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全瓷的瓷砖 > 导航 >

春意盎然的瓷花觚 拍出1152万港元

春意盎然的瓷花觚 拍出1152万港元

全瓷的瓷砖 万利瓷砖 古代瓷器上常用的花

2021-05-08

全瓷的瓷砖。

一件清乾隆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觚日前在香港苏富比春季大拍上亮相,得到了不少藏家的追捧,最终以1152万港元成交。在本次拍卖会上,有多件“花觚”造型的瓷器付拍,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清雍正粉彩浮雕花鸟纹六方花觚以2272万港元的高价成交,另一件明成化青花折枝番莲“八宝”纹出戟花觚成交价也高达1376万港元。可见,“花觚”这种器型很受藏家的青睐。

觚是中国古代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种酒器,用青铜制成,口作喇叭形,细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花觚就是仿青铜器造型的一种瓷器形式,常用作陈设瓷或用来插花。瓷制花觚始见于元,主要流行于明嘉靖、万历至清乾隆时期。早期的花觚人们通常把它描述为“尊”。常见的有五彩花觚和青花花觚两种。装饰题材有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缠枝花卉或花鸟等。

花觚的时代特征十分明显,明代的花觚主要是三段式的,上面是喇叭口,中间是鼓腹,下部是凤尾,器型古朴典雅。我们常见的明代花觚以五彩最为贵重。一般都呈现出文饰繁密,层次分明,色彩艳丽,风格硬朗的特点。清代花觚造型各时期略有不同,康熙时所制花觚体重,口面坡度大,中段细腰突出;雍正时的多加工边瓣、乳钉等装饰;乾隆时器型规整雅丽;到嘉庆时期,前期基本上是乾隆瓷的继续,后期则在制瓷的质量方面显然有所减退,在器型方面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时的传统。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你见过滋润如玉的花觚?


早期成对花觚与烛台摆放于香炉两侧,则合称五供。是古代摆放于祠堂,庙宇的香案之上。古代先民祭天奉祖,求神拜佛所用的礼器。而民间多用于插花,布置厅堂。其材质以铜,瓷,锡等较为常见。器型隽秀,端庄大方,线条变化十分丰富。装饰题材有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缠枝花卉或是花鸟等。

花觚始于元代,主要流行于明嘉靖、万历至清乾隆这一段时期。早期的花觚除了陈设用之外,民间多用于插花,布置厅堂。花觚的造型隽秀,端庄大方,线条变化十分丰富。常见的有五彩花觚和青花花觚两种。装饰题材有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缠枝花卉或是花鸟等。花觚的时代特征十分明显,明代的花觚主要是三段式的,上面是喇叭口,中间是鼓腹,下部是凤尾,器型古朴典雅。我们常见的明代花觚以五彩最为贵重。一般都呈现出文饰繁密,层次分明,色彩艳丽,风格硬朗的特点

瓷器品种花觚产生于清初,主要盛行于顺治、康熙、乾隆时期。随着瓷器从乾隆后期及嘉庆开始衰退,这一品种已渐消失。我们欣赏不同时期得花觚时,可领略到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造型的变化,在欣赏它的艺术美感的同时,从色彩、胎釉、造型、胎体去辨别不同时期的品种,增强鉴别真伪得能力。

此花觚敞口,长颈,方腹,高圈足外撇。器体胎体厚重,形体硕大,造型古朴,典雅迷人,胎质细腻致密,通体施青釉,釉汁肥厚,滋润如玉,通体开片,裂纹层层叠叠清晰而现,观之犹如坚冰炸裂,具有较强的立体之感,而以手感之,且又光洁平滑。其高雅素装摄人眼目,独具艺术魅力。

藏品征集

陶瓷:高古瓷、历代官窑瓷器、民国名瓷、当代大师精品瓷器

字画:历代名人名家书画、现当代书画、各派系名家字画。

玉器:古玉、明清玉、现代玉。如:翡翠、祁连玉、昆仑玉、鲍文玉、碧玉、血滴石、绿松石、玛瑙、青金石、孔雀石、宝石、猫眼石等。

杂项:古籍善本、金银铜器、钱币、奇石雕件、田黄、鸡血石、蜜蜡、文房用品、紫檀、黄花梨、竹木牙雕、紫砂壶、中外名酒(需未开封且包装完好)、名表等。

1.15亿港元!清朝瓷瓶香港拍出惊人天价


香港艺术交易商WilliamChak10月23日手持在苏富比香港拍卖会中标得的清干隆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

