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浅谈陶瓷山水与国画山水异同

浅谈陶瓷山水与国画山水异同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0-05-08

陶瓷艺术。

要能够充分运用布局的方法,使画面的布局十分合理,首先应该了解作者对自然山水的观察方法以及借鉴中国画的透视法。国画理论对我们陶艺工作者有直接指导意义,而优秀国画山水作品则向来是我们每个从事陶瓷山水创作者的最好导师。一幅好的陶瓷山水作品,同样具有国画的韵味,因此陶瓷山水与国画山水唯一的区别就是绘制工具、材料的不同,而从构思到创作乃至绘画无不一脉相承融会贯通,像王锡良大师的瓷板画《黄山西海》,与其说是陶瓷精品,不如说是一件艺术韵味极高的瓷上国画作品。因此,也提醒我们应从国画作品中汲取灵感,吸收营养,才能达到完善我们陶瓷山水作品艺术性的目的。综览历代优秀的山水画,有的山重水复,密而不窒;有的一山一树,疏而不简,还有的取全景,使画面览之不尽,如《长江万里》《溪山无尽》《溪山清远》《南巡图》等。还有作局部特写的,明豁爽朗,如南宋素有“马一角”之称的画家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画面上,扁舟、微波、渔翁、空白,和谐地组成一幅完整的艺术图象。寥廓苍茫,清新恬静,多么富有诗意!这是一幅从布局到绘画,乃至意境都趋于完美的经典作品。因此,我们应多看古今名人国画和陶瓷作品,学习他们的布局,领略他们的意境。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山水纹饰瓷器赏析


清康熙青花山水纹碗

山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题材。瓷器上绘制山水纹开始较晚,大约兴起于元代。明代的山水纹瓷一般出现在民窑青花器上,早、中期大多绘云气、海水仙山等组合,或将其作为其他纹饰的衬景。真正具有独立构图的山水纹瓷始于明末。天启青花山水纹多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逸笔草草的写意风格,使纹饰具有豪放脱俗的情趣,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

清代饰有山水纹的器物很多,尤其是在康乾盛世,打破了明代山水纹饰瓷以青花一统天下的局面,除青花器外,还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墨彩、珐琅彩等,官民窑均有烧造,并且一反明代写意风格,勾描点染皴擦诸法齐备,追求真实感。嘉、道以后,山水纹饰瓷绘日渐式微,复又成为其他纹饰的衬景。

清末,以程门、王少维、金品卿为代表的皖南新安画派加入景德镇瓷艺界,把文人画的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及审美旨趣带进瓷上彩绘,创立了类似于浅绛山水画的浅绛彩瓷,给景德镇瓷坛带来一阵清新空气,山水纹饰瓷随之峰回路转,从原来陶瓷艺人专业分工、集体合作的格局(即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图说》所称“一器动累什百,画者则画而不染,染者则染而不画,所以一其手而不分心”),转向了文人画家独立的艺术创作,并开创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如同纸绢上的文人画风格的瓷绘艺术,至此,传统山水纹饰瓷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其后,以汪野亭为代表的珠山八友新粉彩艺人继续发扬光大,将山水纹饰瓷绘画艺术推上了又一个新台阶。

荆浩的山水画,关仝的山水画,巨然的山水画,你更喜欢哪种画风? ...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内容。五代时山水画最著名的四位画家分别是荆浩、关同、董源、巨然。他们被称为五代四大家,这期就让我们来看看其中3位的作品吧。

荆浩(约850-?),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山西沁水人,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擅画山水,师从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

关仝,五代后梁画家。北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他的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巨然,五代画家,是著名画僧,钟陵人。早年在江宁开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后,随后主李煜来到开封,居开宝寺。擅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 ,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为董源画风之嫡传,并称董巨,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

好了本期内容就到这里,谢谢您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

陶瓷与国画艺术在瓷都进行第三次历史融合


国画和陶瓷艺术堪称中国文化的双璧。6月6日,中国首次陶瓷艺术作品与国画珍品联展在享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拉开帷幕。专家认为,此次联展活动不仅是对国画艺术和陶瓷艺术完美融合的一次生动诠释,更将有助于推动陶瓷艺术和国画艺术进行历史上的第三次融合,开创陶瓷艺术发展的新天地。

