬?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疾呼,陶瓷企业要通过增加科技含量、文化分量、品牌力量,加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千年陶瓷文化底蕴是德化的‘富矿’,我们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县委书记吴深生说,德化县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加强陶瓷技艺的继承和创新,推动德化瓷雕技艺申遗工作;开展好“文化发展繁荣年”活动,实施好“陶瓷文化十个一工程”,办好、办精泉州“陶瓷文化生态旅游节”,推动文化与城市、陶瓷、旅游、企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海峡两岸(德化)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国际陶瓷艺术城、中国梦谷———冠福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月记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陶瓷文化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县里每年投入创新资金3亿多元,开发日用陶瓷、旅游陶瓷等新产品2万多件。”德化县县长欧阳秋虹这样表示。为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该县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技改和创新,致力传统产业高端化,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以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持续发展。

政府重视企业品牌建设

今年1-9月,德化陶瓷业增长近20%,德化县品牌宣传领导小组副组长、县政府副调研员黄发建说:“逆市增长的原因,得益于政府极力提供平台。从法律体系、产业链条到营销平台,引导企业建网络,设区域代理,到国外参展,政府已逐步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日前,德化已分三批次共130多人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该县明确表示,目的就是注重人才培养,为企业“二次创业”转型升级服务。

“今后还会继续办下去。”黄发建说,去年德化组建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德化陶瓷企业已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政府加大对“外转内”的企业的科技投入补助,增加新设备按价格的12%拨补。鼓励企业向创新、创精发展,由粗向型向精细型转变,发展高中档酒瓶、LED、首饰陶瓷、光波陶瓷、家电陶瓷等高科技陶瓷。同时加大对企业品牌的扶持和宣传,每年在国内10个城市开设品牌店。

黄发建最后说,只有品牌,才有标准;也只有标准和质量保证,才有品牌。有了标准,成品率才能提高,自然能减少企业的消耗,企业也才能持续发展。所以政府十分重视企业的品牌建设,对于取得全国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100万元。

中国陶瓷品牌的必由之路:做大做强


如何改变中国陶瓷业大而不强、有品无牌的状况?实施品牌战略是业内的共识。目前,中国陶瓷创建知名品牌,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在挑战方面,除世界陶瓷强国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一些优势外,中国陶瓷业的制造成本优势正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挑战,加上各种新型贸易保护和发达国家绿色标准门槛的提高,将使中国陶瓷继续走粗放型老路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我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我国更低,产品结构又与我国大体相同,目前有一些粗加工产品的竞争力已经超过了我国,中国陶瓷市场强劲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另外,随着近几年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发展,许多性能优越、质地优良的新型装饰材料也不断涌现,这些“边缘性”装饰材料使陶瓷产品受到严重威胁。

纵有诸多不利因素,但中国陶瓷业目前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或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的增长和贸易格局的发展趋势,将成为中国陶瓷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有利时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加速我国陶瓷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实施生产质量标准化等方面的控制,有利于改变我国陶瓷行业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现状,促进我国陶瓷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随着后配额时代的到来,中国陶瓷业将面临重大变局和机遇。从国内看,国内的发展经济制定了一些诸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改革、扩大开放等方面的政策,为中国陶瓷创建知名品牌改善了环境。我国综合国为进一步增强,也必将对中国陶瓷名牌战略提供愈来愈强有力的支持和更高层次的市场需求;同时,科技发展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将为中国陶瓷业发展提供更为先进的设施,这将大大缩短中国陶瓷业与世界水平间的差距。

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有关权威人士和专家普遍认为,中国陶瓷业完全有条件进入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产业附加值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陶瓷业要紧紧抓住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立足自身品牌,加快实施名牌战略,把品牌主干做大做强,从而推动我国陶瓷品牌与国际接轨。针对我国陶瓷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品牌弱,尤其是缺乏知名品牌的状况,国内陶瓷企业除了树立品牌意识,做好包装、宣传、营销、管理、商标等工作外,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积极做大做强陶瓷品牌。