香港艺术交易商WilliamChak10月23日出价115,480,000港元(,887,682,¥1.2亿)在苏富比香港拍卖会中标购入清干隆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他不但创下了亚洲艺品的拍卖最高纪录,也改写清朝瓷瓶的全球最高价。这只双耳瓶仅16.5公分,瓶面绘有一对栖息于树枝上的锦鸡,苏富比表示这件艺术珍品是非常罕见的清瓷花瓶佳品,在拍卖前已备受瞩目。

类似瓷瓶仅有四件:两件在国外助破损,另一件现存天津博物馆

清代所有的瓷器都在景德镇烧,惟有珐琅彩瓷器是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西华门的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以珐琅料施彩,由造办处珐琅作在彩炉中以低温烧成,可见其珍贵。

苏富比亚太区总裁、中国陶瓷首席鉴定官朱汤生说,目前所知的珐琅彩瓷瓶仅有四件,其他三件分别在天津博物馆、瑞士和英国两个私人藏家手中,而且后两件已有破损。

另外,这件珐琅彩应该是乾隆皇帝把玩过的东西,从已知的四件珐琅彩瓷器中,这件肯定是顶级的。"

国际拍卖市场热炒中国瓷器

这件拍出天价的双耳瓶曾在1975年英国佳仕得公司的拍卖会上拍卖,当时的成交价格是1.6万英镑,被一位名叫罗杰·梁的香港收藏家买走。上世纪80年代,罗杰·梁把这只瓷瓶转手卖给了另一位收藏家,这位收藏家不久前才将其拿到苏富比公司拍卖,此时估价已经是30年前拍卖时的450倍,并最终在今日以1亿1千万港币卖出。

而同样以瓷器拍卖著称的另一拍卖巨头香港佳士,也将在11月27日举办的拍卖中推出一对估价在8000万港币以上的清雍正粉彩"平安祝寿"盘。

而三个月前,元代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在伦敦以14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3亿元)的成交价震动中国艺术品收藏界。

名词解释:花觚


花觚——种陈设瓷器。系仿古青铜器式样,侈口外撇呈喇叭状,长颈,腹部微鼓,广底。明清景德镇窑均有烧制,品种有青花、五彩、古铜彩等。宜兴窑、德化窑烧制有紫砂、白釉花觚。

景德镇建国瓷80万起 拍出105万高价


《猫趣》

近日,在徐东古玩城举行的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珍品专题竞卖会上,一件建国初期瓷器作品《猫趣》拍出105万的最高价。

这是景德镇珍品瓷器首次批量登陆江城,共有69件陶瓷艺术珍品参与竞拍,流拍作品8件,总拍卖金额高达700万元。《猫趣》作者为我国首批美术大师章鉴,以陶瓷肖像艺术闻名遐迩,作品开创了独特的陶瓷写真艺术风格。记者在现场看到,80万元的起拍价被几位竞拍者多次追加至105万元成交。

竞拍得手的何女士说,她预期价格是80万左右,没想到大家的竞拍热情如此高。“建国瓷升值空间大,这件藏品显示了大师的深厚艺术功底,多了20万也值了。”

不过,整个拍卖会上,多人竞价的场面并不多见,多数作品以底价成交。展出时倍受关注的程门作品《浅绛彩通景山水镶器发口方瓶》,以及已故“珠山八友”之一刘雨岑的《粉彩花鸟笔筒》,最后分别以底价10万和30万成交。

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拍出2242万元


北京观唐皕榷2017年迎春拍卖会日前收槌。据悉,一件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亮相拍场,最终以2242.5万元成交。据专家介绍,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为清乾隆时期御窑烧制,1860年被盗至英国,曾多次亮相拍场。该拍品为乾隆朝彩瓷,花饰华丽,瓶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系英国“放山居”旧藏。

古玩收藏网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事实上,“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应该说是乾隆中晚期非常重要的瓷器。”从器形看,这件大吉瓶如同“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蕊,花蕊上绘制了数以百计的各式花卉,简称万花不露地。”