景德镇美术家协会副会长李菊生介绍说,陶瓷艺术与国画艺术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早在元代青花瓷诞生之际,陶瓷艺术已经打上了国画艺术的烙印,两种艺术形式有了第一次融合。元青花瓷与当时的中国山水画一样,均"墨分五色",二者绘描技法也同属"中华笔墨"。在民国时期,景德镇的"珠山八友"将中国画的技法、风格引入瓷画,可以看成是陶瓷艺术对国画艺术的第二次吸收和融合。此次两种艺术的首次联展,将使景德镇的陶瓷艺术能够更好地撷取国画艺术形式,兼容并蓄,结合时代发展和地方特色,迎来陶瓷艺术史上第三次创作高峰。

联展主办方锦宫火圣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新跃介绍,景德镇举办的此次艺术联展将展出朱屺瞻、刘海粟、傅抱石、丰子恺和启功等三十多位著名大师的80多幅国画珍品,以及王锡良、张松茂和秦锡麟等四十多位当代艺术大师的顶尖之作。两种艺术珍品的价值从十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其中许多陶瓷精品尚属初次展出。

这次艺术联展将持续4天,吸引了包括中国文联主席刘兰芳、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张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力舟在内的众多著名艺术家,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数百名文化艺术品收藏家和爱好者。

看瓷器山水纹,断瓷器年代!


山水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心里安慰,往往是怀才不遇了,对世道看不惯了,就隐居山水之间,过世外桃源生活。山水是古人追求的一种意境,山水画在瓷器上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湖南省文物考古所收藏的一件长沙窑青釉山水纹罐,算是开了在瓷器上画山水的先河。宋代五大名窑不见山水纹,可是宋磁州窑瓷枕多有山水纹。

元代瓷器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山水,有些人物故事图片只是画一点山水纹作为衬托,如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就有山水辅助纹饰。这种瓷器上山水纹作为辅助纹饰的画法一直延续到明末。从明天启、崇祯时期就一改嘉靖、万历时期瓷器纹饰的繁缛杂乱,变得舒朗雅致,山水纹饰在瓷器上开始流行。清初顺治、康熙时期更是把瓷器上画山水纹饰推向了高峰。那么明末清初瓷器山水纹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瓷器上的山水纹饰产生的背景。瓷器上的山水纹饰是明末清初比较流行的比较有特色的纹饰。瓷山水纹饰在明末清初时期的官窑瓷器上并不占主流,无论什么事,一般官方都要慢一点。但是在民窑瓷器上山水纹饰早已盛行,康熙时期的山水纹饰瓷器在外销瓷中也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在瓷器上表现水墨丹青的效果,中国味很浓,外国人很喜欢。更有趣的是民窑瓷器的这种山水风也影响到了官窑,渐渐打破程式化的图案。明末清初瓷器上的山水纹饰盛行和晚明时期板画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天启年间是板画的黄金时期,《顾氏画谱》、《唐诗画谱》、《诗余画谱》等是其代表作。这些画谱对明末清初时期瓷器上的山水纹饰影响极大。在康熙时期还编撰的《芥子园画传》,作为在瓷器上画山水纹饰的基础。

第二,明末清初瓷器上的山水纹饰画法。在清康熙时期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斧劈皴和披麻皴,斧劈皴是唐人李思训所创之发,是一种偏锋直笔皴法,落笔轻,起笔重,清晰简洁,形势雄壮、磅礴,墨气混厚。犹如刀砍斧劈,故称之为斧劈皴。披麻皴由五代董源所创,其笔法如同乱麻披散,而又错落交搭,以写代染,故称之为披麻皴。这是两种画山水纹饰的方法。就是在青花、五彩等瓷器上用画瓷器纹饰的方法来模仿中国画的效果,清康熙早期的瓷器多用斧劈皴,康熙晚期瓷器山水多用披麻皴。斧劈皴和披麻皴的方法在清康熙以后就迅速衰退,这种山水纹样在雍正以后几乎没有。光绪时期仿康熙瓷器盛行,在瓷器又看到了山水纹饰,但是山水纹饰的艺术效果和康熙时期瓷器上的山水艺术效果相差极大。

第三,关于山水的一点感想。其实山水是简单的山水,可是在人的心中就不一样了,因为人的心情会影响到山水意境,周围的环境又会影响到人的心情。所以每个朝代瓷器上的山水纹饰是不一样的,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心态,康熙时期瓷器上的山水纹饰大刀阔斧。雍正瓷器上的山水纹饰处处都透着风雅,远山近景,层层分明,山高水长,水波荡漾。乾隆时期瓷器上的山水虽然气象万千,但缺少风韵。这种感觉都是社会的心态造成的,魏晋时期躲避乱世,归隐山水。宋代时期享受山水而又不是山水给人们带来的一种山水以外的感受等等。