1、提高品位,创新设计。开发设计工作是牵动陶瓷企业发展的龙头,也是创造陶瓷名牌的首要因素。纵观品牌众多,竞争激烈的国际陶瓷市场,那些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无不以其陶瓷设计独具的特色演绎着时尚,创造着市场。而国内陶瓷企业大多数缺乏创新的能力,产品缺乏独创品味,开发设计力量薄弱,缺乏民族文化特色,更缺乏能表现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整体装饰设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因此,要创造我国陶瓷品牌,当务之急是抓紧培养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陶瓷开发设计队伍,加强知名设计人员与知名企业的合作。只有不断涌现出国际级开发设计人员,才能设计出让世界所接受的名牌陶瓷。同时,由于无论品牌消费还是品牌经营,都要经历一个由形式到内涵,由表及里的过程,在陶瓷产品的开发设计上,要从陶瓷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着手,增强品牌的待续竞争力。

2、提高品质,强化标准。品牌的生命不仅在于设计力量的提高,最主要的便是想方设法提高产品品质,使之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如果没有品质做保证,陶瓷品牌达不到延长生命周期的目标。要提高产品品质,别无选择的出路便是实行标准化,按标准进行生产,这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产品品质使之成长为名牌的技术基础。企业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标准,突出抓好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和产品标准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使生产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市场标准。唯有如此,才能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融入国际大市场的竞争环境中。目前,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陶瓷行业品牌发展的速度,促进国内陶瓷产品走向世界,中国陶瓷协会已组织一些行业领先的企业启动了多种陶瓷产品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已有多家企业通过认证,随着这一系列标准的推行实施,国内陶瓷生产企业自然是有了参照,有了约束,将为陶瓷行业创名牌提供动力。

3、提高档次,强调技术。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所掌握和关键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自主品牌的强大“引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能化、技术化、环保化、健康化已成为陶瓷发展的大趋势,大家对陶瓷的要求已是越来越高,陶瓷市场的热点和产品的功能变化很快。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必须立足国内,面向市场需求,瞄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产品和装备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争取在新技术、高档次产品方面有新的突破。

4、提高门槛,规范竞争。提高陶瓷行业的进入门槛,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准,有利于做强陶瓷品牌。目前,我国陶瓷生产企业已达到3200余家。许多人认为,如此众多的陶瓷企业源于陶瓷业的进入门槛太低。特别是九十年代初,陶瓷产品基本不愁卖的情况下,只要投一笔钱,办一个陶瓷厂,就可以保证赚上一大笔,因此,每年进入和离开这个行业的企业都是一个大数量。然而,品牌却还是少之又少。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提高陶瓷行业进入的门槛,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竞争和引导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开发、自主设计,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准,帮助国内陶瓷业生产商朝着专业化的方向进步,而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在你争我夺。据业内人士预测,在我国陶瓷市场,像早期靠几百万就能赚个盆满钵盈的历史不会重演了,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行业整合步伐的逐渐加快,谁有实力,谁占领了市场,谁就是这个行业的胜者。那些没有技术、没有规模的小品牌将会被一一淘汰出局。

5、扩大规模,调整结构。规模经营是品牌战略的重要依托。一种产品不管设计如何新,质量如何好。如果规模小,批量上不去,就不能拓宽市场,就不能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更不能成为知名的品牌。国内的实际经济生活也证实,许多中小企业,其知名度、信誉度及获利能力都比较高,但因其规模小,市场份额低,最多只能称"小型巨人",而不能称名牌。世界的实际经济生活也证实,世界上按商标价值排在前50名的名牌产品,基本上都是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现代大公司大企业生产的,可见名牌产品只有借助规模优势才能成其为名牌。目前,我国陶瓷生产企业虽然为数众多,也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但与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强国相比,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投资比较分散,专业化程度不够高,缺乏影响力。国内陶瓷企业要增强国际竞争力,使产品进入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就必须化分散为集中,着力改组行业,以资产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充分利用名牌优势同国内有一定基础的同类产品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实现优势品牌集中,扩大规模效益。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实力较强企业的支持力度,尽快使产品技术、资产和人才向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集中,逐步形成一批产业集团,形成一批打入国际市场的“联合舰队”。只有这样才能聚小成大,由弱转强,参与国际竞争。我们行业中有很多可剥离出来的优良资产,需要名牌企业整合、融通和重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强实力是一条捷径。