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以咨询价上拍。当晚,该拍品以1200万元起拍,经近10轮竞价,最终以1950万元人民币落槌,按照15%的佣金计算,最终成交价为2242.5万元人民币。

2016年,类似风格的文物曾在出现在朋友圈引起网友关注。有文章将乾隆时期的瓷器和雍正时期的瓷器做了对比,并认为“乾隆爱奢华,可是他的爹雍正却爱极简”。

中国古陶瓷鉴定家古玩收藏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应该说是乾隆中晚期一件非常重要的瓷器”。从器形看,这件大吉瓶如同“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蕊”;“花蕊身上绘制了数以百计的、各种各样的花卉,简称万花不露地”。“我们曾经数了一下,这里面的花朵超过一百种,都是不一样的花朵,很多花朵今天都叫不出名字来。”

此外,他介绍,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属于粉彩瓷器,而清代称之为“洋彩”。“顾名思义,这种彩是从西方来的,受到油画的影响。所以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所有的花卉、绘画都有浓重的西方绘画风格,有立体感、高光点,所以其中的花卉有高有低。这就是早期粉彩的特点。”

古玩收藏网认为,从这件文物中,可以看出乾隆时期中西交往趋于频繁。“这种‘满地’的绘画,和欧洲18世纪洛可可式的建筑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严格来讲,这么写实的是西方的绘画风格,受到西画影响。但是反过来它其中又有 ‘天女散花’纹饰、如意纹等中国传统纹样。”

古玩收藏网说,这件文物的图案是经过“乾隆皇帝审查”再由御窑烧制的,现在人虽不能完全解读乾隆皇帝当时的想法,“但可以观其一二”。

“清代在乾隆时期,经济已发展到顶峰。那个时候是乾隆盛世,所以皇帝也希望大清江山繁花似锦。这种含苞欲放的花蕊器形,孕育着美好未来的意思。”

古玩收藏网告诉记者记者,该拍品同形制、纹饰的文物“目前已知全世界仅有两件,另外一件只有半个瓶”。“这两件都曾存放在圆明园,1860年被英国人盗走,通过征用商船运到伦敦。在伦敦卖给了当时一个英国富商。后来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一直存放在英国‘放山居’。”他说。

记者了解到,20世纪,乾隆朝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就曾多次亮相国外拍场。古玩收藏网称,最近一次拍卖成交纪录是2003年在伦敦被拍卖。“当时的买家是浙江的一名企业家,以相当于人民币480万价格成交。”

古玩收藏网坦言:“文物承载着历史上工匠、艺术家、皇帝的思想,每件文物都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载体。”

乾隆青花如意尊,3610万港元易主


上午点燃的乾隆官窑热潮仍在持续,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佳士得香港『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拍卖中,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以咨询价上拍,现场以1900万港元起拍,3000万港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3610万港元成交。

该尊原为船王赵从衍先生之旧藏,是其所有收藏中最精彩的器物之一,并著录于1978年香港艺术馆出版《赵从衍基金会藏明清陶瓷》一书,图版88号。1987年5月19日于香港苏富比“赵从衍私人珍藏”专拍中拍出,拍品274号。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

六字篆书款

估价待询

规格:高 23.3 cm

香港苏富比,1976年5月12日,拍品111号

赵从衍私人及家族珍藏(二),香港苏富比,1987年5月19日,拍274号

华人私人珍藏

香港佳士得,2010年12月1日,拍品3054号

著录:《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 1973-1993》,香港,1993年,页157,图版编号186

展览:香港艺术馆,《赵从衍基金会藏明清陶瓷》,香港, 1978年,图版编号88

此器蒜头形口、束颈,颈凸起弦纹,圆腹、圈足。因肩、腹所蚀对称绶带耳形似如意,故称“如意尊”。通体绘青花缠枝莲纹,辅以如意云头、卷草纹莲瓣纹等边饰。底青花六字“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与此造型、纹饰及尺寸皆相同的乾隆青花葫芦尊,迄今未见他例。

中国奇怪的瓷器器形——花觚


觚(读作gū),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觚初现于二里岗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花觚始于元代,主要流行于明嘉靖、万历至清乾隆这一段时期。早期的花觚除了陈设用之外,民间多用于插花,布置厅堂。花觚的造型隽秀,端庄大方,线条变化十分丰富。