不变的山水情怀,经典的陶瓷作品


山水画,不灭的情怀,陶瓷,传世的经典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千年以后,你还是站到了我的面前,用的,是你在千年前的模样。这样的话语不是说这么多多年青花瓷没有进步,相反,千年来的文化融合了现代元素的青花瓷碗碟,更显迷人。

吾独爱山水画之淡雅,或许会问怎么无缘无故提到山水画。且听我提一个问题,山水画与青花瓷的结合,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那将是多么完美的结合哦,经过岁月的积淀,我们终究还是相遇相知,完美的融合。

素净的青花瓷,描画了淡雅的山水画。就像是烟雨中的仕女,她就站在那里,不言不语,但是就这样,我们就被惊艳到了。陶瓷,是传世的经典,无论在一千年以前还是一千年以后的现在,它总是那么重要,它总能给我们不同的印象,轻而易举就让我们惊艳了。山水画,一袭当年的气质。二者相似的风情,为我们打造出了最具中国风的山水瓷碟。

中国风其实最擅长的是水墨,但是长久以来我们总是喜欢彩绘。亲们,水墨才是经典啊。当我看见画上水墨画的瓷碟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看见了犹如中国仕女一样迷人的艺术品出现了。对于它们的结合,有人会想到“撞色”这个词,因为太接近了,不,正正因为大家的底蕴相似,才可以完美地融合。

我不是一个鉴赏家,但是我也有自己对美的追求,我喜爱中国风,也崇尚。所以山水画跃然于餐具上时,我就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中国风情。欧式的花纹也很美,但是却永远给不了我们一种韵味悠长的感觉。

把你捧在手上,心弦微动,山水画是一种情怀,是一种追思。陶瓷,是一种积淀,是一种永世流芳的经典。

粉彩山水雪景的绘成方法


粉彩山水雪景是怎样绘成的

粉彩雪景装饰,与“粉彩”青绿山水画源出一流,只是表现方法和所反映的时令不同,青绿山水可以画成春、夏,秋、冬四季景色,雪景山水只能反映春,冬两季景色。技法要求基本相同,唯用材质和技巧各异。

画雪景主要用艳黑和麻色,艳黑产地不同,配方也不同,有的艳黑往往导致玻璃白颤色失真(泛黄),全功尽弃,是雪景画的不治之症所以必须先试后用。艳黑属洋颜色系列,切忌与生料、生红混同,否则,画面投有光泽度,甚至还会脱落。麻色是用艳黑、西亦调合至深褐色即可。

填色用的玻璃白也要专门配制,一般常用玻璃白是作花头、衣褶境染的底色,宜薄不宜厚,填雪景的玻璃白恰恰相反,宜厚不宜薄,否则画面就缺少“雪”的厚实、晶莹的质感,所以填雪景的玻璃白必须加入适量的霜加剂,如透明粉、晶料或雪白等溶剂,用量可因玻璃白本身的适应性酌情,酌量增减。合好的玻璃白还要反复细擂乾后用有盖瓷制或玻璃容器装好备用,散纸包放存期过长,其中有效化学成份挥发殆尽、犯惊,起枯也在所难免。

雪景有冬雪,春雪之分,又有风、雨、晴、雾之别。然而,要在画面上显示,区分出来,从创作构思到画填结束,对作者来说是颇费周折的。不仅要有娴熟的山水画功底,还要有借地为雪,借云作雨、借空作雾和黑白相衬的霄最绘画技巧。才能较好的画出冬雪茫茫厚实、寒气逼人,春雪融融欲尽,春风送暖或雪后初晴、万物复苏的真实感。

前面已经提到,雪景画和山水画同出一源,所以在描绘山石,树木和建筑物的技法上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它的阳面正是积雪面或“承雪面”,树木则以多画枯技,老桩为宜,有叶的乔木(松、柏、杂树)应在叶、杆上‘着雪”。因此,画雪景在构思好画面以后,第一道工序就是拍(指彩绘)天色和枯枝的衬底色,然后在底色上用刮笔刮出山头,树木的白影位置,这就是所谓“借地为雪”,但是借法却大有文章,表现冬雪应该多借,增强厚实感。表现春雪,应该少借,以示浅薄。拍天色也有讲究,冬宜深,春宜谈,雨宜熏,睛宜空。上料时,笔上沽点老油,用手掌轻怕,既墨拍开,也不会显现掌纹,拍开以后,用棉花擦出云雾,切忌“满”“塞’。画雨景时,应在合适的天色空间或树梢浓雾处用弹性较好的毛笔斜捧出雨迹来,能使画面更为逼真,“借天为雨”、意在笔先即指此也。