总之,做大做强陶瓷品牌是中国陶瓷业在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缺乏品牌,就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只要我们树立起强烈的品牌意识,紧紧抓住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加快实施品牌战略,中国陶瓷由大变强的目标便指日可待。但愿中国陶瓷行业真能彻底洗好牌,出品牌。

淄博陶瓷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在创新中突围


太空之旅从一块砖开始

2008年8月,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山东淄博统一陶瓷集团为“防静电复古生态砖”国家强制性执行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据专家分析,该标准一旦颁布实施,将大大加快防静电陶瓷技术的提升发展与防静电陶瓷市场的规范,提高防静电陶瓷等高新科技类陶瓷产品的竞争力,也必将加快我国传统陶瓷产业的升级换代。

“北方瓷都”的风光

淄博陶瓷有悠久的历史,因而获得“中国陶瓷名城”、“北方瓷都”美誉。淄博建陶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较大面积地出现了“贴牌”现象。上世纪70年代末的淄博建陶业,仅有的几个地方国营企业和乡镇企业中,产品是低档次的红地砖和内墙砖。80年代初,淄博建筑陶瓷厂勇于“负债经营”,从意大利引进了大吨位的压力机和生产线,创建了华辰建陶有限公司,而后淄博市调集技术骨干,建立“齐鲁建陶”。后来,乡镇企业、私有企业、合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建陶企业如火如荼,30年后,淄博建陶行业发展了数十倍,生产能力达10亿平方米,成为继广东之后的全国第二大建陶生产基地。在发展中,紧跟领军地区,出现了“贴牌”的现象,甚至,淄博扩大引瓷规模,把东鹏陶瓷、亚细亚陶瓷等著名品牌企业也引入淄博。

与建陶业不同的是,淄博的日用陶瓷、高技术陶瓷业显示出强劲的创新能力。改革开放30年来,他们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面貌全新。在材质方面,先后研制成功了滑石质乳白瓷、鲁青瓷、鲁光瓷、合成骨质瓷等一批新材质,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打破了“自古北方无好土,名瓷名品出江南的”定论,产品登上了大雅之堂。“硅苑陶瓷”、“华光陶瓷”、“工陶瓷器”、“泰山陶瓷”等一批名牌产品进入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成为国家机关用瓷和对外接待用瓷。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淄博美术陶瓷、园林陶瓷发展迅速。淄博刻瓷、淄博瓷塑、淄博彩釉瓷艺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随着陶瓷市场日趋成熟和完善,作为中国五大陶瓷产区之一的山东淄博,已经拥有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中国陶瓷科技城等一批在陶瓷行业内极具影响力的专业市场,市场规模仅次于佛山。但淄博陶瓷专业市场在知名度及影响力方面显然还没有显露出来,这主要是因为淄博陶企产品缺乏创新,更多的在于模仿佛山等地企业的产品,淄博陶瓷产业整体发展速度趋于缓慢,急需集体突围。

陶瓷的“绿色革命”

在新市场环境下,以统一陶瓷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淄博一批陶瓷企业以市场战略眼光去分析市场,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激发陶瓷品牌,该公司投资上千万元,历经上千次不同环境下的试验与技术攻关,创新研发的“防静电复古生态砖”正式被国家知识产权中心授予国家发明专利。这一专利技术,不仅促进了淄博地区陶瓷产业的升级,而且填补了我国防静电瓷砖技术的空白。

由于瓷器是良好的绝缘体,防静电陶瓷成为当今世界陶瓷界的研究热点。统一防静电陶瓷的问世解决了困扰全世界防静电技术难题,防静电陶瓷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科研场所,高精密仪器用来防静电的传统材料是pvc,其成分是聚氯乙烯合成材料,一旦发热、燃烧,就会释放有毒的氯气。世界上大部分航天城为了防静电干扰,一般是在地面上采用钢材铺地,然后铺一层三氯氢氨,它不仅有毒,同时不耐磨。“防静电复古生态砖”不仅可以有效防静电干扰,而且无毒无害,生态环保。而且防静电陶瓷相比航天钢材成本低廉,可节约大量资金。据统一陶瓷集团有关领导介绍,在我国现有防静电陶瓷生产能力满足的情况下,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约15亿元钢材。