早期的花觚人们通常把它描述为“尊”,它是仿青铜器造型的一种陈设用瓷。

花觚成对与烛台摆放于香炉两侧,则合称五供。是古代摆放于祠堂,庙宇的香案之上。古代先民祭天奉祖,求神拜佛所用的礼器。其材质以铜,瓷,锡等较为常见。器型端庄大方,做工都十分讲究。具备很高的收藏价值。

随着瓷器烧造技术的不断提高,瓷器的造型更加丰富,很多陈设用瓷开始有了一定的实用功能。经过明代嘉靖、万历两朝的发展,花觚的造型也更加多样化。

常见的有五彩花觚和青花花觚两种。装饰题材有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缠枝花卉或是花鸟等。

花觚的时代特征十分明显,明代的花觚主要是三段式的,上面是喇叭口,中间是鼓腹,下部是凤尾,器型古朴典雅。我们常见的明代花觚以五彩最为贵重。一般都呈现出文饰繁密,层次分明,色彩艳丽,风格硬朗的特点。

此花觚敞口,长颈,腹部鼓出,高圈足外撇。器体胎体厚重,造型古朴大方,典雅迷人,胎质细腻致密,通体施青釉,釉汁肥厚,滋润如玉,色泽淡恬幽靓,秀美天成,具有较强的立体之感,而以手感之,且又光洁平滑,高雅素装摄人眼目,独具艺术魅力。全器造型别致,俊秀挺拔,隽雅端丽,纯净釉色与古朴之器形完美结合,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为柴窑釉器翘楚之作。

花觚作为中国瓷器器形最奇怪的一种,不得不说是我国古代装饰类陶瓷的一种伟大创造。同时,花觚的出现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人民对艺术生活的一个注重。

如何鉴别清顺治花觚真伪


元末明初的制瓷工匠们在仿照青铜器造型的基础上创制了花觚,人们最早将花觚称为“尊”,它是一种具有欣赏陈设功能的瓷器。

随着我国古代制瓷技术的不断发展,陶瓷的造型花样百出,许多原本被用来作为陈设摆件的瓷器渐渐变得具有实用性。在经过明朝嘉靖和万历年间之后,花觚的样式也越来越多。虽然,在元朝时期花觚就已经问世了,但是它在明代嘉靖之乾隆时期才真正盛行起来。最初,老百姓们除了把花觚当作陈设以外,还把它用来插花、装饰厅堂。花觚的器型优美典雅,庄重大气,纹饰多种多样。最为常见的花觚品种,莫过于五彩花觚、青花花觚。装饰图案的内容也相当丰富,包括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缠枝花卉、花鸟……

花觚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明代的花觚一般为三段式,口沿外撇,呈喇叭状,腹部比较饱满,底部为凤尾,器型古典雅致。明代五彩花觚纹饰比较丰富,釉色妍丽多彩,风格别树一帜,相较于这个时期的其他花觚品种而言,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是最高的,受到了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清代顺治、康熙、乾隆三朝都非常流行花觚,但是从乾隆晚期开始,花觚的生产逐渐没落起来,直至衰亡。我们观赏清朝各个时期的花觚,都可以从中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花觚的造型比较多变,在领略花觚的艺术魅力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色釉、器型和瓷胎三方面去鉴别属于那个时代的花觚真伪。那么我们如何鉴别清代顺治花觚的真伪呢?

顺治时期是大清开国初期,所以这个时候生产的花觚带有显著的过渡性,我们在观察这个时期花觚的时候,就会发现它的器型比较质朴,制瓷工匠会在觚花觚开口处施以酱黄釉,并且上色并不均匀,这是这个时期花觚的一个主要特点。这个时期的花觚外壁一般描绘的是花鸟山石图,圈足样式由明朝斜削渐渐演变成泥鳅背装,产自于官窑的花觚都为青花品种,并且圈足内会有楷书题款:大清顺治年制和顺治年制。在当时,花觚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烧制的花觚数量非常多,故而流传于世的顺治花觚并不在少数。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春意盎然的瓷花觚 拍出1152万港元》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春意盎然的瓷花觚 拍出1152万港元》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全瓷的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