山水画的雾可用虚(空白)和线(勾勒)来表示,雪景则应利用空间去拍出彤云密雾,向远方消失,推开层次。诗曰: “连云波搪槽,和雾雨蒙蒙。”可作“借空为雾”之解 ,雪景画面—般说来,萧刹沉静有余,艳丽生机不足。所以楼台亭阁、人物衣着的色彩应鲜艳一点,切忌路绝人稀。即使是荒凉的画面,在枯树老滕上点几片红叶,或在悬崖绝壁处画一枝老梅,也可给人以冬雪中尚遗秋的痕迹,严寒中透露春的信息。

一幅美的雪景瓷画“银装素裹、冰清玉洁”。最后,如何“填色”是体现、烘托画意的关键环节。要求厚薄相宜,平整光亮,虚实有度。最难就难在虚实运用上。在压满积雪的松针上,填色时一定要在浓密处点些大小不等的玻璃白点,增强雪意,在山石下面的消失处或岩石的阴暗部位,都应用断续的虚线或大小不等的点法去补充,起到点苔、托雪的作用。至于点多点少,大小疏密的处理,则只能根据画意的需要而心领神会。

玻白中的石英比例高,极易沉淀或生水,克服的办法唯勤擂、细擂,每擂一次,都加入新色。表面看来,擂颜色次数越多越麻烦,实际上磨刀不误砍柴工,勤擂细擂的颜色填起来不但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并能减少硬标积色,生水流色、起冬瓜瓤或发惊、起枯等操作缺陷。

所以,画雪景的师傅们白画自填加强“表达画意”的艺术修养。一件好的作品,还要饰以相应的边花图案和题字、边款,达到相互呼应,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陶瓷美术作品尤其如此一台大戏,其中生,旦、净、丑齐全,尽管有主角、配角之分,但在分享艺术成果时,是难分彼此的。笔者认为,任何一件优秀的陶瓷美术作品,都是集体劳动创造的果实。也正是这支集体劳动创造的产业大军,推动着我国陶瓷艺术事业向前蓬勃发展!

山水农耕图雕塑莲子缸赏析


山水农耕图莲子雕塑缸雕瓷工艺兴于乾隆,工艺有圆雕、捏雕、镂雕、浮雕等各种技法,反映当时民间生活的题材,此件作品在瓷胎上进行浮雕及堆雕,使得这种特殊的瓷器装饰更生动活泼,图案富有立体感。

这口缸为传世收藏。在文革时期藏家为不被破四旧,冒着掉脑袋生命危险,保护祖先曾留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在反动派来到他抄家前奶奶就将这缸口涂上油漆,伪装起来并四周放棉絮用竹筐包裹起来,当作米缸来用,存放日常生活物资,即现在所见颜色;缸内涂上红色油漆缸口涂上绿色油漆(见图一)。

据相传记载;在清朝末年,该口缸曾经受过战乱洗礼,多少人曾用生命保护了这口缸。至今缸体乃留有几处战争带来的烟火,清晰可见(见图一)。

据龙国祥先生讲述,2012年年初朱氏皇室后裔、台北大学考古研究客座教授,朱铁权教授前往鉴定,发现这件稀世宝物是战乱时期,在达官贵人家中留落于民间的。随即用专业鉴定仪器观看到缸体通身描有撒金粉,更显高贵。临走时特交待将缸口油漆洗掉,让它恢复历史原貌,现已将油漆清洗。〔见图二〕,我认为此件藏品可称得是镇馆之宝。

《山水农耕图莲子雕塑缸》是一件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雕塑瓷。作者通过用三维立体式地雕塑手法将人物和动物活动情景的雕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全缸雕刻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艺术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广泛而细致地雕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形象和民俗风貌。《山水农耕图莲子雕塑缸》这一不朽杰作,无论从构图艺术价值或从历史价值而言,皆堪称国之瑰宝瑰。

山水农耕图莲子雕塑缸规格高:31.7cm,口径:42.5cm,底径:27cm,其中计有人物、牲畜、鸟类、房舍、楼阁、树木、山水等。此缸为古风俗雕刻作品。属传世艺术雕工名作。是中国瓷艺雕塑史上,著名山水农耕民俗的作品之一,俗称瓷艺术雕中的(清明上河图)。不但雕工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作品以浮雕和镂空雕形式,采用散三维立体式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缸中人物,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动物、树朩非常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设计章法都很巧妙(图三,图四)。