防静电复古生态砖的高标准综合性能轰动了国内外整个建陶行业,并引起了国家科研部门的关注。国家921重点工程———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控制装配中心、中国航天科技总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第六一八研究所等对防静电干扰要求高的部门纷纷采用了统一防静电瓷砖。

特别是在国家航天中心,由于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装配、试验要求在一个无电磁干扰的空间中进行,因而对地板砖的防静电性能和洁净程度要求极高。航天飞机装配中心三层楼房全部采用了统一陶瓷集团开发研制的“防静电复古生态砖”,较好地解决了防静电干扰的难题,统一陶瓷也为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日前的陶博会期间,中国陶瓷科技城、中国陶瓷馆有国内外参展企业1108家,总交易额达20多亿元。同时展会还进行了高科技产品的立体展示及国际学术的引导,加强了淄博市陶瓷的研发力量,新材料技术论坛向淄博市区域性科技迈进,已对接1870个项目和778个技术合作项目的签订,给淄博市众多陶瓷企业的生产和产品的技术创新带来新的活力。

探索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景德镇高安黎川求新求变


作为陶瓷大省的江西,还有两个重要的陶瓷产地,一个是众所周知的瓷都景德镇,另一个是建陶重要产区宜春高安市。恰好,今年对景德镇和高安来说,也是当地陶瓷产业发展的重要年份。炉火淬炼出的陶瓷,三个地方各自“玩”出了什么花样?一起来看看。

三地主官聚焦当地陶瓷产业

作为江西的招牌和名片之一,陶瓷既是江西重要的历史文化财富,又是江西发展的历史包袱。因为陶瓷,江西曾有过辉煌的海外贸易,相关产品遍及世界;也因为陶瓷,江西一些地区转型发展困难重重,历经了不断探索的过程。近期江西的三个重要陶瓷产区景德镇、高安和黎川都在陶瓷业发展上有了大的动作。

今年对产业来说是颇有意义的年份。2019年10月10日,在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景德镇市政府共同承办的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景德镇市长刘锋宣布,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成功获批。今年,正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开局之年。

今年以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数个重要内容也频频得到景德镇主官的关注。召开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项目征迁现场调度会,调研集团复工复产情况、调研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二三月间,刘锋已从教育、企业品牌、文化旅游等多方面调研多个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项目。

3月16日,黎川县委书记聂仕雄出席黎川陶瓷产业发展座谈会。相关内容在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政事一周》栏目3月20日的文章《区委书记7次调研项目建设折射地方主官何种发展思路》中已有报道,这里不做赘述。

与深耕“陶瓷煲”的黎川一样,高安也主打建陶这类日用瓷。今年,高安在建陶领域将有大动作:2月25日,高安市委书记袁和庚走访调研陶瓷企业复工复产情况;3月4日,高安市长康健到太阳等7家陶瓷企业和济民可信集中供气项目建设现场调研指导复工复产工作;3月16日,袁和庚和康健出席建陶基地2020年陶瓷智能化生产线集中开工、竣工仪式,涉及14家企业和17条智能化陶瓷生产线。高安两位主官密集的动作,预示着高安将在建陶领域提速升级、大干一番的魄力。

蓝图已绘,成竹在胸。可以看出,景德镇、高安和黎川三地主官已对今年当地陶瓷产业发展有了详细规划。对三地来说,发展陶瓷产业,各地都有哪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动作?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三地定下目标

当前,世界陶瓷业竞争激烈。中国佛山、意大利萨索洛等地都在世界陶瓷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标国内和世界陶瓷产业,发展和壮大本地日用瓷和艺术瓷市场,成为主官们的发展目标。

近段时间,景德镇市委书记钟志生和市长刘锋对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建设提了诸多要求。这些项目建设要求的目标,都是基于景德镇特有的千年陶瓷工艺基础和文化积淀,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品。建设特色小镇,打造特色民宿,发展特色文创产品,在陶瓷产业基础上,利用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开局的契机,景德镇正走出一条独特的现代高质量服务业、高质量文旅产业发展之路。