雕刻史上像《山水农耕图莲子雕塑缸》的类似题材作品不多,但能用如此大胆的描有撒金雕刻技法,少见,而且存世量极少。该件算是孤品仅存。而全缸通体描有撒金,更显它的古典,高雅,大气,应是亁隆盛世时期达宫贵人所用。享有宫廷之大器。

经过众多学者、艺术大师,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这件是清亁隆官窑雕塑《山水农耕图莲子雕塑缸》的原作。其作品出自于清乾隆时期杰出的名人之手。它以广阔的画面刻绘了乾隆盛世农民农耕时节繁荣的社会景象。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全缸的房屋楼阁和树木繁多姑且不说,仅仅以雕刻的人物和动物而言,就有几十个,他们中间有种田的农民,施肥的农民、摆渡的船夫、做生意的商人、小贩、妇女盼家人回归,儿童骑牛,猎户打猎、生意交易等人物形象。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这些充分显示了当时生活的繁荣。可见,当年设计者雕塑师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高度的生活观察能力的人,才可以创作出这样一件超现实主义的伟大杰作。

实际上,当年设计者不仅仅是详实而又真实地描绘了河流,楼阁、烟雨亭,两岸的风光,而且运用了高超的三维立体艺术雕刻手法,发掘和表现了生活中的戏剧和诗,似乎让人进入了有仙境般的感觉。以及对当时人民生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赞美。所以,它不是单纯的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

艺术家通过这故事雕绘写意,使整个瓷雕作品再次形成了一个热闹而紧张的高潮,三维空间立体的雕艺呈现,避免了平铺直观。同时,也是发掘和表现现实生活的戏剧和诗句,把平凡的生活变成了动人的艺术。它的艺术构思,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雕塑方面的重要特点,来处理构图方式,这种手法更具有灵动性。,树木上下,房屋里外,人物动作,飞禽鸟曽面面俱到。艺术家的观察和表现物象的能力和技巧,实在是惊人的,它跳出焦点透视的局限,根据主题的要求和艺术的规律,虚实、节奏巧妙组织场景,上下左右的距离,层次分明更好地表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此外,它也将其广阔的生活画面活壮丽的山河景象,有头有尾地表现出来,充分地体现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魅力。

此件瓷缸出现的人,动物,山石,鸟,楼阁等图案,采用了雕、剔、镂、堆名种手法,深入浅出,表里结合,刀法老道,技艺娴熟,使人物,及动物形态逼真,肢体准确,山水雕刻得活灵活现,每个人物和动物,山石,树木展示出不同的形态,纵观此缸,非常有艺术性,工艺性完美结合,体现了我国清代雕瓷的极高水平。

雍正 粉彩描金山水纹天球瓶


此瓶乃雍正朝工艺达到巅峰时所制,器型端庄得体,釉色水润如玉。其中画工了得,绘山峦起伏、层峦叠嶂、树茂林丰、楼台亭阁隐现其间,江河浩荡、乾坤郎朗,一派祥和太平之景象。

此全景图,带给人的强烈的视觉震撼,犹如一幅山水画呈现在我们面前,宫廷画家功力自不用说,线条、笔触、色彩、景深各个方面都堪称完美。

观此图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般,隐隐能听见悬泉滴水,静谧的湖水和流淌的瀑布溪流汇入镜肖,呈现出强烈的视听反差,湖边的楼阁把这些美丽的湖光山色点缀的更加深邃、动人。古树苍劲、奇石俊美,映衬于波澜壮阔的山峰云海之中,把山林间所呈现出的意境表达的出神入化。

瓶腹一侧有诗云:“水抱孤村远,山通一径斜”。原文为:“水抱孤村远,山通一径斜。不知深树里,还住几家人?”。此诗为明永乐十九年第进士“刘球”所作。

此诗通过借深山老林几户人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居生活和归隐的情怀,诗人选用了水、村、山路、树林等常见意象,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古朴淳美的山居图。

雍正官瓷以精、秀为主,此瓶硕大,绘画艺术造诣更为登峰造极,流传至今,实为雍正朝中期难得一见之珍品。

雍正 粉彩描金山水纹天球瓶 尺寸:

口径:11.6cm

高:54.6cm

足径:17.6cm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浅谈陶瓷山水与国画山水异同》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浅谈陶瓷山水与国画山水异同》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