对高安来说,建陶是其支柱产业。在高安市委、市政府看来,要做好这类支柱产业,就要立足实际补短板解痛点,使其在转型升级中脱胎换骨,实现老树生新枝。今年,袁和庚和康健面临传统建陶产业“三高一低”的发展问题,均向着转型升级、实现清洁高效生产为目标去解决。

观察高安主官近期对高安建陶产业的数次调研,从袁和庚要求陶瓷企业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抢招员工、抢占先机,做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抓,到康健提出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淘汰落后产能,走绿色化、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发展之路,可以看出两位主官对高安建陶接下来的发展要求即是整合资源,向“绿色和智能”转型升级。

同时,两位主官的要求也能反映出他们迫切希望高安陶瓷实现新的发展。对此,康健定下一个“小目标”,他表示,高安建陶要加大投入、提升产能、走向全国、闯出世界,力争用3~5年时间赶超佛山,做成全国主产区第一。瞄准国内建陶大城佛山发力,高安的目标不简单。我们拭目以待!

与大力发展建陶一样,主打陶瓷煲的黎川也以发展日用瓷为骨干产业,但变化也在悄然发生。《政事一周》栏目上期提到,聂仕雄提出要把陶瓷产业和黎川旅游结合起来,发展“工业+旅游”。在2019年11月16日,聂仕雄率黎川党政考察团赴景德镇珠山区考察陶瓷产业、文化旅游发展等工作。“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的模式得到了聂仕雄重点关注。这说明,黎川也在考虑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突破发展困境纷纷求新求变

梳理完景德镇、高安、黎川三地对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江西三个陶瓷传统产地都不约而同谋求转型升级?

谋求改变对尤为重要。产业集聚不够、品牌效应不突出、创新能力不强。曾几何时,陷入发展瓶颈,问题重重,影响了国际瓷都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要解决这些问题,景德镇只有转型升级,找到新的发展道路。

目前,景德镇正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搭建创意平台来为景陶发展释放红利。如2017年落户的洛客设计谷项目,海内外多家企业提供陶瓷创意设计,从设计端带动景陶全产业链升级,引领世界陶瓷设计新风尚。同时,在陶瓷跨界融合上,景德镇还围绕“陶瓷+生活+艺术”,开创了“陶瓷文化+体验+旅游+个性化订制”的“陶瓷生活4.0”发展模式,深度对接游客旅游体验要求和时代潮流,促进陶瓷与茶产业、花器产业和服饰产业的交流融合,成功推动陶瓷产业发展。

正如前文所说,高安紧抓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目的在于破除传统建陶产业“三高一低”的禁锢,真正实现清洁绿色生产。从康健调研济民可信集中供气项目可以一窥实现绿色清洁生产对高安建陶的意义。

对于这个项目,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济民可信项目的落地,无疑将对高安陶瓷的清洁化生产带来质的提升。清洁生产成本的上升,在给陶瓷企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必将倒逼产区企业强化品质,增强品牌附加值,驶入清洁化、品牌化发展的新“赛道”。从中可以看出,破除“三高一低”、实现清洁生产,都是高安为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而做出的选择,为此,康健在当时的开工、竣工仪式上嘱托高安建陶企业,以本次智能化生产线集中开工、竣工仪式为新起点,开启春天的故事,改变以往陶瓷企业“走进去昏天黑地、走出来灰头土脸”的面貌,升级“春天的故事”。

据了解,在这次开工、竣工仪式上,将要建设的17条智能化陶瓷生产线,较传统陶瓷生产效率提高20%。因此,我们可以说,高安已向全球展示高安陶瓷强势崛起的新景象,同时释放高安陶瓷“换道超车”的积极信号——换上大数据、绿色化、智能化的“快车”,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千年沧海桑田梦,一朝繁花似锦城。面对传统陶瓷产业各自不同的发展困境,景德镇、高安、黎川三地纷纷求新求变,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在三地主官的推动下,江西传统陶瓷产业,正在拥抱时代潮流、走向世界舞台。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科技创新是陶瓷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科技创新是陶瓷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什么是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